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6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及防治ppt课件.ppt
第5讲 常见园林植物病害及防治(各 论),第一节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及防治 概说病害种类及为害:病原及症状类型:侵染来源:防治措施: 1、清除侵染来源 2、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 3、药剂防治,病害种类及为害: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种类繁多,约占整个园林植物病害的 70%左右,超过了枝干(茎)和根部病害的总和。 发病后,斑斑点点的变色和坏死病斑,不仅影响外观的观赏效果,也影响了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使之生长衰弱。病害严重者,可引起叶片及花、果的脱落,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需要说明的是,一部分叶部病害除了主要为害叶之外,还可为害枝条(茎)、花等部位。,病原及症状类型: 叶、花、果病害的病原,主要有生物性病原,如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线虫、螨类,也有一些非生物性病原(如冻害、灼伤、药害、有毒物质的污染等)。,其中,以真菌引起的叶、花、果病害较为普遍,如白粉病、锈病、煤污病、炭疽病、灰霉病、叶斑病等。 病毒引起的叶部病害,有花叶、变色条纹或条斑、畸形等症状。 细菌引起的叶部病害,主要有叶斑病、叶枯病等。 非侵染性病害在管理粗放及污染严重的地区时有发生,引起叶斑、叶枯等症状。,侵染来源: 叶、花、果病害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前一年的感病植物、病落叶、被侵染冬芽、带菌种苗及无性繁殖材料,其次为传毒昆虫、转主寄主、野生寄生等。再侵染来源,主要为当年发病的植株及病残体。,防治措施:1、清除侵染来源 植物休眠期间, 清除感病重的植株 或 清理感病植株的染病部分,如剪除病枝、病叶、病芽等; 清除病植物残体,如清扫病落叶、病花及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和为人工清除); 对于在病植株上越冬的病原菌,在早春,可用高浓度的铲除剂喷药铲除(药剂铲除);从而减少初侵染源。 在生长季节,及时剪除病枝、病叶、病芽,及时除草,则能减少再侵染来源。,对于温室大棚内的病残体及土壤中的病原菌,可在高温季节,清棚后闷棚 57 天,利用高温杀死棚内所有的病虫源; 对于土传病原菌,在采收后或种植之前,利用地膜覆盖产生高温,亦可杀死病原菌,以防下一茬作物被侵染。,2、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 科学的土、肥、水管理技术(如増施P、K肥和有机肥,氮肥要适量;科学灌水等);适宜的密度,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等措施;可以使园林植物健壮生长,增强其抗病性,同时抑制病原物的生长、繁殖、萌发和侵入。这是预防病害发生的基础性、根本性措施。,3、药剂防治 在充分掌握病害在当地的发生发展规律、并结合当时的环境条件对病害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及时喷药,预防或治疗病害。 药剂防治,应把握好以下 6 个技术环节:,A. 选择好药剂种类 ;B. 掌握好喷药时间。尤其是第一次喷药的时间。以在病害的始发期喷药为宜(可以根据对现场及时而细心的观察来确定,也可根据有关专业书籍的介绍来确定);C. 掌握好喷药间隔期(大多数药剂为710天,少数药剂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为15天);D. 掌握好喷药次数(大多数病害,需连喷25次);E. 喷药质量要高突出重点喷药部位,对发病部位进行全面、均匀喷药(或施药),药液量要足等F. 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和混合使用。 上述3大类防治措施,只要认真贯彻,及时落实,有机结合,就能取得最佳防治效果。,各论中的每一种病害,均包括 5 部分内容:【分布与为害】:了解【症状】:重点掌握病害的为害部位和主要症状特点即识别要点。可以用两三句话把某一病害的识别要点概括出来。明确了这些内容,便于我们对病害做出正确的诊断,并能突出喷药重点。【病原】:知道属于哪个亚门、哪一大类真菌等即可。明确了病原是哪一类、哪一种,便于我们对症下药。 【发病规律】:包括了病害的侵染循环和发病条件两部分内容。需要重点掌握的是:,1、侵染循环 病原物的越冬场所;(病菌的越冬部位为害部位) 病原物传播的大致时期; 初侵染发生的大致时期; 病害的始发期(发病初期)为何时,盛发期(发病高峰期,发病最重的时期)为何时。 了解了上述内容,便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清理病原物的越冬场所,同时, 、中只要知道一个,我们就可以确定出第一次喷药的大致时期。,2. 发病条件 即病害发生的三要素范围内的各种具体条件(三要素的具体化、细致化),如: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寄主的因素等。明确了发病条件,就可以通过控制发病条件的办法,来控制病害的发生与为害。,【防治措施】:这是学习本课程的落脚点,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在学习每一种病害时,要注意上述5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前4点都是为第5点服务的,或者说为第5点打基础的,有了前4点,才有了第5点。也就是说,诊断正确,发病规律明了,防治起来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一、白粉病类 (中温广湿型病害) 紫薇白粉病 【分布与为害】 紫薇白粉病在我国紫薇栽培区普遍发生。常使叶片、嫩枝布满白粉。发病严重者提早落叶,枝条枯死。影响紫薇正常生长和观赏。,【症状】 白粉病主要侵害紫薇的嫩叶和嫩梢,花蕾也能被侵染。 发病初期,嫩梢的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随后扩大为圆形病斑,病斑可相互连接成片,使整个嫩梢、叶片布满白粉(由病菌的菌丝体 + 分生孢子梗 + 分生孢子构成) 。叶片扭曲变形,枯黄早落。 发病后期,白粉层上出现黑色小颗粒闭囊壳 。,紫薇白粉病菌(示无性阶段),参考图片:梨白粉病(各种颜色的球状小点即为闭囊壳),紫薇白粉病菌的闭囊壳和子囊(有性阶段),紫薇白粉病菌的闭囊壳和子囊(有性阶段),参考图片,【病原】 病原菌为南方小钩丝壳菌Uneinuliella australiana (Moalp.) Zheg & Chen,属子囊菌门、核菌纲、白粉菌目、小钩丝壳属。,【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芽、或以闭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 春季,菌丝随休眠芽的萌动而开始活动,很快嫩芽上出现白色粉状物,并随着新梢、嫩叶的生长,而侵染幼嫩的枝叶,同时产生大量粉孢子。 粉孢子由气流传播。 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 紫薇白粉病在春、秋出现两次发病高峰,秋季天气温暖潮湿,发病尤其严重。,【防治措施】 园林栽培技术防治 清除侵染来源。 秋冬季节,结合修剪,剪除病弱枝,并彻底清除病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芽、病叶和病梢。 紫薇应种植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 药剂防治 早春发芽前,对上年已发病的植株,喷洒 3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死 冬芽上 越冬的菌丝体。,在预测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春、秋梢的嫩梢生长期 或 嫩叶展开期,及时喷药。所用药剂有: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5002000 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20003000 倍液、40%福星(氟硅唑)乳剂 60008000 倍液,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3000 倍液 ,12.5%腈菌唑乳油 40005000 倍液 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 4000 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 15002000 倍液,40%灭病威悬浮剂(多硫悬浮剂)8001000 倍液,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 200 倍液,2%武夷菌素(BO-10)水剂 2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每隔 10 天左右喷 1 次,连喷 23 次,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其他园林植物白粉病,白色粉斑,发病初期,蔷薇白粉病,花蕾受害,月季白粉病,花梗上的白粉层,电镜照片,1. 受害枝条 2. 分生孢子 3. 分生孢子串,蔷薇单囊壳菌 Sphaerotheca pannosa(Wallr)Lev,属子囊菌亚门,单丝壳属。,中期,初期,后期,黄栌白粉病,黄栌白粉病,初期产生白色粉霉 斑,后期连成一片,漆松钩丝壳菌(Uncinula verniciferae PHenn),属子囊菌亚门,钩丝壳属。,瓜叶菊白粉病 1. 症状 2. 闭囊壳 3. 子囊孢子,草坪草白粉病的危害症状及其病原菌,禾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DC) Golovex Speer(= Erysiphe graminis DC. ex Merat),属子囊菌亚门,布氏白粉菌属。,1.分生孢子 2.闭囊壳 3.子囊,其他常见的白粉病有大叶黄杨白粉病、四季海棠白粉病、凤仙花白粉病等。,反面病斑,病斑放大,大叶黄杨白粉病,四季海棠白粉病,西府海棠、葡萄白粉病,非洲菊、杨树白粉病,芍药白粉病,凤仙花白粉病,芍药白粉病,后期病部产生的闭囊壳,九里香白粉病,竹节蓼白粉病,紫叶小檗白粉病,金银花白粉病,紫叶小檗白粉病,一 品 红 白 粉 病,二、锈病类(中温高湿型病害)草坪草锈病【分布与为害】 草坪草锈病是草坪草上发生极普遍而严重的病害,在我国广州、深圳、浙江、江西、江苏、安徽、云南、四川、台湾、上海、北京、武汉、山东、黑龙江等地均有发生。该病为害多种草坪草,严重时,使草坪草过早的枯黄,降低其使用价值及观赏性。这里主要以细叶结缕草(天鹅绒草)锈病为例作介绍。,【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多种禾本科草坪草的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草茎。 发病初期,叶片正反两面均有疱状小点出现,后逐渐扩展,呈黄褐色圆形或长条状病斑,稍隆起,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埋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裸露,呈橙黄色粉堆状物,长 1 mm左右。秋末,叶背出现黑褐色、线条形的粉状物,即冬孢子堆,长12mm,病斑周围呈淡黄色。 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枯黄、卷曲干枯。,草坪草锈病,【病原】 结缕草柄锈菌(Puccinia zoysiae Diet.),属担子菌门、锈菌目、柄锈菌属。,夏孢子堆,冬孢子堆,【发病规律】 锈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或病植物残体上越冬。 次年春天产生夏孢子。夏孢子通过气流或雨滴飞溅而传播,并反复侵染为害。 广州地区发病较早,3月份发病,46月份及秋末发病重;北京地区 56月份开始发病,910月份发病严重,草叶枯黄。 9月底、10月初,产生冬孢子堆。 锈菌生长发育适温为1722;空气相对湿度在 80%以上有利于侵染。,气温适中、高湿多雨的气候,适于锈病流行。 草坪密度大,草丛厚,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大,发病重。 灌水过多,排水不畅,低洼积水等,可使小气候湿度过高,发病重。 偏施氮肥,草坪旺长,或着施肥不足,草坪生长不良,抗病性降低,都有利于锈病发生。 土壤板结,土质贫瘠的草坪发病重。 病残体多的草坪发病也较重。,【防治措施】 园林栽培技术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建坪时作好土壤改良,合理施肥,以提高寄主的抗病性。粘重土壤可掺沙质土,沙质土壤掺塘泥、沟泥等。贫瘠土壤用有机肥作基肥。生长季节多施磷、钾肥,氮肥适量。及时修剪草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清除侵染来源。冬季彻底清除枯草,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药剂防治 从病害始发期,开始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 25003000 倍液,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3000 倍液,40%福星(氟硅唑)乳油 800010000 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每隔 1015 天左右喷 1 次,连喷 23 次。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其他园林植物锈病,玫 瑰 锈 病,叶背面冬孢子堆,叶背面夏孢子堆,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黄色,玫 瑰 锈 病,叶片背面的冬孢子堆,黑色,玫瑰多胞锈菌(Phrangmidium rosae-rugprugosae Kasai)、短尖多胞锈菌(Phrnagmidium mucronatum (Pers)Schlecht)和蔷薇多胞锈菌(P rosae-multiforae Diet)。属担子菌亚门,多孢锈属。,夏孢子,冬孢子,冬孢子,木瓜海棠锈病,羊胡子,梨锈病,海棠锈病,柏类树上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膨胀,冬孢子角,吸水胶化,山田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 )、梨胶锈病菌(Gharaeanum Syd),属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1. 菌瘿 2. 冬孢子萌发 3. 海棠叶症状 45.性、锈孢子,毛白杨锈菌菌瘿 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夏孢子堆,毛白杨 锈病,2. 夏孢子堆 3. 冬孢子堆,马格栅锈(Melampsora MagnusianaWagher)、杨栅锈(MRostrupii Wagner)和圆茄夏孢锈菌(Uredo tholopsora Cumm.)。隶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栅锈菌属真菌。,新 疆 杨 锈 病,海棠桧柏锈病,常见的锈病还有芍药锈病、美人蕉锈病等。,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夏孢子,孢子堆,美人蕉 锈病,枣锈病,三、炭疽病类(高温高湿型病害) 炭疽病是园林植物上常见的另一大类病害,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观赏植物、花卉)和果实(果树),也可为害枝梢,引起叶斑、落叶、果实腐烂和枝梢枯死。 炭疽病的主要特点是:病部易产生黑色炭质小点,往往呈轮纹状排列;潮湿条件下溢出粉红色粘液,即分生孢子团。 该病有潜伏侵染的特点,常给园林植物的引种造成损失,如从东南亚购进的南洋杉,潜伏有炭疽病菌未检出,给国家造成了很大损失。炭疽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的真菌。,山茶炭疽病(高温高湿型病害)【分布与为害】 山茶炭疽病是苗圃、庭院及盆栽山茶花上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分布很广,在我国广州、福建、浙江、江西、湖南、云南、四川、安徽、陕西、天津、北京、上海等地均有发生。该病亦可为害油茶、茶、金茶花,引起提早落叶、落蕾、落花、落果和枝条干枯,影响树势和开花,减少切花产量。,山茶炭疽病,【症状】 该病侵害山茶花地上部分所有器官,主要侵害叶片和嫩枝梢。老叶片对该病最敏感。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病斑,逐渐扩大成赤褐色或褐色大病斑,近圆形,直径 5 15 mm,或更大。病斑上有深褐色与浅褐色相间的线纹,或不明显。叶缘部分有许多病斑,叶缘和叶尖的病斑为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边缘为褐色。病斑上轮生或散生着许多红褐色至黑色的小粒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湿度大的条件下,从黑粒点中溢出粉红色粘孢子团。 病叶后期质脆,发黄干枯,极易脱落。,枝梢、枝条、主干受害,则产生溃疡和枯梢。,山茶炭疽病(仿蔡耀焯)1、症状图 2、分生孢子盘,【病原】 山茶炭疽菌有无性态和有性态之分。无性态为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Mass.),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炭疽菌属。 该菌分生孢子盘埋生于病组织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直径150300m,刚毛周生,暗褐色,有13个隔,3072m45.5m;分生孢子梗无色,无隔膜;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直或略弯曲,1020m45.5m。 有性态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 et Schrenk., 属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比较少见。 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729;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4(2032),最适 PH值为5.66.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枯枝、病落叶上越冬,也可在叶芽、花芽鳞片基部、溃疡斑等处越冬。该病有潜伏侵染现象。翌年春季温度 20以上时,产生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自伤口或气孔侵入。但在自然界,病原菌可以从落叶后的叶痕侵入,或从叶背茸毛处侵入。潜育期 1020 天。从卷叶毛虫咬食的伤口侵入,潜伏期只有 35 天。 据广州报道,山茶炭疽病 5 月份开始发病,6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南京的报道和广州相似,511 月份均可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该病发生。高温烈日后若遇暴雨,常引起病害的爆发。 另外,土壤贫瘠、粘重,容易发病; 施用氮、磷、钾肥的比例不当、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等均可加重病害发生。 据国外报道,不同山茶品种对该病的抗病性有差异,如日本山茶、茶梅、南山茶等品种易感病。,【防治措施】园林栽培技术防治 清除侵染来源。及时清除病叶、枯枝,刮除主干上的溃疡斑,有病枝条应从病斑以下 5cm的健康组织处剪除,若伤口处仍有变色斑点,必须向下再次修剪;伤口应涂杀菌剂消毒。 应从健康无病的母树上采条,扦插繁殖无菌苗木。, 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操作时,尽量避免造成伤口,减少病菌侵入机会。栽植山茶的基质要肥沃,显酸性(PH 5.06.5),排水良好,土壤应选壤土。栽培地应设在半阴的通风处。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据国外报道,施用鱼杂肥能减少该病发生。,药剂防治 春季新梢抽出后或在发病初期,喷洒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25使百克(咪鲜胺)乳油 10001500 倍液,或50%施保功(咪鲜胺锰盐 )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或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 200 倍液。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喷 34 次。雨过天晴后喷药效果最好。,兰花炭疽病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以及大花蕙兰、宽叶兰等兰科植物。叶片上的病斑以叶缘和叶尖较为普遍,少数发生在基部,病斑长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有深褐色不规则线纹数圈,病斑中央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黑褐色。后期病斑上散生有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病斑多发生于上中部叶片,果实上的病斑为不规则、长条形黑褐色病斑。病斑的大小、形状因兰花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发生严重时,叶片斑痕累累,影响了兰花正常的生长及观赏。,(2)病原:兰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属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兰花炭疽病,兰花炭疽病,兰花炭疽病,(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盘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气温回升,兰花展开新叶时,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病菌借风、雨、昆虫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一般自伤口侵入,在嫩叶上可以直接侵入,潜育期23周。适宜病菌生长的温度为2228,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土壤pH值5.56.0。 雨水多、放置过密时发病重。每年311月均可发病,雨季发病重,老叶48月发病,新叶811月发病。品种不同,抗病性有所差异,墨兰及建兰中的铁梗素较抗病,春兰、寒兰不抗病,蕙兰适中。,君子兰炭疽病 (1)症状识别: 成株及幼株均可受害,多发生在外层叶基部,最初为水渍状,逐渐凹陷。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淡褐色小斑,随着病害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病部具有轮纹,后期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在潮湿条件下涌出粉红色粘稠物,即病原物的分生孢子。,发病初期,淡褐色小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连片,(2)病原: 半知菌亚门 腔孢纲 盘长孢属(Gloeosporium sp) (3)发病规律: 以菌丝在寄主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初老叶开始发病,56月2228时发展迅速,高温高湿的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分生孢子靠气流、风雨、浇水等传播,多从伤口处侵入。 植株在偏施氮肥,缺乏磷钾肥时发病重。,其他园林植物炭疽病,大叶黄杨炭疽病,紫玉兰炭疽病,广玉兰炭疽病,金叶女贞炭疽病,鱼尾葵炭疽病,八仙花炭疽病,米兰炭疽病,茉莉炭疽病,山茶炭疽病,肉桂炭疽病,十大功劳炭疽病,蔓绿绒炭疽病,金盏菊炭疽病,倒挂金钟炭疽病,鹅掌柴炭疽病,佛手炭疽病,含笑炭疽病,花烛炭疽病,四、灰霉病类(低温高湿型病害) 灰霉病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害。自然界大量存在着这类病原物,其中,有许多种类寄主范围十分广泛,但寄生能力较弱,只有在寄主生长不良、受到其它病虫危害、冻伤、创伤、植株幼嫩多汁、抗性较差时, 才会引起发病,导致植物体各个部位发生水渍状褐斑腐烂。 灰霉病在低温、潮湿、光照较弱的环境中易发生,因而是冬季温室大棚中的常见病。病害主要表现为花腐、叶斑和果腐,但也能引起猝倒、茎部溃疡以及块茎、球茎、鳞茎和根的腐烂,受害组织上产生大量灰色霉层,因而称之为灰霉病。,万寿菊灰霉病,月季,八仙花灰霉病,非 洲 菊,非洲菊灰霉病,佛手,鹤望兰 灰霉病,一串红 灰霉病,栀子 灰霉病,鹤望兰灰霉病,非洲菊灰霉病,鹅掌柴灰霉病,八仙花灰霉病凤梨灰霉病海芋灰霉病,橡皮树灰霉病天竺葵灰霉病一品红灰霉病,橡皮树灰霉病,橡皮树灰霉病,仙客来灰霉病(低温高湿型病害)【分布与为害】 仙客来灰霉病是世界性病害,尤其是温室栽培的花卉,发病极普遍。植物感病后,常造成叶片、花瓣腐烂坏死,使仙客来生长衰弱,降低观赏性。 该病除为害仙客来外,还为害秋海棠、天竺葵、一品红、一串红、瓜叶菊、芍药、月季等温室中常见的植物。,【症状】 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花冠等部位。 发病初期,叶缘部分常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斑扩展较快,可蔓延至整个叶片,叶片变为褐色,病斑迅速干枯,叶片枯焦。 在湿度大的条件下,腐烂部分长出密实的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叶柄和花梗发病也出现水渍状腐烂,并生出灰色霉层。花瓣发病时,则出现变色,并出现水渍状圆斑,病重时花瓣腐烂,密生灰色霉层。 主要特点: 受害部位往往整体性变褐、腐烂、坏死; 在湿度大的条件下,从坏死部位长出明显的灰色霉层。,仙客来灰霉病,仙客来灰霉病,仙客来灰霉病,病菌显微图片,仙客来灰霉病症状及病原菌形态图,【病原】 病原菌是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 Pers et Fr.),属半知菌类、丝孢纲、丛梗孢目、葡萄孢属。 分生孢子梗丛生,280550m1214m,有横隔,顶端为枝状分枝,分枝末端膨大;分生孢子葡萄状,聚生,卵形或椭圆形,无色至淡色,单细胞,916m610m。 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Whetzel.,是该病原菌的有性态(有性阶段),菌核黑色,形状不规则,410mm0.10.5mm。,【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核在病叶及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在湿度较大的温室内,该病可以周年发生。 分生孢子借助气流、雨水、浇灌水、棚室滴水和农事操作等传播。 由老叶伤口、开败花器及其它坏死组织 侵入。该菌对叶和花器均有较强的致病力。 较低的温度、湿润是灰霉病流行的主要条件。最适宜发病的条件是气温 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一般露天栽培,67月雨季以及10月份以后的花期发病重。,北方冬春季节,温室温度低、湿度大,光照少的环境易于发病; 室内花盆摆放过密,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同时叶片接触磨擦伤口多,有利于病害发生; 氮肥过多,组织嫩弱,易于发病。,【防治措施】 园林技术防治 清除侵染来源。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残体,并及时销毁;对已发病的花盆的土壤,应进行消毒或更换无病菌污染的新土,以免土壤带菌传播。 改善环境条件。 温室要加强通风,最好使用换气扇或暖风机,以便增加室内空气的流通,降低湿度,从而控制病菌的侵染; 应增加室内光照,以提高寄主抗病性。 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室内温度。,也可运用生态防治:具体做法是,在晴天的上午9时关棚,使棚内温度上升到3133之间,超过33开始放风。中午仍保持在2025之间。下午当棚温降至20时,应立即扣棚,闭风保温,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7以上。早上开棚通风。 加强栽培管理。定植时施足底肥,促进生长,提高抗性。阴天控制浇水量。浇水时,最好从花盆边沿将水注入盆土中,浇水不宜在傍晚进行,以免叶片较长时间保持高湿,有利孢子侵入。 注意园艺操作卫生,防止管理中传播病菌。,【药剂防治】 及时检查田间,抓住发病初期,选用以下施药方式,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轮换用药或混合用药,或结合生态防治用药,均会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喷雾法: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5002000 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65%硫菌霉威(甲霉灵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60%防霉宝超微粉剂 6001000 倍液,45%噻菌灵(特克多)悬浮剂 1000 倍液,50%农利灵 10001500 倍液。 每 10 天左右喷 1 次药。连喷 3 次。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 烟雾法: 用45%百菌清烟雾剂或10%速克灵烟雾剂,每公顷用3750 克,于傍晚分几处点燃后,封闭熏蒸。 喷粉法: 于傍晚喷洒10%灭克 粉尘剂,或5%百菌清 粉尘剂,或10%杀霉灵 粉尘剂,每公顷 15 公斤,910天 1次,连续使用或与其它防治方法交替使用 23 次。,五、煤污病类(高温广湿型病害) 煤污病是一类极其普遍的病害,发生在多种木本植物的幼苗和大树上,花卉也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枝干。严重时,叶片和嫩枝表面布满黑色煤烟状物,因而妨碍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影响健康生长。 引起煤污病的病菌主要是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多为表面寄生菌或附生菌。 煤污病的发生,与蚜虫、介壳虫、木虱等的为害有密切关系,防治了这些害虫,绝大多数的煤污病就可得到防治。,紫薇煤污病,非洲菊煤物病,菊花煤物病,花木煤污病(中温或高温广湿型病害)【分布与为害】 为一普遍发生的病害。煤污病的寄主范围很广,常见的寄主有栀子花、瓜叶菊、桂花、山茶、米兰、茉莉、牡丹、绣球、夹竹桃、玉兰、苏铁、山茶、米兰、扶桑、木本夜来香、白兰花、五色梅、牡丹、蔷薇、夹竹桃、木槿、桂花、木兰、紫背桂、含笑、紫薇、苏铁、金桔、橡皮树等。 煤污病的主要危害是抑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削弱植物的生长势。另外,由于观赏植物的叶面布满黑色的煤粉层,严重地破坏了植物的观赏性。,【症状】: 煤污病主要为害寄主植物的叶片,也能危害嫩枝、花器等部位。“黑色煤粉层”是各种煤污病的典型症状。 但由于煤污病的病原菌种类多,症状上又有许多差异。如枝孢霉(Cladosporium sp.)引起的煤污病,发病初期叶片上散生霉点,而后霉点相连成片为黑褐色霉层。 又如散播烟霉(Fumago vagans Pers)引起的煤污病,发病初期叶片上着生疏松的黑色小斑点,而后相连成片,形成质地较硬的黑色煤粉层。 多绺孢属的真菌(Tripospermum sp.)引起的煤污病,发病初期叶片上着生黑色煤粉斑,以后逐渐加厚变硬,煤粉层容易翘起剥落。 煤炱菌(Capnodium sp.)引起的煤污病,其煤粉层呈片状,煤粉层厚易剥落。,【病原】 多种附生菌和寄生菌。常见的有性态是小煤炱菌(Meliola sp)和煤炱菌(Capnodium sp);常见的无性态是散播烟霉(Fumago vagans Pers.)和枝孢霉(Cladosporium sp.)。 小煤炱菌属子囊菌亚门、小煤炱菌属。小煤炱菌为高等植物上的专性寄生菌。菌丝体生于植物体表面,黑色,有附着枝,并以吸器伸入到寄主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 煤炱菌属子囊菌亚门、煤炱菌属。该菌主要依靠蚜虫、介壳虫的分泌物生活。,【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病枝及病落叶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 病菌的菌丝、分生孢子,由风、雨、昆虫等传播。 病菌可腐生在蚜虫、介壳虫、粉虱等昆虫的排泄物、分泌物上,或植物自身的分泌物上,或通过吸器寄生于寄主植物上。 在生长季节,分生孢子能迅速产生和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高温、高湿、通风透光差;蚜虫、介壳虫等害虫发生猖獗,均能加重煤污病的发生。 露地栽培的花木,其发病盛期为春、秋季节;温室栽培的花木,可周年发生。,【防治措施】园林技术防治 (1)清除侵染来源。冬季修剪除去病虫枝,清扫地面病落叶,集中销毁。 (2)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栽植密度适宜,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可以减轻病害。,及时防治害虫 喷洒杀虫剂防治蚜虫、介壳虫等害虫,减少其排泄物或蜜露,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可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或 48%乐斯本乳油 1000 倍液,或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 药剂防治 早春发芽前,用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喷洒枝干,杀死越冬病菌。,春夏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洒11200 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 8001000 倍液,或25%苯菌灵环己锌乳油 800 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 600 倍液, 每隔 10 天左右喷 1 次,连喷 23 次。也可喷洒其他常规杀菌剂。 某些植物可能对铜离子敏感,如紫薇,(含铜离子的杀菌剂可使紫薇叶变黄脱落,从而产生药害),应慎用。,六、叶斑病类(高温高湿型病害) 叶斑病是叶片组织受局部侵染,而导致各种形状斑点病的总称。 叶斑病种类很多,可因病斑的颜色、形状、大小、有无轮纹等因素,又可分为黑斑病、褐斑病、灰斑病、圆斑病、角斑病、轮斑病、斑枯病等种类。叶斑上往往着生有各种点粒或霉层。 叶斑病普遍地降低园林植物的观赏性,有些叶斑病也给园林植物造成很大损失,如月季黑斑病等。 叶斑病主要由半知菌门、子囊菌门的一些真菌引起,少数由细菌、线虫等病原物造成。 一般来说,叶斑病比较容易防治。,一、月季黑斑病(高温高湿型病害)【分布与为害】 月季黑斑病是世界性病害,1910年我国首次报道了蔷薇属植物上的这一病害。目前,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盆栽和露地栽培的常发病害。受害植株叶片枯黄、早落,使月季呈“光杆”状,引起当年第二次发叶,严重削弱了植株的生长势,影响观赏和切花产量。 除为害月季外,还为害金樱子、玫瑰、黄刺梅等蔷薇属中的多种植物。,【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叶柄、嫩梢等部位。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为 2 12mm,黑紫色,病斑边缘呈放射状,这是该病的特征性症状。 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其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有的月季品种,病斑周围的组织变黄,在黄色组织上与病斑之间有一圈绿色组织,称为“绿岛”。多个病斑之间易相互连接成片,使整个叶片变黄、脱落。,嫩梢上的病斑为紫褐色的长椭圆形斑,尔后变为黑色,病斑稍隆起。叶柄、叶脉上的病斑与嫩梢上的相似。花蕾上的病斑多为紫褐色的椭圆形斑。,褐色小斑点,绿岛现象,月季黑斑病,【病原】,月季黑斑病1.症状 2.分生孢子盘 3. 分生孢子,月季黑斑病病菌分生孢子盘,病原菌是蔷薇放线孢菌Actinonema rosae (Lib.) Fr. , Marssonina rosae (Lib.) Lind.,属半知菌门、黑盘孢目、放线孢属 或 盘二孢属。 分生孢子盘生于角质层下,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圆形至不规则形,黑色,直径108198m,盘下有呈放射状分枝的菌丝。分生孢子梗无色,极短。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或椭圆形,无色,双胞,分隔处略缢缩,2个细胞大小不等,直或略弯曲,1825.2m5.46.5m。 病菌在寄主体内分泌毒素,杀死和分解寄主细胞,致使叶面产生黑褐色坏死斑,同时,还产生乙烯和脱落酸,导致病叶大量脱落。,【发病规律】 病原菌的越冬方式因栽植方法而异。露地栽培,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芽鳞、叶痕 越冬,或以分生孢子盘在枯枝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进行 初侵染;温室栽培,则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部越冬。 分生孢子由雨水、浇灌水的喷溅 传播。 分生孢子由表皮 直接侵入,叶片上只要有水滴,分生孢子短时间内就可萌发入侵。 潜育期一般为 710 天,在 2230 及适宜条件下,潜育期最短为 34 天。接种 15 天后,产生子实体。 病菌在生长季节有多次 再侵染。,发病时期:北京地区56月份开始发病,79月份为发病盛期;广州地区周年发病,3月下旬至6月中旬、9月下旬至11月为发病盛期。,湿度:月季黑斑病每年发生的早晚及危害程度,与当年降雨的早晚、降雨次数、降雨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多雨、多雾、多露,雨后闷热,通风透气不良,或人为造成的高湿条件,均有利于发病。一般降雨 2 周后出现症状。 密度、施肥、浇水:露地栽培密度大,或花盆摆放太挤,偏施氮肥,以及采用喷淋式浇水,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生长势:植株生长衰弱,尤其是刚移栽的植株发病重。新叶较感病,展开 614 天的叶片最易感病,老叶则较抗病。 品种:所有的月季栽培品种均可受侵染,但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品种的抗病性与叶片厚薄、表面光泽度有关。黄色花品种比红色花品种较感病。此外,枝条直立和半张开的、以及保留野生性状的品种,多数较抗病。,【防治措施】园林技术防治 清除侵染来源。 秋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有病枝条; 早春发芽前,喷施波美 34 度的石硫合剂,或 200 倍五氯酚钠水溶液,或 11100波尔多液、或1%硫酸铜液,铲除病株上的越冬病菌。, 加强栽管,控制病害发生。 合理浇水。灌水最好采用滴灌、沟灌或沿盆边浇水,切忌喷灌。浇灌时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以便使叶片保持干燥,不利病菌孢子萌发侵入。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氮肥要适量,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 合理密植。栽植密度、花盆摆放密度要适宜,以利通风透气。, 生产中多栽培抗病品种及选用抗病砧木,淘汰感病品种。药剂防治 月季展叶或初发病时(6月份)及时喷药,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45%噻菌灵(特克多)悬浮剂 6008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50%绿亨杀菌王 10001500 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 4000 倍液等喷雾。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喷 34 次。药剂交替使用更好。,二、杜鹃褐斑病【分布与为害】 杜鹃褐斑病又称杜鹃叶斑病、角斑病,是杜鹃上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在我国分布广泛,发生严重时,可造成大量落叶,不仅影响当年的花蕾发育和开花,而且使下一年的花蕾发育也受到很大影响。,杜鹃褐斑病(角斑病),【症状】 杜鹃褐斑病主要侵染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圆形病斑,或扩展受叶脉的限制形成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病斑黑褐色,直径15mm。/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病斑正面色泽深,而叶斑背面色泽较浅。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导致叶片枯黄、早落。/在潮湿环境条件下,叶斑正面着生许多褐色的小霉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病原】 病原菌为杜鹃尾孢菌(Cercospora rhododendri Guba.),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尾孢属。,子座,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或病植物残体上越冬,次年形成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遇水萌发产生芽管,自伤口侵入叶片。因此,多雨、多雾、露水重时有利于发病。南方梅雨季节发病严重。 褐斑病的盛发期因杜鹃品种、地区气象条件不同而异。如广州地区,发病高峰期在47月份;庐山地区发病高峰期在8月份;南京地区,在西洋杜鹃上褐斑病有3个发病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旬、9月上旬及11月上旬,而在小叶杜鹃上则分别为7月上旬、9月中旬及11月中旬。温室条件下栽培的杜鹃可周年发病。,通风透光不良、抚育管理粗放,植株生长不良均能加重病害的发生。 不同品种之间抗病性差异较大。一般来说,西洋杜鹃比东方杜鹃易感病。“三惠”、“锦凤”、“满山红”、“映山红”易于感病;“白花杜鹃”、“玫瑰红”等为高抗品种;“南极”较抗病;“白御幸锦”及“贺之祝”抗性中等。,【防治措施】 园林栽培技术防治 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并集中烧毁。 加强养护管理,控制病害发生。栽植及盆花摆放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夏季盆花放在室外的荫棚中,以减少日灼和机械损伤等伤口;改进浇水方式,不要喷灌,应采用滴灌、沟灌或沿盆边浇水;增施有机肥,避免氮肥过多。 选用抗病品种,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药剂防治 在病害发病前喷药保护,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可预防或减轻病害的发生。 发病初期及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