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专题课件.ppt
心电图冠心病专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影像教研室孙敬和,1,心电图冠心病专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影像教研室1,主要内容,心肌缺血 概述 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及发生机制 冠心病与ST-T改变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基本心电图改变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及分期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心肌梗死的病理与分类 心肌梗死的合并症,2,主要内容心肌缺血2,概念: 是指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心肌缺血是因心肌的氧供应和需求的不平衡所引起,包含两层面含义。病因:冠脉因素;非冠脉因素缺血部位:左室与右室;外膜与内膜心电图对缺血的诊断价值,一、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3,概念:一、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一)心肌缺血心电图的经典实验,A、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 方 法:犬分离冠状动脉止血钳阻断几分钟松钳。 心电图:T波低平、倒置(松钳后迅速恢复);QRS波 群不受影响。 特 点:损伤仅影响快速复极波(T波);损伤为暂时的。 超微结构:可逆性改变,无细胞溶解;除极完全不受影响。,4,(一)心肌缺血心电图的经典实验 A、缺血(myocardia,B、损伤(Injury) 方 法:犬分离冠状动脉止血钳阻断20分钟后松钳。 心电图:T波低平、倒置;ST段(缓慢复极波)抬高,单相曲线。 松钳后:ST段恢复,T波恢复。 特 点:1、复极影响扩大;2、损伤严重,细胞水肿变形,仍为 可逆性;3、除极不受影响。,5,B、损伤(Injury) 方 法:犬分离冠状动,C、坏死(necrosis) 方 法:ST段抬高后仍不松钳,半小时1小时后出 现Q波,松钳。 心电图:T波倒置;ST段抬高;Q波。 松钳后:复极改变可逆,除极改变不可逆。 特 点:1、除极改变:Q波;2、心肌细胞膜崩解, 胞浆凝固,核消失(坏死)。,6,C、坏死(necrosis) 6,(二)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及机制,T波改变ST段改变其他改变 QRS波群变化/Q-T间期延长/U波改变/心律失常,7,(二)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及机制T波改变7,心内膜面缺血:T波对称性高耸直立,心外膜面缺血:T波对称性倒置,T波改变及机制,8,心内膜面缺血:T波对称性高耸直立心外膜面缺血:T波改变及机,表现:1. ST段下移:典型的缺血型ST改变,往往表现为ST呈水平和下斜型下移0.1mv,下移的ST段与R波的夹角90。2. ST段抬高:肢体导联及V4-V6 导联ST抬高超过0.1mv,V1-V3超过0.3mv,形态多呈弓背向上型。机制: 收缩期损伤电流/舒张期损伤电流,ST段改变及机制,9,表现:ST段改变及机制9,(三)冠心病与ST-T改变,1.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1)典型心绞痛(心肌耗氧增加所致) 一过性ST-T缺血性改变 一过性U波倒置,QT延长 一过性心律失常 (2)变异型心绞痛(冠脉痉挛所致) ST段抬高 T波高尖 U波倒置 心律失常,10,(三)冠心病与ST-T改变 1.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0,劳力型心绞痛,11,劳力型心绞痛11,12,12,13,13,14,14,变异型心绞痛07:52,15,变异型心绞痛07:5215,07:53,16,07:5316,07:54,17,07:5417,07:55,18,07:5518,07:55:20,19,07:55:2019,07:56,20,07:5620,07:57,21,07:5721,2.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STT缺血性改变 U波倒置,QT延长 左室肥大 心律失常,22,2.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2,23,23,概念: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的心肌坏死。临床特点: 持久剧烈胸痛、血清心肌酶升高、心电图系列演变。常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甚至猝死。,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24,概念: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冠状动脉供血,右房、右室:由右冠状动脉供血。左室:其血液供应50%来自于左降支,主要供应左室前壁和室间隔,30%来自回旋支,主要供应左室侧壁和后壁,20%来自右冠状动脉(右优势型),供应范围包括左室下壁(膈面) 、后壁和室间隔。但左优势型时些部位由左旋支供血,均衡型时左右冠脉同时供血 。,25,冠状动脉供血右房、右室:由右冠状动脉供血。25,冠状动脉供血,室间隔:前上2/3由前降支供血,后下1/3由后降支供血。传导系统:窦房结的血液60%由右冠状动脉供给,40%由左旋支供给;房室结的血液90%由右冠状动脉供给,10%由左旋支供给;右束支及左前分支由前降支供血,左后分支由左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双重供血,所以,临床上左后分支发生传导阻滞较少见。左束支主干由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源供血。,26,冠状动脉供血室间隔:前上2/3由前降支供血,后下1/3由后降,冠状动脉病变与梗死部位,左冠状动脉: 前降支前间隔、前壁、下侧壁和前乳 头肌梗死。 回旋支高侧壁、膈面、左房梗死。 左主干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右冠状动脉: 下壁(膈面)、后壁梗死、右室梗死。,27,冠状动脉病变与梗死部位左冠状动脉: 27,(一)基本图形,28,(一)基本图形“缺血型” T波改变“损伤型”ST段改变“坏死,(二)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及分期,心肌梗塞除了具有特征性图形改变外,它的图形演变也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因此,随访观察心电图演变对诊断更有意义。分期: 1. 超急性期(超急性损伤期) 2. 急性期(充分发展期) 3. 亚急性期(近期) 4. 陈旧性期(愈合期、慢性期),29,(二)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及分期心肌梗塞除了具有特征性图形改变,急性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30,急性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 30,1. 超急性期(超急性损伤期),见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很早期(数分钟或数小时)。心电图以损伤为主,T波振幅升高,ST段抬高,常为一过性,易被忽视,很难记录到。巨大高耸T波;ST段斜行抬高;急性损伤后室内传导阻滞,R波振幅增高,时间轻度增宽,但尚未出现异常Q波。,31,1. 超急性期(超急性损伤期) 见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很早,2. 急性期(充分发展期),是一个发展过程,见于梗塞后数小时或数日,持续数周。此期,心肌缺血、损伤及坏死的心电图改变可同时并存,且其系列心电图的改变为心肌梗死规律性演变的主要阶段。ST段向上显著抬高,并与其后直立T波相融合形成呈单向曲线(mono-phasic curve);T波幅度由开始的高耸逐渐降低,继而转正负双向,再转倒置;坏死性Q波。,32,2. 急性期(充分发展期) 是一个发展过程,见于梗塞后,33,33,34,34,35,35,3. 亚急性期(近期),见于梗塞后数周至数月。抬高的ST段逐渐下降,并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倒置逐渐加深,常可表现呈典型的“冠状T波”,以后T波倒置的幅度又逐渐变浅;坏死型Q波相对稳定,持续存在。,36,3. 亚急性期(近期) 见于梗塞后数周至数月。36,37,37,4. 陈旧性期(愈合期、慢性期),常出现在急性心肌梗塞3-6个月之后或更久。部分病例Q波不变,约有1321的患者梗死性Q波逐渐减小或消失;ST段恢复正常(回至基线);T波恢复正常或持续倒置或低平而稳定不变。,38,4. 陈旧性期(愈合期、慢性期) 常出现在急性心肌梗塞,39,39,40,40,(三)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定位诊断 前间壁:V1、V2、V3 局限前壁:V3、V4 前侧壁: V4、V5、V6 高侧壁:I、avL 广泛前壁:V1-V5,也可波及I、aVL 下壁:II、III、avF 后壁:V7、V8、V9 右室:V3R、V4R、V5R,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以“异常Q波”出现的导联为定位标准,41,(三)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定位诊断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以“异常,注:+表示该导联出现坏死图形;表示该导联可能出现坏死图形; 表示该导联出现R波增高、ST段下移及T波增高。,42,导 联V1V2V3V4V5V6V7V8V9IavLIIIII,下壁,侧壁,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43,IIIIIIaVRaVLaVFV1 V2V3 V4V5 V6,44,44,45,45,46,46,急性下壁心肌梗塞,47,急性下壁心肌梗塞47,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48,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48,(四)心肌梗死的病理与分类,按有无坏死型Q波将心肌梗死分为: Q波型心肌梗死 非Q波型心肌梗死按有无ST段抬高将心肌梗死分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9,(四)心肌梗死的病理与分类按有无坏死型Q波将心肌梗死分为:4,(五)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室颤 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阻滞室壁瘤,50,(五)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心律失常50,思考题,1、心肌梗塞的分期、心电图特点以及定位诊断?,51,思考题1、心肌梗塞的分期、心电图特点以及定位诊断?51,参考资料,1.临床医技学第一版,周伟生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临床心电图分析与诊断第一版,张新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冠心病心电图诊断第一版,许玉韵、胡大一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4.现代心电图学第1版,黄岚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5.心电图学第1版,郭继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新概念心电图第2版,郭继鸿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52,参考资料1.临床医技学第一版,周伟生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谢 谢!,53,谢 谢!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