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说课稿.docx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会龙初中的邵胜,很荣幸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探讨舒婷的一首当代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七个方面对这首诗的教学进行说明,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一、说教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教材内容为现当代诗歌阅读与欣赏,单元学习的重点是理解诗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写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刚刚结束“十年浩劫”的历史时期,诗中选取了生活中极具特征的意象,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倾吐了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强烈愿望,表达了那个时代青年的共同心声.这首诗歌感情真挚.语言节奏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适合朗读.二、说学情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虽然学过诗歌,一部分学生还比较喜欢诗歌。但如何欣赏诗歌,如何有意识地用诗意的语言来写文章,在学生心里播下一颗诗歌的种子,还有待进一步学习。因而,本课重在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审美特征,在诗的海洋中熏陶,让学生对诗歌留下美好的印象。三、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知识目标:学会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通过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体会诗歌意境美的能力。3、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教师点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研讨为主4、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情感。诗歌与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古代的诗是合乐而歌的,语言具有和谐上口。铿锵悦耳的音乐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很适合诵读。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把诵读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细心体会作者对祖国深挚的感情,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5、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赏析诗歌的意境。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中华儿女向祖国母亲倾吐爱国深情的当代诗歌。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一系列意象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理解诗人从迷惘到深思到激昂的情感历程,体会诗人不可遏止的爱成为教学中的难点。6、教学难点:学习诗歌借助具体意象来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四、说教法新大纲在“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中”指出“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训练学生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据此,我将诵读感悟法和讨论点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师生互动,另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诵读感悟法、讨论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五、说学法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文学素养和能力的提高.如何实现这一点呢?那就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运用朗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六、说教学过程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为此,我是通过以下环节安排教学过程的。(-)激情导入诱发兴趣(二)走入文本,交流体验(三)深入意境,升华情感(四)走出文本,感悟提高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把教学信息的传递由单向性向双向性,由双向性向多向性传递。期间我通过对学生的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还,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导入语的精彩与否,关系着整堂课的教学质量。语文课堂要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本课教学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在上课开始,我将呈现给同学们一组亲爱祖国的图画,用画中巍峨的长城,汹涌的黄河,昂扬的士兵,飞驰的列车,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美好遐想。我趁机用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朝,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设计意图:语文皆为有请物,师生皆为有情人。我运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借助多媒体渲染气氛,唤起学生的美感体验,引发思想感情的共鸣,使课堂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二)走入文本,交流体验叶圣陶曾有过一段精彩的比喻:“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人生体验,走过文字这道“桥梁”,感悟文章的思想,体会文章的意蕴。所以,在自由朗读诗歌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以“我发现这首诗,例如”的句式整体感知诗歌的语言、意象、结构、情感、主题等。课堂上,学生的发现是这样的:(I)、我发现这首诗以赤子的目光,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哀怨的深情,例如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2)、我发现这首诗选材新颖,通过一系列祖贫穷与落面貌的意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例如我是你额上更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这是一种前置性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去交流、去探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诗歌语言、意象、结构、情感、主题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为了验证学生的发现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否吻合,我们一起走进了作者的写作背景。2、走进作者,情感对接此环节由学生讲述作者的诗作风格,生活经历及写诗的背景,通过学生的讲解,感受到上一环节他们发现的内容与作者的创作情感是一致的,这样,不但使学生“了解作者的心情”,还激发学生对诗歌进一步体验的兴趣。因此,我带着学生们深入品读诗歌的意境。()深入意境,升华情感(写、读)1、展开你的联想和想象,选取其中一个小节,根据小节中具体的意象,描绘一幅充满深情的画面,进一步赏析诗歌的意境。写作完成之后,分小组展示。(课堂上,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能力)学生的合作成果是这样的(1)村落旁破旧的老石碾数百年来碾着萧索的岁月,迟缓的牛车载在泥泞中踉跄走过;低矮的草房,清瘦的原野,运河上的木机船喷着黑烟滚滚,蹒跚起航远泊(2)看运动场上矫健的步伐,看冻土中泛青的禾苗,看点亮天空的璀璨焰火,看新铺就的宽坦的柏油路。祖国,你如雨后春笋,正在蓬勃!设计意图:学生走进诗人的生活,体验着他的体验,完成了与文本的对话。通过和作者的心灵碰撞,学生加深了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也受到了爱国情感的,熏陶,从而突破了本课“培养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美的能力”的重点。此刻,学生渴望把自己的感情通过朗诵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我设计了朗读环节: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课堂上通过学生试读、学生评价,在生生互评中,明确朗读此诗的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重音;(2)、感情必须真挚,掌握轻重缓急的节奏,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练读形式多样,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合作读、齐读等激发了学生读的热情;读的铺垫完成之后,背诵水到渠成,当堂成诵。从而突出了本课“巩固和提高学生诗歌朗读能力”的重点。下一个环节,进行能力训练。让学生掌握通过具体意象来表达情感的手法。(四)走出文本,感悟提高(写、读)1、小练笔:我的设计如下:以“理想、友谊、幸福、快乐、感恩”等为主题用托物抒情的写法创作一首诗歌,并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展示。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其中,进行互动交流。学生的合作成果是这样的:(1)、梦想我有一个梦想朝着有阳光的地方去寻找希望把昔日的快乐与笑容再重新挂到脸上雨水冲刷着整个人生海浪般的誓言早已退去深夜里的孤影己走的模糊了记忆明天的明天还是在守候着等待着继续给自己一双自由翱翔的翅膀从此去寻找脑海里曾经出现过的理想(2)落叶在空中盘旋飘荡,描绘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大树感恩大地对它的滋养浪花在大海中翻腾歌唱谱写着一曲曲感恩的乐章那是浪花对哺育它的大海的颂扬不要抱怨上苍给予你太多的坎坷与沧桑也不要悲叹命运中有太多的曲折和跌宕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体验生活的快乐,沐浴着爱的阳光成长设计意图:由文本延伸到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了学生的创作空间。进一步突破了本课“学习诗歌借助具体意象来表达情感的手法”的难点。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后作业:2、朗诵准备:各小组负责人整合课上新诗创作的内容,写成诗歌朗通稿,准备参加校级的诗歌朗诵比赛。文艺委员组织同学们积极排练。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七、教学反思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师生间、学生间进行多向性信息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学生协作学习动态组合,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提升能力、培养情操,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各环节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预设不大符合,前松后紧。例如“走入文本,交流体验”这一环节,参与学生过多,探讨交流大约十来分钟。以致“走出文本,感悟提高”的环节由于时间关系,发言同学较少,课堂效果受到了一些影响。如果重新设计这两个环节的话,每一环节,找几个见解不同的同学展示成果,时间的把握会更好些,课堂气氛会更加热烈。语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育人工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一颗不断探索的心,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