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单元设计.docx
中小学单元学习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姓名学校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及章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学习主题社区与家乡基本信息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3条“懂得邻里生活中要讲道德、守规则,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2条: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围绕“社区与家乡”这学习主题,设计了我的家在这里、我家的好邻居、请到我的家乡来三课内容。首先从情感上引入学生对社区生活的感受,再从认识上推动学生对社区人、事、物的了解,引导学生主动维护社区利益,积极为社区生活的改善建言献策。然后,再聚焦到互动性更强、与儿童生活更直接的邻里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邻里交往方式。最后扩展到家乡的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的家在这里这一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体验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我能做点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为社区尽责的意识。两个板块之间有先后的逻辑关系,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分享自己在社区里的成长足迹,认识和体会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再引导他们关注社区存在的不足,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改进社区运行和发展,提升他们对社区的责任感。我家的好邻居这一课由“邻居家的小伙伴”“邻里间的温暖”“不给邻居添麻烦”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是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邻家小伙伴切入,引导学生注意自己在邻里生活中的言行礼仪。第二个板块是从邻家小伙伴拓展到邻里生活中的一般交往,这个部分主要侧重从情感的角度讲邻里生活,即体会邻里生活中的温情。第三个板块则从情感的角度转向理性的角度来讲邻里生活,一方面避免给邻居添麻烦,另一方面学会理性地处理邻里纠纷。本课既循情,又据理,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引导学生体会邻里生活间的温情,也要引导学生理性地处理邻里关系,既不要给邻居制造麻烦,又要学会用合理的方法维护自家的权益。社区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不熟悉。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社区的真正概念及功能,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居住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自己是社区一份子,作为生活在社区中的人要爱社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三年级学生年龄偏小,对社会事务性探讨不深入,有意识地让他们通过探寻表面变化的原因,一步步认识和理解社区,感受社会进行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通过引导儿童认识社区与自己成长的关系,唤醒儿童的公民主体意识,通过参与实践,激活儿童的参与意识,点燃一个公民的责任意识。请到我的家乡来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我的家乡在哪里“,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我是家乡小导游”,目的是让学生在当小导游活动中增进对家乡自然风光的了解,感知家乡的美。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家乡的特产真不少”,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家乡特产发布会”活动,感知家乡丰富的物产。第四个板块的话题是“我的家乡人”,目的是在探究活动中了解和感知家乡人的可爱。本课先引导学生知道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了解家乡独特的自然风光,懂得它的独特与地理位置有关;进而理解家乡丰富的特产也与家乡的地理位置有关;最后了解让自己佩服的家乡人以及家乡人的特点,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让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与情感建立在环境和人这两个维度上,从而获得立体的、完整的感受。三年级的学生活动范围和视野的不断扩大,他们的生活已经逐步从家庭与学校扩展到社区和乡村,学生已有初步的社区生活经验,对社区和乡村的人、事、物较为熟识,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社会性学习,学生并不清楚社区生活的运作和管理方式,不太了解社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社区生活意识和邻里交往观念也相对缺乏。在“社区与家乡”这一主题的学习中,可利用贴进生活的视频、学生的情境表演等方式,情景再现,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找出社区生活的小技巧,这样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社区生活经验和提高社会生活能力。有目的地引导他们了解社区、乡村与自己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形成归属感,唤醒学生的公民主体意识。在引入家乡内容后,学生通过在地图上找家乡、发现家乡的美景、特产和值得敬佩的人,再加入瓜州发展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瓜州的巨大变化,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和体会居住地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有为居住地尽责任的意识,积极参与居住地的公共生活。(2)学会与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方法,注意自己在邻里生活中的言行礼仪。(3)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物产情况,以及家乡人的特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学会与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方法,学会处理邻里生活中的小摩擦。(3)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邻里生活温情。(2)通过对家乡的学习,感知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虚在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方法。(2)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教学难点:(1)疝有让邻里生活经验不丰富的儿童体会邻里生活温情。(2)大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单元栗健鹏路社区与家乡”这一主题,设计了我的家在这里、我家的好邻居、请到我的家乡来三个方面的内容。在社区邻里生活的基础上,扩展到对“家乡”这一更广阔的生活环境的学习中。单元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建立“社会即课堂”的大课堂教学观,在学习中应引导学生把学习范围扩大到课堂以外,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课程资源,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参与相关的社会、文化活动,在亲身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拓展作业:1 .为村里或社区设计一项活动。2 .设计一次生日聚会,充当小主人,做一份聚会计划。3 .为瓜州的特产写一段广告词。4 .画一画自己的家乡。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内化,并将他运用到实践中,为下一步社会实践做好准备。完成情况: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集思广益,并通过全班交流、修改完善自己的拓展作业。实践作业:1 .帮助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2 .为自己家乡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3 .走访家乡的名人,了解他们的事迹。设计意图: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学科。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需要学生通过真实的生活体验、实践活动等去完成,实践作业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几分钟,应该在作业设计上更加巧妙地贴近生活,富有实效,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真正植根于学生成长的土壤中。完成情况:学生能帮助身边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写导游词时学生需采访rr-¾、-1.1.iArfCU-4VJ-r*Ar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课堂中可以采用贴近生活的视频插播,微课,情景表演、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激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运用手段如下:1.利用多媒体课件。4 .邻里之间相处的小视频5 .家乡美景的图片。6 .瓜州发展的视频。7 .赞美瓜州的文章或句子。8 .用希沃白板、希沃授课助手、班级优化大师等软件辅助教学,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