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重点工程-基坑开挖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方案)(DOC70页).docx
-
资源ID:1990760
资源大小:1.25M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深圳市重点工程-基坑开挖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方案)(DOC70页).docx
深圳市深港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与工程概况4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4(一)编制依据4(二)编制原则5(三)编制范围6二、工程概况8(一)工程简介8(二)井室结构设计标准8(三)管道支护形式设计要求9(四)主要工程数量11(五)地质情况12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32、地水文地质条件143、土工程分析与评价144、结论与建议15(六)重大危险源分析171、基坑开挖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应急措施18第二章 施工组织部署20一、施工平面示意图21二、人员组织机构框图23三、机械、材料、劳动力计划情况24第三章 土方开挖与支护方案25一、土方开挖施工方案26二、沟槽支护方案281、放坡开挖302、槽钢支护313、钢板桩施工工艺技术304、板式支撑38三、开挖施工注意事项40第四章 基坑开挖施工监控41一、基坑施工监控量测概述41二、量测断面布置42三、量测频率和方法42四、安全监测信息化处理及监测流程42五、监测报警界限46六、监测资料整理46七、基坑工程监测警戒值46第五章 安全文明施工47一、生产安全管理措施47二、文明、环保措施51(一)文明施工措施53(二)环境保护措施47(1)环境保护管理制度50(2)制度的保证52(3)环境保护措施54(4)防粉尘措施57(5)噪声控制措施59第六章 施工安全应急预案60(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60(2)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及应急救援路线图61(3)明挖深基坑开挖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应急措施61(4)应急救援人员组织及职责65(5)事故报告65(6)应急结束65(7)后期处置66(8)宣传教育66(9)演练68(10)总结69第一章 编制依据与工程概况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一)编制依据1、由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设计的深圳市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市政整体提升改造工程施工图;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7、深圳市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市政整体提升改造工程合同;8、深圳市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市政整体提升改造工程招投标文件;9、深圳市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市政整体提升改造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10、深圳市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市政整体提升改造工程地形图测绘及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报告;11、关于印发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粤建质201113号。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3、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4、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1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6、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17、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 国务院令279号1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建质【2009】87号19、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 DL/T 5169-2013(二)编制原则1)施工总体布置按照现场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减少干扰和避免环境污染的原则;2)本着确保合格工程的原则;3)遵循施工设计图纸的原则;4)遵循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原则;5)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6)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三)编制范围本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编制范围:深圳市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市政整体提升改造工程箱涵、雨污水管道及井室,含基坑降排水、基坑开挖、支护与基坑围护结构及井室结构等工作内容。二、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本工程位于龙岗中心城大运新城中部,位于龙翔大道西侧(原自行车赛场路)、国际大学园范围内,线路大致呈东西走向,西起于科研共享中心,东至龙翔大道,道路全长约1.103km,为城市次干路,双向四车道,红线宽30m,设计车速40km/h。为衔接龙口水库排洪渠,道路下方需新增5.5*2.5米雨水箱涵852米(含渐变衔接结构20米)。主要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燃气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绿化苗木迁移、现状道路拆除及建(构)筑物拆除等。本工程由管径为DN300DN1200的雨(污)水管、雨(污)水检查井、涵顶井和跌水井等组成。本工程箱涵埋设深度为1.07.8米,采用支护开挖及放坡开挖两种方式施工。(二)井室结构设计标准1 、本工程设计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系数为1.0;雨水、污水构筑物采用国标06MS201-3;结构设计环境类别:类环境。2、设计图中坐标为深圳独立坐标系;标高采用56黄海高程系,以米为单位;未有说明的标注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所有尺寸及标高均为结构尺寸。3、抗震设防: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规定及本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场地对建筑抗震为一般地段。建设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作用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0g,设计荷载为城-B级。(三)管道支护形式设计要求本工程雨水管道深度3.354.57m。施工时沟槽采用临时支护,开挖施工支护形式有拉森钢板桩支护、32a工字钢、25a工字钢开挖放坡三种。详见下表:管道支护形式一览表序号工程范围支护形式开挖深度备注1K0+899 K0+939拉森钢板桩支护3.354.57m雨水管道2K0+049 K0+804开挖放坡3.356.56m箱涵(四)主要工程数量序号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拉森钢板桩支护B型 t149管道支护长度(五)地下管线情况1、设计给水:根据龙岗区大运新城市政配套设施详细规划,规划一路规划DN300给水管道。根据物探资料,设计起点相交道路有现状DN200给水管道,设计起点至设计桩号K0+405路段,无给水管道;设计桩号K0+405至设计终点路段现状有DN300给水管道,现状给水管道覆土0.61.14米,其中设计桩号K0+405至K0+760路段给水管道位于机动车道下,设计桩号K0+780至K0+840路段给水管道位于道路红线外侧以北,道路红线外侧以北为规划预留有轨电车线位,设计桩号K0+890至K0+910路段给水管道位于支路车道下且设计桩号K0+840至K0+940路段现状给水管道管位与设计通信管道管位冲突,设计桩号K0+940至设计终点,给水管道管位与设计的其他市政管线管位不冲突且位于设计自行车道下满足最小覆土要求,为充分利用现状给水管道,本次设计按规划新建DN300给水管道,设计起点与现状DN200给水管道碰接,给水管道设计终点于设计桩号K0+940处与现状DN300给水管道碰接。2、设计再生水:根据龙岗区大运新城市政配套设施详细规划,规划一路规划DN400再生水管道。根据物探资料,设计桩号K0+770至设计终点路段现状有DN400再生水管道,其余路段无再生水管道,现状再生水管道覆土1.11.22米,其中设计桩号K0+770至K0+990路段现状再生水管道位于道路红线外侧以北,道路红线外侧以北为规划预留有轨电车线位,设计桩号K0+990至设计终点,再生水管道管位与设计的其他市政管线管位不冲突且位于人行道道下满足最小覆土要求,为充分利用现状再生水管道,本次设计按规划新建DN400再生水管道,近期封堵,再生水管道设计终点于设计桩号K0+990处与现状DN400再生水管道碰接。3、设计雨水:规划一路雨水管渠的主要汇水区域为国际大学城片区,根据相关规划,该片区雨水排放系统应按照非中心城区设计,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取5年;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因地制宜制定雨水入渗、滞缓等工程措施,本工程道路综合径流系数为0.59,满足道路综合径流系数应0.6的要求。根据龙岗区大运新城市政配套设施详细规划,规划一路规划DN600DN1500雨水管道,现状道路北侧2000x1800箱涵位于昆士兰大学地块内,规划不保留该箱涵。根据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范围内排洪渠迁改工程和现场探勘,设计起点有改迁工程已建成的4000x2500雨水箱涵(设计坡度为0.5%),设计桩号K0+760处有改迁工程已建成的4500x3000雨水箱涵,上下游雨水箱涵通过道路新建DN1000管道及北侧现状原有的2000x16002500x2500雨水暗涵衔接。因新建管道及现状雨水箱涵断面偏小,无法满足上游的排水需求。本次设计根据规划和现状排洪渠的排水需求,设计起点至设计桩号K0+770路段,新建雨水箱涵,因现在雨水箱涵的上下游高程的限制,本次设计新建5500x2500雨水箱涵(设计坡度为0.20.3%),衔接上、下游改迁工程已建成的雨水箱涵。4、设计污水:根据龙岗区大运新城市政配套设施详细规划,规划一路规划DN400DN600污水管道。根据物探资料,道路两侧现状污水,通过道路红线外侧南侧现状污水管道DN400污水管道排至设计终点龙翔大道现状DN400污水管道。本次设计根据规划沿线新建DN400DN600污水管道,沿路接驳道路两侧的地块污水。(六)地质情况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场地内分布的地层主要有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洪积层及坡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石炭系砂岩、石炭系灰岩。按照其野外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 人工填土: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806.70m,主要由黏性土组成,约含20%30%混凝土块、碎石、砂砾等,顶部多为混凝土路面,稍湿,呈松散稍密状态,堆填年限一般大于5年。空间分布不均匀,土质不均匀,具有较低强度和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较差,属不均匀、稳定性差的地基土。经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拟建道路的路基持力层。2)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 黏土1: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1.404.10,呈可塑状态,空间分布不均匀,土质较均匀,具有中等强度和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一般,属不均匀、稳定性一般的地基土,可作为拟建道路的路基持力层。 含有机质粉质黏土2: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501.90,呈可塑状态,空间分布不均匀,土质不均匀,属不均匀、稳定性差的地基土,不能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粉质黏土3: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5011.90,呈可塑状态,空间分布不均匀,土质较均匀,具有中等强度和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中等,属不均匀、稳定性一般的地基土,可作为拟建道路的路基持力层。 粗砂4: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800.80,呈松散状态,具有强透水性,在7度地震烈度作用下,粗砂4不具备液化条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属不均匀、稳定性差的地基土,不宜作为建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4)第四系坡残积层(Qdl+el) 粉质黏土1、粉质黏土2: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厚度变化大,分布较均匀,土质较均匀,具有中等强度和压缩性,属不均匀、稳定性一般的地基土,可作为一般建筑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及下卧层。粉质黏土3: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1.106.80,呈软塑状态,空间分布不均匀,土质不均匀,具有高压缩性,低强度,属不均匀、稳定性差的地基土,不能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5)石炭系砂岩(C):本次勘察揭露其强风化、中风化两带。强风化砂岩1空间分布不均匀,力学性质较均匀,属稳定性较好的地基;中风化砂岩2空间分布不均匀,力学性质较均匀,属稳定性较好的地基。此两层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均是良好的桩基持力层。 6)石炭系灰岩(C):本次勘察揭露微风化带。微风化灰岩3空间分布不均匀,力学性质均匀,为场地内稳定的岩石地基。该层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是良好的桩基持力层。1.4 场地稳定性、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土1.4.1 地场稳定性根据勘察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在钻探点位及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有活动性断裂构造带通过,综合分析场地稳定性较好,可进行本工程的建设。1.4.2 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土(1)工程沿线场地内未见有滑坡、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2)工程沿线场地普遍分布场地内除人工填土属中等透水性地层,第四系冲洪积粗砂4、层属强透水性地层外,其余各地层均属弱透水性地层。2、地水文地质条件2.1地下水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存在于除人工填土属中等透水性地层,第四系冲洪积粗砂4、层属强透水性地层外。场地其它地层均为各地层均属弱透水性地层。2.2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场地地下水水位随降水及季节而变化,年变化幅度约24米。3、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场地内分布人工填土属中等透水性地层。2)第四系冲洪积粗砂层属强透水性地层外: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1.404.10,呈可塑状态,空间分布不均匀,土质较均匀,具有中等强度和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一般,属不均匀、稳定性一般的地基土,可作为拟建道路的路基持力层。3)含有机质粉质黏土: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501.90,呈可塑状态,空间分布不均匀,土质不均匀,属不均匀、稳定性差的地基土。 4)粉质黏土: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5011.90,呈可塑状态,空间分布不均匀,土质较均匀,具有中等强度和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中等,属不均匀、稳定性一般的地基土,可作为拟建道路的路基持力层。 4、结论与建议4.1场地内地层复杂程度一般,普遍存在人工填土层,属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场地。场地内没有活动断裂从场地内通过,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本工程建设。4.2根据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内除人工填土属中等透水性地层,第四系冲洪积粗砂4、层属强透水性地层外,其余各地层均属弱透水性地层,依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中关于水质腐蚀性评价标准判定:场地环境类型属类,场地地下水水质在类环境下,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按渗透性考虑,在强透水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在弱透水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环境中,Cl-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中,Cl-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该地表水水质按环境类型类考虑,在类环境类型下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考虑,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六)重大危险源分析危 险 源 分 析基坑开挖危险源分析危 险 源危险源类型判别依据I-V是否可控控制措施开挖深度超过2米的沟槽,未按标准设围拦防护和密目安全网封挡防护缺陷V是加强安全防护设施投入在沟、坑、槽1米内堆土,堆料、停置机具违章作业V是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及落实情况巡查机械设备施工与槽边距离不符合规定,又无措施违章作业V是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及落实情况巡查配合机挖清槽时进入铲斗作业回转半径违章作业V是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及落实情况巡查未设置有效的排水措施管理缺陷V是制定有效的降排水方案并落实向基坑内抛扔物料违章作业V是加强操作人员安全教育及落实情况巡查1、基坑开挖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应急措施 1.1.1危险因素 1)基坑外排水能力不足导致雨水倒灌; (2)违规违章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缺陷,基坑发生坍塌滑坡; (3)支护桩侧向位移; (4)受到应力的影响基坑坑底隆起; (5)地质复杂发生涌砂涌水; (6)高空坠物。 1.1.2危险因素的预防、加固及应急措施 1)基坑外排水能力不足导致雨水倒灌 (1)预防措施 a、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取得最新气象信息,做好各项预防工作。由专人负责收集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指导生产,并负责填写晴雨表。 b、防洪抗汛领导组每周组织两次例行检查,发现存在隐患立即处理。气象预报有降雨时加强巡视。 c、在汛期,暴雨来临时派人员对施工现场主要工程、薄弱地段进行24小时巡查,在易积水和低洼地段根据汇水情况提前安装抽水机,发现险情,及时积极应对处理。 d、抢险防汛队人员固定,遇有险情可快速就位。各种抢险物资、设备严禁挪用,加强日常检查及保养工作,保证随时均处于良好状态。 e、定期对防洪提、排洪沟进行检查疏通,保证排洪沟畅通。 (2)应急措施: 立即疏散险情现场作业人员。 一旦暴雨、洪水来临蔓延至基坑时,迅速组织人员在基坑外用编织袋装砂土堆码成1.5 m高的围堰,防止雨水进一步涌入基坑。 对灌入基坑的雨水,在基坑东西两端头各安装1台15千瓦大功率的水泵不停抽水,直接将基坑内的积水抽入市政管网污水井内,及时排出。 在遭遇特大暴雨时,积极组织协调报告监理、业主,必要时请求东区医院防洪办、重大办增援配合防汛。 2)基坑坍塌滑坡 (1)预防措施 a、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技术交底施工、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坡度。 b、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基坑停工较长时间,应在平台、基坑边和坡脚设置排水明沟和积水坑,并派专人抽水值班,并对基坑边坡面进行喷射素混凝土保护。 c、在进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少开工作面的形式,避免暴露太多的基坑工作面。 d、坡顶严禁堆积荷载, e、基坑四周设置砖砌或混凝土排水沟;分层开挖,层间设台阶,每层开挖边坡坡率根据地质情况按规定放坡,必要时坡面喷射混凝土保证稳定。 f、开挖期间加强监测频率,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总结。 (2)应急措施: a、出现险情时,现场人员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的人员进行疏散。 b、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 c、会同相关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 d、在具备条件和不危及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补强支撑,并对坡脚处进行土方回填。 e、尽量减少动载、进行坡顶卸载。 f、杜绝任何流入基坑边坡内的水源。 3)支护钢板桩 (1)安全预防措施。 a、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开挖边架设钢支撑,支撑连接处要可靠,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设计深度,确保支撑体系稳定。 b、施工时严格控制钢支撑各支点的竖向标高及横向位置,确保钢支撑轴力方向与轴线方向一致。 c、在基坑开挖期间要加强对支撑的观察、每班要有专人巡察、当支撑轴力超过警戒值时,立即停止开挖,分析原因,制定对策。 d、开挖期间加强监测频率,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分析。 e、支撑施工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架设。对支撑材料要严格把关,杜绝使用有缺陷的支撑材料。 (2)应急措施: a、出现险情时,现场人员立即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 b、在失稳的钢支撑旁加设钢支撑,进行坑底加固,如采用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提高被动区的抗力,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立即采取加固措施。 c、如由于支撑失稳已经引起基坑坍塌,立即对基坑坍塌处回填土方,并清理基坑周边的超载,如果围护结构背土发生土体流失,要立即填充砂或混凝土,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立即加垫木楔,防止失稳现象扩散。 4)基坑坑底隆起 (1)安全预防措施 a、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基底隆起监测,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分析。 b、地基加固、周边设降水井降水等措施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c、基坑周边防止过多的超载。 e、开挖前对围护质量摸底、祥查,对可能会发生渗漏的部位进行注浆封堵处理。 (2)应急措施: a、立即疏散险情现场作业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 b、发现坑底隆起迹象,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应立即加设基坑外沉降监测点。 c、回填注浆或回填土,直至基坑外沉降趋势收敛方可停止回灌和回填。 5)涌砂涌水 (1)安全预防措施 a、开挖过程中对钢板桩间等薄弱部位设专人监视。 b、若发现出现少量渗漏,应及时处理,先堵漏后开挖,防止渗漏点扩大。 c、加强量控监测、对量测数据进行审查对比,密切关注围桩的变形情况。 e、监测信息围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范围时,必须立即加密支撑,防止变形进一步扩大,遇薄弱环节错位开裂,出现渗水通道时,及时处理。 (2)应急措施: a、立即疏散险情现场作业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人员进行疏散。 b、在涌砂处打设42 注浆孔注浆加固;在涌水处采用M10浆砌片石围堰,边用抽水机将突水排出,然后回填干砌片石,注浆加固。 8.1.3深基坑开挖安全保证措施 基坑内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土方开挖过程中,根据东区医院站的施工监测专项方案加强观察和监控量测工作,以便发现施工安全隐患,并通过监测反馈及时调整开挖程序。 2)本车站采取由两端向基坑中部分段、分层逐级开挖,纵向按30m分段进行开挖;严格控制纵坡坡度,防止纵坡坍塌等造成机械倾翻、掩埋等事故。 3)在开挖最后一段坡道时会出现多台挖掘机在同一作业面开挖,此时挖掘机间距应大于10m, 上下台阶挖掘机前后应相距5m以上,挖掘机离下部边坡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止造成翻车事故。 4) 挖机回转范围内不得站人,尤其是土方施工配合人员。挖掘时应待整机挺稳后进行,不得将铲斗从运输汽车驾驶室顶部越过,装土时任何人都不得停留在装土车上。 5)挖到各层钢管支撑、锚杆、锚索底部以下0.5m时,及时施作钢支撑、锚杆、锚索,支护和桩间喷射混凝土随开挖及时跟进,掌握好“分层、分步、对称、平衡、限时”五个要点,遵循“竖向分层、纵向分区分段、横向分块、先支后挖、随挖随撑、快速封底”的原则,处理好开挖和支撑、锚杆以及锚索的关系,严格按照“时空效应原理”组织施工。 6)发生深基坑与高空立体交叉作业时,停止高空作业,让深坑作业先行。 7)机械作业面不允许安排人群作业,只设指挥人员和协调安全检察人员,减少坑内人员流动,即使人群作业也要明确作业区域。在明确了安全对策之后,在基坑内作业要挂牌施工。 8)加强基坑内降水,在基坑内设集水坑和排水沟,并配备足够的满足25m扬程的水泵和300kw备用发电机等抽排水设施。 9)开挖到膨胀性土层后需埋设PVC管引水,下雨时坑臂需用彩条布等防水材料覆盖坑壁,以免遇水崩塌。 10)各道工序要紧密衔接,连续施工,及时封底,同时基坑顶面周边至少5m范围内采用C20素混凝土硬化护顶并设截水沟,做好排水工作。 基坑周边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基坑四周搭设临边防护栏(高1.2m),防护栏杆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 2)基坑两侧地面严禁堆载。 3)基坑的临时道路要平整,不允许有凹凸不平的现象,以保证各种车辆通行平稳。进入基坑的车辆限速在5公里/小时,各种车辆不允许超载行驶,尤其是倒土的车辆要严格管理限速、控载。 4)各种机械设备不能压在支撑桩顶作业。 5)现场作业汽车吊、塔吊等除应遵守安全规范外,还应遵守基坑安全管理规定。 6)基坑外作业向基坑内延伸必须遵守:一停、二看、三鸣。 一停:人、车、设备到距基坑2米首先停止;二看:停下来后,观察周边环境及作业基坑下的环境; 三鸣:开始确定作业后要与基坑下和周边作业的人员取得联系。 7)在基坑安全网没有形成或安全网正在施工,人及设备不得在基坑2米范围内作业。 8) 各种道边都要明显的标志牌,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度,进出口处专人指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71第二章 施工组织部署一、施工平面示意图质量管理部工程管理部经营管理部设备物资部测量员 陈敬伟质检组 蔡镇耀施工组 敖良生安全组 欧阳宪彬资料组 吴爱妹预算组 蔡武杰财 务 庄金泉材料组 李科忠机械组 郑文忠后勤组 林文忠文明组 纪鹏升项目经理:黄怡强项目副经理:庄巧武技术负责人: 刘自惠二、人员组织机构框图基坑开挖及支护过程中主要负责人及职责职务姓名职称岗位职责项目经理黄怡强工程师对工程的全面负责技术负责人刘自惠高级工程师负责工程的技术质量电气工程师史章寒工程师负责水电安装及现场临时安全用电、水管理测量工程师陈敬伟工程师主要负责工程的测量、监测安全主任欧阳宪彬助理工程师负责工程的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环保工作资料员吴爱妹助理工程师负责工程资料收集、整理、归档施工员郑文忠工程师负责工程施工协调与组织施工员敖良生/材料员李科忠助理工程师负责工程材料的采购三、机械、材料、劳动力计划情况沟槽土方开挖、支护机械设备及进场时间计划表序号名称规 格数量用 途计划进场时间1长臂挖掘机W1 100/A1台用于箱涵土方开挖2018.52短臂挖掘机PC601台用于一般土方开挖2018.53短臂挖掘机PC1202台用于一般土方开挖2018.54自卸汽车10辆用于土方运输2018.55铲车490G1台用于材料转运2018.56电焊机6KW4台用于槽钢、钢板等焊接2018.57移动式发电机30kw2台发电2018.58蛙式打夯机说明:设备进场时间计划,视进场条件将时间顺延。主要材料进场表序号材料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12m型拉森钢板桩t149232a工字钢t9325a工字钢t14300*60挡土木板50005150*150木方根5006150*200木方根30078劳 动 力 计 划 表年 月工种2018年2019年123456791011121管理人员15151515151515151515153普工252525252525202020202010起重工222222221210钢筋工101010101010666660木工555555333330砼工101010101010666660焊工111111111110电工222222222222放线工444444444242测量工222222222221机运工555555222221机修工222222222221机械工444444222221合计878787878787676767656721说明:主要材料及人员进场计划,视现场实际情况安排调整。第三章 土方开挖与支护方案一、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土方开挖工艺流程:测量放线路面切缝人工开挖探沟炮头破碎路面及基层土方开挖沟槽支护管道基础管道敷设支护拆除沟槽回填(检查井砌筑)路面恢复。沟槽按每8米长进行循环施工,即土方开挖完成8米(沟槽支护与土方开挖同步作业)后立即进行中粗砂垫层施工,完成后即进行管道铺设及石粉渣回填施工,砼模块检查井砌筑与回填同步作业。在人工开挖探明既有地下管线具体位置和标高后用挖掘机炮头破碎路面及基层,挖掘机挖除沟槽土方自卸汽车外运弃置处理。每段沟槽开挖长度为8米左右,管道铺设及回填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段沟槽开挖。施工技术人员严格控制沟槽开挖标高,挖掘机开挖预留200mm人工清底,槽底两侧设置300×300mm排水沟,槽底每隔30米设置300×300mm集水井,集水井比排水沟深200mm,井内设潜污泵抽排槽内积水,避免沟槽被水浸泡。沟槽开挖严禁超挖,如遇超挖需用砂砾石进行换填处理。沟槽开挖完成后立即报请现场监理进行沟槽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中粗砂管道基础施工。 (1)准备工作a、勘察现场,清除地表和地面障碍物b、做好施工现场防洪排水工作,全面规划场地,平整各部分标高,保证施工场地排水通畅不积水,场地周围设置必要的截水沟、排水沟。c、开挖前测量员测出开挖线,并全程跟踪复核、保护测量基准桩,以保证土方开挖标高位置及尺寸准确无误d、做好交通的疏解工作,保证道路的畅通。 (2)土方开挖和施工排水a、根据测量员测出的开挖线由上往下进行开挖,禁止采用掏洞、挖空底脚和挖"伸悬土"的方法,防止塌方事故,挖掘土方作业中,如遇有电缆、管道、地下埋藏物或辨识不清的物品,应立即停止作业,设专人看护并立即向施工负责人报告。严禁随意敲击、刨挖和玩弄。局部机械不能操作的地方采用人工开挖,开挖时操作人员应使用梯子或搭设斜道上、下,禁止蹬踏固壁支撑或在土壁上挖洞蹬踏上、下。作业中,作业人员不得在阶坡及深坑和陡坎下休息,作业时,应随时观察边坡土壁稳定情况,如发现边坡土壁有裂缝、疏松、渗水或支撑断裂、移位等现象,作业人员应先撤离作业现场,并立即报告施工负责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待险情排除后方可继续作业,作业时从基坑、基槽内向外抛土时,应抛出离坑槽边沿至少1Om,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在斜坡面上挖土作业,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坡面挖掘夹有石块的土方时,必须先清除较大石块,在清除危石前应先设置拦截危石的措施,坡下严禁车辆行人通行。 b、第一层土方开挖采用两台挖机分别从两端向中间顺槽开挖,开挖深度每节不超过1.0m(地下有管线位置处则需采用人工开挖),人工开挖挖土到1.5m处,然后安装围檩和支撑。支撑安装好以后需更换小型挖机施工,避免挖机在内支撑梁间挖土损坏碰撞钢梁,如果操作不当是钢梁变形或错位,应立即拆除重新安装。从第二层土方开始采用人工开挖和吊桶出土,先挖中间部分,用作集水坑,然后一边用潜水泵抽水一边开挖周边土方,分层向下开挖直到基坑底部。c、开挖机械骑跨在开挖沟槽两侧从上往下,由前至后退进行掏土挖土工作,土方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及时进行垫层施工和井壁砌筑,当砌筑高度达到支撑以下30cm左右并且砌筑砂浆强度达到设计时,进行支撑置换,即在砖砌井壁内用方木进行环向支撑,然后拆除支撑,拆除支撑后,随即进行基坑回填,回填采用中粗砂、石粉渣,采用水冲法填筑密实,填筑高度低于砌筑高度0.5m左右。在回填过程中,钢板桩进行松动起拔,一边回填,一边拔桩,最后全部拔除,拔桩采用跳拔法。待砌筑到设计位置后,上部的基坑全部回填,然后拆除临时环向支撑。d、本工程管道开挖区为素填土,一般采用集水井集水潜水泵排水法,排除基槽渗水,保持基坑内无积水,减小土侧压力对扣板桩影响,便于管道施工。e、基坑周边(约一倍桩长)范围内尽量避免堆载。f、开挖过程中注意支护体系的变形观察。g、基坑内作业时,有专职安全员负责。h、坑顶必须设置栏杆及警示标语,未能及时设置栏杆时,必须设置警示带。二、沟槽支护方案 本工程管道埋深最深为4.57m,沟槽深度最深为3.35m,我部将按设计图纸要求采用拉森钢板桩、工字钢支撑进行沟槽支护。拉森钢板桩及槽桩采用打桩机施工,要求入土深度不小于2米。先用施工技术人员定出钢板桩打设的轴线,可每隔5米设置导向桩,导向桩可直接使用钢板桩,人工扶正就位,确保钢板桩顺直。横撑梁设在离沟槽底1.0m的位置,采取边挖土边加横撑梁稳固的方法。1、放坡开挖a、如果在现场范围内施工,对现有管道设施,物业或结构不存在危险或干扰,不过分干扰行人或交通,斜坡平坦足以保证地面的稳定性时,才能使用放坡开挖。否则应采取必要和有效的支撑和防护措施。各管槽段除有特别说明外,均按放坡开挖方式进行开挖。施工时,场地已不适宜放坡开挖或不具备放坡开挖条件时,有关方面应通知本设计方,以确定适宜的处理方案。b、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且应避免漏水、渗水进入坑内。放坡开挖时,应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c、基坑周边除临时堆土外,严禁堆积其他荷载。基坑顶应设置临时护栏等防护措施。d、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均衡开挖,层高不超过1m。土方开挖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以防止水浸、暴露和基坑失稳。e、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或扰动原状土。f、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挖土。g、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应设一集水井,集水井底面高程低于排水沟底面0.5m以上,集水井大小应能满足排水量要求。2、槽钢支护a、施工应距离现状建构筑物一定距离。b、基坑地面严禁堆载。c、槽钢的准备:对于年久失修、锁口变形、锈蚀严重的槽钢,应整修矫正。d、槽钢的打入:为减小槽钢下沉施工产生过大噪声,采用静压法或振动法施工。采用单独打入法施工,在一根打入后,应把它与前一根焊牢,防止倾斜。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仪器随时检查、控制、纠正槽钢向前进方向的倾斜。如果发生倾斜时,用钢丝绳拉住桩身,边拉边打,逐步纠正。e、槽钢的拔除槽桩拔除前应仔细研究拔桩方法、顺序和拔桩时间及土孔处理,设法减少拔桩带土,必要时采用灌浆、灌砂等措施。对拔桩后留下的桩孔,必须用砂子及时回填处理。f、遇有强透水层,导致渗水过大,可以考虑结合水泥搅拌桩予以止水。g、槽钢打入的垂直度允许偏差:相对桩长的垂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