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实践.docx

    • 资源ID:2018407       资源大小:241.36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实践.docx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践前言§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主要研究三方面的问题:贸易的基础、贸易的影响、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贸易的基础:研究国际贸易的基础,也就是讨论贸易发生的原因。各国之间为什么发生贸易? § 贸易的影响:带来利益,但这种利益有多大?利益的分配如何?有没有一些利益集团受到损失?贸易对本国的生产和消费会带来多大影响?短期影响是什么,长期又有什么影响? § 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技术变动和资源增长会对贸易产生什么影响?要素的国际流动(移民、国际投资等)会怎样影响一国的经济与贸易?反过来,国际贸易的发展又会怎样影响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 § 贸易政策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研究贸易政策的内在必然性,探索贸易政策发展的规律,及其实施的客观必然性。它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贸易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贸易政策选择的理论依据;政策工具的经济分析;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政策特征;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及其发展趋势等。§ 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贸易政策的影响和贸易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学。§ 贸易政策的影响:主要是对各种贸易政策(包括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以及影响贸易的其它经济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等)的实证分析。§ 贸易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学: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治与经济利益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 一、世界贸易发展进程§ 1.古代的世界贸易 § (1)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人类文明就开始在中东产生。三大宗教、农业、城市、贸易也最早从中东开始。§ (2)到公元100年左右,古典时代进入鼎盛时期 § (3)国际贸易的第一次大推动: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势力扩张。从公元11世纪到一三世纪,十字军多次东征从穆斯林手中夺得了地中海,从而使地中海像古代一样再一次成为欧亚大陆贸易的海上通道。§ 在一五世纪前,整个国际贸易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按自愿交换的原则进行。贸易在自然经济中的地位并不重要,只是人们经济生活中的一个补充。因此,当时各国之间各洲之间的贸易还处于不连续不稳定的状态。 § 2.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一五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及由此产生的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则大大发展了各洲之间的贸易,从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 (2)地理大发现产生的条件§ 能生产600至800吨的圆体帆船。§ 中国的火药和指南针技术也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已能在舰船上载有火炮,还能生产罗盘仪和象限仪,绘制航海图。§ 传播上帝福音的宗教动力、通过贸易牟利的强烈欲望、开辟新通道的迫切需要。 § (4)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发展的影响 § 第一,使欧洲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商业革命。贸易的扩大促进了专为交换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各国不同的产品价格所造成的巨大利润进一步推动了为牟利而进行的国际贸易。 § 第二,地理大发现引发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殖民扩张和殖民贸易,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 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从而初步形成了一个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 3.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工业革命则彻底改变了各国和世界的自然经济结构,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4、战后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 § (1)战后世界贸易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战后较长的和平时期。§ 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90年代信息产业革命。§ 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改善。§ (2)二次大战后的国际贸易主要变化:§ 第一、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增加。§ 第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流向,“北北贸易”取代“南北贸易” 成为主要的贸易模式。 第四、区域性自由贸易迅速发展。§ 第五、从贸易主体来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承担者。§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利益、贸易格局变动的理论。在1776年亚当·斯密的名著国富论发表至今的200余年间,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与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四个阶段。这四种理论在当时都能解释这样和那样的国际贸易问题,但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国际贸易的变化,这些贸易理论也逐渐受到新的贸易理论的挑战。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1、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 § 2、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托马斯 孟 )§ 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 (1)货币政策 颁布法令和严厉的刑罚,禁止货币输出。 (2)奖出限入政策 主张国家管制对外贸易,通过奖出限入政策促进出口,减少进口,实现贸易顺差,积累货币财富。 (3)保护关税政策 (4)发展本国工业政策 § 3、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魁奈、布阿吉尔贝尔) § “自然秩序”的观念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重农主义学说的基础。这个所谓的“自然秩序”,实际上是指经济社会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 重农学派对贸易并不重视,但他们从“自由经济”的基本理念和法国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反对重商主义对贸易进行干预的政策,提出了自由贸易的口号,尤其主张谷物的自由出口。 § (二)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 1、国际贸易取决于国际分工和一个国家的优势§ 2、一个国家的优势来自于多方面,并且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本国的优势 § 3、一个国家可以选择自由贸易或者对特定商品征收适度关税等不同贸易政策 § 主张自由放任,但并未将这一思想简单照搬到国际贸易领域中,而是主张按照具体情况对于不同商品实行自由贸易或者征收适度的关税。§ (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二、新古典贸易理论§ (一)赫克歇尔俄林模式(模式) § 1、认为生产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而不仅仅是劳动。资本、土地以及其它生产要素也在生产中起了重要作用并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而且,他们注意到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有些产品的生产技术性较高,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这种在生产中所需的资本投入比例较高的产品可以称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有些产品的生产则主要是手工操作,需要大量的劳动投入。这种在生产中所需的劳动投入比例较高的产品则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这里的“密集型”是一个相对概念。 § 2、各国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也是不同的。有的国家资本相对雄厚,被称为“资本充裕”国家;有的国家人口众多,被称为“劳动充裕”国家。这里的“充裕”也是一个相对概念,用资本劳动的比率(人均资本)来衡量。 § 3、生产要素自然禀赋论§ 理论: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各国在那些能较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生产商品时,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所以,每个国家最终将出口能利用其充裕生产要素的商品, 以换取那些需要较密集使用其稀缺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 逻辑思路:商品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而商品价格的差异是由于商品生产的成本比率不同;商品生产成本比率不同,是因为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比率不同,而生产要素价格比率不同,则是由于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因此,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最重要的基础。§ (二)赫克谢尔俄林萨谬尔森模式(模式)§ (三)的理论挑战里昂惕夫之迷§ 三、新贸易理论§ 1、行业内贸易理论 § 林德尔、德雷泽率先对分析范式无法解释的行业内贸易现象作出了解释。林德尔认为,当要素禀赋条件以及产品开发过程、创新和规模经济能够在特定的商品上创造出出口潜力时,这种潜力只有在出口国具有对该种产品强大的实际需求条件下才能开发出来,即出口优势应当有需求基础。一旦国内贸易在这种需求的基础上被开发出来,国际贸易尤其是在那些具有相似的(但不相同的)国内需求模式的国家间的国际贸易才有可能发生。如果收入水平是国内需求模式的衡量指标的话,那么这种国际贸易将会在具有相似的人均收入水平的国家间得到展开,并达到相当的规模。德雷泽则进一步指出,产品的差异性、需求的差异性和收入的相似性必须在与规模经济相联系时才会发生国际贸易。 § 克鲁格曼总结出包括消费偏好多样化和规模经济的新国际贸易理论。§ 2、战略贸易理论 § 第三节 贸易保护理论 § 一、当今流行的保护理论§ 1、改善国际收支论§ 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贸易保护来减少进口,减少外汇支出,增加外汇储备,以平衡国际收支或保持贸易出超。§ 它起源于重商主义保持贸易顺差的思想,得到凯恩斯主义的发展。这种思想在发展中国家很普遍,这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出口能力普遍较低,而进口有刚性,外债严重有关。工业发达国家也时常把关税作为平衡国际收支临时性重要措施。 § 实施起来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到:§ 第一,别国的对策以及这种对策对本国出口的影响。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贸易是双方的,一国实行保护,别的国家也会跟进,不管是有意报复还是进口能力下降,都会反过来影响本国的出口,其结果,虽然少买了东西省了钱,但也少出口少赚了钱。国际收支也许没改善多少,本国消费者和出口行业都要为之付出很大的代价。§ 第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改善国际收支?要平衡收支,不仅要“节流”,更要注重“开源”。少进口省外汇只是一种消极的、代价昂贵的平衡方法,而提高出口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挖掘更多的出口潜力去多赚外汇,才是积极的、代价较少的改善国际收支的办法。§ 2、改善贸易条件论§ 改善贸易条件论认为,用增加关税等贸易保护的手段限制进口减少需求可以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于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与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的比率,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降低可以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即同样数量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从而使整个国家获利。通过贸易保护来改善贸易条件的有效性仍然值得考虑。§ (1)能否成功地通过贸易保护来降低产品的进口价格,首先取决于该国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只有贸易大国才会对市场价格有影响力,才能通过限制进口来降低进口价格。如果是一个贸易小国,本身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无足轻重,那么,再怎么保护,对世界市场也不产生影响,哪怕完全不进口,进口产品的国际价格也不会下降。§ (2)即使是贸易大国也未必能通过降低进口价格来获益,因为贸易是互相的,如果为了改善贸易条件而实行保护,很容易引起别国相应的报复措施。最终结果是,贸易条件没有得到改善,贸易量却因此下降。不仅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受到损失,出口商品的生产者也遭池鱼之殃。§ (3)在现实中,这种报复也可能不发生。但是,无论别国报复与否,为改善贸易条件所进行的贸易保护会造成国际市场价格的扭曲,从而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 3、增加政府收入论§ 4、夕阳产业保护论§ 夕阳产业保护论认为,一国的某个产业丧失国际竞争力,进入衰退阶段以后,会引起结构性摩擦,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结构性失业加剧,因此必须对这种衰退产业采取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加以保护,以便阻止衰退,缓和摩擦。§ 显然,这种理论实际上是为具有垄断地位的利益集团的利益服务的,是垄断保护论的一种。为了巩固和加强垄断集团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保护高度发展和出现衰落的垄断产业,不仅要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且应是攻击性地加强对外扩张的能力。 § 夕阳产业意味着它一度曾拥有比较优势,但现在已经失去。在发达国家中,夕阳产业的利益集团常常通过院外活动,敦促国家对该产业实行高关税或进口配额的保护而获利,使消费者蒙受高价格的损失。这种寻租行为导致国民收入的一种转移,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兼顾政治和经济观点的折衷方案,是逐渐降低关税,从而使受到保护的生产要素有时间来进行转移。国家给予调整援助,帮助生产要素转移到新兴部门,使强者和弱者共同分担代价,减少对一个自由和开放的贸易体系造成的实际阻力。§ 这一论点较有份量之处也许在于,需要用一些临时控制措施来减缓调整的速度。其原理是,各种资源未必很容易流动,而且重新培训劳动力及实现新的投资也需要一些时间。大多数贸易条款,如 GATT及罗马公约等都包含有保护性条款,就是承认有必要延缓调整。§ 问题是,它往往只是一种借口,发达国家藉此而采取的措施“决不是临时性的,也没有人打算把资源从已失去相对优势的领域内转移出去”(世界银行,第144页)。如美国纺织业的“暂时”政策已经“暂时”了近40年,保护依旧。§ 5、保护就业论在历史上,贸易保护最有力的动机之一,便是提供和保持就业机会的愿望。认为一国的生产和就业主要取决于对本国产品的有效需求。通过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有效需求,增加国民生产和就业水平。§ 保护就业论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来解释。从微观上说,某个行业得到了保护,生产增加,工人就业也就增加。从宏观上说,保护就业论是建立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基础之上的,通过限制进口扩大出口的贸易保护政策,可以提高整个国家的就业水平。 § 从理论上说,贸易保护对增加就业有积极作用。如果由于增加进口导致了一个行业的销路减少,那么对那个行业进行保护,至少在短期内能维持就业。§ 但是,它只是狭隘地着眼于受影响的行业,而没有注意到保护措施对其他行业所起的始料不及的影响,以及贸易伙伴的反应诸因素。 § 首先,别国对这种做法不会毫无反应。一国要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别国也要考虑他们的就业问题。一国限制进口,则伤害了别国的出口,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别国也会以限制进口作为回报,那么该国的出口也不得不减少。§ 其次,即使别国不进行报复,长期的大量的贸易逆差必然影响别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支付能力,别国经济实力的下降则反过来影响本国的出口商品的购买力,其结果也影响到实行贸易保护国家的出口。§ 因此,从总体均衡或长期均衡的角度来看,要想限制进口而不伤害出口或扩大出口而不增加进口都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实行贸易保护的结果往往是增加了一个部门的就业,减少了另一部门的就业,还外加消费者的损害,得不偿失。 § 6、保护公平贸易论§ 所谓的“公平贸易”是指贸易双方在相互提供同等待遇基础上所进行的贸易。§ 正常情况下,不公平的贸易做法是指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的隐蔽措施、政府对出口进行补贴(直接或间接),以及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对出口市场进行倾销等做法。 。§ 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规则应该是公正贸易,倾销等做法的存在会破坏这一规则,因而必须用高关税抵销倾销的等影响。如外国在本国市场上以低于公平价格的价格销售产品构成了倾销,大量的倾销必然使进口国已建立起来的工业遭受实际的损害或构成重大威胁,听任事态的发展对进口国是有害的,进口国应当对倾销产品征收高关税以防止对本国工业的损害,使国际贸易公平地进行。这种理论的观点在GATT及许多国家的贸易立法中被采用。 § 这一方法实际上因解释不一而往往被滥用。§ 各国对不公平竞争的定义不一样:§ 最初针对国际贸易中因为政府参与而出现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即凡是由政府通过某些政策直接地间接地帮助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竞争,并造成对国外同类企业的伤害,即被看作是不公平的。§ 现在被广泛用来要求对等开放市场。它以一种受害者的姿态出现来进行贸易保护,又称为“防止侵害论。似乎是迫不得已的,目的也似乎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国际上的公平竞争,以推动真正的自由贸易。§ 有时已超出了不公平做法的问题的范围,而直接攻击到贸易的基础比较成本间的差异。§ 由此引伸出一系列论据,主要有:§ (l)“保护工资论”§ 认为,经济发展落后而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工资水平较低,产品生产成本较低。从自由贸易出发,从低工资国家的商品进口必然会使本国同类商品的生产部门生产萎缩,工人失业增加,工资下降,影响到其他部门的工资率,使整个国家的工资水平下降,降低本国工人生活水平 § (2)报复论§ 这实际上是一种古老的论点。认为出于本国利益高筑贸易壁垒的国家,损害了实行自由贸易的贸易对象国,因而有针对性地征收或提高从这些国家商品的关税或加强非关税壁垒进行报复,以促使对方取消降低贸易壁垒。 § 这些政策在理论上说可能有助于限制不公平竞争,促进自由贸易,但在实施中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首先,“反不公平竞争”可能被国内厂商用来作为反对进口的借口,一些国家的某些行业劳动生产率低下,面对国际竞争不求改进,反怪罪于外国商品。§ 其次,像其他所有贸易保护一样,以公平竞争为由实行保护也同样可能遭到对方的反指控、反报复,尤其在国际交往中各国都有国家尊严,有时明知反报复行为会使本国损失更大,但为了在某种程度上维护国家的独立性和为了特定的政治利益,仍然会采取反报复政策。 § 7、非经济目标论§ 非经济目标论是从非经济利益角度论证贸易保护必要性的一种贸易保护理论。认为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促进国内生产发展,减少对外国进口产品的依赖,除了实现本国经济目标以外,重要的是还有利干实现三个主要的非经济目标:民族自尊、社会公平和国家安全。§ 八、绿色壁垒§ 二、贸易保护的新理论 § 从理论上说,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建立在“规模经济贸易学说”的基础上的。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比,规模经济贸易学说有两点新的认识:§ 第一,工业产品的世界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产品的差异性,使得各国企业都有可能在某些工业产品上有一定的垄断或垄断性竞争力量,占领部分市场,获得利润;§ 第二,许多工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生产越多,产品的单位成本越低。§ 贸易保护政策有了新的依据。§ 第一,怎样利用关税来分享外国企业的垄断性利润,提高国民福利;第二,怎样通过贸易保护来帮助本国企业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从而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使企业成本下降,在国际竞争中获胜。§ 一、分享外国企业的垄断利润§ 在许多情况下,商品的国际市场是由少数几家大企业控制的“寡头市场”,对每个具体国家来说,某些进口商品更是只来自于少数公司。这些公司在进口国的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垄断地位。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不同,垄断企业或寡头企业的商品价格不是市场给定的,而是这些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的。垄断企业或寡头企业能够利用他们在市场上的地位将产品价格定在高于其边际成本的水平上,并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当然,这种利润是通过提高价格从消费者身上赚取的。在国际贸易中,则是由进口国的消费者支付的。§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关税保护措施来分享这些外国垄断或寡头企业的利润,弥补国民利益的损失。§ 就通过关税来分享外国寡头或垄断企业的利润并提高整个国民收益这一点来说,进口国政府是有可能如愿以偿的。但是,对本国的消费者来说则是雪上加霜,关税使本来已经很高的垄断或寡头价格变得更高。除非政府能将关税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补贴消费者,否则消费者会由于关税受到更大的伤害。表面上看,进口国政府的关税收入来自外国企业的垄断利润,实际上这些税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本国消费者支付的。 § 二、“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 由于国际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性质和规模经济的存在,市场份额对各国企业变得更加重要。市场竞争变成一场少数几家企业之间的“博弈”,谁能占领市场,谁就能获得超额利润。§ 新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通过政府补贴等来帮助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而企业获胜之后所得的利润会大大超过政府所支付的补贴。 § 政府的保护政策可以使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占领市场的战略性的优势并使整个国家受益。新保护主义常常以此来说明保护政策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在实施中受到各种实际情况的挑战:§ 首先,外国政府可能会采取同样的措施。§ 其次,信息的准确性问题。即使外国政府不补贴,本国政府仍然可能因为信息不完全而盲目进行保护,从而不能达到补贴的预期效果。 § 三、国内市场失灵论§ 经济中有许多市场不能完全反映的利益和成本,即经济学家们常常提及的“外部性”。污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存在“外部性”的时候,市场是“失灵”的。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生产者剩余不能反映全部的收益。通过保护来扩大某产品的市场可能会产生边际社会收益。 § 从理论上说,如果扩大本国汽车生产会产生额外的社会利益的话,政府应当通过政策来保护本国生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两个问题:§ 第一,怎样确定这种社会利益从而选择好确有“正外部性”的行业进行保护?正如确定什么是应该保护的幼稚产业一样,选择的过程既有政治因素又有利益集团的影响。各个行业都认为它们会带来额外的社会利益,最终的选择可能取决于各个利益集团在决策层中的政治势力。§ 第二,采用什么手段进行保护?对于同一个目标(提高本国企业的汽车生产量),政府既可以用贸易政策(关税或配额),也可以用产业政策(生产补贴)。如果政策直接补贴生产,不仅同样达到对国内生产的刺激,而且可以避免对消费的扭曲。 § 第五节 国家利益与国际贸易理论的重构贸易政策§ 第一节 贸易政策概述§ 一、贸易政策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的地位 § 1、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发源于贸易政策研究§ 贸易政策与纯理论相互依存,纯理论是政策研究的基础,政策研究表现为纯理论的推广和应用。然而两者又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政策研究具有独特的一面,有其特殊的理论研究领域。§ 追溯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贸易政策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出现,要比贸易纯理论的出现早200多年。 §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史也是干预(保护)与反干预(自由贸易)的发展史,在理论的争辩和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自己,从而形成纯理论和干预理论两大体系。 § 2、从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角度考察,国际贸易的纯理论和政策研究属于不同范畴§ 习惯上人们把自由贸易理论与纯理论相联结,而将干预贸易的理论和实践视作贸易政策。贸易干预也需要用理论阐述、研究政府采取干预措施的理论依据及各种措施对各国商品和劳务交换产生的后果。§ 国际贸易纯理论属于实证经济学范畴,探讨贸易的基本问题,揭示贸易发生的原因以及贸易怎样进行的内在规律。 § 各国政府往往会基于一定时期的利益要求,而对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采取各种不同形式的干预。政策研究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 3、贸易政策学说主要研究贸易政策对福利的影响。§ 规范经济学研究利益问题,探讨贸易的利得,例如贸易是否会增加福利,采取哪一种贸易政策才能达到世界特别是贸易国的利益极大化。 § 事实上某一种政策措施总是在有利于部分社会阶层的同时,对另一部分人则可能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不利影响,例如对进口征税,必然是在鼓励国内生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消费者的负担,因此,偏重于贸易干预的政策措施,只能对某特定的经济行为的各种不同的价值尺度,进行最佳选择和判断。 § 二、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及其特点§ 1、概念。§ 贸易政策从世界范围考察,即国际贸易政策,它是世界各国贸易政策措施的总和,体现了世界贸易体制和贸易政策系统。 § 2、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 (1)广义的贸易政策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三部分。是指涉及到外贸活动的国家干预和调节行为,它是一种复杂的有机整体,既有总体的政策取向即对外贸易总政策(它是一国根据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的基本发展态势和该国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结合本国的资源赋予、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所制定的在较长时期内普遍适用的对外贸易原则、方针、策略),又包括具体体现总政策取向的各种政策措施的组合(它包括进出口商品政策、国别政策或地区政策等方面)。§ (2)狭义的贸易政策则是指关税和非关税的政策措施体系,直接涉及到国家对外贸易活动的经营管理体制、法律制度和行政干预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一定时期对商品和劳务活动的干预措施。 § 3、特征§ (1)应用性。贸易政策是一种对商品和服务的国际流动进行干预的行为,它直接涉及到贸易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利益。 § ()实践性。贸易政策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政策理论研究的直接动因是实践的需要,这也正是政策先于理论的原因之一。 § ()法律性。成熟国家的贸易政策措施的主体是通过立法程序以法律形式出现,运用法律手段来履行国家对贸易的管理和干预。 § ()动态性。贸易总政策及政策工具的取舍,总是适应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因素的变动进行调整,加上政权主体的不稳定性因素和政府目标的调整,导致了贸易政策的变动性。§ 三、贸易政策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作用§ 1、贸易政策通过国际贸易体制及贸易政策的区域化对世界贸易乃至世界经济的作用§ (1)国际贸易的秩序化§ 贸易政策既是体现贸易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方针,又是直接或间接干预对外贸易活动的具体措施。成熟国家的贸易政策逐渐向规范化、法律化发展,而贸易政策的国际规范化倾向,则有利于协调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促进国际贸易向有序化方向发展。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以及当今的国际贸易组织致力于形成能够约束成员国贸易行为的规则,是使贸易秩序化的保障之一。 § ()对世界贸易规模的影响§ 贸易政策对贸易规模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保护主义盛行势必抑制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政策的自由化则起着积极的作用。 § ()对世界贸易流向的影响§ 、贸易政策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贸易政策就是调整的工具,运用得当就可以促进贸易利得极大化,资源配置优化,增加社会福利;运用不当则可能丧失利用国际经济环境发挥自己优势的机会,有时则表现为抓住了眼前利益,却丧失了长远利益。§ (1)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既是实现对外贸易战略的工具,也是一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贸易政策是调节国民经济平衡的重要工具 § (3)贸易政策也是调节一国以国际收支为主要内容的外部经济平衡的主要手段。 § (4)贸易政策是实现经济目标的工具。 § 第二节 贸易政策分类 § 一、贸易政策的研究从其经济功能,贸易政策可划分为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管理贸易政策3大类§ 1、自由贸易政策§ 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干预的政策。国家对贸易行为不加任何干预,即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止进口,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际市场上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政策产生于世纪初,是世纪新生资产阶级“自由放任”思想在对外经济关系上的延伸。但是,国际市场毕竟与国内市场存在很大的差别,它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利益。§ 国际贸易几百年的历史证明,除19世纪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外,完全意义上的自由贸易政策是不存在的,自由贸易政策实际上是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惠的自由化过程。§ 当今的贸易自由化则意味着降低政府的控制和直接干预(如数量控制),而代之以价格机制(如关税等)的调节过程。§ 2、保护贸易政策§ 指国家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干预的政策。基本特征是奖励出口,限制进口。§ 即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保护贸易政策就是一系列干预贸易行为的各种政策措施的组合,其实际含义主要就是保护贸易政策的内容及其各种措施组合的方式。保护贸易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它反映了传统措施的抑制和新措施的发展。§ 保护贸易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 重商主义时期的强制性保护贸易政策。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为了促进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实行强制性的贸易政策,通过限制货币(贵金属)流出以限制进口和扩大贸易顺差的办法扩大财富的积累。§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以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为目标的保护主义。这一时期贸易政策的基调是自由贸易,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一些经济起步较晚的国家如德国和美国主张保护国内市场,发展民族资本,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形成,发展国际竞争力。李斯特和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思想是这一时期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垄断竞争资本主义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世纪年代资本主义大萧条使市场问题急剧变化。垄断资本统治的强化,使贸易政策向垄断资本利益倾斜,保护的对象是高度发达的工业或出现衰落的夕阳工业;其手段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实施进攻性扩张;保护的不是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而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超保护贸易也称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是国际贸易中垄断竞争日益激烈的产物,成为战后国家垄断干预贸易,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手段。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及其贸易思想对该时期贸易政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年代的新保护主义和管理贸易政策。世纪年代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衰退和经济矛盾的加剧,保护主义重新受到青睐。但是形式和手段已经发生了变化,保护手段从以关税保护为主转为以非关税保护为主。奖出限入的保护措施从限制进口为主逐渐转向鼓励出口为主。贸易保护制度转向更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同时,区域化的贸易保护政策的地位不断上升。§ 3、管理贸易政策§ 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协调和管理兼顾的国际贸易体制。§ 主要特征是:通过法律途径管理本国进出口贸易,通过国际协调途径处理与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又叫有组织的贸易。§ 主要内容:国家对内制定各种对外经济贸易法规和条例(如美国301法),加强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有序发展的管理;对外通过协商,签定各种对外经济贸易协定,以协调和发展缔约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 实质是以公平、对等、自由贸易为目标。§ 一个国家究竟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政策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其对外经济贸易政策。一般经济发展水平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的国家往往采用倾向自由贸易政策,相反则采用倾向保护贸易政策。§ 4、中国不同时期的外贸政策§ 中国1978年以前实行国家管制的内向型保护贸易政策§ 1978年以后逐步转变为开放型的适度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实行统一的外贸制度,对外贸易活动由国家宏观调控,扩大出口市场与开放国内市场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国际交换。§ 2000年以后开始走向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贸易政策。§ 二、根据贸易政策对可进口和可出口产品的效果倾向,可将贸易政策区分为中性和偏性的贸易政策。§ 中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干预措施的综合效果是对一切可贸易产品和非贸易产品、可出口产品和可进口产品、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不偏不倚地对待。 § 偏性的贸易政策§ 三、贸易政策的选择与一国的贸易战略和工业化战略结合在一起,分为内向性和外向性贸易政策 § 1、外向性战略的贸易政策和工业化政策不歧视内销的生产或供出口的生产,也不歧视购买本国商品或外国商品,贸易政策不偏不倚。§ 2、内向性战略对贸易和工业的奖励制度有偏向,重视内销生产,轻视供出口的生产。 内向性战略可以商业政策、工业政策和汇率政策等为手段。政策制订者一般喜欢采用如进口许可证、数量限制等直接控制办法,倾向于对制造业实行高度保护,对进口和投资实行直接控制,币值高估等。 § 3、衡量一国贸易政策的内向与外向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包括:§ 有效保护率。有效保护越高,进口替代偏向越大;§ 进口直接控制手段。其运用越广泛测内向性偏向越强;§ 出口奖励措施。其运用越广泛,则外向性程度则越高;§ 汇率定值。本币估值越高,内向性则越强。§ 4、根据内向或外向的程度差异,可以将贸易政策分为四种类型:§ ()坚定的外向性战略。奖励制度总的结构无偏向性。对本国市场的实际平均保护率很低。不采用或很少采用直接控制和许可证办法;汇率使可能的进口和出口贸易的实际汇率大体相等。§ ()一般外向性战略。奖励制度总的结构有偏向性。对本国市场的实际平均保护率较低,幅度差异也较小。有限使用直接限制手段,对出口有奖励,但不抵消对进口的保护。对进口的汇率高于对出口贸易的汇率,但差别很小。§ ()一般内向性战略。奖励制度明显偏向为内销的生产,对本国市场平均实际保护率较高,差异幅度较宽。广泛使用直接控制手段,对出口可能有一些直接奖励,但有明显的反进口偏向。汇率定值也过高。§ (4)坚定的内向性战略。奖励制度强烈地袒护为内销的生产,对本国市场的平均实际保护率很高,高低差异幅度较宽。实行直接控制和许可证制度以限制传统的出口部门。对非传统的可出口商品很少或没有积极的奖励。汇率定值很高。 § 四、为了保证对外贸易总政策的实施,各国政府必须制定各种具体的措施,主要分为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两部分§ (1)进口保护政策包括进口保护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两部分§ 进口保护贸易政策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两类,目前最流行的是低关税和绿色壁垒。§ 进口保护产业政策对工业的支持主要是直接和间接的生产补贴。§ (2)出口鼓励政策也包括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两部分。§ 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包括出口补贴、低价倾销等措施§ 鼓励出口的产业政策的特点也是补贴生产,不管商品是在国内市场销售还是在国外销售都得到政府各种形式的补贴。§ 我们重点介绍关税、配额、相机保护的贸易政策 § 第三节 关税§ 一、关税的涵义§ 1、进出口货物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本国进出口商品课征的一种税收。2、特点:§ 第一,关税的征收对象是进出境的货物;第二,关税具有涉外性,是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关税的征收是通过海关来执行的。二、关税的种类 § (一)、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最初,关税只是作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渠道,所以也称之为财政关税 。§ 以保护国内产业为目的设置的关税称之为保护关税,保护关税以保护产业为主,国库收入为辅。§ 如今,各国所征的关税,已经很难区分保护关税或财政关税。这是因为,以财政收入为目的征收关税,客观上也可以产生保护作用;以保护为目的的关税,其税率只要不达到“禁止关税”的程度,而使进口完全禁止,则仍然会有财政收入。许多国家在调整税率时,往往在两者之间权衡。 § (二)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 1、进口税是进口国海关在商品进口时,对进口商征收的关税。(1)最惠国税率。最惠国税率是指来自同进口国签订了双边或多边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国家的进口商品适用的税率。(2)普惠制税率。普惠制是部分发达国家给予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主要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制度。(3)海外组装条款。海外组装条款是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对进口制成品中本国生产的零部件免税的法律规定。(4)特惠税。特惠税是指制定较低的进口税率,只有特定的少数国家可以享受。(5)普通税率。进口商品来自与进口国没有签订最惠国待遇条款,也不享受优惠待遇的国家,适用普通税率。§ 中国目前的进口关税税率设普通税率、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和特惠税率。§ 最惠国税率:适用于原产于中国共同适用最惠国待遇条款的世贸组织成员国或地区的进口货物;或原产与中国签定有关税互惠协定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货物。§ 协定税率:适用于中国参加的含有关税优惠条款的区域性贸易与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货物。2002年的协定税率仅适用于从签定曼谷协定的国家(韩国、斯里

    注意事项

    本文(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实践.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