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关于运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docx

    • 资源ID:1977207       资源大小:192.25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运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docx

    运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运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为肇始,农村经济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农民致富的积极性迅速迸发出来。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市农村就有部分有经营头脑又有一技之长的农民,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及贫穷的窘境,开始外出谋生闯世界。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先是亲朋相携,再是邻里攀带,后是示范带动,逐步形成了地域性的外出务工经商热潮。2003年初,运城市委、市政府在总结我市部分农民自发外出务工经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破解“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突破口,明确提出从2003年至2005年,三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到2010年使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力争达到100万人的宏伟目标,从而拉开了我市有组织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序幕。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8年6月底,我市约有95万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就业,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7%,农民工资性收入一三80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3389元的40%。实践充分证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主渠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源,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突破口。一、发展历程 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发转移阶段。这一阶段从80年代初至200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被充分释放出来。但是,面对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半年忙半年闲的实际,一部分农民开始思考如何从农业以外去增加收入的问题。于是,有些有经营头脑的人,开始在集镇摆摊设点,卖小吃、卖日用百货,经营传统手工艺;有一小部分人利用在外地工作的亲戚关系,逐渐背井离乡,外出打零工,经营小吃摊、裁缝铺等营生。如身残志坚、怀揣200元钱闯京城的现北京市东方防水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潘永斌,提着10斤棉籽油、背着一口炸麻花的铁锅闯京城的现北京宏燕财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锡珍,怀揣60元钱闯天津的现天津市津乐园饼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关金龙等,都是这一批农民中的代表性人物。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一部分人从乡镇企业中分流出来,利用已有的技术及销售渠道,开始从事加工业经营。临猗县楚侯乡太侯村,在计划经济时代村集体曾办有一个铁皮加工厂,后因不景气而关闭。1984年,曾在村办厂工作的青年农民蒋双喜,凑了1万元,置办了几件简单加工设备,到县城开了一家铁皮加工门市部,主要是为家户焊铁门。当时人们用的是木门,不但造价高,而且木料难买,蒋双喜焊制的铁门经济、结实、美观,一年下来,收入竟高达3万元,在当时,这相当于10户农民的一年收入。蒋双喜焊铁门发了财,使乡亲们备受鼓舞,于是,村党支部、村委会专门派人外出考察市场,聘请原铁皮加工厂的老师傅教大家学技术,帮助联系筹措资金,联系购买原材料,太侯村焊铁门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如今,太侯人在外开办企业焊防盗门的足迹遍布陕、甘、宁、晋、冀、鲁、豫、京、津 等10多个省市的200多个中小城市,年收入2500余万元。盐湖区王范乡下马村,从1980年由本村村民王志杰带头,挂着县凿井队的牌子,办起自己的凿井队开始,到1985年就有10多户农民以每年两三千元的租金从运城、夏县、闻喜、永济和临汾市的乡宁、曲沃等县的凿井公司租来井架,做起了凿井生意。截至目前,该村井架数量已超过100副,有500多名农村劳动力跟随井队老板转战甘肃、宁夏、内蒙、新疆、陕西、河南、河北、山东、青海等十多个省、市,从事凿井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到该村总劳动力的67%,一半以上的农户在凿井产业上获利,全村凿井业年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第二阶段,有组织大规模转移就业阶段。这一阶段从2001年至2005年底。群众性地自发转移就业所带来的明显效果,触发了各级党政部门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重视。进入新千年,部分县(市、区)也开始尝试有组织地向外输出农民工。个别县(市、区)开始利用关系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系,组织农民工赴新疆采棉、承包棉田。在此基础上,2002年9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动各县(市、区)劳动部门,组织了800名农村劳动力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为期两个半月的采棉活动,这是全市范围有组织劳务输出活动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2003年3月,运城市委、市政府正式把有组织大规模劳务输出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市、县、乡、村四级主要领导参加的视频动员大会,分级设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组建四级劳务输出信息网络,正式拉开全市范围大规模有组织劳务输出活动的序幕。2003年8月,由市劳动保障局牵头组织的第一批一八0名农民工赴深圳务工;2003年国庆节前夕,由市委、市政府动员部署,市劳动保障局牵头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万人赴深圳务工活动”。短短的10天时间,报名人数达8700多人,10月1日、2日,组织两个农民工专列,3000名民工,分别从河南三门峡火车站和运城火车站出发 前往深圳6家大型企业务工,这是我市历史上最大规模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活动。从2003年至2005年三年时间内,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劳动保障部门、工会、妇联、共青团,以及各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培训学校各显其能,外出考察劳务输出基地,与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型城市的用工企业及中介机构建立协作关系,一场有组织大规模劳务输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截至2005年年底,全市共有54.3万人次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务工经商,“劳务输出”这个名词不径而走,深入到全市每个角落。第三阶段,平稳转移就业阶段。这一阶段从2006年至今。经过前三年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虽然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也暴露出了行政强制组织输出的不少弊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思路更加明晰,这就是:“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培训,多渠道多层次促进转移;有组织输送与自发转移并重,规模转移与小批量输出同步;输送发达地区注重典型培养,输送西部地区着眼短期增收;发展当地经济加大本地转移,转变陈旧观念促进向外输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上,定位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内外联系”。同时在运作上采取了“多渠道、经常性、小批量、多批次”的运作模式,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从2006年起,随着我市民营企业的不断兴起和壮大,本地企业用工量不断攀升,我市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就业的主体主要是以各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及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学生为主,输出地也由原来四面出击,重点转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输出的方式由大规模转移变为多批次小批量。而30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则选择在本地企业务工或季节性进城打零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由主要向外输出转变为主要以当地转移就业为主。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渠道及就业领域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渠道,大致可分为三条。一条渠道是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群团组织,各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组织地转移,约占转移就业总规模的十分之一。其中,大部分输送到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务工,小部分被介绍到本地企业安置就业,务工主体以16周岁至25周岁的年轻人为主;另一渠道是农村劳动力自发外出务工经商。主要是靠亲戚邻里攀带,熟人介绍,主要以经商办企业为主,约占转移总数的十分之三。盐湖区泓芝驿镇乔阳村,利用本村在北京、西安、济南等大城市在外工作人员的便利,“一张火鏊闯天下,风风火火闹市场”,亲戚介绍、邻里攀带,逐渐形成了外出打饼子赚钱的风气,全村1000多个劳力,就有630余人常年在外打饼子,其中200多个门店老板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打饼师傅和帮工年薪也均在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全村年收入就超过1600万元。不仅如此,乔阳村村民自发外出打饼子的举动还带动了附近十多个村的村民外出打饼子,总人数2600多人,使打饼子成为当地农民迅速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三条渠道是农村劳动力在本乡镇企业务工,进入集镇、县城务工或经商,约占转移总数的十分之六。农村劳动力在本地转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近几年全市大规模地招商引资,民营企业不断增多,用工数量不断扩大。尤其是像河津、闻喜、永济等经济发达县市,用工量更是规模惊人,以河津市为例,象阳光、振兴等六大煤焦企业集团,每个企业的用工量均在几千人,致使河津本地的劳动力远远不能够满足企业用工之需;闻喜县一个海鑫钢铁集团,用工量在一万人左右。除了上述这些重点县市,其他各县市的民营企业也是飞速发展,用工量成倍增长,这为农村劳动力在本地转移就业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另外,由于人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良好教育,许多农村村民为了孩子进城上学,也纷纷到集镇或是县城租房居住,或经商,或打工,一切为了孩子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这也促使农村劳动力加快了向城镇转移的步伐。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领域,按产业划分,大致是第一产业约占一五%,第二产业约占25%,第三产业约占60%;从经商和务工的比例上来划分,经商办企业的约占一五%,务工的约占85%;按类型划分,万荣县防水材料及施工,临猗县的食品加工,永济市的餐饮服务,盐湖区的外出打饼子,新绛的钻石 加工,河津市的对外建筑承包等,主要以经商办企业,并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为主;其余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则主要是到外地打工,或在本地企业务工,在本地以及县城经营商铺为主。万荣县荣河镇郑村,1200名劳力有863人从事非农产业。其中,在外经商办企业的210人,外出务工的403人,在本县境内经商 、搞运输物流的250人,养殖 、果园、种菜、贩卖农副产品等农业活动的337人。永济市栲栳镇田村,全村有280户人家 ,其中先后有160户在外开饭店,有24户在外经商搞建筑,占总户数的 65%。临猗县七级镇马家卓村,有农户240户,1100口人,在外开饭店、经商的160户,共450余人,占总户数的70%,占总人口的40%。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村社区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巨大推动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是培养锻炼了一大批经济建设的精英人才。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如,身残志坚,怀揣200元钱闯北京的现北京市东方防水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潘永斌,是他投资创办了运城市最大商业集团今日国际商城;提 10斤棉籽油、背一口炸麻花铁锅闯京城的现北京宏燕财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锡珍,是他投资创办了万荣县宏燕财景观照明灯具有限公司,填补了山西省在景观照明灯具领域的空白;怀揣60元钱闯天津的现天津市津乐园饼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关金龙,广东五山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竹林义;海南三永实业公司总裁蒋永温;深圳维尔菲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伟太;党的十六大代表、荣获全国“十大杰出务工青年”称号的新绛外出打工者付丽君;被深圳一家公司选送到美国进修深造的万荣县外出打工妹胡彦君;夏县外出上海打工,后创办自己服装加工企业的李慧芳等等。数以万计的大老板,中老板,小老板,以及众多的优秀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的涌现,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最辉煌的成果之一,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市利用劳务输出来加快经济建设人才培养的做法已经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二是劳务品牌初步形成。像万荣县在京、津以及东北地区的“ 防水劳务”,已占到京、津、东北三分之二的 市场份额,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临猗的食品加工、防盗门制作行业,遍布京、津及西北地区,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而盐湖区、新绛县农民开的饼子铺,永济农民开的餐饮店,在北京火车站、天津火车站、石家庄火车站已逐渐袭断了当地的市场。上述情况表明,随着农民劳动力转移势头不断加强,运城劳务在全国部分行业和领域,已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品牌效应。 三是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万荣县荣河镇临河村,全村一八岁55岁570名劳力中,有460人进城从事二、三产业,兴办建材化工厂93个,搞建筑运输28家,有22人从事饮食服务及物流等三产服务业。其中,年产值3000万元的企业6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20家。有116人从事建材化工营销业务,有60人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有112人在外地企业打工。全村拥有小轿车80辆,平均每3户就有一辆,其中奥迪A6型8辆;有30余户人家举家迁往城市生活;全村240户居民95%安装了固定电话;村里街道全部是水泥路面;6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可享受一次免费旅游。 河津市赵家庄乡樊家庄村一八00名劳力中,500人务农,1000人在本村及周边村的企业务工,一五0人在本村从事餐饮、贩菜、修理加工、运输等服务业,100余人在本村从事社区管理服务工作,20人到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从事商贸活动。全村兴办了四大企业,下辖一三个分厂,年产值3.2亿元。农村变成了城镇,整齐的水泥街道,村容村貌进行了绿化美化,夜晚路灯通亮,成了一个田园风光的花园式小城镇。 闻喜县城关镇南关村,共有3个居民区,216户828口人,近几年,村里新建工业企业11家,主要以玻璃器皿、 陶瓷和氧化锌生产为主,现有商店9个,餐馆3个,歌厅8个,洗车场一三个。村里各类企业仅吸收本村劳动力就达450人,户均2名打工者,务工者人均年收入达1万元。 临猗县孙吉镇蔡村,有劳动力1210人。1985年以来,有大批村民外出务工经商,这些人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国数十个大中城市扎根创业,现在该村外出人员创办的企业,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有10家,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有80余家。目前,该村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达896人。平陆县的三门镇岳家庄村,外出务工人员占总劳动力的89%,十年间,人均年收入由600元增加到3000多元。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欠缺,85%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缺乏从事二、三产业的技术、技能,不具备职业竞争力。建议加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通过提供免费培训,使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绝大部分能掌握必备的技术、技能。 2、劳务品牌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除了个别县市,大部分县市没有形成优势劳务品牌。建议开展“一县一品”工程,整合培训资源,以县为单位,集中开展某一项技能培训或经营培训,如,可以开展焊工培训、机加工培训、厨师培训,或开展某一项经营培训,如,牛肉面食馆经营培训等,以培训促进优势品牌创立。 3、吸引优秀在外务工经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力度不大,政策优势不明显。建议,设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办事机构,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创办“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区 ”,吸引更多在外经商办企业的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二00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12.29.202211:4911:49:2722.12.2911时49分11时49分27秒12月. 29, 2229 十二月 202211:49:27 上午11:49:272022年12月29日星期四11:49:27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运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