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汽车营销战略分析.docx

    • 资源ID:1985942       资源大小:214.08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汽车营销战略分析.docx

    .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2006年中国汽车营销战略分析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年度汽车营销报告导言:现象与反思今年夏天和冬天,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分别举办了青岛和三亚两大论坛,在论坛中,不仅形成了中国汽车产业界自己的专业学会组织,而且各个企业营销最高层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应当说,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主流思想,特别是领导性品牌的关键做法与观点,都通过论坛做一个充分地介绍和阐发,通过会议交流与会下沟通,以及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研究部,持续跟踪研究各主要汽车厂家,在2005年的主要营销做法和总体的发展态势,搜集分析了大量2005年汽车营销创新和实践案例,并且加以理论分析,初步形成了本研究报告。 学会计划把各厂家2005营销思想总结与研究成果,联合出版,形成2006年中国汽车营销战略分析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年度汽车营销报告。本报告的主要结论:1、05年的发展表明,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平稳增长的阶段。05年111月累计汽车产量完成514.47万辆,比同期增长10.24;汽车销售完成513.76万辆,比同期增长12.07。111月,乘用车累计生产352.29万辆,同比增长16.40;销售351.53万辆,同比增长19.48。其中基本型乘用车累计生产247.43万辆,同比增长20.05;销售245.64万辆,同比增长22.52。乘用车,特别是基本型乘用车增长幅度高于去年同期,其中经济轿车成为整个市场的热点,MPV产销量同比增长幅度最大,分别达到34.89和42.37。111月商用车累计生产162.18万辆,同比下降1.14;销售162.63万辆,同比下降1.21%。其中客车生产15.68万辆,同比下降5.07;销售15.65万辆,同比下降4.66。货车生产106.25万辆,同比增长4.06;销售106.09万辆,同比增长4.11。除了少数细分市场出现快速增长以外,从整体来看,整个汽车市场基本上进入平稳增长阶段。2002年2003年出现“井喷”,2004年增长速度降到15,2005年增长速度为10%左右。但是从绝对量上看,2005年增长50万辆以上,仅次于2002年2003年的增长量。2、06年,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由于产能过剩的矛盾将充分暴露,到2010年,整个产业将继续保持竞争激烈,部分品牌将边缘化,行业将开始大规模的兼并重组。06年将继续平稳增长的态势,汽车产销量增长率在10%左右,乘用车的市场增长率保持在15%20%左右。现在汽车行业在建产能220万辆,已有整车产能约为800万辆,而今年全年的汽车销售量能在550万量左右,过剩200多万辆。如果加上目前在建的产能,汽车产能过剩将达到400到500万台的水平。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已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短期内销售的增长不能够消化这么多的产能。总量过剩带来三个结果,第一,竞争将在未来几年,保持激烈;第二,一部分企业将必然走向边缘化,06年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的开始。而边缘化的特色,首先是品牌的边缘化,然后,是企业被挤出市场;第三,部分强势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低成本的扩张。3、总体来看, 2005年的营销,仍然以产品创新为主。新产品与优势价格,仍然是主流的营销手段。但是,2005年也是汽车产业界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创新的观念转变之年,一批企业引入了品牌战役营销的概念,取得了一些成功,主流企业家已经认识到目前的营销并非真正的品牌营销,正在计划2006年的突破当前,在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跨国公司都纷纷把最为先进的车型号和技术拿到中国市场参与竞争能力,各个厂家之间在产品技术上的差距已经变得非常有限。同时,各个厂家都已经普遍意识到,单纯依靠价格与车型两个手段,能够获得的增长潜力也已经不多。今后,在产品与价格基础上,如何逐步过渡到品牌创新发展阶段,品牌创新存在哪些问题和陷阱,如何进行品牌创新,将成为各个企业思考或者积极探索的主要问题。4、2005年中国整个产业品牌营销存在四大问题、四个现象与四大理论漏洞,企业在进行品牌营销的时候,应该重点避免。品牌营销的四大现象:品牌雷同 品牌不带来销售 防御性很差,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过 难以持续成长 中国汽车企业品牌营销存在的四大问题:以企业为导向的品牌理论误区 品牌策略的零散化 没有构建品牌价值导向的价值链体系 品牌战略没有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 品牌理论的四大漏洞:整体品牌营销理论落后 品牌认知存在很大误区 没有支撑品牌的价值体系 品牌塑造体系存在误区 缺乏系统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品牌理论体系的指导 上述现象,已经在中国其它行业企业普遍存在,中国汽车品牌,也难以避免以上问题,因此,2006年中国汽车产业创新,必须力图避免上述问题,才能取得更快发展。06年中国汽车以品牌竞争为核心的十大营销策略与主要表现手段 在传统的以产品、价格和广告为主要竞争手段不起作用的情况,中国汽车营销策略手段也将随着营销战略的改变而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十大方面:市场战略将成为汽车企业的主导战略; 产品创新将从目前技术导向性的产品创新,逐步转向,以消费者需求和总体品牌价值为导向的价值创新; 价格战不可避免,但是单纯降价不再成为增大销售的有效手段; 06年汽车销售渠道将开始整合,渠道建设将不得不进行创新与调整,小规模4S店以及区域汽车市场销售方式将获得发展; 沟通手段将不断的多样化,在市场增长平稳、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出奇制胜的沟通策略成为汽车品牌发展的首要选择 自主品牌对外出口将会得到继续强化; 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的平稳发展,将使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国际汽车品牌将更加本土化; 服务是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的重大机会,服务将成为塑造汽车差异化品牌的基础性的手段,同时汽车服务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网络媒体及传统的强势媒体将成为汽车品牌塑造特别是弱势品牌的关键性媒体; 人员培训与人员素质的提升,特别是销售与服务系统人员技能的培训与提升,成为提升汽车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 构建高水平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形成真正贯彻到底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将成为一个重大创新点; 构建良好的外部供应体系,建立价值链导向的供应体系与顾问机构,将成为另一个突破性的机会点。 中国汽车理论创新:从五代营销理论出发,审视汽车企业的营销现状与创新未来 根据五代营销理论,中国汽车企业目前正处于第三代营销向第四代营销过渡的时期,即正从管理4P向管理消费者需求发展。在这一过渡过程中,要求我们的企业能够时时刻刻的学习先进的营销理念,并结合自己企业的现状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应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创新。如何进行需求管理。将成为我们企业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一、中国汽车步入稳定增长阶段111月累计汽车产量完成514.47万辆,比同期增长10.24;汽车销售完成513.76万辆,比同期增长12.07。10的增长速度,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汽车产销增长中居较低,1991年增长40,1992年增长50,由于宏观调控,1993年增长速度降到22,19941998年均在10以下。1998年开始,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基本建设投资,鼓励内需,1999年到2001年汽车产销年增长速度在1314,2002年2003年出现“井喷”,2004年增长速度降到15,2005年进一步下降。从增长速度看,2005年属于90年代以来的低潮。但是从绝对量上看,2005年增长50万辆以上,仅次于2002年2003年的增长量,是一个好年景。2005年汽车市场增长是不平衡的,其中乘用车增长幅度较大,商用车产销略有下降。111月,乘用车累计生产352.29万辆,同比增长16.40;销售351.53万辆,同比增长19.48。其中基本型乘用车累计生产247.43万辆,同比增长20.05;销售245.64万辆,同比增长22.52。乘用车,特别是基本型乘用车增长幅度高于去年同期。在乘用车中,MPV产销量同比增长幅度最大,分别达到34.89和42.37。MPV的增长主要集中在1.62.5升排量,3.04.0升大排量MPV增长了51.19。SUV产量累计同比增长11.63,但是累计销量增长幅度达16.02。四驱SUV中, 2.53.0升产量增长了85.84。两驱SUV中,2.53.0升产量增长188.18。111月商用车累计生产162.18万辆,同比下降1.14;销售162.63万辆,同比下降1.21%。其中客车生产15.68万辆,同比下降5.07;销售15.65万辆,同比下降4.66。货车生产106.25万辆,同比增长4.06;销售106.09万辆,同比增长4.11。车型 产量(辆) 同比(%) 销量(辆) 同比(%) 乘 用 车 3522852 16.40 3515334 19.48 其中:基本型 2474262 20.05 2456380 22.52 商 用 车 1621840 1.14 1622266 1.21 其中:货 车 1062458 4.06 1060901 4.11 客 车 156784 5.07 156502 4.66 从全年汽车产销形势预计,汽车总产量将超过560万辆,其中轿车产销量可能超过265万辆。1市场增长点在转移。今年1-10月1.0升以下的轿车销售增长85.15,1.0-1.6升增长23.04,其他排量段下降,或微弱增长。这说明油价上涨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市场上排量1.0升以下的微型轿车品种少,车型较老,特别是发动机技术老化,外观也比较陈旧。小排量车的另一个优点是维修价格便宜,这是微型轿车受到欢迎的原因。 国内制造增长率 CKD增长率 轿车总计 11.13 13.85 排量1.0 99.07 0 1.0排量1.6 21.56 81.28 1.6排量2.0 -26.64 -30.92 2.0排量2.5 -3.72 113.03 2.5排量3.0 -22.15 851.65 3.0排量4.0 0 0 2市场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较高增长速度下,各企业的市场增长情况却大不一样。今年南北大众产销量大幅度下降(30-40),而东风日产增长近两倍,现代、通用产销量已经与上海大众比肩,夏利、奇瑞、神龙等增长迅猛,丰田稳定推进,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在重大转变之中。2005年111月基本型乘用车累计产量排行是上海通用(含东岳)、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北京现代、广州本田、一汽夏利、奇瑞汽车、东风日产、神龙汽车;而以累计销售量排行依次是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北京现代、广州本田、一汽夏利、奇瑞汽车、东风日产、神龙汽车。产量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东风日产(154.70%)、其次是上海通用五菱(153.73%)、上海华普(117.27%)、奇瑞汽车(115.99%)、吉利浙江豪情(112.33%)、哈飞汽车(67.96%)。主要生产企业中下降幅度较大的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金杯汽车、比亚迪、长安铃木等。销售量增长幅度较大的是上海通用五菱(196.30%)、其次是东风日产(167.89%)、上海华普(138.76%)、吉利豪情(111.46%)、奇瑞汽车(100.91%)、东风悦达起亚(67.23%)、北京现代(58.81%)。厂家 产量 同比增长% 销量 同比增长% 一汽-大众 217491 19.59 204169 -20.89 上海大众 208238 36.40 214464 -31.94 北京现代 200493 51.77 203514 58.81 上海通用 274622 32.30 259569 28.11 广州本田 188819 14.15 186141 15.22 天津一汽夏利 180407 54.70 171497 51.59 奇瑞汽车 157534 115.99 158705 100.91 东风日产 146921 154.70 140667 167.89 神龙汽车 127646 54.25 128198 64.86 一汽丰田销售 111051 43.86 116047 60.04 浙江豪情 105966 112.33 108642 111.46 东风悦达起亚 93764 67.80 91926 67.23 重庆长安铃木 83799 -14.74 82142 -18.98 一汽海南 52702 6.41 54895 15.14 一汽轿车 52073 8.23 51909 11.82 长安福特 50993 8.50 50821 16.89 哈飞汽车 44303 67.96 43005 56.46 昌河汽车 37542 50.91 38004 48.99 跃进集团 33321 31.78 33514 35.62 福建东南 32463 16.96 33306 22.40 上海通用五菱 23602 153.73 24516 196.30 上海华普 20441 117.27 21799 138.76 金杯汽车 15007 34.06 23697 30.20 比亚迪 9835 -40.51 9694 -43.78 注:为与销售量统计口径相一致,在上海通用的产量中包含了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公司的产量。二、06年,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量由于产能过剩的矛盾将充分暴露,到2010年,整个产业将开始走向大规模的兼并重组。1、06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平稳增长,竞争更加激烈从05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平稳增长阶段,06年将继续这一增长态势,汽车产销量增长率在10%左右,乘用车的市场增长率保持在15%20%左右。分析各个细分市场,目前成长最大的是中低端车,包括伊兰特、凯越中级车。明年小型车在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会逐渐传递到五六万元的低档小型、微型车,但是这个消费群的增长空间将非常大。预计明年由于这种连锁效应,中低档车会对小型车产生影响,小型车对6万元的空间也会产生影响,因此整个的竞争也会越来越细化,将来对消费群的多样化的满足会成为一个比较大的营销关键点。另外中档车和中高档这个领域的新车型像雅阁、领驭、帕萨特类型不会出现太多,主要受到内部竞争,品牌竞争,服务竞争,价格、市场容量等各方面的影响。在豪华车系列,包括宝马、凯迪拉克、奔驰的引入与奥迪的竞争,同时把整个豪华车的市场向下挤压,将使得明年的竞争不仅仅以价格竞争为主。一方面今年年底,一些厂家为了完成全年任务,肯定会大批量地向经销商压货;另一方面,由于明年7月份,中国承诺汽车关税将降至25%,上半年消费者可能会有浓厚的持币待购的心态;这种情况将导致明年上半年中国汽车的价格会进一步下降,价格竞争将更加激烈。明年各大厂商也会相继推出自己的新品,新品上市自然会拉动整个汽车市场,虽然每款上市的销售势头持续时间不过2、3个月,可是也会让整个汽车市场热火朝天。家庭车、多功能车会在整个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相对来说公商务车的市场会相对萎缩,个人商务还将成为主力军。消费者的购车观念越来越成熟,需求越来越多样性,无论在中高档还是小型车市场。个性化产品的热销标志着当前汽车市场已经步入以个性化需求为主体的买方市场。所以,产品性能低劣、价格不合理、售后服务差的企业将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而那些既能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品味,又能在性价比上有较高竞争力的产品无疑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后胜出。明年是一个品牌服务的竞争年,因为每个厂家都加大对自有品牌的管理,也要求抓品牌服务的质量,提供给客户更多、更好的服务,加大对目标客户及潜在客户的管理和发展。2、汽车产能过剩,06年或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的开始年日前,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汽车行业在建产能220万辆,已有整车产能约为800万辆,而今年全年的汽车销售量能在550万量左右,过剩200多万辆。如果加上在建的产能,汽车产能过剩将达到400到500万台的水平。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已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短期内销售的增长不能够消化这么多的产能。总量过剩,必然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的加剧,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中国汽车产业全面进入产业整合和结构调整的发展阶段。06年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的开始。边缘化也要以品牌为单位,产能过剩意味着一大批企业被挤出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有实力的企业会进行低成本的扩张,面对中国现在的汽车产业这种势头有点早。96年到99年家电行业曾出现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海尔在96年到99年三年时间兼并了18家工厂,都是低成本收购,整合为大规模生产线,成为家电行业的老大。这种经历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成功企业总是在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瞄准势头、开足马力大踏步实现跳跃性的发展,这也是品牌战略的规律。按照常规做法,加大塑造品牌的操作力度,有能力去吃掉那些可以拓展你的品牌生存空间的企业,成为企业快速进步的加速度。去年,乳品行业也是打价格战打的厉害,也是大规模兼并的一年。今年伊利、蒙牛有可能超过一百亿,他们的生产能力跟不上,其销售额很多都来自兼并这些企业。三. 2005年是汽车产业界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创新的转变之年当前,在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跨国公司都纷纷把最为先进的车型和技术拿到中国市场参与竞争能力,各个厂家之间在产品技术上的差距已经变得非常有限。同时,各个厂家都已经普遍意识到,单纯依靠价格与车型两个手段,能够获得的增长潜力也已经不多。今后,在产品与价格基础上,如何逐步过渡到品牌创新发展阶段,品牌创新存在哪些问题和陷阱,如何进行品牌创新,将成为各个企业思考或者积极探索的主要问题。99年美国波士顿汽车营销论坛有个口号式的观点,第一句话全球汽车品牌依靠产品的品质拉开差距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在波士顿会上,大家认为也是类似于我们营销的研讨会,他们认为各个厂家在品牌上,在技术创新上,彼此的差距,一个是不大,你很难拉开差距,谁的产品销售更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品质和技术之上的营销。在这一点上IBM有自己很好的精彩的总结,IBM认为OST的操作系统在那个时代最好的,微软在他看来仅仅是合格的,能打60分的操作系统,在1990到2005年15年的时间,看到比尔盖茨连续11年蝉联世界首富,后来IBM的总裁退休之后写过非常感慨的文章,相反微软在营销或者在服务方面所做的努力要彻底改变整个计算机产业。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已经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学习制造汽车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我们不但不能够设计汽车和研发汽车,甚至制造汽车都有很大的问题,所以在这个阶段当中,我们主要通过合资引进国外产品的成熟的车型,引进国外生产线和设备,来制造汽车;第二阶段,打造中国本土强势汽车制造和生产基地的阶段。从2000年开始,由于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速度很快,各个厂家,都加大了,打造和提升自身制造能力和生产能力的基础的和发展的速度,引进的设备和机床技术,在世界上都是先进和一流的,以至于业内人士批评说,中国有两个不协调:第一个,中国制造技术的高标准,同中国汽车的研发和设计能力的低技术的不协调,第二个不协调,中国市场整体的弱势市场,和中国4S店高标准地投入的不协调,但是无论如何,在这个发展阶段当中,汽车产业,已经普遍,提高了和提升了,自己生产工厂的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平,我们生产的设备和水平,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个阶段,则是跨国公司,把最先进的车型,推到中国市场上参与竞争的阶段。在早期,中国自主品牌发展过程当中,汽车引进合资,都还是国外落后的技术和落户的车型。但是,现在,整个车型的技术水平的发展状态,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全面创新和都是起创新性的技术,成为市场的主流和市场的主题,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状态。在汽车工业当中,中国汽车算是正在发展初期的产业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依靠产品,但是未来或者从06年开始,我们的品牌将越来越重要,我们也看到在全球建立合资工厂的,都是最好的,最新的产品投入市场。1999年在波士顿大家探讨的观点,在中国汽车市场依靠产品品质和技术拉开差距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因为大家的技术都是最先进的、产品品质也都是最好的。所以06年中国汽车营销将从产品向品牌创新过渡和发展。论坛上,各个企业分别就品牌问题谈了观点。学会秘书处尤其感到振奋的是,北京现代在伊兰特过去三年实现爆炸性成长,一举取代捷达占据中级车领导位置后,仍然明确提出,这不是一个战略性的成功,而是一个以产品技术与产品应用为导向的战术成功,不是以品牌为导向的创新的成功。未来北京00现代汽车,已经明确提出要提升与构建品牌战略。这个判断说明品牌战略作为一个基本战略,已经被企业界营销人士充分认识。一汽夏利,也在取得优异成绩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要打造国民车第一品牌的概念,而吉利则提出,要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这些新的概念,都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汽车产业在营销上一个重大创新,既在产品品质和技术无法拉开差距的背景下,下一个阶段,品牌竞争将在产品技术和创新基础上,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工具。业内人士对自己发展现状与阶段的清醒判断,是非常了不起的,这说明中国汽车营销水平整体的进步,同时,这个观点也是符合实际的。今天大部分的企业销售主要靠领先的产品的优势或者产品的驾驶在市场上大显身手,并没有真正的发展到依托品牌,依托品牌价值的稳固的创新带领市场发展,做不到这一点并不是大家意识不够,而是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是这种客观状况导致的,所有的品牌在中国都是新品牌。因此,未来,中国汽车企业将进入到真正的依托消费者接受和体验为基础的品牌大战阶段。四、中国汽车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四个现象与五大理论漏洞41中国汽车品牌营销存在四大问题既然在今天的竞争中,品牌非常重要,那么中国汽车产业目前品牌营销的现状如何呢?我个人认为在管理思想与操作体系上还是有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四个方面:问题一:以企业为导向的品牌理论误区现在企业天天讲品牌建设,要提升品牌,但是大部分企业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品牌,品牌的本质是什么?现代营销学定义,品牌就是消费者价值印象或特征,是消费者对品牌能为自身带来的好处和利益的一种价值特征,是消费者在选择购买商品时的价值路标。 一个老百姓人他之所以需要品牌,说到底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和价值,由于商品技术的复杂性、高技术不断推出以及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在本身商品知识有限的情况下,不具备凭借感观判断产品好坏的条件,所以品牌就成为消费者找到能够代表自身利益和价值的商品最重要的工具。如果品牌能够成为消费者的价值和利益的象征,也就是成为消费者某种特殊价值的代表,那么品牌就必然变成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路标;所以从商标到路标,这是品牌战略的一个巨大的飞跃!实践上存在两种导向的品牌理论,一种是以企业为导向的品牌理论,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这种承诺是企业认为的一种品牌个性或价值;另外一种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品牌理论,是消费者对一个产品或者品牌,能够给自身带来的利益或者价值的特征。两种导向的品牌理论主要区别如下图如示: 两种不同的品牌导向,导致海尔与TCL在95年到01年都在家电领域发展时的巨大差异 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品牌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企业导向的层次上,没有的品牌价值特征的清晰的设计,往往总是愿意用广告词,或者所谓的广告语的替代品牌的价值特征。问题二:品牌策略的零散化尽管品牌战略提了很多年,但是,我们发现各个企业基本上没有一很系统的品牌策略,品牌策略本身是高度零散化的,没有一个中长期的品牌发展规划,没有一个确定的能够长期执行的品牌战略。在操作现象上,一个非常突出的表现,就是品牌操作活动零散性很强。而在汽车品牌发展的历史上,绝大数成功品牌,主要是依靠,一个持续稳定的塑造品牌的某一个关键价值点,而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才形成品牌价值特征的。如捷达“皮实耐用”这种品牌价值特征的形成,主要是靠持续的一系列的事件营销和宣传推广而形成的,主要围绕着两条主线展开:第一个,就是不断地,进行出租车耐用省可靠性的长期宣传,先后在98年到01年,推出六十公里五大修,全国无大修出租车评比,哈尔滨48、68辆汽车集团五大修理程达到430,000公里,以及深圳珠海,出租车大赛等4大系列活动,几乎每年一个活动,稳健的推动品牌的发展,并且主题不变,持续贯彻,持续的深化和推动,这些工作,都是品牌,被消费者逐渐的接受和认可,再加上,市场营销和销售体系的高水平的操作,成功地打进了出租车市场,带动整个几大品牌最终在99年成为全国的第一出租车品牌, 第二个方面,收是围绕着捷达的赛车进行了一系列炒作,连续年,十一次参加赛车拿到七次冠军,更重要的是,围绕着赛车比赛进行了系列的宣传和推广,使消费者相信捷达上经济耐用的家庭轿车,从而拿捷达的品牌,通过这些活动,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这些活动,一个突出特色,就是主线清晰,前后连贯,深入推广,品牌导向,这四大策略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品牌策略的体系化。但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围绕着这样一系列清晰准确的主题进行品牌推广的企业不多。大部分企业往往是根据产品的销售,在短期打一点广告、做做宣传,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问题三:没有构建品牌价值导向的价值链体系第三个方面,没有构建品牌价值导向的价值链体系,我们现在,实际上是使用产品技术替代了品牌技术,我们总希望向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而不是消费者更需要的产品,或者在消费者看来价值更大的产品,因此,我们还没有学会从技术导向的产品和价值创新,转变成消费者需求导向的产品或者价值的创新,我们的很多技术很多概念,往往以信为导向,不以消费者有没有价值判断和价值感觉为导向,这样一种发展状态,显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问题四:品牌战略没有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对品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是把品牌作为销售工具,没有把品牌作为企业的核心发展战略来考虑。尽管我们很多企业都在谈论着品牌,但是,企业存在的三个现象,让我们感到品牌并没有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策略:第一,没有把品牌战略作为一个核心的目标,大部分企业甚至没有一个基本的品牌目标。产品的销售量是每个企业的硬指标,是每一个销售公司经理和销售人员的核心目标,但是品牌战略和品牌的标准,几乎没有任何的检查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更没有作为目标,清晰地提出来; 第二,对品牌的投入明显不够 第三,没有以品牌战略和品牌价值标准为核心,决定策略的取舍, 这三个现象基本上可以成为非常清晰地判定企业的品牌战略是否处于空白状态的标准。42 品牌问题导致的四大经结果品牌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必然导致四种结果:品牌雷同, 品牌不带来销售 防御性很差,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过 难以持续成长 这是中国品行业非常普遍的现象,比如汽车的品牌,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广告都是一样的,都是车在跑。如果现在播出一百个汽车广告,90以上的广告都是一些车在跑。交通银行的广告也是这样,教您理财,您的财富智囊团,把交银理财换成任何一个其他的银行都没有错,问题是大家都这么说,就形成不了差异化,就没有意义了。我们在上面也做过一个分析,同样都是品牌,海尔、TCL和长虹,95年到01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5年TCL和海尔差异只有3.6个亿,到01年两者的销售差距扩大一百倍,达到390个亿,今年已经到600个亿,都是品牌为什么在同样的发展阶段,同样的产业环境之下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有些品牌由于策略或者思路上的问题,品牌不能带来销售结果。另外,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就是蒙牛对光明乳业的超越。光明乳业做了50年的广告宣传,蒙牛才做6年,为什么光明这么容易被蒙牛就超越?这是我们必须反思和深入研究的产业现象。43 中国汽车品牌存在的五大理论漏洞我们分析认为,导致品牌四大问题和四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43.1整体品牌营销理论落后实际上,中国汽车产业界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没有从营销发展的历史和创新的发展趋势角度出发,对营销的方法和其他企业的竞争手段进行非常系统的合理化的分析。汽车营销实际上整个营销理论已经经过了四代。在这个背景之下,不进行系统的理论创新分析,只是简单的进行一般性的操作层面和战术层面的创新,是严重的问题。另外一个方面,目前,中国的品牌营销的手段和技术,主要是跨国咨询公司提供的上世纪80、90年代一些思想体系。他们带来的思想虽然同中国当时的现状相比,确实比较先进,但是与全球营销竞争和发展趋势相比,特别是从全球营销理论创新与发展趋势角度,已经存在的一定的差距。今年,一批创新性的企业,如现代、广州本田,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打破了传统常规的营销思想和思路,在理论上和体系上,符合更新一代的营销思想所导致的。而2006年,我们认为,汽车营销的一个根本,在于能不能在营销思想方法上,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进行根本的创新。这是每一个营销职业经理人,特别是高级职业经理人,面对的现实的挑战。43.2 落后的品牌营销理论缺乏对品牌认识上存在很大误区很多企业都在把自己的品牌做成企业影响力的商标,其实这种观点和做法是错误的。我们认为,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中国企业还没达到品牌营销的更高层次。只是简单的利用第三代营销的广告传播和产品上市的信息传播层次。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及方面的原因:第一,大部分品牌并没有明确的品牌价值特征和品牌特点的设计;第二,没有以品牌价值特征为核心,构建整体的产品创意、广告宣传、渠道建设,服务设计,人员推销管理等等。这些接触式、体验式的服务设计和管理体系;第三,没有找到结合自己品牌现状,同时,能够体现竞争优势的品牌发展模式和品牌发展体系,没有开发出真正针对品牌发展战略,也没有真正以品牌的状态水平为目标,构建完整的销售体系。在销售模式和组织上,存在非常明显模仿性。比如,在4S店的建设上,都要求整齐划一,都要求大而全。我们实际上在中国市场并不成熟的背景下,创建了世界最高水平的4S店,这种状态本身其实已经超出了品牌的意义或者是价值。而更多的实际上是展示或者强调自己品牌的实力的强大,而并不是突出品牌的价值。正是这样一种背景才导致目前整体服务水平和状况,价格昂贵,消费者对汽车服务的满意程度很低,过了保修期到店率,达不到理想的状态。43.3没有支撑品牌的价值体系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投放市场、宣传推广的时候没有研究品牌价值体系。北汽福田在卡车座位里放两张铺,基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增加不了多少成本,但是这样的创新对消费者的价值和对品牌价值的提升却是巨大的。海尔也有一个创新,海尔氧巴空调,就是做一个氧气发射器,成本很低,但是至少可以增值几十倍。消费者很愿意买,因为利益很明显,尤其是现在今年一些明星去世以后,利益非常明显,半夜心肌梗塞占到这类疾病死亡的很大比例(有些人说是40),如果在有氧的环境下,就有可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43.4品牌塑造体系存在误区现在很多企业认为品牌宣传就是售前的广告宣传,这种理论与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品牌首先来自消费者的价值体验,特别是在售中购买体验和售后的使用体验,应该构建一个完整的在企业与消费者接触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品牌价值的工作流程与方法,并且形成一个高水平的维护体系。海尔正是在服务领域通过与消费者各个接触环节的价值创新,而迅速崛起,广告宣传只是扩散与传播海尔“服务好”这种品牌价值特征的一种辅助手段与方法。43.5缺乏系统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品牌理论体系的指导要构建一个稳定发展的品牌,必须以先进的品牌理论为基础,形成品牌的价值链体系和品牌导向的营销体系。关于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价值特征品牌的理论体系、塑造体系和维护体系,我们会在品牌专题中进行阐述,希望大家能够关注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和搜狐汽车联合推出的每月汽车营销参考专题报告。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单独沟通。五、06年中国汽车以品牌竞争为核心的十二大营销策略与主要表现手段在传统的以产品、价格和广告为主要竞争手段不起作用的情况,中国汽车营销策略手段也将随着营销战略的改变而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十大方面:1、市场价值战略将成为汽车企业的主导战略,在市场价值战略精确的情况下,在某些细分市场自主品牌汽车会迅速崛起(1)选择目标市场,对品牌和产品进行差异化的价值定位,成为各企业汽车首要而关键的战略性任务中国汽车技术与产品品质的同质化,市场竞争将逐步由车型和价格竞争转向市场细分和品牌差异化营销阶段。目前中国大部分汽车在目标市场选择和品牌价值上都是没有差异化的,对品牌的广告宣传也基本停留在产品展示和降价宣传阶段。无差异的产品与品牌策略,最终导致的是无休止的价格竞争,这一点已经被其他产业所证明。汽车企业要摆脱这种困境必须走品牌和产品差异化的道路。简单来说就要选准自己的目标市场,向这一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价值,逐渐形成有明显价值特色的品牌。上海通用已经明确表示,在中国中高档车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希望对别克品牌有创新。在本次会议,别克品牌总监陆一说,“明年别克品牌依然会面临来自各个品牌,包括欧洲品牌、日本品牌等豪华品牌,但是我们依然谋求跟这些品牌的差异化的策略,但是我们也谋求创造新的细分市场, 在创造新的细分市场的同时,必须把现在的格局有略微的调整。因此我们瞄准新的目标客户群,这是我们明年比较大的任务,也是比较大的挑战。”(2)在市场价值战略精确的情况下,在某些细分市场自主品牌汽车会迅速崛起夏利、QQ和哈飞路宝的热销,说明在在正确的市场价值战略下,自主品牌汽车可以在某些细分市场中快

    注意事项

    本文(汽车营销战略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