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背景下电力类高职院校促就业“双体系”建设研究—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ocx
后疫情背景下电力类高职院校促就业“双体系”建设研究一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业是促进社会稳定的保障关乎国计民生,作为社会优质就业群体的大学毕业生,能否实现稳定就业,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既关系到毕业生的前途,也关系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电力类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背景下,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高职院(生源来源多样化,结构丰富化,为社会不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输出,持续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面临多重困境,根据教育部在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提供的数据来看,2020年高校毕业生达到近874万,相比2019年增加了近40万人,是我国历史上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2021年高校毕业生数将再创新高,学生就业形式依然严峻。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助推毕业生就业、企业复工复产,但高职院校作为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教育主体,必须深化改革,迎接疫情背景下就业工作面临的多重挑战。1 .后疫情背景下,电力类高职院校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双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国内外电力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智能电网、泛在物联网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国家层面的电力改革不断深化,就业工作面临着多方挑战。高职院(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表现在从校园到职场转换的能力,把就业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是高职院校促进毕业生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根据疫情时期对高职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研究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就业保障体系,稳定学生群体的就业,确保学生背后千万家庭的幸福,是社会稳定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电力行业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面临重大转变,包括电力行业改革,各国有大中型电力类企业逐年压缩大专层次学生的录取比例等;地方性电力企业被收购重组改革,传统就业方向发生改变。与此同时,由于招生改革和扩招政策不断深入实施,学生数逐年增加,生源质量却逐年下降,高职电力类学生就业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根据后疫情时代研究适应新形势下以就业目标为导向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及就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双体系”建设成为当务之急。2 .后疫情背景下,电力类高职院校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双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首先,从人力输出行业角度看,企业用工数量锐减。行业方面,疫情背景下对电力行业企业资金链、原材料、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造成有力冲击,在资金、市场、原料等方面需要缩减成本,最大化创造市场价值,为此在用人方面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计划步伐放缓,对电力类人才的需求锐减,客观上造成众多毕业生难以就业,电力类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根据新形势下行业人才需求规格,强化人才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客观实际的契合度。其次,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实施主体看,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学校层面,基于就业目标导向,结合疫情背景需要不断有针对性地提高调整课程设置、专业课程建设的力度,结合电力行业供需矛盾,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才招录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等。再次,从培养就业能力的实施对象角度看,学生职业目标不明晰。个人方面,除了疫情带来的直接影响之外,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态度与期望也产生了间接影响。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很多职位的薪酬有所下降,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学生就业期望值设定不切实际。同时,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较低,难以适应疫情背景下人才需求侧锐减导致的素质要求较高上岗的职业需要。3 .后疫情背景下,电力类高职院校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双体系”建设研究3.1 建立就业目标为导向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3.1.1设定就业能力培养目标在疫情时期,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以“互联网+就业”理念为基础,就业为导向,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培养综合素质强的毕业生为目标,完善就业能力内容为途径,就业培养基地为依托,制定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力作为就业能力培养目标。3. 1.2确定就业能力培养目标内容以全方位培养大学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力作为就业能力培养目标,建立以职业综合素质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制度,把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能力贯穿到教学课程中。通过围绕广西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电力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分析电力类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利用行业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等活动,甄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能力,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工作性质和内容等原则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归纳,提炼相对应的学习领域专业课程,结合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构建适应岗位职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重视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价,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优缺点,以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价的科学性与发展性,最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经过调研分析讨论,总结出就业能力培养目标如下:(1)人文素质培养目标。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守法的道德品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善于学习、善于沟通与合作,爱岗敬业,安全与环保意识,创新创业等能力。3.1. 3以就业目标为导向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电力类高职院(以就业目标为导向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基于专业群课程体系实施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养成体系构建、“三链”(即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融合共建校企合作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1)基于专业群课程体系实施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养成体系构建电力类高职院校在构建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结合基础共享模块、电力专业特色模块、专业拓展模块、新技术模块四大块,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综合基础课程及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实施中,提升基于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电力类高职院。(2)“三链”融合共建校企合作的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三链”,即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融合共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结合国家实施“三教”改革即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及“职教21条”的相关政策,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共育人才。首先,建立以职业素质提升为目标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职业标准和专业课程内容的对接,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岗位标准和课程标准,使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过程实现高仿真、全真型升级。“政行企校”四方构建与岗位链相衔接的“基础共享模块?专业特色模块+专业拓展模块+新技术模块”的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政行企校”深入实施校企协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将产业先进元素和国际化的技术标准纳入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中,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制定出满足教学规律和技能要求的岗位标准、课程标准,将“立德)人”和“创新创业”等元素融入到课程标准中叫其次,建立多元化教育和教学体系。以电力技术综合实训基地为实施场所,通过远程教学平台和工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建立具有真设备、真管理、仿真运行生产特点电力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工作现场、工作过程、班组管理,给学生展现真实的企业生产情境,引入工作现场管理和企业文化,营造真实的生产氛围,达到了校内全面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的功能,使学生教学过程中能以职业人身份模拟实训。结合行业新兴工作种类,创造性开展例如供用电技术(轨道交通供电方向),延伸产业链,拓展专业新领域。再次,创新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利用校企共建的“互联网”远程教学平台。利用行业合作单位资源,结合网络媒介引进生产实景和数据输入到课堂,将生产过程转变为教学现场。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授课内容。最后,搭建中职、职专、专升本专业对接桥梁。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电力产业链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以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优势专业对接中职供用电技术、电气运行等专业,实施了中高职人才衔接培养。同时,与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合作,对接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实现专升本对接。3.2建立以学生就业为目标的就业教育服务体系3.2.1建立全员全过程参与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实行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设计,从主任书记-专业团长-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行政人员-实训指导老师,全员参与,联合推动,实现学生“三个无缝对接”,如图2。通过全员全过程就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理念、符合区域特色、电力行业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电力师生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理想道德、主题形象等。使学生养成对学习、工作高标准的良好习惯,营造尊敬工匠,崇尚工匠,争当工匠的氛围,树立正确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使学生在理念行为上能够无缝对接就业岗位;充分利用电力实训基地,紧跟电力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层次需求水平,培养出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与行业企业需求相呼应,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思政理论课以及系列职业素质拓展等活动培养学生在道德行为上无缝对接社会对高素质公民的要求。3.2.2建立全环节分类别的就业服务(1)全环节就业服务。即从入学开始,到毕业。提供就业导航、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咨询、面试指导、就业政策、信息服务等全环节的就业服务(2)分类别就业服务。针对不同学生展开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就业服务。如:对家庭困难学生,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指导、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实行“一对一”甚至是“多对一”就业指导;从大一开始跟踪帮扶,从学业指导、心理疏导、资助帮扶到重点就业推介和帮扶;对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及时部署,努力做到帮扶工作“三个全覆盖”,并对帮扶工作全程记录备案。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推荐形式,予以优先推荐。及时便捷、有针对性地向建档立卡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主动与招聘单位联系,予以重点推荐。密切跟踪建档立卡学生求职面试的结果并及时帮助问。对学习优秀并想进入国家大型电力企业的学生,我们提供入学初期的指导规划、企业文化教育、入职考试培训等一体化的就业服务等。通过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进行分类别的精准就业服务,实现就业工作规范、科学且有效。3.2.3全方位就业跟踪管理(1)全方位就业管理。首先,按照就业市场的特色,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开辟就业市场,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挖掘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每年都组织相关教师去省内外的企业进行调研和交流,认真听取有关领导对企业状况以及人才需求情况的介绍,开展系列调研活动,征求企业对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邀请企业到我系招聘人才。其次,实施就业工作情况月报制度,每月汇总梳理学生就业情况,通过分析学生就业率、班级就业率、专业就业率等数据计,全面掌握学生的就业动态。(2)全方位就业跟踪。首先,为了清楚地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期望,开展了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工作,掌握各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就业需求。还对迟迟未就业或、就业困难或者一再“毁约”的同学开展谈心谈话,有针对性的做就业指导工作。其次,为给学生进行有效性就业服务,加强学生的就业信息准确性,强就业追踪。从大三开始,对所有毕业生进行持续跟踪和重点跟踪,并持续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对已就业的学生保持跟踪和定期就业复查,掌握其是否有岗位变动,并及时更新就业信息和证明,精准录入教育厅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再次,毕业后仍然保留就业工作QQ群,定期推送就业信息,这也是企业招聘员工、学生毕业后求职的重要渠道孔。4.结束语作为电力行业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基层单位,应紧跟电力产业发展步伐,开设智能电网通信等新专业,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利用国家教育政策,争取开办本科层次的电力类高职教育,丰富电力类职业教育的层次和专业,提升专业竞争力。在国内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依托跨国企业,借船出海,面向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开拓海外就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