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ocx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商务部欧洲司和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课题组【内容提要】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由中国倡导建立的、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区域性组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推动该组织发展的车轮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利用Gravity模型分析了该组织成员国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改进方向,同时论述了成员国在投资领域的现状、问题及促进投资的主要措施,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实施机制,以及中国在推动该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中应持的立场。【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贸易投资便利化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包括15.1亿人口、3 01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57万亿美元以及外贸总额达8 131亿美元的区域经济体。从长远发展来看,该组织拥有很大的经济潜力。但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且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区域经济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一 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条件分析 (一)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1.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政治、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安全保障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相继独立。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成为中国与中亚邻国关系发展中的一大 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海五国”(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在1996年和1997年分别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这些协定的签署和实施,有益于在长达7 000多公里的边境地区形成一个地域广阔的安全带和信任带,极大地促进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亚是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国共同注意到来自外部集团的政治、经济压力和潜在威胁,受到地区“三股势力”的困扰,需要加强区域合作来维护地区安全。为此,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伊始,六国就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为维护该地区的安全稳定奠定了法律框架。目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均处在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处于经济转轨阶段,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来发展本国经济是各国做出的重要选择。维护该地区的稳定、保持邻国之间的政治信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因此该组织各成员国在政治、安全、军事领域的合作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必不可少的政治安全基础。2.近年来各成员国经济的快速恢复为扩大区域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1999年以来,俄、哈、吉、塔、乌五国逐步走出了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阴影,同期国际市场能源商品价格攀升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各国经济先后摆脱了连年下滑的局面,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中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逐步采取扩大出口和扩大内需的政策,GDP一直保持了每年7%8%的增幅。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19992002年实现了GDP较快的增长,成为世界各区域经济组织中的一个亮点。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的经济与其对外贸易存在着密切联系,各国经济对贸易的依存度较高,据估算,一般在40%50%左右(中国除外)。因此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各国的对外贸易也不同程度地有所扩大。图1 1999-2002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GDP增幅示意图 表1 1999-2002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对外贸易一览表单位;亿美元国别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 进出口同比%进出口同比%进出口同比%进出口同比%中国3606.511.34742.931.55096.77.56207.821.8俄罗斯1016-17134432.114275.415187哈萨克斯坦113.1-18141.952.9150.15.9161.97.9吉尔吉斯斯坦10.1-21.810.594.8-10.814塔吉克斯坦-14.53813.4-914.58.6乌兹别克斯坦63.5-6.962.1-2.1643.157-9.6资料来源:1999年、2000年、2001年俄罗斯社会经济状况统计年鉴,独联体跨国统计委员会的统计数据;2000年、2001年、2002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2002年数据来源:各国统计委员会及海关的统计。各国贸易的增长为扩大区域内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据中国海关统计,19992002年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各成员国的贸易额呈大幅上涨走势。图2 19992002年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贸易状况根据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预测,未来5年内各国的GDP将保持较快增速。例如,中国政府2001年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其中指出,20012005年中国的GDP年增幅将达到7%左右。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2020年中国的GDP将比2000年翻两番,200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达到1万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2万亿美元。俄联邦总统普京在2003年5月16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出,未来10年将使俄罗斯的GDP翻一番,即由2002年的3 200亿3 500亿美元提高到6 400亿7 000亿美元,年均GDP增幅应将达到8%以上。各国GDP的快速增长为扩大其对外贸易,从而带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3.各成员国间的经济互补性构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这里我们采用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双边专业化分工指数(SI)来说明各成员国间经济互补性的特点。根据2001年中国海关统计,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双边专业化分工指数表明,在海关HS编码的18大类商品(武器、弹药及其零附件;特殊交易类商品;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杂项制品除外)中,中俄、中哈、中吉之间专业化分工明显的有10大类以上商品(SI绝对值在0.5以上),其中专业化分工极强的有910大类商品(SI绝对值在0.8以上),占18大类商品的50%以上。中方具有比较优势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服装、轻工产品等,而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优势产品是资源密集型产品,即能源和原材料性商品,如石油、钢材、化肥、有色金属等等。这说明,中俄、中哈、中吉的双边贸易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基于要素潜力的互补性分工较强。受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各自经济结构的影响,中塔、中乌之间专业化分工明显的大类商 品较少,中乌之间只有5大类、中塔之间只有3大类商品的双边专业化分工指数在0.5以上。但其中又分别有14大类商品的双边专业化分工指数在0.8以上。这说明在这类商品上中乌、中塔两国之间基于要素潜力的互补性分工较强。 表2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双边专业化分工指数统计一览表单位:大类商品国别专业化分工明显(SI绝对值大于0.5)专业化分工极强(SI绝对值大于0.8)中俄1410中哈1310中吉109中塔31中乌54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较强的要素潜力互补性分工是该区域经济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其产生区域经济合作吸引力的核心所在。同时上海合作组织所在区域、尤其是中亚地区是能源异常丰富的地区,各主要国家的能源储 量及产量状况如表3所示。丰富的能源储量及较高的产量为成员国间开展贸易、进行相互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区域经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表3 上海合作组织部分成员国能源状况一览表指标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剩余探明储量67亿吨28亿吨5.8亿吨石油世界排名产量世界第一远景储量第五-天然气远景储量48.11万亿立方米-5.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世界排名产量世界第一-4.各成员国间特有的地缘经济利益形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强大内在动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基本上都是彼此接壤的邻国,从世界区域贸易安排的经验看,这种地理位置较适宜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因为这有利于各成员国改善贸易的基础设施,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贸易成本。同时,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从各自的地缘经济利益出发,对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产生了强大的内在需求。从哈、吉、塔、乌四国来看,其特殊的内陆地理位置和缺少直接出海口是各国谋求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中亚国家独立后,除乌兹别克斯坦外,受原苏联经济分工格局及各种政治因素的影响,仍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制于俄经济利益。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各国都力争实现对外经济联系的多样化。寻求出海口、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合作便成为中亚各国的重要发展战略。通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1)中亚国家可以利用第二座欧亚大陆桥,直接延伸到太平洋沿岸的各大口岸,如连云港、上海港、广州港、香港等,并由此进入东亚和东南亚各国,为其进出口货物提供最便捷的通道。(2)东亚和东南亚是世界上蓬勃发展的最大市场之一,中国更是世界投资者倍加关注的重要市场。通过第二座欧亚大陆桥,可将哈、吉、塔、乌与亚洲市场连接起来,从而为其丰富的国内资源寻找到广阔的销售市场,又可为其短缺的资金、技术、消费品提供来源,改变其经济发展单纯依赖俄罗斯的局面。(3)尽管中亚各国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资金支持,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获得这些资金往往附加其他条件,常常使这些国家感到进退两难。中国和俄罗斯与其在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加之历史和地缘的因素,它们更希望得到俄罗斯和中国、尤其是经济实力较强的中国予以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因此中亚各国对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表现出强烈的愿望。从俄罗斯方面看,(1)俄罗斯若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开发地域广袤、资源丰富的远东地区,但资金、人力不足已成为主要障碍。中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接壤,可为开发这一地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2)俄罗斯丰富的油气资源要进入东亚和东南亚市场,借道中国是最为经济的途径。一方面中国本身是油气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另一方面通过跨越中国的运输管道,可将油气输送到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其市场前景极为广阔。(3)目前中国是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通过与中国建立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可为俄罗斯的大量商品找到消费市场,同时还可以通过中国与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充分利用俄罗斯作为欧亚大陆国家的优势,加速经济发展。从中国方面来看,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作用在于:(1)增加稳定的油气资源来源,部分地解决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能源不足问题将日益突出(见表4)。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加进口已成为一条重要的途径。为了保证能源进口的安全,必须实现进口渠道的多样化,除了来自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外,还应寻找新的资源产地。中亚国家是油气资源异常丰富且待开发地区,由于与我国接壤,引进其油气资源不仅可以保障能源进口的安全性,还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表4中国未来石油供需平衡表年份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原油需求量(亿吨)2.582.933.333.78国内原油供应量(亿吨)1.71.821.9缺口量(亿吨)0.881.131.331.88原油自给率(%)66626050资料来源:国际石油经济2002年第3期。(2)充分利用第二座欧亚大陆桥,保障其畅通运行,提高过货能力,降低我国货物进入欧洲的运输成本。同时还可带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3)该地区是一个新兴市场,也是我国周边地区中具有较大容量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对我国商品存在较大需求。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我国商品进入这一地区,扩大商品出口,实现出口多元化战略。总之,从地缘经济角度分析,各成员国对开展区域经济合作都有较强的内在需求,尤其是在能源和欧亚大陆桥运输领域,尽管各国所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共同的利益使各国能够走到一起,商讨并推进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综上所述,上海合作组织已建立起来的政治、军事、安全合作机制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政治安全保障,而独特的地缘经济优势、较强的经济互补性以及丰富的能源储量构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各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又为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各成员国间特有的地缘经济利益形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强大内在动力,所有这些都为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有利条件。(二)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不利条件1.该组织各成员国普遍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且各国的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加大了区域经济合作的难度表5 2002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GDP及人均GDP一览表指标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无斯坦乌兹别克斯坦GDP(亿美元)13371.434491791612.1107人均GDP(美元/人)96324001207320197.7434资料来源: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外经贸统计资料,外经贸部计财司。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的分析报告,按照人均GDP的标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均属于发展中 国家,其中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属于最低收入国家,即最不发达国家,因而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属于南南合作。由于俄、哈、吉、塔、乌五国间,特别是哈、吉、塔、乌四国在经济结构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基本以资源、尤其是能源产品为主,且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因此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它们属于竞争关系,而非互补关系,由此也进一步加大了区域经济合作的难度。虽然六个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但各国之间的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如表6所示。 表62002年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GDP和外贸额上的比较指标中/俄中/哈中/吉中/塔中/乌GDP(单位:倍)3.669773.21022.4115.6外贸进出口额(倍)3.738.3574.8428109资料来源:各国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该表反映出,中俄之间在总体经济实力上,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外贸进出口总额上差距稍小一些,而中国与其他成员国在上述指标上差距甚大。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国出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目标、要求也各不相同,有时甚至是相背的,这将极大地制约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从区域经济合作的国际经验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贸易安排(即南北合作)的成功范例较多,而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较少,这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而形成的。2.区域内贸易规模小,各国对该区域贸易依存度不高,影响区域经济合作的效果根据2000年的统计数字,该区域各成员国贸易总额近7 000亿美元,占当年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5.6%。2001年只有中国和俄罗斯进入世界外贸进出口额前40位国家之列,而列入前20名的只有中国。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在100亿150亿美元左右,而吉、塔、乌三国的贸易额不足100亿美元。表7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贸易额与各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例指标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无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121.46*132.17*64.87*5.07#5.78*16.31*占该国外贸的比例()2.389.343.253.443.225.4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俄罗斯海关统计;*哈萨克斯坦统计;*塔吉克斯坦统计;*乌兹别克斯坦统计;#吉尔吉斯斯坦统计。 从表7中可以看出,各国对该区域的贸易依存度各不相同,俄罗斯对该区域的贸易依存度不到10%,而中国则不足3%。虽然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对于该区域的贸易依存度高达40%以上,但若扣除俄罗斯因素,它们对该区域的贸易依存度分别下降到11.5%、25.7%和38.2%。各国前五名最大的贸易伙伴排名也反映出这一点。 表82001年各国排列前5位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国别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按贸易额大小排序)中国日本、美国、欧盟、香港、东盟俄罗斯德国、白俄罗斯、乌克兰、意大利、美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意大利、德国、瑞士、美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德国、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荷兰、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韩国、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美国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俄联邦海关统计;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塔吉克斯坦社会经济统计年 鉴;乌兹别克斯坦经济统计等。 上海合作组织的三个主要成员国中、俄、哈的主要贸易伙伴均为西方发达国家。因俄、哈、吉、塔为欧亚经济共同体关税同盟成员,故四国之间相互贸易份额有所增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对于该区域内的贸易依存度不高,且互不为主要贸易伙伴(中、俄、哈尤为明显)表明,该区域对于其成员的经济吸引力不大。根据普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的观点,俄罗斯未来的经济伙伴排序是欧盟、独联体、美国、拉美和亚太地区。而中国亦将美国、日本、欧盟、韩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看作主要的经济伙 伴。在区域经济组织建立之后,各国仍与区外国家保持较强的经济贸易联系,这无疑将加大离心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作用,使该区域内各项贸易和投资促进措施难以贯彻实施,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3.各成员国对外投资能力弱将制约相互投资的发展,影响区域投资促进措施的效果 表9-1 1996-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吸引外资(FDI流入)流量一览表单位:亿美元国别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至2001年累计中国401.8442.37437.51403.19407.72468.463951.92*俄罗斯25.7948.6527.6133.0927.1425.4217.95*哈萨克斯坦16.7421.0712.3314.6812.7827.6126.47*塔吉克斯斯坦0.470.831.090.44-0.44.59*塔吉克斯坦0.180.180.250.210.220.221.66*乌兹别克斯坦0.901.571.401.210.730.717.68* 资料来源: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注:*中国的统计数字自1980年算起;*俄罗斯的统计数字自1990年算起;*这些国家的统计数字自1995年算起。 表9-2 1996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对外投资(FDI流出)流量一览表单位:亿美元国别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至2001年累计中国21.1425.6326.3417.759.1617.75275.79*俄罗斯9.2331.8412.7022.0832.0826.18144.12*哈萨克斯坦-0.010.080.040.10-*吉尔吉斯斯坦-0.230.060.060.110.44*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资料来源: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注:*中国的统计数字自1985年算起;*俄罗斯的统计数字自1995年算起;*哈萨克斯坦的统计数字自1997年算起;*吉尔吉斯斯坦的统计数字自1998年算起。 表9-3截至2002年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相互投资状况一览表单位:亿美元项目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合计中国投资2.076.50.30.0340.559.454对华投资3.030.060.01-0.0123.112 资料来源:商务部合作司的业务统计(表内各项为实际投资额)。*为驻外经商参处的统计。 从表9-3中可以看出,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的相互投资额总计不足13亿美元。其主要原因在于,该组织的各成员国均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各国在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大量投资,资金短缺是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各国政府均将吸引外资作为主要的经济政策,在这方面各国的需求是共同的,并带有一定的竞争性(从表9-1中可以看出)。就经济实力而言,中亚各国基本不具备对外投资能力(从表9-2中可以看出)。中俄两国为该组织中的大国,理应成为该地区投资的主角,但受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俄罗斯还未进入对外投资的发展阶段。中国在该组织中虽然经济实力最强,并已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但仍处在对外 投资的初期阶段,还不具备大规模对外投资的能力和经验。根据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提供的数据计算,中俄两国吸引外资(FDI流入)的水平大大高于其对外投资(FDI流出)的水平,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根据国际直接投资的经济发展水平理论,各国对外投资能力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依据相关的实证分析,在一国人均GNP为4002 000美元之间时,受国内经济发展限制,该国的FDI流出一般很小。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均处于该阶段,因此在各国经济实力无明显增强的情况下,其对外投资能力也难以获得较大提高。而各成员国相互投资能力弱又将影响到区域内投资促 进的进程及效果。4.各国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不同,影响其对于区域经济合作目标和任务的理解世界各类区域贸易安排基本都遵循WTO的多边贸易规则,根据贸易自由化的要求,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投资中的各种障碍,推动区域内货物、人员、资本、技术和信息的自由流动,大多数区域经济组织都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区域经济合作应该按照共同的规则给各方均带来利益,不排除各方为此可能受益不均。上海合作组织中,只有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为WTO成员,其他四国还处在“入世”进程之中。在这些国家成为WTO成员之前,难以用多边贸易规则对其进行约束。在开展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由于这些国家不甚了解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规则下区域经济组织的一般运行原则和方式,对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与WTO成员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它们更多地强调自身眼前的经济利益。由于各方利益差异较大,在短期内恐难达成共识,因此在确定区域经济合作的目标和任务时困难重重。只有在这些国家逐步接受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原则并实际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才能逐渐形成一致的目标和方向,区域经济合作也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从中国方面来看,虽然我国是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倡导者,但作为年轻的世贸组织成员,对区域贸易安排的规则和实践了解不多;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财力和制度建设上担当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角也面临一定困难。2001年中国政府宣布,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对而言,如何确定上海合作组织在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地位、目标和作用,国内各界还存在不同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中国推进该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5.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内存在多个次区域经济组织和论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吸引力 目前,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内有效运作的次区域经济组织主要是欧亚经济共同体和由亚行倡导并资助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欧亚经济共同体成立于2001年,由俄、白、哈、吉、塔五国组成,目前它们已经发展成为关税同盟。各成员国已就60%的商品进口关税税率达成一致,并实行了统一的增值税。此外,各成员国还统一协调了铁路运价,相互之间执行零关税制度和自由边境制度,这些措施对于扩大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亚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亚洲开发银行在1996年倡议在中国(新疆)、哈、吉、塔、乌五国间开展区域经济合作。2002年3月举行了亚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一次部长级会议。阿塞拜疆、蒙古也加入了该区域合作组织。会议通过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声明,确定了部长级会议、高官会、行业部门协调委员会三级合作机制,提出以贸易便利化、交通、能源和人力资源开发为合作重点,成立了中亚海关合作协调委员会,并将尽快建立交通和能源部门协调委员会。会议还讨论了亚行起草的20022004年区域合作的三年滚动计划,并初步确定了对中亚地区的8个投资项目和17个技术援助项目。亚行投资200万美元用于中亚海关协调委员会的工作,目前已举行了数次论 坛,取得了一定进展。亚行已开始向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长期贷款。从实际运作效果看,这两个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上海合作组织将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立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目标并准确定位其功能,尽快启动合作项目,使其能够超越上述两个组织的作用,增强对其成员国的吸引力,是上海合作组织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否则将被其他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所取代,而变得名存实亡,因而现阶段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对上述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有利和不利条件的分析,可以作出如下初步判断:1.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六国已建立了政治、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机制,各国间较强的经济互补性,以及由地缘经济利益所形成的内在需求,为六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客观基础。2.鉴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实力差距大,且各国对该区域的贸易依存度不高,投资能力弱,同时各成员国在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一般原则和规则上,特别是WTO多边贸易规则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偏差,因此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依然比较薄弱,提升区域经济合作的水平需要各方作出长期不懈的 努力。3.根据世界区域贸易安排的经验,尤其是类似的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需要经历一个较长发展时期,不能急于求成。考虑来自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亚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压力,目前必须稳步扎实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以求得实效,提高上海合作组织的凝聚力,这要求中国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倡导和主导国必须主动加大对该组织框架下区域经济合作的投入,以期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二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贸易投资便利化现状分析与模型预测 2001年9月14日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市举行了上海合作组织总理会晤,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及启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的备忘录,其中指出,“启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程是上海合作组织内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任务”。根据区域经济合作的国际经验,贸易投资便利化一般包括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促进两个方面。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不同,各国所存在的贸易投资障碍也有所不同。为了客观、合理地选择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促进的方向,首先应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间贸易投资壁垒现状进行分析。(一)贸易壁垒状况分析根据GATT/WTO的相关规则和协议,贸易壁垒一般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1.关税壁垒目前,中、俄、哈、吉、乌、塔六国的平均进口关税税率分别是11%、10.5%、12%、5.2%、20%和10%。根据中国的“入世”承诺,到2005年中国进口关税的总体水平将下降到10%。俄罗斯正在加快其“入世”进程,其进口关税也逐渐下调。总体来看,在六个成员国中,除吉尔吉斯斯坦关税水平较低、乌兹别克斯坦关税水平较高外,中、俄、哈、塔的关税水平基本接近,在10%左右。由于俄、哈、吉、塔属于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它们之间建立了关税同盟,60%70%的商品统一了关税,彼此之间贸易实行零关税,这四国的进口关税主要针对欧亚共同体以外的国家,包括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从进口商品的关税结构看,中国自俄、哈、吉、塔、乌等国进口的商品大部分属于资源性商品和初级产品,其进口关税大大低于10%。同时中国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口的大量货物是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行的,这些货物享受中方给予边境贸易进口商品关税和增值税减半的优惠政策,因而这些商品的实际进口关税大大低于平均进口关税水平。而俄、哈、吉、塔、乌等国自中国进 口的商品主要是纺织服装类商品和轻工产品,其实际进口关税税率大大高于平均进口关税的水平。如俄罗斯的纺织服装类商品、鞋类制品、儿童玩具和家用电器类商品的进口关税在15%20%左右。由此可见,高关税仍是区域内各成员国间贸易往来的巨大障碍,消除关税壁垒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促进货物流动,推动区域内贸易发展的重要条件。2.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影响区域内成员国间贸易往来的其他各种因素,这里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包含因素众多。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海关程序、标准一致化、政府采购、动植物检验检疫程序、原产地规则、知识产权、商务人员流动等。根据上海合作组织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主要方向,削减非关税壁垒并改善贸易投资环境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各成员国非关税壁垒的状况。根据世界各区域贸易安排推进贸易便利化的经验,以及目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现状,我们选择了7个指标作为分析该组织成员国非关税壁垒的方向,即港口物流、海关程序、监管环境、标准一致化、商务流动、电子商务发展程度、监管透明度和反腐败。为了评价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上述7个方面的状况,本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通 过评分的办法,对六国在上述7个方面的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我们得出如下结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上述贸易便利化指标上不同程度地存在非关税壁垒问题。为了说明这些问题对于区域内贸易的影响,我们将上述7个指标进行综合,形成了贸易便利化的四个主要综合性指标,即海关程序(Custom Procedure ,缩写为CP ),监管环境(Regulatory Environment,缩写为RE),标准一致化(Standard Conformity,缩写为SC)和商务流动(Business Mobility,缩写为BM),并采用了OECD和世界银行分析区域经济合作时通常使用的Gravity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结论:目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海关程序、标准一致化、商务流动和监管环境方面所存在的各种壁垒,严重阻碍了区域内各成员国间贸易规模的扩大。消除上述领域的各种贸易壁垒是扩大区域内贸易规模的重要前提。根据中方专家的调查结果,受技术和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电子商务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的发展遇到了一定障碍。模型分析也表明,电子商务发达程度对区域内贸易规模的影响不够显著。若要使电子商务达到促进区域贸易发展的目的,需要各成员国投入较大的财力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对未来该区域内贸易的 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预测:在海关程序(CP)指标值增长10%的情况下,区域内贸易额将增加100.71亿美元;在标准一致化(SC)指标值增长10%的情况下,区域内贸易额将增加102.11亿美元;在商务流动(BM)指标值增长10%的情况下,区域内贸易额将增加8.98亿美元。通过模型分析可以看出,改善海关程序、标准一致化和商务流动这三个指标,都可以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内贸易的增长,其中尤以海关程序和标准一致化的贸易带动效果为佳。如果上述指标同时改进,那么区域内贸易额将有更大幅度的增长。因此,致力于改善各成员国的贸易便利化状 况,尤其是海关程序和标准一致化两大指标状况,应该成为现阶段上海合作组织内贸易便利化推进步骤的首要任务。(二)投资障碍分析根据世界主要区域经济组织分析投资障碍的一般方法,投资障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投资的社会政治环境、政策法规以及监管环境、投资领域状况。1.社会政治环境从外部环境来看,中亚地区是“三股势力”和恐怖活动猖獗的地区。“9.11”事件后,这一地区的社会政治环境总体趋于稳定,但恐怖活动并未根除,在这一地区开展投资活动的社会风险仍然较高。从内部环境来看,未来12年内俄、哈、吉、塔、乌将相继进入政府换届、总统大选阶段,社会政治环境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均为经济转轨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各国的政治、经济生活都处在较大的变动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上述两方面的因素表明,上海合作组织大部分成员国在投资的社会政治环境方面存在诸多不定因素,而社会政治环境往往是投资国或投资方进行投资时首先考虑的问题,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在这一区域开展投资活动的主要障碍之一。2.政策法规及监管环境(1)各国的政策法规吸引外资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基本的政策取向,为此各国政府均制定和颁布了各类法律、法规,旨在为外资提供优惠经济待遇,将更多的外资吸引到国内市场上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外资政策法规方面存在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法律政策均处在不断的调整之中。由于该组织成员国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建立市场经济需要一个相当长时期,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其二是政策法规有待完善。目前各国鼓励外资的各项法律法规框架还不够完善,对吸引外资产生了一定影响。(2)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与投资相关的政策法规环境俄、白、哈、吉、塔五国签有关税同盟,其中涉及了相互投资问题,这些国家之间在投资方面 的障碍相对较少。中国虽然与俄、哈、吉、塔、乌五国均签署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但在协定的具体执行过程中,重复征税和侵犯投资者权益的事件频繁发生,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其他许多影响投资的人为因素。(3)各国投资监管环境课题组在分析投资监管环境时采用了七项指标,即监控与通知、限制/禁止部门、实绩要求、财政鼓励、税收鼓励、优先发展地区和部门及外汇管制。在上述方面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相对宽松型,包括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它们按照WTO的要求,给予外国企业以国民 待遇,对外资项目规定有事先报告、审批等管理制度;利润汇出须符合规定的法规和程序;基本上无实绩要求;有大量的特定产业和地区优惠措施;初步建立了市场竞争的法律体系。二类是严格型,俄、哈、塔、乌属于这一类,它们对外资要求过严,其外资政策的特点是偏离国民待遇原则较远;对投资实绩有要求;对投资的产业部门有明确限制;但这些国家已意识到对外资过严影响吸引外资,因此开始注意采取一些投资鼓励措施,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