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准则与惯例第二章财务报表的列报ppt课件.pptx
国际会计准则与惯例,第二章 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第二章 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 财务报表的列报,第一节 核心会计原则及其产生的背景第二节 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使用的范围与财务报告目标第三节 财务报告列报的基本前提与信息质量标准第四节 重要性和汇总与抵消第五节 财务报表列报的要素第六节 财务报表要素的会计计量,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的制定,其宗旨是明确规定通用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以保证某一经济主体的财务报表与其自身不同时间的财务报表及不同行业或经济主体的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在第1号准则中说明了财务报表报告的整体要求,规定财务报表结构及财务报表的基本标准。,第一节 核心会计原则及其产生的背景,一、核心会计准则 指以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财务报告披露、编报为目标,开展会计准则制定工作而产生相关的一系列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原有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机构下,分别改为设置提名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新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提名委员会负责管理委员会成员人选的提名工作,理事会成员及理事会的下属的专门委员会成员的人选由管理委员会负责挑选,管理委员会还要监督理事会成员的独立性、财务安排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相关的、非专业性的工作内容。,二、核心会计准则产生的背景,核心会计准则产生的经济背景:1、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但市场国际化不明显。2、20世纪80年代,国际资本的开放,对国际会计准则的需求进一步提升。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市场的风险使得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以国际会计协调,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这就及时满足了国际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随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工作目标的明确,以财务报告准则为目标的核心会计准则,作为国际会计协调的基础,并促进了世界跨国公司在国际上市中采用国际准则,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对会计信息公正真实地披露。,第二节 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使用的范围 与财务报告目标,一、财务报表列报准则适用的范围:1、用于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编制的所有通用的财务报表的列示。2、通用财务报表的含义是指为无特定要求的使用者编制的财务报表。3、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也适用于银行、保险等在内的企业。4、财务会计列报准则是反映以经营为目的,并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盈利性企业,其有关术语是以盈利企业财务报表为对象。,二、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信息的使用者,如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债权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公众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有用信息。财务会计目标定位的不同,形成了两大流派,即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会计准则制定中的不同利益集团包括政府、普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等。财务报告旨在满足并向使用会计报告者提供通用财务会计信息。包括提供为经济决策所需财务状况、企业经营业绩,现金净流量会计信息。使用财务报告者一般是企业外部利益集团,主要表现为企业外部投资者、企业债权人(包括资金债权人与商品债权人)。,由于外部使用者有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各方面对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又很不相同,因而,作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只能提供通用会计信息的会计报表。企业所提供的会计报表是在一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编制的,而不受任何主观偏好的影响。,在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中,其目的是要鼓励企业除在报表内反映企业财务业绩外,尽可能描述报表外财务状况主要面临的不确定事项,这些事项有:(1)决定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和影响,包括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为维持和提高经营业绩而采取的投资政策和公司的股利政策;(2)企业融资来源、负债经营政策及风险管理策略;(3)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未能包括在内反映企业价值的资源。为此,国际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中说明了在编报财务报表时所应采用的特定原则、基础、惯例、实务。,第三节 财务报告列报的基本前提与信息质量标准,财务报表列报的前基本前提:持续经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一、持续经营定义:指一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遭遇清算、解散等变故而不复存在。,评价企业持续经营状况的恰当性时,所考虑的为是否掌握了能够满足覆盖资产负债表会计期间12个月内的信息。只有企业持续经营的存在,才能对企业资产科学分类。,二:权责发生制基础定义: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是以应计制为形式的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基础。规定除现金流量表外,应按权责制会计原则编制其财务报表。权责制会计基础是说明对收入与费用确认时,其发生的会计事项时的收入与费用是以发生作为标准在会计记录中反映。这种发生并非是以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为形式或标准。,权责制原则解决了资产负债的确认,完成了资产负债表的编报基础。解决收益表的问题是在确认收入和费用之后进行两者之间的配比。,二: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标准:易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易理解性相关性:会计信息与决策的关联。信息可靠性:指信息的真实性,信息的真实性决定信息的可靠性。要真实反映会计事项就必须根据经济事项的实质与经济事实。可比性:可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其基础是会计政策与会计使用方法的相同或一致性。,第四节 重要性和汇总与抵消,一、重要性和汇总重要性评估依据项目自身的数额及性质而定。对于重要性项目单独列报。同质项目虽然金额较大,也可以汇总列报。,二:抵消在财务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中,一般不能进行抵消,但特殊情况可以:1、国际会计准则要求进行抵消处理。2、反映企业交易或事项实质结果的。3、企业会计期末现金净流量的评价。,第五节 财务报表列报的要素,财务报表列报的要素有:资产、负债、权益、业绩、收益、费用。会计确认是指会计数据进入会计系统时确定如何进行记录的过程,即将某一会计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获利润等会计要素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报表的过程。,资产的确认:指某一顶目作为一项资产正式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其成本和价值可以计量。按流动性标准对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流动性资产定义:1、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持有、消耗并能实现的;2、以出售为目的短期持有,其时间在一年内;3、没有任何约束或限制条件的倾向资金及其等价物。流动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必须是一个经营周期内的资产;用于出售的资产其持续时间是一年内;流动资产的自身性质不能受到约束或者其流动性性质的丧失,否则就不是流动资产。,负债的确认:为履行一项现时义务,使经济利益流出企业,金额可以可靠计量。履行义务要放弃含有经济利益的资产,以满足对方的要求。支付现金或转让其他资产或提供劳务或以其他义务替换该项义务或将该项义务转为权益。流动负债:由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收入进行补偿或支付;其支付期为12个月期限。其他负债应属于非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是指不作为经营周期一部分进行清偿的,而是在资产负债表日12个月后清偿的部分。1、清偿期限超过12个月;2、准备长期为某一负债进行再融资;3、再融资计划是在资产负债编制日前完成的。到期的流动负债随着企业的再融资或滚动,不使用现有的营运资本,也构成长期融资(长期负债)的一部分。,权益是指所有者对企业资产抵减负债后的剩余权益的所有权和要求权。进一步分类为投入资本、留存收益、公积(收益分配公积和资本保全公积)等。在一般情况下,权益的金额只是偶然的符合企业股份的市场价值总额。权益表现为会计事项的收益和费用配比结果,也包括利得和损失项目。,收益确认:未来经济利益增加与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相关,能够可靠计量。收益包括收入与利得。收入是企业对外销售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包括:销售收入、劳务费收入、股利收入、费用收入、租金收入等到,未实现的利得也包括在收益中。收入与利得都代表了经济利益的取得,但收入是在经营过程中取得的,而利得是在非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收益的增加可以增加资产,表现在企业流动性资产的增加,增加的收益也可以产生于负债的清偿。,费用确认:未来经济利益减少与资产的流出、负债的增加权益减少相关,能够可靠计量。费用: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也包括发生的损失。包括:销售成本、人工、折旧费用,其形式常见于现金及其等价物、流动资产和厂场资产的流出或耗用。与费用有相同点的损失是指在经营活动外发生的符合费用标准的其他项目。,损失包括自然灾害形成的项目及在处理非流动资产时发生的项目。损失也属于费用的定义范围。如果未来经济利益的减少与某一方面的资产减少有关或一项负债的增加有关,并能可靠地计量,即可在损益表内确认为费用,这就是说确认费用的同时势必增加负债或减少资产。,收益表,收益表(损益表)列报项目:收益;经营业务成果;筹资费用;权益法下的联营公司投资利润和亏损;所得税项;正常活动损益;非常项目;少数股权收益;当期净收益。,收益表编制模式:费用性质法,收益表费用类项目按其性质不同,在收益表内以汇总后的金额列出。不用在企业的各项功能上进行划分归类,因而,企业发生的经营费用按性质汇总分类。这种方式的收益表如下:1、收入2、其他经营收益3、存贷变动数4、原材料消耗5、人工成本6、折旧费用7、其他经营费用8、经营费用总额9、经营活动利润,销售成本法,将费用按功能划分为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部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更能向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进一步相关的财务业绩信息。这种模式的收益表如下:1、收入2、销售成本3、毛利4、其他经营收益5、销售费用6、管理费用7、其他经营费用8、经营活动利润,费用性质法和销售成本法的比较,选取以上两种方法中的一种,主要取决于企业所在行业的性质、企业组织的性质。费用性质法有利于对预期现金净流量的反映和评估,采用销售成本法编制收益表时,应做补充或增加披露内容处理,增加附加披露。,第六节 财务报表要素的会计计量,资产的计量资产的确认是指某一顶目作为一项资产正式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资产的会计计量标准:(1)历史成本计价(2)市价计价标准(3)可实现净值计价标准(4)重置成本计价标准(5)现值计价标准,历史成本计价:,历史成本是指经济事项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或取得资源的原始交易价格。采用实际发生金额作为计价标准,称为历史成本计价,该计价原理是以交易的实际支付金额作为计量标准对资产的增加与减少进行衡量与记录。,历史成本计价的优点:,1、投资者、债权人与企业内部管理层都有以历史成本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2、历史成本的计量是根据实际交易而不是估计的交易所判定的,发生的交易额是以双方承认为前提,其信息可靠性较高;3、传统的成本计量方法在会计实务上依然是主要的计量方法;4、在市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历史成本虽然不能反映市价的变化,但在会计上可采取表外披露的方法补充其历史成本计量的不足。,历史成本计价的缺点:,(1)当市价出现变动时,而表现为不同时点的价值的历史成本的计量其不具有可比性;(2)发生的费用以历史成本计量,而其收入以现行价格计量,形成收入与其费用的配比失去一致性;(3)当市价上升,费用按其历史成本计量而无法划分管理层的真实业绩及由于市价上升而带来的持有资产的增值;(4)当市价上升,在以历史成本为根据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货币性资产的实际贬值外,非倾向性资产及其负债都会出现低估的现象,其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将大打折扣而不能客观反映实际财务状况,影响会计信息对决策的相关性。,市价计价标准,市价即称脱手价值。市价计价是指以其市场购买价或销售价作为计价标准的方法。特点:相对而言,以现实脱手价或销售价格较真实地反映市场行情,能对决策产生影响,企业可变现的资产越多其适应市场的能力也越强。,市价计价优点,用市价对资产计价可以反映资产负债表与资产的真实价值;用市价对资产计价可以反映在不同时期同一资产的市价波动,区别分析不同时期不正常情况的对应;用市价对证券性资产计价可以判断理财决策的正确性与否。在经济活动中,短期性的证券资产投资活动,宜采用市价法或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方法。,市价计价缺点:,现时变现价值对企业预期使用的资产是不相关的,现时价格与未来的价格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现时价格是反映现时交易事项的价格。现时价格计价的使用,使得商品销售未发生就确认价值实现,假定企业资源随时处于变现状态或处于清算状态,其违背企业继续经营的基本假设。现时价格计量并未考虑一般购买力的变动情况,因而不能消除通货膨胀带给资产的影响。,可实现净值计价标准,可实现净值也称为未来脱手价值,它计量资产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可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将要支付的现金流出,但均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重置成本计价标准,重置成本计价标准是指同类商品或物品在目前市场购入的价格,并以此作为对非流动资产计价的方法。,重置成本计量属性的优点:,1、可以避免在价格变动时虚计收益,确切反映企业维持再生产能力所需生产耗费的补偿。2、期末财务报表提供以重置成本为基础的现时信息,而不是过去的历史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倡导这一计价方法并在非流动资产的计价中使用。,现值计价标准,现值计价法一般运用长于12个月以上的非流动资产项目,是将未来的价值考虑货币的时间因素折算为现在的价值。该种计价方法能真实反映其投资价值。,现值的计量方法:,1、传统法;按照传统法,只考虑一种可能,即最大可能或最优的现金流量。2、预期现金流量法;按照预期现金流量法,在计算未来的现金流量时,应当考虑到每一种可能的现金流量的发生概率,加权平均,以求得可能的现金流量的平均期望值。使用未来现金流量计算公允价值的过程主要包含三个步骤:估计未来现金流量;计算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现值是否可反映公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