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渔业生产发展的影响ppt课件.pptx
气候变化对渔业生产发展的影响,杨 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气体急剧增加(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烃/CFCs,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最严重的环境挑战之一),受与气候异常相关台风及洪水影响的人口统计及预测(千人/年),(Peduzzi et al.,2011;IPCC,2012),(Lenton et al.,2009;Vos et al.,2010;IPCC,2012),受与气候异常相关海平面上升及气象灾害的人口统计及预测(千人/年),渔业统计,(FAO,2010),渔业对气候异常最为脆弱,变温动物,产区/养殖区适宜环境丧失,气候异常对渔业的生态学、直接和间接影响,最脆弱的方面,水产生物的生长,水产生物的繁育,洄游活动,资源分布,产量和产值,设施及渔具,脆弱性评价,不同国家渔业对气候异常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评价,(a)敏感性指标(渔民的数量及人口比率,渔获量,渔业出口换汇值、水产品在总摄入动物蛋白量中的比率),(b)适应能力指标(渔民健康指数,教育程度,渔业行政能力、渔业经济的规模),(Allison,et al.,2009),渔业敏感性,适应能力,(Fao,2008;Allison,et al.,2009;WorldFish Center,2009),不同国家渔业经济对气候异常的脆弱性评价,气候异常对渔业影响的主要途径,海温上升,厄尔尼诺现象,降水及水资源分布变化,拉尼娜现象及异常大气环流,海温上升,我国沿海海平面温度的变化,(Liu&Zhang,2013),海温上升,(Liu,2000),(Liu,2000),海温上升,产量下降预测(FISH BIOENERGETICS MODEL 2),下降率(%),(Liu,2000),下降率(%),产量下降预测(FISH BIOENERGETICS MODEL 2),海温上升,虚线:目前内陆水域的平均水温,实线:2030-2050年时内陆水域的平均水温,红线:年最冷月份的10oC 等温线,黄线:年最热月份的25oC 等温线,热带鱼类越冬 的北限将向北 延伸3-6个纬度,冷水鱼度夏的 南限将向北推 移1-3个纬度,虹鳟,罗非鱼,(Liu&Jin,1993),水温上升,水温上升,水温上升,(Cheung et al.,2013),亚热带及温带海域,热带海域,(S A Weather Service.2004),厄尔尼诺年及其下 一年我国沿岸发生 赤潮的频次会增加,厄尔尼诺现象-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洋表面温度持续异常增温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产量高(1972-1974,1982-1984,1986-1988,1991-1993)产量低(1998-2000),厄尔尼诺指标(海平面温度异常,SSTA)与鳗苗捕捞量的相关性,(Guan et al.,2009),厄尔尼诺年,拉尼娜年,白仔鳗苗,厄尔尼诺现象,该次厄尔尼诺现象却导致黄河流域出现罕见的大旱,甚至下游断流,降水及水资源分布变化,成因:异常暖冬和极度减少的降水量,2007年5月太湖蓝藻 严重爆发,造成无锡 市饮用水危机,降水及水资源分布变化,气候(天气)的状态值严重偏离其平均态阈值的上限或下限的情况,极端气候,(IPCC,2012),2008年极寒灾害,拉尼娜现象: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中部海水大范围 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可能的气候成因,暖湿空气,冷空气,大气环流异常,(Gao et al.,2008),暖湿空气,可能的气候成因,极寒灾害的渔业损失统计,总受灾面积:1400多万亩,经济损失:6百亿元,受损设施面积:57万m2,二次损失:?,2011年旱涝急转灾害,极旱阶段(1-5月),大气环流异常,拉尼娜现象,冷空气,暖湿空气,大气环流异常,拉尼娜现象,冷空气,暖湿空气,冷空气,旱涝急转阶段(6月),暖湿空气,暖湿空气,大气环流异常,拉尼娜现象,需求,(1)基础研究需求,渔业(捕捞及养殖),需求,(2)国际合作需求,国际组织已有很好的经验和研究积累(如IPCC,FAO,WorldFish Center,NACA),研究合作,资料共享、人员交流,积极主动参加国际性项目,国际会议及培训课程,(3)政策需求,科研政策:多学科、长期性、持续性地支持,发展政策:对应的渔业规划、适应性措施、节能减排,政策性保险,碳汇 渔业,需求,海洋碳汇渔业不仅包括藻类和贝类等养殖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大量滤食浮游植物从海水中吸收碳元素的过程和生产活动,还包括以浮游生物和贝类、藻类为食的鱼类、头足类、甲壳类和棘皮动物等生物资源种类通过食物网机制和生长活动所使用的碳,碳汇渔业,(唐启升院士,2010),渔业具有碳汇功能,凡不需投饵,客观上具有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效果的渔业生产活动就具有碳汇功能,可能形成生物碳汇,亦泛称为碳汇渔业,碳循环,湖泊,池塘,海洋,形态转化,2008年内陆渔业的捕捞 量为2.25 百万t、贝类养 殖渔获量为 0.23 百万t,2008年鲢鱼、鳙鱼养殖 渔获利用了水体约65万t 的碳,鲢鱼和鳙鱼每增重 1kg克可分别吸收水体 中约121.5 g 和115.7 g 的碳,基础数据,渔获增汇,2008年世界主要水产品类产量,(FAO,2010),*百万t,渔获增汇,估算的2008年渔获碳利用量/增汇量,碳总的利用量:1千8百万t(养殖-35%,捕捞-65%),(约吸收了0.24%当年全球碳排放量),我国海水贝类养殖核算碳汇量,不同海水养殖品种直接碳汇核算结果,碳封存,养殖池塘沉积物,养殖池塘每年可封存1千6百万t有机碳,约占世界当年排放量的0.21%,亚洲和中国养殖池塘分别约占全球池塘沉积物碳封存量的94%和56%,碳封存能力最强的养殖池塘为罗非鱼池塘(264 g/m2/y)和 鲤鱼池塘(240 g/m2/y),高度重视并推进碳汇渔业,渔业相关的基础数据、专业知识、应 对经验、有效对策等仍十分缺乏,渔业对气候异常高度敏感和脆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