软件工程_图书管理系统设计报告.docx
软件工程大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 引言1.1 编写目的1.2 项目背景1.3 项目定义1.4 参考资料2. 项目概述2.1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2.1.1 系统功能2.2.2 主要性能2.2.3 项目的输入和输出2.2.4 安全与保密要求2.2 条件、假定和限制2.3 可行性研究方法2.4 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2.4.1 技术可行性2.4.2 系统经济可行性2.4.3 系统运行可行性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3.1 图书馆机构设置3.2 主要职责3.3 业务流程调查3.4 数据流程调查3.5 计算机应用情况3.6 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4. 所建议技术可行性分析4.1 对系统的简要描述4.2 系统功能结构图和数据流程图4.2.1 系统功能结构图4.2.2 数据流程图4.3 与现有系统比较的优越性4.4 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4.4.1 对设备的影响4.4.2 对现有软件的影响4.4.3 对用户的影响4.4.4 对运行环境的影响4.4.5 对经费支出的影响4.5 技术可行性评价5. 所建议系统经济可行性分析5.1 成本5.1.1 基建投资5.1.2 其他一次性支出5.1.3 经常性支出5.2 效益 5.2.1 一次性收益 5.2.2 经常性收益 5.2.3 不可定量收益5.3 收益/投资比5.4 投资回收周期6. 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6.1 法律因素6.2 用户使用可行性7. 结论意见1. 引言1.1 编写目的图书馆是对信息的物质载体进行收集、加工、存储、控制、转化和传递、提供给一定社会读者使用的信息系统。简言之,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存储与传递中心。图书馆提供图书、期刊、报纸、科技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产品资料、政府出版物等多种形式的文献。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在校学生和教师学习研究的重要场所,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提供的是一种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服务。由于当前部分高校图书馆仍然主要采用人工管理方式,不仅耗时费力且难以管理,起辅助作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存在诸多弊端,并不能在管理上起主导作用,因此开发新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图书管理者对用户的管理以及对图书的借阅、归还等提供便捷的管理方式,同时也能方便广大用户通过操作电脑来对馆内图书进行查询、借阅、归还、续借等。编写本报告的目的是从现在应用的技术方面、用户的操作方式方面以及经济性等方面分析开发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为决策者是否开发该系统提供依据和建议。1.2 项目背景开发软件名称: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小组:廖磊瑶(13020188036),王雪(13020188030),李毅(13020188038)用户单位:以人工管理方式为主的高校图书馆实现软件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1.3 项目定义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图书管理者对用户的管理以及对图书的借阅、归还等提供便捷的管理方式,旨在对图书资源进行科学的加工整序和管理维护,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和提高管理图书的效率而设计的系统,同时也能方便广大用户通过操作电脑来对馆内图书进行查询、借阅、归还、续借等。1.4 参考资料1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学习辅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4 百度文库,软件工程作业 图书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5 豆丁网,图书管理系统 可行性分析报告,6 豆丁网,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图书管理系统,2. 项目概述2.1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2.1.1 系统功能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图书馆综合管理的需求,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加速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标准化和科学化而建立的一个整体性的图书馆操作系统。它可以为图书馆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为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服务。具体如下:l 改进借阅管理方式,减少人力与管理费用的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程度。l 充分发挥图书馆馆藏的作用,提高藏书利用率,增强资源共享。l 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建立高效的信息传输和服务平台。l 提高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控性。l 自行办理图书预约、续借手续,自动进行各种统计和计算,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以缩短决策周期。l 在该操作系统中,每个读者拥有其个人账户,该账户可以满足读者查询、借阅、归还、续借、预约等诸多需求。l 不同类型的读者(教师、学生)拥有不同类别的与该系统相关的借阅卡,该借阅卡包含卡号、读者姓名、唯一标识条形码。l 读者可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内查询终端查询图书信息和个人借阅情况,以及续借图书(系统审核符合续借条件)。l 在该系统中,图书管理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图书信息进行入库、修改、删除等图书信息管理以及注销(不外借),被管理的图书信息包括图书类别、作者、年份、出版社管理和所属类别,要求系统中的图书信息与图书的实际变动保持同步更新。2.1.2 主要性能l 可以快捷有效地完成借阅、查询等各项操作,查询速度快,保证信息的正确和及时更新,并降低信息访问的成本,技术先进且可靠性高。l 系统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对断电、死机、系统崩溃等问题拥有有效措施以保障数据不受损失,信息安全有足够保障。l 能够适应应用要求的变化和修改,具有灵活的可扩充性,能够随着技术的进步,长久维护及不断更新。2.1.3 项目的输入和输出Ø 输入:用户编码、图书编码、扫描条形码Ø 输出:用户信息、图书信息2.1.4 安全与保密要求l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该信息系统对于不同访问者的操作权限有不同的级别限制,只有具有高级权限的部门管理者或维护人员用户才能对用户进行管理,一般的读者用户只能查看图书信息和借阅情况以及预约和续借。l 具有一定的保护机制,防止系统被恶意攻击,信息被恶意修改和窃取,对断电、死机、系统崩溃等问题拥有有效措施以保障数据不受损失,信息安全有足够保障。l 具有完善的备份机制,如果系统被破坏,应该能快速恢复。2.2 条件、假定和限制l 运行环境:兼容当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 XP/7/8/10,Office软件等。l 硬件环境: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l 经费来源:仍旧以人工管理图书馆为主的高校l 开发环境:Windows XP/7/8/10, SQL Server, Microsoft Visual C+等l 开发语言:java、C+等l 可利用的信息和资源:需要安装该软件的高校校园网、图书馆及互联网l 建议软件最短寿命:5年2.3 可行性研究方法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要实现该目的,必须分析可能解法的利弊,从而判断原定的系统规模和目标是否现实,系统完成后所能带来的效益是否大到值得投资开发这个系统的程度。因此,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要进行一次大大压缩简化了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也就是在较高层次上以较抽象的方式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对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为:首先通过调查分析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所具备的功能来确定其总体结构,然后分别从技术可行性、系统经济可行性和系统运行可行性三个方面研究所建议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2.4 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2.4.1 技术可行性该软件的开发只需在Windows XP/7/8/10操作系统下进行,利用Microsoft Visual C+和SQL Server进行开发,在计算机上只需安装一般的处理软件和一些支持软件,不需要大型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来支持。该系统是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不需要高配置的计算机,只要在该计算机上能够运行Windows XP/7/8/10操作系统和一般的处理软件即可。该系统的开发者有较强的编程能力,熟悉开发软件和Windows XP/7/8/10操作系统,具有开发大型软件的能力。现在与开发该系统相关的技术较为成熟,资料也很丰富,因此技术开发方面并不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综上,使用现有的技术能够实现该系统,故开发该信息管理软件具有技术可行性。2.4.2 系统经济可行性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为图书管理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对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而且能够促进校图书馆借阅管理的体制改革,适应图书馆综合管理的需求,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加速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及人力物力管理费用等,这些都是使用该系统所带来的间接收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为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服务。综上,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故开发该信息管理软件具有系统经济可行性。2.4.3 系统运行可行性(1)系统对组织机构影响的可行性:此系统的运行对组织机构产生的影响不大,只是涉及个别的人员变动。(2)人员适应的可行性:现行的工作人员对图书借阅环节的工作都比较熟悉,而且开发的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帮助信息详尽,一般人员都可以使用。(3)运行可行性:该系统的开发充分考虑到组织机构和优化需求等方面的因素,能够满足使用者的要求。(4)法律可行性:该系统开发所使用的工具和技术以及数据信息不违反法律。(5)拓展可行性:所开发系统寿命在5年以上,将来根据需求进行扩充的难度较小。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由于本次所开发的新系统针对的是仍旧以人工管理方式为主的高校图书馆,而本校图书馆在采用计算机管理模式方面的技术已十分成熟,所以并不属于本次设计的服务对象,因此在该部分对现有系统的分析中,所描述的现有系统的详细信息均由查阅相关资料3获得。对现有系统的分析以DBDL大学图书馆3为例。3.1 图书馆机构设置图书馆机构设置为九部一室,即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阅览部、情报部、现代化技术服务部、业务辅导部、教材部、学报编辑部和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59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30人。其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图1 DBDL大学图书馆机构的组织结构图3.2 主要职责本处只介绍主要部门,教材部等有专用系统,在此不介绍。采编部:负责文献资料的采访、征集、验收、分类、编目、主题标引、加工、整理及文献资料的典藏调配工作。流通部:负责基本书库的组织管理和图书的外借工作。流通部包括社会科学图书借书处(第一借书处)、自然科学借书处(第二借书处)。期刊部:负责报刊的组织管理、阅览服务及文献资料的复印工作。期刊部包括中文社会科学期刊阅览室、中文自然科学阅览室、外文期刊阅览室、报纸阅览室、过刊室、复印室。阅览部:负责专业书阅览室、新书借阅室、学生阅览室的组织管理及图书的内阅、外借服务工作。情报部:负责文献(文摘、索引、题录)的手工检索及机检工作,开展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工作。业务辅导部:负责图书馆的宣传美化、业务学习及读者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现代化技术部:负责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硬件设备的管理及维护,负责磁盘阵列及馆藏电子文献的开发利用,负责图书馆与校园网、国内外网络的互联及管理。办公室:负责图书馆日常行政管理工作,负责办理借阅证、补证手续及收缴图书馆管理押金,负责办理借阅证解挂金、借阅证密码(遗忘)更改、图书遗失赔偿金手续。3.3 业务流程调查图书馆以文献为主,从供书商处采购来的文献,经过编目、典藏调配进入到流通系统,读者可以借阅。图书馆业务工作流程可概括为文献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3.4 数据流程调查该图书馆现有系统的数据流程如图2所示。图2 DBDL大学图书馆的高层数据流程图3.5 计算机应用情况DBDL大学的图书馆网络采用NOVELL网的星形拓扑结构,编程语言采用汉字FOXBASE+(V2.10版)。此系统基本可以完成图书的借阅任务,但不能与校园网连接。3.6 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计算机专业人员缺少。开发一个现代化的管理系统,需要一定数量既懂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又懂图书馆管理的人员,目前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可能会影响系统开发的周期与质量。管理基础工作与计算机化的管理有一定的差距。管理职能、标准化、数据格式等均与计算机管理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资金不足。建立一个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较多的投资,如机房建设、设备的购置、人员的培训、软件开发和后期的维护工作等都需要有资金作保证。4. 所建议系统的可行性分析4.1 对系统的简要描述新系统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能与校园网连接,将来可以和供书商连接。能够做到业务管理自动化;输入、输出标准化;文献存储高密度化;情报利用大众化。该新系统由借阅信息管理、图书信息管理、读者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四大模块组成。其中,借阅信息管理基于借阅数据库记录借阅信息,可实现对借还书信息的管理,具体的管理行为包括借还书信息的查询、修改和添加;图书信息管理基于图书信息数据库记录图书信息,可实现对图书信息和种类的设置,具体的设置操作包括对图书信息查询、修改、添加,以及图书类别的添加、修改;读者信息管理可实现对读者信息和读者种类的设置,具体的设置操作包括对读者信息的查询、修改、添加,以及读者种类的修改、添加;系统管理包括密码管理和用户管理。4.2 系统功能结构图和数据流程图4.2.1 系统功能结构图跟上述分析与描述可得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3所示。图3 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结构图4.2.2 数据流程图通过对业务流程图的细化,可得到系统的分层数据流图如下所示。图4 顶层数据流图对顶层数据流图细化、分解可得到图书管理系统的第一层数据流图如图5所示。4.3 与现有系统比较的优越性l 响应速度得到提高,减少了响应的等待时间;l 增大了系统的吞吐量,业务繁忙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快的运行速度;l 建立了功能更强的数据库,从而优化系统的存储,能够降低因操作错误而引起的死机概率;l 各板块分工明确,安全性得到提高;l 保证了信息的正确和及时更新,并降低了信息访问的成本; l 新系统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对断电、死机、系统崩溃等问题拥有有效措施以保障数据不受损失,信息安全有足够保障。l 新系统能够适应应用要求的变化和修改,具有灵活的可扩充性。4.4 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4.4.1 对设备的影响本系统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和互联网,采用该新系统后,使用的设备配置不要求太高,只需更换较少的设备,以前的还可以用。系统失效后,服务器端需要利用备份的数据库恢复数据信息,要求有足够的数据备份空间。4.4.2 对现有软件的影响所建议的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以及一系列高技术含量软件,适用平台可为Windows XP/7/8/10中的任意一种系统,其兼容性好,适用范围广泛,便于使用。4.4.3 对用户的影响本系统能使用户更加方便快捷的办理借书/还书/查询等事务,节省了人力物力,系统化的管理软件使用户操作更加方便,且界面人性化,便于使用。4.4.4 对运行环境的影响运行环境需要支持Windows XP/7/8/10等操作系统,要求建立开发本系统所需的正版软件环境,且系统规模小,功能全,运行快。4.4.5 对经费支出的影响由于图书馆是由学校及政府机构筹建的,为非盈利性组织。经费方面主要体现在支出上,其中包括基本建设费、软件开发费用、管理和维护费、人员工资和培训费等。在一个能够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图书馆的建设中,前期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于购置图书和购买设备上,建立图书信息库,收集各方面的图书信息,提高图书管理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后期的资金投入主要是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工资的支付以及系统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除了支出以外,该系统也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完成投入使用后,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为图书管理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对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而且能够促进校图书馆借阅管理的体制改革,适应图书馆综合管理的需求,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加速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及人力物力管理费用等,这些都是使用该系统所带来的间接收益。4.5 技术可行性评价所建议的系统是一个基于局域网、互联网和Windows操作的系统,一方面,现有的相关技术已非常成熟,利用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系统的开发;另一方面,开发该系统所使用的JAVA和C+语言是目前比较大众的语言,就目前使用的开发技术来说,所建议系统的功能目标应该能够达到,可完成性高。5. 所建议系统经济可行性分析经济效益通常表现为减少运行费用或(和)增加收入。对系统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也就是对系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是要从经济角度分析开发一个特定的新系统是否划算,从而帮助客户组织的负责人正确地做出是否投资于这项开发工程的决定。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为:首先,估计开发新系统的成本和新系统将带来的经济效益(增加的收入与节省的运行费用之和)。然后,比较新系统的开发成本和经济效益,以便从经济角度判断是否值得投资开发这个系统。由于本次所开发的新系统针对的是仍旧以人工管理方式为主的高校图书馆,而本校图书馆在采用计算机管理模式方面的技术已十分成熟,所以并不属于本次设计的服务对象,因此在该部分的经济可行性分析中,所出现的具体数据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5获得。5.1 成本5.1.1 基建投资(1)系统开发、建立费用共64000元。其中包括:l 本系统开发期为2个月,需开发人员4人。每人工资按3000元/月计算, 开发费用为24000元。l 书籍、读者等基础信息建设需要20人工作1个月,每人工资按2000元/月计算,需40000元。(2)硬件设备费共10万元,其中:l 计算机10台(3000元/台)费用:共计30000元。l 服务器3台及网络等设备费用:共计70000元。(3)外购开发工具、软件环境费用:共计5000元。(4)制作含磁条借书卡费用:2元/张,制作10000张,共计20000元。5.1.2 其他一次性支出其他一次性支出费用:共3000元。综上,一次性支出总费用:64000+100000+5000+20000+3000=192000元。5.1.3 经常性支出主要是系统运行和硬件设备维修费用,假设本系统运行期为5年,每年的运行费用(包括系统维护、设备维护等)为10000元/年。5.2 效益5.2.1 一次性收益(1)学生、教师办卡5元/人,按某校教师及学生人数预算。(2)因为使用本系统,原来图书馆需要工作人员30人,现在仅需15人,工资2000元/人,每年工作10个月(寒暑假各休假一个月),则节约人员工资万元/年,预期该软件寿命为5年,为便于分析,假定年利率五年内不变,在网上查询得知中国人民银行年利率约为2%,则收益可参看表1: 表1 收益表年份将来收益值(万元)现在收益值(万元)累计现在收益值(万元)2016301.0229.41229.4122017301.040428.83558.2472018301.061228.27086.5172019301.082427.716114.2332020301.104027.174141.407(注:2016年为使用本系统的第一年)则一次性收益为5万元+141.407万元=146.407万元。5.2.2 经常性收益在使用中有可能把卡丢失或损坏,办卡收费5元/次。5.2.3 不可定量收益图书在读者借阅中超期或者损害的赔偿。5.3 收益/投资比由于经常性收益和不可定量收益无法确定具体金额,因此收益中只考虑一次性收益数额,即146.407万元。投资=一次性支出总费用+五年经常性支出=192000元+ 万元=24.2万元收益/投资比=146.407/24.2=6.0499由于纯收益是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系统的累计经济效益(折合成现在值)与投资之差,故该系统的纯收益为:纯收益=146.407-24.2=122.207万元5.4 投资回收周期投资回收周期就是使累计的经济效益等于最初的投资所需要用的时间,由收益表可知,本系统投资回收周期为一年。综上所述,从经济方面考虑,开发本系统是完全可行的。6. 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6.1 法律因素在新系统中,所有使用到的软件均采用正版软件,技术资料全部由项目任务提出方保管,数据信息均可保证合法来源。项目开发方与项目任务提出方签订合同,明确规定该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专利权归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所有,一切开发费用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出资,项目开发方按照合同规定期限按时交付软件,任一方若出现违约行为,则根据法律及双方所签订合同中所列各项原则协调处理。综上所述,从法律方面考虑,该新系统的开发可行。6.2 用户使用可行性一方面,本软件是为了适应图书馆综合管理的需求,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加速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标准化和科学化而建立的一个整体性的图书馆操作系统,它能够提高和改进管理信息服务质量、增强资源共享、减少人力投入和设备费用、加快信息的查询速度和准确性。该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可以和校园网连接,提供网上查询服务,符合工作人员及学生的习惯,操作方便,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本系统的用户包括学校在读大学生及教师,均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能迅速熟悉本系统并通过系统进行查询等业务。除此之外,本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易于理解学习,管理员经过上岗前的简单培训后,便可熟练使用本系统。系统维护人员将由学校计算机专业人员担任。综上所述,从用户可行性方面考虑,开发该系统可行。7. 结论意见通过上述可行性分析,可得结论如下:该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项目在技术、经济、用户使用、法律等方面均具有可行性。该系统不仅能实现项目任务提出方所需要的各项功能,适应图书馆综合管理的需求,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加速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实现对图书方便快捷的管理,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节省经济成本,而且能为图书管理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对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开发该系统的条件已具备,可着手组织开发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报告目录1. 概述1.1 编写目的1.2 项目背景1.3 参考文献2. 功能需求分析2.1 问题提出2.2 系统的业务功能分析2.3 需完成的功能3. 系统其余需求说明3.1 性能需求3.2 出错处理需求3.3 接口需求3.4 约束3.5 其他需求4. 系统的数据要求4.1 数据要求系统功能结构图4.2 数据流图、数据字典4.3 层次方框图5. 系统的逻辑模型5.1 实体联系图建立系统数据模型5.2 状态转换图建立系统行为模型1. 概述1.1 编写目的图书管理系统就是将传统图书业务的手工操作转变成利用计算机管理,即图书期刊、音像资料等各种载体文献的采编、典藏、流通、检索及常规业务管理等工作,利用计算机技术,使得图书的管理能更高效、更准确的进行,最终以提高图书借阅者的借阅速率及提高图书管理者的管理速率为目的。1.2 项目背景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图书资料管理还停留在人工管理的基础上。这样的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其管理方法将浪费许多人力和物力。图书管理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个分支,有着手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因此,开发一套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的图书管理系统,将是非常必要的。l 本项目的名称:图书管理系统。 l 本项目的任务:开发一个新的图书管理系统,提高图书借阅者的借阅速率及图书管理者的管理效率。该系统是针对电脑管理图书的需求设计的,可以完成读者登记、购入新书、读者借还书、图书注销等功能。 l 本项目开发员:廖磊瑶、李毅、王雪1.3 参考文献软件工程导论张海藩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 功能需求分析2.1 问题提出为方便对图书馆书籍、借阅者账户、借还书等进行高效的管理,编写该程序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使用该程序之后,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管理读者的登记、图书的购入、借出、归还以及注销等;还可以查询某位读者、某本图书的借阅情况,对当前借阅情况给出一些统计。2.2 系统的业务功能分析(1) 读者信息的制定、输入、修改、查询,包括姓名、卡号、借书数量、借书期限、欠费情况。 (2) 书籍基本信息制定、输入、修改、查询,包括书籍编号、编者、类别、关键词、出版社。 (3) 借书信息制定、输入、修改、查询,包括书籍编号、读者编号、借书日期、借书期限。 (4) 还书信息制定、输入、修改、查询,包括书籍编号、读者编号、还书日期、欠费金额。 2.3 需完成的功能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管理员为每位借阅者建立一个账户,账户内存储读者个人的详细信息,并依据读者类别的不同给每位借阅者发放借书卡,其中包括借书卡号、姓名等信息。读者可以凭借书卡在图书馆进行图书的借、还、续借、查询等操作,不同类别的读者在借书限额、还书期限以及可续借的次数上可以有所不同。 借阅图书时,通过借书卡扫描器读取借书卡信息,系统首先验证该卡号的有效性,若无效,则提示图书管理员;若有效,则显示卡号、姓名、借书限额、已借数量、归还日期、可再借数量等信息。通过连接电脑的扫描仪,扫描图书首页的条形码,读取书籍信息,如:书籍编号、书籍名称、编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等。每次借书的数量不能超过可再借数量的值。完成借书操作的同时要修改相应图书信息的状态以及读者信息中的已借数量并在借阅信息中添加相应的记录。 归还图书时,通过连接电脑的扫描仪,再次扫描图书首页的条形码,显示借书卡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应还日期等信息,并自动计算是否超期以及超期的罚款金额。若超期则不可续借;若续借则重新计算应归还日期等信息。完成归还操作的同时,修改相应图书信息的状态、修改读者信息中的已借数量、在借还书信息中添加相应的记录。 图书管理员不定期地对图书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在图书尚未归还的情况下不能对图书信息进行删除。也可以对读者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在读者还有未归还的图书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删除读者信息。 3. 系统其余需求说明3.1 性能需求3.1.1 系统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系统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系统的必要性能。在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系统当前和将来可能承受的工作量,使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响应时间能够满足学校对信息处理的需求。3.1.2 系统的开放性和系统的可扩充性图书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以后的可扩充性。所有这些,都要求系统提供足够的手段进行功能的调整和扩充。而要实现这一点,应通过系统的开放性来完成,既系统应是一个开放系统,只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可以简单的加入和减少系统的模块,配置系统的硬件。通过软件的修补、替换完成系统的升级和更新换代。3.1.3 系统的易用性和易维护性图书管理系统是直接面对使用人员的,而使用人员往往对计算机并不时非常熟悉。这就要求系统能够提供良好的用户接口,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求系统应该尽量使用用户熟悉的术语和中文信息的界面;针对用户可能出现的使用问题,要提供足够的在线帮助,缩短用户对系统熟悉的过程。3.1.4 系统的标准性系统在设计开发使用过程中都要涉及到很多计算机硬件、软件。所有这些都要符合主流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3.1.5 系统的先进性目前计算系统的技术发展相当快,做为图书管理系统工程,在系统的生命周期尽量做到系统的先进,充分完成企业信息处理的要求而不至于落后。这一方面通过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不断改善系统的功能完成。另一方面,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应在考虑成本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当前主流并先进且有良好发展前途的产品。3.1.6 系统的响应速度图书管理系统系统在日常处理中的响应速度为秒级,达到实时要求,以及时反馈信息。在进行统计分析时,根据所需数据量的不同而从秒级到分钟级,原则是保证操作人员不会因为速度问题而影响工作效率。3.2 出错处理需求3.2.1 内部故障处理在开发阶段可以随即修改数据库里的相应内容。3.2.2 外部故障处理对编辑的程序进行重装载时,若第一次装载认为错,则修改;第二次运行时,若在需求调用时出错,显示有错误提示并重试。3.3 接口需求3.3.1 用户接口用户一般需要通过终端进行操作,进入主界面后点击相应的窗口,分别进入相对应的界面(如:输入界面、输出界面)。用户对程序的维护,最好要有备份。3.3.2 软件接口WIN9X/NT 操作系统,汉语编程系统。3.4 约束3.4.1 技术约束本项目的设计是在汉语程序设计语言的条件下进行的,技术设计采用软硬一体化的设计方法。3.4.2 环境约束运行该软件所适用的具体设备必须是奔腾 133、内存 16 兆以上的计算机。3.4.3 标准约束该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完全按照企业标准开发,包括硬件、软件和文档规格。3.5 其他需求3.5.1 可使用性在装载总程序时,正常就运行,异常就停止;汉语编程系统出现错误,将会产生不可遇见的问题,整个终端程序就会再启动;程序出现错误,则重新装载,若仍有错,按照提示逐渐装载。3.5.2 保密性本软件作为教学管理辅助设备,它的规模比较小,不需要保密技术;限定一个程序中某些区域的规约,给不同的模块分配不同的功能。3.5.3 可转移、可转换性可转移的环境是奔腾 133、16 兆内存以上;不可修改任何部分;可用向上兼容的高版本的汉语编程系统。4. 系统的数据要求4.1 数据要求4.1.1 静态数据 图书:图书编码,书名,书号,图书类别,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单价;管理员:用户名,密码,权限,姓名;读者:借书卡号,姓名,性别。 4.1.2 动态数据 输入数据:查询方式、查询关键字;新建图书项、读者项;借阅、返还、丢失注销时的图书序号、借书证号;采购信息; 输出数据:查询关键字确定的数据库记录;统计结果及其格式化文件;信息录入、删除结果(成功或失败);内部数据:查询操作建立的索引。1、 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见可行性分析中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部分。2、 层次方框图见总体设计中系统功能结构图部分。5. 系统的逻辑模型5.1 实体联系图建立系统数据模型5.2 状态转换图建立系统行为模型总体设计报告目录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1.2 项目背景 1.3 项目定义 1.4 参考书籍2. 基本任务分析 2.1 实现木匾 2.2 需求概述3. 设计过程 3.1 选择最佳方案3.1.1 设想最佳方案3.1.2 选取合理方案3.1.3 推荐最佳方案 3.2 功能分解3.2.1 系统的总体结构3.2.2 系统功能结构图 3.3 软件结构 3.3.1 处理学生借书模块 3.3.2 处理学生还书模块 3.3.3 处理学生信息查询 3.3.4 处理图书信息查询 3.4 总体结构与模块外部设计 3.5 设计数据库 3.6 制定测试计划 3.7 书写文档4. 系统出错设计 4.1 可能出错信息 4.2 补救措施1. 引言1.1 编写目的总体设计阶段划分出系统的物理元素程序、文件、数据库、人工过程和文档等,但每个物理元素仍然处于黑盒子级,其具体内容将在以后具体设计。另外一项任务是设计软件的结构,即确定系统中每个程序是由哪些模块组成及其联系。总体设计过程首先寻找实现目标系统的各种不同的方案,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数据流图是设想各种可能方案的基础。然后分析员从这些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取若干合理的方案,为每个方案都准备一份系统流程图,列出组成系统的所有物理元素,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且制定实现这个方案的具体方案。1.2 项目背景开发软件名称:图书馆管理系统用户:图书管理人员主管部门:电子工程学院此系统工作人员可以查询某位读者、某种图书的借阅情况,还可以对当前情况进行统计,以便全面掌握图书的借阅情况,从而方便对图书馆书籍、读者资料、借还书等进行高效管理。1.3 项目定义此项目为图书馆管理系统,主要用于管理学生的借书还书以及书籍的借阅信息等的管理,是一个实用的小型管理系统。通过具体的设计可以实现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各项与图书馆相关活动的管理。1.4 参考书籍 软件工程导论 张海藩 著 实用软件工程郑人杰、殷人昆、陶永雷 著2. 基本任务分析2.1 实现目标此系统是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图书馆图书的借阅、查询、归还书籍的一般管理功能,另外还可以进行员工和读者的信息管理(添加和删除),以及图书的管理。2.2 需求概述 通过计算机实现对图书馆入库、借阅、归还、检索、读者管理、查询的管理功能。3. 设计过程3.1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