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关于宿州市农村居民消费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x

    • 资源ID:1977035       资源大小:193.4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宿州市农村居民消费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x

    宿州市农村居民消费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指导教师:王园 小组成员:王晨 王涛 阮晓伟 位文绪论: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淮海平原的南端,全市总面积9786平方公里,人口593万,其中乡村人口占80.89%。宿州市是安徽省的农业大市,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农业强市,是全国著名的粮食产区之一,同时还是全国最大的连片水果产区,是较大的畜牧业养殖基地,是华东地区的菜篮子。2007年,宿州市粮食总产量达到372.7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由此可见,农业在该市国民经济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该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花生、水果、蔬菜等,养殖优势明显,家禽家畜的品种多样齐全,在省内外占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给宿州市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带来了蓬勃向上的生机。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及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率先跃升,率先崛起”为奋斗目标,积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了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使得宿州市的农村状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已经与往昔大有不同。其中据埇桥区百户农民家庭记账抽样调查,2006年上半年埇桥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同比增长,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元,同比增长;人均家庭经营收入元,同比增长;人均转移收入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支出元,同比增长,其中人均生产费用支出元,同比增长;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同比增长;人均转移性支出元,同比增长。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宿州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消费心理、消费水平及消费支出等内容,来研究宿州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并及时发现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提供帮助,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一点现实服务。一、宿州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单一化 随着该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体制尤其是农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使宿州市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收入是决定支出的最基本条件,是支出的前提。随着收入的增加,宿州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投资逐步加大。通过对多个农户的调查,2005年教育投资每户年平均875元,到2009年增长到了2260元,也了解到有部分农户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家庭的主要支出;二是生活消费逐年增加。对2个村17户农民调查,2005年以来,农村生活消费逐年增加。2009年比2005年增长1423。主要为配置家用电器、修房盖屋、子女结婚、水电费、电话费等;三是生产资料费用逐年上升。2009年比2005年,农村生产资料的价格增长在1020以上。主要为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价格在逐年攀升。拿种子一项来讲,2005年一亩地春秋两季的种子费用约25元,而2009年却需要约57元;四是家电、交通工具消费悄然上升,从收音机、小彩电向电脑和大彩电等数字化转变,从自行车、小四轮为主向摩托车、家庭汽车转变,手机、家电从个别能人等少数人使用向农户普遍使用转变,尤其是手机,这几年来,推广的速度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普及率大幅提高。但农村农民消费结构总体单一,其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收入模式单一,主要来自土地收入和打工;消费环境单一,消费品结构相对简单;消费观念传统化,不具备投资理念;农村各种福利政策不全面,导致农民不敢过度或者提前消费等因素。其中以下三点主要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1.1 农村剩余人口向城市转移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社会体制的改革,使得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解放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随着对“三农”体制的深化,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了激活长期依附于土地的剩余劳动力资源,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向商业、服务业、工业的转移任务迫在眉睫。大量的农民工从农村流向城市,这对宿州市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1.1.1 正面影响(1) 有效地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一般的务工人员,其年收入是当地务农人员年年收入的2.53.5倍,高素质、高技术的务工人员,收入更高。务工使得一部分农村家庭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2) 改变了农民的观念农民工进到城市之后,视野变开阔,或多或少地摒弃了以往迂腐的观念。受城市消费环境的影响,农民工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子女教育支出成为消费的主要支出,更加重视对子女教育的投入。(3) 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完全依赖农业的人,其收入主要来自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来自农业的现金收入较少。农民工通过在外挣钱,然后在逢年过节或农忙时回家,为家里购置家用电器、摩托车、农用车、建房及购买手机等通讯工具。生活质量水平提高。(4) 促进了城镇化进程,减少了农业人口,缓解了农村土地承载压力,使规模集约化经营农业成为可能。农民工对流出地的正面影响,也深刻地影响着当地居民的消费结构。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农村居民购买力提高;农民观念意识的转变,使得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消费思想得到改变,提高了农村居民的购买欲望。实际购买能力的提高和购买欲望的增强,大大提高了农村居民的购买力。1.1.2 负面影响(1) 受打工潮的影响,青壮年劳动力严重流失,农村丧失了劳动力的再生产能力。 在农村,部分较繁重的农活还是需要青壮年劳动力来完成的,如庄稼的收割与播种。可现在的农村却出现了形象化的“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年人。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正常的农业生产无法进行。(2) 农村的基础公共设施落后,且难以长久使用。 由于长期留守在农村的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无力修管农业的基础设施,如水利灌溉工程,因长久失修,终成摆设。在农民需要这些基础设施的时候,却又无法正常使用,农民只好又回到了“靠天吃饭”的年代。(3) 农民生活面向村庄之外。由于进城后的农民工长期在城市工作,长久以来,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当又回到农村时,只是作短暂的停留,不愿意把务工挣到的钱用于农村的基础投资和长期投资,开始向往城市的生活。农民工是农村生产力的主力军,在农村人口中占据这重要的比重,农民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由于农民工的流动具有季节性,随着农民工的流动,农村居民的消费也出现了季节性的特点。当在农民工返乡的时候,由于在外面挣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回到农村后会大大繁荣农村的消费市场,增加购买力,扩大内需。在他们外出的时候,由于留守农村的多为“386199”,由于她们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都不强烈,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消费市场的萎缩。1.2 农村居民对子女教育的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较大 农民之所以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其主要原因是务工的经济收入远远大于务农的经济收入。农民工远走他乡,迫于生计,为了生活而奔波,但她们子女的教育问题却成为农民工面临的最大障碍。全国第五下次人口普查调查显示,已入学儿童约有10%因家庭经济贫困而被迫退学。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工子女上学费用高昂,无力承担。农民工家庭大多都是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农村的孩子要想摆脱父辈们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改变命运。所以农民工会不竭余力地供子女接受教育。但面对各种各样的所谓的“赞助费”、学杂费、补课费、校服费、军训费、资料费等各种高昂费用,使农民工无力负担这些沉重的教育费用支出。借读费赞助费占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成本的三成以上,负担较重。在其经济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用于子女教育的支出越多,那么用于其它的支出就会变得越来越少。1.3 置办房产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较大 置办房产,是农村居民成功的标志之一,是一个面子工程。按2009年10月份建材市场的物价水平计算,在农民自己的宅基地上建一座二层小楼,约需要花费12一三万元。按本地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3000元计算,一个三口之家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至少要积攒14年左右。可见该项支出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何其大。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还存在着很不合理之处,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还没有真正改变,如广大农村居民会把多年积攒的钱一次性用于子女教育、子女结婚、置办房产、大办丧事等一生中几件重要事情的消费中,平时的生活中节衣缩食,捂紧钱袋子,不敢消费,能省则省。这说明在广大农村还存在着畸形的消费心理,要想改变这些,就必须改变居民的消费观念与意识。有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青壮年是广大农村的主要消费力量,但现在又出现了“空心村”现象,当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时,农村中就会缺乏强有力的购买力。虽然农民工外出获得了较多的收入,但又因其长期在城市中工作、生活,又把大部分钱用于了城市的消费,没能拉动当地农村居民的消费,活跃当地的农村消费市场。其次,农民的消费观念比较陈旧落后。“积谷防饥”、“存钱养老”的观念还普遍存在。农村居民把多年的积蓄用于一两件的人生大事的消费中,消费理念不正确。总之,在农村居民消费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要想拉动内需,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就必须解决这些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二、升级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2.1 努力增加居民收入 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消费,它是决定消费结构与内容的主要因素,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的升级变化。只有当农村居民既有购买力又有购买欲望的时候,才会形成农村消费市场。现在的农村,购买欲望的条件已经存在,所以必须增加农民收入,把潜在消费者变成现实消费者。因此,解决农村消费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2.1.1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社会经济建设的步伐,变粗放型农业 增长方式为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之路。(1) 改变单一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农副业等多种经营方式。(2) 走特色农业发展道路,扩大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如夹沟香稻米、砀山酥梨、泗县红瓜子、灵璧花生等特色优质农产品。(3) 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如砀山酥梨、符离集烧鸡等。(4) 加大对农业的扶植补贴力度,坚决落实党中央的“一号文件”。2.1.2 农村消费市场广阔,但消费环境不是太理想。政府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1) 完善乡村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消费市场的形成提供基本的硬件支持。(2) 建立完善农村的市场销售网络,规范农村消费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3) 完善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建设。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村的教育,其次要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加大对农民正确消费观念的宣传,促进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2.2 减轻农村居民的负担减轻居民的负担是一种变相增加农民收入的手段。由于消费心理的作用,大多数人认为因政府减轻农村居民负担而多获得的收入不在居民的正常收入范围,而是笔意外收益,因此,居民用这些钱消费时会比较大方,利于调动农村居民的消费积极性。(1) 宿州市优化农村电网结构,认真落实通网通价政策,让全市500万农村居民收益。实行该政策后,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电价从0.75元/度左右下降到0.557元/度,平均每年每人节省生活费用一五元左右,那么一个家庭在电费这一项上的开支每年可减少50元以上。(2) 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扶持。根据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精神,国家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扩大。其中良种补贴55.7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12亿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30亿元,农业综合开发支出1一五亿元,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民办公助”10亿元,扶贫支出114亿元等各项对“三农”的扶持政策,使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如“一费制”,免除农业税,种粮有补贴,买农具也有补贴等各种优惠措施。(3)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要认真落实和完善减轻农民负担的“四项制度”,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3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宿州市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加大对新农村的建设力度,使宿州市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下面以埇桥区为例来说明该市的新农村建设进程:(1)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投资约42万元,开挖中沟2条、小沟22条,修建桥涵25座,新打机井40眼。(2) 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村里自筹资金50万元,安装了自来水管道,解决了500户人家饮水安全问题。(3) 投资200多万元,完成环村公路和村道建设,基本实现了户户通。(4) 开展生态家园建设,新建垃圾池25个、公共厕所3座、卫生厕所100个、沼气池40个,并配备垃圾车2辆、保洁员2名,有效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5) 开展村庄建设,投资59.4万元修建两侧下水道1000米,东西石渠4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6盏,投资7万元筑造假山、喷泉、花园,投资10万元购置花木,绿化富民大道两侧共3000平方米,使村貌焕然一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为建立农村居民消费市场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持。通过新农村建设,设法想法让外出务工人员更多的在家乡消费,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三、对开发农村消费市场企业的建议近年来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但由于广大工商企业多把生产、销售、服务的注意力集中在城市市场,使供应农村市场的许多商品在结构、功能、价格上没有考虑到农民的具体要求。一般说来,大部分农村消费者需要功能实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结实可靠、操作方便、一专多用的产品,那些功能上过剩,价格高、档次高、外观花哨、使用麻烦的商品是得不到农民青睐的。企业必须紧紧围绕农村市场,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和农民的消费特点,开发生产功能实用、结实可靠、物美价廉的适销对路的商品。因此企业应生产切实满足农民需要的产品,更要注重功能的实用性,考虑到农村的消费现状,使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和企业的产品供给相吻合,真正满足农民的需求。四、主要参考文献:1惠农补贴成效显著.经济时报.2008年3月4日.2埇桥农民现金收支同步增长.拂晓报.3埇桥区农业信息网.宿州市埇桥区农业委员会委办.2006.4刘东武.国家财政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宿州市新农办、经管站.5盛华章.生活难 上学难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有待解决.盛世金农网.6优化农村电网结构 落实通网同价政策 全市人民每年减负1亿元.宿州市政府网.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48号.中国农业信息网.致 谢在完成论文写作之际,感谢所有一直在默默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良师益友们,并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园同志对我们小组成员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关怀,在论文的写作思路、选题、资料的收集方面、研究方法以及论文定稿方面得到了王园同志的耐心指导,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吸取了许多同学合朋友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12.29.202211:4511:45:4522.12.2911时45分11时45分45秒12月. 29, 2229 十二月 202211:45:45 上午11:45:452022年12月29日星期四11:45:45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宿州市农村居民消费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