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病IDD)培训课件.ppt
免疫缺陷病IDD),免疫缺陷病IDD),概 念,免疫缺陷病是由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症。,免疫缺陷病IDD),2,概 念免疫缺陷病是由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分 类,原发性(PIDD)和继发性(SIDD)发生在其他疾病基础上或理化因素、营养障碍所引起的免疫系统暂时或持久损害,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体液ID、细胞ID、联合ID、吞噬细胞ID和补体ID,免疫缺陷病IDD),3,分 类原发性(PIDD)和继发性(SIDD)发生在其他疾,共同特征,感染:反复性、持续性、严重性、进行性肿瘤:比同龄正常人群高100300倍 伴发自身免疫病:比同龄正常人群高100010000倍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遗传倾向:1/3常染色体遗传,1/5性染色体遗传 发病年龄:50%以上从婴儿开始发病,免疫缺陷病IDD),4,共同特征 感染:反复性、持续性、严重性、进行性免疫缺陷病ID,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D),特点遗传性(先天性),免疫细胞等发育缺陷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缺陷两类,特异性体液免疫缺陷为多,占50%多发于婴幼儿,免疫缺陷病IDD),5,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D) 特点免疫缺陷病IDD)5,免疫缺陷病IDD),6,免疫缺陷病IDD)6,免疫缺陷病IDD),7,免疫缺陷病IDD)7,原发性B细胞缺陷,1、性联无丙球血症(Bruton综合症) 免疫学特征:血循环中缺乏成熟B细胞及各类Ig; 发病机制:BtK基因突变 临床表现:男婴(6-8个月)多见,易患反复持久 的化脓性细菌感染。 2、选择IgA缺陷病 免疫学特征:IgA、SIgA含量低,余正常。 发病机制:尚不清。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预后良好。,免疫缺陷病IDD),8,原发性B细胞缺陷 1、性联无丙球血症(Bruton综,免疫缺陷病IDD)培训课件,原发性T细胞缺陷,1、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DiGeorge综合症) 发病机制:妊娠早期第、咽囊神经嵴发育 障碍胸腺上皮细胞发育不全 免疫学特征:T数,B数,但Ab水平可能 临床表现:易发生胞内寄生菌、病毒、真菌感 染;接种减毒活疫苗可致全身反应 甚至死亡。 2、T信号转导缺陷,免疫缺陷病IDD),10,原发性T细胞缺陷 1、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DiGeo,联合免疫缺陷,临床特征表现为严重、持久的病毒及机会性感染。接种麻疹、牛痘、BCG等减毒活疫苗,可引起全身弥散性感染而致死。多在1-2岁内死亡。,免疫缺陷病IDD),11,联合免疫缺陷临床特征免疫缺陷病IDD)11,联合免疫缺陷,1、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可能机制XSCID:IL-2受体链(c)基因突变T、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障碍腺苷脱氨酶(ADA)或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基因缺陷dATP或dGTP堆积T、B细胞分化发育中毒受阻。 MHC分子缺陷 TAP基因突变类分子CD8+细胞功能缺陷 CTA/RFX5/RFXAP基因缺陷类分子CD4+细胞功能缺陷,免疫缺陷病IDD),12,联合免疫缺陷1、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免疫缺陷病ID,联合免疫缺陷,2、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症DNA修复缺陷3、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 (WAS)WASP基因缺陷,免疫缺陷病IDD),13,联合免疫缺陷2、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症免疫缺陷病IDD,吞噬细胞缺陷包括吞噬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一)原发性粒细胞减少症(二)吞噬细胞功能障碍1.白细胞粘附缺陷 发生机制:CD18基因突变,使整合素2亚单位(CD18)表达障碍。2.慢性肉芽肿病 发生机制: 编码还原型辅酶(NADPH)氧化酶系统的基因缺陷,免疫缺陷病IDD),14,吞噬细胞缺陷免疫缺陷病IDD)14,补体系统缺陷1.补体固有成分缺陷 2.补体调节成分缺陷 (1)CINH缺陷(2)衰变加速因子(DAF)和CD59缺陷3.补体受体(CR)缺陷,免疫缺陷病IDD),15,补体系统缺陷免疫缺陷病IDD)15,第二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一、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因素1感染 2恶性肿瘤 3消化道吸收不良或营养不良4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刘、细胞毒药物和某些抗生素,免疫缺陷病IDD),16,第二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IDD)16,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体液传播疾病。,免疫缺陷病IDD),17,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免疫缺陷病IDD),18,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免疫缺陷病IDD)18,发病机制,HIV在繁殖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杀伤CD4,从而导致免疫功能受损: 感染的直接毒性作用 细胞融合 “无辜旁立者”损伤 干细胞受HIV感染 自身免疫的破坏,免疫缺陷病IDD),19,发病机制HIV在繁殖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杀伤CD4,从而,临床表现,潜伏期数月数年不等,长者可达十余年,潜伏期与感染病毒量呈负相关。分期 临床表现 持续时间 抗HIV CD4计数 P24抗原 HIVRNA期 急性感染 1-2周 (-)或(+) 正常 (+) (+)期 无症状感染 数月-数年 (+) 400 (-) (+)期艾滋病前期 3月-数年 (+) 200-400 () (+)期其他HIV疾病 4年 (+) 200 () (+) A组 HIV消耗综合征 B组 HIV脑病等神经性疾病 C组 继发感染(PC、TB、真菌、弓形虫、隐孢子虫) D组 继发肿瘤(卡波氏肉瘤、非霍奇金病) E组 其他,免疫缺陷病IDD),20,临床表现潜伏期数月数年不等,长者可达十余年,潜伏期与感染,临床诊断要点,1.AIDS诊断明确。CD4+多50/mm3。 2.慢性咳嗽,发热,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紺,动脉PO280mmHg,LDH升高。 3.X线胸片符合PCP表现:双下肺纹理增粗,呈网状或小囊状改变。或呈毛玻璃样改变。 4.SMZco治疗有效。,免疫缺陷病IDD),21,临床诊断要点1.AIDS诊断明确。CD4+多50/mm3,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是诊断的先决条件,最早在感染后二周,最晚三个月会转阳性,CD4细胞数测定和病毒载量测定是目前判断病情进展的最好方法。 HIV抗体检测.初筛试验用ELISA(主要检查P24抗体和GP120抗体),如两次阳性再进一步做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检查9种主要的HIV抗原蛋白)予以确证,如仍阳性即可确诊HIV感染。,免疫缺陷病IDD),22,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是诊断的先决条件,最早在感染后二周,,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抗感染 免疫重建 输入造血干细胞 基因治疗 免疫制剂 输入Ig或免疫细胞,免疫缺陷病IDD),23,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抗感染 免疫缺陷病IDD)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