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思维方式及其演进ppt课件.ppt
现代经济学思维方式及其演进,叶 初 升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引言: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理论是什么?为什么需要理论?客观世界与观念世界。任何理论都既是关于客观世界的一种知识体系,同时也是把握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社会经济是由成千上万个变量和参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非线性的自组织系统。经济学理论只是在某个特定分析空间中研究经济问题。经济学是一种探究经济活动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经济学思维方式是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关键所在,也是现代经济学教育的核心内容。,经济学思维方式及其逻辑演进,一、经济学的思维视角及其调整变化二、经济学的思维视野及其扩展三、经济学的思维模型四、经济学的思维形式:数学问题五、经济学思维的方法论意义,一、经济学的思维视角及其调整变化,1、客观基础 2、思维视角 3、思维视角的调整变化,1、客观基础,像天文学、力学、物理学等学科一样,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是由社会实践决定的。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的稀缺性或有限性同人的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矛盾,是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客观现实,是经济学产生的实践基础。经济活动:稀缺资源配置与人类选择行为分析经济活动的视角:机会成本基础上的理性选择,2、思维视角,机会成本如果相对于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而言,资源仅仅是有限的、稀缺的,还不足以需要经济学。关键在于,稀缺的资源往往具有多种用途。在资源稀缺的世界中,每一种选择都是以放弃其他选择机会为前提、为代价的。只有那些机会成本大于零的资源才可能进入经济学的理论视野。越来越多的稀缺资源进入经济学视野的过程,也就是经济学研究对象越来越广泛、经济学理论也越来越丰富的过程:生产劳动土地和资本海洋、大气技术、知识,2、思维视角,理性选择理性选择的基本要素:主观愿望/目标与客观约束人是以可预期的结果作为行动的基础。理性选择的根本动机是追求自身的利益。经济学是人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站在人自身的立场上去审视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自利”并不等于“自私”。客观约束:自然约束、制度约束、经济约束理性选择是在给定约束条件的限度之内权衡各种机会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在排队购买减价商品的人群中,哪类人居多?),3、思维视角的调整变化,1、从既定偏好到内生偏好 经济学以“偏好”来描述消费者的主观愿望 先在既定偏好显示(既定)偏好(萨缪尔逊)外生既定偏好内生变化偏好(诱致性偏好变化、演化经济学)2、从完备理性到有限理性。偏好的两个假定(完备性、可传递性)及其问题 有限理性选择 理性选择的实质,在于经济行为主体能否根据自身所意识到的约 束条件和所拥有的信息结构,去寻求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3、从纯理性选择到一般行为选择 行为经济学(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二、经济学思维视野及其扩展,1、基本理论视野 2、理论视野的扩展,1、基本理论视野,主流经济学主要是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为背景的。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或经济制度,它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价格引导、分散决策、自愿交换。尽管完备的市场经济机制并不现实,但并不意味着以它为“论域”毫无意义。完备市场的经济学理论就像无摩擦状态中的力学理论一样,它是进一步分析现实问题的参照系。现代经济学首先是在完备市场经济的假定下,去寻求经济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去揭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然后,再逐步放宽假定而逼近现实,提出与现实基本相符的理论。,1、基本理论视野,市场体系的形式结构及其运行机制,2、理论视野的扩展,(1)从微观市场经济到宏观国民经济(2)从理想的完备市场到现实的市场(3)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4)制度等外生变量的内生化,(1)从微观市场经济到宏观国民经济,始于边际革命的新古典经济学,脱离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总体经济分析传统,把理论分析的视野聚焦于微观市场。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促使经济学家们认识到,微观经济分析并不能代替对宏观经济活动的研究。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经济学的理论视野又一次从微观市场经济扩展到宏观经济层面。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中,政府不再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守夜人”,政府也有自己的目标,也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己的目标最大化。在财政状况、国内外经济环境等约束条件下,实现高就业、低通货膨胀、经济稳定增长等目标,(1)从微观市场经济到宏观国民经济,在研究方法上,宏观分析多采用归纳法,而微观分析则以演绎为主。前者的思维取向是透过“森林”看“树木”;后者的思维取向是观“森林”而知“树木”。两者的联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例如,经济政策的动态一致性。微观经济学往往能够从宏观经济学那里吸取思想营养。例如,储蓄函数、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2)从理想的完备市场到现实的市场,不完全竞争问题20世纪30年代中期,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使经济学的理论视野真正从完全竞争市场扩展到不完全竞争市场。人们之间的选择是非独立的。例如囚徒困境的合作。博弈论已经成为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种基本分析工具信息问题市场信息的不完善,交易者掌握信息的不对称,是现实市场经济活动的常态。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信号显示,(2)从理想的完备市场到现实的市场,外部性问题当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时,经济行为主体做出的经济决策不可能带来社会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环境污染、夜半歌声、见义勇为)交易成本问题像生产活动需要成本一样,交易活动也要花费成本,即消耗稀缺的资源。交易成本是交易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等等,它是经济世界的摩擦力。1937年,科斯提出了交易成本概念,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存在的条件、性质及规模等问题,从而拓展了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3)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经典经济学视野中的世界是一个确定的世界。但是,不确定性却是现实世界的常态。在经济学中,不确定性表现为某种经济变量的可能取值不止一种。外生/内生不确定性;认知/统计不确定性;可度量/不可度量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与风险 奈特(1921)、凯恩斯(1936)。在凯恩斯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不确定性分析逐渐向经济学各分支渗透。不确定性理论研究的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把不确定性归结为信息成本约束下的最优决策问题,进一步深化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及契约理论等理论研究;另一种思路则着重揭示不确定性对制度、经济组织的发展和演化的重要意义。,(4)制度等外生变量的内生化,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在建立理论模型时,假设界定明晰的产权、完备的市场,以及服从边际递减规律的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就有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视野中,制度、文化,甚至生产技术等都是外生变量。直到20世纪中后期,经济学家们才逐渐把它们纳入研究视野,使它们由外生变量转化成理论模型分析研究的内生变量。,(4)制度等外生变量的内生化,以制度的内生化为例:市场分工、合作与冲突。个人理性并不必然意味着集体理性。制度能够通过提供一系列规则界定人们的选择空间,约束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减少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减少交易费用。(法律、规章制度等等)交易费用是社会竞争性制度安排选择中的核心。既能产生收益又必须付出成本的制度安排的选择、配置及其变迁问题,也被纳入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视野之中了。新制度经济学放弃了制度外生假设,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包括政治、法律和文化等非经济因素在内的制度的构成、起源、变迁和创新进行研究,拓展了经济学研究领域。,三、经济学思维模型,规范的经济学模型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演绎统,主要由以下部分或步骤组成:(1)界定经济环境(2)刻画经济现象(3)设定假设前提(4)逻辑推演与理论假说(5)逻辑结论及其检验阐释,(1)界定经济环境,界定经济环境就是确定“问题域”。经济环境通常由经济人、经济人的特征、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以及信息结构等组成。在现代经济学大多数问题的研究中,经济环境都假定为外生给定的,否则就无法讨论问题。许多经济理论间的结论差异往往是经济学家对经济环境界定的差异所造成的。,(2)刻画经济现象,科学抽象:分离与提纯分离: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事物的各种联系或只注重某种联系提纯:在思维中排除模糊过程和干扰因素,突出研究对象主要性质或变化方式定义:以概念这种思维形式去揭示某类经济现象的特性或关系。在经济学的数学模型中,所定义的概念有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常量和参数三种形式。,(3)设定假设前提,根据研究的特定目的,借助假设对复杂的经济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作必要的、合理的简化,使经济学模型能突出地反映所研究的经济现象内在的本质以及与其他经济现象之间主要的联系。经济学中每一个理论或一个模型,都是建立在一系列前提假设的基础之,因此,在运用某些经济学理论讨论问题时,要注意这些理论背后的前提假设,不能泛用,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中国的储蓄与利率问题。,(4)逻辑推演与理论假说,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描述一组经济变量的内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运行机制)并做出尝试性的解释,就构成理论假说。在现代经济学中,许多理论假说或命题可以用经济变量(或经济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来表达。比如,厂商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其产量;消费者根据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的原则确定对商品的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由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5)逻辑结论及其检验阐释,据理论假说揭示某种特定的经济现象在具体的条件下所必然呈现出来的特质或运行规律,就是经济学模型的逻辑结论。解释和预测在经济学中,一般有两种检验理论的途径:一种是直接检验,即检验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和描述是否有合理的现实依据;另一种是间接检验,即检验理论所揭示的规律和逻辑结论是否与实际经验相符。,四、经济学的思维形式:数学问题,经济学分析模型可以用语言文字、几何图形和数学公式等不同形式来表达。(凯恩斯的理论与希克斯等人IS-LM模型)数学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经济学的数学模型具有以下几个优点:概念精确、表达简炼、逻辑缜密。可以直接利用已有的数学定理以提高思维的效率。可以处理一般的思维难以想象和把握的多变量的复杂情况。利用已有的数学定理可以推导出仅凭直觉和理性思辩无法或不易得出的结论。在实证分析中,借助精致复杂的统计方法和计量方法可以从已有的数据中最大程度地汲取有用的信息,减少经验性分析中的表面化和偶然性。,四、经济学的思维形式:数学问题,并非所有的经济问题都适合用数学语言来思考和解决。即使对于适合运用数学语言的经济问题,非数学语言的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而言,研究一个经济问题需要经过三个阶段:非数学语言阶段(问题及其概念化)数学语言阶段(假设逻辑推理结论)非数学语言阶段(还原与规范)除了掌握数学工具之外,还要深刻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对现实经济环境、经济问题有很好的直觉和洞察力。,五、经济学思维的方法论意义,1、理论参照系问题 2、“经济学帝国主义”问题,1、理论参照系问题,参照系或基准点指的是理想状态下的标准经济学模型,它导致了理想的结果,如资源有效配置等。真理、理想的意义。建立经济学中的参照系就像生活中树立榜样一样的重要,它们是建立评估理论模型和理解现实的标尺。常用的参照系:阿罗德布罗定理、科斯定理和默迪格利安尼米勒定理,2、“经济学帝国主义”问题,经济学已经探索出一套成熟的、规范的、甚至是定量的分析人的选择行为的方法。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以决策者的理性选择为思维视角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其核心是最优化分析和均衡分析。加理贝克尔社会学等学科注重多元性,没有一个主导性的范式,缺乏一致的分析框架。和经济选择一样,人在政治、文化等领域中的选择,都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其一是目标,即选择是因为有所欲求。其二是约束条件。选择就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最理想的目标。,2、“经济学帝国主义”问题,20世纪50年代,从加里贝克尔开始,经济学家们运用经济学思维方式更广泛地分析人类行为,使经济学思维方式越过自己的领域,向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政治学(新政治经济学)、社会生物学(演化与生物经济学)、法律(法与经济学)等学科扩展。有人将这种扩张现象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只要牵涉到人,都会牵涉到人的选择,经济学家能够使用比较系统的、比较深入的、发展比较完善的思维方式来解释这些现象,而且也确实能够比较好的提出可以证伪的理论假说。,THANKS!Welcome Critical Comments.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