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课件第九章环节动物门.ppt
第九章 环节动物门Annelida,Welcome to general zoology course!,GENERAL ZOOLOGY,Content,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寡毛纲多毛纲蛭纲环节动物与人类环节动物的起源与演化,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土壤,常见的有蚯蚓(陆生)、沙蚕(海生)和水蛭(淡水生)等,共约16500种一、进化地位:环节动物是继扁形动物之后,在动物进化史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类群,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身体(同律)分节发达的真体腔和闭管式循环系统链式神经系统原始的附肢:疣足和刚毛等,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二、两侧对称,身体同律分节:分节(metamerism):指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segment),分节现象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分节是特化的开始。隔膜:体内体节间的分隔节间沟:体表体节间的分界,同律分节(homonomous metamerism):除体前端2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体节的形态构造基本相同 意义:分节使内部器官出现按体节重复排列现象促进动物体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运动机能,是生理分工的开始奠定了异律分节的基础,为进一步分化出头、胸腹各部分提供了可能异律分节(heteronomous metamerism):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异律分节为机体分部和机能分工提供了可能。,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三、具有真体腔(次生体腔 secondary coelom):形成: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继续分裂增殖,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囊不断扩展,外侧靠向体壁,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内侧靠向肠壁,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体腔膜。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囊裂开而成的,也称裂体腔真体腔是继假体腔之后出现的,也称次生体腔,真体腔出现的进化意义:使体壁和消化管隔开,促进循环和排泄器官的发生,使各种机能更趋完善肠壁外附有肌肉,使肠道蠕动加强,消化能力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次生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能辅助物质的运输,也有利于体节的伸缩,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四、出现了原始的运动器官-疣足及刚毛疣足:体壁向外伸出的扁平突起,中空,与体壁 相通,一般每个体节一个,是多毛纲的运动器官疣足分成背叶和腹叶,背叶的背侧和腹叶的腹侧各有一指状的背须和腹须,有触觉功能。功能:运动;疣足内密布微血管网,可进行气体交换。刚毛:由体表的上皮细胞内陷形成刚毛囊,其底部的成刚毛细胞分泌的几丁质物质形成,是寡毛纲的运动器官功能:运动,每一体节所具有的刚毛数目、刚毛着生位置及排列方式是环节动物的分类依据意义:增强了运动功能,使它们的运动更敏捷、迅速,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五、闭管式循环系统:由纵行血管和环行血管及其分枝血管组成,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隙中,构成了闭管式循环系统。呼吸色素:最原始种类缺乏;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绿蛋白、蚯蚓血红蛋白,有的种类同时具有1或2种。发生:与真体腔的产生有关,胚胎发生时,由于真体腔扩大,原体腔(囊胚腔)被排挤而成为背、腹血管的内腔和血管弧或称“心脏”意义:有方向性,流速恒定,可以更有效、迅速地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输送,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六、消化系统口、咽、食道、胃、肠、直肠、肛门。消化道有肌肉层,可以使肠道蠕动,增强消化能力。七、呼吸系统:多数无专门的呼吸器官,由于循环系统的产生,皮肤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依靠体表进行皮肤呼吸部分海产种类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鳃,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八、后肾管型的排泄系统原肾管型:来源于外胚层,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对外开口的排泄孔,排泄物靠渗透进入排泄管后肾管型:由中胚层的体腔膜形成,具有两个开口:肾口:体内开口于前一节体腔的多细胞纤毛漏斗肾孔:向体外的开口排泄物直接从肾口进入肾管,效率更高功能:排泄代谢废物及平衡体内渗透压,有的还是生殖细胞排出的通道,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九、链式神经系统由咽上神经节(脑)、围咽神经环、咽下神经节、腹神经链构成。腹神经索在每个体节有一对神经节,成为贯穿全身的链状神经系统。有中枢、外周、交感神经之分意义:神经系统进一步集中,致使动物反应迅速,动作协调。感官:发达,有眼、项器(化学感受器),平衡囊,纤毛感觉器及触觉细胞等;有些种类感官不发达,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十、生殖与发育多雌雄同体,生殖细胞由体腔膜产生,螺旋式卵裂 陆栖和淡水种类为直接发育 海产种类间接发育,有担轮幼虫(呈陀螺形,体中部具2圈纤毛环,体侧口前的一圈称原担轮,口后的一圈为后担轮)担轮幼虫在进化上意义:许多外形差别很大的动物,如软体动物,苔藓动物,腕足动物等都要经过担轮幼虫期,而且与牟勒氏幼虫,帽状幼虫,轮虫都相似,可以说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十一、分类多毛纲Polychaeta沙蚕寡毛纲Oligochaeta环毛蚓蛭纲Hirudinea水蛭,第二节 寡毛纲 Oligochaeta,一、特征:6000余种,大多数陆生,少数淡水生,极少数海生,4/5为各种蚓类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同律分节,具刚毛,无疣足消化系统复杂、闭管式循环系统、后肾管、索式NS有生殖带,雌雄同体,生殖系统复杂直接发育,第二节 寡毛纲 Oligochaeta,二、分类:水蚓目:尾鳃蚓、水丝蚓、陆蚓目环毛蚓,颤蚓,盘丝虫,顠体虫 Aeolosoma variegatum,第二节 寡毛纲 Oligochaeta,三、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生态习性:常见20-30cm,最长达70cm(巨环毛蚓)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腐败有机物为食,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外部形态:雌雄同体,头不明显(口前叶和围口节),约100个体节,刚毛(除1、2节外,每节1圈)、生殖带背孔:11-12节间沟开始,每节背线处有1个,放出体腔液,湿润保护皮肤,便于呼吸,减少摩擦纳精囊孔:三对,位于6/7、7/8、8/9节间沟的两侧雌孔:一个,位于笫14节腹面中央雄孔:一对,位于笫18节腹面两侧,第二节 寡毛纲 Oligochaeta,三、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结构与机能:1、体壁、体腔与运动:体壁:角质层、表皮细胞层、肌肉层和壁体腔膜肠壁:脏体腔膜、肌肉层和肠上皮真体腔:体腔液、生殖器官、排泄器官、循环系统等被隔膜依体节分隔成多数体腔室,各室有小孔相通含有淋巴细胞、变形细胞、粘液细胞等体腔细胞运动:刚毛、肌肉层、流体静力骨骼,运动时,环肌收缩,推动前端向前,锚定,纵肌收缩,环肌扩张,身体变短,后面体节推动前面体节向前。,第二节 寡毛纲 Oligochaeta,三、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结构与机能:2、消化系统:消化管:前肠、中肠、后肠口、口腔、咽、食道、嗉囊、砂囊(内几丁质层)、胃、肠(具盲道、盲肠)、肛门 消化腺:咽腺:分泌黏液和蛋白酶,湿润和初步消化钙腺:食道腺,分泌Ca2+,中和酸性物质调节酸碱平衡盲囊:重要的消化腺黄色细胞:糖原和脂肪合成与储存,解毒,HB合成,蛋白质分解,第二节 寡毛纲 Oligochaeta,三、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结构与机能:3、循环系统与呼吸:纵血管:背血管:由后前,经心脏腹血管腹血管:由前后送血液至肠、肾、体壁等处背血管神经下血管:腹N索下面,由前后侧血管:消化道前部两侧,由前后环血管:心脏:4-5对,自主节律性搏动,连接背腹血管,由上下壁血管:每体节1对,连接神经下血管和背血管,由上 下微血管:在组织细胞间的血管路径:体壁微血管网在体表进行换气,经神经下血管和壁血管到背血管(有分支收集从消化道来的含丰富养料的血液),向前流动经腹血管供全身需要。蚯蚓的血液呈红色,含有血红蛋白,但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浆,第二节 寡毛纲 Oligochaeta,三、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结构与机能:4、排泄系统与渗透压调节:排泄器官:后肾管,有三类,富含微血管:咽头小肾管:23节,肾孔开口于咽上隔膜小肾管:环带笫2节后,每节一对,肾孔开口于肠内体壁小肾管:每体节数百条,肾孔开口于体壁黄色细胞:由中肠外脏体腔膜特化形成,能收集排泄物后脱落在体腔液中,入肾口,由肾管排出,第二节 寡毛纲 Oligochaeta,三、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结构与机能:5、神经系统与感官:神经系统:索氏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节、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外周神经系统: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感官:退化,第二节 寡毛纲 Oligochaeta,三、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结构与机能:6、生殖与发育:雌性生殖系统:纳精囊:3对,6/7、7/8、8/9节间沟两侧,接纳贮存精子 卵巢(1对,13体节内)卵漏斗输卵管(在隔膜处汇合)雌孔(开口于14体节中央)雄性生殖系统:精巢囊:2对,10-11体节,内有精巢和精漏斗,与贮精囊(11-12体节)相通 产生精子贮精囊发育成熟 体外 雄孔(18体节)输精管精漏斗前列腺:1对,雄孔内侧分泌粘液,与精子活动和营养有关,蚓茧,蚓茧,第三节 多毛纲 Polychaeta,一、特征:10000种以上,多为鱼的饵料头部明显,感觉器官相对发达同律分节,具疣足(运动器官、呼吸)和刚毛完全消化道、闭管式循环系统、后肾管、链式NS雌雄异体,无生殖环带发育经担轮幼虫多海生,少数淡水生,第三节 多毛纲 Polychaeta,二、分类:蠕形亚纲:口前叶无触须,体蠕虫形,尾节上有触须臭海蛹、阿曼吉虫触须亚纲:口前叶有感觉触须足刺超目沙蚕、鳞沙蚕、吻沙蚕管栖触须超目磷沙蚕、龙介虫、蛰龙介,沙蚕,磷沙蚕,游走类,管栖:蛰龙介类,隐居类,长吻沙蚕 Glycera sp.,裂虫Syllis sp.,Christmas-tree worm),Spirobranchus giganteus圣诞树管虫,第四节 蛭纲 Hirudinea,一、特征:500种,俗称蚂蟥无疣足,无刚毛体节数目少且固定(一般34节)身体前后端具吸盘(吸附和运动)体腔退化,形成背、腹、侧血窦,开管式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口:具3块颚片,颚片之上有密齿,可咬破寄主组织。咽:有发达的肌肉,有强大的吸吮能力,其周围有唾液腺,分泌出防止寄主血液凝固的蛭素。嗉囊:极发达,两侧有多对盲囊,储存血液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有生殖带,直接发育多数淡水生,少数陆生,可营暂时性外寄生生活,第四节 蛭纲 Hirudinea,二、分类:不确定、有争议棘蛭目:具剐毛和无前吸盘。寄生于鱼类鳃中。只在西伯利亚发现。吻蛭目:具有可伸出的吻,无领,前吸盘或有或无:寄生于鱼等冷血动物。扬子江鳃蛭、中华颈桎颚蛭目:口具颚片,水栖或陆栖,如宽体蚂蝗、日本山蛭、栖息山林吸人、兽血液。石蛭目:无角质颚,有肉质的伪颚。如石蛭,在水沟或湿地上。,第五节 环节动物与人类,用于生产保健性功能食品或饲料添加剂沙蚕类和蚯蚓含蛋白质较高(占干重的5065)含1820种aa,其中10余种为禽畜必需家禽、家畜、鱼类饲料添加剂:蚯蚓药用价值蚯蚓:含地龙素,中药“地龙”,有解热、镇静、平喘、降压、利尿等功能医蛭:医蛭吸血是组织瘀血的放血手段,可使静脉血管通畅;蛭素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良药改良土壤 蚯蚓蚓粪含有机酸、腐殖质、氮、磷、钾等成分可改良土壤影响人体的健康和水产养殖:蛭类和水蚓,第六节 环节动物的起源与演化,起源:扁形动物(涡虫纲)环节动物根据:某些环节动物成虫和担轮幼虫都具有管细胞的原肾管、螺旋式卵裂与扁形动物相同的;担轮幼虫与牟勒氏幼虫在形态上相似;涡虫纲三肠类涡虫肠、神经、生殖腺等均有原始分节现象。担轮幼虫(假想祖先)环节动物系统发展:多毛类寡毛类蛭纲,本章教学要求,主要内容:环节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分类基本要求:掌握真体腔与分节的意义掌握环节动物的结构与分类重点难点:真体腔的概念,分节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