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1.3——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ppt课件.ppt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一、生态与环境(一)人与环境,自然,人,资源,环境,城市化,原始社会、农业文明:人类崇拜和依附于自然,人类敬畏和利用自然进行生产。工业文明后: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支配能力急剧增强,激化了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与自然的对立,使人类不得不面对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减少等严峻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人口 土地资源 水 森林 湿地,自然,人,资源,环境,城市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源。人口的增长成为了环境问题的核心。人口增长使得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土地资源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宝贵的资源,城市面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随指数递减,生态足迹严重扩展,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功能减退。大面积的耕作和过度放牧,造成水土流失,大面积土地损失,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 城市人口的激增,淡水资源紧缺,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粮食生产。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森林和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遇到严峻的挑战。,资源(广义 狭义 自然资源 社会资源),自然,人,资源,环境,城市化,人类为生存和发展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 人类一方面掠夺式地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另一方面又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同时,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消耗和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完全对立,全球性环境问题凸显。 人类逐渐开始通过智慧、高效和创造性地利用自然资源。,城市化-土地资源-生物物种-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功能衰退-城市生活环境,自然,人,资源,环境,城市化,城市化的进程不可避免的影响了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土地面积和天然矿产物的减少,生物种群减少、结构单一,生态平衡破坏,自然修复能力下降,生态服务功能衰退。 人口聚集和资源的消耗,城市生活环境恶化,人类健康受到影响,随之也产生了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绿地减少等社会问题。,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二)城市生态系统,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图,3、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1) 结构,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城市生态系统,2) 功能,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播,3)运行结构,元,链,网,(三)城市环境,1、城市环境的概念与组成,城市环境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城市环境的两层含义: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狭义指物理环境,如地形、地质等广义指物理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美学环境等,地学效应,生物效应,资源效应,美学效应,污染效应,效应,脆弱性,界限明确,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开放,对外界依赖,受制约,2、特征,1)城市环境容量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影响因素包括:城市自然条件、城市要素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城市环境容量主要包括:城市人口容量、城市大气容量、城市水环境容量。,3.城市环境的容量及质量,环境容量计算通常用下面公式:WCoiQK式中,W为第i种污染物的环境容量;Coi为第i种污染物的环境标准;Q为环境单元的体积;K为第i种污染物在环境单元中的自净系数。,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环境容量的分析主要从影响和制约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入手,一般包括:城市自然条件:地质、地形、水文、矿藏等城市现状条件:工业、仓库、居住条件、通信、交通经济技术条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历史文化条件:现代化进程避免侵扰历史文化,城市用地,农村供应,2)城市环境质量是指城市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它包括城市环境的综合质量和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文化环境质量等城市环境质量评价,(1) 回顾评价:对环境区域的历史环境资料的分析基础上,对该区域的环境质量发展演变进行评价。(2) 现状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着眼当前情况对区域内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质量变化进行评价。(3) 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与估计。,“环境保护,重在防预”,二、经济与产业(一)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城市地域可划分为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功能地域。经济视角下,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由于城市经济辐射能力会随着自身的产业波动而发生动态调整,现实生活中对城市“经济区”的确定十分困难,仍以行政边界作为城市的空间界限。,城市持续生长,集聚经济,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衡量经济增长 : GDP、城市平均工资或人均收入的增长、就业人数和福利水平的增长 经济增长的来源 资本构成深化 人力资本增长 技术流程,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最具效率的机制,所以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失灵证实了包括城市规划在内的公共政策干预的必要性。,(二)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 1、产业分类统计上的分类第一产业: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部门。第三产业: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见课本P095),2) 从要素角度的分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3) 城市产业功能分类主导产业:决定城市在区域分工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产业。辅助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服务产业:为保证主导产业以及辅导产业发展以及满足城市生活需要而形成的产业。,2、基础产业与非基础产业 (略)3、就业规模预测 (略)4、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 1)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略) 2)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1) 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工业化发展阶段相关(2) 工业的内部结构由轻工业为中心转向以重工业为中心(3) 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具有顺序性(4) 在向区域输出产业的过程中,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演进(5) 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3) 工业化阶段的判断当一产比重大于10%时,表示尚停留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当一产比重小于10%,且二产比重高于三产比重时,表明已处于工业化的加速阶段;当一产比重小于5%,且三产比重与二产比重大致相当,表明已处于工业化的成熟阶段;当一产比重进一步下降,且三产比重超过二产比重并达到70%以上时,表明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5、主导产业的选择 1) 比较优势原则比较优势原则,是指专长能创造价值。依据是分工合理。应用是优势互补。要求企业要 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比较优势上,而不是日常运用。 案例选读: 为加快东北乃至全国的发展,中央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并将之和西部开发并列为现代化建设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而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思路、措施和战略振兴东北,目前的认识可以说还不统一。根据媒体的报道,不少人士认为应该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项目和资金支持,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们认为,中央的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根本而言,取决于能否正确认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比较优势,并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原则来确立今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首先要彻底解决大量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负担;其次,一定不能采取发动新一轮赶超的办法,而必须把东北的经济发展建立在东北自身具有的比较优势上,这样东北的经济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2) 产业的关联效应(1) 产业关联效应:定义:指某一产业由于自身的发展而引起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效果。由于各种产业的特点不同,关联效应大小以及强弱也不同.实质: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2) 产业关联的方式:产业向后关联效应、产业向前关联效应、产业环向关联效应:,3) 产业周期与发展波动初创期(也叫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见课本P101),日本的主导产业演替顺序:纺织工业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汽车、家电工业电子工业等高技术产业,6、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模式 增长极模式(适合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起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增长极包括了两个明确的内涵: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增长极具有“推动”与“空间集聚”意义上的增长之意。2) 点轴开发模式(适用于开发程度较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这种经济中心既可称为区域增长极,也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点轴开发模式的模式特征:其一,方向性和时序性。其二,过渡性。,(三)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1、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2) 范围经济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高校扩招扩招导致范围经济的原因在于:扩招前,高校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严重割裂,对师资、图书信息、教室等资源的综合利用不够充分;扩招后,高校培养层次更为健全,能够在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和科研活动中更有效地对学校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和匹配;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使资源的共享更为充分,主要体现在电子图书信息(如学校购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网上教育的发展,一旦学校购买了某项资源,增加一位教师或学生使用的边际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这也促使范围经济现象的产生。,案例选读1:,案例选读2:IT 产业比如,市话服务、长话服务、电讯产品就是关联产品;ISP、ICP、IDC也是关联产品;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浏览器等也是关联产品。IT产业之所以能产生经济效应,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合成效应:同一个厂商进行多品种生产,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成本比分别生产要低;内部市场:多产品企业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利用企业内部市场合理配置、整合资金和人力资源,以代替市场机制;减少经营风险:对关联的多元化生产而言,企业生存的产业生态环境多了一条食物链,企业可以从中受益,从而增强抗风险能力,但是无关联的多元化对企业也可能构成发展陷阱;扩大发展空间:在单一产品上企业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面临着来自市场和法律的限制,因此多产品经营可以满足企业扩大经营空间的要求。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银行业也存在范围经济,扩大银行业务范围,允许银行适度混业经营,可以提高银行的收益率和绝对收益水平。范围经济形成的优势,是银行扩的规模难以办到的。研究也证明,混业经营的银行比分业经营的银行更不容易倒闭。尤其对我国来说,范围经济的存在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动因之一。在不违背现行法规的基础上,努力扩大中间业务和增加投资业务,寻求银证、银保合作可以形成范围经济的优势,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3) 集聚经济定义:是指企业向某一特定地区集中而产生的利益,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和动力。城市是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集中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属于同一产业,或性质相近的许多企业的集中;第二种类型是:属于不同产业,或不同性质的企业的集中。集聚经济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表现在: 扩大市场规模。 降低运输费用,降低产品成本。 促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建立、发展和充分利用。 企业的集中必然伴随熟练劳动力、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干部的集中。 便于企业之间直接接触,达到彼此学习,相互交流,广泛协作,推广技术,开展竞争,从而刺激企业改进生产、开发产品、提高质量,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4) 自我强化机制指促使已经发生变化的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产生额外变化的过程。,谢 谢 !, 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