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园林植物保护第一章ppt课件.ppt

    • 资源ID:2080101       资源大小:7.73MB        全文页数:9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园林植物保护第一章ppt课件.ppt

    园林植物保护,第一章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第二节 侵染性病原及其所致的病害,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一、本节知识点 1植物病原真菌;2.病毒、类病毒、植原体等;3.植物病原细菌;4.植物病原线虫;5.寄生性种子植物等。二、本节重点 植物病原真菌 三、本节难点 病毒、类病毒、植原体等,1.2.1真菌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空气、水、土壤中都有存在。在植物病害中,真菌是一类最重要的病原,大约有80%以上的植物病害由真菌引起。真菌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没有维管束组织,有细胞壁和真正的细胞核,细胞壁由几丁质和半纤维素构成,所需营养物质全靠其他生物有机体供给,营异养生活,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1.2 侵染性病害的病原,1.2.1.1真菌的一般性状真菌的个体发育分为营养阶段和繁殖阶段。即真菌先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然后形成各种复杂的繁殖结构,产生孢子。1.真菌的营养体 真菌进行营养生长的菌体称为营养体。典型的营养体为纤细多枝的丝状体。单根细丝称为菌丝,菌丝可不断生长分枝,许多菌丝集聚在一起,称为菌丝体。菌丝通常呈管状,直径56m,管壁无色透明。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称为有隔菌丝。低等真菌的菌丝一般无隔膜,称为无隔菌丝有些真菌的营养体为卵圆形的单细胞,如酵母菌。,真菌的菌丝,有隔菌丝,无隔菌丝,有隔菌丝,真菌的菌丝,1.有隔菌丝 2.无隔菌丝,菌丝一般从孢子萌发而来,形成菌丝体,最后再产生孢子。,孢子萌发产生菌丝,后期菌丝产生孢子,菌丝生长,有些专性寄生菌如白粉菌、锈菌、霜霉菌等,能以菌丝上形成的特殊吸收器官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吸器的形状有瘤状、分枝状、掌状等。,真菌的吸器,有些真菌的菌丝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态,交织成各种形状的特殊结构,如菌核、菌索、菌膜和子座等。它们对于真菌的繁殖、传播、以及增强对环境的抵抗力有很大作用。,鼠粪状菌核,菌核萌发,子囊盘,菌核,菌核,产孢机构,子座,菌索,2.真菌的繁殖体 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繁殖器官称为繁殖体。真菌的繁殖方式分无性和有性两种,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孢子是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真菌产生孢子的组织和结构称为子实体。子实体和孢子形式多样,其形态是真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真菌的孢子,(1)无性繁殖 是不经过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由营养体上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真菌的无性孢子主要有下列几种: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真菌无性孢子类型 1.厚垣孢子 2.芽孢子 3.节孢子 4.游动孢子 5.孢囊孢子 6.分生孢子,孢囊孢子,节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游动孢子,分生孢子,鞭毛,孢子,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2)有性繁殖 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真菌的有性孢子有以下几种: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担子,担孢子,子囊,子囊孢子,1.2.1.2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生长和发育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真菌的生活史。典型的生活史一般包括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无性阶段可重复多次,所产生的无性孢子数量大,侵染寄主的可能性越大。生长季节末期,真菌产生有性孢子,完成从有性孢子萌发开始到产生下一代有性孢子的过程。有的真菌只有无形阶段,有的能产生多种类型的孢子。,真菌发育循环模式,1.2.1.3真菌的命名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关于真菌的命名,国际命名原则中规定一种真菌只能有一个名称,如果一种真菌的生活史中有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按有性阶段命名是合法的。而半知菌中的真菌,只知其无性阶段,因而命名都是根据无性阶段的特征而定的。真菌的命名采用国际通用的双名法,前一个名称是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一个名称是种名,种名之后为定名人的姓氏(可以缩写),如有更改学名者,最初的定名人应加括号表示。例如,丁香褐斑病菌Cercospora lilacis(Desmaz.)Sacc.。,真菌的分类,主要是以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特征以及营养体的结构等为依据。目前多采用安思沃斯(Ainsworth)系统,将真菌界分为粘菌门和真菌门。粘菌的营养体是变形体或原质团,而真菌门真菌的营养体典型的是菌丝体。根据营养体(菌丝有无隔膜)和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的特征(有性与无性孢子的类型),将真菌门分为5个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1.2.1.4真菌的主要类群1.鞭毛菌亚门 营养体为较原始的原质团到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有12根鞭毛。有性繁殖产生卵孢子。其中腐霉属、疫霉属、霜霉属与园林植物病害关系密切。腐霉属Pythium 孢子囊不规则形,孢囊梗丝状。孢子囊产生泡囊后,在泡囊中形成并散发出游动孢子。有性生殖在藏卵器中形成一个卵孢子。大多在土壤中或水中营腐生生活,引起苗木猝倒病或根腐、果腐等症状。,1.孢囊梗和孢子囊 2.孢子囊萌发形成泡囊3.雄器、藏卵器和卵孢子,疫霉属Phytophthora 疫霉的寄生性比腐霉强,以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营养。孢囊梗与菌丝的差异比较明显。孢子囊卵形,有乳头状突起。大多是寄生的,可危害根、茎、叶和果实,引起组织的腐烂和死亡。如杜鹃疫霉根腐病菌、柑桔生疫霉菌。,百 合 疫 病1.症状 2.病原菌,百合疫病,霜霉菌类 孢囊梗呈二叉或单轴分枝等,孢子囊卵形,单生于孢囊梗顶端,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卵孢子球形,表面光滑或有花纹。为害植物叶片,如葡萄霜霉病菌、二月兰霜霉病。,霜霉菌类,葡萄霜霉病,2.接合菌亚门 水生到陆生真菌。多数腐生,少数寄生。营养体主要为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或虫菌体。无性繁殖大多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本亚门分2纲,根霉属与园林植物病害关系密切。根霉属Rhizopus 菌丝发达,有分枝,一般无隔膜,分布于基物表面和基物内,有匍匐枝和假根。孢囊梗23根丛生,着生于假根的上方,一般不分枝。孢子囊球形,孢囊孢子球形。接合孢子表面有瘤状突起。如匐枝根霉,常引起种实、球根、鳞茎的霉烂。,根霉属 1.两丛孢子囊在假根生出 2.放大的孢子囊,百合鳞茎根霉软腐病,3.子囊菌亚门 高等真菌。全部陆生,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菌丝体发达,有分隔,少数为单细胞(如酵母菌)。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粉孢子、芽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有的裸生于菌丝体上或寄主植物表面,有的形成在由菌丝形成的固定形状的子实体子囊果中。子囊果分以下4种类型:闭囊壳、子囊壳、子囊腔、子囊盘。,子囊果类型1.裸露的子囊果 2.闭囊壳 3.子囊壳 4.子囊盘,白粉菌 几乎全部为外寄生菌。菌丝体无色表生,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无性繁殖多数形成分生孢子,子囊果为闭囊壳。常引起多种植物的白粉病。如紫薇白粉病菌。,紫薇白粉病,小煤炱属Meliola 菌丝体寄生于寄主植物表面,黑色,有刚毛和双细胞的附着枝。子囊果为闭囊壳。子囊孢子24个横隔、褐色、长圆形。是植物上常见的煤污病菌。如非洲菊煤污病菌。,1.产生在菌丝体上的闭囊壳 2.子囊孢子,非洲菊煤污病,小丛壳属Glomerella 子囊壳有毛,丛生于植物上或半埋生于植物组织中,褐色,壳内无侧丝。子囊棍棒形,无柄。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引起多种植物的炭疽病,如兰花炭疽病菌。,1.子囊壳 2.子囊及子囊孢子,兰花炭疽病,黑腐皮壳属Valsa 子囊壳球形或近球形,具长颈,成群深埋在由菌组织和基物交织而成的黑色、炭质的假子座内。子囊棍棒状或圆筒形,无侧丝。子囊孢子单胞、无色,腊肠形。引起多种树木的枝干腐烂。如杨树腐烂病菌。,黑腐皮壳属1.子囊壳 2.子囊 3.子囊孢子,腐烂斑,子囊壳,核盘菌属Sclerotinia 菌核块状或不规则形,全部或部分埋在寄主组织内。菌核萌发产生漏斗状子囊盘,有长柄。子囊棍棒形常排列成栅栏状,子囊间有侧丝。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本属真菌的生活史中不产生分生孢子阶段。如矢车菊菌核病菌、菊花菌核病菌等。,核盘菌属1.从菌核生出的子囊 2.侧丝3.子囊 4.子囊孢子,切花向日葵菌核病,菊花菌核病,4.担子菌亚门 担子菌是真菌中最高等的一个亚门。全部是陆生菌,腐生、寄生和共生。菌丝体发达,有分隔,细胞一般双核。无性繁殖除锈菌外,很少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高等担子菌的担子上产生4个小梗和4个担孢子。本亚门分3纲,较为重要的有黑粉菌、锈菌和外担子菌。,黑粉菌 都是高等植物的寄生菌,且寄生性很强。多数菌种的菌丝体在细胞间生长,有的在菌丝上形成吸器。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繁殖是在担子侧面或顶部产生不定数目的担孢子。引起多种植物的黑粉病,如石竹花药黑粉病。,禾本科植物穗部,慈姑,锈菌 全为专性寄生菌,寄生于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上,引起锈病。菌丝发达,寄生于寄主细胞间,以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营养。锈菌的形态和生活史比较复杂,典型的锈菌要经过5个发育阶段,顺序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常以代号表示,即性孢子(0)、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有的锈菌必须经过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此现象称转主寄生,如结缕草柄锈菌的0、阶段寄生在转主寄主鸡矢藤等植物上,、阶段寄生在细叶结缕草的叶片上。有的锈菌在一种植物上就能完成其生活史,此现象称同主寄生。如蔷薇锈菌。上述5种孢子类型,并不是每种锈菌都有,有的锈菌缺少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孢子。,锈菌侵染植物的地上部分,在病部出现明显的锈孢子器、夏孢子堆或冬孢子堆,一般呈黄色、橙黄色至黑红色似的铁锈,故称锈病。,性孢子器,锈孢子器,木瓜海棠锈病,羊胡子,羊胡子,梨锈病,柏类树上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膨胀,冬孢子角,吸水胶化,外担子菌 多分布在温带和热带。通常寄生在杜鹃花科、茶科、樟科、岩高兰科、山矾科、鸭跖草科、虎目草科等植物上,危害叶、茎或果实,常使被害部位产生肿胀,有时也引起组织坏死或发生系统性病害。外担子菌属Exobasidium 菌丝生于寄主组织中,引起膨大。担子在角质层下形成后外露,形成连续的子实层,偶尔单生并通过气孔突出。担孢子无色,平滑。寄生于植物的叶、茎或果实上。如杜鹃花饼病菌。,1.担孢子 2.担子 3.菌丝,5.半知菌亚门 其在个体发育中,不进入有性阶段或有性阶段很难看到,我们只发现其无性阶段,所以称为半知菌。陆生,腐生或寄生。菌丝体发达,有隔膜。从菌丝体上形成分化程度不同的分生孢子梗,梗上产生分生孢子。有的半知菌形成盘状或球状的孢子果(外观为小黑点),称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孢子果内的分生孢子常具胶质物,潮湿条件下,常结成卷曲的长条,称为分生孢子角。在园林植物病害中较为重要的有:,丝核菌属Rhizoctonia 菌丝褐色,在分枝处略缢缩,离此不远处形成隔膜。菌核以菌丝与基质相联,褐色或红棕色,表面粗糙,内外颜色一致。如草坪草褐斑病菌。,1.菌丝 2.菌丝纠结的菌组织 3.菌核,草坪草褐斑病,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分生孢子盘平坦,上面敞开,下面略埋在基质内,分生孢子自茁壮的梗上顶生。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或弯月形,萌发后产生附着胞。如兰花炭疽病菌、茉莉炭疽病菌等。,炭疽菌属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兰花炭疽病,葡萄孢属Botrytis 菌丝匍匐,灰色。孢梗细长,稍有色,不规则地呈树形,分枝或单生,顶端细胞膨大成球形,上生小梗,梗上生分生孢子。孢子聚集成葡萄穗状,单胞,无色或灰色,卵圆形。菌核黑色,不规则形。如牡丹灰霉病菌、月季灰霉病菌等。,1.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分生孢子梗上端膨大的顶部 3.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橡皮树,佛手,非洲菊,病菌显微图片,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孢器黑色,有孔口,埋在寄主组织内,或部分突出表皮。孢梗短小,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到长方形,小于15m。寄生在叶片上,引起叶斑。如山茶褐斑病菌、荷花斑枯病菌。,1.病斑 2.分生孢子器3.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荷花黑斑病,镰刀菌属Fusarium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集成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梗形状大小不一。大型分生孢子多细胞,无色,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单细胞,无色,卵形或长圆形,单生或串生。如翠菊枯萎病菌、香石竹枯萎病菌和引起幼苗立枯病的腐皮镰孢菌等。,镰刀菌感染水仙鳞茎引起茎基与球部腐烂,盘二孢属Marssonina 孢盘小,位于寄主角质层下。分生孢子双胞,无色,椭圆形或卵形,有一分隔,形成两个大小不等的细胞。如月季黑斑病菌。,鱼鳔状孢子,黑斑,“绿岛”现象,1.2.2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1.2.2.1细 菌 1.细菌的一般性状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单细胞,有细胞壁,无真正的细胞核。细菌的细胞壁外包有厚薄不等的粘质层。厚而固定的粘质层称为荚膜,便于忍受暂时的干燥。某些细菌的细胞内可以形成休眠的芽孢,以渡过不良环境。细菌的形状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菌,一般大小为13 m0.50.8 m,通常没有荚膜,也不形成芽孢。绝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生有鞭毛,能在水中游动。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称极毛;生在菌体周围的鞭毛,称周毛。鞭毛的有无、着生位置和数目是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植物病原细菌(杆状),细菌边毛的着生方式1.单极毛 2、3.极毛 4.周毛,2.细菌的主要类群根据培养形态、鞭毛的性状、革兰氏染色反应,还必须结合生理生化反应做出鉴定。将主要的植物病原细菌分归以下5个属: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野杆菌属Agrobacterium、欧氏杆菌属Erwinia。3.植物细菌病害的特点植物病原细菌主要通过气孔、皮孔、蜜腺等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侵染最主要的条件是高湿度。所以只有在自然孔口内外充满水分时才能侵入寄主体内。细菌性病害的病斑初期有半透明水渍状晕圈出现,后期空气潮湿时有菌脓溢出。细菌性病害的病斑初期有半,透明水渍状晕圈出现,后期空气潮湿时有菌脓溢出。其症状有斑点、溃疡、穿孔、癌肿、枯萎等类型。如美人蕉芽腐病、鸢尾细菌性叶斑病、栀子花叶斑病、榆叶梅穿孔病病、樱花细菌性根癌病等。,菌脓,根癌,穿孔,植物病原细菌一般在病株或残体上越冬,主要通过雨水的飞溅、流水(灌溉水)、昆虫、线虫、风和带细菌病害的种苗、接穗、插条、球根或土壤等进行传播。一般高温、多雨,尤以暴风雨后,湿度大,施用氮肥过多等有利于细菌病害的发生和流利。4.植物细菌病害的防治细菌病害的防治,主要在于预防,其中以杜绝和消灭植物病原细菌的侵染来源为主,如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措施,选育抗病品种,做好种苗消毒,加强栽培管理,注意苗圃、庭园及花坛、绿地的卫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进行土壤消毒,发病时用抗菌素进行药剂防治。此外,应避免形成伤口,及时保护伤口,防止细菌侵入。,三、病 毒病毒是一种极小的、非细胞形态的专性寄生物。在几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病毒粒子的形态为杆状、球状、纤维状3种。病毒粒子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植物病毒的核酸绝大多数为RNA。病毒具有增殖、传染和遗传等特性。,病毒基本粒子形态,1.杆状病毒 2.球状病毒 3.纤维状病毒,病毒的寄生性很强,必须在活的植物组织中才能生活,一旦离开活体,便失去致病能力。病毒主要通过叶蝉和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病健株之间的接触、嫁接等栽培操作活动及种苗调运等方式进行传播。,病毒由微伤口侵入植物后,进入韧皮部,在筛管内随营养液移动,先被带至植物根部,后向地上部分移动,病毒便扩展到植物全株,常引起花叶、黄化、矮化、萎蔫、畸形等类型的病状。如大丽花花叶病、月季花叶病、仙客来病毒病等。植物病毒病只有明显的病状,没有病征。有少数病毒侵染寄主植物后,虽然在寄主体内繁殖并存在大量病毒粒子,但寄主植物并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称潜隐性病毒病。目前,对于病毒病没有可行的防治药物,因此,在压制传毒昆虫的基础上,采用无毒苗显得十分必要。,花叶,畸形,皱缩,四、植原体 植原体(Phytoplasma)是植物菌原体的简称,是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一类重要病原。已知由植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有100多种,在园林植物中有荷包牡丹丛枝病、夹竹桃丛枝病、天竺葵丛枝病、绣球花绿变病、紫罗兰绿变病、丁香绿变病、长春花黄化病等多种植原体病害。植原体是一类无固定细胞结构,极为微小的低等生物,许多性质近似于病毒。它没有细胞壁,但有一分为3层的单位膜,厚度为812 nm。有细胞结构,细胞内含有蛋白体、纤维状的核糖核酸(RNA)及去氧核糖核酸(DNA)和代谢物质等。直径一般在80800 nm,形态多变,常见的为近圆形到不规则椭圆形的球状体。,植原体的繁殖方式不同于病毒。它是通过二均分裂、出芽生殖和形成小体后再释放出来等3种形式繁殖的。植原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螺旋体状,较易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另一种是非螺旋状,许多植原体属于此类型,一般不易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植原体可寄生在植物和传毒昆虫体内。在植物体内只存在于韧皮部筛管和伴胞细胞内,通过筛孔在筛管中流动而感染整个植株,为系统侵染病害。植原体主要通过叶蝉类昆虫吸食活动传播,也有繁殖过程中苗木间的传播。常引起黄化、丛枝、萎缩、花器变形等症状类型,如翠菊黄化病、金鱼草丛枝病、月季绿变病等。,植原体发育阶段示意图,泡桐丛枝病,竹丛枝病,植原体病害的防治应在消灭传毒昆虫的基础上,采用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法,建立无病苗圃,对种苗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用四环素、金霉素、地霉素、土霉素等抗菌素对病株反复浸根,防治效果较好。,五、线 虫(一)园林植物线虫的性状线虫是一类低等动物,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土壤内和植物上的不少线虫能危害植物,引起植物线虫病。目前为害较严重的有菊花、仙客来、牡丹、月季等根结线虫病,菊花、珠兰叶枯线虫病、水仙茎线虫病,以及检疫病害松材线虫病。线虫除直接引起植物病害外,还成为其它病原物的传播媒介。寄生在植物上的线虫都非常微小,体形细长、线状,一般体长在0.51 mm之间,宽为0.030.05 mm。大部分线虫两性异体,同形。少数线虫的雌虫发育呈近球形或梨形,但在幼虫阶段仍呈线形。线虫体壁通常无色透明或为乳白色。,1.幼苗根部被害状 2.卵 3.卵内孕育的幼虫 4.性分化前的幼虫 5.成熟的雌虫 6.在幼虫包皮内成熟的雄虫 7.雄虫 8.含有卵的雌虫 9.产卵的雌虫,寄生在植物上的线虫都非常微小,体形细长、线状,一般体长在0.51 mm之间,宽为0.030.05 mm。大部分线虫两性异体,同形。少数线虫的雌虫发育呈近球形或梨形,但在幼虫阶段仍呈线形。线虫体壁通常无色透明或为乳白色。线虫的生活史分为卵、幼虫和成虫3个阶段。多数线虫在34周内完成整个生活史,1年可繁殖数代。植物寄生线虫大部分生活在土壤耕作层。最适于线虫发育的温度为2030。最适宜的土壤温度为1017,多数线虫在沙壤土中容易繁殖和侵染植物。线虫一般以卵和幼虫在植物组织内或土壤中越冬。田间主要通过灌溉水、土壤、人为活动等传播,远距离主要通过种子、球根及花木的调运传播。,园林植物寄生线虫的主要类群有: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茎线虫属Ditylenchus、滑刃线虫属Aphelenchoides和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二)园林植物线虫的为害特点植物根部的虫瘿是根结线虫为害的典型症状。若将根部虫瘿剖开,可以看到白色小颗粒状物,即为雌虫,用显微镜检查,有时可同时看到雌虫、卵和幼虫。如四季海棠、栀子根结线虫病等。茎线虫引起植物组织坏死腐烂或植株矮化变形,有病鳞茎横断面有褐色环斑。如水仙、郁金香茎线虫病等。滑刃线虫主要侵害植物的芽和叶片,引起枯斑和凋萎;也能侵染花,引起花朵干枯或畸形,个别种为害植物的茎和根,使植株外形萎缩。如菊花、翠菊、大丽花叶枯线虫病,姜花花线虫病等。,根结线虫病,菊花叶枯线虫病,寄主,传病介体,松墨天牛,松材线虫,松材线虫病,(三)园林植物线虫的防治原则 防治植物线虫病的基本措施有:加强植物检疫;增施有机肥;选用高抗性或免疫植物与感病植物轮作或间作;进行种植材料处理和土壤处理;药剂防治。,六、寄生性种子植物在种子植物中,有少数种类由于缺少叶绿素或某种器官发生退化而成为异养生物,在其它植物上营寄生生活,被称为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性种子植物都是双子叶植物,全世界大约有2 500种以上,分属于12个科。其中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有桑寄生科Loranthaceae、菟丝子科Cuscutaceae和列当科Orobanchaceae等。(一)桑寄生科寄生植物 桑寄生科植物为常绿小灌木,有27属,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常见的为桑寄生属Loranthus。该属在我国最常见的有桑寄生Loranthuspara-siticus和樟寄生L.yado-riki两种,常寄生于山茶、石榴、木兰、蔷薇、金缕梅等植物上.,桑寄生在树体上寄生状,槲寄生,桑寄生科植物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根系而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其导管与寄主的导管相连,夺取部分营养物质,因此,称为半寄生。,槲寄生,寄主枝干,槲寄生木质部,寄主木质部,桑寄生,槲寄生,南洋楹槲寄生,阔叶树槲寄生,桑寄生科植物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根系而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其导管与寄主的导管相连,夺取部分营养物质,因此,称为半寄生。(一)菟丝子科寄生植物 菟丝子为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仅有一菟丝子属Cuscuta,多分布在暖温带地区。在我国以中国菟丝子C.chinensis Lam.和日本菟丝子C.japonica Choisy最为常见。中国菟丝子主要为害草本植物,以豆科植物为主,还寄生于菊科、藜科等植物。常为害一串红、翠菊、美女樱、长春花及扶桑等植物。,菟丝子在苗木上寄生情况,中国菟丝子,日本菟丝子,日本菟丝子,寄主为三角梅,日本菟丝子主要寄生在木本植物上,常为害杜鹃、六月雪、山茶花、木槿、紫丁香、榆叶梅、珊瑚树、银杏等。菟丝子科植物无叶片或叶片退化成鳞片,没有叶绿素或叶绿素很少,所需营养全由寄主体内夺取,所以称为全寄生。(三)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的防治防治桑寄生,应清除病枝。桑寄生在寄主落叶后易于辨认,因此,最好在冬季或其果实成熟前铲除,特别要注意铲除其吸根和匍匐茎。防治菟丝子主要应精选种子和实行种苗检疫,防止将菟丝子带入苗圃和未发生地区。此外,用生物制剂“鲁保一号”防治菟丝子,效果显著。,七、瘿螨类 螨类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瘿螨总科,俗称四足螨、锈壁虱。虫体微小,长0.10.3mm,多呈蛆状,有2对足。虫体大多隐匿在螨瘿中,刺吸汁液为害,肉眼不易看到。瘿螨为害多种园林花木,引起毛毡病、瘿瘤病等。如杨树皱叶病等。螨类不仅直接引起植物病害,还能传播病毒。,杨树皱叶病,八、藻 类 在藻类植物中,有少数是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最重要的是绿藻纲桔色藻科Trentepohliaceae的头孢藻属Cephaleuros,本属在热带和亚热带分布最广,为叶生藻类,常引起多种植物的藻斑病。藻体在植物叶表面附生或寄生。头孢藻属有13个种,其中以头孢藻Cephaleuros virescens Kunze分布广、为害大。藻体绿色到橙色,寄生,以游动孢子繁殖,以不规则分枝的单细胞的假根伸入寄主植物叶表皮细胞间吸收养分。我国藻斑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为害山茶、茶梅、玉兰、含笑、阴香、冬青、海南红豆、白兰花及梧桐等多种花木,引起严重的叶斑、早期落叶和顶枯。,叶片藻斑,枝条藻斑,藻斑病原,藻斑病 危害山茶、荔枝等,藻斑病原,课外作业观察与识别:1.观察根霉、灰霉、青霉等霉状物新鲜材料或通过显微镜观察真菌营养体玻片标本,掌握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观察菌丝体变形物盒装标本,识别菌核、菌索、菌膜和子座。2.观看录象或碟片,了解真菌的生活史及生理生态特性。3.通过显微镜观察相关的鞭毛菌玻片标本,掌握5个亚门真菌。6.取鸢尾细菌性叶斑病叶或栀子花叶斑病叶等细菌性病害的新鲜材料,用刀片切开,置于载玻片上,通过显微镜观察切口处溢出菌脓的现象及病原细菌的形态特征。,7.有条件的可以到相关科研院所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类病毒和植原体的形态特征。8.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各类线虫病害的标本(切开病组织,将线虫用拨针挑出进行观察),掌握病原线虫的形态特征。9.通过显微镜观察螨类和藻类的玻片标本,掌握病原螨类和藻类的形态特征。,谢谢大家!再 见!,

    注意事项

    本文(园林植物保护第一章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