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说课ppt课件.ppt
,分子和原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说 课 内 容,教 材 分析,教 法 分析,教 学 设计,学 法 指导,学情 分析,教 学 策略,教 材 分 析,(一)地位和作用,本章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点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教材第一节首先让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和简单的实验入手,通过想象进入微观世界,建立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基本观念。但根据微粒的一般性质,只能解释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却不能解释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本节内容将一般的微粒具体化为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通过实验现象的微观图示,说明在化学反应中,旧分子破坏和新分子生成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教 材 分 析,(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认识分子的主要性质。3.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4.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的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的形式,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并能用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3.通过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教 材 分 析,(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感受分子的真实存在,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教 材 分 析,(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教学难点1.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2.引导学生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形成正确的微观想像,即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两章的学习中,通过观察和探究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认识了它们所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产生了对化学的好奇心和进一步的探究欲望。有的同学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物质具有不同性质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提问,也是本章内容的切入点。也正是这些疑问,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本节内容是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点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但是,本节内容抽象,处理不当容易形成教与学的难点。对一些微观概念,学生往往较难理解,如分子、原子等。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分析身边的一些现象和简单的实验入手去认识,避免发生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分化。同时,在引导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世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注意让学生运用物质的结构初步去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教 法 分 析,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交流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图片演示法,学 法 指 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各种情景下,利用给出的各种材料,通过提取信息、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领悟科学的探究方法。学法指导有利于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交流讨论法 分析归纳法,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形成正确的微观想像,我特制了一套图片。通过这套图片,学生可以认识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的构成,进而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还可以通过这套图片学生自己演示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事实。通过图片演示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并从微观角度认识了物质的变化,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干燥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情境引入,探索发现,课堂检测,教 学 设 计,分析归纳,拓展视野,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情境引入,苯分子图像,一些科学家移动48个铁原子排成的一个圆环,后来,又成功移动铁原子写成了两个汉字“原子”,探索发现,分子,H2,氢分子,联想与启示,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氧气、氢气和水各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为什么水不具有氧气、氢气的性质呢?,水 氧气 氢气,水 氢气+氧气,通电,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论:,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不同。,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你能解释吗?,分子的基本性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交流与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能感受到分子的真实存在吗?举例说明。,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 电 解 动 画,电解水,想一想:在水电解过程中,什么微粒没有发生变化?什么微粒发生了变化?,结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反应物分子,被破坏,原子,新分子,新物质,聚集,聚集,反应物分子,被破坏,原子,新分子,聚集,反应物分子,被破坏,原子,新分子,聚集,新物质,反应物分子,被破坏,原子,新分子,聚集,原子,聚集,被破坏,新分子,聚集,反应物分子,原子,化学变化的实质:,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等,原子的基本性质,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析归纳,课堂检测,1.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氧气 B.氧元素 C.氧分子 D.氧原子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实质的是()A.分子运动加快 B.分子间的间隙变小C.分子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D.一种分子运动到了另一种分子之间去3.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原子比分子的体积小C.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D.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4.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氧气 B.水 C.酒精 D.汞,5.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A.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B.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大,原子小6.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人类对原子的认识(阅读P65P66页),拓展视野,原子学说创始人道尔顿,板书设计,分子和原子,物质,原子,分子,分裂,构成,构成,构成,(小、轻、动、空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