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国际金融学.docx

    • 资源ID:2033337       资源大小:112.37KB        全文页数:6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分国际金融学.docx

    分国际金融学考试要求说明这一课程要求考生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务,能够掌握和运用所学理论及一定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国际金融领域的问题就小初步的分析,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国际金融领域的金融活动极为活跃,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且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对外金融乃至对外经济开放的战略和政策性选择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考生准确掌握国际金融学基本原理的同时,特别强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一章国际收支考试要求了解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各种国际收支理论;掌握国际收支分析方法、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以及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熟练掌握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第一节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的概念1国际收支的定义。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2国际收支概念中的几个要素。(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通常以一年作为报告期。(2)正确理解国际收支概念中居民与非居民的涵义。所谓居民,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居住期限在1年以上的经济体,否则,该经济体被称为该国(或地区)的非居民。对于一国的境外使领馆、军事机构属于该国的居民。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3)国际收支是以交易为基础的,它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该“交易”包括:交换,即一个经济体向另一个经济体提供一种经济价值并从对方得到等值的回报。转移,即一个经济体向另一个经济体提供了经济价值,但没有取得任何补偿。移居,是指一个人把住所从一个经济体搬迁到另一个经济体的行为。移居后,他原有的资产负债关系转移会使两个经济体的对外资产、负债关系均发生变化。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在个别情况下,可以根据推论确定交易的存在,当实际流动并没有发生时,也需要在国际收支中予以记录。如国外直接投资者收益的再投资。3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的关系。 (1)国际借贷是国际收支产生的原因。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必须在一定时期内清算、结算,也就是说,国际借贷必须进行国际间的货币交易,即产生国际收支问题。 (2)区别。概念不同。国际收支表示一国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外汇收支情况,是一种“流量”;国际借贷表示一国在某特定时期内对外债权债务的余额,是一种“存量”。范围不同。国际收支中的转移、移居等不属于国际借贷。国际借贷中的非居民之间的交易也不属于国际收支。二、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根据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按照复式记账原理,系统记录该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对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运用的是复式记账原则,即每笔交易都两笔价值相等、方向相反的账目表示。借方表示该经济体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增加,贷方表示该经济体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减少。(1)进口商品属于借方项目,出口商品属于贷方项目。(2)非居民为本国居民提供服务或从本国取得的收入,属于借方项目;本国居民为非居民提供服务或从国外取得的收入,属贷方项目。(3)本国居民对非居民的单方面转移,属于借方项目;本国居民收到的国外的单方面转移,属于贷方项目。(4)本国居民获得外国资产属于借方项目;非居民获得本国资产或对本国投资属于贷方项目。(5)本国居民偿还非居民债务属于借方项目;非居民偿还本国居民债务属于贷方项目。(6)官方储备增加属于借方项目;官方储备减少属于贷方项目。(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1经常账户。是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1)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在处理上,货物的出口和进口应在货物的所有权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转移时记录下来。一般地,货物的进出口都使用离岸价计价。 (2)服务。包括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政府服务等内容。 (3)收益。包括雇员报酬和投资收益两项内容。雇员报酬是指支付给非居民工人的职工报酬。投资收益是指拥有国外金融资产的收入及对非居民负债的支付,包括直接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和其他投资收益及储备资产收益。 (4)经常转移。是指发生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无等值交换物的实际资源或金融项目所有权的变更。包括政府转移(如政府间经常性的国际合作、对收入和财政支付的经常性税收等)和其他转移(如工人汇款)。它排除以下三项所有权的转移: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资产转移;与固定资产的收买或放弃有关,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债权人不要求任何补偿而豁免的债券。这三种属资本转移。2资本与金融账户。 (1)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是指各种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经销权以及租赁和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2)金融账户。直接投资。主要特征是投资者对另一经济体的企业拥有永久利益。这一永久利益意味着直接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关系,投资者可以对企业经营管理施加相当大的影响。直接投资可以采取在国外直接建立分支企业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购买国外企业定比例(一般规定最低为10)的股票的形式。证券投资。其主要对象是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后者又可以细分为期限在1年以上的中长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和其他衍生金融工具。其他投资。是指所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或储备资产未包括的金融交易,包括长期和短期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他可收支项目。储备资产。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和维持汇率稳定而持有的在国际间可以被普遍接受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资产(包括货币、存款和有价证券)和其他债权。3错误和遗漏账户。按照复式记账原则,国际收支项目的借贷双方的净差额应为零,但实际并非如此。由于不同账户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记录时间不同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等原因,会造成国际收支账户出现净的借方或贷方余额,这需要设立一个平衡账户错误与遗漏账户,在数量上与该余额相等而方向相反与之相抵消。当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总计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从而出现贷方余额时,则在错误与遗漏账户中的借方记入与该余额相等的数额;反之,当出现借方余额时,则在错误与遗漏账户中的贷方记入与相等数额。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1。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账户中自主性交易的差额为零时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不同于国际收支均衡。国际收支均衡是指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即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它是一国达到福利最大化的综合政策目标。2国际收支盈余、赤字的含义。(1)当自主性交易的差额为正时,称为国际收支盈余,也称国际收支顺差。(2)当自主性交易的差额为负时,称为国际收支赤字,也称国际收支逆差。3国际收支的局部差额。国际收支的局部差额是指资本与金融账户中不同项目与经常账户中相对应项目之间的差额。4。贸易账户差额的分析意义。 (1)贸易账户差额是指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进出口之间的差额。当这一差额为正时,代表该国存在贸易顺差;当这一差额为负时,代表该国存在贸易逆差。 (2)分析意义。对于许多国家来说,贸易收支在全部国际收支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同时贸易收支的数字尤其是商品贸易收支的数字易于通过海关的途径及时收集,因此贸易差额能够比较快地反映出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情况。它表现了国自我创汇的能力,反映了一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基础,影响和制约着其他项目的变化。5经常账户差额的分析意义。(1)经常账户差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商品、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项目上贷方总额与借方总额之差。(2)分析意义。经常账户差额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如果出现经常账户顺差,则意味着由于存在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的贷方净额,该国的海外资产净额增加,即经常账户顺差意味着该国对外净投资增加。如果出现经常账户逆差,则意味着由于存在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的借方净额,该国的海外资产净额减少,也即经常账户逆差表示该国对外净投资减少。由于经常账户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具有的举足轻重地位,它被认为是衡量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最好指标之一。6贸易账户差额与经常账户差额的关系。(1)经常账户差额除包括贸易账户差额外,还包括收入账户差额和经常转移账户差额。(2)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收益账户余额的大小。由于收益主要反映的是资本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所取得的收入,因此,如果一国净国外资产数额越大,从外国得到收益也就越多,该国经常账户就越容易出现顺差。相反,如果一国净国外负债越大,向国外付出的收益也就越多,该国经常账户就越容易出现逆差。7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与经常账户差额的关系。 (1)经常账户中实际资源的流动性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中资产所有权的流动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不考虑错误与遗漏因素时,两者的余额是相反方向的等量数额。(2)在经常账户赤字时,资本与金融账户提供了融资机制。一国储备数量的限度决定了融资额度。即便提供融资的主要是国外资本,也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对融资有所限制:首先,流入的资本本身并不是稳定的;其次,利用国外资本进行融资面临着偿还问题。资本与金融账户已经不再是被动地由经常账户所决定而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服务,这一账户中的资本流动存在独立的运动规律。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存在的融资关系中,债务收入因素对经常账户也会产生影响。尤其是当一国经常账户赤字数额长期很高时,由此导致的债务积累会使得利息支出越来越大,这加剧了经常账户状况的恶化。8综合账户差额的含义和分析意义。(1)综合账户差额是指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中的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账户所构成的差额,也就是将国际收支账户中官方储备账户剔除后的差额。 (2)分析意义。由于综合账户差额会导致官方储备的相反方向变动,它可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持有所造成的压力。政府在有义务维护因定汇率制度时,必须利用官方储备介入市场以实现外汇市场的供求平衡,综合账户差额是极其重要的。但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原则上不动用储备而听任汇率变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或因为主动介入外汇市场干预等原因变动这一储备,因此这一差额在现代的分析意义有所弱化。9错误与遗漏账户差额的分析意义。当一国国际收支账户持续出现同方向、较大规模的错误与遗漏时,常常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对这一差额分析也是必要的,往往可以发现实际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某些企业为骗取退税收入而虚报出口,会形成出口数额过高而资本流入数额过低,由此导致国际收支借方余额小于贷方余额,从而相应形成错误与遗漏账户的借方余额。再如,一国实行资本管制时,为躲避管制而形成的资本外逃也会假借各种合法交易名义流到国外,也最终反映在错误与遗漏账户中。因此,衡量资本外逃的方法之一就是将资本净流出额加上错误与遗漏账户中的数额。第二节国际收支理论一、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1 弹性论的基本思想。弹性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罗宾逊。该理论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并假设了三个条件:(1)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几乎为无穷大;(2)不考虑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3)其他条件(包括收入、偏好等)不变,只探讨汇率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2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本币贬值引起本国贸易收支改善的条件)货币贬值会引起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化,进而引起出口商品的数量发生变化,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化。贸易收支额的变动,最终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由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的变化,二是由进出口单价引起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化。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是指: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Em十Ex1。3J曲线效应(本币贬值使本国贸易收支恶化后再改善的过程)。 (1)含义:当一国货币贬值时,最初会使其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最终使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这个调整时间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整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呈字母J型。这种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曲线效应。它并没有否认马歇尔一勒纳条件。 (2)J曲线效应的过程。本币贬值并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的时滞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由于进出口合同都是事先签订好的,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不会因贬值而发生变化,如果进口合同以外币定值,出口合同以本币定值,本币贬值必定会恶化该国的贸易收支。传导阶段。由于认识滞后、决策滞后、订货滞后、替代滞后、生产滞后,导致短期内进出口量不变,即便可能发生变化,其变化幅度也远远小于价格变化的幅度,从而使一国贸易收支状况恶化。数量调整阶段。进出口数量不仅能够变动,而且其变动的幅度将逐渐增大并超过价格变化的幅度,此时,本币贬值对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的效应将开始得到发挥,贸易差额将从逆差趋向平衡并最终实现贸易收支的顺差.4对弹性论的评价。 (1)贡献。国际收支弹性论是在国际金本位制全面崩溃及20世纪30年代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之所以在西方金融学界久盛不衰,成为当代西方国际收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它适合了当时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需要,并在许多国家调节国际收支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该理论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只考虑汇率变化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而假定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该理论没有涉及到国际资本流动,在资本流动规模巨大的今天,其局限性就表现得非常突出。该理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在现实世界中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则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应用该理论时,也可能会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弹性的估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二、国际收支的乘数分析法1乘数论的基本思想。乘数论又称收入论或收入分析法,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哈罗德、梅茨勒、马克鲁普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为揭示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而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进口是国民收入的函数,任何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都会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变动,进而影响国际收支状况;2哈伯格条件。乘数论对货币贬值的间接效果作了分析,即因贬值引起的进出口的变动除了直接带来国际收支的变动外,还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变化,间接导致进口的变动,从而进一步影响一国国际收支状况。基于此,经济学家将贬值的由弹性理论所说明的价格效应与由乘数理论所说明的收入效应结合起来,修正了贬值能够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即哈伯格条件,其公式为:EAI?Ex1十Et。3对乘数论的评价。 (1)贡献。乘数论建立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之上,从国民收入恒等式出发,着重从收入角度研究贸易收支问题,揭示了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是国际收支理论的重大进展。 (2)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其分析方法仍属于局部均衡分析法,假定非充分就业以及汇率、物价等保持不变。而实际上,如果国内已处于充分就业,出口增加就意味着过度需求,将会造成需求拉起的通货膨胀,而且出口所引起的过度需求不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它没有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因而它关于国民收入对国际收支影响的分析也是不全面的。三、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1吸收论的基本思想(从收入和支出角度对国际收支调整的影响)。吸收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其基本思想是:国际收支盈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不足的表现,而国际收支赤字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过大的结果,即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最终都是要通过改变收入或吸收来调节。吸收论具有强烈的政策涵义,它认为国际收支调节属于政策调节,主张运用宏观需求管理政策,包括汇率调整,或者增加收入,或者减少支出,或者兼及两者,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2对吸收论的评价。 (1)贡献。主要表现在:吸收论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法,将国际收支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诸多变量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而克服了弹性论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吸收论具有强烈的政策配合涵义,以实现内外经济的共同平衡,有较强的应用性。(2)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该理论是建立在国民收入核算会计恒等式基础上的,并没有对收入吸收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令人信服的逻辑分析。吸收论对本币贬值效应的分析有两个重要的假定,即贬值是出口增加的惟一原因和生产要素的转移机制运行顺畅,这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吸收论忽略了资本流动在国际收支中的作用,仍把贸易收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该理论所做的分析也不够全面.四、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1货币论的基本思想。货币论是20世纪60年代未70年代初由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蒙代尔和伦敦经济学院的哈里·约翰逊提出的。它有三个基本假定: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下,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从长期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贸易商品的价格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货币论最基本的方程式是:RMDD,其中R是来自国外的货币供应基数,它通过国际收支盈余获得,以国际储备作为代表;MD表示名义货币的需求量;D指国内提供的货币供应基数,即中央银行的国内信贷或支持货币供给的国内资产。这个方程式说明: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货币论认为,贬值引起本国国内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从而对经济具有紧缩作用。货币贬值若要改善国际收支,则在贬值时,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不能增加。货币论的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应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2对货币论的评价。 (1)贡献。货币论较以前的国际收支理论前进了一大步,主要表现在:货币论注重的是国际收支调节的另一层面,即其研究焦点不是放在进出口、投资、消费等一国经济活动的实物层面,而是通过对货币当局国际储备持有量的变动及其决定因素的分析,把研究重点集中于货币层面,这是国际收支理论分析重心的一次重大转移,将会使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更具一般性。在政策主张上,、货币论把国际收支的货币调节放在首位,强调货币政策的运用,认为只要保证货币供应的适度增长,就可以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这在高度货币化的当代社会具有实际意义。 (2)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过于强调货币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而忽视对收入水平、支出政策等实物因素的分析。实际上,是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因此,仅从货币市场分析国际收支失衡是片面的。货币理论的假定条件不一定成立。如货币供应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一价定律等都与现实情况有较大差距,这些都给国际收支货币理论的运用带来许多限制。五、对国际收支理论发展的评论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初,是西方国际收支理论发展的鼎盛期。弹性分析法是在金本位制崩溃后各国汇率剧烈波动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一理论的主题是汇率贬值对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时出现的各种国际调整机制理论大都以国际收支、外汇储备为考察主题。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注意力从国际收支转移到汇率决定问题上。战后,特别是的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的一个最显著的现象是国际资本流动获得了巨大发展。战后初期出现和发展的各种理论如弹性论、乘数论、吸收论等都忽略了资本账户收支,而将经常账户收支甚至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飞速发展,局限于经常账户收支分析的凯恩斯主义国际收支理论就明显暴露出它们的缺陷。随后兴起的国际收支货币论则强调货币因素和国际资本流动的作用。西方的任何一种国际收支理论都不能对国际收支的决定和调整作出一个完美的说明,各种理论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区别只是对同一经济过程描述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强调的重点不同罢了。在政策主张上,货币论重视货币政策,弹性论偏重支出转换政策(汇率贬值),而吸收论相对注重财政政策。实际上,单独使用上述各项政策往往无法医治西方国家的国际收支痼疾,许多西方学者也主张将贬值政策和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并用。第三节国际收支调节一、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1国际收支均衡的政策观。西方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均衡。经济增长是长期、动态的经济问题,故在短期内一国的目标为内部均衡(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和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均衡)。这就要求在实现国际收支均衡的同时,需兼顾到内部均衡。为实现内外均衡目标,可供一国当局选择使用的政策工具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直接管制。其中对于直接管制措施,除非迫不得已,西方国家一般不轻易采用。传统上,人们按其功能将政策区分为两类:财政、货币政策都主要是通过改变国内支出总量来发挥作用的,通常被合并视为一种工具,即支出变更政策,而汇率政策则为支出转换政策。2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类型。 (1)偶发性因素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由于生产、消费有季节性变化。一个国家的进出口也会随之而变化。季节性变化对进出口的影响并不一样,由此造成季节性的国际收支失衡。例如,在那些以农产品作为主要出口商品的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失衡就常常表现为季节性失衡。无规律的短期灾害,也会造成一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引起国际收支的失衡,这被称为偶然性失衡。偶然性失衡对一国国际收支所造成的影响是一次性的,因而引起的失衡也是暂时性的。(2)周期性因素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由于受经济周期的影响,一国经济会周而复始地出现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周期性的变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无论是价格水平的变化,还是生产和就业的变化,或它们的共同变化,对国际收支状况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因景气循环使经济条件变动而发生的盈余和赤字交互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周期性失衡。二战以来,各国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增长受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主要工业国的商业景气循环极易传播至其他国家,从而引起世界性的景气循环,致使各国国际收支出现周期性失衡。(3)结构性因素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当国际分工格局或国际需求结构等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一国的产业结构及相应的生产要素配置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结构性失衡。国际贸易分工格局会随着要素票赋和其他条件的变化相应发生变化,任何国家都不能永远保持既定不变的比较利益。如果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不能随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而得到及时的调整,便会出现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此外,国际贸易中需求结构的变化也是时常会发生的。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代替天然原料的合成材料的发明,产品来源及价格变化等,都会使世界需求结构发生变化。(4)货币性因素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利率水平等货币性因素与其他国家比较发生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货币性失衡。如果一国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多,相对其他国家,该国物价水平和生产成本会普遍上升,该国的出口便会受到抑制,而进口则受到鼓励,从而造成该国经常项目收支恶化。另外,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还会引起本国利率下降和资本流出增加,从而造成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逆差。两者结合在一起,会造成一国国际收支逆差。反之,则国际收支盈余。(5)收人性因素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一国国民收入的变化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商业循环的不同阶段国民收入会呈现不同的变化;另一是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一般来讲,当一国国民收入增加时,进口增加,从而造成国际收支的逆差。反之,国民收入减少,使进口减少,会逐步减少逆差,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6)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国际资本流动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投机性资本流动具有不稳定性,不稳定的投机则使汇率变动更加恶化,投机造成贬值,贬值又进一步刺激投机,从而使外汇市场变得更为混乱。当一国面临货币贬值、外汇管制、政治动荡或战争威胁时,在这个国家拥有资产的居民与非居民就要把其资金转移到相对稳定的国家,造成该国资本的大量外流。不稳定的投机和资本外逃往往具有突发性、规模大的特点,在国际资本流动迅速的今天,已成为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1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即大卫休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就意味着本国黄金的净输出,由于黄金外流,国内黄金存量下降,货币供给就会减少,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下跌。物价水平下跌后,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就会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会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使国际收支赤字减少或消除。同样,国际收支盈余也是不能持久的,因为造成的黄金内流趋于扩大国内的货币供给,造成物价水平上涨。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从而使盈余趋于消失。2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1)国际收支失衡的利率效应。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一国货币当局就必须减少外汇储备,造成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这首先会带来市场银根的紧张、利息率上升,利息率上升会导致本国资本外流的减少、外国资本流人的增加,结果使资本账户收支改善;反之,国际收支盈余则会通过利息率下降导致本国资本流出的增加、外国资本流人的减少,使盈余减少或消除。这是国际收支失衡的利率效应。(2)国际收支失衡的现金余额效应或者收入效应。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货币供给减少,公众为了恢复现金余额的水平,就会直接减少国内支出(即吸收);同时,利息率的上升也会进一步减少国内支出。而国内支出的一部分是用于进口花费的,这样,随着国内支出的下降,进口需求也会减少。这是现金余额效应或者收入效应。同样,盈余也可以通过国内支出增加造成的进口需求增加而得到自动消减。(3)国际收支失衡的相对价格效应。物价的变动在国际收支自动恢复调整中也发挥作用。国际收支赤字时,货币供给的下降通过现金余额效应或收入效应(支出下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下降,本国产品相对价格下降,会增加出口需求,减少进口需求。这便是相对价格效应。同样,盈余通过物价的上升也得以自动减少。3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当局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不通过储备增减来影响外汇供求,而任凭市场的外汇供求来决定汇率的上升和下降。通过汇率随外汇供求变动而变动,国际收支失衡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除。根据弹性论的分析,汇率的上升即本币贬值造成了本国商品相对价格的下降,外国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带来出口数量的增加,进口数量的减少,只要一国贸易弹性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或梅茨勒条件),国际收支赤字就会减轻甚至消除。同样,国际收支盈余通过本币汇率升值也会自动减轻或消除。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使国际收支自动顺利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隔绝国外经济通过国际收支途径干扰本国经济的作用。三、国际收支调节政策1支出增减政策。 (1)外汇缓冲政策融资或弥补。外汇缓冲政策指一国政府当局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借资金来抵消国际收支失衡所造成的超额外汇需求或外汇供给。一般是建立外汇平准基金,该基金保持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和本国货币,当国际收支失衡造成外汇市场的超额外汇供给或需求时,货币当局就动用该基金在外汇市场公开操作,买进或卖出外汇,消除超额的外汇供求。如果国际收支失衡是由季节性变动或不正常的资本流动所造成,最好运用外汇缓冲政策,使外部失衡的影响止于外汇储备阶段,从而不会影响国内经济与金融。外汇缓冲政策运用的难点是如何判断失衡的类型,因为它只能用于解决短期性国际收支失衡,该政策不适于长期的根本性失衡。该政策的运用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必须保持实施缓冲政策所需要的充足外汇,必须具备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条件。(2)需求管理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需求管理政策是指政府运用紧缩性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过收入效应、利率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加以调节。这是战后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财政政策调节一般是从收支两方面进行的,即通过对各类税收的调节和通过对公共支出系统的调节来实现政策目标。财政当局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松动的或紧缩的财政预算对总需求进行直接调整,并通过国内企业的传递,特别是涉外企业的传递来实现对国际收支的调节。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利用金融调控手段干预金融市场,进而伸缩需求规模,达到平衡国际收支的目的。这些调控手段包括调整利率、信贷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等。2支出转换政策。 (1)汇率政策。汇率政策指运用汇率的变动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可选择汇。率制度的变更、外汇市场干预或官方汇率贬值。一般而言,本币贬值可使国际收支改善,而升值可使国际收支恶化。因而,汇率调整政策就是在发生逆差时实行本币贬值,在发生顺差时实行本币升值。汇率调整旨在改变外汇的供求关系,并经由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化、资本融进融出的实际收益或成本的变化等渠道来实现政策目标。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将其货币贬值到均衡汇率以下(即所谓竞争性贬值),以求国际收支盈余,促进国内收入和就业增加,由于这一政策会造成那些同样面临经济衰退的国家国际收支恶化,所以这一政策实际上是出口失业,因此,竞争性贬值又称为“以邻为壑”的政策,它理所当然地会引起对方报复,从而引发货币战。(2)直接管制。直接管制政策是指对国际经济交易采取直接行政于预的政策。它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前者主要有对汇价的管制和对外汇交易量的控制,后者是通过关税、配额、许可证制度来控制进出口。以直接管制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优点首先在于其效果迅速而显著。汇率调整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必须先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外汇供求产生影响后,才能发生效果。但实施直接管制,只要政策当局处理得当,即可迅速达到预期目的。其次,在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为局部性因素时,较易针对该部分实施管制,因而不必使整个经济发生变动,而汇率调整和需求管理政策则较难做到这点。然而,直接管制政策亦有若干明显的弊端:直接管制会对价格机制发生阻碍作用,不利于自由竞争和资源最佳配置,社会福利也难以实现最大化;由于直接管制措施易于察觉,因而比汇率调整和需求管理政策更易招致他国的责难或报复;暂时得到政策保护的受益者,在这种政策措施已经变得没有必要之后,也总是不愿让它废止,因而直接管制措施有一种长期持续的倾向。一般说来,直接管制政策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应以其他政策难以迅速取得效果的情况为限。第二章外汇和汇率考试要求了解外汇的概念、汇率的标价方法、汇率种类、外汇市场的概念、外汇风险;掌握汇率的决定基础、各种汇率决定理论、各种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防范方法;熟练掌握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货币主义模式、汇率超调模式、套汇和套利。第一节外汇和汇率的概念一、外汇的概念和种类(一)外汇的概念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 (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国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界定外汇为:外国货币:包括钞票、铸币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其他外汇资金。1外汇的动态和静态含义。(1)动态意义上的外汇是指一国货币兑换或折算为另一种货币的运动过程。(2)静态意义上的外汇是指以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2外汇的广义和狭义含义。 (1)广义的概念泛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在各国的管理法令中所沿用的便是这种概念.由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外币资产,称为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一国“国际清偿力”项下的外汇,即外汇储备;然而,在国内往往有人将外汇储备的这一概念视作外汇的概念。(2)狭义的外汇概念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进行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以外币表示的有价证券由于不能直接用于国际间的支付故不属于外汇;同样,外国钞票也不能算作外汇。外钞只有携带回发行国、并贷记在银行账户上后,才能称作外汇。在这个意义上,只有存放在国外银行的外币资金,以及将对银行存款的索取权具体化了的外币票据,才构成外汇。具体来看,外汇主要包括以外币表示的银行汇票、支票、银行存款等。银行存款是狭义外汇概念的主体,这不仅是因为各种外币支付凭证都是对外币存款索取权具体化了的票据,而且还因为外汇交易主要是运用国外银行的外币存款来进行的。(二)外汇的种类1自由外汇与记账外汇。 (1)自由外汇,指无需货币发行国批准,可以随时动用,自由兑换为其他货币,或可以向第三者办理支付的外汇。作为自由外汇的货币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可兑换货币。目前世界上有50多种货币是可兑换货币。这些国家基本上取消了外汇管制或外汇管制较轻,为IMF的第八条款国家。以美元、英镑、德国马克、瑞士法郎、日元、法国法郎等主要工业国家货币表示的外汇属于自由外汇,并且是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主要支付手段。(2)记账外汇,又称协定外汇或清算外汇,是指未经货币发行国批准,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对第三者进行支付的外汇。记账外汇只能根据两国政府间的清算协定,在双方银行开立专门账户记载使用。2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 (1)贸易外汇是指通过出口贸易而取得的外汇以及用于购进进口商品的外汇。由于国际贸易涉及银行、保险、运输、港口、仓储、通讯、广告宣传等服务,因此,与之相关的银行手续费、保险费、运费、装卸费、滞期费、速遣费、仓储费、阅金、海损分摊、保险赔偿以及利息等外汇收支,都算作贸易从属外汇。(2)非贸易外汇指一切非来源于出口贸易或非用于进口贸易的外汇。非贸易外汇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劳务外汇、旅游外汇、侨汇、捐赠和援助外汇,以及属于资本流动性质的外汇等。3即期外汇(现汇)和远期外汇(期汇)。(1)即期外汇,又称现汇,指外汇买卖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交割完毕的外汇。(2)远期外汇,又称期汇,指在签订外汇买卖合约时,约定在将来某一个日期办理交割的外汇。二、汇率的标价方法和种类(一)汇率的概念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即外汇买卖的价格。简单地说,它是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或者说,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二)汇率的标价方法折算两种货币的比率,首先要确定以哪一国货币作为标准,这称为汇率的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 (1)直接标价法,也称价格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1个或100、100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也就是说,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单位外国货币的价格。汇率越高,就表示单位外币所能换取的本国货币越多,说明本国货币的币值越低。(2)间接标价法,又称数量标价法,则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

    注意事项

    本文(分国际金融学.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