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性质教学课件.ppt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思考:,A与C互不相溶B在A中的溶解度大于在C中的溶解度A与B不发生化学反应,A,1.欲提取碘水中的碘,不能选用的萃取剂是( )2.,四、溶解性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_。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_和_。2相似相溶规律:_。如果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_。相反,无氢键相互作用的溶质在有氢键的水中的溶解度就比较_。“相似相溶”还适用于分子结构的_。如果溶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可_其溶解度。,四、溶解性温度温度 压强非极性,练习1比较NH3和CH4在水中的溶解度。怎样用相似相溶规律理解它们的溶解度不同?2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用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溶解油漆而不用水?3怎样理解汽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4怎样理解低碳醇与水互溶,而高碳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却很小?,练习,练习5根据物质的溶解性“相似相溶”的一般规律,说明溴、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比在水中溶解度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溴、碘单质和四氯化碳中都含有卤素B溴、碘是单质,四氯化碳是化合物CBr2、I2是非极性分子,CCl4也是非极性分子,而水是极性分子D以上说法都不对,C,练习C,分子的性质PPT教学课件,左手和右手不能重叠 左右手互为镜像,左手和右手不能重叠 左右手互为镜像,五、手性1具有完全相同的 和 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互称手性异构体(又称对映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含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2判断一种有机物是否具有手性异构体,可以看其含有的碳原子是否连有 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符合上述条件的碳原子叫做手性碳原子。,五、手性组成原子排列四,1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A.CCl2F2 B.CH3CHCOOHC.CH3CH2OH D.CHOH,练习:,1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练习:CH2,1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A.CCl2F2 B.CH3CHCOOHC.CH3CH2OH D.CHOH,练习:,1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练习:CH2,HClOHBrOHClHBrBrCH3CH32下列化合物中,2HClOHBrOHClHBrBrCH3CH3,O*CH2OH,O*CH2OH,O*CH2OHCHO COOH或COOCHO,4分子式为C4H10O的有机物中含“手性”碳原子的结构简式为_,葡萄糖分子中含有_个“手性”碳原子,其加氢后“手性”碳原子数为_个。,4分子式为C4H10O的有机物中含“手性”碳原子的结构简式,CH3CCH2CH3HOHCH2CHCHCHCH,六、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1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来说,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 。原因:无机含氧酸可以写成(HO)mRO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则n值越大,R的正电性 ,导致ROH中的O的电子向R偏移,因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就越 电离出H+,即酸性越 。2含氧酸的强度随着分子中连接在中心原子上的非羟基氧的个数增大而增大,即(HO)mROn中,n值越大,酸性越 。,六、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强越高容易强强,六、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3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根据非金属性强弱去比较。同一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酸性逐渐 ;同一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酸性逐渐 。,六、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减弱增强,练习:1已知含氧酸可用通式XOm(OH)n来表示,如X是S,则m2,n2,则这个式子就表示H2SO4。一般而言,该式中m大的是强酸,m小的是弱酸。下列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 AHClO4 BH2SeO3 CH3BO3 DH3PO4,练习:,练习:,练习:,H3PO3 HOPOH O H H3AsO3,谢谢大家,再见!,谢谢大家,再见!,曹操煮酒论英雄,罗 贯 中,曹操,刘备,曹操煮酒论英雄罗 贯 中曹操刘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 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分子的性质PPT教学课件,分子的性质PPT教学课件,分子的性质PPT教学课件,分子的性质PPT教学课件,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小说以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依据三国志、三国志平话和有关传说资料,经过作者的综合加工、再创作而成。 小说共120回,第133回,从东汉黄巾起义写到曹操平定北方;第3450回集中写赤壁之战及战后天下三分;第51115回,重点写刘备集团活动及刘备死后,诸葛亮治理蜀国、南征北伐,第116120回,写三国统一于晋。 作品所描写的“群雄角逐”,生动揭示了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互相争夺的关系。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一说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人。生平不详,据记载,他是“有志图王者”,并作过张士诚的僚幕;明统一后,从事“稗史”的编写工作。今署名罗贯中的小说有三国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和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且有记载说他是施耐庵的弟子,还参与了水浒传的编写。,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代“奸雄”。他骄横跋扈、心狠手辣,而又老谋深算、诡计多端。作品在曹操出场时就介绍了他幼年诬叔欺父的故事。越到后来,越是变本加厉。他落难投奔吕伯奢,吕盛情款待,他却疑心他要加害于他,而杀吕全家,说是“宁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在与袁术作战,军粮将尽,就命仓官用小斛散粮,然后以“盗窃官粮”之罪将其斩首,借此来隐瞒军粮将尽的事实,稳定军心。他为防备有人谋杀他,假托“好梦中杀人”,拔剑杀了替他盖被的近侍,又上床装睡。“赤壁之战”中,扬州刺史刘馥说他诗中有“不吉之言”,他“手起一槊,刺倒刘馥”,事后却说是酒后误伤。他善于利用伪善的面孔掩盖他罪恶的企图和残暴的行为。每每杀人之后,“极为悲痛”,亲自祭奠,进行“厚葬”,优抚家属,以笼络人心。,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代“奸雄”。他骄横,刘备,是“汉室宗亲”,宽厚仁义、谦虚恭谨,乃是人们心目中理想的“仁君”。如曹操对关羽是用金钱美女、高官厚禄收买,而刘备对关羽是推心置腹,同生死、共患难;曹操对徐庶是以囚其母来迫其归附,而刘备是 因其母有难而送其离去;曹操对张松态度骄横傲慢,刘备却谦虚恭谨;曹操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刘备是“吾宁死,不为不仁义之事”,他曾始终不肯抛弃拖累行军的樊城十数万跟随他的百姓。因此他获得了百姓的拥戴。,刘备,是“汉室宗亲”,宽厚仁义、谦虚恭谨,乃,故事背景: 刘备有称雄天下,恢复汉室的壮志,但势力弱小,在当时军阀混战中尚无立足之地。被吕布打败后,暂时随曹操回许都,投靠曹操;在此期间,秘密会见了国舅董承,同意参与汉献帝在衣带诏中布置的除掉曹操的活动。这是有关身家性命的大事,如被发觉,必被曹操处死无疑。因此,刘备,故事背景:,范读课文,范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韬晦( ) 諕( ) 樽俎( ) 酣( ) 骤雨( ) 叨( ) 冢( ) 筯(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整体感知,(一)刘备行韬晦之计,(二)曹操煮酒论英雄,1.派兵请刘备2.煮酒论英雄,整体感知(一)刘备行韬晦之计(二)曹操煮酒论英雄1.派兵请刘,课文分析 之一,刘备为何要行韬晦之计?刘备他怎样行韬晦之计?刘备为何不向关张二人说明用意?,课文分析 之一,课文分析 之二,曹操请刘备为何派许禇张辽带数十人前往?刘备在前往、会见曹操过程中心理变化过程是怎样的?曹操为何故意提及“望梅止渴”的故事?,课文分析 之二,整体感知,(一)刘备行韬晦之计,(二)曹操煮酒论英雄,1.派兵请刘备2.煮酒论英雄,整体感知(一)刘备行韬晦之计(二)曹操煮酒论英雄1.派兵请刘,曹 操,刘 备,着 意 发 问,权 作 不 知,步 步 逼 问,乱 论 英 雄,说 破 英 雄,巧 饰 惊 恐,精 读 赏 析,曹 操刘 备着 意 发 问权 作 不 知步 步 逼 问乱,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备肉眼安识英雄?,自比飞龙,暗指潜龙,龙之为物,可比备肉眼安识自比飞龙暗指潜龙,曹操,刘备,冢中枯骨,兵粮足备,袁术,色厉胆薄,虚名无实,藉父之名,守户之犬,碌碌小人,四世三公,威镇九州,血气方刚,益州太守,等辈,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曹操刘备冢中枯骨兵粮足备袁术色厉胆薄虚名无实藉父之名守户之犬,刘备乱论英雄 曹操步步逼问袁术,兵粮足备 冢中枯骨袁绍,四世三公 色厉胆薄刘表,威镇九州 虚名无实孙策,血气方刚 藉父之名刘璋,益州太守 守户之犬张绣 张鲁 韩遂 碌碌小人,大智若愚 隐忍机智,野心勃勃 骄横跋扈,刘备乱论英雄 曹操步步逼问大智若愚 隐忍机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也!,一震之威,乃至于此。,丈夫亦畏雷乎?,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煮酒赏梅中剑拔弩张,谈笑风生里暗藏杀机。,今天下英雄惟 一震之威,丈夫亦畏雷乎?圣,写作特色,1.对话描写,2.环境描写,写作特色1.对话描写2.环境描写,1.富有个性的语言表现了人物鲜明的性格。,2.通过对话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对 话 描 写,1.富有个性的语言表现了人物鲜明的性格。2.通过对话推动了小,环 境 描 写,1.烘托了人物心理,2.推动了情节发展,环 境 描 写1.烘托了人物心理2.推动了情节发展,三 国 故 事,三 国 故 事,分子的性质PPT教学课件,分子的性质PPT教学课件,分子的性质PPT教学课件,分子的性质PPT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