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 找准业务与科技融合方向.docx
-
资源ID:1964087
资源大小:16.8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 找准业务与科技融合方向.docx
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找准业务与科技融合方向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银行业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势,针对小微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等痛点,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助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这是银行基于金融科技能力,构建的一种全新的小微业务模式,实现了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促进银行业全面数字化转型,进而带动整个组织体系的变革。目前,银行内部各个业务条线已经在逐步思考数字化普惠金融应用场景,相关业务融合度在逐步提升,但科技应用的边界、规则仍然不够清晰,也还未深入思考业务发展模式的改变。与管理流程中的金融科技融合相比,区域性银行在业务流程方面的金融科技应用融合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尽管不少区域性银行在部分业务板块中的金融科技应用程度已经有了明显提升,部分改善了此前较为突出的渠道、营销、产品、风控等问题。但是,从应用融合的标准来看,金融科技与很多核心业务和创新业务的融合度还不够深入,线上线下一体化程度还不完善,各个业务条线之间的渠道整合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特别是在供应链金融、特色三农业务、财富管理和同业业务等方面,与发展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亟待突破。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0)»数据显示,区域性银行在供应链金融的融合应用方面,金融科技的成熟应用程度仅为15%,尚有超过30%的区域性银行还未部署相关业务。在特色三农业务方面,有近三成的区域性银行还未部署业务,成熟应用的仅为12%左右。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超过30%的区域性银行尚未部署,成熟应用的不利更是不足一成。在其他同业业务方面,虽然成熟应用的比例相较上述其他方面更高,但也多处于初步应用。区域性银行在科技应用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既具有共性,也同时说明在当下,金融科技与业务线条融合仍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推动技术落地、增强业务融合度是从长远发展而言更需重视的关键方面。一是业务线条与金融科技应用分离,折叠现象明显。虽然各银行都在从不同层面积极推进金融科技战略,但是从现实实践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应用折叠。这种折叠主要表现在:有战略但轻落实,比如科技应用的场景、边界、规则和领域仍然多停留在理念层次,行动上并未同步跟进;重搭建但轻管理,比如多数银行在金融科技的开发流程与业务割裂,仍然延循传统业务的管理模式;重当前但轻长远,比如过多强调金融科技应用可能带来的当期收益与经济效率,但是对技术革新与应用的长远回报意识不足。二是金融科技应用同质化明显,差异性不足。区域性银行相较于大型银行,其优势在于本地化、特色化、个性化和灵活化。但是从目前来看,城商行、农商行在推进金融科技的应用方面,并未凸显出其特色优势。反而恰恰是,无论在三农业务、财富管理还是同业业务方面,同质化对市场的反应较为迟钝,对客户需求的响应较为缓慢,与券商、保险、私募等资管机构的合作还较为初步。三是科技拓展供应链金融的业务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发展受困。根据中国中小银行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超6成的二级以上供应商无法获得贷款,处于供应链长尾端的中小企业仍融资缺口近12万亿。而这些痛点主要可归结为风控能力弱和产业场景缺乏问题,这两个方面问题所指涉的获客痛点、产品与服务痛点、科技痛点和生态共建痛点,使得供应链金融还无法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力抓手,进而也表明当下以金融科技拓展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金融科技能力提升和数字化升级再造融合,离不开持续性的高投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在投入约束条件下,区域性银行应有选择、有重点地优化升级基础架构和底层系统,在基础设施、新技术应用研发、产品采购等方面合理分配资源。区域性银行管理层在研判本行金融科技发展的痛点和关键点基础上,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物联网等新兴核心技术领域的投入、研发、应用及融合特征,针对薄弱环节和需求重点集中资源优势,并对自主研发投入和寻求第三方合作的绩效进行科学评估,找到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技术发展道路。比如,重庆农商行投入巨资打造智能平台,同时坚持“自有技术”策略,要求平台架构的私有化部署,在重点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池”构建;长春农商行针对传统信贷业务痛点,与金融壹账通在视频面审、智能风控等领域深入合作,凭借创新性、技术领先性、效益体现等优势,被评为IDC金融行业技术应用场景最佳创新奖。另一方面,在人才瓶颈和竞争压力下,区域性银行立足于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区域优势,建立健全培养与使用相结合、评价与激励相联系的人才发展机制。区域性银行对金融科技人力资源投入的重视程度已显著提升,根据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技术人员占比排名前五的银行分别为民生银行、富滇银行、杭州银行、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其中区域性银行占领两席。具体措施方面,区域性银行一方面从内部着手,基于组织变革调整人才选拔、培训、孵化等机制。比如,南京银行注重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管理,全面投入使用培训基地和线上学习培训平台,健全金融科技行内培训管理机制,构建体系化的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外部布局入手,广泛与科研院校、市场机构等开展人才培养方面的外部合作,建立人才引进和招聘的竞争优势。比如,厦门国际银行积极布局校企合作,与厦门大学数据挖掘研究中心共建“数创金融”联合实验室,举办“数创金融杯”风险建模比赛等,搭建人才合作平台和人才选拔网络。同时,区域性银行在薪酬体系上,建立比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富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增强对“金融+IT”复合型人才的吸引力;在业务创新等方面增加投入,为金融科技人才拓广施展才能的空间;通过提升金融科技相关部门的行政级别,畅通金融科技人才的晋升通道。比如,赣州银行通过与科技公司共建实验室、布局异地研发中心、调整激励制度等方式,科学设定考核目标和绩效指标,提升金融科技人才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充分推动银行科技创新。未来,区域性银行在加强业务与科技相融合的过程中,应综合考量自身实力,培养业务与科技特色人才,选取某一技术应用领域深耕,做出特色,由点及面,实现弯道超车。在业务条线选择时,应充分考虑自身资源禀赋与业务特色,不盲目追随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大而全”策略,而应扬长避短,围绕“小而美”,选择擅长领域,由点切入,聚焦特色业务,发挥自身优势,深耕细作,精细化技术战略布局,做强某一领域技术应用,避免陷入转型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