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详解ppt课件.ppt
汉代儒学,基本要求 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响。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观念的认同。发展要求:了解秦朝“焚书坑儒”的史实及影响;认识科举制的文化影响。说明“东汉太学生议政运动”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汉武帝,董仲舒,一.“焚书坑儒”的批判1.背景:(1)秦“四海一,行郡县”(2)儒生抨击时政2.内容:3留3烧(李斯建议)留:官史秦记、博士官管理文献、实用书籍 烧:各国史书、儒学经典、百家语者3.实质:实行思想专制4.影响:(1)积极: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一。(2)消极:“灭学之祸”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转为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也由此进入低潮。,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特定历史背景之产物,二、汉朝:儒学成为正统(一)罢黜百家1.背景:(1)汉武帝需要统一思想文化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焚书坑儒”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3)董仲舒改造儒学,适应时代需求。主张:大一统 倡导儒学,实践德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教化,养士求贤 适时“更化”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特点:新儒学以儒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等儒学体系2.措施: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3.影响:思想一统,政治一统,巩固大一统局面 儒学逐渐成为正统 促进民族历史的进步 结束学术竞争局面,扼制学术思想自由发展(实质),二、汉朝:儒学成为正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推行教化,养贤求士 1.教育体制(1)中央:太学(培养政治管理人才之官学)(2)地方:郡国建立学校 2.运作机制:3.影响:(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2)对民风: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3)对政治:改变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三)实行察举,贤良方正,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一)选官制的演变(二)科举制的影响:结合必修一P15(中国特色)儒学由此全面地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政治:儒生成为政治文化舞台主角,儒学成为统治臣民的思想工具。破除贵族垄断官场,笼络知识分子,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素质,有利于专制政治体制的稳固。社会: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文化的发展。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文化: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成为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 功名利禄、八股取士,导致思想僵化,科技人才薄弱,盐铁官营;,频繁换相,破格用人、设立中朝、颁布推恩令、设刺史,行察举,开通丝路,汉武帝时代:大一统局面的巩固,专制政体的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太学,(一)选官制的演变,先秦,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世袭,血缘,两汉,考察举荐,德才,门第,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清末,考试,成绩,科举制特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中央官学,私学,太学,教育选官学而优则仕,察举制科目:孝廉、明经,民间社会,儒家学说,官方,儒家思想,读书(儒家经典),察举制,太学,做官,自武帝立五经博士百有余年枝叶蕃滋盖禄利之路然也。汉书儒林传,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汉书韦贤传,意识形态,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材料三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材料四“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儒士攻击秦的统治,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统治者需要。,打击,尊崇,儒学进入低潮,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思想文化专制,有利于国家统一,但钳制思想,不利于思想自由发展。,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 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法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3.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4.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B.C.D.,二、汉朝:儒学成为正统(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汉武帝需要统一思想文化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董仲舒博采百家之长,对儒学进行改造,使之适应新的时代需求。2.主张:(1)君权神授(2)天人感应(3)天人合一(4)大一统(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化君权,防止暴政。,中央集权,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二、汉朝:儒学成为正统(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2.主张:3.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新儒学体系。4.评价:(1)实质:思想文化专制(2)积极:政治: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儒家地位: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社会: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2)消极:(文化氛围)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二、汉朝:儒学成为正统(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儒学指导下的教育(三)评价: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3.对政治: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太学生清议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兴起,成正统,成体系,遭冷遇,春秋战国,秦朝,孔子的创立,孟子荀子的发展,焚书坑儒,沉重打击,汉代,“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创建太学郡国学,科举制,正统地位强化,隋唐,知识小结,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确立:隋唐确立的选官制度。2、特点:A、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 B、考试内容是儒学经典3、历史影响: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B、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C、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D、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2015.新课标.40)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于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一.“焚书坑儒”的批判,一、“焚书坑儒”批判,1.时代背景2.过程3.评价,儒学的兴起,一、“焚书坑儒”批判二、罢黜百家(标志)三、太学的出现(途径之一)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途径之二),(3)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焚书坑儒”的实质怎样?,文化专制。,课堂探究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2)原因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秦始皇像,汉初推行“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原因:1.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2.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3.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适应了汉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的需要。,措施一、是重农抑商,恢复并发展生产。如提倡以农为本,鼓励从事农业生产二、是实行抑制政策,禁止商人们衣丝乘车,并加倍征收他们的赋税三、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四、是除秦苛法,约法省刑,材料“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朽不可食”汉书食货志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黄老思想的实施有何影响?积极:(1)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巩固了新生的西汉政权,使西汉 初年社会迅速恢复元气,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2)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消极: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为“有为”,那么,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二、罢黜百家,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3、针对限制君主暴政的需要4、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5、针对统治秩序,提出“大一统”、“罢黜 独尊”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提出“天人感应”发挥“仁政”,轻徭薄赋。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概括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1)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不适 应社会形势的发展;(2)汉武帝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需要。,罢黜百家的影响:积极方面:(1)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达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2)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促进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对于民族历史文化进步有积极意义 消极方面: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三、太学的出现,1、汉代教育:(1)教育体制:A、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创办太学;B、郡国皆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太学影响(教材11页),问题探究,汉武帝通过哪些措施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彰六经,重用儒士创建太学建立郡国学校。,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问题探究,有道理.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属文化专制政策,材料一:有人认为,儒学的本质是消极的、保守的,中国社会要进步,必须彻底“打倒孔家店”。然而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新加坡甚至用儒家思想来治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感悟历史:,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和谐意识,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德意识,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价值,态度:,材料二、“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人协调、和与中”,结合本课你认为儒学的现代价值在哪?我们该怎样对待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