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基本概念培训ppt课件.ppt
1,成本管理,成本管理,2,企业的本质,获取最大的利润,成本管理,3,企业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切实提高利益开始,降低成本是最重要的手段。,成本管理,4,削减成本是一个企业面临的永恒主题。,不要等到危机到来时才“临时抱佛脚”。,防止“临渴掘井”现象。,不能不断推进降低成本的企业都将消失。,成本管理,5,什么是成本?,取得财物或劳务、并可以用所付价格(或必须于将来支付款项)加以衡量的代价,称为成本。,我们做某件事的成本便是指我们在这件事上花费的总和,它不仅包括我们所花的钱,还应该包括为此花费的精力。,成本管理,6,钱在哪里?,利润、售价、成本是怎样的关系?,三种观念。,成本,利润,利润,成本,成本,利润,价格,成本管理,7,售价主义,利润=售价-成本,成本,利润,价格,成本,利润,成本管理,8,成本主义,售价=成本+利润(卖方市场),成本,利润,价格,成本,利润,成本管理,9,利润主义,成本=售价-利润,成本,利润,价格,成本,利润,成本管理,10,利润主义,新生产方式的思想观念就是:以利润主义为推动企业改革的原动力。,要确保利润(生存),必须设法控制成本,降低成本。,在市场经济下,商品的售价受到市场供需影响,所以售价的高低不是企业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这就是买方市场。,成本管理,11,成本对利润的贡献,众所周知,要增加利润,要么增加销售额,要么降低成本,哪一种方式更有效率呢?,成本管理,12,销售额增加对利润的影响,成本管理,13,成本降低对利润的影响,成本管理,14,增加销售额与降低成本的比较,成本管理,15,经营趋势,微利时代已经到来!,成本管理,16,微利时代下销售额对利润的影响,成本管理,17,微利时代下成本降低对利润的影响,成本管理,18,微利时代下增加销售额与降低成本的比较,成本管理,19,不断通过降低成本赢得竞争优势应成为我们的经营策略!,结论:,成本管理,20,成本管理,成本构成(以某公司为例),损益表,销售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管理成本=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21,成本管理,成本构成,销售成本 = 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 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 = 实际消耗量 * 单价, 实际消耗量 = 理论消耗量 + 超损耗,如何降低直接材料成本?请列举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22,成本管理,成本构成,销售成本 = 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 制造费用, 直接人工=(实际人工时+分摊人工时)*工时费率,实际人工时=(作业人数*作业工时)分摊人工时=(考勤工时-统计工时)*分摊比率分摊比率=统计工时/总工时,如何降低直接人工?请列举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23,成本管理,成本构成,销售成本 = 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 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机时费用+其它分摊费用,机时费用=实际机时*机时标准费率+机时差异分摊费用其它分摊费用=各部门产生的费用*分摊比率,如何降低制造费用?请列举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24,成本管理,制造费用的构成(以某公司为例):,总经办,HR所产生的费用入管理费用外,其它部门的费用均入制造费用.这些制造费用均要分摊到每个产品的销售成本中.,25,成本管理,成本比例,26,成本管理,讨论:,如何降低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及其它费用?请结合本部实际情况,列出具体措施.,27,成本管理,砍掉成本,砍人手,砍固定成本,砍预算,砍库存,砍日常开支,砍质量成本,28,成本管理,砍掉成本,砍人手-无事生非,冗员就像海里的水,只要你去挤,人手能砍多少就砍多少!想砍多少就砍多少,要年年砍,月月砍!三个员工只有一个是创造价值的;一个员工的成本是他工资的五倍;请神容易送神难;让你的员工无处可逃;(特别是对间接人员)10 1 10;,29,成本管理,砍掉成本,砍固定成本,一切用别人的!一切外部消化!搬掉山顶的大石头,你会一览众山小!购买固定资产,要承担七宗罪; -占用资金,失去机会成本; -不论是否使用,产生折旧; -产生磨损; -不适用风险; -还需耗用其他成本及时间(厂房); -闲置浪费; -更新/维护/修理费.,30,成本管理,砍掉成本,砍预算,控制成本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所有要发生的成本扼杀在襁褓!在萌芽时期就出刀,不要担心刀下得太重,成本吃硬不吃软,你要求它有多少,它就是多少! 设立预算制度;利润是要求出来的;预算要有“法律效力”;重压之下,必有勇夫;预算是被逼出来的.,31,成本管理,砍掉成本,砍库存,库存是万恶之源;做到零库存,将所向披靡;执行最低的存货标准;,库存的罪状?,32,成本管理,砍掉成本,砍日常开支,浪费无处不在;-用制度管理 -电话; -约车; -办公用品; -办公费用; -差旅费; ,33,成本管理,砍掉成本,砍质量成本,何谓质量成本-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有关费用。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组成部分。 -优化产品设计,减少质量特性标准偏差; -控制好生产制造过程,将设备、工具调整到最佳状态; -改善4M1E,减少非预期性偏差的出现; -经常性地推行质量改进活动,提升产品质量状态; -全员参与,高层关注; ,34,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