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内镜使用及管理要求ppt课件.ppt

    • 资源ID:2056327       资源大小:7.25M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内镜使用及管理要求ppt课件.ppt

    1,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和管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钱云娟 E-mail:,2015.6.30,2,主要内容,背景资料内镜清洗消毒现状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要点内镜清洗消毒持续质量管理,3,内镜相关的医院感染,4,内镜相关感染传播的病因,细菌感染:各种各样的沙门氏菌(伤寒菌、鼠伤寒菌等)、幽门螺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感染:乙肝、丙肝、艾滋、朊毒体真菌感染,内镜所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是清洗、消毒不合格。,5,内镜引发感染的潜在危险,6,Patient-to-patient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during colonoscopy.-新英格兰的医学杂志发表1997;337:237-240,(1995年3月16日)患者()10:10-10:30 大肠多发息肉活检患者 11:00-11:30 大肠多发息肉活检患者 12:00-12:30 大肠息肉切除 患者之间的处置:10分钟 清洗液浸泡 使用一次性清洁布擦干外部 钳子孔道使用吸引器抽吸清洗液清洗 用水冲洗干净 戊二醛 5分钟处理 水洗后干燥(活检钳同样使用 戊二醛浸泡消毒和水洗处理)1995年11月:使用肝活检和PCR法对遗传基因检查时发生了患者A传染给患者B和C的交叉感染事件被确认。钳子孔道没用使用毛刷刷洗被推定为事件的原因。,内镜相关的感染传播,7,内镜相关感染传播机制,1.清洗消毒程序错误2.暴露于化学消毒剂的时间不够3.自动清洗消毒机使用不正确.4.水瓶和灌流液被污染5.不合适的干燥和储存,8,内镜清洗消毒现状,9,影响内镜洗消的主要因素,内镜所用的材料-不能热灭菌内镜镜体复杂的设计,不易清洗消毒 内镜管道表面的凸凹不平直接导致了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从而对内镜的清洗消毒造成非常大的困难。活检/抽吸管道直径-3mm至5mm甚至更小;注水/注气管道直径是活检/抽吸管道的-1/15门诊预约就诊患者多,内镜数量少;内镜消毒设备不盈利,医院不愿意花钱和时间在洗消设备上投入;中小医院医护人员对消毒的意识比较淡漠,10,清洗、消毒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1内镜清洗消毒人员更换频繁,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不足。2内镜诊疗室房间数量和面积不足,或布局不合理,导致清洗消毒与诊疗区不能分开,易造成交叉污染。3内镜数量不足,大部分科室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及物品不足,尤其是没有配备专用清洗消毒机(或槽),达不到规范要求。,存在问题具体表现,11,4省略或改变清洗消毒流程步骤,影响洗消效果。5化学消毒(灭菌)剂使用不规范。消毒剂品种包括戊二醛、过氧乙酸、邻苯二甲醛等,主要存在时间不规范等问题。6 储存条件不足,违反消毒后医疗器械存放规定。7部分无清洗消毒记录,需统一完善。,存在问题具体表现,12,发生在身边的问题,交流太少,观念滞后监督措施缺乏,不够重视忽略过程,省略环节,操作不规范病人多,内镜少,供不应求身兼数职洗刷刷洗刷刷,13,内镜清洗设备与现状,14,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要点,15,13版规范对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1 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2 应配备专门的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其数量与本单位的工作量相匹配。3 工作人员进行内镜诊疗或者清洗消毒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和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16,人力资源设备配置,洗消员与清洗数量1:20-2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17,内镜清洗消毒标准化流程,预处理,测漏,清洗,消毒(灭菌),终末漂洗,漂洗,共同的标准流程,干燥,18,清洗前的床侧预处理,按水汽按钮注气注水10秒,吸入多酶溶液清洁内镜腔道,多酶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重要的是:在清洁之前不能让内窥镜变干,否则生物体难以或者无法从通道内被清洁,使用运送容器送洗消室,1.预处理,19,2.测 漏,测漏预防内镜漏水的关键措施,条件允许时,宜每次清洗前测漏,并记录,内镜漏水,活检孔道破漏,20,3.清 洗,1.在清洗槽内配制清洗液,将内镜、按钮和阀门浸没于清洗液中2.用擦拭布反复擦洗镜身,应重点擦洗插入部和操作部;擦拭布应一用一换3.刷洗软式内镜的所有管道,刷洗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反复刷洗至没有可见的碎屑及组织为止4.将清洗刷清洗干净,高水平消毒后备用5.清洗液应每清洗一条内镜后更换,21,刷洗:磨损的毛刷对于清洗是无效的,受损的毛刷可能损伤内窥镜腔道,刷 洗,22,新版规范对机洗的要求,在使用内镜清洗消毒机之前,应先进行预处理和手工清洗应遵循产品说明操作使用机器无干燥功能,应按照规定进行干燥,23,医用清洗剂要求:,与2004版不同点:清洗剂范围更广 04版:多酶洗液 新版报批稿:医用清洗剂(含酶、非含酶、特殊用途),24,清洗剂的应用,理想选择,25,4.漂 洗,用洁净水彻底漂洗内窥镜,以除去残留碎屑和洗涤剂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少30s,高压气枪吹净腔道的水,用不起毛软布擦干内镜外部,防止后续步骤中消毒剂的稀释,26,5.消 毒,消毒剂的选择,27,常用的高水平消毒剂,28,29,消毒剂的应用,30,无菌水/过滤水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少30s冲洗内镜的外表面、按钮和阀门,6.终末漂洗,每根管道中用少于150ml的清水不太可能有效清除戊二醛残留物用少于250ml的清水不太可能有效清除OPA残留物(澳大利亚内窥镜检查感染控制),31,04版: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内镜浸泡消毒后的冲洗用水,要求达到纯净水标准 新版报批稿:,4.6.1 水:应有自来水、无菌水/过滤水供应。自来水水质应符合 GB5749的规定;生产过滤水所使用的滤膜孔径应0.2m,并定期更换。,终末漂洗用水要求:,必须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32,75%酒精进行腔道干燥气枪吹干无菌巾每4h更换一次,必要时立即更换,7.干 燥,33,残留液体去除和干燥要求:,与2004版不同点:干燥流程细化04版:用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将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 新版报批稿:a)将内镜置于铺设无菌巾的专用干燥台,无菌巾至少4h内更换b)用75%乙醇或异丙醇冲洗所有管道,至另一端能看到流出 c)用压力气枪、洁净压缩空气向所有管道充气,至其完全干燥d)用无菌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及各部件,34,35,备 用,使用内镜输送车,防止途中污染,36,04版: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消毒内镜,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新版报批稿: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将干燥消毒后的内镜储存于通风良好的洁净镜柜或镜库内。插入部和连接部均应垂直悬挂,不能卷曲保存。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再次消毒至少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清洗消毒后24h内使用的软式内镜可不进行重复清洗消毒。灭菌后的内镜、附件及相关物品应当遵循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镜柜或镜库房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污染时随时消毒。,储存方式和时间要求:,37,内镜清洗消毒持续质量管理,38,管理要求,就诊病人姓名、时间、使用内镜编号、清洗消毒时间、操作人员姓名,对新机器监测验证并记录 更换清洗用水、消毒剂、清洗剂时 定期维护记录,消毒内镜每季度,灭菌内镜每月 5条以下全部监测 清洗人员变动时增加比例和次数,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内镜清洗消毒机管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消毒剂、灭菌剂浓度监测,过氧乙酸:消毒15条内镜后监测,7天邻苯二甲醛、戊二醛:每天监测,14天二氧化氯:配制后监测,一天酸性氧化电位水:宜现制现用,用后即排,每天监测,资料保存3年以上,39,管理要求,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器械管理、监测、职业防护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40,管理要求,灭菌,高水平消毒,低水平消毒/清洁,对皮肤粘膜造成损伤或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软式内镜,与完整皮肤接触用品,与粘膜及不完整皮肤接触的软式内镜及其他物品,活检钳、圈套器、细胞刷、切开刀、异物钳,注水瓶及连接管非一次性使用 口圈等,听诊器、床架、运送车等,41,内镜中心(室)基本布局,建筑面积应与内镜诊疗工作量相匹配 应设立办公区、患者候诊室(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配件与敷料库等。,42,应独立设置,面积应与清洗消毒工作量相适应。应遵循工作流程分为清洗区、消毒区、干燥区等。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槽宜分开设置和使用。,清洗消毒室要求,43,对皮肤粘膜造成损伤或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软式内镜(如ESD、POEM食道手术、胆道镜手术所用内镜)及活检钳、圈套器、注射针、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取石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探条、造影导管、异物钳等附件,应进行灭菌。与粘膜及不完整皮肤接触的软式内镜及注水瓶及连接管、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运送容器等附属物品、器具,应进行高水平消毒。吸引瓶、吸引管(宜使用一次性)。(高水平消毒,含氯消毒剂500mg/L或过氧乙酸1000mg/L 30分),附件的清洗消毒与灭菌,44,设施、设备、物品,4.5.1 软式内镜及附件数量应与诊疗工作量相匹配。4.5.2 宜采用全浸泡式内镜。4.5.3应配备以下设备与物品:a)清洗槽、漂洗槽、消毒槽、终末漂洗槽。b)全管道灌流器,宜采用自动灌流器。c)各种内镜专用毛刷。d)压力水枪。e)压力气枪。f)超声清洗机。g)计时器。h)50ml注射器。i)内镜及附件运送容器。j)不掉屑且质地柔软的擦拭布、垫巾;,45,4.5.4 宜配备内镜清洗消毒机,其要求如下:a)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b)应具备清洗、消毒、漂洗、自身消毒功能。c)宜具备持续测漏、水过滤、干燥、数据打印等功能。4.5.5 灭菌设备:用于内镜灭菌的低温灭菌设备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4.5.6镜库(柜或室)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和消毒,镜库应通风良好,保持干燥。,设施、设备、物品,46,日本自动清洗机普及率,(Resource:JGETS内視鏡安全管理委員会 2007年調査),47,内镜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清洗可重复使用的处置用具时,应使用超声波清洗装置。解释:处置用具多数都很微小且构造精密,仅靠刷洗是很难将污染物都去除干净。因此,必须使用超声波清洗装置。作为预处理,将需要清洗的设备浸泡在酶清洗液中,可以使污物变得容易清洗。,48,结晶黄斑难洗干净,49,管腔内是重点,50,4.6耗材要求4.6.1水:应有自来水、无菌水/过滤水供应。自来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生产过滤水所使用的滤膜孔径应0.2m,并定期更换。4.6.2 医用清洗剂 a)应选择适用于软式内镜的医用清洗剂。b)可根据需要选择生物膜清洗剂。4.6.3 润滑剂:应为水溶性,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不破坏金属材料的透气性、机械性及其他性能。4.6.4 消毒剂:应选择适用于软式内镜的合法、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控制消毒时间,使用后应立即彻底漂洗。4.6.5 干燥剂:应配备75%乙醇或异丙醇.,设施、设备、物品,51,5.1.2 不应改变清洗消毒流程或者省略清洗消毒步骤,不应缩短清洗消毒时间。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见图1。,52,内窥镜洗浄消毒时的个人防护,帽子,戴眼镜,口罩,保护衣,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被汚染的物品时一定要戴手套。使用后摘下。,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会飞散的処置、看患者的时候为了保护眼、鼻、口的粘膜、戴口罩、眼镜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会飞散的処置、看患者的时候,穿体液不能通过的未灭菌的衣服。被汚染的衣服马上要脱掉,标 准 防 护 措 施,53,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图,54,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必须真实准确无误实现所有环节规范化,记录内容包括:诊疗日期、病人ID、使用内镜的编号(内镜编号应具唯一性)、清洗消毒的起止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消毒剂浓度监测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其它监测资料的保存期应3年,55,信息化管理内镜追溯系统的应用,1,2,3,4,专业信息软件程序管理员,局域计算机网络系统,合理有效的预约模式,内镜清洗消毒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便捷化,56,7.6 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7.6.1 应记录每条内镜的使用及清洗消毒情况,包括:诊疗日期、患者标识与内镜编号(均应具唯一性)、清洗消毒的起止时间以及操作姓名等。7.6.2应记录使用中消毒剂浓度及染菌量的监测结果。7.6.3应记录内镜的生物学监测结果。7.6.4宜保存内镜清洗消毒剂运行参数打印资料。7.6.5应记录手卫生和环境消毒质量监测结果7.6.6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消毒剂浓度监测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其它监测资料的保存期应3年。,2014年1月27日最新讨论稿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管理要求,规范,57,清洗效果监测(1),ATP生物荧光测定,目测检查每件内镜及其附件清洗质量不合格重新处理,58,消毒剂浓度监测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内镜数量少于等于5条的,应 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应不低于5条内镜清洗消毒机新安装或维修后,应对清洗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消毒效果监测(2),59,发生可疑内镜相关感染时,组织、协调内镜诊疗中心(室)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规范,60,遗留的死角,61,彻 底 清 洗,62,理想的内镜洗消状况应兼顾安全、效率和成本,63,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内镜使用及管理要求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