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课件.ppt

    • 资源ID:2003796       资源大小:792.96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课件.ppt

    儿童药物治疗用药原则,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1,儿童药物治疗用药原则 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1,儿童处于不断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生长:机体和器官的增大发育:功能的完善,新生儿期:出生至生后28天婴儿期: 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7岁学龄期:7-11(或12岁)青春期:1118岁,按解剖生理特点分期,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2,儿童处于不断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新生儿期:出生至生后28天按解剖,本章内容概述,新生儿的合理用药婴幼儿合理用药儿科合理用药原则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补充),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3,本章内容概述新生儿的合理用药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3,新生儿(neonate,newborn)是指离开母体结扎脐带出生后28d内的小儿。,新生儿从子宫内到子宫外,首次独立面对外界生存环境,需要完成的一系列适应性的生理变化。因此,新生儿阶段是人类自身比较特殊的一个时期,药物治疗表现特殊性。,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4,新生儿(neonate,newborn) 新生儿从子宫,第1节 新生儿合理用药,总体状况及特点:1 肝肾发育不全,药物代谢及排泄功能差2 药物代谢及排泄功能随体重、日龄增加而完善3 药物作用的个体差异大,所用药物剂量及用法不能按成人量机械折算,也不能套用年长儿用量4 血脑屏障功能不佳,药物相对容易进入脑内 6 皮肤粘膜体表面积大,血液丰富,某些外用药、透 皮制剂容易吸收,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5,第1节 新生儿合理用药总体状况及特点: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药物吸收,给药途径对新生儿药物吸收影响很大,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6,途径吸收特点对药物的影响po1胃酸低,10d无酸1 对酸不稳,药物分布,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7,药物分布影响因素药物分布特点1 血浆蛋白结合率:游离药物,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8,影响因素药物分布特点1、 血浆蛋白结合率:游离药物 药物,年龄越小肝药酶越不成熟,经肝代谢的药物t1/2 ,葡萄糖醛酸酶缺乏,葡萄糖醛酸结合力差,灰婴综合症,胆汁不易排出,经胆汁排泄的药物易蓄积,氯霉素,药物不良反应,(表9-2: 茶碱、地西泮、苯巴比妥),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9,年龄越小肝经肝代谢的药物葡萄糖醛酸酶缺乏葡萄糖醛酸结合力差灰,肾有效血流量仅为成人20%-40%,新生儿肾清除率低下,经肾排泄的原型药物清除减慢 t1/2 青霉素G、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地高辛等(表9-1),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仅为成人25%-40%,肾小管排泄能力仅为成人20%-30%,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10,肾有效血流量新生儿肾清除率低下 经肾排泄的原型药物新生儿,第2节 婴幼儿合理用药,总体状况及特点:1 肝肾发育逐渐完善,代谢及排泄功能加强2 生长迅速,某些系统易受药物影响,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3 药物的毒性或过敏反应,早期不宜辨识 4 某些药物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幼儿体内,造成不良后果,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11,第2节 婴幼儿合理用药总体状况及特点: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母乳哺养时用药,容易进入乳汁的药物1. 脂溶性高 2. 蛋白结合率低 3. 有机碱性药物应禁用药物 激素类、避孕药、抗代谢药、抗甲状腺药物、溴隐亭、麦角碱等宜慎用药物镇静剂、抗惊厥药、抗心律失常药、非甾体抗炎药暂停授乳药物 氟喹诺酮类、甲硝唑、放射性检查药物等,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12,母乳哺养时用药容易进入乳汁的药物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12,第4节 儿科合理用药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计算好适当剂量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选择合适剂型个体化给药及监测慎用对新生儿有特有反应的药物,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13,第4节 儿科合理用药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1,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婴幼儿年龄、发育情况选择药物新生儿期慎用易引起溶血和黄疸的药物,以免加重甚至导致核黄疸2岁以内的幼儿用药应慎重,很多药品说明书以2岁为界限。避免使用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例如喹诺酮类影响软骨发育,因此儿童禁用慎用或禁用有明显毒性的药物,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14,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婴幼儿年龄、发育情况选择药物儿科治疗用药指,确定剂量,按年龄折算按体重计算按体表面积计算 最为科学,体重计算方法:1岁: 1-3m 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7 4-6m 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6 7-12m 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5 1岁:体重(kg)=实足年龄28,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15,确定剂量按年龄折算体重计算方法: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15,按年龄计算用药剂量:1岁以内剂量=0.01(14月龄)成人剂量(1岁) 例:10个月剂量= 0.01(1410)成人剂量 (100mg)=24mg1岁以上剂量=0.04(5.5年龄)成人剂量(1-14岁) 例:5岁剂量0.04(5.55)成人剂量(100mg)=24mg,1岁以内剂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 10个月剂量= 0.01(月龄+3)100mg=13mg 1岁以上剂量=0.05(年龄+2)成人剂量。 5岁剂量 0.05(5+2)100mg=35mg,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16,按年龄计算用药剂量:1岁以内剂量=0.01(月龄+3)成,按体表面积计算用药剂量: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30kg)体重在30kg以上者,体重每增加5kg,体表面积增加0.1m2体表面积(m2)=0.0128体重(kg)0.0061身高(cm) 儿童用药量=儿童体表面积儿童剂量/m2,临床实际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量=儿童体重(kg)给定儿童剂量 mg/(kgd)注:给定儿童剂量由药品说明书提供,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17,按体表面积计算用药剂量:临床实际,三种剂量计算方法的比较,患儿,1.5岁,体重12kg,因发热达39.8入院,既往有高热惊厥史。入院后给予苯巴比妥钠肌注预防,说明书给定儿童剂量是3-5mg/(kgd),125mg/(m2),成人剂量为100-200mg/d,试用三种方式计算并比较给药剂量。按年龄计算:0.04*(5.5+1.5)*100(200)=28(56)mg按体重计算:100(200)*12/50=24(48)mg按体表面积计算:(12*0.035+0.1)*125=65mg按说明书给定儿童剂量计算:12*3(5)=36(60)mg注意:如果计算的用药剂量超过成人规定剂量,则儿童实际用量不能超过成人使用剂量,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18,三种剂量计算方法的比较患儿,1.5岁,体重12kg,因发热达,选择给药途径,婴幼儿常用给药途径口服给药注射给药:静脉滴注、静脉推注、肌注,一般不用皮下注射经皮肤粘膜给药:小儿的退热贴、脐贴、灌肠、塞肛等吸入或雾化治疗途径选择的依据根据病情轻重:急症、重症患儿多采取注射给药,尤其是静脉滴注;轻症多口服给药;根据患儿的年龄:新生儿一般不采用口服给药,不能口服的患儿可以采用鼻饲;根据用药目的:对于哮喘或不会咳痰的婴幼儿,可以采用吸入或雾化治疗;根据药物性质及作用特点:地西泮灌肠比肌注吸收快,能更迅速的控制惊厥。,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19,选择给药途径婴幼儿常用给药途径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19,选择药物剂型,婴幼儿常用药物剂型口服剂型:片剂、颗粒剂、糖浆剂、滴剂、口服液等注射剂型:与成人相同皮肤粘膜给药剂型:贴剂、栓剂、软膏等吸入或雾化剂型:气雾剂、干粉、雾化液等剂型选择的依据尽量选择有小儿剂型的药物,避免由剂量分割造成的不变或不良后果尽量选择小儿易于接受的颗粒剂、糖浆剂、滴剂、口服液等,减少喂药困难;对于没有小儿剂型的药物,需要严格按照儿童用量进行准确分割,避免药物过量造成的毒性反应;对于同时存在成人剂型和小儿剂型的药物,选择时尽量使用小儿剂型,避免药物浪费,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20,选择药物剂型婴幼儿常用药物剂型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20,个体化给药及监测,药物监测意义:某些药物安全范围窄,剂量略增加即可发生中毒;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随年龄、体重的增加,药物代谢及药物反应性呈现较大差异;即使同年龄患儿,用药个体差异也很大;,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21,个体化给药及监测药物监测意义:药品名称日剂量血药浓度用药选择,儿童用药病例,患儿,女性,1岁,体重10kg,因发热、哭吵轻咳伴流涕入院。查体:体温39.2(肛表),两肺呼吸音粗,闻及湿啰音,拟肺炎收入院。入院后给予抗感染、退热等治疗。问:如何选择退热药物,并确定治疗方案?,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22,儿童用药病例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22,退热药物选择对乙酰氨基酚:3岁以下幼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应避免使用。但FDA推荐为婴幼儿退热用药;布洛芬:6m以下小儿慎用;吲哚美辛:在幼儿体内代谢缓慢,半衰期长达18-28h,对幼儿血小板抑制作用较强,可能产生严重的全身毒性反应,如肾毒性、出血性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因此14岁以下儿童禁用。 同时可以辅以酒精擦浴、冰枕等物理降温方法,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23,退热药物选择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23,退热药物剂型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上海强生)混悬滴剂:100mg/ml,15ml/瓶混悬液:32mg/ml,100ml/瓶片剂:650mg/片,6片/盒布洛芬:美林(上海强生)混悬滴剂:40mg/ml,15ml/瓶混悬液:20mg/ml,100ml/瓶片剂:300mg/片,20片/盒,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24,退热药物剂型选择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24,退热药物剂量确定对乙酰氨基酚:说明书上无2岁以下幼儿用量。参照国外用量每次10-15mg/kg,该患儿应使用剂量为100-150mg /次。或参照说明书上年龄、体重计量表,用滴管或量杯量取。每天不超过4次。 滴剂:1-1.5ml /次 混悬液:3-5ml/次布洛芬:每次5-10mg/kg,该患儿应使用剂量为50-100mg/次。或参照说明书上年龄、体重计量表,用滴管或量杯量取。每天不超过4次。 滴剂:1-1.5ml /次 混悬液:3-5ml/次,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25,退热药物剂量确定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25,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26,氯唑西林有黄疸的新生儿慎用头孢唑林早产儿新生儿不推荐使用头孢,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27,林可霉素早产儿慎用,新生儿用药安全性和疗效不确定去甲万古霉素,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28,吡喹酮4岁小儿用药安全性未肯定对乙酰氨基酚每日4次,用药,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29,卤米松2岁以下儿童应慎用,治疗不应超过2周樟脑婴幼儿禁用他克,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30,利多卡因新生儿 早产儿慎用柳氮磺吡啶2岁以下小儿禁用吗啡1岁,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31,甲氟喹 5公斤或3个月 胃复安(甲氧氯普胺) 不用于新生,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32,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32,

    注意事项

    本文(儿科治疗用药指导原则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