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执业风险讲义课件.ppt
加强护理管理规避护理执业风险确保护理安全,护理执业风险讲义课件,护理执业风险概念,护理执业风险是指护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具有一定发生频率并由护理人员承受的风险,相关研究表明,护士已成为高风险的职业之一。,护理执业风险概念 护理执业风险是指护理人员,护理执业风险重要性,医院工作透明度越来越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护理工作的执业风险必须引起护理管理者及广大护士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低年资护士抗风险的能力较差,暴露的问题比较多.因此 如何提高低年资护士执业风险的防范能力尤为重要。,护理执业风险重要性 医院工作透明度越来越,基础护理与病房管理风险,基础护理与病房管理风险,基础护理风险,一、深静脉或者动静脉穿刺失败二、动静脉穿刺针孔渗血三、导尿失败四、尿量不准确五、误吸、窒息六、胃肠减压护理风险七、留置导尿管护理风险,基础护理风险一、深静脉或者动静脉穿刺失败,深静脉或者动静脉穿刺失败,风险原因1.患者血管条件差。2.执行穿刺操作的护士经验不足,操作技术不熟练。风险表现 多次穿刺失败,血管破裂,在穿刺部位出现 渗血、血肿,引发患者或其家属的不满。处理措施1.安抚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2.更换经验丰富的护士。防范策略1.严格执行中心静脉穿刺操作规程。2.操作前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讲清该项操作的难度、 风险,并签署风险告知书。,深静脉或者动静脉穿刺失败风险原因,动静脉穿刺针孔渗血,风险原因 粗大的穿刺针在患者的同一位置上反复穿刺,造成血管 损伤,管壁弹性降低,针孔愈合欠佳,从而造成渗血。风险表现 血液自针眼周围渗出,渗出的速度与血流速度及使用的 肝素量成正比,如果发现不及时,可造成大面积出血。处理措施1.在渗血处用纱布卷压迫。2.用冰块做局部冷敷。3.在渗血处撒上云南白药或其他止血药。4.局部覆盖创口贴。5.用45条无菌纱布螺旋式环绕针孔。防范策略1.采用绳梯式穿刺法,避免定点穿刺。2.穿刺成功后,将针头两侧皮肤内向拉紧,用创可贴覆盖。3.根据患者情况来确定肝素剂量或者改为小分子肝素。,动静脉穿刺针孔渗血风险原因 粗大的穿刺针在患者的同一位置上,导尿失败,风险原因1.患者患有前列腺肥大、尿道疾病等。2.执行导尿操作的护士经验不足,操作技术不熟练。风险表现 导尿管在尿道反复操作,刺激尿道壁,尿道充血、 疼痛,引发患者不满。处理措施1.更换有经验的护士或专科医生操作。2.安抚患者,做好解释工作。防范策略1.严格执行导尿操作规程。2.常规麻醉后导尿、减少患者疼痛。3.操作前与患者沟通,讲清该项操作的难度、风险。,导尿失败风险原因,尿量不准确,风险原因 凭感觉估计尿袋里面尿量,从而导致尿量不准确。风险表现 尿量计错,或多、或少,带来补液量不准确。 尤其重患者、抢救患者可影响疾病治疗等。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估计尿量。2.改用量杯计量。3.根据患者情况,正确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范策略1.导尿前备好尿量器皿。2.用量杯准确记录尿量。3.有条件可使用精确尿量计量器。,尿量不准确风险原因 凭感觉估计尿袋里面尿量,从而导致尿量不,风险原因1.意识障碍的患者咳嗽、呕吐反射降低或有吞咽障碍。2.因疾病原因不能直坐进餐者。3.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患者不能自行进餐,留置胃管需鼻饲者,喂饭速 度过快或鼻饲前未抬高床头、鼻饲过程中吸痰或气囊充气不足。4.患者咯血后误吸入呼吸道内。风险表现1.患者突然出现刺激性呛咳且咳嗽不止,面部青紫、口唇紫绀。2.鼻饲患者饮食从口、鼻腔流出或吸痰时气道内分泌物颜色与鼻饲的实物 颜色类似。3.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进餐,鼓励患者用力咳嗽,将吸入物咳出,必要时进行机械吸 引、给予氧气吸入。2.留置胃管者立即停止鼻饲,迅速清除患者口、鼻腔内返流物。,误吸、窒息,风险原因误吸、窒息,防范策略1.意识障碍的患者咳嗽、呕吐反射降低或有吞咽障碍者,床旁备好 吸引器及吸引管以备随时使用,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2.为患者提供易于吞咽的食物,给患者充足的时间进行咀嚼和吞 咽,并嘱患者进餐时要细嚼慢咽,尽量不要说话。3.患者进餐时尽量区作为或半卧位,进餐后保持此种姿势30 45 分钟。4.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5.鼻饲患者,进餐前检查鼻饲管位置是否正确,抬高床头,回抽胃 液检查消化情况,若胃内残余物过多,应暂停进食并通知医生; 鼻饲时速度不宜过快,鼻饲过程中尽量不吸痰。6.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应经常检查气囊有否漏气或充气不足。7.护士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进食和有效排痰的技巧,以及发生 误吸时的紧急处理方法。,防范策略,胃肠减压护理风险,风险原因 1.执行护理操作护士经验不足,操作技术不熟练,置管失败。2.胃管堵塞,减压失败。3.胃管固定不妥,胃管脱出。4.减压装置密闭不好(漏气),减压失败,甚至加重腹胀。风险表现 憋气、呛咳、腹胀、胃管脱出,引发患者或家属的不满。处理措施1.更换经验丰富的护士。2.严格按操作规程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保证减压通畅。3.置管后妥善固定胃管,如脱出则予重新置入。4.置管前认真检查用物,置管后加强巡视,保证各接口衔接密闭, 如有破损漏气及时更换。,胃肠减压护理风险风险原因,防范策略1.放置胃管前教会患者如何行深呼吸及吞咽动作配合放置胃 管,并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2.插管过程中严密观察,尤其到咽喉部时需注意有无呛咳、面 色发绀等,放置到测量长度后要抽吸胃液,检查是否置入胃 内。如无胃液吸出的则可将胃管外端放入一盛水的治疗碗 中,看是否有气泡溢出,以证实是否放置在气管内。3.严密观察,根据胃液粘稠情况适当冲洗胃管,保持通畅。4.及时更换粘度下降的固定胶布,对有精神症状及意识障碍的 患者应适当加强看护以防自行拔出。,防范策略,留置导尿管护理风险,风险原因 1.执行护理操作护士经验不足,操作技术不熟练,留置尿管失败。2.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前列腺增生及尿道畸形,置管困难。3.尿管脱落。(表现:患者有强烈尿意,膀胱胀满,挤压尿管无尿液流 出;尿管完全滑出尿道口。)(尿管脱落还有可能因为固定时没有留 有一定余地,患者翻身时可能导致脱落,另外,如为气囊导管,可因 气囊漏气导致脱落)。4.尿管堵塞(表现:患者有强烈尿意,膀胱胀满,挤压尿管无尿液流出 或流出不畅,伴絮状物。)5.尿道损伤(表现:尿液颜色呈淡粉或鲜红色,患者诉尿道疼痛)。6.尿路感染(留置导尿时间较长的患者应每天进行膀胱冲洗,至少2次)7.操作过程中过于暴露患者引发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风险表现 多次置管失败、患者疼痛、反复插管有少量出血、尿管脱落 再次放置,引发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留置导尿管护理风险风险原因,处理措施1.安抚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2.更换经验丰富的护士。3.必要时请泌尿外科专科医生协助留置导尿。4.动作轻柔,及时遵医嘱用消炎药,以防泌尿系感染。防范策略1.严格执行留置导尿操作规范。2.遇留置导尿困难者,及时联系专科医生会诊,协助完成。3.随时观察尿管固定情况,以防脱落。,处理措施,病房管理风险,一、停电和突然停电二、火灾三、药品柜管理不当致药物过期的风险四、摔伤五、坠床,病房管理风险一、停电和突然停电,停电和突然停电,风险原因1.跳闸或保险丝有问题。2.短路、电线老化、电路接触不良等。风险表现 停电报警、照明中断、仪器停止。处理措施1.立即启用应急照明设备(应急灯、手电筒)。2.术中如有出血情况时,可暂用大纱布垫按压处理。3.如为个别手术间发生停电时,立即检查是否跳闸或保险丝有问题,针对相 应问题进行解决。必要时启用手术室备用电路。4.突然停电后,立即寻找手术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维持手术室工作。5.使用麻醉呼吸机的患者,立即将呼吸机脱开,使用简易呼吸机。6.通过电话与电工组联系,查询停电原因。7.加强手术室巡视,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范策略1.备齐应急照明设备。2.手术室应双路供电。3.定时对电路进行检修维护。,停电和突然停电风险原因,火灾,风险原因1.手术室气体距离电源、明火及暖气较近。2.手术间各种线路老化,气体管道密闭性差。3.手术间未设地线装置。4.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风险表现 如发生在患者身上或体内,表现体表、体内的烧伤和周围物 品燃烧。处理措施1.抢救患者,一旦患者身上起了小火,立即用湿的海绵或毛巾将火扑 灭,或将燃烧的物体从患者身上迅速移开。2.缩窄火警范围,关好邻近房间的门窗,以减慢火势扩散速度。3.启动警报器,呼叫周围人员分别组织灭火,同时报告保卫处及院领 导。4.根据火势,使用现有的灭火器材和组织人员积极灭火。5.发现火情无法扑灭,马上打“119”报警,并告诉准确方位。6.将患者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稳定患者情绪,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火灾风险原因,防范策略1.加强安全教育,使手术室工作人员突出安全防范意识。2.经常检查重要防火设施,将防火设备置于安全固定醒目位 置;保证气体阀和电路开关的正常运转;检查楼内通道格 局,确保入口与紧急通道畅通。3.定期对手术间设备检修,地面要设有地线装置,保持干燥, 防止漏电;手术室使用或存放气体均需远离电源、明火及暖 气。4.火灾处理演习应该成为手术室安全程序的一部分。5.日常工作中,手术小组应该控制热源,管理好燃料并尽可能 降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防范策略,药品柜管理不当致药物过期的风险,风险原因 1.病房管理混乱,药品柜等无责任人员,或者责任人不履行职 责。2.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对于过期药品的危害性认识不够。3.护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不重视风险的防范。风险表现1.药品柜中的药物不能分类摆放,毒性药品、精神药品无显著 标识。2.麻醉药品无专人专柜保管,致使麻醉药品的被盗、丢失。3.食品与药品混放,导致护理人员错误使用药品、食品。4.过期药品仍在药品柜中,导致过期药被使用到患者身上。,药品柜管理不当致药物过期的风险风险原因,处理措施1.对于科室药品柜管理混乱的现象要及时纠正。2.对于用错药、错误使用过期药的病例,要及时向医师和医院 有关部门报告。3.遵医嘱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可能减少因药物错误给患者 造成的损害。防范策略1.制定科室药品柜责任制度,制定具体护士负责药品柜的管理 工作,护士长定期督促检查。2.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药物风险的培训和教育,增强护理人员 药物使用的安全意识,防范于未然。,处理措施,摔伤,风险原因1.病区环境设置不合理,病房内物品摆放不规则。2.病区地面湿滑,未及时清理地面水渍。3.患者行动不便,活动时无人陪伴。4.病号服及鞋大小不合适,或外出活动时穿拖鞋。5.患者服用易引起头晕、低血压等副作用的药物之前未做好解 释工作,服药后未仔细观察。6.护士未及时进行防摔跤知识宣教,未严格执行等级护理制度。风险表现 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摔倒,造成外伤、骨折等,长期 卧床,从而引起各种并发症,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处理措施1.患者不慎摔倒后,不要轻易搬动,简单判断伤情后再进行相应 处理。2.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排除骨折、内出血等并发症。,摔伤风险原因,防范策略1.根据患者的特点,合理设置病区环境,室内物品摆放规范,常用 物品置于患者易拿取的地方。2.保持病区地面干燥、清洁,有水渍要及时清除。3.因患者多行动不便,尽量做到24小时有人陪伴,活动时要有人搀 扶,并嘱患者无人陪伴时不要擅自活动。4.患者休息时,将便器置于床旁,并加强巡视。5.为患者提供大小合适的病号服及鞋,并嘱患者活动时尽量不要穿 拖鞋。6.危重患者严格床头交接班,严格执行等级护理制度,加强巡视。7.患者服用易引起头晕、低血压等副作用的药物之前要做好解释, 服药后要仔细观察,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患者卧床休息。8.责任护士做好防摔跤知识宣教,病区应设有防滑标识。,防范策略,坠床,风险原因1.患者卧床休息时未加床挡。2.常用物品未置于患者易拿取的地方。风险表现 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坠床,造成外伤、骨折等,长期 卧床,从而引起各种并发症,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处理措施1.患者不慎坠床后,不要轻易搬动,简单判断伤情后再进行相 应处理。2.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排除骨折、内出血等并发症。防范策略1.患者卧床休息时床旁加床挡、床头挂警示安全标识提示。2.常用物品置于患者易拿取的地方。3.严格执行等级护理制度,及时巡视病房。4.行动不便及卧床患者要24小时有人陪伴。,坠床风险原因,内科护理风险,内科护理风险,呼吸内科护理风险,一、氧气吸入护理风险二、吸痰护理风险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风险,呼吸内科护理风险一、氧气吸入护理风险,氧气吸入护理风险,一、氧中毒二、用氧意外(氧燃烧、氧爆炸)三、气道干燥、出血,气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四、氧冲伤,氧气吸入护理风险一、氧中毒,氧中毒,风险原因 吸入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风险表现1.轻者面色发红,口唇呈樱桃红,嗜睡状。2.重者胸骨后锐痛、咳嗽、呼吸困难、或出现视、听觉障碍, 恶心,抽搐等神经症状。3.晚期表现为多脏器功能受损,以至昏迷、死亡。处理措施1.立即降低吸氧浓度或停止吸氧。2.安慰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3.对症处理。4.严重者报告医院相关管理部门。,氧中毒风险原因 吸入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防范策略1.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决定氧流量和给氧时间。2.给氧时必须准确计算给氧浓度(21+4氧流量)、流量、时间 并记录,严格观察氧气吸入后的反应。3.预防氧中毒的关键是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氧浓度的最大 安全值在40%。吸纯氧最好不超过46小时。尤其在 PaCO29.33kPa(70mmHg)时,氧气吸入应引起高度重视。4.认真记录并保存好氧气吸入记录单,记录吸氧时间、流量、 浓度、氧流量表数值,停氧时间等,加强巡视,交接班及 更换氧气吸入用品时都应该查看氧气吸入记录单。,防范策略,用氧意外(氧燃烧、氧爆炸),风险原因1.用氧区内有烟火或易燃品。2.氧气表及螺旋处抹油。3.搬运时有大幅度倾倒和震动。4.再次充气前,氧气筒内氧气已用尽,灰尘进入氧气钢瓶中。风险表现 用氧区内发生燃烧及爆炸。处理措施1.迅速上报医疗机构相关管理部门,采取灭火措施。2.安抚患者及家属,安全转移患者。3.极力抢救事故受害者。防范策略1.牢固树立安全用氧意识。2.用氧时切实做到“四防”:防震、防火、防热、防油。氧气筒放置在氧气 车安全固定并置于阴凉处,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至少距暖气1m,不可 在氧气表及螺旋处抹油,搬运时避免倾倒和震动,以防引起爆炸。3.氧气筒的氧气不可全部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kg/cm2时,即不可再用。4.加强病房管理,宣传病房防火、禁烟、通风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和家属的 配合。,用氧意外(氧燃烧、氧爆炸)风险原因,气道干燥、出血,气道分泌物排出不畅,风险原因1.氧气吸入时未经湿化。2.湿化瓶内蒸馏水少于13。风险表现1.患者主诉气道干燥,有异物感。2.严重者气道有出血现象。3.痰液多者排痰不畅。处理措施1.安慰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2.连接湿化装置,湿化瓶内盛放1312蒸馏水;蒸馏水每日 更换。3.气道干燥及排痰不畅者给予雾化吸入。防范策略1.严格执行氧气技术操作规程。2.操作前熟练掌握氧气吸入过程中氧气湿化的重要性。,气道干燥、出血,气道分泌物排出不畅风险原因,氧冲伤,风险原因 用氧时,颠倒流量调节及插、拔管顺序,同时拧错 流量开关,大量氧气冲入呼吸道。风险表现 不同程度鼻粘膜及气道粘膜损伤,呛咳。处理措施1.迅速拔出吸氧管,调节好流量后再插管。2.安抚患者,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防范策略1.吸氧时,先调节好流量再插管。2.停止吸氧时,先拔管后关闭氧气开关。,氧冲伤,吸痰护理风险,一、低氧血症二、气道粘膜损伤三、呼吸道感染,吸痰护理风险一、低氧血症,低氧血症,风险原因1.单次吸引持续时间过长。2.两次抽吸间隔时间过短。风险表现1.血氧饱和度值降低。2.患者呈现不同程度呼吸困难、烦躁。处理措施1.病情允许者立即停止吸痰。2.提高吸入氧浓度。防范策略1.熟练掌握吸痰操作要领,抽吸时动作轻柔。2.单次吸引时间应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应大于3min。3.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增大氧流量。,低氧血症风险原因,气道粘膜损伤,风险原因1.插管时有负压。2.吸引时负压过大。风险表现1.抽吸时操作者自觉有粘膜被吸附。2.抽出时带新鲜血痰液。处理措施1.立即关闭吸引器负压。2.病情允许者停止吸痰。防范策略1.吸引时正确控制负压:成人(40.053.3kPa);小儿 (40.0kPa).2.在无负压的前提下插管。,气道粘膜损伤风险原因,呼吸道感染,风险原因 吸痰过程违反无菌操作要求,吸痰用物品消毒不严格。风险表现1.患者体温升高,痰培养及血培养检查异常。2.痰液量增多,抽出痰液为黄脓痰。3.肺不张加重缺氧。4.个别患者出现心律失常。5.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处理措施1.立即更换所有吸痰用物,并送检。2.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3.痰液多及粘稠者应湿化气道,增加吸痰次数,保持气道通畅。防范策略1.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且每根吸痰管只用一次,不可反复上下提插。2.鼻腔、口腔、气管切开需同时吸痰时,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口腔,最 后吸鼻腔。3.吸痰盘内物品应每班更换消毒,及时做口腔护理。,呼吸道感染风险原因 吸痰过程违反无菌操作要求,吸痰用物品消,胸腔闭式引流护理风险,一、引流无效二、人为气胸形成三、感染,胸腔闭式引流护理风险一、引流无效,引流无效,风险原因1.引流管堵塞。2.引流瓶位置过高。风险表现1.引流管内水柱不随呼吸上下波动,引流瓶液面无气体逸出。2.肉眼可见引流物堵塞引流管,或引流管扭曲打折。3.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出现大汗、烦躁、发绀、胸闷、气管偏向健 侧等症状。处理措施1.通知医生同时立即寻找原因。2.若为引流瓶位置过高或引流管扭曲打折,迅速给予纠正;若为引 流管堵塞,协助医生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管。,引流无效风险原因,防范策略1.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前需严格检查整套引流装置是否畅通。2.引流瓶应放在低于患者胸部的位置,引流瓶内液平面应低于引流 管胸腔出口60cm。3.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打折或受压;密切观察引流 管内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以及有无气体自液面逸出;密切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并及时准确记录。4.必要时可根据病情定期捏挤引流管(由胸腔端向引流瓶端捏挤), 防止引流物堵塞引流管。5.当水柱波动不明显、液面无气体逸出时,应及时准确的判断出是 患者肺组织已复张还是引流管堵塞。,防范策略,人为气胸形成,风险原因1.胸腔与闭式引流装置间未形成密闭系统。2.引流管不慎滑落。风险表现1.引流管从胸腔内滑出。2.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大汗、烦躁、胸闷、发绀及呼吸困难或原 有气胸症状加重。处理措施1.一旦发现脱管现象,应嘱患者呼气,迅速用凡士林纱布或胶布等 封闭引流口,并立即通知医生。 2.给予氧气吸入。3.气胸严重者应立即实施紧急排气。4.迅速准备一套新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并保证其密闭性。5.必要时遵遗嘱酌情给予镇静、镇痛药物。,人为气胸形成风险原因,防范策略1.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前,需严格检查整套闭式引流装置是否密闭。 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玻璃管一端应置于水面下1.52cm,以确 保患者的胸腔与引流装置间的密闭性。2.引流瓶应妥善放置,防止被踢倒时打破;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且 长度应适中,防止患者翻身或活动时脱出。3.搬动患者时需用两把血管钳将引流管双重夹闭,防止搬动过程中 发生脱管或漏气现象。 4.更换引流瓶时应先将近心端引流管用两把血管钳夹闭,更换完毕 检查装置无误后再松开血管钳。5.引流全过程中均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情况和水柱波动情况,并准 确记录。,防范策略,感染,风险原因 在插管、引流和伤口护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风险表现1.伤口处红肿,脓性分泌物增多。2.引流瓶内引流液增多。3.患者体温升高,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增高。处理措施1.立即更换并妥善连接整套闭式引流装置,引流瓶应放在低于患者胸部的 地方,以防止瓶内的液体返流入胸腔。2.伤口处给予消毒换药,留取适量分泌物送检。3.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防范策略1.插管时严格无菌操作。2.引流瓶每日更换,更换时注意连接管和接头处的消毒,引流瓶内所需注 入的水应为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瓶。3.引流瓶上的排气管外端应用12层纱布包裹,避免尘埃和脏物进入引流 瓶内。4.伤口敷料每日更换,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如敷料被分泌物浸湿或污 染,应立即更换。,感染风险原因 在插管、引流和伤口护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心内科护理风险,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护理风险二、心肺复苏护理风险三、电复律(除颤)护理风险四、溶栓治疗,心内科护理风险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护理风险,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护理风险,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失败二、穿刺并发症:气胸、血胸、血肿等三、静脉空气栓塞四、中心静脉管堵塞五、非计划性脱管六、感染(静脉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护理风险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失败,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失败,风险原因1.患者血管条件差。2.执行穿刺操作的护士经验不足,操作技术不熟练。风险表现 多次穿刺失败,穿刺部位出现渗血、血肿,引发患者及家属不 满。处理措施1.安抚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2.更换经验丰富的护士。3.局部按压,创可贴固定。血肿严重者48小时后给予热敷。防范策略1.严格执行中心静脉穿刺操作规程。2.操作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清该操作的难度、风险,并签署风险告知 书。3.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操作。,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失败风险原因,穿刺并发症:气胸、血胸、血肿等,风险原因1.术者穿刺技术不熟练。2.患者躁动、不配合。风险表现1.并发气胸者,穿刺过程中突然出现侧胸前区刺痛或撕裂样痛,并伴有胸 闷、气促,严重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与发绀,不能平卧。2.血气胸者,如失血量过多,可致血压下降,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3.血肿者,患者主诉局部疼痛,血肿表浅者可触及。处理措施1.并发气胸、血胸者,应立即停止穿刺。2.安慰患者,嘱患者卧床休息,吸氧,酌情给予镇静、镇痛药物。3.气胸症状严重者给予紧急排气。4.血胸者给予止血处理。防范策略1.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操作。2.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中屏气的重要性,并教会患者屏气的方法。3.穿刺前应准确选择穿刺点,掌握好进针方向,避免反复穿刺。4.躁动不安、呼吸急促及胸膜上升的肺气肿患者,不宜采取锁骨下静脉穿 刺术。,穿刺并发症:气胸、血胸、血肿等风险原因,静脉空气栓塞,风险原因 在穿刺或输液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使空气进入静脉,如输 液时空气未排尽,输液管连接处连接不紧密,加压输液时无 人看守等。风险表现 患者胸部突感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紫绀,听诊心前区 可闻及响亮的水泡声。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输液并置患者于左侧头低足高卧位。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3.当进入右心室空气量较多时,应立即行右心室穿刺抽气。防范策略1.输液前应绝对排尽输液导管内空气。2.输液管连接处衔接紧密。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发现可疑问题及时处理,加压输液时应有专人 看护。4.液体输完及时拔管或封管。5.拔除较粗的进胸腔的深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静脉空气栓塞风险原因 在穿刺或输液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使空,中心静脉管堵塞,风险原因1.输液完毕后未用肝素盐水封管,或封管不及时。2.从中心静脉导管处输血或采血。风险表现1.液体输入不畅。2.肉眼见导管内为血凝块堵塞。处理措施1.停止输液,用注射器抽出血凝块,切忌将血凝块推入血管。2.若血凝块无法抽出,则需拔管,必要时更换部位重新置管。防范策略1.置管时射管水枪及硅胶管需先注入枸橼酸钠液。2.暂停输液或输液结束后及时用肝素盐水封管。3.切忌从中心静脉导管处抽血或输血。,中心静脉管堵塞风险原因,非计划性脱管,风险原因1.导管固定不牢靠。2.输液导管过短。3.患者不配合。风险表现 导管部分或全部自中心静脉内脱出。处理措施 将脱出导管拔除,切忌重新置入;必要时在无菌操 作下再次置管。防范策略1.穿刺完毕后将导管上护翼以无菌贴膜覆盖穿刺部位。2.输液导管长度应适宜,切忌过短,以防患者翻身或活动时发 生脱管。3.躁动患者应给予适当约束或有专人看护,以防患者拔管。,非计划性脱管风险原因,感染(静脉炎),风险原因1.中心静脉穿刺、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导管留置时间过长。3.患者免疫缺陷、抵抗力低下。风险表现1.穿刺局部红、肿、热、痛,并有脓性分泌物。2.患者寒战、高热。处理措施1.无寒战、高热者,给予穿刺消毒换药。每日1次。2.有寒战、高热者,立即拔除导管,留取导管头端及血液做培 养,根据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感染(静脉炎)风险原因,防范策略1.中心静脉穿刺及大静脉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2.穿刺部位每日消毒,敷料每日更换。3.导管与输液管接头处以无菌纱布包裹。4.输液管道每日更换一次;中心静脉导管最长留置7天,逾期 应拔除。5.如输入静脉高营养液,应在无菌操作台内配置,且现配现用。6.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皮肤及患者体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7.颈静脉置管者应避免洗脸、洗头时污染伤口,股静脉置管者 避免大小便污染伤口。,防范策略,心肺复苏护理风险,一、胸外按压并发症二、人工呼吸并发症,心肺复苏护理风险一、胸外按压并发症,胸外按压并发症,风险原因 胸外按压部位不准确或力度过大。风险表现 肋骨骨折、血气胸、肝破裂等。处理措施1.并发症严重者立即停止按压。2.病情允许者纠正按压部位及力度后继续实施按压。防范策略1.按压前找准正确按压部位;胸骨中下段13交界处。2.按压时力度应适中:按压时按压者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 重量垂直下压34cm(成人)。为小儿行胸外心脏按压,用一 手掌按压即可,若为婴儿,则用拇指或23个手指按压即可。,胸外按压并发症风险原因 胸外按压部位不准确或力度过大。,人工呼吸并发症,风险原因 人工呼吸吹气量过大,导致咽部压食道压,气体 吹入胃内。风险表现 胃胀气。处理措施 纠正每次吹气量及吹气频率后可继续实施人工呼吸。防范策略1.人工呼吸每次吹气量8001000ml,一般不超过1200ml。2.吹气频率:成人1416次min,儿童1820次min,婴幼 儿3040次min。3.吹气时间以约占1次呼吸周期的13为宜。,人工呼吸并发症风险原因 人工呼吸吹气量过大,导致咽部压食,电复律(除颤)护理风险,一、电击部位皮肤灼伤二、工作人员触电损伤,电复律(除颤)护理风险一、电击部位皮肤灼伤,点击部位皮肤灼伤,风险原因1.电极板上未涂导电糊或未用生理盐水纱布包裹。2.电击时电极板与患者胸壁皮肤间留有空隙。风险表现 电击部位皮肤出现红斑、脱皮、水疱等皮肤灼伤症状。处理措施 症状轻者可自行恢复;症状严重者涂以烫伤油膏。防范策略1.除颤前电极板上需均匀涂以导电糊或生理盐水纱布包裹(56层 厚),盐水纱布不宜过湿。2.绝对禁用酒精棉球或纱布作为导电介质。3.除颤时电极板紧贴胸壁皮肤,不留空隙。,点击部位皮肤灼伤风险原因,工作人员触电损伤,风险原因 除颤时工作人员与患者或病床有接触。风险表现1.工作人员遭遇电击伤。2.轻者可出现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甚至昏厥,清醒后伴有惊悸和四肢 软弱无力。3.重者可出现呼吸浅而快、心跳过速、心律失常或短暂昏迷。4.严重者出现四肢抽搐、昏迷不醒或心跳呼吸骤停。处理措施1.立即切断电源。2.轻者给予卧床休息、吸氧。3.重者立即组织人员实施抢救,密切注意呼吸和心跳,一旦发现呼吸和脉 搏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防范策略 除颤时操作者喊口令嘱咐相关人员离开床边,操作者两臂伸直 固定电极板,身体离开床沿后按放电钮。,工作人员触电损伤风险原因 除颤时工作人员与患者或病床有接触,溶栓治疗护理风险,一、出血二、过敏反应,溶栓治疗护理风险一、出血,出血,风险原因1.溶栓药物副作用。2.溶栓治疗前患者即存在溶栓禁忌症或血小板偏低,出、凝血时间 延长等异常情况而未被发现。3.溶栓药物配制错误,剂量偏大。风险表现 皮肤、粘膜、内脏出血,严重者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或 脑出血。处理措施1.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并监测心率、血压。2.仅轻度皮肤、粘膜出血者,可适当调整溶栓药物剂量后在严密观 察下继续治疗。3.皮肤穿刺部位出血严重者可选择静脉留置针,尽量减少穿刺次数。4.牙龈出血者可选用软毛刷刷牙或给予口腔护理。5.出血现象严重者立即中止治疗,并做好紧急处理。,出血风险原因,防范策略1.溶栓治疗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高血压、近期大手术或脑血管病病史等禁忌症。2.溶栓前遵医嘱采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和血型、并配血备用。3.两人查对,准确配置溶栓药物,严格控制输液滴数。4.溶栓治疗期间提倡患者穿着宽松衣服;活动时避免受伤。5.溶栓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等。,防范策略,过敏反应,风险原因 溶栓药物副作用。风险表现 寒颤、发热、皮疹等。处理措施1.安抚患者及家属,向其解释过敏反应为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正 常情况。2.给予对症处理。3.过敏反应严重者更换药物或停止治疗。防范策略1.治疗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清此药物的副作用。2.遵医嘱选用副作用小的溶栓药物。3.溶栓治疗同时给予抗过敏药物。,过敏反应风险原因 溶栓药物副作用。,消化内科护理风险,一、鼻饲术护理风险二、灌肠护理风险,消化内科护理风险一、鼻饲术护理风险,鼻饲术护理风险,一、置管失败二、非计划性脱管三、食道、胃粘膜损伤四、腹胀五、胃管堵塞六、胃肠炎七、鼻饲液误吸八、胃潴留九、恶心、呕吐,鼻饲术护理风险一、置管失败,置管失败,风险原因1.胃管误入气道。2.患者不配合。风险表现1.胃管不能置入胃中。2.误入气管时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现象。处理措施1.误入气管时应立即拔出胃管,待患者休息片刻后再重新插入。2.患者不配合应劝说患者和家属取得合作。防范策略1.提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和配合。2.插入至1015cm(咽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使会厌覆盖喉入口, 同时顺势将胃管轻轻插入。无法做吞咽动作的患者可饮少量温开水以助 胃管顺利进入食管。3.为昏迷患者插管,应先将患者头稍向后仰便于胃管沿咽后壁下行,插入 约15cm(咽喉部)时,左手托起患者头部,使其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 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置管失败风险原因,非计划性脱管,风险原因1.患者将胃管拔出。2.胃管固定不妥自行滑出。风险表现1.胃管完全脱出。2.胃管部分滑出达不到标准刻度。处理措施1.找出脱管原因。2.安慰患者取得合作后,重新插入胃管。防范策略1.插管后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及颊部,以防止胃管移动或滑 出。2.鼻饲毕,将胃管用安全别针固定于患者衣领、大单或枕旁。3.神志不清的患者用约束带约束双手,防止患者自行拔管。,非计划性脱管风险原因,食道、胃黏膜损伤,风险原因1.胃管质地过硬。2.胃管置入的过程中护士操作粗暴,损伤粘膜。3.胃管留置时间过长。4.鼻饲液温度过高或过低。5.胃管固定不牢,牵拉摆动。风险表现 患者胃部有灼烧感,甚至疼痛;粘膜有出血、水肿、溃疡等。处理措施1.应立即停止鼻饲或拔出胃管,正确使用粘膜保护剂。2.立即报告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处理。3.严重者立即送急诊手术。防范策略1.宜选择质地柔软的一次性硅胶胃管。2.插管动作应轻柔、娴熟。避免因置管不成功而多次摩擦粘膜,从而损伤 粘膜,甚至造成穿孔。3.鼻饲液温度以3840为宜,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粘膜烫伤或冻 伤。4.胃管固定牢固,避免牵拉摆动造成对粘膜的局部刺激。,食道、胃黏膜损伤风险原因,腹胀,风险原因1.鼻饲毕或鼻饲间隙未夹闭胃管末端。2.鼻饲时速过快,或鼻饲间隔时间过短。3.鼻饲量过多。风险表现1.患者出现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2.神志不清患者可无上述症状,但有腹部膨胀。处理措施1.立即将胃管末端夹闭。2.帮助患者坐起,深呼吸放松,或轻轻按摩腹部。防范策略1.鼻饲毕或鼻饲间隙,应反折或夹闭胃管末端,防止空气进 入造成腹胀。2.鼻饲时应缓慢,避免速度过快。3.一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不少于2小时。,腹胀风险原因,胃管堵塞,风险原因1.鼻饲后未注入少量温水冲净胃管,使得食物积存于管腔中干结变质, 堵塞管腔。2.喂药时药片未磨碎磨细。3.鼻饲液过稠。风险表现1.鼻饲液堵塞管腔。2.不能顺利进行鼻饲。处理措施1.向胃管内注入少量温水冲净胃管。2.更换胃管重新置入。3.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防范策略1.每次鼻饲后注入少量温水冲净胃管。2.喂药时药片要磨碎磨细。3.配置符合标准的鼻饲液。,胃管堵塞风险原因,胃肠炎,风险原因1.当高渗性营养液进入胃肠道时,胃肠道分泌大量水分稀释溶液,并刺激 肠蠕动加速。2.小肠对脂肪不耐受,饮食通过肠道时间缩短,胆盐不能再吸收。3.饮食中的葡萄糖被肠内细菌转变为乳酸等。4.灌注速度过快,营养液温度过低。5.未严格无菌操作,长期运用抗生素引起二重感染。6.每次鼻饲后未注入少量温水冲净胃管。风险表现 患者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处理措施1.如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2.由霉菌引起的腹泻可口服抗霉菌药物,认真做好口腔护理,防止感染。防范策略1.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因人制宜地配置营养液,温度适宜,速度宜慢,特别 是昏迷患者,鼻饲过快可能会引起胃逆流窒息。昏迷患者鼻饲以 80g/min为宜。2.严格无菌操作,容器餐具严格消毒,鼻饲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避免肠 道感染。,胃肠炎风险原因,鼻饲液误吸,风险原因1.置管深度不合适。2.胃管较硬或插管位置不准确而致误吸。3.体位的影响。由于昏迷和气管插管的患者多为仰卧位,不能吞咽 唾液分泌物,反流的胃内容物极易积聚在咽喉部,易将反流的胃 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4.留置胃管患者大多存在胃动力功能紊乱,胃排空时间延迟,造成 胃潴留量增加。5.鼻饲管的长期刺激可造成环状括约肌损伤及功能障碍。风险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处理措施 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头部放低,吸除食管内 容物,并抽吸胃液。,鼻饲液误吸风险原因,防范策略1.尽量选择质地柔韧、粗细均匀的胃管。2.鼻饲前确认鼻饲管位置正确。3.胃管固定好后测量鼻腔外的胃管长度,并做记录,随时观察鼻腔 外部胃管长度的变化,及早发现胃管是否脱出。4.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端坐位插管。对于长期卧床的患 者应尽量采用右侧卧位。5.鼻饲前床头抬高至3045并抽吸胃液,注意监测胃潴留量, 当胃潴留量100ml时应暂停鼻饲。6.严重胃潴留时可按医嘱应用胃动力药,尽量避免夜间鼻饲。,防范策略,胃潴留,风险原因 由于各种疾病因素导致胃排空延迟,均可发生胃潴留现 象。风险表现 患者出现呃逆、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处理措施1.胃潴留量100ml,应行胃肠减压。2.遵医嘱给予胃粘膜保护剂或胃动力药等促进胃排空。防范策略1.鼻饲时应缓慢,避免速度过快。一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不 少于2小时。2.鼻饲前应先回抽胃液。若残留量100ml,提示有胃潴留,应行胃 肠减压;当胃潴留100ml,且无消化道出血时,方可循序渐进增 加鼻饲量至正常。3.同时给予胃粘膜保护剂或胃动力药等促进胃排空,可预防或缓解 胃潴留。,胃潴留风险原因 由于各种疾病因素导致胃排空延迟,均可发生胃,恶心、呕吐,风险原因 鼻饲灌注的速度过快或量过大。风险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鼻饲,安慰患者。2.及时抽吸呕吐物以防误吸。3.病情允许者稍休息后再继续鼻饲。防范策略 鼻饲时遵循由慢到快、由少到多逐渐加量的递增 方式输入。,恶心、呕吐风险原因 鼻饲灌注的速度过快或量过大。,灌肠护理风险,一、肛门直肠损伤二、灌肠无效三、过敏反应四、电解质紊乱,灌肠护理风险一、肛门直肠损伤,肛门直肠损伤,风险原因1.肛管质地过硬。2.操作动作粗暴。3.反复插入肛管。4.灌肠液浓度过高。风险表现 肛门直肠粘膜破损、出血。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灌肠,安慰患者。2.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并观察患者反应。3.必要时行急诊手术。防范策略1.插管前向患者说明灌肠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取得配合。2.操作时动作轻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