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程设计(f0=1KHz的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docx
-
资源ID:2049008
资源大小:114.5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电子课程设计(f0=1KHz的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docx
电子课程设计题 目: f0=1KHz的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学 院: 专业名称: 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学号: 088201113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黄昌光 二一一年一月 设计题目 f0=1KHz的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目录1、设计任务与要求11 课程设计的目的1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13 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2、设计方案与比较2.1常见的RC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与特点2.1.1 RC移相振荡电路2.1.2 RC串并联网络的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1.3双T选频网络振荡电路2.2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2.2.1产生正弦振荡的条件2.2.2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判断及分类 2.2.3判断电路是否振荡的方法 2.2.4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检验 3、电路原理及分析3.1电路组成3.2 RC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3.3 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和起振条件3.3.1振荡频率 3.3.2起振条件 3.4 振荡电路中的负反馈4、制作与调试4.1电路的制作4.2电路的调试5、参数计算及器件选择5.1器件的选择5.2理论数据处理5.3实验数据处理5.4 理论数据与实验数据的对比 5.5 误差分析 6、器件清单及所用设备7、小结8、参考文献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 掌握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电路结构。2. 研究RC桥式振荡器中RC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3. 掌握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调测技术。4. 进一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测相位差的方法。5. 掌握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测试。6. 熟悉常用仪表,了解电路调试的基本方法。1.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设计一个f0=1KHz的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2掌握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1.3 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 1示波器的调试。2输出波形:正弦波。3输出频率范围:在1000HZ (±100HZ)范围内可调。4输入电压:5V的对称电压。二、设计方案与比较2. 1常见的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设计方案与特点比较常见的RC正弦波振荡电路有桥式、移相式和双T式三种振荡电路。2.1.1 RC移相振荡电路RC移相振荡电路原理图如下图A所示,电阻选择R>>Ri。振荡频率f0=1/(26RC);起振条件是基本放大电路A的电压放大倍数|A|29;电路特点是结构简单,但选频作用差,振幅不稳,频率调节不便,频率范围是几赫兹到十几千赫兹,一般用于频率固定且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场合。2.1.2 RC串并联网络的文氏电桥振荡电路RC串并联网络振荡电路原理图如下图B所示。电路的振荡频率f0=1/(2RC);起振条件是|A|3;电路的特点是:能连续改变振荡频率,便于加负反馈稳幅,振荡波形稳定不失真。2.1.3双T选频网络振荡电路 双T选频网络振荡器原理如下图C所示。电路的振荡频率是f0=1/5RC;起振条件是R'R/2,|A|1;电路的特点:选频特性好,调频比较困难,适于产生单一频率的振荡。电子教课书上都有,自己去查赵淑范、董鹏中主编,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2.2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2.2.1产生正弦振荡的条件 正弦波产生电路的目的就是使电路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我们一般在放大电路中引入正反馈,并创造条件,使其产生稳定可靠的振荡。正弦波产生电路的基本结构是:引入正反馈的反馈网络和放大电路。其中:接入正反馈是产生振荡的首要条件,它又被称为相位条件;产生振荡必须满足幅度条件;要保证输出波形为单一频率的正弦波,必须具有选频特性;同时它还应具有稳幅特性。因此,正弦波产生电路一般包括:放大电路、反馈网络、选频网络、稳幅电路个部分。2.2.2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判断及分类(1) 放大电路:保证电路能够有从起振到动态平衡的过程,电路获得一定幅值的输出值,实现自由控制。(2) 选频网络:确定电路的振荡频率,是电路产生单一频率的振荡,即保证电路产生正弦波振荡。(3) 正反馈网络:引入正反馈,使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等于其反馈信号。(4) 稳幅环节:也就是非线性环节,作用是输出信号幅值稳定。 2.2.3判断电路是否振荡的方法(1) 是否满足相位条件,即电路是否是正反馈,只有满足相位条件才可能产生振荡; (2) 放大电路的结构是否合理,有无放大能力,静态工作是否合适; (3) 是否满足幅度条件。2.2.4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检验 (1) |AF|<1, 则电路不可能振荡; (2) |AF|>1, 则电路能够振荡,但是会出现明显的非线性失真,需要加强穏幅环节的作用; (3) |AF|=1, 则电路能够振荡。振荡电路在起振过程中,要求|AF|>1, 这样才能保证振荡信号的幅度不断加大。而在起振过程完成后,必须使|AF|=1,电路能够维持振荡。三、电路原理及分析3.1电路组成电子教课书上都有,自己去查杨素行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图中集成运放A作为放大电路,RC串并联网络是选频网络,而且,当f=f0(f0=1/(2RC))时,它是一个接成正反馈的反馈网络。另外,RF和R支路引入一个负反馈。由上图可见,RC串并联网络中的串联支路和并联支路,以及负反馈支路中的RF和R,正好组成了一个电桥的四个臂,构成了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3.2 RC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图(a)是RC串并联网络的结构,图中,R1和C1串联,R2和C2并联,构成了RC串并联网络的结构。U和Uf分别是RC串并联网络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电子教课书上都有,自己去查杨素行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假设U的频率可以调整。当信号的频率很低时,对于串联支路来说,有1/(C1)>>R1, 对于并联支路来说,有1/(C2)>>R2,因此电路变成图(b)的形态。这时,Uf比U超前某一角度,这一角度小于90 º。当信号的频率很高时,对于串联支路来说,有1/(C1)<<R1, 对于并联支路来说,有1/(C2)<<R2,因此电路变成图(c)的形态。这时,Uf比U滞后某一角度,这一角度也小于90º。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当RC串并联网络输入信号U的频率从低频到高频连续变化时,其输出信号Uf与输入信号U之间之间将产生一个从超前90º到滞后90º连续变化的信号。因此,一定存在着某一频率,使得与之间既不超前,也不滞后,两者相位相同。下面对RC串并联网络的频率进行定量分析。在电路中,Z1为R1、C1的串联阻抗,则Z1=R1+1/(jC1)Z2为R2、C2的并联阻抗,则Z2=R21/ (jC2)=R2/(1+jR2C2)电路的传输增益可表示为=Uf/U=Z2/(Z1+Z2)即(通常,取R1=R2=R,C1=C2=C)令,则上式为 由此可得的幅频特性为|=的相频特性为由上式可得RC串并联正反馈网络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表达式和相应曲线。F-90°90°相频特性曲线幅频特性曲线01/30由特性曲线图可知,当01/RC时,正反馈系数|达最大值为1/3,且反馈信号Uf与输入信号U同相位,即F0,满足振荡条件中的相位平衡条件,此时电路产生谐振01/RC为振荡电路的输出正弦波的角频率,即谐振频率fo为当输入信号的角频率低于0时,反馈信号的相位超前,相位差F为正值;而当输入信号的角频率高于0时,反馈信号的相位滞后,相位差F为负值。正是利用RC串并联网络这一选频特性,构成了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3.3 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和起振条件3.3.1 振荡频率 为了判断电路是否满足产生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可假设在集成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将电路断开,并加上输入电压U。由于输入电压加在同相输入端,故集成运放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及A=0。由上面的分析知道,当f=f0时,RC串并联网络的相位移F=0,因此,在f=f0时,A+F=0,电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由此可知,电路的振荡频率为3.3.2 起振条件 为了满足起振的幅值条件|AF|>1,已经知道当f=f0时,|=1/3,由此可以求得振荡电路的起振条件为|A|>3(放大倍数A应略大于3) 根据同相比例运算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比例系数为|A|=1+RF/R,为了达到|A|=1+RF/R>3 负反馈支路的参数应满足关系RF > 2R3.4 振荡电路中的负反馈根据以上分析可知,RC串并联网络振荡电路中,只要达到|A|>3,即可满足正弦波振荡的起振条件。但|A|值又不能太大,否则振荡太强,将超出放大电路的线性区而产生严重的失真。放大电路中引入了较深的电压串联负反馈,它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改善振荡电路的输出波形,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从而减小了放大电路对RC串并联网络选频特性的影响,提高了振荡电路的带负载能力。所以,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即为RC串并联网络的,调节R和C就可以改变振荡频率。改变电阻RF或R阻值的大小可以调节负反馈的深度。RF愈小,则负反馈系数F= R/( R+ RF )愈大,负反馈深度愈深,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愈小;反之,RF愈大,则负反馈系数F愈小,即负反馈深度愈弱,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愈大。如果电压放大倍数太大,则可能输出幅度太大,是振荡波形产生明显的非线性失真,应调节RF和R的阻值,使振荡电路产生稳定而失真较小的正弦波信号。 四、制作与调试4.1电路的制作器件准备,面包板一个、各种型号的电阻、一个5K的电位器、两个0.1F的电容、一个集成运算放大器、导线若干;用导线将上述元件连成3.1中图(a)的电路图;把面包板接到稳压电源接口上,集成运算放大器的7号端口接到电源的正极,4号端口接到电源的负极;调节示波器,使其稳定,将集成运算放大器的6号端口接到示波器上;检查一下电路是否正确。4.2电路的调试打开稳压电源和示波器,观察波形状态;若波形呈一条直线时,可能放大倍数太小 , 增大电位器R的阻值,提高电路的放大倍数; 若波形失真时,可能放大倍数太大,电路工作在非线性区(|AF|>1),减小电位器R的阻值,降低电路的放大倍数即可;若波形为正弦波时,说明电路工作在线性区,调节R的阻值,获得所需要频率的正弦波; 若波形总是出现失真或无波形,就要考虑电路是否正确或元件的参数是否满足要求。五、参数计算及器件选择5.1 器件的选择 R1=R2=R=1.5K ,RF=1.2K ,R=0,5K ,R=1.8K ,C1=C2=C=0.1f ,集成运算放大器一个5.2理论数据处理由f0=1/(2RC)得 f0 =1/(2×1500×10(-7))=1062Hz 则产生频率为1062Hz的正弦波 由电路放大倍数有:Au > 3 得RF> 3.6K, R> 2.4K Aumax=1+(1.2+5)/ 1.8 = 4.44理论放大倍数为3< Au <4.445.3 实验数据处理用万用表测得R1=R2=R=1.49K ,RF=1.21K ,R=0,4.98K ,R=1.79K ,C1=C2=C=0.1F ;由f0 =1/(2RC)得f0 =1/(2×1490×10(-7))=1068Hz则产生频率为1068Hz的正弦波 由电路放大倍数有:有:Au> 3 得 RF> 3.58K ,R> 2.37K Aumax=1+(1.21+4.98)/ 1.79 = 4.45刚好要出现波形时,测得电位器R=2.53K , 得Au=1+(1.21+2.53)/ 1.79=3.08; 实际放大倍数为3.08< Au <4.455.4理论数据与实验数据的对比由上面的数据进行对比可知中心频率f0理论数据为1062Hz,实验数据为1068Hz;放大倍数Au的理论范围为3,4.44,实际范围为3.08,4.45;起振时的Au理论数据为3,实验数据为3.08,所有数据均在误差范围之内,即实验数据均符合要求。5.5误差分析1.万用表测量电阻存在误差;2.示波器可能使用比较久了,波形会由误差;3.电路中各种器件存在误差等。六、器件清单及所用设备名称型号数量稳压电源MCH-3050-H两台双踪示波器HG 2022一台数字万用表标准型一个集成运算放大器UA741CN一个面包板SYB-130一个电容104两个电位器502一个电阻1.5K两个电阻1.2K一个电阻1.8K一个导线若干七、小结通过本次实验,使我学会了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电路结构,了解了RC桥式振荡器中RC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熟悉了常用仪表,了解电路调试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掌握了用双踪示波器测相位差的方法。总之,收获很大。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有以下特点:1、当| A | >3时,电路才会产生振荡;2、该放大电路为同相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带负载能力强;3、各器件参数使用要恰当,否则的不到完整的正弦波;4、最大正弦波的频率为f0=1/(2*pi*RC)。八、参考文献杨素行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009重印)赵淑范、董鹏中主编,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王济浩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李效芳主编,电子技术基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8郑家龙、陈隆道、蔡忠法主编,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第二版 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6-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