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黄桦税收学4版知识考点.docx

    • 资源ID:1966086       资源大小:142.82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黄桦税收学4版知识考点.docx

    第1章公共产品与政府税收考点一公共产品与政府税收1 .公共产品的概念与特征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用。具有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三个特征。2 .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1)公共产品需求公共产品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必须同时消费同等数量的该种产品,不得拒绝,单独的消费者无法调整自己的需要量,不能根据自己的愿望决定取舍。因而,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定价,也无法通过市场决定其需求量。(2)公共产品供给虽然公共产品不能由市场统定价,但如果人们都能自觉地按照自己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边际收益相应地承担公共产品成本,则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可以达到最佳效率水平,这一现象被称为“林达尔均衡”。然而,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每个人都相信他付费与否都可以享受公共产品的好处,因此消费者不会有自愿付费的动机,会产生通常所说的“搭便车”现象,导致公共产品的投资无法收回,私人企业不会愿意提供这类产品,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将会出现不足,远远低于最佳产出水平。因此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公共经济部门的介入。3 .政府税收与公共产品一方面,公共产品是人们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需求,为了增进社会的福利,必须由政府来提供这类产品。另一方面,与个人不同,政府具有征税或者强迫居民缴费的权力,税收的强制性可以制止人们的搭便车行为,税收(或收费)收入可以用于购买公共产品,以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4 .政府税收与市场失灵在现代社会中,市场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有效机制,但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市场失灵不可避免。市场的高效率通常伴随着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以及经济的负外部性等问题。政府税收在这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外部效应与政府税收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从事某项活动会使其他主体受益或受损的现象。外部效应又可分为外部正效应与外部负效应。外部正效应是指主体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的现象;外部负效应是指主体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损失的现象。在市场经济下,外部效应带来的问题无法由市场机制解决,只能由政府干预。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来调节生产者的私人成本,使其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一致,减少或消除外部负效应,也可以通过税收从事公共服务或提供公共产品,发挥外部正效应,增进社会福利。(2)收入分配公平与政府税收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来调节贫富差距。对低收入者不征税或少征税,对高收入者多征税,缩小不同纳税人税后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缓解收入分配不公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考点二税收概念与本质1 .税收概念税收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取得财政收入的工具。对于税收的定义,应把握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表1-1税收的概念根本目的满足整个社会公共产品的需要征收主体代表社会全体成员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征税依据社会全体成员集体让渡或赋予政府的政治权力直接目的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经济作用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2 .不同税收观的比较表1-2国家分配论与公共需要论的区别与联系国家分配论公共需要论代表观点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取得的财政收入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一种公共收入税收目的满足政府执行职能的需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立法宗旨对国家财政收入的保护涉税法律、法规权利、义务的平等分配征管主体国家或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政府经济范畴社会再生产的分配范畴税收特性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是两个税收观的共识,但“公共需要论”更强调这三个特性与税收本质上的返还性的联系,以及对纳税主体自觉遵从意识的要求3 .税收本质(1)税收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主要是对社会产品价值的分割,以确定不同社会主体对社会产品的占有和支配份额。社会产品价值由C、V、M三个部分组成。其中C是生产中被消耗的原材料、机器设备等的补偿价值;V是对生产中消耗的活劳动的补偿价值,用以满足劳动者及其家属的生活消费需要,是必要产品价值,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M是剩余产品价值。为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税收般以剩余产品价值作为分配对象。但是V和C的部分也可以成为税收征收的对象。具体表现形式如下:表1-3税收的分配对象表现对C的分配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政府会要求企业将固定资产折IFl的一部分上缴财政对V的分配当社会成员的收入达到较高的水平时,政府会对其收入征税对M的分配政府会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确定高低不同的税负,调整其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特定时期的政策目标(2)税收是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税收体现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应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税收分配的目的:正是由于税收是以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对公共产品的需要为目的,在其分配活动中才体现出与其他分配方式相区别的典型特点。一方面,国家承担着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另一方面,国家可据此向全体社会成员无偿征收税收。税收分配的依据:税收分配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社会财富的分配:社会财富的分配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税收虽然属于再分配范畴,但它又直接取自初次分配,是连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重要渠道。考点一税收的宏观作用机制1 .平衡作用机制当经济处于封闭状态时,总供给与总需求分别由下列因素构成:总供给=消费+储蓄+政府财政收入(税收);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财政支出。从上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构成因素中可以看出,税收收入是总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支出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求关系失衡时,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手段直接调节消费总量或投资总量,从而促进社会总供求的均衡。2 .协调作用机制(1)税收有利于协调产业结构利用税收调节不同资源的供求关系。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去投资于那些规模较大、投资回报期较长、私人不愿意投资,但是社会效益很大的行业和企业。(2)税收有利于协调地区结构市场机制下的资源流动会使得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下降。政府可以利用税收促进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合理流动。(3)税收有利于协调资本市场结构资本市场的投资方式按投资收益取得的风险程度不同,可分为安全性投资和风险性投资。安全性投资具有风险小、预期收益低的特点;而风险性投资具有风险高、预期收益也高的特点。税收对不同投资方式的不同规定会引起资本流动方向的不同。3 .稳定作用机制税收的稳定作用机制是指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税收自动地或人为地进行逆向调节,减缓经济波幅,避免资源浪费的一种经济调节机制。主要包括“内在稳定器”作用和“相机抉择”的稳定作用。K”内在稳定器”作用:税收制度本身对经济波动有较强的适应性,税收可以随着经济的波动相应的增减,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直接产生调控作用,从而实现平和经济波动的目的。当经济过热,需求大于供给,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时,税收会随着纳税人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减少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抑制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当经济处于紧缩状态,供给大于需求时,税收会随着纳税人收入的减少而减少,从而增加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促进社会总供求的平衡。牙“相机抉择”的稳定作用: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调节目标的需要,运用税收政策有意识的调整经济活动水平,稳定经济运行。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或者减少政府的支出规模和投资规模来防止经济的过度膨胀;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期时,政府则通过减少税收收入,同时加大公债的发行规模和政府的支出规模、投资规模,来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4 .调节作用机制(1)税收可以对市场机制形成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现象进行调节。(2)基尼系数可以用来表示个人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基尼系数越大,个人收入差距就越大;基尼系数越小,个人收入差距就越小。(3)税收在缩小个人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就是使基尼系数逐渐缩小。5 .乘数作用机制政府税收的增减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减,而由此导致的国民收入增减数额必定会大于最初政府税收的增减数额,国民收入的变化数额通常会几倍于政府税收,这种现象称为“乘数作用机制”。(1)税收的增减变化会改变企业的净利润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决策。税收增加,企业的净利润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就会减少,从而抑制其投资与消费需求,使整个社会的投资、消费总量萎缩。反之亦然。而每一次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加又会使得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所得增加,在税收乘数的作用下。税收收入变化的额数会使国民收入产生几倍于此的效应。由于边际消费(投资)倾向的影响,政府增税后全部安排财政支出所产生的推动国民收入增加的乘数效应,往往大于增税带来的国民收入减少的乘数效应。考点二税收的微观作用机制1 .税收对劳动投入的作用机制当政府向个人劳动征税时,就会直接减少劳动者的劳动投入所获的收益,就会对劳动者在劳动与“闲暇”两种商品间的选择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1)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程度首先取决于个人现实的收入水平。(2)税制的形式也是决定税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2 .税收对储蓄的作用机制储蓄是个人将一部分经济资源转移到未来某个时期进行消费的活动。即它是延迟了的消费,是未来的消费。影响储蓄的因素一般包括个人收入水平、储蓄利率高低、储蓄动机、储蓄的意识与习惯等。(1)税收对储蓄的影响包括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2) 一般讲,税收对储蓄收入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水平;而替代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水平。3 .税收对消费的作用机制(1)税收通过个税来调节对消费总量的影响。(2)税收通过商品税的形式间接实现对消费结构的影响。(3)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税收对消费的影响如何还受到商品需求弹性等因素的制约。需求弹性通常与税收对消费的替代效应呈正相关。4 .税收对投资的作用机制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投资可以分为私人投资与政府投资。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私人投资的显著影响:(1)税收会导致投资总额的减少。(2)税收还会引起投资结构的变化。考点一西方税收原则西方古代的税收原则指19世纪以前的税收原则,近代税收原则指的是19世纪的税收原则,现代税收原则指的是20世纪以来的税收原则。各时期代表人物观点具体如表3-1所示。表3-1西方的税收原则学者要点具体内容古代税收原则威廉配第三标准“公平,“简便”“节省”尤斯迪六原则税收应该采取促进国民主动纳税的征税方法税收不得侵犯人民的合理自由,也不得增加对产业的压迫平等课税课税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挑选征收费用最低的商品货物征税纳税手续简便,税款分期缴纳,时间安排得当亚当斯密四原则平等原则:国民应以其所得收入的多少为比例缴纳税收确实原则:课税必须明确决定,不可含混不清、肆意征收便利原则:征纳手续应当从简,征税时间、地点、方法等应尽量方便最少征收费用原则:国家收入额与纳税人缴纳额间的差额越小越好近代税收原则西斯蒙第四原则+四原则(在亚当斯密的基础上补充)税收不可侵及资本税收不可以总产品为课税依据税收不可侵及纳税人的最低生活费用税收不可驱使财富流向国外瓦格纳四大项九小点财政政策原则收入充分原则、收入弹性原则国民经济原则慎选税源原则、慎选税种原则社会正义原则普遍原则、平等原则税务行政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节省原则现代税收原则当代学者最高三原则公平原则受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效率原则税收的经济效率、税收的行政效率稳定原则“内在稳定器”作用、“相机抉择”作用由表可知当代西方学者在前人提出的税收原则的基础上,围绕着税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职能作用来立论,并据此提出了当代税收的最高三原则,即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稳定原则。表32现代税收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税收稳定原则含义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政府课税必须以较少的税收成本换取较多的税收收入在经济发展产生波动时,运用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引导经济趋于稳定内容横向公平: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相同数额的税收税收的经济效率:税收对经济资源配置、经济机制运行的消极影响越小,经济效率就越高内在稳定器作用:税收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抵消作用纵向公平: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税收的行政效率:以较少的征管费用和执行费用换取较多的税收收入相机决策作用: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多变的税收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衡量标准受益原则衡量经济效率的标准:税收超额负担支付能力原则客观说主张以纳税人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测度其纳税能力的标准主观说主张以纳税人因纳税而感受的牺牲程度大小作为测定其纳税能力的尺度衡量行政效率的指标: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考点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税收原则体现1 .财政原则财政原则自古以来就是税收制度的首要原则,税收作为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它的增长状况直接决定了政府支出规模和投资规模的大小。财政原则包括两层含义:财政收入要足额、稳定;财政收入要适度、合理。2 .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包括两层含义:税负公平是指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收入相适应,也就是既要保证税收的横向公平,又要求达到纵向公平;机会均等是基于竞争的原则,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力求改善不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以达到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3 .效率原则效率原则包括两层含义:提高税收的经济效率,要力求达到“帕累托效率”,使税收对市场微观活动的效率损害达到最小化;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要以最少的征税费用获得最多的税收收入。即税收的征管费用和执行费用最小化。4 .法治原则法治原则包括两层含义:税收的程序规范原则,要求税收程序,即税收从立法到执法以及司法各过程都要依照法律规定;征收内容明确原则,对谁征税、征多少税、怎么征税等这些内容都要法定。考点一税收政策的目标与手段L税收政策目标税收政策目标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的实施所期望达到和实现的目的,是税收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政策目标包括:(1)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2)经济结构协调;(3)经济稳定增长;(4)收入分配公平。5 .税收政策手段税收政策手段是为实现税收政策目标服务的,税收政策的每一项目标均需要有相应的税收政策手段才能实现。根据税收政策在调节社会总供求和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作用,可以把税收政策分为如下几类:(1)扩张性税收政策;(2)紧缩性税收政策;(3)中性税收政策。考点二税收政策主体1 .税收政策主体在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重要作用(1)税收政策的具体执行者;(2)税收政策的重要建议者和主要策划者;(3)税收信息的直接反馈者。2 .税收政策相关主体间的协调(1)决策主体与执行主体的关系协调立法机构是决策主体,职能部门是执行主体,市场经济环境下,对这层关系的协调多是通过立法机构与执法机构职权的确定来解决的。(2)中央政策主体与地方政策主体的关系协调对中央与地方税收政策主体关系的协调主要是通过财政体制的制定来实现的。考点三税收政策环境1 .税收政策的制度环境(1)税收政策通过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发生作用。在完善的市场机制下,纳税人具有独立自主的决策权,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节各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来进行宏观调控。(2)税收政策有效发挥调节作用的制度环境还应包括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完善健全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投资环境等。2 .税收政策的法律环境(1)税收政策要想发挥更好地作用,必须以健全的税收法规为前提,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原有的税收法规进行了不断的修订和完善。(2)税收实体法有待加强,现有的各个税种应加快正式立法的进程,以提高税制的规范化程度。(3)加强税收处罚法建设、严格执法、加大对税务违法的处罚力度。3 .税收政策的意识环境(1)纳税人作为税收的承担者,其纳税意识和遵从程度直接影响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2)我国国民的依法纳税观念比较淡薄,纳税意识不是很强。因此,税务机关应积极宣传税收法律意识,以身作则,引导纳税人主动申报、依法纳税,形成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4 .税收政策与其他财政政策的协调(1)税收政策与公债政策的协调税收收入通常作为政府经常性支出的资金来源,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公债收入则用于建设性支出。公债政策常常被政府作为执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手段。(2)税收政策与公共支出政策的协调政府公共支出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税收与公共支出是一种“源”与“流”的密切相关关系。公共支出政策与税收政策的一部分是重合的,两者必须协调运用,集中体现为财政收支平衡以及对经济总量平衡的调节上。(3)税收政策与政府投资政策的协调一定时期内,政府投资常常受到各方面的局限,税收政策可做出适当的倾斜,对该类投资制定各种减免税的优惠,引导社会资金的参与。税收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为社会资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投资市场;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国家财政独自承担投资风险的局面。考点一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L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税收负担的根本性决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承受税收负担的能力就越强。2 .经济结构一国的经济状况不仅会在量上制约税负,同时也会影响税负的结构。3 .国家职能定位政府的职能定位也是影响税负水平的重要原因,职能范围不同,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对社会剩余产品的需求量也就不同,反映在税收方面就是税收负担水平的不同。4 .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的模式不同财政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和财政的职能不同。因此,不同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体制模式会对包括税收在内的国家社会产品分配等一系列分配关系产生影响,即其对税收负担也有着深刻的影响。考点二税收负担衡量指标税收负担可分为宏观税负、中观税负和微观税负。因此,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具体也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税收负担通常用税收负担率来表示,每个方面具体的衡量指标如表5-1所示:(表中T表示税收总额,GNP表示国民生产总值;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Nl表示国民收入)表5-1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衡量指标计算公式具体含义宏观税负衡量指标拉弗曲线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关系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T÷GNP反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中的税收负担水平,是国际通用的衡量税收负担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T÷GDPGDP和GNP的差额是国外要素净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和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一样是反映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也是国际通用指标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T÷N1反映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程度,一定程度上能如实反映一个国家的积累水平、总体税负状况和税负承受能力。Nl等于GNP扣除补偿价值之后的余额中观税负衡量指标某地区税负率该地区税收总额÷该地区同期GDP当需要考察某地区、某部门、某种税等的负担水平时,可采用中观税负衡量指标。【说明】中观税负是指某个地区、国民经济某个部门或某个½种的税收负担某行业税负率该行业税收总额÷该行业同期GDP某税种负担率某税种实纳税款÷该税种计税依据数量微观税负衡量指标企业流转税负担率实纳流转税额÷同期销售收入流转税收入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企业流转税负担率是考核企业税收负担的重要指标之企业所得税负担率实纳所得税÷同期利润总额所得税是在企业利润分配环节课征,企业所得税负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留利的多少。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税收负担水平、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最直接、最常用的指标,体现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分配政策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实纳各税税额÷同期企业收入总额反映企业对国家财政所作的贡献、国家参与该企业生产成果分配的比例.是综合反映企业税收负担状况的重要指标,也可用来比较不同类型企业或不同地区的企业的总体税负状况个人税负担率个人实纳税额÷同期个人收入总额反映出一定时期内个人收入负担国家税收的状况,体现了国家运用税收手段参与个人收入分配的程度和对个人收入的调节程度考点三税负转嫁与归宿1 .税负转嫁的含义和形式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各种方式将其已缴税款部分或全部地转移给他人负担,自己少负担或者不负担税收的一种经济现象。(1)税负转嫁的含义税负转嫁是以纳税人为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一种主动的有意识行为。税负转嫁主要是通过价格的变动,即国家征税后,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要素的供给价格,或压低商品、要素的购买价格,或二者并用,借以转嫁税负。税负转嫁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纳税人与负税人一定程度的分离是税负转嫁的必然结果。(2)税负转嫁的形式前转。指纳税人将所缴纳的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嫁给商品与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税负转嫁方式。前转是税负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通的形式,一般发生在商品和劳务的课税上。后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商品或要素的价格将税负转嫁给商品或要素的供给者的一种税负转嫁方式。后转般发生在对生产要素的课税上,是由于市场供求条件不允许纳税人以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办法向前转移税收负担。混转。是指将一种商品或要素的税负通过提高卖价转移一部分,又通过压低其他商品或要素的买价转移一部分的税负转嫁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前转和后转两种基本方式经常并行使用,即为混转。税收资本化。属于一种特殊的后转,是指生产要素购买者以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式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从所购要素的资本价值中预先扣除,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提供者的一种税负转嫁方式。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一些资本品的交易中。2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1)税负转嫁的依存条件主观条件:纳税人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客观条件:自由价格机制的存在。(2)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商品或要素的供求弹性a.需求弹性与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反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正比。b.供给弹性与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正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反比。c.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小于由供给方负担的比例。课税范围课税范围越广,越容易税负转嫁;课税范围越窄,越不易税负转嫁。反应期间a.需求方面:在课税后的短期内,较容易实现税负转嫁;而在课税后的长时间内,就较难实现税负转嫁。b.供给方面:税负一般不能在短期内转嫁,但长期内会导致税负转嫁。税种属性a.增值税、消费税、关税这类与商品价格直接相连的税种的税负较容易转嫁。b.所得税则常常是不易转嫁的。3 .税负转嫁理论简介(1)绝对转嫁论绝对转嫁论是指对税负转嫁问题做出绝对的结论,即一切税收都可以转嫁,或某种特定税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转嫁。这一观点包括纯产品说、纯所得说和均等分布说,均等分布说又分为乐观派的观点和悲观派。(2)相对转嫁论税负转嫁的相对论即对税1负转嫁问题不做出绝对的结论,认为税收负担是否转嫁以及转嫁的程度如何,要根据税种、课税商品的性质、供求关系以及其他经济条件的不同而异。度。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包括:(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税收负担的最根本决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承受税收负担的能力就越强。(2)经济结构第6章税收增长趋势与税收预测考点一税收增长趋势分析1 .我国税收增长趋势分析(1)绝对值角度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增长迅猛,税收收入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2)相对值角度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变化改革开放前,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平均不到50%,而后逐步发展到改革开放后税收与企业收入并重,最后形成以税收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财政收入体制。在我国GDP中的比重变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税收收入比重从1996年开始稳步上升,2013年已经达到了21%o2 .中国税收收入超经济增长的原因虽然中国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超经济增长速度,但不可否认,中国税收的快速增长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密不可分的。表6分析了使二者增长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表6-1我国税收收入超经济增长的原因影响因素具体因素说明经济因素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三大产业税负能力和税收贡献不同,产业结构调整会使得即使GDP总量不变,税收收入也会增长;轻税行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也会导致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时滞性从经济增长转换为税收增长需要一定的时滞,当年税收增长中可能包括前一时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制度因素统计规范制约非税GDP的存在导致了税收收入与GDP在统计内容上的差异;可税GDP中,高税率GDP对税收贡献大,低税率GDP对税收贡献小外贸进口应作为宏观经济增长的减项,但却会产生税收收入增加出口退税不从税收收入中扣除,却没有形成国家的可支配收入,导致税收收入“虚增”税收制度设计税制本身造成税收与GDP背离,如定额税;以财产原值为基础的财产税,不与经济同步增长税收优惠政策我国存在大量先征后返或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已退税款形成的税收收入具有“虚假性”,导致税收收入“虚增”口径因素GDP的核算口径是权责发生制,税收收入的核算原则是收付实现制其他制度原因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的相对水平影响着税收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非税收入大规模下降,必然导致税收收入激增管理因素税收征管能力税务管理部门通过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带动税收收入的增长3.主要国家税收增长趋势分析表6-2主要国家税收增长趋势分析主要国家增长过程背景税收增长原因分析发达国家第一阶段: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税收收入处于缓慢增长期各国政府普遍奉行亚当嘶密“夜警政府”的轻税主张;主体税种是关税且收入较少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高,为税收收入的不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调控方式的转变,各国开始重视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职能政府职能的扩大、政府支出的增力l,提高了对税收收入的需求第二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期各国开始重视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经济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转而奉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用税收来干预经济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税收收入步入稳定增长期政府开始采取供给学派的主张,各国在降低边际税率的同时扩大税基,总税负变化不大发展中国家税负水平普遍低于发达国家,并且税收增长较慢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税基窄、税源薄,难以促成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考点二税收预测1 .税收预测的概念和作用(1)税收预测的概念税收预测是指在一定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每年的经济和税收收入为数据基础,通过定性分析,采用定量的方法,对未来税收收入总量和结构等发展趋势所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推测。税收预测是税收计划的基础;税收预测是一种特殊的经济预测。<2)税收预测的作用建立现代税收管理体系的出发点;准确编制税收计划的重要基础:严格税源监控、提高税收征管能力的重要手段。2 .税收预测的基本方法表6-3税收预测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连贯性原则类推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概率性原则一般步骤确定预测目标,选择预测变量收集、整理数据资料选择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进行实际预测,提出预测分析报告根据新的情况,修正预测模型基本方法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平均速度外推预测法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多元线性回归法非线性预测法3 .借鉴国际经验,改善我国的税收预测(1)我国税收预测的现状我国的税收预测尚未彻底摆脱对传统方法的依赖,也没建立起各种新型的税收预测模型,因此正处于由传统方法向现代方法过渡的阶段。我国税收收入预测工作主要在国家税务总局、各省级税务局以及计划单列市税务部门进行。(2)我国税收预测目前存在的问题预测理论相对落后;预测方法不够科学:预测数据缺乏;税收预测人员素质有待提高。(3)构建我国新形势下的税收预测方法体系宏观上利用一般均衡理论和动态优化经济理论,建立大型宏观税收预测模型,应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等信息,通过模拟经济运行的全貌,把握税收增长的内在规律,对现有税源和潜在税源(包括正常经济增长中的税源和地下经济中的税源)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对于技术相对落后,难以操作宏观数量模型,掌握信息较少的基层税务部门,可以选用信息量要求较少、成本较低的简单预测模型。考点一税收风险的表现及特点4 .税收风险的概念税收风险,是指在征税过程中,由于制度方面的缺陷,政策、管理方面的失误,以及种种不可预知和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税源状况恶化、税收调节功能减弱、税收增长乏力、最终导致税收收入不能满足政府实现职能需要的一种可能性。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政府性经济风险,是指当多种矛盾日趋尖锐和突出时,税收体制的自身安全以及税收政策使用可能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所产生的基础性影响。(1)税收风险包括以下内容:税收收入汲取能力风险,即税收收入相对不足和税收收入增长过快带来的风险。税收政策风险,即由于税收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偏差而可能对经济体制带来的风险。税收收入使用风险,也称税款使用风险,即财政支出过程中所形成的风险。(2)税收风险与税务风险税务风险有时可以和税收风险混用,但二者也是有区别的,具体对比分析如表7-1所示:表7-1税收风险和税务风险对比分析对比税收风险税务风险区别针对主体不同相对政府而言针对个人、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而言的应对措施不同政府应主要完善税制和加强征管应当加强对税收法规的学习和进行税务筹划联系有些情况下政府的税收风险与纳税人的税务风险是相互矛盾的,政府部门加强税收征管等化解税收风险的行为,可能会加大某些微观经济主体经营的税务风险从根本上讲政府与纳税人之间不是零和博弈,政府获取的税收未必就是纳税人的损失。政府部门税收风险的化解有利于国家财政实力的巩固和公共产品质量的提高、优化纳税人的市场环境,从而最终有利于降低广大微观经济主体的税务风险5 .税收风险的表现(1)税收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不匹配;(2)税收征管制度不够规范;(3)税制结构分散性指标过高与纳税人集中度过高并存;(4)税收政策风险。6 .税收风险的特点<1)从属性;(2)隐蔽性;(3)累积性;(4)危害性。考点二实施税收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税收风险1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内容(1)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是指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各经济单位将各种风险管理技术进行优化组合,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等手段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对风险后果进行妥善处理,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从而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对现代企业而言十分重要,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2)风险管理的内容税收制度风险a.在保持税收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进一步优化各经济主体的总体税负结构,减少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的非税负担、降低企业的总体负担水平。b.应不失时机地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完善主体税种。税收政策风险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税收政策取向。目前主要是破除阻力,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的统一,降低内资企业所得税税负水平,为内外资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2 .进行税收风险管理的必要性(1)可以提高税收管理效率;(2)有利于提高税收管理的公平性、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3)有利于保障税收的稳定和安全。3 .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1)相关信息的收集;(2)信息分析;(3)税收风险的确定;(4)税收风险的应对与审计。4 .我国的税收风险管理状况(1)管理现状及问题近年来,税务审计已推广至所有税务管理机关,从某一税种逐渐推广至所有税种。但存在如下问题:税务审计主要依靠税务机关内部对纳税人情况的掌握,信息来源相对单一;信息的共享性、一致性、连贯性较弱;依靠审计人员个人的经验,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审计质量和内在统一性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税收风险意识尚不明确,没有对税收风险进行确定和计量。(2)应对措施加强对现代管理理论、方法的研究;加强对税收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将税务审计中的税收风险管理规范化;建立税收风险信息资料库,实现信息共享;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考点三防范和化解税收风险的长效机制1 .优化税收征管除了直接的税收风险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对于防范和化解税收风险也十分重要。首先,要想防范和化解税收风险,必须优化整个税收征管体制。优化税收征管需要建立三大机制:(1)纳税服务机制;(2)税收监控机制;(3)税收处罚机制。2 .切实提高税款使用效率在一定时期政府取得税收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税款的使用效率将宜接或间接影响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进而影响未来税基的变化,从而决定未来政府收入的筹集情况。税款的使用效率直接决定着公共产品成本,最终还会影响广大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以及他们愿意为公共产品支付的税收价格。3 .改善和优化纳税环境纳税人的行为往往会相互影响,一个纳税人在决定是否诚实纳税时往往会考虑其周围其他纳税人的做法,因此,要通过加强对国民的诚信道德教育来创造个诚信纳税、风气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也是减少税收流失、防范税收风险的重要途径。考点一税收成本的概念1 .征税成本征税成本是指税务机关为组织征收活动、检查纳税情况以及处理违法案件而支付的征收管理费用,即征收成本和查处成本。基本上由四个项目要素构成:(1)人员费;(2)设备费;<3)办公费;(4)其他费用。2 .纳税成本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过程中付出的费用。纳税成本主要包括:(1)直接纳税成本;(2)间接纳税成本。3 .社会成本税收社会成本是指不能直接归入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但在税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考点二衡量税收成本的主要指标1 .税收成本总指标(1)税收净收益税收净收益,即税收总收入减去税收成本后的余额。税收净收益(R)=税收总收入(T)

    注意事项

    本文(黄桦税收学4版知识考点.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