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讲稿课件.ppt
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级预防,1,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级预防 1,内容提要,动脉硬化的概述动脉硬化的危害动脉硬化的防治中药对动脉硬化的贡献,2,内容提要2,间质金属蛋白酶C反应蛋白 (肝),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泡沫细胞,脂纹,中层病变,粥瘤,纤维斑块,复合病变/破裂,内皮损伤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管舒张,脂质堆积粘附分子 (ICAM, VCAM)单核细胞粘附巨噬细胞摄取LDL,炎症反应持续活跃的巨噬细胞/脂质堆积白细胞聚集细胞因子 (IL-6, TNFa, IFNg ),氧化 LDL高半胱氨酸吸烟高龄高血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学,35-45岁 45-55 岁 55-65岁 65岁,3,间质金属蛋白酶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泡沫细胞脂纹中层病变纤维斑块复,CRP=C反应蛋白;;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ibby P. Circulation. 2001;104:365-372; Ross R. N Engl J Med. 1999;340:115-126.,单核细胞,LDL-C,黏附分子,巨噬细胞,泡沫细胞,氧化的LDL-C,斑块破裂,平滑肌细胞,CRP,“LDL-C斑块事件”链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事件,4,CRP=C反应蛋白;;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单核,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中膜,脂质核心,纤维帽,血管内腔,内膜,纤维帽,血管内腔,脂质核心,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组织因子),激活的内膜肌细胞(HLA-DR+ ),正常的内膜肌细胞,5,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中膜脂质核心纤维帽血管内腔内膜纤维帽,Nissen SE. Am J Cardiol. 2000;86(suppl):12H-17H,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稳定型 (劳力性)心绞痛,不稳定斑块的进展过程,稳定斑块的进展过程,不稳定斑块,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稳定斑块,斑块体积增加,管腔狭窄,斑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6,Nissen SE. Am J Cardiol. 2000;,斑块形成阶段(六个阶段),I IV: 脂质积累阶段,由细胞内到细胞外: V: 围绕脂核纤维化,形成粥样斑块;VI: 复杂斑块期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出血,导致临床事件.,7,斑块形成阶段(六个阶段)I IV: 脂质积累阶段,由细胞,我国心脑血管病情况,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已超过1000万。每年新发脑卒中120150万,死于脑卒中的达80100万,残障者更多。全国每20秒钟就有一名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每13秒钟有一名脑卒中患者死亡。目前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40。当前心血管疾病以其发病率第一、致残率第一、死亡率第一的特点,已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头号杀手。,8,我国心脑血管病情况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已超过1000万。每年,中国非卒中,非冠心病心血管死亡率变化趋势35-74岁,年龄校正后,9,中国非卒中,非冠心病心血管死亡率变化趋势35-74岁,年龄,男性,女性,4574岁人群年龄校正后的脑卒中死亡率 (1/100,000),10,男性女性4574岁人群年龄校正后10,中国冠心病死亡率变化趋势35-74岁,年龄校正后,urban-m,urban-w,rural-m,rural-w,发病率/十万,11,中国冠心病死亡率变化趋势35-74岁,年龄校正后urban,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腹主动脉瘤和外周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早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男性约60%、女性约45%首发症状即为急性心肌梗死,70%首发症状即为脑卒中 。一系列儿童和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研究和动物研究证实,在症状出现前的早期病理阶段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即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12,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ACC/AHA 1997年制定了第一个心血管病及中风一级预防指南,并于2002年作了更新 2006年ACC/ASA联合发布了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 2006年WHO公布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 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更新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都强调了心血管一级预防。,13,ACC/AHA 1997年制定了第一个心血管病及中风一级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的形成,我国目前尚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指导性文件,为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战线前移,提高中国医生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视,合理规范应用一级预防治疗措施,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发起,联合心血管专家、神经科专家、外周血管病专家、肾内科专家共同讨论,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14,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的形成 14,加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将心血管疾病防治战线前移,据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因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中,大约50%归因于高血压,31%归因于高胆固醇,14%归因于吸烟,大约65%的心血管死亡归因于此三个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15,加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将心血管疾病防治战线前移 据,2004年全球52个国家参及的Interheart研究结果公布,再次证明,个体未来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90%可以由目前已知的9种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预测: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大量饮酒 。,16,2004年全球52个国家参及的Interheart研究结果公,综合分析显示,英美两国人口死亡率大幅降低的关键因素是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战线迁移,加强了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17,综合分析显示,英美两国人口死亡率大幅降低的关键因素是将心血管,在欧美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下降的同时,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却急剧增加。2006年心血管疾病年报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现患脑卒中700万人;每年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现患心肌梗死200万人,下肢动脉硬化症患病率2.1%-22.5%。估计目前全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达300万人。每年用于心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已达1300亿元。,18,在欧美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下降的同时,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目前公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大量饮酒。除年龄、性别、家族史和种族不可改变,其他9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也是可以预防的。除上述已知的危险因素,血小板的激活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的最终共同环节,因此抗血小板治疗也是一级预防的重要内容。,19,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目前公认的心血管危险因,一、血脂异常干预胆固醇每升高1%,冠心病风险升高2%。反之,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风险降低2%。亚太地区队列研究发现:胆固醇每增加1mmol/l,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25%。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脂异常是我国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人群归因危险度为11.4%。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降脂治疗在冠心病、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的重要作用。,20,一、血脂异常干预20,共识1、血脂测定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一次血脂;40岁以上人群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测。 2、所有血脂异常患者首先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3、 LDL是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首选他汀类药物。在LDL达标时,非HDL成为降脂治疗的次级目标(LDL-C的目标值+0.78mmol/l),当TG5.65mmol/l(500mg/dl)时,首要目标是降低TG,首选贝特类药物4、根据危险分层决定治疗方案和血脂目标值(参照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低危: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3个。TC6.2 mmol/l,LDL4.14 mmol/l。 中危: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3个。TC5.18 mmol/l,LDL3.37mmol/l。 高危:糖尿病或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TC4.14 mmol/l,LDL2.59mmol/l。,21,共识21,未治疗,斑块扩大,管腔面积6.2mm2,血管截面13.9mm2,基线斑块面积7.6mm2,6个月后斑块面积9.0mm2,管腔面积3.9mm2,血管截面12.8mm2,进展,Shinya Okazaki, et al. Circulation. 2004;110:1061-1068,22,未治疗,斑块扩大管腔面积血管截面基线6个月后管腔面积血管截面,他汀治疗6个月,管腔面积10.0mm2,血管截面18.6mm2,管腔面积10.5mm2,血管截面16.9mm2,斑块面积8.6mm2,斑块面积6.4mm2,逆转,基线时斑块面积8.6mm2,他汀类治疗后斑块面积6.4mm2,Shinya Okazaki, et al. Circulation. 2004;110:1061-1068,23,他汀治疗6个月管腔面积血管截面管腔面积血管截面斑块面积斑块面,二、戒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致病因素,原则上也是唯一能够完全控制的致病因素。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吸烟及心血管疾病的因果关系。Interheart研究不仅明确了当前吸烟是全球范围心肌梗死第二大危险因素,同时强调吸烟对年轻人的危害,吸烟是年轻人心肌梗死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与老年人相比,年轻吸烟者心肌梗死危险进一步增加了400%。我国现有3.5亿吸烟者,有近1/2的人口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更让人忧心的是开始吸烟年龄较1984年提前了4-5年,而且15-19岁吸烟和女性吸烟人数在增加。控烟形式不容乐观,任重道远。,24,二、戒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致病因素,原则上也是唯一能,共识1. 劝告所有吸烟者戒烟。 每次诊视询问吸烟情况,劝导每个吸烟者戒烟,评估戒烟意愿的程度,通过咨询和拟定戒烟计划帮助戒烟,进行随访;转至戒烟专业部门或给予药物治疗;在工作地点或家中避免被动吸烟2. 避免环境中二手烟的危害。,25,共识1. 劝告所有吸烟者戒烟。25,三、血糖干预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重要危险因素。及无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5倍,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1.8-6倍,有症状的外周动脉疾病风险增加4倍,未来10年发生心肌梗死危险高达20%。1999年美国心脏学会(AHA)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指南明确提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2002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III(NCEP-ATP III)中明确提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荟萃分析显示,在HbA1c水平5%的患者中,HbA1c水平每升高1%,心血管危险增加21%。,26,三、血糖干预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重要危险因素。及无,糖尿病多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获益大于单纯控制血糖。Steno-2入选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针对多种危险因素综合强化治疗(调脂、降压、降糖及抗血小板),平均随访13.3年,及单纯控制血糖相比,全因死亡绝对风险下降20%,心血管死亡的绝对风险下降13% 糖耐量异常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瑞典MalmoIGT研究和中国大庆IGT研究,分别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发病危险降低50%和30%-50%。,27,27,共识1、健康人45岁开始或超重者定期检测血糖,正常时3年检查一次。有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常规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正常时每3年检测一次。(2007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IGT患者首先进行生活方式改变,无效口服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3、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6mmol/l(108mg/dl),糖化血红蛋白6.5%,在没有低血糖发生的情况下,HbA1c的目标要尽可能的接近6%。4、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到130/80mmHg以下,首选ACEI或ARB。5、糖尿病患者应用他汀强化降脂治疗,使TC4mmol/l,LDL2.6mmol/l。,28,共识1、健康人45岁开始或超重者定期检测血糖,正常时3年,四、控制高血压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研究证实,血压从115mmHg开始和心血管风险之间呈连续的线性关系,且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我国研究资料显示,高血压是我国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其独立治病的相对危险为3.4,人群归因危险度为35%。50年来预防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成就和证据之一是降压达标。及安慰剂或不治疗相比,即使使用传统降压药物,收缩压下降1012mmHg或舒张压下降56mmHg,就可使脑卒中减少40%,心肌梗死减少16%,心力衰竭减少50%,难治性高血压减少94%,而且不增加癌症和其他非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29,四、控制高血压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研究证实,血压从1,中午,3PM,6PM,9PM,午夜,3AM,6AM,9AM,0,30,60,90,120,150,180,210,240,Thomas G.et al. N Engl J Med 2006;354:2368-74,血压昼夜节律:生物钟的典型体现,晨峰血压 vs 勺型血压 血压生理的对立统一,血压的评价指标-平均、晨峰、勺型、血压变异,30,中午3PM6PM9PM午夜3AM6AM9AM03060901,晨峰血压/高血压的定义,人体由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血压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至较高水平,这种现象即为“血压晨峰”(morning surge)为一重要的生理现象,保证人体迅速进入清醒状态,投入生存工作,31,晨峰血压/高血压的定义31,高血压治疗,优先选长效制剂,合理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小剂量开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2,高血压治疗优先选长效制剂合理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小剂量开始坚持,D-CCB: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降压联合治疗方案推荐,33,优先推荐一般推荐不常规推荐D-CCB+ARB利尿剂+阻滞剂,欧洲指南推荐二氢吡啶类CCB及其他降压药物联合应用,2013 ESH/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注:绿色实线代表首选联合;绿色虚线代表可用联合(可能有某些局限);黑色虚线代表可能联合,但缺乏足够试验;红色实线代表不推荐联合,34,欧洲指南推荐二氢吡啶类CCB及其他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利尿剂A,合并血脂异常的治疗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改变饮食、体育锻炼、体重控制、减少酒精摄入,1、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Guidelines for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WHO 2007.2、 Smith SC Jr, et al. Circulation. Circulation 2011, 124:2458-2473,一级预防,二级预防,35,合并血脂异常的治疗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生活方,HYVET研究证实即使对于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老年人群,积极控制血压同样获益,可以使脑卒中发生率下降30%,冠心病下降27%,心血管事件下降34%,全因死亡率下降28%。ASCOT研究评价降脂治疗对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证实降压联合他汀降脂治疗进一步使脑卒中降低27%,冠心病减少36%,使心肌梗死、猝死复发减少33%。因此,在2007ESC降压指南中,强调中、高危高血压患者降压联合他汀降脂治疗的重要性。,36,36,2008ESO缺血性卒中/TIA指南中关于脑卒中一级预防建议最佳血压水平为120/80mmHg以下。2007ESC/ESH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全面评价近年来的高血压研究循证证据,强调高血压治疗中总体心血管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建议根据血压水平、危险因素数目、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的临床疾病,评估未来10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危险的程度,将高血压分层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根据危险分层决定降压治疗的策略。,37,2008ESO缺血性卒中/TIA指南中关于脑卒中一级预防,共识1、健康成人每2年监测血压一次,40岁以上成人至少1年监测血压一次。 2、高血压诊断、治疗中应综合考虑总心血管风险的评估,首先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3、所有高血压患者降至140/90 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应降至更低,糖尿病以及中风、心梗以及肾功能不全和蛋白尿患者至少降至130/80 mmHg以下。4、根据2005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结合2007ESC/ESH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如下:,38,共识38,1)无其他危险因素:1级高血压改变生活方式,持续数月后,若血压未得到控制,则开始药物治疗;2级高血压改变生活方式,持续数周后,若血压未得到控 制,则开始药物治疗;3级高血压改变生活方式+立即药物治疗2)12个危险因素:正常血压和正常高值血压改变生活方式;1级和2级高血压:改变生活方式,持续数周后,若血压未得到控制,则开始药物治疗;3级高血压:改变生活方式+立即药物治疗3)3个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有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正常血压改变生活方式,正常高值血压及1-3级高血压均建议改变生活方式同时药物治疗。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年龄(男55岁,女65岁)、吸烟、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腹型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39,1)无其他危险因素:1级高血压改变生活方式,持续数月后,若血,Early morning BP surge,清晨高血压的风险,6:00,0:00,12:00,18:00,Muller et al. N Engl J Med 1985;313:13151322; Marler et al. Stroke 1989;20:473476.,0,20,40,60,80,100,120,140,160,180,卒中 (per 2 h),0,5,10,15,20,25,30,35,40,45,50,心肌梗死 (per h),Stroke (n=1,167),Myocardial infarction (n=2,999),Time of the day,40,Early morning BP surge清晨高血压的风险,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降压治疗,130/80,缺血性心脏病心衰,130/80,STEMI,不稳定性心绞痛或NSTEMI,130/80 or 120/80,稳定性心绞痛,not 60 mm Hg,slowly,130/80,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特别注意,降压速度,降压治疗目标血压(mm Hg),冠心病不同阶段,Rosendorff C et al. Circulation 2007;115:2761-88.,not 60 mm Hg,not 60 mm Hg,not 60 mm Hg,not 60 mm Hg,slowly,slowly,slowly,slowly,130/80 or 120/80,4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降压治疗130/80缺血性心脏病心衰13,高血压一旦确诊,应及早开始降压治疗。降低血压是抗高血压治疗获益的关键。及利尿剂、阻滞剂、ACEIs以及ARBs相比,CCBs具有较强的脑卒中预防作用。卒中是我国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因此,CCBs应作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基础性用药。各种DHP-CCBs之间预防心肌梗死的作用可能存在很大差异。氨氯地平是唯一有证据显示与利尿剂、阻滞剂、ACEIs具有相似的预防心肌梗死作用的DHP-CCB。降压药物之间的差异很可能仅仅是其降压质量的差异。与其强调降压之外的作用,不如强化降压、降脂、降糖等多重危险因素干预。,42,高血压一旦确诊,应及早开始降压治疗。降低血压是抗高血压治疗获,五、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事件的的一级预防 阿司匹林是目前唯一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6项大规模、前瞻性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临床研究(BDT,TPT,HOT,PPP,HOT,WHS)的荟萃分析显示,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可使所有心血管事件相对风险降低15%,非致死性卒中减少2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33%,使心肌梗死相对风险降低30%,但同时发现阿司匹林有增加胃肠道出血和脑出血风险。,43,五、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事件的的一级预防43, AHA/ASA2006年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建议阿司匹林用于10年心血管风险6%-10%患者。 ESC2007年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建议阿司匹林用于糖尿病和10年心血管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 美国2003JNCVII高血压治疗指南、2007ESC/ESH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7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和2008年ADA糖尿病防治指南均建议10年心血管风险10%-20%的高危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44, AHA/ASA2006年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建议阿司,关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合适剂量,2008年ACCP第8版抗栓和溶栓治疗循证临床实用指南和2009年美国预防工作特别服务小组更新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指南均建议为75-100mg/日。,45,关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合适剂量,2008年ACCP第8版抗,共识阿司匹林75-100mg/d作为以下人群的一级预防措施45岁以上健康男性和55岁以上健康女性,没有胃肠道出血的高危因素10年心脑血管事件危险6%-10%的中危患者,未服用NSAIDs药物10年心血管病危险10%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吸烟、肥胖、年龄50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高血压患者50岁以上或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包括血肌酐中度增高)、糖尿病或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10%,且血压控制满意(150/90mmhg)糖尿病患者40岁以上,或30岁以上有1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冠心病家族史、吸烟 、高血压、超重或肥胖、白蛋白尿、血脂异常30岁以下人群应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证据不足80岁以上的老人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要慎重,46,共识阿司匹林75-100mg/d作为以下人群的一级预防措,六、心房颤动由于心房颤动时,心房丧失有效的机械收缩,易在左心房,尤其是左心耳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导致动脉系统栓塞,尤其是脑栓塞,发生率高达25%,可致残或致死。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房颤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3-4倍。因此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是重中之重。,47,六、心房颤动由于心房颤动时,心房丧失有效的机械收缩,易在,共识:1、 任何1个高危因素(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 TIA,或体循环血栓栓塞史,二尖瓣狭窄,人工瓣膜)或至少2个中危因素(年龄75岁,高血压,心力衰竭, EF 35% ,糖尿病)的患者应用华法林,使INR 达2.03.0。2、 只有1个中危因素的患者可以口服华法令( INR 2.03.0)或者阿司匹林(81325mg/d)。3、 低危(女性, 65年龄 74岁,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无危险因素患者可口服阿司匹林81325mg/d。4、 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心房颤动均需抗栓治疗。,48,共识:1、 任何1个高危因素(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 TI,七、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关系目前不确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颈动脉狭窄程度50%的比例约占总数的5%-10%,其中颈动脉狭窄80%的比例约占1%。一系列关于颈动脉狭窄自然病程的研究,最长随访时间为10-15年,显示颈动脉狭窄在50%-99%且无症状患者,每年卒中风险为1%-3.4% 。2006AHA/ASA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建议,颈动脉狭窄患者常规筛查导致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并给予强化治疗。如无禁忌症,所有颈动脉狭窄患者推荐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如手术风险3%,推荐预防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无症状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能优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49,七、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关系目前不确定,共识1、无禁忌症,所有颈动脉狭窄患者推荐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2、无禁忌症,所有颈动脉狭窄患者推荐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3、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如存在如下高危因素:男性、颈动脉狭窄超过75%且病变不断进展或合并心脏病史,预防性手术治疗仔细评估获益和手术风险。,50,共识1、无禁忌症,所有颈动脉狭窄患者推荐应用小剂量阿司匹,八、生活方式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膳食不平衡(饮食缺少蔬菜水果、肉类和油脂量过高、食盐摄入过多、大量饮酒)、缺乏运动和吸烟。不仅是超重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还可以直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炎症和氧化应激加强、促进血栓形成等。研究显示,70%的总心血管事件、80%的冠心病事件、90%的新发糖尿病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直接相关。而改善饮食结构和坚持中等量运动可以使血胆固醇水平下降20%,糖尿病风险减少30%-50%,体重下降5%-10%,血压下降4-9mmHg。,51,八、生活方式51,共识1、平衡膳食每天应摄入蔬菜300g500g,水果200g400g,谷类250-400g,胆固醇少于300mg/d,食用油少于25-30g,每日饮水量1200ml。限制饮酒。每日啤酒355ml,红酒2两,白酒1两。 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控制在6g以内,钾盐摄入4.7 g/d 。2、规律运动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每周3天、每天20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避免连续2天不运动 推荐每天快步走6000步,速度是每分钟100步。3、控制体重,维持BMI在18-24mg/kg24、戒烟,52,共识1、平衡膳食每天应摄入蔬菜300g500g,,九、肾功能损害和肾脏疾病慢性肾脏病(CKD)及心血管病两者关系密切。CKD患者易出现CVD的合并症,是CVD的高危因素;而CVD又是影响CK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2006 WHO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将肾衰或肾功能受损定义为心血管高危状态,提出无需进行危险分层来制定治疗决策。随着肾功能损害程度加重,冠心病的各种临床事件发生率逐渐增加,预后不良加剧。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积极干预可以逆转或延缓肾病进展,降低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及相关病死率。,53,九、肾功能损害和肾脏疾病慢性肾脏病(CKD)及心血管病两,血糖和血压控制是DN防治的基础治疗措施,UKPDS等大型临床试验已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可以有效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目前血糖控制的靶目标为HbA1c7%(ADA糖尿病防治指南),血压控制的靶目标为130/80mmHg(ADA,ESC/ESH)。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1拮抗剂(ARB),是目前惟一有大量循证医学证实的DN防治的有效干预措施。2007ADA糖尿病治疗指南和2007ESC/ESH高血压治疗指南相关建议如下:1型DM伴不同程度蛋白尿者,不论有无高血压,首选 ACEI 治疗延缓肾病进展;2型DM伴高血压患者伴MAU,ACEI/ARB均可延缓进展至大量蛋白尿; 2型DM伴高血压、大量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者,应用ARB可延缓肾病的进展;如果一类药物不能耐受,可选择另一类替代。,54,血糖和血压控制是DN防治的基础治疗措施,UKPDS等大型临床,共识1、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一经确诊检测微量白蛋白尿,每年复查一次。2、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 首先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HbA1c7%,血压130/80mmHg,血胆固醇4mmol/l。3、除禁忌症,有微量白蛋白尿或轻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首选ACEI或ARB治疗。,55,共识1、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一经确诊检测微量白蛋白尿,,中医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中医药的历史意义2、中医药在现代医疗的地位3、复方丹参滴丸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治疗的理论基础,56,中医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56,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两个ABCDE,A ACEI and AspirinB - blocker and BloodpressureC Cigarette quitting and Choles-terol-loweringD Diet and Diabetes-controlE Exercise and Education,57,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两个ABCDEA ACEI and,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第三个ABCDE,A(ARBS),用于对ACEI治疗有禁忌或不能耐受者B(BMI control),减轻体重,在18.524.9之间C(Chinese medicine),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类中药.D(Drink and food),也包括某些维生素、抗氧化剂E(Emotion),抑郁、易怒、紧张在高血压、冠心病发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8,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第三个ABCDE A(ARBS),用,复方丹参滴丸心脏保护作用靶点,血管保护,血流变学改善,59,复方丹参滴丸心脏保护作用靶点心肌保护血管保护血流变学改,复方丹参滴丸多靶点药理作用,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耐缺氧,保护缺血心肌;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内膜增生;改善微循环;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栓指数;,60,复方丹参滴丸多靶点药理作用增加冠脉血流量;60,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脏的保护,复方丹参滴丸可以减轻心肌细胞缺氧时钙离子超载,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复方丹参滴丸可以通过下调FasFasL蛋白表达,以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心肌细胞的缺氧损伤。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明显降低AMI患者血清TnT浓度峰值,缩短TnT升高持续时间,从而保护缺血心肌细胞。,61,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脏的保护复方丹参滴丸可以减轻心肌细胞缺氧时钙,复方丹参滴丸对血管的保护,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改善微循环 抗动脉粥样硬化 抑制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冠脉血流量,62,复方丹参滴丸对血管的保护 抗氧化,改,复方丹参滴丸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明显增加血小板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微粘度 复方丹参滴丸可以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同时具有抑制血小板异常聚集作用 复方丹参滴丸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改善纤溶活性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明显改善损伤血管内皮功能,63,复方丹参滴丸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 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明显增加,复方丹参滴丸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抑制细胞ICAM-1的表达使红细胞变形指数、电泳率及膜流动性增高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内膜增生提高纤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64,复方丹参滴丸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migration,mast cell degranulation,Albumin抗白蛋白渗出,丹参(丹参素),三七(三七总皂苷),ICAM-1-CD18/11b,CP,XO,O2-,O2,H2O2,O2-,O2,NADH oxidase,H2O2,rolling,sticking,SOD,catalase,SOD,catalase,血小板CD31,抗血小板聚集,抗白细胞黏附,抗氧化,抗肥大细胞脱颗粒,65,migrationmast cell degranulati,66,改善血流变学稳定斑块抗氧化改善微循环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增,小 结,一级预防的有效施行需要医务工作者很好的理解一级预防的内涵,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医务工作者每天面对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疾病的早期阶段,使用干预手段降低总的心血管风险,让更多的患者意识到一级预防的好处从而积极参及和坚持,应是今后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67,小 结一级预防的有效施行需要医务工作者很好的理解,谢谢!,68,谢谢!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