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玩转干货(DOC5集6集WeMedia(DOC25页).docx
-
资源ID:2022689
资源大小:1.22M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微信公众平台玩转干货(DOC5集6集WeMedia(DOC25页).docx
微信公众平台玩转干货目录上篇<微信公众平台玩转干货4集+番外篇>目录:微信公众平台玩转干货第一集微信公众平台玩转干货第二集微信公众平台玩转干货第三集微信公众平台玩转干货第四集微信公众平台玩转干货番外篇本篇目录:微信公众平台玩转干货第五集微信公众平台玩转干货第六集自媒体的兴起THERISE OF WEMEDIA 百科“自媒体”:离开组织的日子 南方周刊原创微信号:青龙老贼ZTalk整理收集排版:发现新鲜事物stardiscoverer 和 茶饭后chafanhou更多的内容将会持续更新,谢谢! 微信公众平台玩转干货第五集第五章 公众平台编辑模式实例实例为资讯应用,主要以首页、导航、列表、搜索四块组成,所有设置都是在公众平台后台的高级功能-编辑模式-自动回复页面下完成。一、使用被关注自动回复制作首页当用户第一次关注公众账号的时候,是一个公众账号最难能可贵的资源,如果用户无法在几秒钟之内得知公众账号的功能,他很有可能就取消关注。你必须迅速地告诉用户为什么要在你的公众账号上花费时间。三秒内让用户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并且能够准确的指引用户他想要去的地方。太复杂的操作步骤,只会让用户觉得这个公众账号很没劲。所以说好的欢迎首页既可以让用户更好的了解公众账号,又可以快速引导用户进行互动,因此设置被关注自动回复非常重要。先说下实际操作,选择“被添加自动回复”,可以看到右边设置框可以选择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四种方式,推荐使用文字,语音不够直观,图片打开很慢,视频基本属于扯淡,但是不知道微信官方为什么没有图文消息栏,本来有这个的话可以用多图文消息做一个菜单出来。如下图为简单设置的一个欢迎首页:当用户关注该公众账号时,首先是感谢关注,然后是告诉用户这个公众账号是可以学公众平台使用的,最后告诉用户输入“跟我学”就可以进行互动。ZTalk秘籍1. 好的欢迎词可以给用户带来深刻印象:普通欢迎词:“欢迎您关注XXXX”;卖萌欢迎词:“亲,你怎么才来呢?感谢关注XXXX,亲会收到每天的问候和精选文章”;幽默欢迎词:“我们灰常严肃地告诉你,你已经成为XXXX的一员,必须严守组织纪律,争当XXXX的优秀用户!”文艺欢迎词:“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亲爱的,听我聊聊厨房与爱吧!”二逼欢迎词:此处省略100字2. 简单的互动提示有利于激发用户马上体验功能,可以根据公众账号定位来设置,比如“跟我学”、“开始吧”、“试一试”等,或者用问候语,比如“Hi”、“Hello”、“你好”等,或者使用计算机特定词“dir”、“ls”等。3. 加入一些表情符号,让文字活跃起来,带点情感。4. 分段中间要有空行,这样可以避免欢迎、引导文字挤在一堆,用户看不清楚。二、用关键词自动回复制作一个导航导航并不是每个资讯应用都需要的,特别是自媒体的公众账号,由于文章量较少也不分类,可以直接进入列表。导航设置可以参考自己网站的栏目设置。规则名是用来辨识该规则的,一般可以直接用功能名称来命名。然后在左栏的添加关键字“跟我学”,并选择“已全匹配”,右栏输入回复内容,回复内容使用文字,当用户输入该关键字时就会回复右栏的内容。如下图:三、用关键词自动回复制作一个列表设置完导航后就可以做列表了,列表的关键字要根据前面导航的回复内容来设置,比如数字编码等于1的时候,就回复“公众平台入门篇”的文章列表,如下图:ZTalk秘籍1. 关键字命名规则建议首字母为导航栏数字编码,比如前面导航的“入门篇”数字编码是1,那么该文章列表的数字编码第一个字母就设置为1,后面为该列表的顺序。2. 由于文字版最多只能输入300个字,当该文章列表内容字符超过300个时,可以再设置“p2”的规则来翻页,如下图:这样就可以实现翻页了,是不是很简单?3. 注意规则名如果有英文字母的时候,请将大小写字母的关键字都设置进去,特别是第一个为英文字母时,手机键盘一般会自动变为大写,比如上图这个翻页关键字是“p2”,我设置了两个“p2”和“P2”,这样用户不管输入那个都可以查询了。四、用关键词自动回复返回详细消息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公众账号查看文本、语音、图片、视频、图文消息等富媒体信息,列表设置完成后用户就可以根据每篇文章的数字编码来查看详细信息。1、根据数字回复图文消息。先标注规则名,然后在左栏设置关键字“11”,然后点击右栏右下角的图文按钮,选择要发送的图文消息,保存即可。用户发送“11”时将会收到该图文消息。如下图:2、根据数字回复文字消息。先标注规则名,然后在左栏设置关键字“12”,然后点击右栏右下角的文字按钮,在弹出的文本消息框里输入文字,保存即可。用户发送“12”时将会收到该文本消息。如下图:3、根据数字回复语音、图片、视频消息。先标注规则名,然后在左栏设置关键字“12”,然后点击右栏右下角的文件按钮,在弹出素材管理页面选择相应素材,保存即可。用户输入“13”时将会随机收到其中一条内容,如下图:ZTalk秘籍在这个例子里我放了三个素材,当用户输入关键字“13”的时候公众账号会随机发送一个给用户(测试发现第一个素材命中率特别高,超过60%,不知道再多几个素材会不会有改变?)。那么如何一下子把三个素材一起发给用户呢?很简单,选中左上角的“发送全部回复”。应用场景:美女主播照片+语音播报五、用关键词自动回复做语义搜索语义搜索是个很NB的技术,谷歌、百度这些大公司都在这个上面花了很多力气,语义搜索技术越强大,搜索结果就会越接近用户想要的内容,但实际上使用关键字不全匹配这个设置,咱们也可以在公众平台上实现一些简单的语义搜索。如下图:根据文章的关键字,将一些有相同TAG的文章归类到一个新规则下,用这些TAG来做关键字,不选择全匹配,当用户发送的消息里包含有这些关键字时就会返回相应文章。如上图两篇文章都是有关“微信”和“教程”的,当用户发送的消息里含有微信或者教程时,就会收到这两篇文章。今天就先到这里了,明天写一个餐馆菜单和公司通讯录实操步骤吧,无分析无秘籍纯步骤。微信公众平台玩转干货第六集今天带来公众账号自动回复操作案例,不过没有实际运用过,属于本人YY的产品逻辑,欢迎朋友们尝试使用,有问题的请及时反馈。外婆家菜谱很多餐馆现在都在使用ipad菜谱,这种菜谱的好处在于图文并茂,浏览方便,可以直观的展现菜品给顾客,同时维护菜品简单,省去很多重复印刷纸质菜谱的麻烦,个别复杂的菜谱还具备了在线下单、结算、付款等功能。但是ipad菜谱价格较贵,一般连硬件加软件起码6000-8000一套,我看到过很多小商家聪明的把菜品做成照片,放在ipad图片浏览里让用户点单,也是个不错的IDEA,不过ipad还是太贵。现在智能手机那么普及,让顾客扫描二维码关注餐馆公众账号后,就可以在自己手机里看菜谱了,会不会很好玩?另外这些顾客也就成为你公众账号的用户了,然后不说了,自己想象去。一、设置被添加自动回复,如下图:二、设置消息自动回复,如下图:三、把所有菜品上传到公众账号:这里有三种方案:1. 每个菜品是一个图文消息,标题为菜品名称,封面图片为菜品图片,菜品介绍和价格放摘要,如下图:2. 多图文消息展现,封面图文消息用来做菜品类别,添加六条菜品信息格式为菜品名称+价格,最后一条用来做翻页提示。如下图:3. 每个菜品做一条关键词自动回复,将菜品的图片、价格、描述分解成三个回复,根据关键字全部发送。如下图:第一种和第三种的好处是图片较大,展现内容直观,添加删除灵活,并且第三种的介绍内容可以多一些,第二种的好处是关键字设置较少,菜单层级少,公众平台关键字回复可设置最多条数只有200条,每条规则下的回复最多5个,如果菜品较多可能就不够用。四、关键字自动回复做菜谱类目层级,如下图:采用第一种和第三种菜品上传方案的,要做2级菜单,如下图:如果一个菜品类别下数量比较多,单条文字消息字数超过的话,也可以设置多条文字消息,选择发送全部回复。采用第二种菜品上传方案的,直接用关键字自动回复添加多图文消息即可,注意翻页关键字的设置,如下图:简单四步就能完成一个移动端菜谱,让顾客方便直观的查看菜品,如果有开发能力的还可以将下单、会员管理等加入,还可以根据用户浏览数据来了解菜品受欢迎情况。自媒体的兴起 THE RISE OF WE-MEDIA 2006年底,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评选特辑的封面与以往不同,并非任何名人照片,而是一个大大的英文单词“YOU”和一台电脑,时代周刊对此解释道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2006年的年度人物就是“你”,互联网上的内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创造者。 至此,所谓的“自媒体”,进入日益兴盛的告诉轨道。下一次修改现代汉语词典,恐怕这一新生词汇必须列入增补了。 【什么是“自媒体”?】 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自媒体)”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 as a way to begin to understand how ordinary citizens,empowered by digital technologies that connect knowledge throughout the globe,are contributing to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ir own truths,their own kind of news”.(数字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把知识联系起来之后,公民能够提供或参与提供他们知道的真相、他们发现的新闻。) 国内也有媒体专家定义过“自媒体”:“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比如邮件、手机、博客等,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特定个体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称为自媒体。”定义总是比较宏观比较理性化,说成大白话就是:普通民众定期或者不定期编辑、制作、传播的信息。其编辑主张凸显个人化;其制作手段五花八门;其传播渠道主要是网络。媒体专家认为,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至少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一,个人化与平民化;二,门槛低,运作简单;三交互性强,传播迅速,四,良莠不齐;五,可信度低;六,相关法律不健全。这些总结言简意赅,与我们看到的完全一致。 【中国日报定义“自媒体”?】中国日报的报道:“We live in the era of We-Media, which means everyone can create new words and make them popular through BBS or micro blogs,” said Li Yuming, the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language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vice-president of the commission.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说:“我们正处在自媒体时代,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创造新词 ,通过论坛或者微博使之流行起来。”文中的We-Media就是指“自媒体”。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也叫“个人媒体”,包括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布告栏系统),Blog(博客)和micro blog/weibo(微博),podcasting(播客),groupmessage(手机群发)等。尤其是在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类社区里,信息播被无限放大。We-Media时代,人们传播的大多是grassroots journalism(草根新闻)。曾经有学者将这股热潮描述为“全民DIY”。相对于传统媒体的macrocontent(巨内容)而言,自媒体创造的常属于microcontent(微内容)。【博客“自媒体”的主要形式之一】 全球范围来说,目前自媒体的主要形式是博客,播客,BBS,SNS,个人空间等等,其中以博客的诞生,发展,成熟最为典型。 具体到中国,大约2000年博客悄然进入中国。2003年前后,blogcn等几家网站的博客已是暗流涌动,渐成气候。 2005年,原来并不看好的博客业务的国内几大门户网站,仿佛一夜之间认清这一巨大潜力股的价值,悉数加入博客阵营。从此博客盛极一时。 一时间,各种聚会似乎变成了博友聚会。介绍人物时,有了“著名播客”这么个头衔。一个出名博客,每天单日访问量可以达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如此传播效率,迅速引起一些广告商的关注,开始向博客投放广告。也正因此,有人干脆辞了工作,专门靠写博客维持生计。 博客的主题很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无所不包,比传统媒体的分工细致万倍。但也正如传统媒体曾经的生存状态一样,绝大多数的博客都是默默无闻,真正能有发行量的博客,屈指可数。 在我国,博客的最成功者,无疑是演员徐静蕾,她的博客访问量曾长期高居全国博客榜首。进而徐静蕾以自己博客的超大访问量为基础,向前推进到创办电子杂志开啦,定期出版,从内容到形式,彻底改变为一份地地道道的“自媒体”,取得巨大成功。 2009年开始,博客的“升级版”“微博”又开始大行其道,各大门户网站又纷纷将资金,人力由博客事业抽调到微博上面,新一轮的微博大战顿时硝烟弥漫。有趣的是,又是一位女演员姚晨,在这轮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了粉丝最多的微博客。【中国特色的“自媒体”】 我国特殊的媒体发展史,以及特殊的生存状态,造就了“自媒体”在中国独具特色:在重视网络传播的同时,更加重视与传统媒体的结合。 我国媒体管理一向执行审批制度,这使得很多人对“正统”格外重视,对传统媒体有特殊情结,比如,中国文人之间曾经流传过一句话:没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过书的,就不算真正的作家,这话的潜台词是,哪怕在其他正规出版社出书,都不算了最正统,何况网络传播。 这一情结的结果,是“自媒体”一旦在网络环境得到成功,就会迅速向传统媒体靠拢,去赢得那种正统感。 当然,更大的原因在于利益。网络环境的混乱,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自媒体单靠网络传播无法保障利益;而相较而言,传统媒体毕竟可以有部分保障。因此,像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这些年轻有为、致力于自媒体的创建者来说,最后选择的并非是网上电子刊物,而是传统的纸质书刊。 最小说系列、鲤系列,以及韩寒的独唱团从内容上看都是典型的“自媒体”,又完全是一本传统媒体。从这意义上而言,这些“自媒体”的创作俑者,应该称作“独立出版人”更准确,只是在我国目前的特殊环境下,“独立出版”这一概念的危险系数较高,因此,无论他们自己,还是喜欢他们的读者,都含糊其辞。这些“自媒体”,眼下都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初创阶段,有着种种不顺,以及不尽如人意之处;不过他们无一例外,都具备了“自媒体”最核心的一个“自”字即个人化,这是最宝贵的一点,因此有理由期待他们未来的腾飞。“自媒体”:离开组织的日子传统意义上的媒体,需要一个少则十来人、多则上千上万人的团队才能运作,但自媒体常常只需要一个人。不受组织的约束,在规则框架内独立表达,是自媒体的动力之源。在这种力量的驱动下,尽管商业前景目前看来并不明朗,但自媒体的探索不会停止。上世纪60年代初,法国深陷阿尔及利亚战争泥潭,总统戴高乐打算通过和谈结束战争,但驻阿殖民地军官却在密谋兵变、阻止和平计划。收到消息后,戴高乐以“慰问”之名给驻阿部队发去数千台在当时还很时髦的晶体管收音机。后来,通过这些收音机,驻阿士兵们收听到了戴高乐的演说号召他们忠于法兰西。就这样,兵变被化解于无形。这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科技记者曾航小时候看过的一个故事,广播的神奇力量给他留下深刻印象。2012年10月,曾航开通了自己的微信(一款即时通讯的手机应用,由腾讯公司开发运营)公众账号。当时腾讯公司刚刚推出公众账号功能,开通这类账号,意味着曾航不仅能在微信里向“订阅”用户推送文章、图片等内容,还可以和订阅用户直接沟通。起初,这个科技记者不过是想试试业界的新产品。不过,玩了一段时间后曾航意识到:订阅用户手机上装载的微信就是一台台收音机,而他自己,就像掌控着广播台的戴高乐,“只要你的演说足够蛊惑,别人就跟你走”。意识到这点之后,曾航开始用心经营自己的公众账号“移动观察”,尽可能地坚持每晚发布一篇文章,分享自己对移动互联网的行业观察与思考。比广播更妙的是,他还可以在后台一对一回答订阅者的各种提问。不到半年,以移动互联网业界人士为主体的订阅者,增至近万人,这个小而精准的用户群,已赢得了广告主的青睐。“发布内容-获得订阅用户-实现广告收入”,这正是典型的媒体运作模式。对于报纸、广播、电视乃至网站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这需要一个少则十来人、多则上千上万人的团队才能运作,但曾航只是一个人、下班之后在战斗。这种模式,被称为“自媒体”(We Media),时下中国移动互联网上流行的新模式。“自媒体”又一春早在2003年,“自媒体”的概念由美国新闻学研究者提出,简单说就是普通大众借助数字科技手段,像媒体一样生产并传播内容。当时,博客作为最新潮的互联网应用正风靡全球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在网上开通一个博客,并上传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这意味着,博客这个“媒体”发布的内容,可以实时发行到全世界有互联网的地方。而在此之前,这显然不是个人能轻易做到的事情。“自媒体”的概念,在博客风潮下诞生并在全球被热捧,被很多人看做是一种可能颠覆传媒业生态的新兴力量。中国鼎盛时期有过上亿博客,一批博客作者因此走红。但热闹不过两三年,博客渐渐归于沉寂。此后,数字科技的每一次革新从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互联网社交应用的风行,到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勃兴等,都会引发出新一波在各种新平台上对“自媒体”的积极实践和美好憧憬。在中国,眼前这股热潮的背景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过去两三年来微博和微信两个互联网社交应用风生水起这三个“指标”,均是以亿计数。研究网络传播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邓建国说,过去大众媒体始终无法满足一些分散的小众需求,如今,自媒体可以借助互联网上的社交工具,低成本地聚集起这些需求。除了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自媒体形式,常见的还有微博、App(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应用程序)乃至网络视频等类型。也有自媒体同时运行以上多种形式。通过用户简单的关注和下载等操作,“自媒体”就能与其订阅者紧密相连,快捷地把内容推送到他们眼前的电脑或手机屏幕上,完全不需要中间环节。和读者“面对面”最新的这一波基于各种互联网社交平台的“自媒体”,与既有的媒体形态相比,最显著的进步,在于能直接“见到”读者。曾航就是这一进步的受益者。他每天发布了新内容之后,可以即时地在后台获得各种读者点评,平均每天收到的几十条反馈里,除了咨询问题的,亦不乏有人向他推荐值得注意的业界前沿动态、有人“爆料”行业内幕、有人帮助他纠正对某些行业问题的理解偏差。曾航把这些陌生ID称为是“民间高手”,在后台与他们的交流,也成了其职业积累的一部分。在外资门诊沃德医疗中心工作的47岁血管外科医生张强,也有着相似的感受。在二十几年前读大学的时候,张强曾幻想未来世界能有一种“奇特的科技”,可以把医生和患者连起来。现在,从微博再到微信公众账号,他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这个“未来世界”正在成真。张强的新浪微博上,已经累积了近七万粉丝。使用中他留意到,越来越多的病人成了他的微博“粉丝”,他们在微博上了解张强的“理念和专业”,再去医院找他看病。微信公众账号出现后,张强也是积极使用者之一,并且发现沟通更方便了病人可以方便地把资料和患处拍照发送过来,他也可以在后台一对一回复指导。在微博上,他每天可能收到几百条求医提醒,却很难一一跟进。最近,张强索性建立了一个以病人为主要目标订阅者的微信公众账号,主打“血管疾病的科普、咨询以及远程会诊”。“过去人们都是在看医院,而不是看医生,大家投奔好医院,对医生往往是随机选择。”在张强看来,自媒体开始改变这种现状。2013年之前,他是上海一家公立三甲医院的血管外科主任,“下海”之前身边友人曾惋惜地提醒,他的医术会因缺少病人而失去用武之地。但实际情况是,病人比原来多了一倍,很多病人也跟了过来。情感咨询师“但丁Law”的微信公众账号拥有5000订阅者,过去在“把妹”BBS上起家的他,现在把这里看做是自己“事业里挺重要”的平台,因为自己“没有独立网站,博客又无法和用户建立长久联系”。在这里,但丁Law除了发布自己撰写的情感咨询文章、一对一回复订阅者的提问,还正构思着和拍档利用这个账号给订阅者提供“小型社交课程”。大大小小的领域里,像曾航、张强和但丁Law这样,用自媒体来实现个人品牌提升、职业资源维系等价值的人,正在涌现。谁来审核“自媒体”传统的媒体形式,几乎都有一套“写作者-编辑-审查者”的内容生产流程,来确保媒体生产内容的公信力和安全性,但对“自媒体”而言,这些角色都由一个人来完成。一方面“自媒体”因此拥有了更宽松的尺度和写作自由,但另一方面,自媒体作者必须自己拿捏分寸。闻佳是上海申江服务导报的一名时尚领域的记者,她的另一个身份是网络上小有名气的美食达人“艾格吃饱了”,六年前开始撰写美食博客。等到了微博时代,她发现博客内容往往淹没在“微博的时间洪流”里。最后,在从事技术、美工等职业的朋友们的友情支援下,闻佳在2013年初发布了一款名为“艾格吃饱了”的智能手机App,她在这个App里会不断更新餐馆点评榜单、菜谱,推荐食材类淘宝店,上线后迄今已被下载了近两万次。过去“点两个菜凭经验判断随便说几句也无所谓”的闻佳,不由得越发注重“公信力”来,她甚至参考了纽约时报食评版的标准,要求自己“尽量减少主观性评价”,对点评的餐厅“必须不同时段吃几次,点菜范围也要宽泛”,以“提供更多论据为我的结论负责”。对于商业力量,闻佳保持着警惕,“从来不想和推荐店有任何交流”。有一次推荐了一家淘宝店的奶酪条,她还不得不找到店主询问后续货源是否一致。尽管店主作了保证,她后来还是又买了一些来自己验证过才放心。沈亚川是一位暂时赋闲的时政编辑,他的网名“石扉客”在新浪微博上人气颇高,有近九万粉丝。2013年2月辞职后,他注册了一个微信公众账号“石扉客-法政观察”,几个星期已积攒了8000名订阅者。这是目前尚不多见的时政类自媒体之一,主打内容是每日五条时政观察、每周一篇时政分析文章。为了调和内容的“软硬”,考虑到“喜欢时政的读者,一般也喜欢美女”,他还每天推出一位“扉女郎”并张贴照片,沈希望以上述几点来做出“个人特色”。“最大障碍,就是随时可能玩完”,沈亚川参照自己写微博的经验来“自我审查”,提醒自己发言“不要轻狂”,先尽可能地让“小白鼠能够养下去”。不过,由于自媒体都是附属在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各种平台上,某种意义上,平台运营商担任了“判官”的角色比如,如果内容涉黄,就很可能不能发送给用户。在中国,平台商通常是通过关键词过滤等技术手段加人工的方式来审核内容,但通常不会与发布者沟通,发布者只能自行揣摩。有时候,这种方式也会有一些误伤。广州一位工程师开通了一个“深夜谈吃”的微信公众账号,每晚发布一条“原创饮食经验”。有一天,他的一篇关于土豆烹饪方式的文章,被审了一夜,让他哭笑不得。他事后反思,是不是因为标题用了“大洋芋帝国”这样的字眼?钱景并不明朗在绝大多数人还是把自媒体作为一种个人价值提升或个人兴趣发展的方式时,这条路上走在最前列的少数人,已经彻底将其当成谋生之道。曾在杂志、网站工作的科技媒体人程苓峰,在2012年8月末辞职迁居南方小镇,“不打工、不创业,专心做一个关注互联网的个人媒体”。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和博客网站都是他的自媒体“云科技”的发布平台,主要内容是他所撰写的行业评论,自称在各平台有总计百万订户。除此以外,他也会组织一些线下的行业沙龙。现在,程苓峰已经获得了13个广告,全都来自他浸淫多年的互联网或相关行业,他说每个价格“1万-3万”,而这些广告会同时在他的各个平台上推广。这个成绩,也让程岑峰成了当下言“自媒体”必提及的红人。为了自由创作而离开组织,是程苓峰的愿望。这样的人,现在已越来越多,而“自媒体”,提供了独立生活的可能性。声称“绝不加入、自建任何组织”的罗振宇,也是其中之一。罗是原央视对话节目制片人,离开组织之后,通过做企业顾问、讲学等方式“挣钱”他戏称是“跑江湖”。2012年10月,他宣布着手打造他的自媒体“罗辑思维”这是目前知名度最高的自媒体之一。几个月运转下来,他的这档直触时下热点、用轻松的话语探讨严肃话题的网络视频脱口秀节目,颇得年轻人的追捧,在优酷上今年已经获得累计超过700万次的点击。微信公众账号以及微博上,也积聚了大批粉丝。不过,罗振宇并不是一个人。他背后还站着一位经纪人、NTA创新传播机构创始人申音。他们的分工是:罗振宇负责内容,申音负责商业开发,收入两人分成,罗形容说“是泰森和唐金的关系”。在商业模式上,他们暂不希望直接插播广告,申音解释说是“不想伤害用户体验”。“罗辑思维”现在采取的是品牌合作的方式,已产生的第一个合作对象是网易新推出的一款云笔记软件,使用者可以与罗振宇团队分享知识积累,通过量身定制的这种合作,这款软件无缝接入“罗辑思维”的追随者中。在之前从事社会化营销业务过程中,申音的判断是,基于社会化媒体平台的自媒体,将会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并改变生态,期望抓住其中的机会。申音正在寻找更多的合作者。除了“罗辑思维”,他已和知名投资人薛蛮子推出一款自媒体App“蛮子文摘”。这种作者加经纪人的自媒体商业运作方式,曾航就非常认可。他认为自己这样的自媒体作者“没有能力也不应该去拉广告”,经纪人的角色,恰当地承担了传统媒体经营部门的职能。曾航和其他七八个科技自媒体,加起来有近20万订阅者,他们组成了一个名为“WeChoice”的“广告联盟”,由专人负责广告业务,所获广告,将同时投放在联盟内的所有自媒体上,最后大家再根据各自订阅者数量等指标分成收入。至于自媒体的商业潜力,市面上充满了乐观估量。但上海交通大学的新媒体专家魏武挥(过去曾是博客大巴的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并不这么看。在魏看来,程苓峰的13个广告,更多是基于其个人在行业多年积累的“变现”和先发效应,并没有普适性。像博客时代一样,也许会有一批人在这波潮流中脱颖而出,但就整体的商业模式而言,本质上“微信公众账号就是当年的博客、App就是当年的电子杂志”曾被外界寄予很高的商业价值期待,后都趋于没落。不过,探索并不会因此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