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大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docx

    • 资源ID:2039639       资源大小:155.18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docx

    瓦房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环境影响篇章简本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2010年8月目录1规划内容11.1规划范围与位置11.2规划性质与职能11.3规划规模11.4规划方案22规划协调性分析63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83.1自然地理条件83.2社会经济条件113.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14资源利用与环境承载力分析124.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124.2能源利用分析134.3水资源承载力分析144.4水环境容量分析154.5大气环境容量分析164.6生态承载力分析165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65.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65.2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65.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76规划环境影响综合评价176.1功能定位评价176.2发展规模评价176.3总体布局评价186.4产业结构评价217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规划调整建议227.1环境影响减缓措施227.2规划调整建议26前 言瓦房店市位于辽东半岛中部西侧,西濒渤海,东与普兰店接壤,南与金州区隔海相望,北与盖州接壤,是辽东半岛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经济纽带、辽南地区的工业重镇、中国轴承工业的发祥地、国家重点果品生产基地。同时瓦房店市雄踞辽南渤海之滨,是渤海经济圈的扩散区域,处在大连都市区东西发展轴和东北哈大发展轴的交汇处,是东北地区进出大连市区的枢纽节点。包含辽宁沿海“五点一线”中的长兴岛节点,并位于长兴岛和花园口两大节点的联结轴线上。在刚刚闭幕的大连市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提出了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思路,要在黄渤海沿岸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型、商贸型、旅游型、生态型城镇,使其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载体和全域城市化的重要支撑。因此,适时制定发展策略、明确用地布局、配套服务设施、营造瓦房店城市特色、综合提高瓦房店市的竞争力成为了瓦房店市的迫切需求。未来瓦房店市的发展,不但要避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负面影响,还应当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大连全市资源环境效率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瓦房店市规划局于2009年12月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瓦房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瓦房店市规划局于2010年5月委托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开展瓦房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次评价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为瓦房店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发展思路,明确空间和产业发展方向,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政策建议,避免规划实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为将瓦房店市发展成为绿色产业的聚集区,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建成一个农村城市化的先导区、为生态型城市提供支撑。251 规划内容1.1 规划范围与位置规划范围市域面积4176.07平方公里,下辖9个街道、23个乡镇。规划位置见图 1.1。图 1.1 瓦房店市区位特征1.2 规划性质与职能城市性质:环渤海地区的现代新兴工业城市,滨海生态宜居城市。城市职能:全国轴承生产、研发和交易中心;环渤海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大连都市区北部的交通枢纽、产业集聚区、生态保育区和滨海旅游度假基地;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1.3 规划规模人口规模:2015年瓦房店市域总人口(不含长兴岛及交流岛)将达117万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63.0%,城镇人口74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45万人; 2030年瓦房店市域总人口(不含长兴岛及交流岛)将达140万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0%,城镇人口112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65万人。用地规模:2015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54.7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21.77 m2/人。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76.87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18.26m2/人。1.4 规划方案(1)产业布局瓦房店市域规划形成“四区三轴”的产业格局。四区:中部综合经济区:包括主城区(老城组团、老虎屯组团)、滨海新城区、九龙和太阳街道、复州城镇、杨家乡、仙浴湾镇,是全市商贸、物流中心,以西郊工业园区、老虎屯产业区、新城产业研发区为核心,发展机械、电子、新材料等产业。东北部林果经济区:包括万家岭、赵屯、松树、得利寺4乡镇,以林果、旅游为特色。西北部滨海经济区:包括许屯、李官、土城、永宁、闫店、西杨、东岗、驼山8乡镇,重点发展旅游、新型能源(核电、风电)、铸造、机械、海产品加工等产业。南部滨海经济区:包括炮台-复州湾镇、松木岛化工基地、炮崖乡和谢屯镇,重点发展化工、海产品加工、盐加工、铸造、建材产业。三轴:瓦长联动发展轴:自东向西串联瓦房店老城组团、老虎屯组团、杨家乡、滨海新城区、长兴岛临港产业区。是市域东西向主要发展轴,远景向东穿过普兰店连接花园口。沈大发展轴:自北向南串联西北部滨海经济区、东北部林果经济区、中部综合经济区和南部滨海经济区。是市域南北向主要发展轴,北至营口,南达大连。滨海发展轴:依托滨海大道将瓦房店市域各滨海产业经济区串成一体。(2)产业结构第一产业:重点发展高效的现代生态农业,重点发展以苹果、葡萄、地瓜、辣根、干瓢为主的种植业;以肉鸡、生猪、肉牛、肉鹅为主的畜牧业;以鱼虾、贝类为主的水产养殖业。第二产业: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向新型产业转型并举,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优势强化型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继续保持轴承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优势地位,并向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方向拓展,实现产业升级。机遇创新型产业:电子信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工程等。依托重大项目和沿海开发机遇,培育以电子信息、化工、新能源为核心,以新材料、海洋生物工程为补充的新兴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以滨海休闲、山地观光、温泉养生为主体的旅游业。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物流业,以及房地产、商务办公、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3)空间布局瓦房店市域形成“一带、四核、三轴、四组团”的“弓箭型”空间布局结构。“一带”是指沿城八线统筹瓦房店老城、老虎屯、复州城、滨海新城和长兴岛发展,形成“瓦长发展带”。“四核”是指瓦房店老城组团和老虎屯组团构成“主城发展核”,滨海新城和长兴岛构成“滨海发展核”,许屯、李官组成“许屯-李官发展核”,炮台、复州湾形成“炮台-复州湾发展核”。 “三轴”是指依托沈大高速公路、滨海路和城八线形成市域城镇发展的三条轴线,分别体现“区域统筹、沿海集聚和瓦长联动”的市域发展策略。“四组团”是指市域按照区位格局、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划分为四大空间组团:东北组团包括万家岭、松树和得利寺三个乡镇,依托得利寺风景区和特色果品基地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林果产业;西北组团以李官-许屯、永宁和东岗为中心镇,包括李官、许屯、土城、永宁、闫店、西杨、驼山、东岗八个乡镇,该组团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海产品加工、铸造等产业,东岗-仙浴湾-驼山片区,重点发展海滨生态旅游、新型能源(风电、核电)等产业;中部组团以复州城为中心镇,包括复州城、杨家、三台和仙浴湾等乡镇,发展机械加工、生态农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产业;南部组团以炮台为中心镇,包括炮台、复州湾、谢屯、泡崖等乡镇,发展化工服务配套、海产品加工、建材、旅游等产业。(4)综合交通规划公路规划:高速公路规划:横向规划新建长兴岛北疏港高速公路(长兴岛花园口),新建长兴岛南疏港高速公路(长兴岛杨树房),新建环长兴岛高速公路。纵向保留沈大高速公路,新建本大高速公路。公路网规划:一级公路网以“六横四纵”为基本结构,并通过二级公路进行补充完善,形成完善的网络化公路交通系统。“六横”包括松沙线(永青线)、双西线、复红线向东接许蔡线南段、城八线(S313)、瓦交线、滨海路南段;“四纵”包括盖亮线、黑大线、三松线、滨海公路。铁路规划:保留沈大铁路和白老线;规划哈大高速铁路位于沈大高速公路西侧,并在老虎屯设置高铁车站;规划沈大城际铁路,市域范围内走向与原沈大铁路基本平行;规划铁路支线瓦长线,在原有铁路支线田五线的基础上延伸至长兴岛港区,并进行扩容改造,承担疏港铁路运输任务;规划预留轻轨建设的空间,预留轻轨走向与城八线基本平行,西至长兴岛、东至老城区。航运规划:长兴岛港:港区的发展以公共码头的开发为先导,有序开发深水岸线,逐步扩大商业港的中转运输功能,承接大连港远期直至21世纪中叶的港口发展重任,最终成为商、工、贸并举的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国际深水港区。长兴岛港区近期以临港工业功能、装卸储运功能和工业物流功能为主,远期还应逐步具备大规模的中转运输、运输组织、现代综合物流、商贸、信息、综合服务等功能。松木岛港:规划松木岛是大连港港口群体中的中小港站之一,是大连港长兴岛港区临港工业服务功能的重要补充;是大连松木岛化工园区发展的重要依托;是以服务临港化工产业为主、重点发展以液体化学品、化工原料及产品等散杂货物运输为主的地方性中小型临港工业港区;重点建设500010000吨级码头泊位。规划松木岛港区应“具备临港工业、装卸仓储、综合服务等主要功能”,并“主要满足临港工业发展所需的钢材、建材、水泥、煤炭、化工原料及其它件杂货等运输需求”。预测到2020年松木岛港区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100万吨。将军石港:以渔港和区域农副产品集散主,工业配套运输为辅,结合海上旅游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小型综合性港区。规划陆域面积100公顷。航空规划:预留原老虎屯西侧军用机场及其周边用地,作为大连新国际机场建设储备用地,保留大连新国际机场迁至瓦房店的可能性。(5)市政公用设施规划供水:全市饮用水源主要取自水库水和地下水。规划中心城区新建3座净水厂,总供水规模24.5万m³/d,另有8万m³/d的中水回用。中心镇、一般镇在镇区建成集中供水工程,加强城镇供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排水:中心城区现有1座污水处理厂,规划新建3座污水处理厂,总规模达到22.5万m³/d。各镇镇区规划新建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处理;农村地区推广沼气池建设,或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工业生产污水和卫生站污水要求独立设置污水处理系统。供电: 500kV网络规划近期在太阳建设1座500kV瓦房店变,容量2×1000MVA,电源来自500kV大连金家变和营口渤海变;远期在长兴岛再新建1座500kV长兴变,容量750MVA,电源来自东岗镇的核电厂;220kV网络规划瓦房店市现有3座220kV变电站,变电总容量为423MVA。规划近期新建6座220kV变电站,远期再新建2座220kV变电站,至规划期末,220kV变电站变电总容量达到3500MVA;66千伏网络规划加快66千伏电网建设,根据用电负荷的增长情况,及时增设66kV变电站,确保供电可靠性。供热:规划以集中供热为主,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100%,镇区集中供热率达到90%。中心城区以热电厂热电联供为主要供热形式,同时以区域大、中型锅炉房为补充,逐步取消分散的独立小锅炉房。各乡镇建设集中供热工程。农村地区采用分户供热方式,推广太阳能采暖技术、沼气采暖技术。供气:规划以天然气作为城市燃气主要气源,液化气作为辅助气源。设置天然气储配站,天然气输配系统采用高压、次高压、中压三级系统。环卫:瓦房店市生活垃圾处理厂位于太阳街道楼房村,工程规模处理生活垃圾400t/d,采用正规卫生填埋工艺,规划扩建该垃圾处理场规模至800t/d。医疗垃圾和有毒有害工业垃圾单独处理。(6)岸线利用及海域利用规划岸线利用规划:将瓦房店市域海岸线划分为生态养殖岸线、生态旅游岸线、生态居住岸线、城市设施岸线、工业岸线和港口岸线等六种功能类型。各段岸线的主要功能与对应的功能区划发展方向一致。海域利用规划:将瓦房店海域划分为渔业增值区和斑海豹自然保护区两大类功能区,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科学管制。(7)旅游发展规划规划形成“一心、二主题”的旅游发展总体布局结构。一个旅游服务中心:依托瓦房店中心城市构建市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完善旅游接待、餐饮、购物、娱乐、信息等旅游服务功能。两大主题格局:以阳光、沙滩、大海为特色的夏季“3S”主题;以温泉、运动、购物为特色的冬季“3S”主题。(8)综合防灾规划防洪规划:市域主要河流的防洪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松树水库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5000年一遇;东风水库、九龙水库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八一水库、大河水库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抗震规划:瓦房店市城市抗震设防标准为7度。实施城市、乡村民居抗震保安工程;依法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特殊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工程、重大工程设置强震观测工作;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2 规划协调性分析将本规划所拟定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产业规模、综合交通、岸线与港口、基础设施等方面内容,与国家、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政策与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重要的地方专项规划等进行逐项比较和分析,重点突出本规划与各项规划的协调一致性。通过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可以看出:1、从人口规模角度看,受评规划提出的城区人口规模与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征求意见稿)相比,与2015年45万人口较为一致,但与2030年65万人口的规模差距较大,中心城区人口出现迅猛增长。受评规划针对人口规模预测的方法较为合理,同时由于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年限较早,目前正在修编阶段,因此建议受评规划需做好与上层位规划的协调沟通,规划合理的人口规模。2、从用地规模上看,受评规划提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到2030年增至76.87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增加势必占用,但规划又没明确提出此部分用地通过什么性质的土地置换而来。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实行总量控制及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因此本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存在一定冲突,建议本规划在本着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的数量、调整建设用地数量原则的同时,明确土地性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土地补偿措施。3、从绿地系统上看,受评规划提出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小于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大连城市发展规划、大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建议在规划修编时提高公共绿地面积,达到相应规划提出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平方米的要求。4、从空间布局上看,瓦房店市位于大连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大连城市发展规划提出的城镇空间布局的节点上,是构建大连市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城镇化做出重要贡献。并且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的一岛十区中包括瓦房店的长兴岛、瓦房店工业区、松木岛化工区,以上三个地区成为大连工业的主要增长极,很好地体现了各项规划的发展思路。5、从产业发展上看,本规划和各项宏观规划、专项规划在主导产业选择以及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上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但个别产业出现冲突。在农林牧渔方面,受评规划充分体现了辽宁省、大连市对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立足发展高效的现代生态农业,重点发展水产、畜牧、水果、蔬菜,把低附加值的农产品转变为高附加值的产品,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经济效益提高与资源短缺、环境效益降低的双重影响。在重点产业选择方面,对于瓦房店工业区,受评规划提出的产业定位与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定位有冲突,生物医药定位不符合上层规划要求。鉴于长兴岛发展石化、松木岛发展化工的形势下,受评规划慎重考虑瓦房店工业区的产业定位,尽量规划耗水少、污染小的清洁产业,减轻瓦房店市域的环境压力。在发展旅游业方面,与上层规划一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瓦房店市产业结构的调整。6、从交通、岸线方面看,本规划提出建设轨道交通线路与大连市快速轨道交通及线网规划存在一定冲突。大连市快速轨道交通及线网规划中的5条线路最远远至金州,并未对县级市进行规划,轨道交通规划需要从全大连市角度综合考虑,如经济成本、运距、运量等诸多方面,本规划提出的轨道交通规划需与上层规划匹配,统一部署。7、从基础设施来看,本规划强调了污水资源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提出了再生水规划;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符合各规划的要求,同时体现了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的整体思路;并对危险废物提出了相应规划,为区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但是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冲突:从供水、排水上看,上层位各项规划均提出限制地下水开采,但受评规划提出饮用水源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与上层位规划存在巨大冲突,并缺少海水淡化、雨水利用等非常规水资源规划,缺少对生活节水、农业灌溉工程及灌溉节水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规划中没有对区域内水环境功能区划提出要求,对工业水污染物排放强度没有提出相关指标。建议在规划修编时注重节水措施、非常规水资源作为补充的规划, 减少新鲜水用量,控制地下水开采规模。受评规划缺少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固体废物处理率等相应指标,建议在规划修编时补充此部分内容。从供电上看,受评规划只考虑发电机组和核电的供应,却缺少风电等清洁能源的规划,尤其在瓦房店已有风电利用的基础上,此部分规划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在规划修编时,结合大连市风电规划完善此部分内容。从供热上看,受评规划缺少海水水源热泵等清洁能源替代,只从集中供热方面进行了规划,同时缺少供热规模。8、从节能降耗上看,本规划提出了较严格的节能指标,单位GDP能耗严于其他相关规划的要求,但是缺少单位GDP水耗等其它约束性指标。因此,本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与上位规划的衔接,为瓦房店市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争取有利空间,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发展目标和年度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好瓦房店市建设与大连全市域整体发展的关系。同时,规划实施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将“生态宜居滨海城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将优良的生态和环境资源作为发展的重要特色和基础支撑,确保发展不突破环境容量和生态红线,从源头上避免重大环境风险、减轻区域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3 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3.1 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位置瓦房店市位于辽东半岛中部西侧,其地理位置为北纬39°20´40°07´、东经121°13´122°17´。西濒渤海,东与大连普兰店市接壤,南与大连金州区隔海相望,北与营口盖州市接壤,南距大连市区104公里,北距沈阳292公里。是辽东半岛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经济纽带,辽南地区的工业重镇,中国轴承工业的发祥地,国家重点果品生产基地,素有轴承之都、苹果之乡、盐区、东方钻石城的称誉。(2)地形地貌瓦房店市地处辽东山地西缘近海地带。千山余脉沿境内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渐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低山重叠,山峰连绵,海拔在400-800米,最高峰为老帽山,海拔848米;东部为低山丘陵,主要有岚崮山等,海波200-400米;西北部及西南部丘陵低缓谷地开阔,溪流短小,海拔在10-200米;沿海岛屿砣礁密布,共有岛屿砣礁64个。海域辽阔多港湾。中部复州河、岚崮河流域的中下游有小范围的平原分布。境内属于低山、丘陵、平原与岛屿的多种多样地貌形态。(3)地质概况瓦房店境域大地构造,位于稳定的中朝准地台辽东台隆瓦房店市-新金拗陷区内,基底构造骨架是由古地槽洋壳经历多旋回褶皱作用形成的近东西向隆起与拗陷相间所组成。拗陷区内以金州断裂为界,东部为新金凸起,西部为复州凹陷。凸起与凹陷区的地质发展、构造特征、岩浆岩演化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瓦房店地区地层由东北向西南呈现渐新的演变特征,即从下元古界辽河群始至下古生代奥陶系的连续演变。由于复州凹陷区呈现近东西向复式褶皱产生,故在复州湾向斜区沉积石炭系地层。金州断裂带的断陷盆地中有侏罗系和白垩系火山沉积。贯穿扬子、中朝、吉黑等几个不同的构造单元的剡庐断裂,从瓦房店西部辽东湾通过,距瓦房店市西缘约20-40公里。这条断裂带经凹陷区的西部渤海-下辽河纵贯辽宁省。贯穿上地幔进入软流层,被定为岩石圈断裂。它控制本区的岩浆活动,沿断裂带两侧广泛分布着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它经历多期的构造作用,至中、新生界才完整地形成岩石圈断裂,是一条多旋回的岩石圈断裂带,复州凹陷的莫霍面等深线在3234公里,而通过瓦房店地区西部的剡庐断裂带已深切上地幔进入软流层。(4)自然气候瓦房店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大气环流以西风带和副热带系统为主,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为:春季干燥少雨,回暖较快;夏季潮湿多雨,气温稍高;秋季云雨骤减,气温凉爽;冬季雨雪稀少,干冷风大。年平均气温8.610.5,年极端最高气温36.7,年极端最低气温-25.1。年平均降水量61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月。年平均无霜期为186天,初霜期为10月上旬,终霜期为翌年四月中旬。年日照时数在2400小时2900小时之间,日照率为64.4%,平均相对湿度66.7%,平均风速4.17m/s,年平均雾日18天,最大冻土深度为115cm,主导风向: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静风频率较大,约占20%左右。(5)植被特征瓦房店市境内植被区系主要以华北植物区系物种为主,物种繁多。全市禾本植物共42科、78属、215种(含变种),主要树种有黑松、油松、樟子松、侧柏、红松、桧柏、日本落叶松、麻栎、刺槐、杨、柳、火炬、臭椿等。植被主要为天然次生林,包括蒙古栎林、栓皮栎林、麻栎林和槲树林。人工林面积较大,主要为日本黑松林、刺槐林及杨树林。由蒙古栎、辽东栎、麻栎、槲树构成的人工矮林,多为退化的老蚕场或兼打柴场。灌丛和灌草丛主要为酸枣灌丛、黄背草灌草丛和野古草灌丛等。(6)地质灾害瓦房店属地震频繁活动区,但小震频、大震少。区内有金州断裂、复州-达子营断裂两条主要断裂。瓦房店泥石流分布集中,约90%分布于东北部老帽山地区的许屯、万家岭、松树等三个乡镇,且大多为中易发程度以上;另10%的泥石流零散分布于其它各乡镇,大多为不易发。据现有资料,瓦房店市历史上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波及瓦房店烈度为3-4度。上级有关部门确定瓦房店市地震烈度按7度设防。2006年,瓦房店地区地震活动比往年频度偏低,强度相近。当年共发生地震(ML1.5级以上)15次,其中5月份较频繁,共7次。共发生l次ML3.0级地震,震级为ML3.0级,时间是1月17日11时59分,震中位于北纬40°03',东经121°16'。(7)地表水文瓦房店市域内淡水资源丰富,水文分区为辽南沿海半干旱半湿润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80-750毫米,降水总量为22.55亿立方米,径流深为150-250毫米,径流量为7.5亿立方米。全市共有大小河流123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河流11条,流域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复州河、大沙河、浮渡河、岚崮河、苇套河、南极河、永宁河、九道河、鞍子河、红沿河、回头河,其中大沙河、鞍子河是跨市河流,位于瓦房店境内的面积较小。本流域干流上有大型水库2座,松树水库、东风水库;中型水库1座,七道房水库。支流上有中型水库3座,九龙水库、莲花水库、大河水库;小型水库7座。瓦房店市城市生活及工农业用水主要来自复州河。3.2 社会经济条件2008年,瓦房店市总人口(不包括长兴岛及交流岛人口)为102.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0.06万人,占到总人口数的68.3%;非农人口为32.56万人,比重为31.7%。从分布来看,人口北部密集、南部稀疏。2007年瓦房店实现生产总值3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390元。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28.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14.6亿元,比上年增长36.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2.2亿元,比上年增长76.7%;工业增加值87.4亿元,比上年增长57.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外贸出口继续增长,2007年出口创汇3.7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实际利用外资0.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7%。3.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环境空气质量瓦房店市环境空气质量大气常规污染物SO2、NO2 在2001年2008年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二级标准的要求,8年间SO2、NO2的污染指数呈现波动变化,到2008年污染指数达到历年最大值;PM10历年超标严重,从2003年污染指数整体呈现递减趋势,2007年、2008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非常接近标准值,PM10污染需得到有效控制。综上所述,瓦房店市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出现下降趋势。(2)地表水瓦房店市地表水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回头河、东风水库和复州河蔡房身段污染严重,松树水库、岚崮河和浮渡河污染较轻。地表水中主要污染物是总氮、氨氮、总磷、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回头河流经瓦房店市区,是瓦房店市的主要纳污河流,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回头河,尤其是枯水期,回头河的上游干涸,其纳水基本上全部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造成回头河水质污染较重。东风水库和复州河蔡房身段污染较重的主要原因是回头河入河口位于蔡房身处,同时距离东风水库入口仅7公里,近几年由于干旱少雨,复州河上游河床基本干涸,复州河中下游及东风水库的蓄水主要来自回头河,造成这两个水域的水质污染严重。此外,各河流、水库流域周围的农田、果树施用的化肥、农药以及人畜粪便等下雨时随地面径流流入各水域,也是造成地表水污染的原因之一。(3)地下水环境2001年2008年瓦房店地下水总大肠菌群和氨氮年均值出现超标,总大肠菌群超标严重,2008年超标倍数为29.0倍;氨氮2004年开始出现超标现象,2008年超标倍数为0.8倍;一次值超标的有氯化物、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细菌总数。其他各项水质监测指标年均值和一次值均符合地下水类标准。可见瓦房店市地下水水质已经受到污染,主要原因为生活污水和禽畜养殖业废水的随意排放以及海水入侵造成的。(4)近海海域2001年2008年,瓦房店市近岸海域监测无超标现象。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活性磷酸盐8年间基本持平,无机氮含量有所减少。可见,瓦房店近岸海域水质较好。瓦房店南部的普兰店湾海域属于二类海域,2001年2008年无超标现象,海水水质良好。(5)声环境该区域2001年2007年昼间、夜间及交通噪声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各类功能区相应的标准要求,但声环境质量已接近标准值,占标率高达99%。4 资源利用与环境承载力分析4.1 土地资源利用分析从土地资源利用角度分析,瓦房店市域以农业景观为主,土地管理较为薄弱,土地利用率不高,农业用地质量下降,乱占滥用耕地现象时有发生,用地规划和管理急需加强。通过对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规划表明,农业用地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和绿地增加,规划建设改善了现状用地布局凌乱,功能设置单调,道路交通网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的同时,城市化建设也为该区带来一定影响,农业经济的损失、城市“热岛效应”、大气和噪声污染的加剧,但规划中绿地面积的增加,部分缓解了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防护和补偿,使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方面分析,瓦房店市土地资源可支撑人口的增长,但增长的空间不大,建议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从土地资源用地布局可知瓦房店市域内分布着许多生态敏感区,如饮用水源地、森林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壤侵蚀强度敏感区及基本农田,这些敏感区限制了土地开发利用的规模和布局。对瓦房店市域及中心城区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进行评价,将其与土地适应性分布进行叠加,得出冲突区域,主要为城市建设用地侵占了生态敏感区面积,需调整空间管制分区或者根据限制因素制定相应的规避措施。同时规划区内在开发过程中,如涉及到侵占基本农田的区域,需报相关部门审批,实现占补平衡。瓦房店市东部规划新建道路穿越了土壤侵蚀强度区、松树水库和东风水库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封山育林控制带,西部规划新建道路穿越了三台乡湿地,这些道路需进行调整。从用地经济产出看,瓦房店市地均地区生产总值较高,但土地资源仍开发利用潜力。4.2 能源利用分析基于受评规划方案的能源需求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2030年瓦房店市能源结构较“十一五”将有较大改善。调整了产业结构,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能耗及污染物的排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城市燃气也为市民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为实现提前进入现代化城市的目标,建议瓦房店市在保障能源供给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速、适度超前的发展城市燃气。2030年,瓦房店市万元产值能耗达到0.36tce,将继续保持在国内领先水平,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21世纪初的能效平均水平。2030年瓦房店市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达到0.32,将超过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目前的最好水平。为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建议进一步实行经济结构改革,鼓励低能耗、高产值的产业优先发展;在交通、民用领域实施更加严格的节能措施和政策,在第二产业尤其是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进行效率改造;更大力度地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这些措施也将带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进一步下降。但2015年基准情景能源弹性系数高于大连市2007年平均水平,因此在规划初期需加强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使用量,将能源弹性系数控制在0.5左右。4.3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本节通过对瓦房店市水资源总量、现状用水结构与效率以及节水潜力的分析,基于规划中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方案,对未来瓦房店市水资源的总供给能力与总需求量进行分析预测。综合考虑常规水资源供给与非常规水资源开发,以产业结构和节水效率为核心,分析不同条件下的水资源供需平衡,确定城市发展的合理用水规模和用水效率,以及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量目标。分析结果如下:(1)社会发展规模对水资源造成巨大压力,瓦房店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6.18亿立方米,依据规划2015年人口规模为117万人,人均水资源量为528立方米,2030年最终达到140万人口,人均水资源量为441立方米,依据水利部水资源紧缺指标,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立方米/年的地区为极度缺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率提高、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与工业供水不断扩大,可能引起当地水资源的调节能力下降。(2)瓦房店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境外调水,对外部依赖性较大,未来发展的用水冲突明显。(3)未来瓦房店市的规划目标是消减农业结构比例,逐步进行全域城镇化,但是在未来的较长时间内,农业用水仍然占据较大比重。因此,节约农业灌溉用水是规划初期缓解用水压力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量(主要是城镇用水)增长幅度大,且为主要用水,呈现城市化发展的显著用水特点,2015年工业需水17600万立方米,约占总需水的63.3%,2030年工业需水35200,约占总需水的69.8%;2015年生活需水6117万立方米,约占总需水的22.0%,2030年生活需水10680,约占总需水的21.2%。(4) 根据本次环评所作的需水量预测结果,2015年、2030年瓦房店市水资源供需较平衡,水资源量可以支撑规划提出的发展规模,但是随着规划的实施,人均水资源量减少,由重度缺水城市变为极度缺水城市。因此在未来的较长时间内,工业用水是主要的用水大户, 其次为生活用水,需要提高用水效率,尤其是节约工业用水。装备制造业、化工产业和食品加工业为主要耗水行业,未来工业用水中应重点控制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从规模、工艺设施及节水措施等方面严格要求该行业的发展。(5)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是改善水系统结构、增加可供水量的重要措施。根据瓦房店市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划期内,瓦房店市市内污水回用率提高到35,松木岛污水回用率提高到50%,长兴岛污水回用率提高到45%。根据大连市长兴岛开发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业循环冷却水尽量采用海水,工业循环冷却水取水量按工业用水量的30%。同时应逐步收集和利用城市雨洪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对于城市发展的承载能力。节约用水是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重要手段。规划期内,瓦房店市节水重点应为:2015年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2030年将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瓦房店市市内污水回用率达到35,松木岛污水回用率达到50%,长兴岛污水回用率达到到45%;重点降低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规划主导行业的万元产值水耗,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强家庭节水和市政节水,保持城市生活用水量合理增长。4.4 水环境容量分析瓦房店市域境内纳污河流为复州河,现有龙山污水处理厂排水排入回头河, 回头河是复州河的一个支流,最终将汇入复州河。因此本报告引用大连市城市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成果,核算复州河水环境容量。除2015年COD容量以外复州河剩余环境容量不足以支撑瓦房店市中心城区发展规模,尤其是到2030年COD、氨氮超载严重,CODCr排放量与环境容量比值达到1.98,氨氮排放量与环境容量比值达到22.12。同时,环境质量现状表明复州河水质超标严重。在规划年,复州河流域面积内人口数量逾百万,中心城市规划人口65万。在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率为100%,采用深度处理的条件下,生活污染仍为COD、NH3-N的主要排放来源。这一结果表明,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减少生活污染物排放是控制复州河COD、NH3-N污染的重要措施。此外,还应关注来自农业非点源污染和工业污染,减少非点源污染排放和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也是污染物控制的重要措施。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降低种植业化肥农业使用量,减少农作物残余物随意丢弃,提高畜禽粪污和冲洗排水还田率,以控制种植业非点源污染。4.5 大气环境容量分析通过对瓦房店市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计算,该地区SO2的现有排放量占总量控制目标的39.28%,在规划实施阶段,应该严格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并对现有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措施。4.6 生态承载力分析通过对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比较,得出瓦房店市的生态盈亏,评估该区域土地资源承载状态,衡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瓦房店市目前土地资源出现生态赤字1.1037,人地关系紧张,需要通过能源的外部输入,达到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在今后的发展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少生态足迹,利用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以缓解生态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生态承载,通过培育优势农产品、实施设施农业、加快农产品的转化等方式,提高自然资源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以达到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存量、提高资源生产率的目的。5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008年,瓦房店SO2、NO2、PM10三项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值分别为0.045 mg/m3、0.041 mg/m3和0.087mg/m3,超过大连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提出的SO2

    注意事项

    本文(大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