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品价格走势跟踪研究成果报告.docx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矿产品价格走势跟踪研究成 果 报 告石家庄经济学院二一一年三月十九日矿产品价格走势跟踪研究成 果 报 告 合同编号:中地调合同2007第117号 中地调合同2008第164号 中地调合同2009第45号 中地调合同2010第一三8号课题负责人:王学评报告主编: 王学评 报告编写人:王学评 周扬明 崔文静 王霓 单位负责人:郝东恒 提交单位(盖章):石家庄经济学院 提交时间: 2011年3月工作项目名称: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跟踪研究承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目 录1、原油11.1 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综述11.2 2010年原油价格跟踪72、主要金属一五2.1 近年来主要金属价格走势一五2.2 2011年国内外有色金属价格走势172.3 影响有色金属价格走势的主因分析302.4 2011年全球有色金属价格判断33附录:2010年能源及重要矿产品价格、产销量及进出口统计36表1 2010年能源及重要矿产品月均价汇总表37表2 2010年全国能源及重要矿产品产销量累计汇总表39表3 2010年我国能源及重要矿产品进口情况汇总表41表4 2010年我国能源及重要矿产品出口情况汇总表43表5 2010年第三季度世界主要金属产量统计45表6 2010年第三季度世界主要金属消费量统计65课题完成情况说明1、项目基本情况1)任务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课题名称:矿产品市场价格走势分析3)课题所属的计划项目名称:能源及矿产资源战略跟踪研究4)承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2、课题目标任务以国内外重要的原油、有色金属等期货市场资料为依据,选择原油、铜、铝、铅、锌、镍、锡、钼、稀土等重点矿产品,适时跟踪国内外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矿产品的价格走势,密切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等重大事件,结合国内外能源及矿产资源的生产、消费和贸易状况,分析掌握国内外矿产资源市场供需形势,为政府部门科学地制定矿产资源战略提供决策依据。3、2006年以来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 2006年以来,按照合同和课题设计的要求,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成果主要主要有:1)适时提交了20062010年各个季度的能源及重要矿产品市场价格走势、产销量及进出口状况报告;2006年以来,课题以季度为报告单元,国内外重要的现货和期货市场为跟踪目标,系统搜集分析了国内外原油、铜、铝、铅、锌、镍、稀土、钼等重要矿产资源品价格走势、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并对国内外重要矿产品的产量、消费量、贸易量等数据进行了搜集和报告。2)提交了2006、2008、2009年能源与重要矿产品价格跟踪研究的年度报告;在系统分析当年国内外原油、重要铜、铝、铅、锌、镍、锡等有色金属价格走势的基础上,结合全球经济形势、地缘政治、供需关系、国内外重大事件等要素,分析了这些主要因素对矿产品变化的影响,并对下一年主要矿产品的价格走势作出了进一步的判断。3)协助工作项目完成08年能源及重要矿产资源生产、消费、价格和贸易统计数据集(国外部分)的收集和整理;39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基础能源大宗矿产品的消费,石油、铁矿石、及主要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呈线性上升,矿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然而,矿产品价格及其波动是关系整个矿产资源及其相关行业运营的关键参量,其走势分析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研究课题。同时,国际矿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复杂,涉及全球矿产品供给和需求、全球经济形势、地缘政治格局、美元指数和突发事件等众多因素。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国际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依然存在,加上我国原油和许多金属矿产对外依存持续扩大,矿产品价格走势分析与预测尤显重要。本课题2006年以来,在跟踪全球原油、铜、铝、铅、锌、镍、锡、钼、稀土等矿产品价格的基础上,结合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国际矿产品的供需状况等因素,对原油、铜、铝、铅、锌、镍、锡等矿产品的价格走势进行分析,冀望研究结果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原油1.1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综述1.1.1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界初,国际油价处于相对平稳的运行状态,油价基本在20-30美元间振荡。2005年以来,国际油价变化可以用惊“心动魄”形容,几年来油价经历“过山车”式的变化。0508年9月份以前,国际油价持续攀升,08年曾上涨至147美元/桶的历史高位;但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08年9月以后,国际油价迅速暴跌,从140美元/桶的历史高位,急跌至30美元/桶左右,2009年下半年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回暖,油价逐渐恢复反弹,2010年,国际原油价格在2009年振荡走高的基础上,继续呈现高位振荡上涨的态势(图1-1)。 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WTI原油期货价格为例,尽管2季度国际油价呈现振荡整理,但2010年整体呈上涨趋势。与2008、2009年同期相比,尽管2010年前三季度低于08年价格水平,但整体高于09年各季度价格水平(图1-2)。图1-1 国际油价走势图图1-2 2008 2010年各季度WTI原油价格水平比较1.1.2 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1)原油市场供需状况美国能源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997年以来,国际原油供应量需求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与之相伴的是国际原油产量也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图4)。图4 1997年-2008年世界原油产量与需求量对比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简称EIA)2009年1月的报告,2008年全球原油需求量为8580万桶,日供应量8620万桶(图5)。从原油供需的基本面上来看,尽管全球石油需求逐年上升,但石油供应也在相应增加, 2005年至2008年,原油供应增长了一三.9%,需求增长了19.2%。尽管2008年原油日供应略大于需求,但显然该供需矛盾的缺口不能完全支持油价从2005年50美元/桶上涨至2008年7月140美元/桶涨幅,也不支持短短5个月内,从每桶140美元到目前每桶40美元左右的急剧跌幅。图5 2005-2008年世界原油供应量与需求量对比资料来源:美国能源情报署;国际能源机构报告2009年1月报告(2)美元汇率的变化,是影响国际油价起伏的重要因素由于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交易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一方面会增加原油期货对于持有其他强势货币投资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还会推动部分持有美元资产的投资者转而买入原油期货,以避免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2005年以来,美元持续贬值在推动油价走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变化为例,从2005年11月的1:1.169左右,跌至2008年7月一五日的1:1.6038,而国际原油价格则从47.60美元/桶上涨至一三8.68美元/桶。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不断推出降息举措,以刺激经济发展。而降息进一步导致了美元的贬值。在此推动下,石油价格涨势迅猛,一度冲刺到140美元/桶以上的历史高位。然而,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经济数据的影响美元汇率出现反弹,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从7月一五日的1:1.6038上涨至8月22日的1:1.3609,12月16日达1:1.2508,而此时的国际油价也以从历史高位回落到37.58美元/桶(表1)。对比各时期的汇率水平和原油价格,不难发现美元汇率的变化与国际油价变化的形态(图6)十分相似,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图6 20062008年WTI原油价格走势与美元汇率变化(3)国际原油期货投机行为操控油价当前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的期货市场已成为国际投机资金的运作场所,原油期货投机行为导致了近年来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美国众议院能源商务委员会今年发表的报告称,2000年1月,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交易合约中的37为“投机交易者”持有,到2008年4月这一比例已大幅攀升至71,而“商业交易者”所持合约的比例则大幅下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入国际原油期货交易市场的投机资金约为2600亿美元,为2003年的20倍。7月份,纽约市场投机原油期货基金,原油净多持仓量最高增至1.2亿桶以上,超过当时日原油消费总量近50%,而当时的国际油价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可见,国际原油期货“投机交易者”的投机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国际油市的走势。(4)全球金融危机挫伤国际油市2008年上半年,尽管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已有明显减速迹象,但国际油价在美元汇率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仍维持了高位运行的惯性。然而,2008年下半年,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美林证券被收购,美国国际集团(AIG)濒临倒闭的处境等一系列金融事件的出现,加重了对美国财政稳定性的恐慌,并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信用危机的背景下,美元资金的紧缺,企业面临资金链困难,市场对原油需求的预期必然会减少。作为期货交易,暗淡的未来预期,不可避免地导致油价的下滑。再加之投资者担心经济危机的不断扩大,市场恐慌心理突出,对原油需求的预期进一步造成负面影响,最终导致油价大幅度下降。 (5)地缘政治鉴于石油的重要战略地位,国际原油价格的暴涨狂跌的背后,地缘政治因素更起着深层次的决定作用。而这其中,美国等发达国家基于其自身利益采取的各种策略对左右着国际油价变化的格局。2005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攀升,特别是进入2007年以来油价涨势加剧。而与此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市场发出的一系列信号却在进一步拉动石油价格(图7),而不是稳定市场。显然,这些信号的发出,对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宣布向伊朗军舰开枪英国石油公司宣布罢工事件高盛预测油价突破200美元布什宣布将进一步增加原油储备伊朗核问题争端美对伊朗核问题再次表示不满飓风影响美国墨西哥湾石油生产美宣布增加一倍原油储备图7 市场信号与油价变化油价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更深层次上是一个全球战略问题。从产业结构上来看,美国制造业只占GDP的一三.6%,其中,7%又是具有超额利润的军事工业,石油价格上升对其生产成本的影响并不大,而石油行业的利润却可大增。相反,中国制造业占GDP比例为34%左右,显然,油价的上涨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制约。1.2 2010年原油价格跟踪1.2.1 2010年原油价格走势从价格走势上看, 2010年,国际原油价格主要在65 - 95美元/桶的区间振荡运行(图1-3)。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WTI原油期货市场为例,油价从1月4日的81.52美元/桶起,先是为期一个月的振荡下跌,随后是2月初的强势反弹和急剧复跌,再经历持续振荡回升,于3月初重返80美元/桶,形成一轮“W”走势。此后,油价总体上维持上行态势。4月末突破86美元/桶后再现跳水行情, 并于5月25日跌至前全年最低点64.78美元/桶。6月至9月,油价经历三起三落,基本在70- 85美元/桶范围波动。10月份再次突破85美元,11月进一步盘整上行,12月初接近90美元关口。12月末达全年最高价91.38美元/桶,与1月初相比涨幅为12%。图1-3 2010年 WTI/Brent原油价格变化1.2.2 影响2010年油价走势因素分析2010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呈现大起大落,整体上行的态势。影响本轮油价变动的主要因素除了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市场供求情况、原油库存、货币价格变化外,产油国政策、地缘政治因素和游资投机活动等也是值得关注的因素。(1)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影响国际油价走向不确定性是2010年经济形势的关键词。世界银行6月份的报告指出:尽管全球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脆弱的复苏必将会受到来自大量刺激计划缩减和货币政策调整等举措的影响,世界经济仍然面临二次探底的可能。2010年以来,不确定新的经济数据,反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性。年初,由于世界各国在金融领域和刺激经济增长等方面所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运行出现复苏迹象。一季度,美国物价水平略有上升、就业市场明显改善、工业生产改善、消费出现好转;3月份的CPI月比增加0.7%,同比增加6%,为2008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ISM制造业指数升至59.6,创2004年7月来的最高水平;一季度的消费支出较去年四季度增加0.7%。与此同时,日本、欧盟零售额呈现不断攀升,商品贸易额增速明显,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也呈现良好经济复苏状态。但2010年二季度以来,全球经济数据出现波动。一方面,美国制造业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增幅回落,欧元区国家PMI5月份开始连续两个月下降,同时,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二季度的工业订单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指标也出现下滑。二季度,道琼斯指数跌1082.61点,至9774.02点,跌幅超过10%,是自 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首次季度下滑。另一方面,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仍处于高位,初级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以及欧美发达国家的高负债等因素,影响了经济复苏的进程,各方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猜测甚嚣尘上。进入2010年三季度,全球经济整体保持复苏势头,但增长势头明显放缓,不确定性仍然存在。8月份后美国制造业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增至56.3,远高于预期的53.0。但美国就业状况仍无改善。7-9月经季节调整后失业率分别为9.5%、9.6%和9.6%,已连续17个月超过9%;欧洲区16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2010年7月的56.7降至55.1,就业形势依然严峻,7、8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均为10.1%;日本出口动能出现减弱迹象。8月份出口环比下降2.3%,增速连续6个月放缓,失业率仍然较高,7-9月分别为5.2%、5.1%和5.0%,消费者信心指数趋于恶化。正是由于全球经济增势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加剧了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四季度,受中国、美国经济数据好于预期的影响,加上欧元区850亿欧元的爱尔兰救助计划拖动,国际油价再次呈现振荡上行的态势。图1-4 WTI原油价格与道琼斯指数变化比较(2)供需关系,影响原油价格变化方向 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的分析数据,尽管 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原油消费量出现明显下滑,但2004年至今,国际原油的消费量持续上涨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2007年达到消费量的高峰值约87百万桶/天后, 2010年日消费量再次突破87.5百万桶/天。同时,EIA预测2012年日消费量将达到90百万桶/天(图1-5,1-6)。 图1-5 全球原油消费趋势图1-6 全球石油消费趋势EIA九月份发布的报告称,受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长提振,第三季度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将增加1.8%或149万桶至8605万桶;201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将增加1.9%或162万桶至8595万桶;2011年全球的石油日需求量预计增加1.6%至8736万桶。IEA称,OEPC11个限产成员国8月份石油日均产量为2680万桶,维持在7月份的水平,完成减产目标的比例在53%。包括伊拉克在内的OEPC12个成员国8月份石油日产量同比下降了0.2%至29一五万桶。需求增长,产量下降成为影响2010年油价回升的关键因素之一。(3)美国原油库存开始下降 EIA的数据显示,2008年以前,OECD 的原油库存相对稳定,金融危机后,原油库存大幅上升,油价应声下跌;09年下半年后,OECD 库存回落(图1-7)。进入 2010年以来,美国原油库存续走高,创造了10周增长的纪录。四月初,在美国原油高库存的背景下,油价依然冲至90美元/桶的高位。然而,当原油库存5月21日达到3.65亿桶的半年最高峰时,对于供给过剩的恐慌促使当周油价下跌至70美元附近的4个月最低点。 进入六月后,美国进入了夏季用油高峰期,美国原油库存一度走低, 一直延续到7月末。尽管8月初库存再度 走高,但9月份美国原油库存进一步走低,10月下旬起,库存减少,12月份美国原油库存创下8年来最大的周跌幅。美国原油库存变化与原油价格基本呈反向变化的规律。图1-7 OECD 国家日库存水平(4)金融因素影响原油价格走势对比2010年原油价格和美元指数走势,不难发现,二者的走势呈反向变化,年初美元指数走强,油价则走弱,7-10月份美元指数走低,油价振荡回升(图1-8)。11月份美国出台了新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油价抬升。图1-8 2010年原油价格与美元走势图另外,投机基金的进出变化,也影响了国际油价的走势。(5)突发事件影响影响国际油价走势 2010年,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受突发事件的影响也很大。首先是冰岛火山的喷发,造成了3月和4月欧洲多个重要空港被迫关闭,每日平均有上百架航班不能起飞,据估计,停飞日节省的燃料油约在100万桶左右,占每日全球飞机燃料用油的1/5,而由于对火山喷发何时停止并没有科学的预测,市场的担忧情绪被放大,加剧了5月份国际油价的下跌程度。4月末,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一原油泄露事故也称为影响原油市场价格走向的重点。一方面可能减少市场原油的供给数量,另一方面美国原油进口运输需要途经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可能减少美国进口量,从而减少成品油市场的供应,可能改变目前原油市场的供需状况,促进原油价格的上升。9月份墨西哥石油公司下属位于北部新莱昂州卡德莱塔市附近的炼厂发生爆炸,造成1人死亡,10人受伤。该炼厂生产能力居墨西哥炼油厂第三位,日炼油能力大约27.5万桶。墨西哥是世界第七大石油生产国,目前,墨西哥国内汽油需求量40%依靠进口,每天从美国进口43.2万桶各类汽油。爆炸事件将进一步削弱炼油能力,迫使墨西哥进口更多汽油,从而抬高汽油价格。1.2.3 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预测(1)基于全球经济形势的判断在上世纪20年代,前苏联学者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 DKondratieff,1938)提出,世界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存在着4560年的长期波动。这种长期波动被人们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根据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图1-9),目前世界经济正处在19952020年的增长高峰期。由于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只是大致周期性,本轮经济增长的起点可能是1991年,终点为20一五年,之后将面临近50年的经济低速增长。1991年为本轮经济增长起点的主要依据是:苏联解体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根据以上分析,预计全球经济在20一五年前后,继续维持较快增长。 图1-9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全球GDP的分析预测来看,尽管,20一五年以后,GDP增长呈现振荡下跌,但近几年内全球GDP增长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图1-10)。图1-10 19512020年的经济波动 根据以上分析,预计全球经济在20一五年前后,继续维持较快增长。我国经济又将步入较快增长阶段。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尚未完全摆脱二次探底的风险,存在向下波动的可能,特别在欧洲如爱尔兰等国存在国家债务过于庞大,主权债务扩散的风险,但在全球性流动大幅增加的条件下,世界经济中的两大主体美国、中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将明显趋于好转,可以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形势预期将整体向好,原油价格将稳健上涨。(2)基于原油供需状况的判断 根据EIA 统计资料,世界原油生产由1973年每天5. 57亿桶增加到2008年的7. 38亿桶,在这35年间,世界原油产量增长仅32.2 特别从2004年以来,世界原油生产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原油产量由2004年的每天7.25亿桶增长到2008年的7.38亿桶,2008年较2004年日产量仅增长1, 世界原油生产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与世界原油供给受到限制相比,原油需求将快速增加根据以上经济增长分析,随着世界经济特别是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开始恢复,世界低碳经济成为共识一世界经济对低碳优质燃料的需求将更为强盛:石油作为相对低碳的优质动力燃料的地位不可立即动摇,在此背景下,国际原油需求在2011年可能重新进入需求相对强势阶段。并且,国际原油价格只有在相对高位才能保持供需平衡。(3)基于地缘政治的判断 由于影响国际油价因素过于复杂,除了经济形势、供需关系、美元指数等基本要素之外,国际地缘政治和突发事件等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要素也左右着国际油价的变化。如中东紧张局势还将持续并存在蔓延和升级可能,如果中东局势持续动荡甚至升级,国际油价将保持高位震荡并呈现缓慢而有力的上涨态势。如果中东局势近期得以逐步缓和,国际油价将按照季节性波动模式在震荡中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挫。2、主要金属2.1 近年来主要金属价格走势与原油价格走势相似,有色金属价格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基本保持低位平稳运行的态势。2005年后,国际有色金属价格总体经历了快速上涨高位振荡急速下跌显著回升的态势。特别是2006至2008年上半年间,铜、铝、铅、锌、镍、锡六种有色金属持续上涨。以伦敦金属期货交易市场(LME)为例,六种有色金属的涨幅分别为93%、39%、164%、一三5%、一五3%、97%。进入2008年9月份以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各有色金属的走势出现了大幅的下跌的趋势。跌幅创造了1970年以来的最大年跌幅纪录,2009年3月份后,随着各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全球经济数据出现“复苏”迹象,各有色金属价格也呈现全面回升的态势。具体各金属价格走势见图(2-1-1、2-1-2、2-1-3、2-1-4、2-1-5、2-1-6);3-month buyer price graph: 2005-2010铜图2-1-1 LME 铜价走势3-month buyer price graph: 2005-2010铝图2-1-2 LME 铝价走势3-month buyer price graph: 2005-2010铅图2-1-3 LME 铅价走势3-month buyer price graph: 2005-2010锌图2-1-4 LME 锌价走势3-month buyer price graph: 2005-2010镍图2-1-5 LME 铅价走势3-month buyer price graph: 2005-2010锡图2-1-6 LME 铅价走势2.2 2011年国内外有色金属价格走势(一)国际市场2010年,主要有色金属的国际市场价格走势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以伦敦金属期货交易市场(LME)现货价格为例,铜、铝、铅、锌、镍、锡六种有色金属的四季度季均价,与2010年三季度均价环比,分别上涨19%、8%、8%、1.4%、一八%和51%;与2009年同期相比,六种金属涨幅显著,分别为30%、17%、5%、5%、35%和72%(图2-1)。图2-1 LME 各金属现货价比较具体来讲,英国LME市场六种有色金属期货、现货价格走势如下:铜:2010年LME市场铜价呈现上涨走势(图2-2)。以三个月期货价为例,从1月4日的7503.5美元/吨起,铜价振荡下行,于2月初跌至6260.25美元/吨的低位后,止跌反弹,2月末即再上7000美元/吨;3月份铜价盘整于7500美元/吨;4月份冲8000美元/吨受阻,随后再度下行,并于6月8日跌至全年最低位6122.5美元/吨。6月下旬之后,铜价持续振荡回升。 9月份突破8000美元后继续上涨,11月中旬接近9000美元时出现较大调整,一度回探8000美元/吨。12月份铜价再次攀升,年末上涨至全年的最高价9739.3美元/吨,与1月初相比,铜价涨幅达30.5%。此外, 前三季度铜现货价略低于其三月期货价。图2-2 2010年LME铜价走势铝:2010年LME铝价整体呈现 “W”型振荡走势(图2-3)。以三个月期货价为例,自1月初起,铝价即呈现持续一个月的振荡下跌态势;2月5日跌至1982.5美元/吨的低位后, 铝价持续振荡反弹, 3月中旬突破2200美元/吨后盘整;3月末铝价迅速攀升,4月6日达到全年的最高价2485.5 美元/吨。此后,铝价再度振荡下行,5月份先后跌破2200、2000美元/吨,并于6月7日跌至全年最低价一八57.5美元/吨。自6月中旬起,铝价再度缓慢回升,7月底重返2000美元/吨后加速抬升,8月份上冲2200美元/吨之后又迅速回探2000美元/吨;910月份涨势强劲,铝价先后突破2200、2400美元/吨;11月中旬再度回调2200美元/吨,经短暂盘整,终于12月末再次站上年度最高价2485.5美元/吨。与1月初相比,铝价增涨10.5%。此外,铝价现货价明显低于三个月期货价。图2-3 2010年LME铝价走势铅:2010年LME铅价总体呈现宽幅振荡走势(图2-4)。以三个月期货价为例,自1月4日2482美元/吨起,于1月7日冲高至全年最高价2617.5美元/吨。随后持续振荡下跌; 2月初止跌反弹,中旬即重返2300美元/吨。此后,铅价在20002400之间波动;5月上旬,铅价跌破2000美元/吨,并于6月8日跌至全年最低价一五80.3美元/吨。此后,铅价缓慢振荡回升。7月底重返2000美元/吨;9月中旬突破2200美元/吨;10月份突破2400美元/吨;11月上旬冲高2600美元/吨,下旬再现深度调整。12月振荡上行,年末达2563.3美元/吨,与1月初相比,上涨3.5%。铅价现货价低于三个月期货价。图2-4 2010年LME铅价走势锌:2010年LME市场锌价呈现振荡态势(图2-5)。以三个月期货价为例,1月7日冲高至全年最高价2659.5美元/吨后,呈现一波振荡下行的走势,2月中旬后锌价止跌并振荡上行,3月份基本围绕2300美元附近波动,4月份小幅抬升后稳定在2400美元/吨。5月初,再次呈现振荡下跌态势,并于6月7日跌至全年最低价1617.5美元/吨。6月初锌价缓慢回升,7月份基本稳定在一八00美元/吨附近。8月份,锌价加速上行,9月初冲高2一八0美元/吨后,回调盘整。9月底,再启上涨,突破2200美元/吨。10月份延续涨势,突破2400美元/吨。11月冲高2600美元/吨后,深度回调; 12月初止跌回升,12月末锌价达2444.1美元/吨,与1月初相比跌幅达6.35%。LME锌现货价格低于三月期货价格。图2-5 2010年LME锌价走势镍:2010年LME市场镍价呈现跌宕起伏,总体上涨的态势(图2-6)。以三个月期货价为例,1月份镍价围绕19000美元/吨小幅振荡下行,2月8日达全年最低点17032美元/吨。此后,镍价持续振荡上行。3月初突破21000美元/吨,随后冲高23000遇阻回调;3月底突破23000美元/吨,4月初镍价即破25000美元关口,并于4月16日达到全年最高价27592.5美元/吨。此后,镍价迅速下跌,5月份即跌破20000美元/吨。6月初于一八000美元/吨止跌回升;6月中旬至7月末初,在19000月美元/吨附近盘整;8月初镍价加速上行,突破22000美元/吨后,出现回调盘整;9月份突破23000美元/吨;10月份冲高25000美元/吨遇阻回调;11月短暂回升后又深度下探21000美元/吨;12月,镍价再度抬升,月末达24947.5美元/吨,与1月初相比,涨幅达31.7%。图2-6 2010年LME镍价走势锡:2010年LME市场锡价总体呈现振荡上行的走势(图2-7)。以三个月期货价为例,1月中上旬锡价基本在17700附近振荡,下旬后出现加速下跌,并于2月8日跌至全年最低价14987.5美元/吨。此后,锡价呈现持续上涨的局面,3月底突破一八000美元。4月中旬突破19000美元/吨后,锡价振荡下行;6月初于16000美元附近止跌回升。7月份基本稳定在一八000美元/吨附近,月底加速攀升,8月突破21000美元/吨后,回调盘整。9月中下旬加速上涨,10月份突破26000美元/吨后再度盘整。,11月回调至23900美元/吨后,重拾涨势。12月末锡价达本年度最高价27337.5美元/吨,与1月初相比涨幅为53.7%。图2-7 2010年LME份锡价走势钼:2010年国际市场氧化钼价格因产地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总体看来,中国产氧化钼价格稳定,自2009年六月份至今价格基本保持在9.4美元/磅的水平,而西方产氧化钼价格则呈明显的上涨态势。以欧洲小金属市场为例,西方产氧化钼1月份均价为一三.4美元/磅,2月份上涨至一五.8美元/磅,3月份上涨至17.2美元/磅,4月份均价达全年最高价17.8美元/磅,5月份出现小幅回落,6-7月份进一步下跌,至14.7美元/磅,8月份出现回升,9月均价达一五.6美元/磅,10月份价格基本稳定,11月份上涨至16美元/磅,12月均价达16.2美元/磅,与2010年1月相比,涨幅达52.2%(图2-8)。图2-8 2009-2010年氧化钼价格走势(二)国内市场受国际市场影响,2010年国内有色金属价格整体呈现上涨态势。以长江有色金属现货市场为例,2010年四季度较2009年同期相比,铜、铝、铅、锌、镍、锡六种有色金属分别均呈上涨态势,涨幅分别为 22.3%、5.6%、9.9%、7.7%、37.8% 和36.4%;与2010年三季度相比,六种金属也均呈现上涨,环比分别增长4.1%、1.7%、1.5%、1.0%、2.0%和2.8%(图2-9)。图2-9 2009/2010年长江有色金属现货价具体来讲,长江有色金属市场各主要金属价格走势如下:铜:2010年长江有色金属市场铜价呈现“过山车式”上行走势(图2-10)。1月初铜价在61000元/吨附近高位盘整,下旬开始首轮急速下跌;2月5日跌至52100元/吨的低位后,强力反弹;3月份在5800060000元/吨间盘整;4月份冲高62000元/吨后,铜价开始又一轮下行行情,6月7日跌至全年最低点50145元/吨。下半年总体呈振荡上升走势。10月下旬站回62000元/吨高位,11月冲高68000元/吨后深度回调;12月从62000元/吨再度攀升,月末铜价达全年最高点69300元/吨,与1月初相比涨幅为一五.7%。图2-10 2010年长江现货铜价格走势铝:2010年长江有色金属市场铝价整体呈现下行反弹的走势(图2-11)。年初经快速短暂上升,于1月7日达到全年最高价17380元/吨,随后铝价呈现急速下跌态势;2月1日于一五640元/吨止跌反弹,但在16500即遇阻回调;3月至4月中旬,铝价盘整于1600016500元/吨的区间内。5月初,铅价进一步振荡下行, 6月7日跌至全年最低点一三850元/吨。 之后铝价持续振荡回升。 8月初突破一五000元/吨后,再次呈现盘整态势;10月下旬重返16000元/吨;11月突破16500元/吨后再度出现回调。12月末收于16270元/吨,与1月初相比下跌1.9%。图2-11 2010年长江现货铝价格走势 铅: 2010年长江有色金属市场铅价呈先抑后扬走势(图2-12)。从1月4日的16050元/吨起,随即快速拉升突破16500元/吨;一月末出现短期跳水行情,2月1日跌至一五350元/吨后又迅速反弹;2月末在16500元/吨遇阻回调;之后铅价在一五50016000间波动; 5月份,铅价进一步下跌,并于6月8日跌至全年最低点一三850元/吨。此后,铅价强势反弹。7月份在一五000元/吨盘整;8月初加速上行,上冲16500元/吨后,回调盘整;10月份再度抬升,11月10日达到全年最高价一八200吨/元,之后持续回调。12月末铅价为17一五0元/吨,与1月初相比涨幅为6.9%。图2-12 2010年长江现货铅价格走势锌: 2010年长江有色金属市场锌价总体呈现振荡下跌态势(图2-一三)。以0#锌为例, 1月7日达到全年最高价21650元/吨后,锌价快速振荡下行;2月5日在17375元/吨止跌回升;3月初至4月末价格基本在一八00019000元/吨间波动;5月份锌价再度振荡下跌,于6月8日跌至全年最低点14800元/吨。 此后,锌价缓慢回升,7月末突破16000元/吨后,8月份锌价站上17000元/吨。 10月份先后突破收复一八000、19000,月末冲高21000元/吨遇阻;11月中旬再现快速深度回调。12月末为19050元/吨,与1月初相比跌幅达9.3%。图2-一三 2010年长江现货锌价格走势镍:2010年长江有色金属市场镍价总体呈现“过山车”起伏上行的走势(图2-14)。1月初至2月中旬,镍价基本稳定在142500元/吨附近, 全年的最低价140400元/吨出现在1月28日。2月下旬起,镍价呈现振荡上涨态势, 3月份突破160000元/吨后,经过短期整理,继续上涨,于4月26日达到全年最高价192000元/吨。5月初起价格振荡下跌,6约初在一五0000元附近止跌企稳。7月份镍价基本稳定在一五5000元/吨,8月份价格进一步抬升,9月份盘整于170000元/吨附近。10月中下旬收复一八000元/吨;11月中旬冲高19000受阻回调,月末在17000元/吨止跌回升。12月末镍价一八4500元/吨,与1月初相比涨幅为27.8%。图2-14 2010年长江现货镍价格走势锡:2010年长江有色金属市场锡价总体呈现振荡上升的走势(图2-一五)。由1月4日全年的最低价127000元/吨起,经过快速抬升至144000元/吨的高位。随后,锡价振荡下跌,2月中旬跌至一三4500元/吨止跌企稳并振荡上行,3月份锡价140000143000元/吨范围内波动,4月初起继续上涨, 5月初起锡价呈现持续下跌走势,67月价格基本稳定在140000元/吨附近。8月初起加速上涨,价格基本稳定在145000一五0000元/吨的水平;10月初起价格再次快速抬升至一五5000元/吨附近,11月一五日达到全年最高价164000元/吨后,锡价变化趋于平稳。12月末价格达162250元/吨,与1月初相比涨幅为27.8%。图2-一五 2010年长江现货锡价格走势 稀土:2010年一季度,我国不同品种的稀土价格在2009年的基础上整体呈现上涨态势(图2-16、2-17)。以上海现货市场为例(表2-1),碳酸稀土的价格1月份平均价格为11700元/吨,2月份上涨至14000元/吨,3月份碳酸稀土价格继续上涨,至5月份上涨至17000元/吨,6月份小幅调整后,7月份起碳酸稀土价格持续上扬,8月份突破一八300元/吨后,9月份均价达一八800元/吨,10月份均价突破20000元,11-12月份小幅上升后,均价保持在20500元/磅的水平。与1月份相比涨幅达75.2%。镨、钕等主要稀土金属的价格上涨同样显著。两种金属1月份价格分别为一五500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