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全面版课件.pptx
1,呼吸机的临床应用,第1页/共44页,1呼吸机的临床应用第1页/共44页,一:目的呼吸机是进行机械通气的一种手段,它能维持呼吸 道通畅、改善通气、纠正缺氧、防止二氧化碳在体内蓄 积,为抢救提供有力的生命支持,使机体有可能度过基 础疾病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创造条件从疾病过程中恢 复。,第1页/共44页,第2页/共44页,一:目的第1页/共44页第2页/共44页,二:呼吸机的治疗作用 1、改善通气功能、维持呼吸道内气体的流动:2、改善换气功能: 气道内正压可使部分萎陷肺泡扩张,增加气体交换面积,改善通气;运用特殊的通气方式,如呼气末延长、呼气末屏气、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等,改变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减少分流。 3、减少呼吸功: 呼吸机替代呼吸肌做功,减少了呼吸肌的负荷,使氧耗量降低,有利于呼吸肌疲劳的恢复。,第2页/共44页,第3页/共44页,二:呼吸机的治疗作用 第2页/共44页第3页/共44页,三、适应证(一)预防性通气治疗:1有发生呼吸衰竭高度危险性的患者长时间休克;严重的头部创伤;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患者腹部手术后;术后严重败血症;重大创伤后发生严重衰竭的患者。2减轻心血管系统负荷心脏术后;心脏贮备功能降低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大手术后。,第3页/共44页,第4页/共44页,三、适应证第3页/共44页第4页/共44页,(二)治疗性通气治疗:肺泡低通气:见于心肺复苏后、麻醉药物过 量、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低氧血症:见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肺炎、心源性肺水肿且对其他治疗无效时、严重肺挫伤;部分COPD患者;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伴肺炎或ARDS;连枷胸;呼吸肌衰竭。,第4页/共44页,第5页/共44页,(二)治疗性通气治疗:第4页/共44页第5页/共44页,(二)IMV法:IMV是为停用呼吸机而设计的。吸氧浓度小于40%时,PaO2大于8.比值,减少分流。心功能不全时1:,钟通气量不变时如压力增加,表示呼吸道或管道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伴肺炎或ARDS;血气分析可为通气治疗提供必要的佐证:需考虑停用呼吸机,符合下述标准者可停用。平稳、血气大致正常,即可停用呼吸机。(asist/control mode ventilation,AMV),血气分析可为通气治疗提供必要的佐证:如PaCO2升高()为通气治疗的直接指证。COPD患者因可耐受较高的PaCO2水平,一般当PaCO2高于,且保守治疗无效,才考虑机械通气治疗。pH也为通气治疗的指标,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当出现严重呼吸性酸中毒伴pH低于时,应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第5页/共44页,第6页/共44页,(二)IMV法:IMV是为停用呼吸机而设计的。血气分析可为通,机械通气的肺功能指标,第6页/共44页,第7页/共44页,项目正 常 值机械通气的指证1潮气量(VT),m,第7页/共44页,第8页/共44页,7死腔百分比2540608PaCO2,kPa(mm,四、禁忌证气胸及纵隔气肿未行引流者;肺大泡;大咯血;急性心肌梗死;出血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之前。,第8页/共44页,第9页/共44页,四、禁忌证第8页/共44页第9页/共44页,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第9页/共44页,第10页/共44页,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第9页/共44页第10页/共44页,(一)常频呼吸机 1、压力转换型通气机 :以气道压力作为切换参数。 2、容积转换型通气机: 以容量作为切换参数。 3、时间转换型通气机: 以时间作为切换参数。,第10页/共44页,第11页/共44页,第10页/共44页第11页/共44页,(二)高频呼吸机 1、高频正压通气(HFPPV) 频率为60100次/min,吸气时间百分率30,潮气量小于正常。 2、高频喷射通气(HFJV)频率在100500次/mln,潮气量为13倍的生理无效腔。 3、高频振荡通气(HFOV)频率为900次/min以上,可达3000次/min,一般认为1000次以下已足够应用。潮气量1倍的生理无效腔。也可使用高频振荡,产生呼吸道内震荡拍击,有利于排痰。,第11页/共44页,第12页/共44页,(二)高频呼吸机 第11页/共44页第12页/共44页,呼吸机的调节,第12页/共44页,第13页/共44页,呼吸机的调节第12页/共44页第13页/共44页,呼吸机治疗是非生理性的,为了减少它对呼吸及循环的不良影响,需要根据不同病理状态所致的呼吸动力学改变,合理选择备项参数。 1、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乘积所决定。 2、潮气量和频率 :3、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比值: 一般将吸气时间定为1,肺气肿时以1:21:为宜,限制性疾病时则为1:1或1:,心功能不全时1:,ARDS时则以(2):1为宜(此时为反比呼吸,将呼气时间定为1)。,第13页/共44页,第14页/共44页,第13页/共44页第14页/共44页,4、通气压力 它是近端呼吸道开口压,由潮气量、气道阻力和胸肺顺应性决定,不能反映肺泡内压。一般为(1520cmH2O),5、触发灵敏:度触发灵敏度取决于所需的吸气强度。 6、吸气流量及形态:通常成人的吸气流量定在4060L/min,但病人呼吸频数(25次/min时则需加大。呼吸机送气的形态:通常为匀速,递升形、递降形等。7、氧浓度: 呼吸机采用空气与氧混合装置,通过调节可决定吸入气的氧浓度。注意防止氧中毒。,第14页/共44页,第15页/共44页,4、通气压力 第14页/共44页第15页/共44页,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第15页/共44页,第16页/共44页,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第15页/共44页第16页/共44页,一、对呼吸生理的影响1:增加肺泡通气量2:肺内气体分布 3:对通气/血流(V/Q)比例的影响 4:对呼吸动力的影响1)增加肺顺应性2)降低气道阻力 3)减少呼吸功,第16页/共44页,第17页/共44页,一、对呼吸生理的影响第16页/共44页第17页/共44页,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自主呼吸时,吸气期间胸内负压增大,中心静脉压下降,使周围静脉与中心静脉之间的压力差增大,促使静脉回流及心脏充盈。机械通气时,胸膜腔及肺内成为正压,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血压降低。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四、对肾功能的影响:,第17页/共44页,第18页/共44页,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第17页/共44页第18页/共44页,机械通气的模式,第18页/共44页,第19页/共44页,机械通气的模式第18页/共44页第19页/共44页,1:有创正压通气(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IPPV)2:控制通气(control mode ventilation,CMV)3:辅助/控制通气(asist/control mode ventilation,AMV)4:间歇正压呼吸(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breathing IPPB)5: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第19页/共44页,第20页/共44页,1:有创正压通气第19页/共44页第20页/共44页,6:非同步间歇强制通气(non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NIMV)7:呼气未正压呼吸(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breathing PEEP)9:吸气未正压呼吸( end inspiratory positive pressure breathing EIPPB)10:扩展型强制每分钟通气(extended mandatory minute ventilation,EMMV),第20页/共44页,第21页/共44页,6:非同步间歇强制通气第20页/共44页第21页/共44页,(二)IMV法:IMV是为停用呼吸机而设计的。30,潮气量小于正常。自主呼吸时加用PEEP,则为CPAP,有的呼吸机上如病情恶化,表现为肢体潮冷、血压下降和尿量及并发症(气胸、皮下气肿等)、发现肺部感染、性、吸气峰压、气道阻力、吸氧浓度等,应用现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肺部检查:机械通气时,两侧胸廓活动应对称,术后严重败血症;2、潮气量和频率 :定压型呼吸机,需监测潮气量或每分钟通气量。8PaCO2,kPa(mmHg)(PaO2/FiO2),kPa(mmHg)3:对通气/血流(V/Q)比例的影响1、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乘积所决定。(asist/control mode ventilation,AMV)如病情恶化,表现为肢体潮冷、血压下降和尿量,一、控制通气控制通气(CMV)是指呼吸机完全取代患者的自主呼吸,并提供全部通气量的工作方式。 二、辅助/控制通气辅助/控制通气(AMV)是指在自主呼吸的基础上,呼吸机再补充自主呼吸通气量的不足。 三、间歇强制通气(IMV)呼吸机在一定预定间隙期间,自动释出预定的潮气量,患者也可自主呼吸,决定自己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 非同步间歇强制通气(NIMV)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第21页/共44页,第22页/共44页,(二)IMV法:IMV是为停用呼吸机而设计的。一、控制通气第,四、自主通气有NIMV或SIMV的呼吸机,如将机械通气频率调为 0,则允许患者自行呼吸而无正压通气。 自主呼吸时加用PEEP,则为CPAP,有的呼吸机上 把这一装置标为CPAP,PEEP为OkPa,则能自主 呼吸。五、扩展型强制每分钟通气(EMMV),第22页/共44页,第23页/共44页,四、自主通气第22页/共44页第23页/共44页,机械通气的监护,第23页/共44页,第24页/共44页,机械通气的监护 第23页/共44页第24页/共44页,一、机械通气的监护 (一)呼吸机运转的监护: 定容型呼吸机,应观察输入压力的变化。在每分 钟通气量不变时如压力增加,表示呼吸道或管道 阻塞或肺部病变加重;压力减低,表示有漏气或 肺部病变好转。 定压型呼吸机,需监测潮气量或每分钟通气量。,第24页/共44页,第25页/共44页,一、机械通气的监护第24页/共44页第25页/共44页,(二)临床观察 一般情况: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时,患者可有烦 躁、意识障碍、惊厥等症状; 肺部检查:机械通气时,两侧胸廓活动应对称, 呼吸音应一致; 循环系统: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和心电图变化。 如病情恶化,表现为肢体潮冷、血压下降和尿量 减少;呼吸机输入压力过高,血压也可下降;病 情好转时则血压稳定、肢体温暖,尿量超过每小 时。,第25页/共44页,第26页/共44页,(二)临床观察第25页/共44页第26页/共44页,(三)肺功能的监护 血气分析:机械通气开始后30min应作首次血气 分析,尽可能应用较低的吸氧浓度,而使PaO2 维持在8.0kPa(60mmHg); PaCO2为观察通气的指标,但不急于使PaCO2 恢复至正常,最好维持在6.67kPa(40 50mmHg)。 呼出气监护:有些呼吸机有CO2分析仪,可监测 呼气末的二氧化碳浓度以间接了解体内的二氧化 碳变化(正常人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约5%)。,第26页/共44页,第27页/共44页,(三)肺功能的监护第26页/共44页第27页/共44页,呼吸功能监护:机械时需监测潮气量、肺部顺应 性、吸气峰压、气道阻力、吸氧浓度等,应用现 代呼吸机可在床边迅速读出这些指标。 胸部X线片:可帮助确定插管位置、发现肺水肿 及并发症(气胸、皮下气肿等)、发现肺部感染、 肺不张等,胸部创伤,应常规摄胸部X线片; 血流动力学监测:测定心输出量以监护血容量及 选择最佳PEEP,并可测定肺动脉楔压。,第27页/共44页,第28页/共44页,呼吸功能监护:机械时需监测潮气量、肺部顺应第27页,呼吸机的停用,第28页/共44页,第29页/共44页,呼吸机的停用第28页/共44页第29页/共44页,一、停用呼吸机的标准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病情改善、呼吸功能逐渐恢复, 需考虑停用呼吸机,符合下述标准者可停用。 基础疾病或创伤已稳定或得到明显改善; 败血症已得到控制; 心血管功能需基本稳定,心脏指数大于2L/(minm2); 每分钟通气量应小于180ml/(kgmin); 吸氧浓度小于40%时,PaO2大于8.0kPa(60mmHg); PEEP1.96kPa(10cmH2O):如大于则不 可能成功地停用呼吸机。,第29页/共44页,第30页/共44页,一、停用呼吸机的标准第29页/共44页第30页/共44页,二、停用呼吸机的方法(一)短暂停机试验法:开始停用呼吸机时,每日停用35次,每次510min。如无异常逐渐增加停用次数和时间,直到完全停用。(二)IMV法:IMV是为停用呼吸机而设计的。通过逐渐降低IMV频率,使自主呼吸次数增加。增加患者呼吸肌肉活动,使患者在体力及精神上得到支持。待IMV频率降至2次/min时,且患者呼吸平稳、血气大致正常,即可停用呼吸机。,第30页/共44页,第31页/共44页,二、停用呼吸机的方法第30页/共44页第31页/共44页,(三)T管法:在气管套管上连接一个T形管,可保证局部氧环境的稳定,气源流量10L/min,贮气管至少有120ml容量,即可保证50%的吸氧浓度。用于机械通气吸氧浓度已降到40%以下的患者,第31页/共44页,第32页/共44页,(三)T管法:在气管套管上连接一个T形管,可保证第31页/共,拔管,第32页/共44页,第33页/共44页,拔管第32页/共44页第33页/共44页,停用呼吸机之后,可继续让患者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吸入含一定氧浓度的湿化、加温的气体,同时观察一般情况、血气以证实患者不再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即可拔管。对停用呼吸机无困难者只需观察1h左右,长期通气治疗者,停用呼吸机后至少观察24h以上。,第33页/共44页,第34页/共44页,停用呼吸机之后,可继续让患者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第33页/共4,(一)拔除气管插管拔管之前需对患者作适当解释。患者取半坐位,先用简易呼吸器给予人工呼吸,使患者肺部充分扩张,同时吸氧。然后吸引气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尤其要吸引套囊周围的分泌物。再抽尽套囊内的气体,即可迅速拔管。拔管后立即让患者咳嗽,使呼吸道保持通畅。选择拔管的时间,一般应在上午,以便监护患者。有些患者拔管之后可出现喉部水肿,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临床上可发现患者在吸气时,胸骨上窝及气管和软组织发生回缩,伴吸气性哮鸣音。,第34页/共44页,第35页/共44页,(一)拔除气管插管拔管之前需对患者作适当解释。患者取半坐位,如发生喉部水肿此类情况首先保守治疗。吸入冷的湿化气体;患者取坐位;肾上腺素(1)到,加入3ml生理盐水,用面罩湿化吸入,每34h一次;氟美松1mg加入10ml生理盐水吸入;短期内(约3日)用氟美松4mg静脉注射,每46h一次。无效或出现威胁生命的气管阻塞,则需立即重新插管,插管时可选用较小的气管插管,或作气管切开。,第35页/共44页,第36页/共44页,如发生喉部水肿此类情况首先保守治疗。第35页/共44页第36,(二)拔除气管切开套管一般说来与上述方法大致相似。拔除后需用无菌纱布覆盖切开口,当患者咳嗽或说话时,应该用手按压该部位,切开口几日后可闭合。拔管后几小时内应禁食,以后先进流食,如无吸入再进普通饮食,个别患者拔管后有吞咽功能受损,严重者可持续几周。,第36页/共44页,第37页/共44页,(二)拔除气管切开套管一般说来与上述方法大致相第36页/,再 见,第37页/共44页,第38页/共44页,再 见第37页/共44页第38页/共44页,呼吸机的调节,第38页/共44页,第39页/共44页,呼吸机的调节第38页/共44页第39页/共44页,呼吸机治疗是非生理性的,为了减少它对呼吸及循环的不良影响,需要根据不同病理状态所致的呼吸动力学改变,合理选择备项参数。 1、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乘积所决定。 2、潮气量和频率 :3、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比值: 一般将吸气时间定为1,肺气肿时以1:21:为宜,限制性疾病时则为1:1或1:,心功能不全时1:,ARDS时则以(2):1为宜(此时为反比呼吸,将呼气时间定为1)。,第39页/共44页,第40页/共44页,第39页/共44页第40页/共44页,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自主呼吸时,吸气期间胸内负压增大,中心静脉压下降,使周围静脉与中心静脉之间的压力差增大,促使静脉回流及心脏充盈。机械通气时,胸膜腔及肺内成为正压,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血压降低。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四、对肾功能的影响:,第40页/共44页,第41页/共44页,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第40页/共44页第41页/共44页,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自主呼吸时,吸气期间胸内负压增大,中心静脉压下降,使周围静脉与中心静脉之间的压力差增大,促使静脉回流及心脏充盈。机械通气时,胸膜腔及肺内成为正压,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血压降低。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四、对肾功能的影响:,第41页/共44页,第42页/共44页,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第41页/共44页第42页/共44页,四、自主通气有NIMV或SIMV的呼吸机,如将机械通气频率调为 0,则允许患者自行呼吸而无正压通气。 自主呼吸时加用PEEP,则为CPAP,有的呼吸机上 把这一装置标为CPAP,PEEP为OkPa,则能自主 呼吸。五、扩展型强制每分钟通气(EMMV),第42页/共44页,第43页/共44页,四、自主通气第42页/共44页第43页/共44页,一、机械通气的监护 (一)呼吸机运转的监护: 定容型呼吸机,应观察输入压力的变化。在每分 钟通气量不变时如压力增加,表示呼吸道或管道 阻塞或肺部病变加重;压力减低,表示有漏气或 肺部病变好转。 定压型呼吸机,需监测潮气量或每分钟通气量。,第43页/共44页,第44页/共44页,一、机械通气的监护第43页/共44页第44页/共44页,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全面版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