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耐受专题知识培训课件.ppt
免疫耐受专题知识,免疫耐受专题知识,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又称负免疫应答。耐受原(Tolerogen): 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具有免疫应答的基本特征:诱导性,特异性和记忆性。不同于免疫抑制(非特异性的低反应)和免疫缺陷(无反应)。,第十五章 免疫耐受,免疫耐受专题知识,2,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Ag2 T、B细胞不活化,I R ( - ) 耐受 无效应物 不排斥Ag2(耐受原),Ag1 T、B细胞活化,I R ( + ) 免疫效应物 排斥Ag1(免疫原),机体,免疫耐受专题知识,3,Ag2 T、B细胞不活化,I R ( -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第二节 免疫耐受机制第三节 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免疫耐受专题知识,4,免疫耐受专题知识4,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一、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的免疫耐受 1、胚胎期嵌合体形成中的耐受 Owen于1945年首先报道了胚胎期接触同种异型抗原所致免疫耐受的现象。这种耐受具有抗原特异性。 2、在胚胎期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Owen和Medawar等设想,可能是在胚胎期接触同种异型抗原诱导而诱导了免疫耐受的产生。,免疫耐受专题知识,5,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免疫耐受专题知识5,免疫耐受专题知识,6,免疫耐受专题知识6,新生期,成年期移植Balb/c皮肤,A系 A系 CBA A系 CBA,成年期移植CBA皮肤,新生期,CBA CBA Balb/c,CBA,天然特异免疫耐受的形成,免疫耐受专题知识,7,新成年期移植Balb/c皮肤A系,结论: 处于早期发育阶段的免疫细胞接触抗原(自身或同种异型)可诱导免疫耐受。 机制: 胚胎期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抗原异物的刺激导致抗原特异性免疫细胞克隆被排除,从而产生免疫耐受。 此期所形成的耐受具有特异性、持久性。,免疫耐受专题知识,8,结论:免疫耐受专题知识8,二、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 (一)抗原因素 1.抗原剂量 1964年Mitchison的实验, 牛血清白蛋白(BSA)剂量在: 10-8mol/L -10 -710 - 6 mol/L- 10 -5 mol/L 耐受 有应答,抗体生成 耐受,免疫耐受专题知识,9,二、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免疫耐受专题知识9,低带耐受:TDAg量过低,不足以诱导有效应答而引起T细胞耐受。APC的MHC-Ag肽须达10100以上才能有效提呈并激活T细胞(单一的TCR结合产生的活化信号不足以活化T细胞)。 高带耐受:抗原剂量太高,则诱导应答细胞凋亡,或可能诱导调节性T细胞活化,抑制免疫应答,呈现为特异性负应答状态,致T/B细胞耐受。,免疫耐受专题知识,10,低带耐受:TDAg量过低,不足以诱导有效应答而引起T细胞耐,免疫耐受专题知识,11,免疫耐受专题知识11,低剂量低带耐受仅使T细胞耐受。高剂量高带耐受T、B细胞均耐受。TI-Ag 需高剂量才能诱导B细胞耐受;TD-Ag低剂量和高剂量均可诱导耐受。低剂量TD-Ag可诱导T细胞耐受(低带耐受);高剂量TD-Ag同时诱导T、B细胞耐受(高带耐受) 。 T细胞耐受易于B细胞耐受。,免疫耐受专题知识,12,免疫耐受专题知识12,免疫耐受专题知识,13,免疫耐受专题知识13,HGG,检测应答(抗HGG),HGG,检测应答(抗HGG),X射线照射受者,耐受原(HGG),不同时间,免疫耐受专题知识,14,耐受T 细胞正常B细胞正常T细胞耐受B 细,T细胞和B细胞耐受特点比较,免疫耐受专题知识,15,T细胞和B细胞耐受特点比较T 细 胞B 细 胞抗,2.抗原类型及剂型 抗原单体分子易形成免疫耐受,其原因是由于蛋白单体不易被巨噬细胞吞噬处理,不能被APC提呈,T细胞不能被活化;可溶性抗原,不易诱发免疫应答;抗原联合佐剂使用或蛋白聚合体,可诱导正免疫应答。3.抗原免疫途径 静脉注射及口服易致全身耐受;经皮内或皮下免疫,激活特异T细胞的免疫应答。4.抗原持续存在,免疫耐受专题知识,16,2.抗原类型及剂型免疫耐受专题知识16,5.抗原表位特点如:鸡卵溶菌酶(HEL)蛋白免疫H-2b小鼠 形成耐受; 去除HEL的N端三个氨基酸(即Treg 的表位)免疫H-2b小鼠 耐受解除Th细胞活化 辅助B细胞产生Ab。 将能诱导Treg细胞活化的抗原表位,称为耐受原表位(tolerogenic epitope)。,免疫耐受专题知识,17,5.抗原表位特点免疫耐受专题知识17,6.抗原变异与免疫耐受 病原体发生抗原变异(如HIV、HCV),不仅使原有免疫力失效,亦会因变异而产生模拟抗原,这类抗原能与特异应答的T及B细胞表达的受体结合,却不能产生使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使细胞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免疫耐受专题知识,18,6.抗原变异与免疫耐受免疫耐受专题知识18,(二)机体方面的因素,1、年龄及发育阶段: 胚胎期 新生期 成年期 与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度有关。2、生理状态3、遗传背景,免疫耐受专题知识,19,(二)机体方面的因素1、年龄及发育阶段: 免疫耐受专题知识1,第二节 免疫耐受机制 免疫耐受按其形成时期的不同,分为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 中枢耐受(central tolerance)是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T及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的过程中,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外周耐受(peripheral tolerance)是指成熟的T及B细胞遇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不产生正免疫应答,而显示免疫耐受。,免疫耐受专题知识,20,第二节 免疫耐受机制免疫耐受专题知识20,概念: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和骨髓)内,发育中尚未成熟的T、B淋巴细胞,识别自身抗原的细胞克隆被清除而形成的自身耐受。 1.胸腺内发育中的T细胞 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 识别自身抗原的未成熟T细胞凋亡。 2.骨髓内发育中的B细胞(表达mIgM的未成熟B细胞) 阴性选择 识别自身抗原的未成熟B细胞克隆消除或处于无反应性(anergy)状态。,一、中枢耐受,免疫耐受专题知识,21,概念: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和骨髓)内,发育中尚未成熟的T、B淋,T及B细胞发育阶段经受的克隆消除,显著减少出生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诱导胸腺及骨髓中克隆消除的自身抗原包括:体内各组织细胞普遍存在的自身抗原(ubiquitous self-antigen)与组织特异抗原(tissue specific antigen)。,一、中枢耐受,免疫耐受专题知识,22,T及B细胞发育阶段经受的克隆消除,显著减少出生后自身免疫病的,T细胞的中枢免疫耐受,CD4+CD25+Foxp3+,免疫耐受专题知识,23,CD 3+ 4+ 8+CD 348: ,1. 克隆清除及免疫忽视 克隆清除(deletion):T细胞克隆的TCR对组织特异自身抗原具有高亲和力,且这种组织特异自身抗原浓度高者,则经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致此类T细胞克隆清除。 免疫忽视(immunological ignorance):T细胞克隆的TCR对组织特异自身抗原的亲和力低,或这类自身抗原浓度很低,经APC提呈,不足以活化相应的初始T细胞,这种自身应答T细胞克隆与相应组织特异抗原并存,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二、外周耐受,免疫耐受专题知识,24,1. 克隆清除及免疫忽视二、外周耐受免疫耐受专题知识24,免疫忽视动物模型: 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 ,是由对自身碱性髓鞘蛋白(MBP)的多肽特异应答的 Th1 细胞被活化所致的 中枢神经组织的迟发性超敏反应(DTH)。 碱性髓鞘蛋白MBP为神经组织特异抗原 属隐蔽抗原,正常小鼠对其处于耐受状态 。,但若以适宜剂量自身抗原刺激免疫忽视细胞,仍可致免疫正应答。,免疫耐受专题知识,25,免疫忽视动物模型: 但若以适宜剂量自身抗原刺激免疫, 人工建立对MBP特异识别的TCR转基因小鼠 体内有大量MBP特异性T细胞,但不发生EAE 。因外周组织表达MBP量低,只有中枢神经组织MBP浓度高,而该处是免疫隔离部位,初始T细胞不能进入。, MBP+弗氏完全佐剂注入小鼠,则诱发EAE 因外周MBP抗原浓度增高,外周APC被活化,转基因MBP-TCR+T细胞活化,发生免疫应答,其表面所表达的粘附分子 ( LFA-1,VLA-4),使其穿越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组织 ,与表达MBP的细胞结合,致EAE。,免疫耐受专题知识,26, 人工建立对MBP特异识别的TCR转基因小鼠 MBP+弗,免疫忽视的机制:1)组织特异性抗原浓度低,不足以活化初始T2)免疫隔离组织,初始T细胞不能进入,免疫忽视的打破: 感染:病原体与自身抗原的分子模拟作用; (异嗜性抗原) 外伤:组织特异性抗原暴露增多; 相继APC活化、粘附分子表达增多,活化 初始T,效应TH1穿过隔离屏障致自身免疫病。 随感染的控制及消失,免疫忽视又可 恢复。,免疫耐受专题知识,27,免疫忽视的机制: 免疫忽视的打破:免疫耐受专题知识2,概念:克隆无能指成熟的自身反应性T/B细胞遇外周特异性抗原时,表现为不活化状态。转归:克隆无能的细胞部分凋亡,部分可长期存活, 在IL-2提供下,进行克隆扩增,导致自身免疫病。,2. 克隆无能及不活化,免疫耐受专题知识,28,概念:克隆无能指成熟的自身反应性T/B细胞遇外周特异性抗原时,免疫耐受专题知识培训课件,3. 免疫调节细胞的作用 CD4+ CD25+Foxp3+ Treg等细胞具有负调节作用,经分泌IL-10 及TGF-等细胞因子,抑制iDC分化为成熟DC,促进iDC诱导免疫耐受,抑制Th1及CD8+ T细胞功能。,与临床的关系: 具有抑制作用的T细胞经产生 TGF- ,抑制DC、Th / CTL功能。如瘤型麻风的患者,Treg细胞呈优势活化,抑制Th1细胞应答,使得患者细胞免疫, M、CTL活性,不能杀菌及抑菌,患者虽有抗体,但对细菌无抑制作用,疾病进展迅速。,免疫耐受专题知识,30,3. 免疫调节细胞的作用 与临床的关系:免疫耐受专,4. 细胞因子的作用 除上述具有抑制作用的T细胞分泌的抑制性细胞因子外,细胞存活及生长因子的水平,亦涉及免疫耐受。外周免疫器官中初始T及B细胞,在未遇外来抗原前,因其对自身抗原的低应答,T及B细胞分别在 IL-7、 B细胞活化因子(B-cell-activating-factor,BAFF)刺激下存活与有限增殖;但如BAFF分泌过多,致B细胞增殖超限,易致自身免疫病如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耐受专题知识,31,4. 细胞因子的作用免疫耐受专题知识31,5. 信号转导障碍与免疫耐受 在T及B细胞活化过程中,活化信号经信号转导途径最终活化转导因子,启动相应基因,使细胞增殖并分化,表达效应功能。此过程亦受负信号分子反馈调控。如果这些负信号分子表达不足或缺陷,会破坏免疫耐受,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如:Lyn、CD5、PTEN(一种磷酸酶)、CTLA-4和PD-1等负调控分子缺陷,均易致自身免疫病。,免疫耐受专题知识,32,5. 信号转导障碍与免疫耐受免疫耐受专题知识32,脑及眼前房,胎盘等均为免疫隔离部位。产生免疫隔离部位的原因:生理屏障;PD-1的负调控作用;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Th1类细胞功能。在免疫隔离部位的表达组织特异抗原的细胞,几乎无机会活化自身抗原应答T细胞克隆,因而这些T细胞克隆处于免疫忽视状态。正常发育的个体,主要靠外周耐受机制及免疫调节维持对自身抗原的耐受;否则,致自身免疫病。,6. 免疫隔离部位的抗原在生理条件下不致免疫应答,免疫耐受专题知识,33,脑及眼前房,胎盘等均为免疫隔离部位。6. 免疫隔离部位的抗原,交感性眼炎,一只眼外伤时,晶体蛋白等眼内蛋白成分外溢,剌激自身应答性T细胞活化,产生效应性T细胞,其粘附分子(VCAM等)、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受体表达活化的效应细胞进入健康眼。,一只眼外伤时,晶体蛋白等眼内蛋白成分外溢,剌激自身应答性T细胞活化,产生效应性T细胞,其粘附分子(VCAM等)、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受体表达,活化的效应细胞进入健康眼,而致免疫损害。,血液循环,免疫耐受专题知识,34,交感性眼炎 一只眼外伤时,晶体蛋白等眼内蛋白成分,B细胞耐受机制: 1.单体抗原不能使BCR交联,而致B无能; 2.能使B细胞活化的抗原浓度,T细胞已耐受, 而无Th和细胞因子辅助,B细胞不能活化; 3.B细胞也有免疫忽视,感染时旁路活化的Th细胞可致自身免疫。 4.在生发中心,B细胞对外来抗原应答发生高频突变产生的自身应答克隆,与大量可溶性自身抗原相遇,导致B细胞凋亡消除。,免疫耐受专题知识,35,B细胞耐受机制: 免疫耐受专题知识35,第三节 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 免疫耐受与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生理性的免疫耐受对自身组织抗原不应答,不发生自身免疫疾病;病理性的免疫耐受,对感染的病原体或肿瘤细胞抗原不产生特异免疫应答,不能执行免疫防卫功能,则疾病发展及迁徙。为临床治疗目的,打破或建立免疫耐受,多处于临床前实验阶段。,免疫耐受专题知识,36,第三节 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免疫耐受专题知识36,建立免疫耐受治疗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等1.口服或静脉注射抗原 口服免疫原,可致局部肠道粘膜特异免疫,而抑制全身免疫应答。应用:口服 自身碱性髓鞘蛋白(MBP)缓解EAE口服 热休克蛋白HSP65诱导Treg细胞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在器官移植前,静脉注射供者来源的血细胞,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受者随后对同种异型抗原的免疫应答,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免疫耐受专题知识,37,建立免疫耐受免疫耐受专题知识37,免疫耐受专题知识,38,免疫耐受专题知识38,建立免疫耐受2.使用可溶性抗原或自身抗原肽的拮抗肽3.阻断共刺激信号4.诱导免疫偏移5. 骨髓和胸腺移植 供体骨髓细胞输注。6.过继输入抑制性免疫细胞 体外扩增Treg,再输入到受者体内。输入耐受性DC、巨噬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耐受专题知识,39,建立免疫耐受免疫耐受专题知识39,免疫耐受专题知识,40,APCT细胞免疫原肽拮抗肽活化阻断TCRMHC拮抗肽阻断抗原,打破免疫耐受 在慢性感染及肿瘤患者中,常因诱导免疫应答的条件缺陷,致免疫耐受;提供相应条件,可望恢复免疫应答。1.阻断免疫抑制分子 CTLA4、PD1等分子的封闭抗体。2.激活共刺激信号 共刺激分子的激动性抗体,免疫耐受专题知识,41,打破免疫耐受免疫耐受专题知识41,打破免疫耐受3.减少Treg的数量或抑制Treg的功能。 利用抗CD25抗体,可以部分去除体内的Treg。4.增强DC的功能5.细胞因子及其抗体的合理使用 IFN上调巨噬细胞及APC表达MHCII类分子; IFN本身及其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的IL12可促进Th1细胞分化和功能,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及效应Tc产生。 肿瘤细胞产生TGF-,抑制免疫应答,利用抗TGF-抗体。,免疫耐受专题知识,42,打破免疫耐受免疫耐受专题知识42,免疫耐受专题知识,43,晶体蛋白屏障血流损伤(破坏)天然屏障(交感性眼炎)CD40L,小 结,免疫耐受的概念: T或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不应答状态免疫耐受机制: 中枢耐受:克隆消除 外周耐受:克隆清除及免疫忽视 克隆无能及不活化,CK , Treg细胞 免疫隔离部位,信号转导障碍,免疫耐受专题知识,44,小 结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专题知识44,免疫耐受的条件 抗原剂量(低、高带耐受), 抗原性质(单体) 抗原特异表位 T、B细胞耐受比较 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建立:自身耐受,治疗自身免疫病; 外源耐受,治疗超敏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打破:外源耐受,抗感染、抗肿瘤。,免疫耐受专题知识,45,免疫耐受的条件免疫耐受专题知识45,The End,免疫耐受专题知识,46,The End免疫耐受专题知识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