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长区间道岔梁预压施工方案.docx
目录第一章 编制说明及依据- 1 -1.1编制依据- 1 -1.2相关技术规范- 1 -1.3编制原则- 2 -第二章工程概况32.1工程情况介绍32.2施工环境32.3施工顺序和具体施工工艺流程3第三章预压施工准备工作63.1材料及设备63.2 预压沉降监测点埋设63.3预压吊装设备7第四章支架预压施工84.1预压块数量计算84.2预压块施工预压位置84.3预压方法84.3.1压重顺序94.3.2预压块布置图94.3.3分段预压对支架影响的预防措施104.3.3支架调整104.3.4预拱度设置10第五章 安全保证措施115.1 安全保证措施115.1.1安全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115.1.2施工安全要求115.1.3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125.1.4高处作业安全管理135.2起重吊装安全注意事项145.3 应急救援预案145.3.1编制原则145.3.2目的155.3.3适用范围155.3.4危险源监控155.3.5危险源分析与预防165.3.6应急处理预案205.3.7危险源监控235.3.8应急物资配备245.3.9联系方式24第六章 文明施工措施266.1文明施工保障措施266.2 环境保护措施26第七章 劳动力计划2829第一章 编制说明及依据1.1编制依据1、国家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深圳市地方标准与规范的相应规定和要求;2、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主体工程6101标段(深圳北站光明中心站(含)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3、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主体工程6101标段(深圳北站光明中心站(含)土建部分施工图纸及文件等;4、深圳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主体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5、施工合同及建设单位(业主)对本工程工期、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环保等方面的要求;1.2相关技术规范1).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附条文说明)(JBJ57-2011)5).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7)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6001-2001);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60-71);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9).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10).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11).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12).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6).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1.3编制原则根据合同要求,组织专业化施工。遵照“技术领先、措施可靠、资源合理、组织科学、风险可控”的指导思想,遵循下列原则编制施工方案:1、质量保证原则建立完整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控制程序,明确工程质量目标,结合本工程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施工过程严格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确保工程达到合格质量标准。2、安全保证原则为了保证本工程的安全施工,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在方案中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确保施工不发生安全事故。建立完整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检查工作程序,明确安全生产目标,结合本工程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安全保证措施,建立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制度明确,责任到人。3、工期保障原则根据业主对本合同段工程工期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合理配置资源,以确保总体施工计划的实现。4、技术可靠性原则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吸收国内城市轨道工程高架桥施工和管理技术,结合既往施工经验,确保工程安全、优质、快速地建成。5、经济合理性原则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本着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比选施工方案,并合理配备资源,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从而使工程施工达到既经济又优质的目标。6、环境保护原则充分调查了解工程周边环境情况,施工紧密结合环境保护进行。施工中实施文明施工,建设“标准工地”,实行“环保施工”。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情况介绍深圳市轨道交通6号线6101标三工区上长区间道岔梁位于SC21#-SC26#门式墩上部桥梁结构,SC21#(连续梁侧)墩高9.5m,SC22#-SC25#墩高9.5m,SC26#(连续梁侧)墩高10.15m。上长区间道岔梁为(5×25m)连续梁,梁体为单箱三室、等高度变宽箱梁,梁体全长125m,梁高1.2m。箱梁顶板宽11-23.054m,箱梁底宽6.444-18.734m,顶板厚32cm,在支点横隔板处渐变为52cm;底板厚32cm,在支点横隔板处渐变为52cm;腹板厚55cm,在支点横隔板处渐变为75cm。梁体在支座处设置横隔板,全联共设置6道横隔板。图2-1.上长区间道岔梁梁体布置图2.2施工环境由于市政施工的特殊性,施工场地狭小,沿线居民人口密集、建筑物密布、车流量大、道路交通繁忙,部分地段道路狭窄,交通疏解实施难度大,施工环境条件较差。施工组织要求高,受场地限制,预压施工时,实行逐孔预压施工,交叉作业难度大,对施工生产组织要求高。上长区间SC21#-SC26#道岔梁受场地影响,施工便道只有线路左侧一侧,采用塔吊吊装预压块时应严格按照塔吊安全施工方案进行施工。2.3施工顺序和具体施工工艺流程在进行道岔梁支架进行预压之前,对满堂支架进行验收,并埋设支架沉降观测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预压。预压时,当纵向加载时,从混凝土结构跨中开始向支点进行对称布载;当横向加载时,应从混凝土结构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布载。预压时根据梁体构造图的混凝土位置对支架进行分级预压,防止局部超压,分级荷载为60、80、110,在预压施工之前,对沉降观测点进行初始值观测,每级预压后,每隔12h对支架沉降进行观测,当支架沉降量小于2mm时,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载。在完成全部荷载加载后,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满足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或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时,支架视为合格;预压过程中,应对监测点进行位移监测,每级加载后,位移量不超过5mm及为合格。预压合格后,对预压块进行卸载,卸载时,应对称卸载,不得偏心卸载。具体施工工艺见“图2-2.上长区间道岔梁预压施工工艺流程图”图2-2:上长区间道岔梁预压施工工艺流程图第三章预压施工准备工作3.1材料及设备(1)材料现场准备足够数量的混凝土预压块,预压块尺寸2m×0.6m×0.6m,每个预压块分别设置2个吊钩(2)设备塔吊按照道岔梁的布置,设置了2台塔吊,根据塔吊吊装原则,符合现场预压块吊装施工。2、人员在上长区间道岔梁预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培训及交底。3、施工前检查(1)对设备性能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吊钩、钢丝绳、吊车司机操作能力及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2)对满堂支架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预压,如不合格,对不合格处进行整改,整改完毕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支架预压。3.2 预压沉降监测点埋设 根据上长区间道岔梁每跨长度,在顺桥方向上(线路左侧底板线),布置五个点,在每跨两端处各设置一个沉降监测点,在跨中处设置一个沉降监测点,在每跨1/4处各设置一个沉降监测点;在横桥方向上,在顺桥向的每跨5个点分别往线路右侧均为布置5个点。沉降点布置完毕后,及时测量沉降监测点初始值,为预压时沉降点监测点提供原始数据。3.3预压吊装设备预压材料计划采用平头塔式起重机进行吊装,其位置如图所示。第四章支架预压施工4.1预压块数量计算上长区间道岔梁底板面积(6.444+18.497)×125÷2=1588.81m2。由于施工预压时逐孔预压,则需要把每跨面积算出来,并根据梁体混凝土布置情况,进行钢筋混凝土重量计算,再换算成预压块数量。上长区间道岔梁预压块分级预压数量加载区域预压面积(m2)混凝土重量(t)60荷载80荷载110荷载备注SC21-SC22191.11 386.88 134 179 246 预压块单块体积0.72m3,重量为1.73tSC22-SC23251.33 508.78 176 235 324 SC23-SC24311.69 630.98 219 292 401 SC24-SC25372.14 753.35 261 348 479 SC25-SC26432.38 875.29 304 405 557 4.2预压块施工预压位置预压施工前,根据上长区间道岔梁构造图形式,在底板上测量出腹板及箱室位置,并用墨线弹出,根据弹线位置,对腹板、箱室位置混凝土构造进行预压,防止局部超压。4.3预压方法每跨预压实行三级荷载预压,第一次加荷60、第二次加荷80、第三次加荷110,每级加载完成后,应先停止下一级加载,并应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再进行下一级加载。加载时加载重量的大小和加荷速率与地基的强度增长相适应,待地基在前一级荷载作用下,达到一定固结度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特别是在加载后期,必须严格控制加载速率,防止因整体或局部加载量过大、过快而使地基发生剪切破坏。位移监测的时间与沉降监测的时间相一致,每级加载完成后,应测量监测点的位移情况,每级加载后,位移不能超过5mm,超过5mm的要分析原因并处理后方可进行下一级预压。4.3.1压重顺序压重顺序理论应按照混凝土的浇筑顺序进行,先浇筑混凝土的部位先压重,后浇筑混凝土的部位后压重,根据混凝土浇筑顺序,压重的顺序应为:(1)先压靠近墩身处,再依次加载向远离墩身的位置排列,堆放顺序,第一层堆放完毕后再堆放下一层,直至达到设计底板钢筋混凝土重量。(2)预压首先采用纵向满铺底板达到底板混凝土重量,然后在腹板位置纵向堆放与腹板重量相同的重量,最后横向堆放与顶板相同的重量。(3)预压沉降量观测采用标高法进行测量,精确到0.01mm。(4)全部重量达到60%时对支架、底模等处的观测点进行标高和平面位置坐标测量,并详细作好记录。分析支架的变形规则。(5)继续按上一步的步骤进行压重,待压至总重量的110%时继续对观测点进行测量并详细作好记录。在首次加载前先观测一次,作为起始观测值,以后每加载完毕观测一次,全部加载完毕,每2小时观测一次,一天之后每6小时观测一次,一直观测3天,若观测点下平均沉降量不超过5mm时,即认为支架已经稳定。然后根据观测值绘制出支座预压变化(时间-下沉量)关系曲线。(6)自加载完毕,3天以后确认支架已经稳定,即可卸载。卸载顺序与加载顺序相反,原则是后加载先卸,先加载后卸。分级分批卸载。同时在卸载过程中,每批卸载后都应再次观测一次支架变化,并绘制出支架卸载(时间-回弹)变化关系曲线。通过加载和卸载变化曲线,对比分析支架弹性变形和非弹变形量。在卸载全部完毕后,在支架顶面上予以调整支架标高,消除非弹性变形,预留弹性变形上拱度。按照压重顺序后压重的先卸载,先压重的后卸载的顺序进行卸载。在压重重物全部卸完后对现浇支架全面进行测量并作好记录。4.3.2预压块布置图 预压块预压顺序根据混凝土浇筑顺序进行模拟预压,所以附上混凝土浇筑顺序应与预压顺序相一致;预压块布置有其特有的规律,附图只附上了SC24墩0#块预压块布置图,附图见“支架预压平面图”与“连续梁施工顺序图”。4.3.3分段预压对支架影响的预防措施 为了消除分段预压对整个支架不平衡受力的影响,必须按照脚手架施工规范搭设剪刀撑及扫地杆;由于支架搭设过程中必须避开墩身位置,为了加强支架的牢固性,在墩身处设置抱箍,抱箍在墩身上、中、下设置3道抱箍,增强与墩柱的连接性;在盖梁处的支架搭设时,用纵向钢管顶住盖梁,增加支架在分段预压时的稳定性。4.3.4支架调整架体预压前,支架(底模)按照计算标高调整,确保支架各杆件均匀受力。预压后架体在预压荷载作用下基本消除了地基塑性变形和支架竖向各杆件的间隙即非弹性变形,并通过预压得出支架弹性变形值。根据以上实测的支架变形值,结合设计标高,确定和调整梁底标高。梁底立模标高=设计梁底标高+支架弹性变形值。4.3.5预拱度设置考虑到在支架上浇筑混凝土、施工及拆架后,上部结构要发生一定的下沉,产生一定的挠度,施工时采取预留预拱度控制,预拱度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拆架后上部结构及荷载作用产生的竖向挠度1。2)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2。(通过预压测量)3)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压缩3。(通过预压消除)4)支架基底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沉陷4。(通过预压消除)5)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引起的5。预拱度根据上述计算之和确定最大值,设于跨中,其它各点按二次抛物线公式y=f挠×(L-x)/L2计算分配确定。经支架超载预压之后,根据预拱度计算结果,(减去连续梁预应力施加后产生的上拱度后,差值为实际预拱度值)在相应的位置上设置。预拱量采用厚度分别为110mm的各种木屑在相应设计位置处水平支垫底模的横梁;采用螺旋千斤顶时,调节千斤顶至相应预拱位置处,并固定支撑。调节预拱度时,由水准仪配合,精确测量。第五章 安全保证措施5.1 安全保证措施5.1.1安全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安全生产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一切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工程技术部部长、安质环保部部长、专职安全工程师、安全员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队、各作业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体系。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与本单位安全负责人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使得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到人,层层负责。5.1.2施工安全要求(1)各种施工、操作人员须经过安全培训,不得无证上岗,各种自制设备、设施通过安全检验及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特殊工种按规定佩戴好防护用品。(3)设立为确保工程安全施工所需的足够的标志、宣传画、标语、指示牌、警告牌、火警和急救电话提示牌等。(4)设置“四口五临边”的安全防护设施,包括护身栏杆、脚手架、防护栏杆、防护棚、防护网、坡道等。(5)施工现场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建立并实施安全生产例会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6)加强施工的监控测量,及时反馈量测信息,依照量测结果及实际情况,及时确定支护措施及支护结构的封闭时间,确保施工安全及地面建筑物安全。(7)做好交通运输的安全工作,施工场区内设置、交通指示牌及疏导人员,以便疏导行人及车辆。(8)现场常备应急车辆,以利伤病人员迅速转移救治,与附近医院保持联系,出现问题及时处理。5.1.3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1)各种机械要有专人负责维修、保养,并经常对机械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预防机械故障及机械伤害的发生。(2)对所有用于提升的挂钩、挂环、钢丝绳等进行定期检测、检查和标定,如有损坏或使用不当之处立即更换。(3)机械安装时基础必须稳固,吊装机械臂下不得站人,操作时,机械臂距架空线要符合安全规定。(4)所有的垂直和水平运输机械的搭设、顶升、使用和拆除必须严格依照政府的有关法规、规章和条例等的要求。(5)各种机械设备视其工作性质、性能的不同搭设防尘、防雨、防砸、防噪音工棚等装置,机械设备附近设标志牌、规则牌和详细的安全操作要点。(6)起重机械吊装标准起重吊装作业前应清除工地所经道路的障碍物,做到工地整洁、道路畅通。使用新机具或采用新工艺时,必须经过技术鉴定。各种起重机械起吊前,进行试吊。各种起重机械在使用和行走时,有良好的道路。吊机指挥由对起重作业有经验的人员担任。起重司机在工作时集中精力,明确分工,服从统一指挥。起吊重物时,起重扒杆下不得有人停留或行走,吊机停止作业时,应安止动器,收紧吊钩和钢丝绳。起重工必须熟悉施工方法、起重设备的性能、所起重物的特点和确切重量以及施工安全的要求;采用两台吊机同时起吊重物时,应在现场施工负责人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在起吊过程中,两台吊机必须均衡起落重物,使各自分担的起重量不超过其容许的负荷能力。起重机司机安全操作规程a.操作要听从指挥人员的信号,信号不明或可能造成事故时,须立即停止操作;b.物件起吊须拉溜绳,速度要均匀,禁止突然制动和变换方向,平移应高出障碍物0.5m以上,下落时低速轻放,防止倾倒;c.起吊在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时,严禁降落臂杆或同时进行两个动作;d.严禁斜吊和吊拔埋在地下或凝结在地面、设备上的物件;e.起重机停止作业时,将起吊物件放下,刹住制动器,操纵杆放在空档,并关门上锁;f.起重机驶近限位端时,减速停车;g.作业中若遇停电,各控制器应放于零位,切断电源开关,吊物下面禁止有人设备的状态及证书:施工现场使用设备必须有安全检验合格证,设备状态良好,进入更新、淘汰期的设备必须更换,制定设备定期检查制度,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上岗,特殊工种应有上岗合格证,操作人员应证、照齐全。5.1.4高处作业安全管理(1)凡坠落高度基准面在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2)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病、精神病和恐高症等,高处作业的人员应按规定定期进行体检。(3)高处作业的主管施工员在施工前必须对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明确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所在,安全帽、安全带使用方法和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和劳动纪律等。(4)高空处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高处作业使用的材料,堆放要安全稳妥,工机具应装入工具袋内,不准向上或向下抛掷。(5)高处作业达4m时,应设置安全网,随着建筑物的高度的增加安全网也要相应的提高。(6)登高作业使用的梯子,结构必须牢固,不准缺档,不得垫高使用,梯阶间距不得大于40cm,梯腿必须包有防滑胶皮,禁止二人同时在梯子上操作。(7)立梯子的坡度以1:3为宜,登梯作业不能上到顶端,要离开梯顶4阶,人字阶不少于2阶,人字阶需要有牢固的绞链和限制开度的拉练,上梯时不要带笨重物品。(8)两梯连结使用时,在连结处要有金属卡子卡牢或者用铁丝帮牢,需要时可设支撑加固,不能将梯子悬吊使用,禁止用梯子做临时脚手架的支柱或将梯子架设在悬空当跳板。(9)木跳板要用坚固木板制作,单行跳板的宽度不能少于60cm,双行跳板的宽度不能少于1.2m,跳板的坡度不能大于1:3,板面应设防滑条,超过3m长的跳板必须设支撑。5.2起重吊装安全注意事项(1)安全培训及安全交底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做到全员覆盖。在作业前再次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明确安全隐患、安全注意事项。(2)吊装设备控制措施吊机停放在稳定牢固的地面。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遵守吊机“十不吊”的规定。落实“一人一机一防护”措施,并有专人指挥。吊机在操作工程中严格听从防护人员指挥,严禁将大臂、吊钩等部位伸入高压线范围。吊装前对钢丝绳、吊环进行检查,如发现钢丝绳有磨损、断丝、起毛的立即更换。5.3 应急救援预案5.3.1编制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根据对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的识别结果,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控制措施,失效时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和抢救行动,以及针对可能随之引发的伤害和其他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应急预案是规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全过程。依据高处坠落事故对人体伤害的坠落方式,把高处坠落事故大体分为如下类型:洞口坠落(预留口、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坠落等);脚手架上坠落;悬高处作业坠落;拆除工程中发生的坠落;登高过程中坠落;梯子上作业坠落;屋面作业或桥面作业坠落;其它高处作业坠落(电杆上、设备上、构架上以及其它各种物体上坠落等)。5.3.2目的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3.3适用范围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地铁6号线6101标三工区所属范围内所有的施工场地、驻地等。5.3.4危险源监控加强对高处作业、临边防护、“三宝四口”等进行安全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避免事故的发生。1、预防措施(1)加强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2)加强对高处作业人员的体检,严禁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思想情绪低落人员要停止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人员的个人着装要符合安全要求。如,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和有关劳动保护用品;不准穿高跟鞋、拖鞋或赤脚作业;如果是悬空高处作业要穿软底防滑鞋。(4)按规定要求支搭各种脚手架,做好现场安全防护工作。(5)按规定要求设置安全网。 (6)切实做好洞口处的安全防护。(7)使用高凳和梯子时严格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要求进行。(8)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登高作业前,必须检查脚踏物是否安全可靠。(9)禁止在六级强风或大雨、雾天气从事露天高处作业。2、预警行动 (1)高处作业人员未按要求系安全带、安全绳或者使用不当时,也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此时可以当场制止,必要时召开安全会议通报违章行为,按规章制度进行处罚。 (2)临边、洞口等坠落高度在2米以上,而无防护栏杆、安全网、挡板或防护不可靠时,即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应按要求完善上述防护设施。 (3)当发生大风、暴雨、高温等恶劣气候时,高处作业人员即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对此要加强对气象部门的联系,尽早掌握气象变化情况,提前停止高空作业,撤离人员,必要时加固高耸设备。5.3.5危险源分析与预防1、起重伤害(1)风险分析起重司机及指挥人员未持证上岗,指挥信号不明确、不规范;钢丝绳、滑轮组、卷扬机、吊钩违反国家强制报废标准;卡环、吊点有缺陷或使用不规范;被吊物绑挂不牢固或偏心;在变幅或旋转过程中,起重力矩超过额定负载、起重设备力矩限制器、限高装置失灵;作业场所地基承载力不足,起重设备距基坑、岸、坡的边缘安全距离不足;恶劣天气进行吊装。 (2)预防措施起吊作业必须有专业起重工指挥、专业起重司机操作;指挥应配合使用声音信号和手势信号、旗语等;做好起重机械运行记录、设备检修记录,达到报废标准的必须更换。所使用的钢丝绳必须每日检查,发现达到报废标准立即更换;自加工吊具应经受力计算,并符合安全使用标准要求,相关验证资料应备案;加强起重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加强现场监督检查,起重司机发现捆绑不合格应拒绝起吊;制作专用工具笼向基坑内吊装物件;起重设备必须取得安全检验合格证,操作司机应熟练掌握吊装安全操作规程,在吊重物旋转臂杆前,应先起臂,禁止边起臂边旋转。起重吊装前,现场安全员和起重司机、起重指挥工等应进行现场场地的勘察,严格执行“吊装令”程序,履行检查签字手续,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和明确吊装要求。风力达到五级以上恶劣天气严禁吊装。2、触电 (1)风险分析施工时设备漏电;施工机具电线破损;人员操作不当。吊装时操作不当触碰周边电线。雨天进行电焊作业。(2)预防措施要求每个施工队配置一名专职电工,实行电工持证上岗管理制度,配电箱必须由电工上锁和开锁,施工现场做到临时用电的架设、安装、维护、拆除等由专职电工完成,严禁非电工私接、乱拉电线。在建工程的外侧防护与外电高压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达不到要求的,要增设屏障、遮栏或保护网,避免施工机械设备或钢架触高压电线。无安全防护措施时,禁止强行施工。综合采用TN-S系统和漏电保护系统,组成防触电保护系统,形成防触电二道防线。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下方施工、搭设工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加强安全用电管理工作,坚持“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贯彻深圳市安全用电制度的“三相五线制度”制度。配电箱、开关箱要合理设置,避免不良环境因素损害和引发电气火灾,其装设位置应避开污染介质、外来固体撞击、强烈振动、高温、潮湿、水溅、以及易燃易爆物等。雨天禁止露天电焊作业。按照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各类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的接地或接零保护,保证其安全使用。凡移动式照明,必须采用安全电压。坚持临时用电定期检查制度。组织全员定期学习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等规范,加强用电安全意识。加强电力设施的维护,防止设备、电器元件的老化造成的误触电事故;加强对安全工器具的管理,防止因工器具不合格造成的误触电事故。3、机械伤害 (1)风险分析机械在施工过程中,因检查维修不到位、操作不当(违章违纪蛮干,不良操作习惯、操作失误) ;指挥信号不明确;安全意识差;不良自然环境(高粉尘、高温、高湿、低温、高噪声、大风天、照明不良等)下,易发生碰撞、坠物、挤压、倾覆等事故 (2)预防措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开展对重点隐患区的检查、排查,建立和完善以预防为主的日常监督检查机制。通过教育培训、安全交底、宣传栏、现场提示、警示标志等方式对施工人员提出安全注意事项。强调现场施工生产中,可能会发生机械伤害事故时,增强防范意识和做出必要的预警。专职安全员加强对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机械伤害安全隐患排查,对在重点部位、危险部位作业时,要委派专人进行监护,监护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机械设备应按其技术性能的要求正确使用。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效的机械设备不得使用。按规范要求对机械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大型构件的使用,如脚手架、模板的架设及拆除,必须严格按照项目部的专项安全技术施工方案执行。机械操作工持证上岗,工作期间坚守岗位,按操作规程操作,遵守劳动纪律。处在运行和运转中的机械严禁对其进行维修、保养或调整等作业。机械设备应按时进行保养,当发现有漏保、失修或超载带病运转等情况时,有关部门应停止其使用。4、物体打击 (1)风险分析在高空作业中,物体坠落伤人;人为抛掷杂物伤人;起重吊装、拆装、拆模时,物料掉落伤人;设备违章操作物体飞出伤人。 (2)预防措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开展对重点隐患区的检查、排查,建立和完善以预防为主的日常监督检查机制。通过教育培训、安全交底、宣传栏、现场提示、警示标志等方式对施工人员提出安全注意事项。强调现场施工生产中,可能会发生物体打击事故时,增强防范意识和做出必要的预警。专职安全员加强对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物体打击安全隐患排查,对在重点部位、危险部位作业时,要委派专人进行监护,监护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凡在距地2m以上,有可能发生坠落的楼板边、基坑边、基槽边、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基坑口等高处作业时,都必须设置有效可靠的防护设施,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脚手架外侧边缘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搭设脚手架必须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操作层的跳板必须满铺,并设置踢脚板和防护栏杆或安全立网。在搭设脚手架前,须向施工人员作较为详细的交底。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禁架上嘻戏、打闹、洒后上岗和从高处向下抛掷物块。传递工具、小型材料时采用专用吊篮等工具。以避免造成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尽量避免上下垂直作业,分层作业时,应设置隔离设施。挖掘机、起重机作业半径内严禁站人。5、高处坠落1)风险分析在高空作业中,未按要求佩戴安全带或未按要求设置安全网;人员违章在未防护的支撑或临边通行停留;违章采用起重设备吊运人员;人员交叉作业距离不足。(2)预防措施作业人员严格按照要求佩戴相关合格的劳保用品;凡在距地2m以上处,有可能发生坠落的楼板边、基坑边、基槽边、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基坑口等高处作业时,都必须设置有效可靠的防护设施;严格按照要求设置可靠的爬梯,严禁用起重设备直接吊送人员;尽量避免上下垂直作业,在同一区域作业时,应保证安全的距离,尽量避免相互影响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5.3.6应急处理预案1、起重伤害处理措施(1)出现征兆时处置措施起重吊车司机、信号指挥及司索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或违章操作,当场制止并进行教育培训;未严格按既定专项安全技术规范施工的,应勒令停止吊装作业;吊装现场未设警戒区或警戒不到位、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不得从事吊装作业。违反起重吊装作业的“十不吊”中任何一条,不准从事吊装作业;恶劣天气不准从事吊装作业。(2)事故发生后处置措施当施工人员发生起重伤害时,现场作业人员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施工应急自救组长,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实施应急处置。发生起重伤害后,首先应切断起重机电(动力)源,停止运转,应立即组织人员根据伤员伤势的轻重进行抢救:一旦发生人身伤害安全事故,首先抢救伤员,伤势轻者立即进行简单包扎、止血、平卧。伤势重者立即送往就近医院救治。救援人员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携带相关救援机具、物资,对遇险人员进行抢救。救援时,安排保卫人员维持现场秩序,确保交通畅通。对事发现场进行必要的警戒,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对于一些微小伤,工地急救员可以进行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伤势较重者送往就近医院救治。(3)事故救援注意事项救护人员按规定着装并佩戴防护用品;保证救援人员自身安全和防止次生事故;在就近安全地带紧急抢救受伤人员,必要时及时转送医院救治;紧急抢险要有信心和耐心,不要因一时抢救无效而轻易放弃;险情发生至现场恢复期间,应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发生意外。救助人员要服从指挥,统一行动。在优先抢救人员的前提下,及时抢救材物,减少财产损失。及时将抢救进展情况报告事故处理组长。2、触电处理措施一旦发生触电伤害事故,首先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是切断电源开关,用干燥的绝缘木棒、布带等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将触电者拨离电源),其次将触电者移至空气流通好的地方,情况严重者,边就地采用人工呼吸法和心脏按压法抢救,同时就近送医院。(1)应立即使触电人员脱离电源(2)发现者应即时向单位领导和调度汇报,明确事故地点、时间、受伤程度和人数;调度应根据现场汇报情况,决定停电范围,下达停电指令。(3)根据其受伤程度,决定采取合适的救治方法,同时用电话等快捷方式向当地的120抢救中心求救,并派人等侯在交叉路口处,指引救护车迅速赶到事故现场,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现场人员应及时组织现场抢救。3、机械伤害处理措施发生机械伤害后,首先应切断设备电(动力)源,停止运转,应立即组织人员根据伤员伤势的轻重进行抢救:(1)对于一些微小伤,工地急救员可以进行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2)伤势较重者送往就近医院救治。4、物体打击处理措施 (1)出现征兆时处置措施发生施工作业人员没佩戴安全帽,要求停止施工,对施工作业人员要求正确佩戴安全帽;施工现场未挂安全网、洞口、临边作业未设挡护板等防护不到位的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整改;未搭设防护通道要求进行规范搭设;人防作业处的预留孔洞未设置防护屏障,要求按规范进行设置;架体未按设计方案搭设的,按规范进行搭设;施工现场杂乱,物料散乱堆放的及堆放高度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对现场进行整改;起重吊车司机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或违章操作,当场制止并进行教育培训;(2)事故发生时处置措施当施工人员发生物体打击时,现场作业人员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施工应急自救组长,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实施应急处置。救援人员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携带相关救援机具、物资,对遇险人员进行抢救。(3)事故发生后处置措施发生物体打击后,首先应切断设备电(动力)源,停止运转,应立即组织人员根据伤员伤势的轻重进行抢救:对于一些微小伤,工地急救员可以进行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伤势较重者送往就近医院救治。5、高空坠物以及高空坠落 (1)发现险情的人员立即向领导报告。(2)停止高空作业。(3)指挥员召集抢险小组进入应急状态,并上报。(4)对险情制定抢救方案。(5)根据险情制定抢修方案。(6)各小组按职责实施方案。(7)保护事故现场。(8)抢救受伤人员时几种情况的处理:对于一些微小伤,工地急救员可以进行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伤势较重者送往就近医院救治。5.3.7危险源监控加强对高处作业、临边防护、“三宝四口”等进行安全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避免事故的发生。1、预防措施(1)加强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2)加强对高处作业人员的体检,严禁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思想情绪低落人员要停止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人员的个人着装要符合安全要求。如,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和有关劳动保护用品;不准穿高跟鞋、拖鞋或赤脚作业;如果是悬空高处作业要穿软底防滑鞋。(4)按规定要求支搭各种脚手架,做好现场安全防护工作。(5)按规定要求设置安全网。 (6)切实做好洞口处的安全防护。(7)使用高凳和梯子时严格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要求进行。(8)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登高作业前,必须检查脚踏物是否安全可靠。(9)禁止在六级强风或大雨、雾天气从事露天高处作业。2、预警行动 (1)高处作业人员未按要求系安全带、安全绳或者使用不当时,也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此时可以当场制止,必要时召开安全会议通报违章行为,按规章制度进行处罚。 (2)临边、洞口等坠落高度在2米以上,而无防护栏杆、安全网、挡板或防护不可靠时,即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应按要求完善上述防护设施。 (3)当发生大风、暴雨、高温等恶劣气候时,高处作业人员即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对此要加强对气象部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