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岭新镇四期D块测量施工方案.docx
怡翔建设集团工程有限公司 左岭新镇四期还建社区D地块工程 测量方案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编 制 人: 审 批 人: 审 核 人: 编制时间: 目 录 1工程概况 2 编制依据 3施工准备 4测量复核5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6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7 工程细部测量控制8 施工控制措施 9 误差依据及精度估算10 控制点作法11 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左岭新城科技二路与缷甲路交汇处、场地自然地面标高(根据现场实测场平标高为20.1023.24米)。由二栋34层住宅楼、一栋20层住宅楼及附属一层商业裙楼、一栋一层配电房、一栋二层商铺及一层地下窒(作为车库、设备用房)组成。总建筑面积为68786.48平方米、其中住宅楼55258.54平方米、商铺为1109.4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11684.33平方米、(2-1#楼建筑面积为16124.68平方米、总高度58.3米、2-2#楼总建筑面积为13390.53平方米、总高度98.9米、2-3#楼总建筑面积为26728.42平方米、总高度98.9米、2-4#楼总建筑面积为868平方米、总高度8.85米、本工程塔楼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纯地下窒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抗震等级、剪力墙三级、地下窒相关规范的框架抗震等级三级、地下窒超出上部结构相关范围内且无上部结构部分的抗震等级四级、使用年限及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甲级、建筑耐火等候高层楼一级、2-4#楼防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丙类、抗震烈度6度、建筑场地类、地下窒防水等级底板、外墙二级、顶板一级、地上部分主楼防水等级为1级、屋面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为25年。基础采用旋挖钻机成孔灌注桩基础。二、编制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合同文件,施工图纸 1.测量总设想塔楼属于超高层建筑,工程体量大,建筑垂直度控制、轴线定位、高程控制难度大, 测量放线工作的精度和速度是影响本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故本工程将采用科学的测控技术,先进的测量仪器,严格的复核校正制度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2.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分总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网两级测设:1)总控制网的建立以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控制点为基准,采用全站仪导线法测量。轴线控制网以总控制网为基准,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和轴线,建立外控网和矩形内控制网。2)高程控制网布设成闭合环形,采用电子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经平差后作 可以通过其他控制网来相互复核,确保万无一失。基础施工平面测量采用外控法,直接用全站仪投测各控制轴线。高程全站仪平差投测。三、施工准备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图纸的审核,进场后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 织,测量仪器的选择及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论证与数据准备,工程重点、难点分析与应对措施。1 主要测量仪器及性能 拟对本工程配备的主要测量仪器及性能详见表 主要测量设备投入计划序号名称型号数量用途精度1全站仪1角度距离测量放线22mm+2ppm2激光铅垂仪1控制点的竖向投递1/2000003激光经纬仪J21水平面、铅垂面±1mm/5m4水准仪DS321标高测量控制±1mm/km5数字水准仪DiNi121沉降观测±0.3mm/ km6激光扫平仪SJ21标高水平线测设1750m 钢卷尺/2高程的竖向传递检定合格 2 测量组人员组织 测量组长:凌红军组 员:曹周航 黄锐3 轴线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及精度1) 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 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3) 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4) 控制点位用混凝土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 见如下图 控制点 测量控制点埋设图及栏护5)埋设至少 7 天后方可进行测设。6)绘制施工场地导线点位置图,以利于施工测量查找。7)所有的点统一编号,测设完毕将其成果与编号标注在板盖上,以便于施工引用。8)水准网水准桩采用平面控制网导线控制点桩。四 测量复核我司进驻施工现场后,测量工程师在与业主办理相关永久性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及建筑红线的交接手续并取得测量放线技术报告后,对以上点、线进行复测,绘制成图,将复测结果提交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批。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批过程中,测量人员还应对自己的复测成果进行复核。测量人员待复测成果审批下来后,方可在工地进行整体工程定位及放样。(1)平面基准点的复核为了保证平面测量的精度,基准点的复核采用全站仪,按照现场平面控制基准点的布设情况,采用边角连测的附和导线或闭合导线的方法对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测检查,允许误差应小于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一级导线网的规定,对复测结果形成规定的书面材料上报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批。(2)高程基准点的复核高程基准点的复核采用DS2水准仪,用附合线路或闭合线路业主提供的现场高程控制点,复测精度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3)定位基准线的复核施工定位前须对建筑定位基准线进行复测检查,基准线的检查采用全站仪进行,检查时测定其边长及夹角,结果与计算结果相比较,其差值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复测基准线的误差应小于:角度±2.5,边长130000。经过复测,如发现上述基准点或线存在异议之处,及时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注明有异议之处和修正后成果表。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确定成果是否正确后,测量人员方可进行下面的工作。五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本工程主体结构工程以及室外其他工程,均在施工现场布置永久性的控制整个工程施工的平面控制网,以便工程的顺利进行。(1)场地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为了整个施工座的受控,提高施工的质量、进度、精度、便利等各方面的需要,防止原始基准点的丢失、破坏,根据业主提供的原始基准点(最少两个点)J1、J2,我司建立起服务于全施工座的总的测量平面控制网。首级控制网中要保证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3mm,即可保证施工对测量的精度要求。对于局部精度要求更高的结构部分,我们通过在首级网的基础上插入加密点的方式,布设精度更高的二级网。二级网点的控制精度m控=±1.7mm。为便于测量工作的方便性和准确性,控制网布设遵循以下几点:a.控制点之间视野应开阔,通视良好。b.控制点布设在安全地点,尽量防止有外来损害的威胁。c.控制网图形要简单,控制点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d.控制点布设时要保证架设仪器方便,便于观测,便于保护。根据现场场地条件及建筑物结构轴线特点,我们在现场布设三个平面控制点构成整个工程的首级控制网,编号为K1、K2、K3、;控制点K1、K2、K3、的位置布设在不受施工影响且相互同视的地方。总平面控制网布置图 工程首级平面控制网点位布置图首先,通过建设方提供的两个坐标基准点(编号为J1、J2), 引测到现场三个坐标点。其次,以坐标基准点J1、J2为导线起始边,并和各引测点K1、K2、K3、点连成一闭合导线,将各导线点进行连测,外业采集各控制点角度、边长,进行内业数据分析,通过坐标基准点J1、J2的坐标计算出控制网各导线点的坐标,用误差原理进行分析各导线点的点位误差,在测量规范允许范围内对产生的误差进行评差处理。最后,进行内业数据整理,绘制总平面控制图。并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提交“控制网设置记录”以及“工程定位(竣工)测量记录”。控制网引测如下图所示:控制网引测示意图该控制网主要控制整个施工座建筑物的精度,有利于各座施工的轴线控制网的布设和检核,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如果主要控制点在施工期间被破坏或丢失,各个控制点能相互恢复和校核。(2)地下部分的平面控制考虑到地下结构的深度及2-1#、2-2#、2-3#标高特点,同时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在施工底板前,采用在底板边线外设立控制点的方法进行控制各座底板的柱体,具体方法为:通过基坑上面的基准点K1、K2为基准边,和轴线控制点进行联测,将轴线控制点测量在基坑里,由于基坑内建筑物外墙边距离支护桩只有1200mm,因此在做桩基础控制点时距离基坑支护桩1000mm的位置上,保证施工时不受外界施工机械和人工的影响,控制点如下图,具体桩基础控制点如下图所示:底板控制网布置图从整个建筑物轴线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以上底板轴线控制网和整个结构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底板控制网与整体轴线的关系图在底板施工完毕后,利用基坑上面的基准点K1、K2为基准边,和轴线控制点进行联测,即可很方便的将布设好的主要轴线控制网点投测到底板上,地下室及群房以下控制网都如此布置。如下图所示:(3)挖土阶段跟踪测量放样土方开挖时,随时投测结构外轮廓控制轴线,依据护坡坡度,计算当时标高阶段的护坡位置,以防护坡太陡或太缓,造成塌方或影响基槽尺寸。基底开挖测量放样土方开挖至基坑底面时,首先投测控制轴线,并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然后根据开挖底口线与控制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开挖底口线,同样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同样的方法,以控制轴线为依据,放样出集水坑、电梯井坑等开挖线,也一样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为了避免开挖错误,测量人员要在基坑开挖现场实时指导挖土司机作业。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首先复核场区高程控制点,架设DS3水准仪按照方格网的测设要求,依次测出各点的标高,记录整理,以此计算填挖高度和土方量。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开挖一步,都要往基坑引测标高基准点,引测方法: 悬吊钢尺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DS3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悬吊钢尺法传递高程见示意图悬吊钢尺法.土方挖到基底时,测量人员要实施跟踪测量,以防土方超挖,联测基坑标高基准点,用DS3水准仪抄测槽底标高,并每隔2米撒白灰点标示。指导人员严格按标高清土。、基槽验线当土方开挖完成后,根据各轴线控制桩投测外轮廓控制轴线到基坑底,并钉出木桩,在木桩顶面轴线方向上钉小铁钉,然后栓小白线检查基坑底口和集水坑、电梯井坑等位置是否正确,并架设水准仪,联测基底水准控制点,每隔3m测量基底实际标高并记录,检查基底标高是否正确。同时测量人员要积极配合监理单位、设计单位验槽。基础验线时的允许偏差。根据国家规范GBJ203-831规定。长度: L30 ±5mm 30m<L60m ±10mm60m<L90m ±15mm90m<L ±20mm6平面控制网传递(1)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为避免高层部分,受结构自振、风振、日照和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的影响,为减少各种因素影响,提高测量精度,引用高精度激光铅垂仪,采用天顶投影法,进行轴线竖向传递。见图:作业层安置激光接收靶(2)控制点的转移待首层底板施工完成,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利用全站仪将轴线全部投测至首层底板上,按照基础底板的做法进行角度距离校核等工作,完成测量内控点的工作由外部控制向建筑物内部转移时,其投点误差,一级不超过2mm;二级不应超过3mm。本工程选用一级。(3)地上塔楼主体结构的平面控制主楼部分有2-1#、2-2#、2-3#三座,2-2#、2-3#楼34层,2-1#楼20层。此两部分的平面控制是本工程的重点,根据现场地理环境,采用内控法控制建筑物的轴线和垂直度,即在建筑物内建立控制网,在组成控制网的控制点上进行竖向投测,将控制网传递至任一楼层,对建筑物进行垂直度控制和施工放样。为了便于控制点的布设,以及防止误差竖向传递,将主楼部分的永久平面控制点布设在一层楼板上。具体布设是将A-C轴向右平移1米,C-A轴向左平移0.6米,A-K/4轴平移1米,(1/39)/A-K轴向左平移1米交出四点分别为B1、B2、B3、B4基础以上结构的4点;为整个2-1#、2-3#楼桩控制轴线;如图所示(4)轴线内控网点的布设 轴线内控网点的布设选择在一层楼板塔楼内轴线及单元、流水段分界 轴线和楼梯间、电梯间两侧轴线。为保证控制点精度、方便检核采用矩形控制网。一层设置的内控网点采用全站仪进行闭合、校正,精度要满足现场施工测量要求,一层内控网点作为轴线向上传递的依据。内部轴线控网布置见图。 轴线内部控制点在一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 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 200mm×200mm 的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预埋铁件由 100×100×8mm 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F12 钢筋, 且与首层楼板钢筋固定牢固。预埋件及埋设示意见下图。 预埋件及埋设示意基础底板、承台、地基梁施工完毕后,将主轴线投测量到底板、承台、地基梁上,复验无误后依次弹出轴线、中心线、模板、洞口等基准线,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2-1#、2-2#、2-3#、2-4#楼地下室墙体及顶板的平面定位尺寸可依底板上的轴线,由于本工程施工场地狭窄,施工工序交驻作业多,工期较紧,因而上部结构的平面控制采用结构“内控”法:即在各结构层上选定的位置预留洞口,采用“垂准仪”可将底层平面轴线尺寸上选定点(“内控点”)垂直传递到上面各结构层操作面上,架设经纬仪将各点投测出来形成控制轴线。(5)主体结构施工平面定位测量 2-1#、2-2#、2-3#、2-4#楼楼主体结构施工主轴线的投测:采用现有的建筑矩形轴线方格网采用经纬仪仰视法将主轴线投测到结构层操作面,在操作层上采用经纬仪联测符合平面轴线尺寸并向下对控制点进行符合,确保主轴线平面定位尺寸的准确性。每次投测前须对所用主轴线控制网进行复核。 2-1#、2-2#、2-3#、2-4#楼主体采用“内控法”投测主轴线: 1)零层板施工完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各建筑物内做内控点(每一流水段至少2-3个内控基准点)。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10c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筋与首层楼面钢筋焊牢,作为竖向轴线投测的基准点。如左图所示。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预留洞(15cm×15cm) 。内控制点平面布置图见附图所示。2)竖向投测前,应对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高 度(m)允许误差(mm)每 层3H£30m530m<H£60m10H>60m153)轴线控制点的投测,采用激光垂准仪,先在底层基点处架设激光准直仪,调校到准直状态后,打开激光电源,就会发射和该点铅垂的可见光束。然后在楼板开口处用接收靶接收。通过无线对讲机调校可见光光斑直径,达到最佳状态时,通知观测人员逆时针旋转垂准仪,这样在接收靶处就可见到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接收靶固定。同样的办法投测下一个点,保证每一施工段至少2-3个点,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间距不得大于所用钢尺长度。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4)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柱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柱侧平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柱侧面抄测出建筑1米线或结构1米线。(1米线相对于每层楼板设计标高而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5)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控制点竖向传递及精度指标见下表。建筑物施工放样、轴线竖向投递、标高传递允许误差表 本表引自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楼层轴线传递一层以上楼层放线时,首先将设置在一层的内部轴线控制网进行闭合,满足施工要求精度做为楼层投测的依据。楼层传递采用激光垂准仪,投测上来的内部轴线控制点进行角度、距离复核,闭合后再进行细部放线。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用墨线弹出各细部控制线,所有细部轴线,墙体边线、门窗洞口边线。轴线传递过程详见图。控制点穿越楼层示意图楼层板面激光垂准仪控制点楼层预留洞激光接收靶轴线控制点竖向传递示意投递轴线网点接收靶天顶准直仪轴线控制网点2-1# 、2-3#楼轴线控制网图六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该工程占地面积比较大,仅依靠勘测院给定的水准点,很难满足工程使用,因此必须在整个施工座域内布设水准网。在基坑周围不影响施工、通视良好、且易保存、地质坚固的地方设置加密水准点K1、K2、K3、K4,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高程控制网。从勘测院给定的已知水准点J1、J2引测高程到各加密水准点上,并和已知水准点组成一个闭合水准路线。水准网的网点取平面控制网的相应网点,编号同样为K1、K2、K3、K4。水准点布设如下图所示:现场高程控制网在施工时水准点从相应的控制水准点上引测到施工座域附近,用红色油漆画出并标注其高程。±0.00以下的高程控制:随着挖土的深入,从现场高程控制点向基槽内导引标高,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控制点作在护坡桩上,每50m一点。基础前期施工和结构施工用此来控制。结构拆模后,把标高返到结构内,放出建筑1m线。基槽内标高控制点要定期检查,以便及时修正。引测到结构内的标高要附和到场区控制点进行检查。在土方挖到设计标高后,就要将基坑上口的标高传递到基坑里,以方便施工。因为高差的缘故,给传递标高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在传递标高时,一定要保证标高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做法是:在基坑上口支设脚架,将钢尺挂在脚架上,令其垂直到基坑里,钢尺的下侧挂设一垂球,一保证钢尺的垂直度;然后在基坑上口架设水准仪,以基坑上口的标高控制点为基准点立塔尺,读数为a,同时用该水准仪度得钢尺上的读数为c;再在在基坑里架设水准仪,在预先基坑里靠近基坑边缘埋设的标高控制点上立塔尺,读数为b,同时读得钢尺上的读数为d;这样我们可以得出基坑里的控制标高JZ(H0)的数值,也就将标高从上传递到基坑里了。标高传递如下图所示:基坑高程传递示意图从上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H0=H1+a-(c-d)-bH0为基坑内侧标高控制点。在桩基础施工时标高都有该点发出,防止误差的多次传递。主体建筑的标高控制:根据场区高程控制点,向首层引测结构控制标点,东、西塔楼每楼内不少于3个点,裙房内每50m一个点,每个施工流水段不少于两个标高控制点。标高竖向控制从电梯井或结构外边往上传递,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附和到其他控制点进行检查。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标高控制,在施工时各座的水准点从相应的加密水准点上引测到柱子或墙体上,用红色油漆画出并标注其高程。作为该座的永久性标高点,其正上方留置预留洞,标高预留洞,用经纬仪、精确校准的钢尺引测上去,并设置每层永久性的楼层标高基准点 +1.000M 标高点,用红油漆标注,不经许可,不得覆盖或破坏。在引测标高时为了防止出现偶然误差,每次传递标高时都从最下面一层开始。为了尽可能避免因传导的次数而造成累计误差,在施工中高程每三层用钢尺复测一次,及时纠正误差。标高允许偏差:层高不大于 ±5mm ,全高不大于 ±10mm 。如图示: 楼层高程传递示意图上图所示上层标高H为:H=1.000+(4.680-1.348)=4.332m现场楼层标高如上法引测。七 工程细部测量控制(1)各楼层控制轴线的放样把轴线控制点从预留洞口用激光铅垂仪引测到各楼层上,然后用全站仪(或用经纬仪测角配合钢尺量距)对每次传导的各控制点进行复核,做好记录,检查各个点之间的距离、角度直至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为止。(2)各楼层标高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用钢尺配合水准仪来控制建筑物的钢筋、模板、砼的标高,当首层完成后,还需要将高程传递到上层,需用钢尺、水准仪配合施测,每个流水作业段至少传递三点,以作相互检核用。(3)柱、墙及模板的放样根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柱、墙的位置和尺寸线,用于检查柱、墙钢筋的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模板就位。再在其周围放出模板线控制线(距模板内边200mm)。放双线控制以保证柱、墙的截面尺寸及位置。然后放出柱轴线,待柱拆除模板后把此线引到柱面上,以确定上层梁的位置。方柱体:柱中线墙、柱位置线模板控制线方形柱控制线测设墙体:墙体控制线测设(4)梁、板的放样待墙、柱拆模后,进行高程传递,立即在墙、柱上用墨线弹出 +0.50M 线,不得漏弹,再根据此线向上引测出梁、板底、模板线, 如下图所示:梁板测设示意图对墙体或柱体的上梁板模板线采用双向控制线,即+0.5m控制线和上控制线,双层控制梁板模板高程,从而减小误差,方便施工。如下图所示:(5)窗、洞口的放样在放墙体线的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绑好的钢筋上放样出窗体洞口的高度,用油漆标注。外墙门窗、洞口竖向弹出通线与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门窗、洞口的位置。(6)外墙大角的控制待外墙拆完模后,沿大角处向内各量出300mm,用经纬仪竖向放出通线,用以控制外墙转角模板位置,防止大角出现偏差。在大角模板的相应位置做出标记,待上层大角模板合模时,通线与标记一定要相吻合。(7)楼梯踏步的放样根据楼梯踏步的设计尺寸,在实际位置两边的墙上用墨线弹出,并弹出两条梯角平行线,以便纠偏。如图示: (8)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在结构施工中,在电梯井底以控制轴线为准弹测出井筒30厘米控制线和电梯井中心线,并用红三角标识。在后续的施工中,每层都要根据控制轴线放出电梯井中心线,并投测到侧面上用红三角标识。(9)轴线控制点传递该工程标高为地上100m,属于超高建筑,因此,对于垂直度的控制属于本工程在施工阶段的关键工序。为了达到高精度要求,在施工中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测量设备天顶垂直仪来保证测量的精度,使用工程中将仪器架设于原始的轴线测量基准点上,上面铺设接受靶,通过仪器的特性-光的直线传递来保证轴线延垂直线向上传递。因为本工程高度关系,天顶垂直仪如果一次使用会使投测接受靶上的光斑直径变大,精度降低,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分两次进行轴线的传递,在塔楼二十层上重新投点,以投测的点为基准点进行投测到顶层。工作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投递轴线网点接收靶天顶准直仪轴线控制网点八 施工控制措施1.为了保证整个工程的连续,消除整体误差对建筑物的影响,我们在施工过程建立了良好的管理体系及严格的工艺流程。使每个工序严格受控,每道工序在施工完毕后,必须和原始基准点进行复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校正,保证将施工误差消除在每一道工序前期,也保证了下一道在测量方面严格受控。尤其是在结构施工阶段,各轴线标高点在每次传递到上层上去时必须和原始基准点进行校核。施工过程中的流程图如下所示:2.技术复核制度 所有轴线、标高测量完毕后应自行检验,检验无误后报请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办理好交接手续,所有标高、轴线应有明显的标识与记录资料,保证施工程序的可追溯性。 所有轴线桩、标高点的原始点、放样点及转点在下道工序使用前必须有专人复核,必顺有书面交接资料,确保使用正确,避免因错用、乱用、定位偏移、碰动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九 误差依据及精度估算1、误差依据依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名 称规范允许偏差项目测量精度目标建筑物倾斜向内50mm, 向外50mm向外10mm,向内15mm建筑物总高度偏差-H/1000eH/1000 且e5cm-10mme10mm建筑物总矢量弯曲eL/2500 且e25mmeL/2500 且e25mm层高偏差±5mm±2mm2、精度估算所谓精度估算,就是根据客观的观测条件估计观测误差与需确定几何参数间的基本关系,求得几何参数所含误差,与容许值比较可知测量方案和方法的可靠性,以及所定限差的可行性。该工程垂直度控制的精度估算从投点和放样两方面考虑。 投点用瑞士产莱卡DJZ3天顶准直仪进行,按二分之一最大投测高度为1个投测段估算。投点精度由仪器误差、对中误差、整平误差、照准误差、水准器置平自动补偿误差及外界环境影响误差确定: m2投=m2仪+ m2对+m2平+m2照+m2补+m2外 取m仪= m对=m平=m照=m补=m外(即取6个误差中最大值为m) 计算结果m仪为±3.2mm。对每一单项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投点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所用仪器精度,故关键在于选择性能良好的一起和观测时机。另一项实践证明,用15Kg垂球,在一定保证措施下,投点精度±2.5mm,顾及各方面的因素,与仪器投点精度相当。垂直度控制的精度取决于施工放样误差,故在仪器的选择和使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除选择精度较高激光钳制仪外,往往同时用常规的垂球投点相互检核。十 控制点作法(1)首级控制网控制点的做法在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测设完毕后,将测设的点用十字小龙门架控制其点位,在点位上埋设预制水泥桩。预制水泥桩的做法是:用直径30mm的粗钢筋,将上端磨平,在上面刻面十字线作为标点,下端弯成钩形,将其浇灌于混凝土之中。桩顶尺寸为150mm×150mm,桩底尺寸b与埋深c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在坑位挖完后,将水泥桩灌注其中,在水泥凝固之前,用龙门架控制调整钢筋位置到原点位上。示意图见下图:(2)塔楼主体结构永久控制点的做法在2层楼板的设计位置,将100mmx100mmx8mm的钢板焊接在该层楼板顶层钢筋网片的主筋上,待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用全站仪依据首级控制点将设计控制点测设在钢板上,平差改正后,钻一直径1mm深23mm的标记,作为控制点。示意图如下:十一 沉降观测本工程为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将会引起建筑物的沉降。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将本工程进行沉降监测。沉降监测由建设方委托第三方具有甲级测绘资质的专业测绘单位进行监测。沉降监测方案由监测单位编制和实施,及时将观测成果报送给建设方及相关单位,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与见设计图。1.观测规则为保证观测数据可靠性,故观测按照 “五定”原则即沉降观测所依据的基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点位稳定;仪器、设备稳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固定。以尽量减少误差,确保沉降观测的可靠性。(1) 沉降观测设计1)沉降观测的方法和频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被观测建筑物外墙上选择坚固稳定的地方,根据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埋设沉降观测点,与离建筑物5倍基坑深度远处便于观测且坚固稳定的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以确保观测结果的精确度。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坑变形观测资料、周围建筑物变形观测资料、基坑贯梁变形观测资料对其进行复核并继续观测。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定后及时进行,并和假定的两个水准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每次测量均做往返测量。2)基准点的选择与布设要达到沉降观测点的沉降变化情况,必须要有一些固定(相对的固定)的点子作为基准,根据它们来进行测量,以求得所需要的位移值。基准点的选择与控制网的布设,应该全面的考虑、合理的解决作为变形观测依据的基准点的布设问题。在选定的位置用长约1米的钢筋深埋,并固定保护。为了检查水准基点本身的高程有否变动,可将其成组的埋设,通常每组三点,并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如下图所示:在三角形的中心,与三点等距的地方设置固定测站,由此测站上可以经常观测三点间的高差,这样便可判断出水准基点的高程有无变化。本次沉降观测基准点实地踏勘后准备布设在民主广场附近方向,因此处建筑已经建成多年,沉降早已稳定。共布置和两个水准基准点,一个检测用水准点。(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基坑降水继续进行,因此必须对周围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变形观测点分别设在建筑的角部及中部。)基坑四周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频率 观测时间及频率见下表基坑开挖状态进场开挖前-2.7坑底设计标高基坑竣工地下结构完成地下结构完土方回填观测次数或频率共次次天次3天次7天)基坑四周地表沉降观测点布置利用水准仪观测测点高程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土体因相应位置围护体的位移的影响程度,分析土体及地下管线的稳定情况。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在基坑上口四周距离基坑边1.5米的范围设置地表沉降、位移监测点,监测点布置在同一直线上,既可以检查沉降,有可以监测位移偏移量;具体布置图见基坑四周土体变形监测点)主体结构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频率根据规范要求,沉降观测点一般布置在建筑物的角部、中间,且一般观测点的间距控制在10米15之间,且布置在相应的柱子上,沉降观测点布置图见每栋柱墙平面图。观测时间及频率:当浇筑基础时,就按设计指定的位置埋好临时观测点。沿纵横轴线和基础周边设置观测点。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定后及时进行。以后随结构升高将临时观测点上移并进行观测,直到±0.000时,再按规定埋设永久性观测点。然后每施工一层,复测一次,直至竣工。工程竣工后的第一年内要测四次,第二年二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至下沉稳定为止。(3)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处理措施1)在土方开挖时,要全部开挖至相同承载力的地基土,超挖部位,根据设计要求处理,避免由于上部菏载落在承载力不同的地基上,造成不均匀沉降。2)保证底板的施工质量,避免由于基础结构施工质量不好,出现不均匀沉降。3)在上部结构自重重量小于地下水浮力时,做好降水工作,防止水浮力造成上部结构歪斜,出现不均匀沉降。4)主楼与裙房之间设沉降后浇带,要按设计要求时间浇筑,在两边都沉降结束、稳定后,再浇后浇带砼。5)对地基土做荷载试验,测定相关数据给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实际沉降值大小,设计基础结构施工图。6)请专业测量单位,进行沉降观测,动态观测,防止由于施工分段、顺序不均衡性,出现不均匀沉降。(4)观测点做法钢筋混凝土柱上的观测点在柱子±0.000标高以上10-50cm处凿洞(或在预制时留洞),将截面为15×80mm的拆卸式螺丝插出凿开洞中,使其与柱面成水平倾角,再用强力胶密封填实。该种沉降观测点容易保存,观测完毕后卸下螺丝,防止人为丢失或破坏。如下图:沉降观测点做法示意图钢筋混凝土基础上的观测点:根据所布置观测点的位置,用直径为20mm、长60mm的铆钉,下焊40mm×40mm×5mm的钢板,埋设在基础面上。如下图:(5)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标高中误差:±2.0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1.0mm观测方法:二等水准测量沉降观测的水准线路(从一水准点到另一水准点)应形成闭和线路,如下两图所示:与一般的水准测量相比较,所不同的是视线长度较短;一般不大于25m,一次安置仪器可以有几个前视点。在不同的观测周期中,仪器应安置爱同样的位置上,以削弱系统误差的影响。由于观测时水准路线往往不长,并且其闭和差一般不会超过5mm,因此闭和差可按测站平均分配。如果观测点之间的距离相差很大,则闭和差可以按距离成比例的分配。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和差:1.4n(6) 沉降观测的成果资料(7)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8)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符合施工测量规范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根据实际观测情况,每两周向业主和监理提供一次观测报告。内容如下:1建筑物平面图。2下沉量统计表是根据沉降观测原始记录整理而成的各个观测点每次下沉量和积累的统计值。3测点的下沉量曲线。等整个工程沉降稳定后提交完整的沉降观测报告。观测中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实测。(2)前后视观测最好使用同一种仪器尺(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4)观测时避免阳光照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7)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4.观测中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实测。(2)前后视观测最好使用同一种仪器尺(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4)观测时避免阳光照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7)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5、曲线形状注意问题(1)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而是起伏状现象时。应该分析原因,进行修正。(2)第二次观测出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