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路径选择.docx
XX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路径选择引言电子信息产业是在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的新型高科技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产业,是国家扶持发展的重点,也是广西重点发展的14个千亿元产业之一,对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XX市电子信息产业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产业的整体布局、功能结构不合理,产业链存在许多缺失的环节,严重制约了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面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实现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迫在眉睫。一、XX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背景分析(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理论脉络1. 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驱动模式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是由社会分工形成的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是由提供相近产品和服务,或使用相同源材料、相同工艺技术、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共同构成的集合。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提出著名的“钻石模型”,按照该模型的产业竞争优势理论,产业竞争力是由产业资源、产业技术、市场需求、产业投资等四个要素以及两个辅助要素机遇和政府共同整合决定的。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区别于传统产业的特殊发展规律和经济特征,这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对电子信息产业的驱动有特殊的表现形式和规律。图1为影响产业竞争力六个因素钻石模型:图1 完整的钻石模型1) 产业资源驱动产业资源是指产业的发展依赖于产业所需的各种社会资源。这些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无论电子信息产业还是其他的任何产业,都依赖于社会资源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规模与产业资源要素有直接的关联。国家的产业资源配置状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自身拥有的资源。例如我市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时,我们拥有土地、人力资源等自身优势资源。第二是全球产业资源的配置能力。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产业环境得到优化,会对产业竞争力、企业实力、资源配置产生影响。产业竞争力得到提高,企业实力会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打破产业对自身拥有资源的所带来的制约性,使该地区或者该国产业迅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资源结构出现“软化”趋势,即对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等资源投入相对增多,对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等资源需求相对减少。目前国家的电子信息产业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这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技术的创新依赖于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而大规模的产品生产,则依赖于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等。2) 市场需求驱动市场需求是指市场对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如何。市场需求是生产的前提,产品、技术、服务等是由市场需求所决定的,任何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都是由市场需求推动的,是产业活动的最终目的。市场对产业的驱动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技术、资源、投资的驱动都是围绕市场、基于市场、依赖市场的。市场需求的驱动模式遵循这样一个模式:市场需求的改变,引起新的投资需求,导致产业投资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资源配置的结构和社会生产结构的改革。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市场对产业的驱动过程,是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的过程。市场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成长和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改革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我国通信技术进入3G时代,以前的普通2G标准的手机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对手机生产厂商提出了新的市场需求,围绕新的市场需求进行手机研发、设计、制造、服务,催生出一批内容提供、信息服务等产业。第二,信息化应用市场。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电信、金融、石化、政府、教育等垂直的行业都通过采用了前沿的信息服务技术来获取相关的行业信息,是电子信息产业最大的产业用户,他们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发展后劲。同时区域信息化建设也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本体培育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带动本地企业发展,提升本地企业的竞争力。第三,产业的转移。目前,我市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最东边,实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处于比较有利的地理位置。我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发展我市工业,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机遇。第四,国际市场。市场需求来源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电子信息产业是一种“大市场”支撑的产业,如果只局限与国内的市场,产业将会失去竞争力。任何一个在世界上立足成功的电子信息企业都是跨国性的企业,有宏厚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降低资源的使用成本,从而能够占领广阔的国际市场。3) 产业投资驱动资本,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生产要素通过资本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投资对电子信息产业的驱动表现在:第一投资本身的直接带动能力,企业通过资本对生产要素、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的投入,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资本可以对资源要素等实现合理的配置,有效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构等。第三资本的国际流动能够改变国家的资源状况,资本实力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利用国际的资源条件来发展国家的产业。企业要保持技术竞争优势,要在技术研发创新上投入巨大的资本,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更是要通过资本市场来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本。目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处于刚起步的状态,主要依赖于产业投资的模式来维持本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应继续扩大各种渠道的资本投入,加快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步伐,实现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推动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向有力的方向发展。4) 产业技术驱动产业技术对产业的驱动遵循这么一个规律:有效的技术变革创造新的应用和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带动产业投资,导致资源结构的优化,进而改变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格局。伴随着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突破,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产业技术融合的深化,新的生产和服务门类会应运而生,孕育出一批新的产业群。技术对产业的驱动表现为下面几种方式:<1>技术创新带来新的市场需求技术上的创新会对行业引发新的市场需求,导致社会分工更细,产生新的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讲求高时效性的产业,技术更新的周期呈现出越来越短的趋势,尤其体现在信息服务业上。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变迁,催生出新的产业群,这些新的产业群都是电子信息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例如手机创造性的新系统不断推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使用在手机上的应用服务需求快速扩大,从事手机应用开发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进市场,对传统的移动信息增值类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除此之外,技术缺陷也会导致技术革新,同时带来新的市场需求。例如:网络的安全技术缺陷病毒、木马、蠕虫传播和黑客攻击,给互联网上的用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由此产生了新兴的解决网络安全的相关产业。<2>技术渗透与融合驱动产业发展技术融合驱动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融合不仅推动传统产业快速发展,还催生了新的产业门类。例如物联网技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这是新兴的产业门类,也是与传统产业进行了技术上的融合。除此之外,手持终端、数字产品、信息家电等都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结果。<3>技术标准主导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标准在技术驱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掌握某个标准的企业,在市场上可以获得比较有利的地位。这里说的标准,比如说目前在我国流行的3个3G通信技术标准,TD-SCDMA、WCDMA、CDMA2000。标准主导的企业能够利用其在市场上获得巨大利益。21世纪初苹果电脑公司产品完成了向英格尔架构的转换,从此使处于低迷中的苹果公司再次逐渐壮大起来。5) 政府和机遇驱动政府要素对电子信息产业的驱动主要体现在政府运用政策或者法规作用于四大基本要素之上,即政府对产业的投资、产业政策对企业的竞争结构和发展战略都会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存在不确定性。机遇是指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存在许多偶然性,这些因素包括例如基础技术的创新,政府的重大政策等,一般都是有利的条件和环境。这些突发性、偶然性事件对产业驱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产业造成的冲击可能会是产业竞争格局重新洗牌。能够抓住机遇的企业就可以在竞争中获胜。(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1. 电子信息产业链构成产业链这个概念尚未有完整的定义,广义的产业链包含满足某类特定需求或进行某类特定产品的生产,注重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侠义的产业链包含满足某类特定需求或进行某类特定产品的生产的企业的集合,这里侧重关注的是产业内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这种产业集合是由围绕服务于某种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的产品生产(包括提供的服务)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互为基础、依存的产业构成。 卢明华,李国平,杨小平,从产业链角度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电子信息产业包含雷达工业行业、通信设备工业行业、广播电视设备工业行业、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软件产业、家用视听设备工业行业、电子测量仪器工业行业、汽车用电子仪器制造行业、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工业行业、电子元件工业行业、电子器件工业行业、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工业行业、电子信息产品专用材料工业行业等众多行业领域,涉及到设备、软件、服务三大模块,因此电子信息产业链可以抽象为设备、软件、服务三大环节。电子信息产业链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 电子信息产业链示意图电子信息产业的各个环节都是以市场需求(客户)为向导的,市场对其有积极的反馈作用。客户使用电子信息产品,既要购买你硬件产品,同时也需要购买相关的软件产品和增值服务。电子信息产业链中,软件是产业链的核心,是各种硬件设备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并且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服务是企业获得更多价值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服务业包含一般的增值服务和立足于网络的增值服务。一般增值服务针对硬件产品来展开。网络增值服务,是围绕网络基础设备,网络构建等相关服务来展开,同时还要借助软件来实现。产业链是具有追加价值关系的活动,依附于一定的产业环节所构成的价值规律。电子信息产业链也具有这样的规律。电子信息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价值关系可以形象的描绘成一条“微笑曲线”,如下图3所示。附加价值,即在增加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所具有的价值。“微笑曲线”底端为加工组装,其附加价值最低,沿着曲线逐渐往上移动,则附加价值越高,上有产业中的研发和下游产业中的品牌附加价值最高。图 3 电子信息产业附加价值微笑曲线2. 电子信息产业链特点电子信息产业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各个组成部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它们在技术上有高度的关联性。上游产业(处于产业链的开始,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制造和生产的行业)为下游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制造成品和从事生产、服务的行业)提供所需信息、物质、价值方面等的具体或抽象的初级产品,呈现多样化的链接关系。若没有上游产业初级产品的供给,下游产业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反之,若没有下游产业的成品投入市场,上游产业就如英雄无用武之地,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之间相互辅助,共同生产发展。2) 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各个组成部分呈现出分离和集聚的趋势,它们存在着技术层次、增值、盈利能力的产异性。从图3的“微笑曲线”可以看出,曲线由下往上技术含量或者增值就越高,附加价值即盈利能力就越强。因此产业链中存在关键环节和次要环节之分,并且各个组成部分对产业资源要素的需求有具有差异性,导致了产业链中的战略环节存在区域的差异性。3) 电子信息产业链受产业的特征及其发育的状况影响,存在不通程度上的差异性。全球范围内并不存在独立的一条产业链,产业链之间是相互交织,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呈现出多层次的网状结构,因此又存在主产业链和次产业链之分,这些产业链条都处在一定的外部支撑环境之下。电子信息产业的各个环节都是以市场需求(客户)为向导的,市场对其有积极的反馈作用。客户使用电子信息产品,既要购买你硬件产品,同时也需要购买相关的软件产品和增值服务。信息技术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并不能代表产业的能力。信息技术是各种硬件设备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并且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服务是企业获得更多价值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服务业包含一般的增值服务和立足于网络的增值服务。一般增值服务针对硬件产品来展开。网络增值服务,(三)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意义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迅速,以便捷化、智能化等优势,成为国家扶持发展的重点。其中移动智能终端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爆发性增长,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未来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多个重点集聚区域,成本敏感型的移动终端制造产业加速向低人力资源成本和低运营成本的中西部地区迁移,中西部地区迎来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历史性机遇。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XX市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XX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方向,做出了重点推进以掌上多媒体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战略部署,全力将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我市主导的支柱产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市实施东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建设国家西部大开发广西桂东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的重要内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市实现经济结构软化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把XX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质量最好的城市的客观要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市现阶段追赶型发展的最佳路径,是实施赶超战略、打造千亿元支柱产业的重要突破口,是壮大我市经济总量、实现“富民强梧”的重要基础。徐文伟. 1012梧州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1.10.2-3.(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目标根据XX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我市制定了“两个三年”目标。到2013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年产手机5000万台,工业生产总值300亿元,增加值100亿元,力争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达到30家以上。到2016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年产手机1亿台,工业生产总值1000亿元,增加值360亿元,力争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达到60家以上,10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达到10家以上。经过“两个三年”的努力,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在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工业生产总值实现千亿元目标,建成西江经济带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国家重要的移动互联网特色产业基地。徐文伟. 1012梧州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1.10.4-5.二、XX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一)国内区内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格局1. 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以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为核心的的三大产业空间格局。珠三角产业链:最早建立的信息产业基地。其产业链包括低端制造业、组装业、加工业等低附加值的产业;高端制造业即附加值高的产业;具有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的品牌产品、高附加值的技术服务等。长三角产业链:由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转入的高附加值的信息产业基地。其产业链包括高端附加值的制造业;具有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的品牌产品、高附加值的技术服务等。环渤海地区产业链:由美国的高科技企业、高技术人才向亚太地区转移,凭借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的地理优势使高技术领域得到充实的信息产业基地。其产业链包括高端制造业(具有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的品牌产品、高附加值的服务)、制定和开发具有中国版权的新技术标准产品、建立电子商务等管理体系。下图2为三大基地产业价值链分布情况:图2 三大基地产业价值链分布移动互联网产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除三大电子信息产地之外,以成都、重庆、西安为核心的“西部黄金三角区”。珠三角地区稳居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产值的龙头,产值高达1000亿以上;环渤海区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第二中心,这一地区主要发展移动终端制造、移动互联网软件与服务等领域,都具有较强的实力;长三角地区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重镇,虽然终端制造能力相对较弱,但与移动互联网有关的软件和服务方面该地区具有较强的实力;西三角地区则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最具成长性的区域。2. 区内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格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在“九五“期间提出: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发挥广西的地理、资源优势,努力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三个方面实现突破,使信息产业成为广西国民经济实现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先导产业。广西电子信息产业以市场为指导,以抓桂北和桂南沿海的发展,带动桂中和桂南的发展,初步形成桂林、北海为龙头,南宁、柳州、贺州逐步跟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2006年,自治区信息业局审批认定的广西第一个信息产业基地北海基地正式挂牌成立;2009年,由部省共建的CSIP(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广西分中心挂牌成立;柳州成为广西第一个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城市,为下一步柳州市申报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打下基础;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年完成投资140亿元,增长122%;电子产业产值115.6亿元,增长26.59%;工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42.5%;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软件)销售收入146.5亿元,增长36.6%,其中软件销售收入40亿元,增长25%。广西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在10个城市:南宁:电子产业信息孵化园、富士康电子产业园、高新区科技工业园、正鑫科技工业园防城港:LG信息产业园钦州:电子产业园、中马钦州产业园、清华同方钦州科技产业园北海:北海电子产业园玉林:高新技术产业园XX:XX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岑溪七星精进科技产业园贺州: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桂林:大学生科技园、桂林大学产业园、留学生产业园、桂林创意产业园、桂林信息产业园、桂林高新区华侨电子产业园柳州:高新区信息产业园来宾:凤凰镇生态科技产业园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北海电子信息产业是广西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其总产值约占广西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是北海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的亮点。北海规划不少于20万平方公里作为北海电子产业园(新城),重点发展计算机整机及零部件板块,光电显示板块,电力电子板块等五大板块,同时发挥出口加工区的加工毛衣和保税物流政策的优势,大力提升园区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加快建设千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桂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桂林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快速发展,总产值约占全区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是广西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其产业链以光通信、数字微波通信等通信设备制造为主体,辅助发展气象雷达、电信产品、医疗电子仪器、电子片状及分立元器件、家用电器、计算机软硬件、军工电子、工业伺服系统、数字电视传输设备、行业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领域。桂林将在”十二五“期间打造成为广西区内电子信息产业重地。南宁、柳州、贺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南宁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定位面向东盟的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发展数码产品、电子元器件、软件、信息网络、信息服务外包、智慧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兼顾高端制造业,目前南宁正在将其建设成为南宁市工业经济的先导产业。柳州重点发展数控机床产业,在电子及软件业方面,目前也有了华航电器公司、达迪通信设备公司、华威电控技术公司等一批中小企业电子信息产业。贺州电子信息产业,以桂东电子中、高压电子铝箔为基础,重点发展铝产业链的精铝和铝光箔项目,提高铝电解电容器生产能力,引进开发其它电子产品。(二)XX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一直以来,XX市的传统产业(日化、制药、林化、食品、轻工机械)占XX工业经济的主导位置,是XX国民经济的支柱。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国家、区内、XX市主导发展的新型产业,XX市起步比较晚,远落后于国内、区内其他城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XX旺甫工业园区设立有专门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目前已有12家电子信息企业落户,其中已投产的有5家,在建中的有5家,筹备中的有2家,已签订投资意向书的有3家。园区内已有的电子信息企业本身具备一定的水平的科技公关能力,11家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或者新型专业专利,5家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2010年园区内80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103亿,企业平均生产规模只有1.3亿。已落户的12家电子信息企业在全面达产之后,将形成60亿左右的工业总产值,约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30%,而企业平局生产规模将拉升至5亿元。已落户的12家企业中,产品主要以基础元器件、电源产品、配套电子产品、LED半导体照明产品、光伏电子产品和专用材料为主。企业的单体规模相对比较大,成长性较好,产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甚至有些产品达到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从已落户的12家企业来看,虽然规模相对较大,产品也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甚至是区内发达地区相比,XX电子信息企业缺少具有强劲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缺少知名的品牌,没有树立起成熟的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目前为止,XX还没有1家电子信息产业类的企业进入全国电子信息企业百强。同时产业链上还存在去多缺失的环节,不能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企业之间各自为战,行业间相互的关联度较低,甚至是毫无关联,产品相互之间不能形成配套,不能形成强劲的行业竞争力。我市全力打造的以掌上多媒体为核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在产品配套环节上是严重缺位的,是一片空白。只有产业链强,行业才能强。XX市另外一个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点是信息服务类行业的发展,尤其是软件及信息服务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市在这块还是空白一片,没有形成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发展的需求和市场基础,无法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后续的产业支撑。(三)XX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制约条件1. 交通网络体系不完善,物流发展滞后问题突出。XX虽然拥有一个内通外畅交通网络,但这个交通网络体系是不够完善、不够庞大。尤其航空业发展较弱,只有少量的几条空中航线,并且机场不能起降空客737以上机型的中大型飞机。电子产品(尤其手机类)跟流行时尚一样,追求一个高时效性,目前我市物流特别是快捷物流发展滞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规模企业尚未建立、物流信息服务业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严重影响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电子信息产业类企业的投资意向。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区域内完善的快捷物流体系的支撑。2. 用地供给不足,用地成本增多。目前我市园区存在用地供给和用地指标不足的现状,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日益增大,用地难的问题必然捉襟见肘。园区周边地区征地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土地价格快速拉升,造成用地成本增多,项目入住园区的门槛增高,严重制约了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3. 企业发展缺乏战略规划、企业间协作有待提高。部分企业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在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扩大再生产上考虑不足,在品牌战略、营销战略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缺乏规划,投入不足,尚未树立起成熟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同时我市园区电子信息企业比较分散,企业之间关联度低,合作少,没有形成配套产业链,产业链中存在许多缺失的环节,行业竞争难以形成整合。4. 科技研发和信息服务支撑较弱。我市只有少数几个企业拥有自己的科研团队,主要是加工制造为主的生产模式。信息服务业是电子信息产业里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高智力、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优势,目前我市软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缺位,无法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后续发展提供支撑。5. 产业整体规模仍较小,缺少龙头企业支撑,产业外围配套产业弱 。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规模相对偏小,产业的规模效应不足,缺乏龙头企业项目支撑,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市许多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配件仍需从珠三角或更远的地方配套,而且由于物流业发展滞后,导致采购原材料、配件的周期过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需要,限制了企业的发展。6. 掌上多媒体(手机、平板电脑等)产业缺位。我市全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以掌上多媒体为核心的西江经济带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国家重要的移动互联网特色产业基地。目前这块领域,掌上多媒体相关的无论是制造业,还是信息服务业,都是一片空白。(四)XX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前景分析XX发展以掌上多媒体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主要问题集中在手机产业链的配套问题和运输问题上,这些是手机厂商最关心的问题。手机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是紧密关联的,手机零配件的供应将决定了手机是否能组装完成,手机的整体质量是否得到保证,手机的整机组装需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来支撑。目前,XX的手机整机组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是缺位的。其次,手机是一种讲究高时效性的产品,产品的发布时间会对企业的整体收益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时间对手机制造行业尤其重要,必须有快速便捷的物流行业来支撑。手机的运输一般采用的是空运,因此要求在手机产地必须有能够提供通往产品销售地的航线网络。目前XX只拥有XX至南宁、广州、深圳、珠海、桂林、西安、贵阳、重庆等航线,正争取开通北京、杭州等地区航线,但航线的承载能力较弱。在这两个问题上,XX都面临比较大的困难。不管XX拥有多么优越的地域优势,多么优惠的政策,投资商迫切关心的两个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一切都是空谈。 三、XX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路径选择(一)XX市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和结构预测我市将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作为引进企业的目标,承接和培育壮大一批有品牌影响力的电子信息龙头企业,以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为方向,结合相关优惠政策,营造创新创业的电子信息产业发转环境。我市将重点引进并建成一批重大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将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建设成为在全区乃至全国具有创新活力、市场竞争力和产业辐射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12年,基本建成掌上多媒体、电子信息服务产业,光伏电子及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四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园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2013年,建成产业链较完整、集聚化程度高、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群,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2014年,园区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产业聚集和配套能力方面有显著提高,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2015年,形成一、二线品牌电子企业3-5家,市工业园区争取培育上市公司23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工业企业超过5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2050亿元的企业5家以上,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园区支柱产业,把园区建设成为广西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二)XX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功能布局和定位1. 产业功能布局XX市规划建设形成以XX电子信息产业园和信息服务中心两大产业基地为重心,以县(市、区)特色电子产业集中区为辅助的“2+X”产业格局,实现XX电子信息产业合理布局与分工。XX电子信息产业园位于XX工业园区内,规划面积5000亩,重点发展手机配件、手机零(部)件、手机整机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培育完整的掌上多媒体产业链;信息服务中心位于南广高铁站前广场,规划面积250亩,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其他特色电子产业集中区依托现有基础,重点发展特色电子信息产业。2. 产业定位经过“两个三年”的努力,实现XX市工业总产值千亿元目标,将XX市建设成为西江经济带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国家重要的移动互联网特色产业基地。(三)XX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和策略1.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电子信息产业是国家和自治区鼓励发展的高技术型产业,是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基础产业。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电子信息产业要以“提高研发水平,增强基础电子自主发展能力,引导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作为发展方向,同时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服务业,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也把电子信息工程列入重大科技攻关工程,提出要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电子终端、软件、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电子原材料等产品,重点建设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南宁软件园、南宁富士康电子产业园、桂林国家高新区信息产业园、柳州信息产业园、钦州电子产业园、XX光电产业园、贺州电子产业园等工程。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了发展光电信息产业集群,建设XX光电产业园,打造承接东部电子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综合以上要求,结合XX工业园区的实际,提出“以XX高新区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建设载体,实施信息化带动和新兴产业带动”的发展战略。(1)信息化带动战略抓住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机遇,充分运用国内外信息化的最新成果,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为园区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大力推进园区信息化产业发展,强化信息技术在园区工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提高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程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园区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2)新兴产业带动战略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掌上多媒体产品,做大做强做优LED半导体照明和光伏产业链发展,培育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2.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策略XX市将围绕三个目标发展本市的电子信息产业:(1)培育完整的掌上多媒体产业链重点引进发展掌上多媒体移动智能终端整机、移动智能终端芯片、智能终端外围硬件制造与设计,加快培育智能手机终端完整产业链,努力建设区域性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制造基地。具体发展:一是手机制造。发展整机集成,着力引进品牌手机和整机代工企业。配套发展手机零部(配)件,着力引进手机芯片制造、手机模具、液晶显示屏、显示模组、摄像模组、手机外壳、按键、转轴、马达等主要部件和手机电池、电路板、充电器、SIM卡、蓝牙等周边配件制造企业。二是手机设计。着力发展引进芯片设计、整体机设计、零部(配)件设计和智能操作系统等技术设计企业。三是生产服务。着力发展引进手机区域销售商、代理商,区域手机检测中心、3C认证、品牌认证等手机产业公共服务机构,以及手机上下游配套企业和服务机构。(2)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以配套掌上多媒体的应用软件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嵌入式手机软件,积极引进软件企业开发匹配智能手机的网络游戏、网络视听、动漫、即时通信、移动微博、移动微信、移动社交、移动阅读、移动广告、移动商务、手机支付等应用软件。大力培育开发三维产业、云存储、云计算、物联网应用等战略性新兴网络应用软件。大力推进手机“应用商店”、“程序商店”等手机网络增值服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1>加快完成信息服务业建设信息服务业是连接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用户之间的中间产业,有利于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以建设西江黄金水道信息枢纽港和西江经济区域服务业中心为抓手,重点推进三大类信息服务业(信息传输服务业,互联网服务业和信息资源产业)建设。一是信息通道建设。加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建设“宽带XX”。支持通信运营商开展核心网、传输网和无线接入网扩容工程,推动移动建设“无线城市”、电信建设“光网城市”、联通建设“东盟XX分中心”,实现信息通道全开放、互联网链接全方位、云计算数据中心和数据灾备中心全到位,为企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信息服务支撑。到2013 年,力求全市具备光纤到小区能力,接入带宽能力达10M100M,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全市城乡。实现三网融合,建成“西江无线数字航道”,全面提升信息基础服务水平。二是物联网应用。加强宽带网络的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发挥移动互联网网络能力聚合、数据聚合和应用聚合的作用,推动宽带应用和创新,推进物联网在各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四、主要结论电子信息产业驱动模式理论诠释了驱动电子信息产业成长和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它为我们科学地制定电子信息产业战略,构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路径,指导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战略实践,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1) 认清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现状,科学制定各阶段目标只有认清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现状,才能抓住重点,科学的制定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这是我市进行电子信息产业战略实践的前提和基础。从驱动产业发展的四大产业要素来看,我市处于产业资源驱动和产业投资驱动的低级阶段,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低成本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等优势。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仍然要依赖招商引资等外生发展模式,制造业仍然是我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途径,同时由企业来主导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因此,优化市场、政策的环境,发挥生产低成本的优势,加快资源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吸引国内外资本投入,仍然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2) 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制定要有利于产业发展模式产业是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和结构资源、技术、市场、投资四个要素驱动的,因此我们在研究和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时,应该根据产业驱动的因素来展开。第一,产业发展以来于产业成长所需的产业资源,所以必须树立基于资源的产业发展战略思想,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优化资源的配置,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第二,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并不能作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长期驱动模式,在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时,应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技术驱动演变,由政府引导扶持,出台相应的技术和技术创新政策,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的路径,从而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演变;第三,我市应制定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推广政策,完善市场服务体系,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3) 重视培育具有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处于刚起步的状态,目前还没有一家真正具有国内竞争力的信息技术企业,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龙头企业会对的其他企业具有深远的影响、号召力和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肩负有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带动产业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因此,我们要重视培育具有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发展的步伐,提高产业的集群化,进而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能力。参考文献:1 李健敏,叶毅,梁荔,钟山,朱红晖,苏瑞琨,龙振奕. XX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2011.9.2 徐文伟. 1012XX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1.10.3 电子信息产业驱动模式与战略路径选择研究.4 刘晓辉.中国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研究.2006.11.7-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