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价格水平和汇率新.docx
长期价格水平和汇率 班级: 09国贸二班 姓名:曾文烨 0942212 俞蕴捷 0942211 陆佳怡 0942209 丁凡凡 0842220摘要本文运用长期约束的结构VAR,试图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实证考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文章特点在于考虑了汇率和价格可能都是受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的内生变量,以深入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1)当发生汇率冲击时,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各价格水平的传递是不完全的,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影响强于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2)一旦考虑了经济体受到其他类型的宏观经济冲击后,估计的人民币汇率价格传递率则显得更为明显;(3)汇改后我国汇率传递效应趋于强化。本文还分析了实证结果背后可能的深层次原因,并讨论相应的政策启示。关键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汇率传递;宏观经济冲击;结构VAR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Passthrough of RMB exchange rate to domestic prices from a new perspective byusing structural VAR based on BlanchardQuah MethodologyThe characteristic of this paper is that it has considered thatexchange rates and prices are endogenous variables hich may react to a variety of shocks,which can explore deeply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exchange rates and prices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Passthrough of nominal effectiveexchange rate of RMB to Chinese domestic prices is incomplete when the shock of exchange rate occursThe impact ofexchange rate changes on the impo price is stronger than that on Consumer priceHowever,RMB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to domestic prices,which is estimated,appears to be obvious when we consider that the economy experiences otherimpacts;Pass-through of RMB exchange rate tends to become fuller after the reform of exchange rate regimeMeanwhile,we discuss the Deep-seated reasons behind the empirical resultsFinally some corresponding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givenbasing on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Key words:RMB Nominal Exchange;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Macroeconomic Shocks;SVAR目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1目录2一简述长期价格水平的基本概念3(一)一价定理3(二)汇率理论的核心3(三)国际利差和实际汇率3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3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分析5(一)背景分析5(二)文献回顾和评论51.理论研究5 2.实证研究6(三)、数据说明与初步数据分析6四、实证分析7(一)单位根检验7(二)VAR模型设定8(三)基于结构VAR的实证分析81对结构冲击的动态响应。82汇率“传递”率的估计。9(四)、汇率传递效应的结构变化10五、结论与政策含义10参考文献:11一简述长期价格水平的基本概念 (一)一价定理一价定理认为,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同样的货物在不同国家出售,按同一货币计量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购买力平价(PPP)购买力平价理论(PPP),解释了两个国家的价格水平变化是如何引发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二)汇率理论的核心PPP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之比。某种货币国内购买力的下降(国内价格水平上升)会引起该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等比例贬值,而购买力的上升则会引起相应的货币升值。PPP实际断言:如果用同一种货币来表示,所有国家的价格水平将是相等的。绝对购买力平价:汇率等于相对价格水平。相对购买力平价:在任何一段时间内,两种货币汇率变化的百分比将等于同一时期两国国内价格水平变化的百分比之差。相对购买力平价正确的反映了汇率变化的百分比与通货膨胀差异之间的关系。建立在购买力平价之上的长期汇率模型是汇率的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认为,价格水平总是立即调整的,从而使得经济总是保持在充分就业状态并满足购买力平价条件。汇率的货币分析法预示:两种货币的汇率,即两种货币的相对价格,从长期来看,完全取决于两种货币的相对供给量与实际需求量。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供给以一个固定比率增加只会导致同样比例的持续通货膨胀,而长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既不会影响充分就业产出,也不会影响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的相对价格。两国利率之差=通货膨胀率之差费雪效应:一国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最终会导致该国货币存款率的同比例上升。费雪效应证明了,在长期中纯粹的货币增长不会对经济生活中的相对价格产生影响。如何解释购买力平价出现的问题运输成本切断了一价定律下汇率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各国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运输成本越高,汇率波动的范围越大。非贸易品:运输成本有时可以高到使得这些商品的国际流通无利可图,这样的商品和劳务成为非贸易品。各国政府对价格水平的计量存在差别,主要是因为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的消费方式不同。这样一篮子商品的选取就不一样。(三)国际利差和实际汇率国家之间的利率差异不仅取决于通货膨胀率之差,还取决于预期的实际汇率变动。预期汇率变动 = 名义汇率变动 - 通货膨胀之差预期实际利率 = 名义利率 预期通货膨胀率(re = R - e)预期利率之差 = 预期汇率的变化率(re = (qe - q)/q)qe:预期汇率(通常算一年),q当前汇率。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没有改变预期实际利率的话,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任何上升都会对名义利率产生一一对应的影响。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汇率与一国的物价水平密切相关,许多学者通过研究证明前者对后者是有影响的。其中,最早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只要外汇汇率不变,各国价格指数问的关系也就确定了,即外汇汇率影响价格水平的变化。PEinzig(1935)认为汇率变动会连动影响价格水平。克鲁格曼认为汇率的大幅波动会导致贬值引发通货膨胀,或升值引发通货紧缩。姜波克(1999)认为价格水平决定汇率变动,是第一性的;汇率变动必然导致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动,进一步影响货币的相对购买力,但这种作用是第二性的。 更进一步的,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汇率与国内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卜永祥(2001)运用协整和Phillips-Hansen两阶段方法,实证分析发现,长期而言,名义有效汇率和国内物价水平、国外物价水平、国内货币供应量是协整的,零售物价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都十分显著地受到频率变化的影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动会造成零售物价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同向变化。范从来(2003)认为名义有效汇率、国外价格水平和国内价格水平在长期有协整关系,汇率变动幅度的约1/5会传递到国内价格水平变动上;而在短期,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物价只有较弱的影响,并有一年的时滞效应。 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在经历了1998-2002年的物价下降之后,我国迎来了物价缓和性和波动起伏性上涨的新一轮通货膨胀周期,2003-2006年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幅度较小,分别为1.2,3.9,1.8和1.5。进入2007年后,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加大,特别是受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2007年1-11月CPI累计上涨4.6。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变化是否有影响的问题。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框架形成于1994年,即“以市场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央行市场干预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长时间固定不变,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是“事实上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鉴于2005年7月后中国对人民币汇率持续调整,不再以盯住美元为主,而是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对美元持续升值。可以说在此期间,人民币汇率制开始从实际上的固定汇率制到浮动汇率制的过渡阶段。一些学者总结各国家汇率实践的经验认为这个过渡阶段会带来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动。范方志和赵明勋(2005)认为采用盯住硬通货的汇率稳定本国货币汇率的做法可抑制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郑红(2005)研究指出,在货币面临升值压力时,维持固定汇率体制的成本一次表现为过高的冲销成本、过高的通货膨胀或过低的对外竞争力,退出的压力最终表现为货币升值或贬值。此外,彭玉镏(2006)说明盯住汇率制度安排可起到汇率名义锚和信号传递的作用,增强汇率政策的信誉,而人民币汇率政策信誉变化是通胀率变化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原因。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改革放弃了“事实上的盯住美元”制,相当于实际上的从固定汇率制度退出,减弱了汇率政策的信誉,按照以上理论依据,汇改应该会降低对通膨或通胀的抑制作用、在退出压力下加剧本国货币价值变化、减弱汇率政策的信誉,从而加大国内物价水平的波动幅度。然而,与上面结论冲突的观点是:货币升值引起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从而顺差减少,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下降。据此,人民币升值应该对当前国内的通货膨胀有抑制作用。但张晓晶(2008)认为,就目前来看,升值对减少顺差的影响还不是很明显,特别是2008年1月份顺差增长还非常快;而且升值会缓解目前我国的输人性通货膨胀,所以单纯依靠升值的紧缩作用不明显。长期而言,国内价格水平、国外价格水平与人民币汇率有协整关系:PD=44.82276+3.120761PF-11.67409NEER,说明国外价格水平上升1个百分点,国内物价将上升3.120761个百分点;如果名义有效汇率贬值1个百分点,国内物价将上升11.67409个百分点。在短期内,如果国外价格水平上升1个百分点,国内物价将上升0.62186个百分点;如果名义有效汇率贬值1个百分点,国内物价将上升3.983625个百分点。说明短期看来,价格水平和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则不明显。其中汇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与之前学者研究的要大很多,即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增大,如范从来(2003)得出的人民币升值1个百分点将带来国内消费价格指数0.24个百分点的反向变化,周天芸和凌芳(2007)得出的“名义有效汇率贬值1个百分点,国内物价将上升0.465个百分点”,其中有收集的数据不同和估计方法不同等原因。我们应注重人民币汇率调整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面对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在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过程中,可调整贬值的幅度进而控制物价水平波动的程度,从而与其他经济政策相协调,实现更有效的宏观调控,增进人民福利水平。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分析(一)背景分析 一国国内价格水平的变化同其货币对外价值(即汇率)的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纸币流通制度下,两国货币间的汇率,从根本上说是由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对比关系决定的。因此,当本国一般价格水平相对于外国上涨时,本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从而实际购买力将下降,本币将贬值。反过来,本币贬值,将导致进口消费品或中间产品本币价格上升,进而推动国内价格水平上涨。有关汇率变动对价格水平的影响问题,主要涉及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研究。Kim(1998)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表明,长期而言美元汇率与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Megalith(1999)研究了19761998年间主要工业国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大多数工业国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是适中的。罗忠州(2006)研究了19712003年日元汇率波动对日本国内批发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影响,发现这一时期日元汇率波动对日本总体批发物价水平具有显著影响,而对消费者价格则不具有显著影响。近年来,国内学者就人民币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卜永祥(2001)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而言,汇率变动显著地影响零售物价水平和生产者价格水平;短期而言,汇率和国外物价水平变化对生产者价格有着快捷而显著的影响,对零售物价的动态影响则相当微弱。毕玉江,朱钟棣(2006)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并且传递过程存在时滞。范志勇,向弟海(2006)研究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名义汇率对进口价格和国内价格水平波动的影响有限,也不是导致国内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二)文献回顾和评论1.理论研究对汇率传递问题的研究,最早始于学者对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没有因美元贬值而改善这一现象背后原因的探讨。早期的研究侧重于从微观层面解释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不完全传递。Dornbusch(1987)假设外生汇率波动和粘性价格,认为产品的替代性、国内外厂商相对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汇率传递程度。Krugman(1987)提出市场定价理论(Pricing ToMarket),认为市场垄断力强的厂商为稳定价格和保持市场份额可能通过调整利润率(Profit Margin)来吸收一部分汇率波动。而Dixit(1989)则使用一个沉淀成本模型解释汇率传递不完全的原因。后续研究将视角拓展到不同国家和不同部门,着眼于解释汇率传递程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其中的解释有国内外产品的竞争(Burstein、Neves和Rebelo,2003)、跨国公司内部交易(Menon,1993)、进口产品的配送利润(Campa和Goldberg,2006)等。近期的文献更多基于宏观经济角度研究汇率价格传递效应。Taylor(2000)利用一个交错定价模型(Staggering PriceMode1)提出汇率价格传递内生于通货膨胀环境的假设,认为较低通胀的环境将可能导致较低的汇率传递效应。由于汇率传递程度还关系到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制定、货币政策效果评估和最优汇率制度安排,汇率价格传递效应成为近年新开放宏观经济学争论的一个热点。例如,Betts等(2000)认为,当进口商品价格以当地消费者货币标价而存在粘性时,OR新开放宏观经济模型揭示的最优货币政策和汇率制度将有所不同;而Obstfeld(2001)认为进口价格是由生产者货币标价的,而且汇率变动对进口中间品的价格传递将导致企业的支出转化效应,因而早期Obstfeld和Rogoff(1995)模型所揭示的结论仍然成立。2.实证研究早期实证研究集中于从微观角度检验在一国或地区内的汇率变动对总进口价格或分部门的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并验证某些因素对汇率价格传递效应的影响,研究方法包括单方程回归、案例研究等。大部分研究支持?率对进口价格传递是不完全的。例如,Marston(1990)研究发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制造业出口商的市场定价行为导致了日元升值对美国进口产品价格的不完全传递,从而解释了日美贸易顺差对日元升值反应的迟缓。Woo(1984)指出汇率和价格水平是内生变量,通过控制更多变量和工具变量法,发现汇率变动对美国国内价格影响有限,并认为美元升值不能有效缓解美国上世纪8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近期研究较多在新开放宏观经济学的框架内分析汇率传递效应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随着计量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的研究在处理变量内生性和伪回归等方面有了突破。McCarthy(2000)采用施加短期约束条件的结构VAR,实证考察了一些工业国家汇率变动对价格传递链上各种价格的传递效应。Campa和Goldberg(2004)采用类似方法研究OECD23个成员国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影响,发现汇率和物价变动缓和的国家更可能有较低的汇率传递效应。近期有研究开始关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传递,例如,Takatoshi Ito等(2005)同时采用基于出口商最优定价行为的单方程回归和结构VAR研究了东亚五国的汇率传递效应,发现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东亚五国汇率变动对价格水平传递率较高。国内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分析人民币汇率传递对贸易、经济增长、汇率制度等的影响(例如,孙赫等,2008),而对人民币汇率传递的实证研究则尚不多见,其中,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1-永祥,2001)、向量自回归(陈六傅等,2007;施建淮等,2008),得出了很有价值的研究结果。然而,值得进一步讨论的是: 有的研究采用单方程回归,其以特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然而,经济学家们不能就模型的真实结构达成共识,此外,单方程回归难于处理汇率变动的内生性问题; 不少研究借鉴McCarthy(2000)的做法,对变量进行递归约束来识别各种冲击,然而对递归变量顺序作出的不同规定可能对实证结果影响很大(Faust和Rogers,2003);大多研究往往忽略了汇率和价格水平可能都是受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冲击的内生变量。基于这些考虑,本文借鉴Lastrapes(1992)、Clarida 和Gali(1994)等的研究思路,首先基于开放宏观经济理论和由Blanchard和Quah(1989)提出的识别经济冲击的方法,对我国宏观经济变量之间长期均衡关系进行识别。然后,采用月度数据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价格传递效应。(三)、数据说明与初步数据分析本文实证分析选用1996年1月到2008年10月实际工业增加值(RVAI)、货币供给(M2)、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进口价格(IMP)的月度数据。全部数据折算为以2000年为基期,首先使用X12对序列进行季节调整,以消除季节影响,为减少异方差,对季节调整后的序列取对数。各变量具体说明如下:(1)实际工业增加值用于反映长期的供给冲击,由于2007年起工业增加值未公布,本文用同比实际增速推算2007年后的实际工业增加值。数据来源于中经统计数据库。(2)本文采用广义货币供给M2作为货币供给的代理变量。数据来源于中经统计数据库。(3)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以进出口份额为权重对我国主要贸易国双边汇率做几何加权平均,采取间接标价法,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数据库。(4)本文采用的进口价格指数(IMI)反映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的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亚洲经济数据库(CEIC)。(5)使用消费者价格指数作为国内总体价格水平的代理变量。数据来源于中经统计数据库,根据2001年CPI环比数据和各年同比数据推算出月度环比CPI。图1给出滞后10期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分别与消费者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的偏相关系数。总的来看,滞后各期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CPI、IMI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最大偏相关系数分别为一031和046。但是,上述序列可能共同对第三个相关因素作出方向相反的反应,而导致伪相关,此外,到目前为止的统计分析还无法判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采用计量方法来考察汇率和价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四、实证分析(一)单位根检验为避免由于时间序列非平稳特性而带来的伪回归,本文首先分别使用ADF检验和PP检验对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变量的水平值基本不能拒绝单位根的原假设,说明水平形式的变量是非平稳序列;两种方法对差分形式变量的检验结果都显示在1显著水平上拒绝单位根假设,表明差分后的变量为平稳序列。(二)VAR模型设定下面对无约束VAR模型设定进行讨论。根据Johensen协整检验,我们发现VAR系统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对检验模型确定性趋势的假定、滞后阶数的确定都很敏感,而且协整向量没有合理的经济学涵义。另外,许多研究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发现,包含更多变量的系统协整检验更倾向于发现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实际上变量之间并不存在着有经济意义的协整关系。因此,我们认为本文变量之间不存在着共同的长期随机趋势,为避免模型误设定,基于一阶对数差分构造结构VAR模型。根据SC和LR滞后期选择标准,兼保证残差项的白噪声性质,经反复尝试后选择一阶差分后的VAR模型的滞后数为2。(三)基于结构VAR的实证分析1对结构冲击的动态响应。接下来,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刻画消费者价格、进口价格对各类宏观经济冲击的动态反应。图2、图3分别给出消费者价格、进口价格在各宏观变量一个标准差的结构冲击后前l0期的脉冲响应。(1)对人民币汇率冲击的响应。从图2可知:消费者价格对汇率升值冲击后开始呈现先负后正的上升过程,在第2个月达到最大值00585 ,其后在第3个月附近下降为负,最后逐步衰弱为零,这结果似乎与理论预期不完全一致,对此的解释为: 在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中,原材料比重较大,而直接的消费品比重较低,这一结构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不能直接带来CPI的明显下跌; 我国加工贸易占总出口较大的份额,较低层次的出口商品结构和较低的出口价格弹性导致出口需求具有一定刚性,因而人民币升值不会显著引起总需求紧缩,进而降低CPI。图3显示:进口价格对汇率升值冲击的反应为负向,这符合理论预期,同时验证了我国进口商品主要是由国外生产者货币(美元)定价的。脉冲响应在第4个月达到最大值00693 后,逐步衰弱至零,这表明,我国汇率变动对IMP的传递也具有不完全性。(2)对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冲击的反应。图2、3显示:供给冲击对IMP的影响显著大于其对CPI的影响。一个有趣的发现是,CPI、IMP对正向供给冲击的反应没有如理论所言立即为负,而是先上升为正,然后在自我纠正机制下逐渐下降为负,这可能分别揭示,近年来我国产能过剩引起的通货紧缩效应具有时滞性,以及国内外商品具有不完全的替代性;CPI对货币冲击作出了迅速的正向反应,在当期达到最大值00954 后逐渐衰弱至零;而IMP对货币冲击的反应则呈现为若干先降后升、逐步衰弱的循环过程,从累积脉冲响应看,这种反应为正,究其原因,可能是货币供给增长刺激投资需求扩大,引致进口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进而提高进口价格;CPI、IMP对自身的冲击作出迅速而且剧烈的反应。2汇率“传递”率的估计。为考察汇率和价格水平对某经济变量冲击的相对反应,本文首先定义汇率“传递”率: ar = p:, a4,其中 ,f+为在经济受第i种宏观变量冲击之后,第t十 期的汇率“传递”率;Ap: 、ael 分别为价格水平、汇率在受第i种宏观变量冲击之后,第t期至第t+ 期的累积变化,可以通过累积脉冲函数求得。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定义有别于传统观念对汇率传递率的定义,传统定义隐含着一个假设,即引起价格变化的汇率变动是外生的,但实际经济运行中,汇率和价格水平通常由经济系统内生决定。此外,传统定义忽略了不同宏观变量冲击对汇率传递率估计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表1为在各种经济冲击发生以后,汇率变动对CPI、IMP的“传递”率。结果显示:11当发生汇率以外的其他冲击,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率较大;22与进口价格相比,消费者价格汇率“传递”率的变动范围则较小,这表明同一冲击对IMP的影响可能超过对CPI的影响。表1第8、9列为按传统定义计算的汇率传递率,其中,消费者价格传递率最大值为012,进口价格传递率最大值为016(绝对值),这与许多经验研究的估计结果相接近(例如,施建淮等,2008)。进口价格汇率传递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与我国进口产品以资源类产品为主的结构和缺少进口资源定价权有关;而贸易品加入我国最终消费品比重较小,而且其到消费者手上要经过很多配送和销售环节,所以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直接影响较小。总的来看,当考虑了发生其他类型的宏观冲击,估计的人民币汇率传递率则显得较大,这表明对于某些冲击,价格水平的反应可能会超过汇率的反应(表现为汇率价格“传递”率超过1)。由于在样本期我国对人民币名义汇率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这一实证结果容易得到解释。另外,表1也说明了不同的宏观经济冲击可能对汇率传递效应的估计结果产生明显的差异。在现实经济中,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会经历不同的宏观经济冲击,因此,本文的分析也部分解释了国内外研究对汇率传递率估计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至此,我们的实证分析已经可以排除前面所担心的汇率与价格水平存在伪相关的可能;但是从本文实证结果来看,汇率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变动关系可能因发生不同的经济冲击而呈现不规则性。所以,在估计人民币汇率价格传递效应时,如果不对宏观经济冲击来源加以识别,简单地用价格变动与汇率变动比率来衡量人民币汇率价格传递效应,可能没有多大意义。只有在识别出经济体受到汇率冲击的前提下,按传统定义估计的?率价格传递率才有实际意义。(四)、汇率传递效应的结构变化为进一步考察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是否发生结构变化,本文将整体样本分为两个子样本:1996年1月到2005年6月和2005年7月到2008年10月,分别对两子样本进行估计。从累积脉冲函数看,对于第二个子样本,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进口价格传递率(这里考虑经济体受到汇率冲击后,按传统定义估计的汇率价格传递率)最大时分别是一019和一045,而第一个样本中,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进口价格传递率最大时分别是一004和一020。这表明,2005年汇改后我国汇率变动对价格水平传递效应明显增强。究其原因,可能有:(1)近年来进口产品中初级产品比重提高,而且初级产品价格上升,根据汇率传递效应的直接渠道,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也将提高;(2)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提高使汇率传递效应增大。汇率传递效应趋于强化这一经验事实也支持了Talor(2000)的假说。可见,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汇率工具在宏观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将逐步提高。五、结论与政策含义本文采用基于BlanchardQuah识别方法的结构VAR,实证研究了1996年1月到2008年10月期间的人民币汇率价格传递效应。研究发现: 当经济系统发生了汇率冲击,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消费者价格和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不完全,这与许多国内外同类研究结论一致。 然而,当考虑了我国经济受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后,估计的人民币汇率价格的“传递”效应则显得更为迅速和强烈。总的来看,进口价格对冲击的反应往往超过消费者价格的反应。 汇改后,汇率传递效应要强于汇改前以及整个样本的汇率传递效应。基于上述实证结果,可以讨论以下三点政策启示:第一,目前,人民币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较低,因此在政策操作层面上不能仅通过汇率传递转换效应来调节我国贸易失衡。实际上,我国外部失衡的成因错综复杂,仅通过人民币升值,不能完全解决我国贸易失衡问题。第二,相对于按传统观念估计的人民币汇率传递率,考虑了经济体受其他变量冲击之后,估计的人民币汇率价格“传递”率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政策当局在制定相关调控政策时,需对引起汇率和价格水平共同变化的各种宏观因素进行识别,以更有助于实现政策目标。第三,汇改后我国汇率传递效应趋于强化,这说明:一方面根据泰勒原则,目前要实现稳定、可信的货币政策,以稳定通货膨胀预期,防止汇率传递效应增加得过大,从而减缓外部冲击对国内价格水平造成的剧烈影响(陈六傅等,2007),另一方面,从长远看要因势利导,利用汇率作为解决外部失衡和国内长期结构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参考文献:【1】Kim,-HoUS Inflation and nle Dollar Exchange Rate:AVee- tot Error Correction Model,Applied Economies,1998,Vol 00):613619【2】McCarthy,J Pass-throu曲of exchange rate8 and ireport pdces to domestic iuflationln some industrialized economlesBIS Working Pa- per,No79,1999【3】Corbo,V and P D MeNelis ne Pricing of Manufactured GoodB dudg Trade Liberalization:Evidenee from Chile,IBrael,and Korea,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August 1989,vol(71):491499【4】Campa J.M. and L.S. Goldberg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to Import Prices:A Macro 0f Micro Phenomenon?NBER Working Paper No.8934,2002【5】罗忠州,日元汇率波动的经济效应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6】卜永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金融研究2001.3。【7】毕玉江、朱钟棣,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财经研究,20067。【8】范志勇、向弟海,汇率和国际市场价格冲击对国内价格波动的影响,金融研究,20062。【9】孙立坚、吴刚、李安心,国际贸易中的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文汇,2003.4。【10】施建淮,傅雄广,许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J经济研究,2008(7):5263【11】孙赫,宁东莉汇率传递弹性对我国贸易发展的启示J商业时代,2008(1):3435【12】永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1(3):7888【13】陈六傅,刘厚俊人民币汇率价格传递效应J金融研究,2007(4):113【14】Clarida,Richard,and Jordi GaliSources of Real Exchange RateFluctuations:How Important Are Nominal ShocksJNBERWorking Paper,1994:4658【15】Blanchard,OJand Quah,D The dynamic effects of aggregatedemand and supply disturbanc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9(4):65567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