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课件第七章美学与美育.pptx
第七章 美学与教育,第七章 美学与教育,本单元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西方主要的美学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理解美的多样性以及美学理论的丰富性;理解美育的美学基础,包括美的需要与美育的必要性、美的特性与美育的特性以及美与美育的多样性等;理解审美素养与人的创造性之间的内在关联,认识到美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理解教育的科学化与审美化之间的关系,学会用美的眼光来审视教育实践活动。,本单元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西方主要的美学思想以及,课堂讨论:,谈谈你对美和美育的认识与理解,课堂讨论:谈谈你对美和美育的认识与理解,第一节 美学概述,第一节 美学概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一)先秦时期的美学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美学美与善的关系审美与艺术的社会作用充盈“浩然之气”的人格美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美学美在自然美与丑的相对性精神自由,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一)先秦时期的美学思想,两汉时期美学 淮南鸿烈(淮南子) 司马迁美学 儒家美学,两汉时期美学,(二)两汉时期的美学思想,淮南鸿烈质朴地认为美是客观的,人应当到广阔的外部世界去寻求美,它还强调艺术创造中主体的独创性。司马迁信仰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同时超越了儒家“怨而不怒”的局限,把个体崇高的人格理想与社会矛盾的复杂联系引入美和艺术的领域。董仲舒重申了儒家以“仁”为美的思想,把它和“天人感应”的理论结合起来,认为“仁”是“天”的属性、意志,天地的美就在于它无私哺育万物。,(二)两汉时期的美学思想淮南鸿烈质朴地认为美是客观的,人,(三)魏晋南北朝美学,世说新语文心雕龙,(三)魏晋南北朝美学世说新语,(四)隋唐美学,“诗言志”老庄哲学和禅宗思想的融通,(四)隋唐美学“诗言志”,(五)宋朝美学,以禅喻诗沧浪诗话,(五)宋朝美学以禅喻诗,(六)明清美学,“情”“景”的内在统一,(六)明清美学“情”“景”的内在统一,王国维:人间词话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王国维人间词话蔡元培:美育代宗教,(七)近代美学,王国维:人间词话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王国维人间词话,二、西方美学思想流变,二、西方美学思想流变,古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美学文艺复兴时期美学,古希腊罗马美学,西方近代美学,狄德罗:美是关系鲍姆嘉登:美学之父席勒:审美教育书简,西方近代美学狄德罗:美是关系,西方近代美学,叔本华、尼采:生命-意志美学杜威:实用主义美学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西方近代美学叔本华、尼采:生命-意志美学,三、马克思主义美学,劳动创造了美美的社会属性美是社会斗争的领域美是全面发展的人的生活的一部分,三、马克思主义美学劳动创造了美,第二节 美育的美学基础,第二节 美育的美学基础,一、美的需要与美育的必要性,美育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美育促进个体的创造性发展美育促进个体的社会性发展美育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美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一、美的需要与美育的必要性美育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美的特性与美育的特性,美的情感性与美育的趣味性美的体验性与美育的过程性美的和谐性与面向整体人格的美育美的社会性与美育的时代性,美的特性与美育的特性美的情感性与美育的趣味性,美的类型与美育的类型,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美的类型与美育的类型自然美,美育的形式,自然美育社会美育艺术美育科学美育,美育的形式自然美育,第三节 美育与人的创造性培养,第三节 美育与人的创造性培养,一、人的创造性的三个基础,(一)想象创造性能力当中最核心的素质基础就是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想象活动,人类要在问题解决上摆脱已有的路径依赖是非常困难的。,一、人的创造性的三个基础(一)想象,(二)专注从态度上看,高创造性的人一定是有着专注品质的人。对于某一特定生产、生活或科学认识活动中的问题,他们有着长期的关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已经达到“痴迷”或“着魔”的程度。没有专注的态度,就没有指向问题解决的直觉的出现或灵感的迸发。,(二)专注,(三)内心自由内心自由是人类自由的一种,与诉诸社会权利实现的外在自由如政治自由、经济自由、信仰自由等有所不同。内心自由主要是指思想自由、人格自由和意志自由,是一种在思想、人格、意志等精神领域的高度自主的状态。对于个体而言,谁要想成为有创造性的人,谁就应当首先成为内心自由的人。,(三)内心自由,二、审美素养与人的创造性,(一)何为审美素养?审美素养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形成的感受、经验、见识和能力水平。审美素养有其先天的生物学基础,如眼睛对色彩的感受性、耳朵对声音的感受性、身体对节奏的感受性以及思想精神对和谐的感受性,等等。审美素养后天的适当练习和培养也至关重要。缺少及时的、适当的和充分的练习或培养,即便一个人拥有比较良好的先天审美素养,也不可能在后天的审美实践活动中,产生比常人更多更好的审美体验。,二、审美素养与人的创造性(一)何为审美素养?,(二)审美素养与审美活动的关系,审美素养对于审美活动来说既是结果又是条件。自然美,就其形式而言,是自然直接给予审美主体的,无须什么与众不同的审美素养。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不能采取直接给予的方式被审美主体体验到,必须通过价值的评价、艺术的评价和认知性的评价才能够被审美主体体验到。审美素养高的审美主体可以更充分地体验到不同类型的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产生如同普通人在欣赏自然美时所具有的惊奇、满足、震撼、丰富、如痴如醉等情感体验。,(二)审美素养与审美活动的关系审美素养对于审美活动来说既是结,(三)审美素养与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关系,以审美素养为基础的审美活动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有高度的新颖性、自由性和独特性。以审美素养为基础的审美活动,可以涵养诸多创造性活动所需要的共同的心理和人格特质,如想象力、专注和内心自由等。美育不仅担负着提升青少年审美素养的任务,而且还间接地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心理和人格特征,最终使他们成为创造性的存在者。,(三)审美素养与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关系以审美素养为基础的审美活,三、教育的科学化与审美化,现代教育对学生创造性与个性的专制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科学化的课程理念制度。现代课程的这种特点早在课程学的最初创立者那里就已经完成了。,三、教育的科学化与审美化现代教育对学生创造性与个性的专制在很,三、教育的科学化与审美化,与上述有关现代学校教育的科学化主张不同,在教育领域也一直有一派声音在强调教育过程的艺术化特点。这派主张相信教育当然要包含理智的部分,但是仍然有无法用理智去分析的部分。这是在教育实务工作中,回应了休谟所刻画的人类认识图景教育中除了应用理智,还有大量空余地带,需要艺术的介入。,三、教育的科学化与审美化与上述有关现代学校教育的科学化主张不,三、教育的科学化与审美化,科学的教育是不充分的,甚至都不是第一位的。教育中不能缺少艺术的成分。教育过程中的这种艺术的成分,显然不是附加在理智过程以外的。审美的教育与科学的教育是同一个教育过程的两个侧面。强调教育过程的审美的侧面,是医治上述现代学校教育病的一种方案。,三、教育的科学化与审美化科学的教育是不充分的,甚至都不是第一,结语,现代教育从其起源和主导其发展的各种关键因素来看,都更注重知识的教育和伦理的教育,独独对于美的教育是薄弱的。如果说在前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这种偏颇尚且不成为问题的话,那么在当下正在展开的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媒介时代,就需要重新考量了。,结语现代教育从其起源和主导其发展的各种关键因素来看,都更注重,课堂讨论,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你认为美可教吗?美与真、善的关系是什么?,课堂讨论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你认为美可教吗?,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