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项目类型:青年项目 项目编号:1296SS08114.docx

    • 资源ID:1963389       资源大小:361.80KB        全文页数:9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项目类型:青年项目 项目编号:1296SS08114.docx

    项目类型:青年项目 项目编号:1296SS08114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卢 玲所 在 单 位: 上 海 体 育 学 院完 成 日 期: 2009 年 8 月摘 要妇女体育,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妇女与体育,而且关系到妇女与社会、妇女地位、妇女价值观等等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以国内部分省市的一线队伍和体育组织中的管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以参与过和正在参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女性运动员、女性教练员以及女性管理人员为访谈对象,试图研究与分析女性在竞技体育中的参与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性质特征,探讨女性参与竞技体育的途径、方式和机制,为制订性别敏感的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和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我国女性在竞技体育运动参与和体育参政进行现状调查,发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女性竞技体育无论从参与人数还是从参与的项目来看,我国女性比较全面地参与了竞技体育运动。但这种发展是随社会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的,社会环境对我国女性竞技体育的发展影响较大。在女性的竞技体育参政方面,虽然从数量上来看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但女性话语权的实现其实仍不充分。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女性参与呈现出与民族、阶级与女性解放运动是互动关系、离不开男性的支持与合作、国家政府起主导作用等特点。本研究试图通过女性主义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本理论来解析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上述特点的根源。最后提出了推动女性更深层、更全面参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建议:1)构建新的社会性别文化。2)进一步推动体制改革。3)促进家庭观念和功能的发展。4)重构资本。关键词:女性;竞技体育;参与。目 录第一章 绪 论································5 1.1 研究的缘起······························5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6 1.3 文献综述·······························6 1.4 研究方法·······························11第二章 女性参与竞技体育的历史进程 ··················· ·132.1 国际上竞技体育的女性参与·······················132.1.1国际上女性参与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132.1.2 国际上女性竞技体育参与特点····················142.2 中国女性参与竞技体育历史·······················152.2.1 中国传统性别制度·························152.2.2 近代中国性别制度与女性竞技体育··················16第三章 当代中国女性竞技体育参与······················193.1 女性的竞技体育运动参与························193.1.1 运动参与的现状分析························193.1.2 我国女性竞技体育运动参与的新思考·················243.2 女性的竞技体育参政··························273.2.1 女性的竞技体育参政内涵与意义···················273.2.2 我国女性的竞技体育参政现状分析··················27第四章 当代中国女性竞技体育参与的特征与作用················314.1 当代中国女性竞技育参与的特征·····················314.1.1 民族、阶级与女性解放互动是我国女性参与竞技体育的前提·······314.1.2男性的支持与合作是我国女性竞技体育的重要特点···········324.1.3国家政府的主导是我国女性竞技体育发展的宝贵经验··········324.2 当代中国女性竞技体育参与的作用····················334.2.1我国女性竞技体育参与是推动国际女性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334.2.2 我国女性竞技体育的参与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内容········344.2.3 我国女性竞技体育的参与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有着基础性作用······35第五章 女性竞技体育的参与:理论范式及解析·············· ···365.1 女性主义理论:从女性学视角关照女性竞技体育参与········· ·365.1.1 女性主义的发展简介························365.1.2 女性主义及其对体育的认识与作用··················365.1.3 社会性别与女性竞技体育参与····················395.2 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下的女性竞技体育参与·············· ·505.2.1 利益相关者理论··························505.2.2 政府与女性的竞技体育参与·····················515.2.3 家庭与女性的竞技体育参与······················535.3 资本理论中的女性竞技体育参与······················595.3.1 人力资本中的女性竞技体育解读····················605.3.2社会资本中的女性竞技体育解读····················64第六章 中国女性竞技体育事业的未来发展·············· ······676.1构建新的社会性别文化:发展的前提··················· 676.1.1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676.1.2建立体育系统的性别统计数据库····················676.1.3改善社会环境······ ··············· ······686.2 体制改革:发展的制度性安排 ··········· ··········· 696.2.1多元化发展竞技体育功能····················· · 696.2.2 建立科学的利益整合措施 ···················· ·706.2.3建立促进女性竞技体育参政的工作机制 ················ 706.3 促进家庭观念和功能发展:促进女性竞技发展的关键············ 716.3.1 树立科学的家庭观念························ 716.3.2 发展家庭的情感功能 ·························716.4 重构资本:发展的保障···························726.4.1加强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培养······················726.4.2社会支持网络的重构·························74附录·····································76参考文献···································85第一章 绪 论1.1研究的缘起以我国女性在竞技体育中的参与作为本研究的论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的。思考一:女性研究的兴起为我国女性竞技体育研究提供了特殊的视角。 在人类历史所走过的历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把人置于人与自然的矛盾之中。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外在的客观事物上,而很少有精力去反观自身。因而,在历代社会中,人的性别似乎从未作为一个问题进入人们视野。男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一向是那么天经地义:生理意义上的女,决定了社会意义上的男女,而且男女在各自的分工下各司其职,一切都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历史仅仅是人类生存活动的演进过程,女人作为人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1。但有史以来,无论是经济史还是社会史,妇女只是作为一个变量添加上去的,因而,传统科学框架也就没有了女人的位置。女人的存在,只是在人类社会经过了工业社会和物质文明的喧嚣之后,人们开始把目光从对物的关注转移到人自身;与此同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爆发了全球性的女性解放运动。在这双重变革的条件下,女性才逐渐开始进入“历史”,众多的女性问题面之于世,使社会骚动,由此唤醒科学的良知,男女两性对生存和共处的空前迷茫,迫使人们反思历史的缺失和科学的遗憾。因此,今天女性研究成为研究人的特殊角度,是历史也是时代造就的。女人在社会中的历史性失落和面对自然的“性角色”的执著,使女性和研究女性成为当代人剖析“有性的人”的最便当的视角。在这种理论背景下,近些年来我国的女性研究也出现了一股热潮,这在一方面推动了我国女性理论的发展。建国以来较多学者虽然对竞技体育女性给予了较多关注,但这些研究较多的关注是竞技体育中女性的运动员身份,很少关注竞技体育中的女性作为社会人的存在与发展,很少关注她们除运动员之外的其他社会身份或背景,从社会性别角度来关注我国竞技体育中女性研究很少。事实证明,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关注女性已成为国内外女性研究的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借鉴她们的研究成果和思路也应成为我国竞技体育中女性研究学者的自觉。思考二:女性与竞技体育的互动,为女性解放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参考路径。一个多世纪以来,妇女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异军突起,已经将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化趋势展示在世人面前,奥林匹克运动为展示妇女的才能、为争取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提供了一个舞台。2 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女运动员参赛人数比以往增加了128人,使女性参赛人数的比例从04年雅典奥运会的40.6变成了男女各占一半。今日的女性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女性的身影在奥运会赛场上随处可见。 女性在影响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走向的同时,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奥运精神和价值对女性的自我提升又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奥林匹克主义强调通过体育来培养身心和精神的和谐发展,强调从奋斗中体验乐趣,在公平和规则的前提下竞争高低。在参与体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女性会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胜与败的瞬息万变、成功和挫折的交替反复、对手与朋友的互相转化、公平与竞争的对立统一。体育是提供女性展示身体技能、欣赏自我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竞争的平台;体育教会女性追求卓越、战胜自我、享受成功、接纳失败的独特技巧;体育帮助女性树立顽强拼搏、团结合作、不畏强手、直面人生的现代精神。可见,通过与竞技体育的互动,女性正昭示着一种“女人正在改变着世界”的前所未有的力量,令其他领域的女性为之一振。因此,笔者试图以一种新的视角将竞技体育中的女性呈现出来,让人们体会她们的世界,听到她们的声音。思考三:女性参与是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可持续发展是当代最重要的价值选择之一。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一员,竞技体育只有与社会整体发展相适应,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可能。但近些年来竞技体育在强化的过程中,由于过度竞争、商业操纵、政治追求的膨胀,形成了一种异己力量,使竞技体育在本质、过程以及结果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具体表现在竞技体育与人的关系的失调;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过程中,一些非理性、非科学、非人性、甚至非法手段的采用,导致竞技体育过程的变质;人的塑造和关照被忽视,在狭隘民族主义和商业主义垄断下,竞技体育基本丧失了文化教育本原,沦为政治工具和商业手段3。不难看出这些方面的异化完全是以牺牲“人”的利益为代价的,这与“以人为本”为思想内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相违背的。而女性在他者处境中发展出来的不同于男性的优秀特征: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亲和能力、与他人、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秀价值观念以及关怀他人的道德品质,使得她们在许多方面表现出重视彼此,反对对立、强调具体人的渴求、需要和利益4。而这正可以弥补竞技体育发展中因为忽视“人”所产生的不足。因此,这些优秀的女性特征,不仅是女性进一步发展的资源,而且也应当成为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2.1 研究的目的妇女体育,它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妇女与体育,而且关系到妇女与社会、妇女地位、妇女价值观等等问题。在举国体制下,我国女性竞技体育已展现出大国风貌,取得的成绩另人刮目相看,令其他领域的女性为之一振。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我国女性在竞技体育中的有效参与,女性平等分享资源等方面,结果并不是很理想,以往研究较多的关注是竞技体育中女性的运动员身份,很少关注竞技体育中的女性作为社会人的存在与发展,很少关注她们除运动员之外的其他社会身份或背景,跨学科研究我国竞技体育中的女性、关注竞技体育中的女性问题的研究很少,这些对竞技体育中制定性别敏感政策和规划造成一定影响,也影响我国竞技发展的效率和公平,从而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很有必要以一些新的视角将竞技体育中的女性呈现出来,让人们体会她们的世界,听到她们的声音,为全世界女性的解放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试图从理论上探讨我国女性在竞技体育中参与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女性参与的策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与分析女性在竞技体育中的参与现状、因素以及性质特征,探讨女性参与竞技体育的途径、方式和机制,为制订性别敏感的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和相关政策建议,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1.2.2 研究的意义1.2.2.1 在理论上进行跨学科研究的示范意义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意义本研究主要运用社会性别理论,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将利益相关因素研究和社会资本分析纳入女性参与竞技体育的研究框架,用性别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影响我国女性参与竞技体育的因素,超越了性别缺失的研究方法极其结果对女性造成的影响,开拓了竞技体育研究的思路和视野,丰富了女性参与竞技体育的理论和方法,在理论上具有跨学科研究的示范意义。1.2.2.2 研究结果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收集大量中国女性参与竞技体育的文献资料,梳理出中国女性勇于冲破传统世俗、挑战世俗、追求平等、踊跃投身于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过程,对限制我国女性竞技体育运动参与和竞技体育管理决策中参与的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分析和解构,从中探求中国女性参与竞技体育的内在规律,以及竞技体育对其中参与的女性产生的影响,为实现竞技体育政策制订过程中的性别主流化,确保女性的实际需求和利益,制定兼顾效率和公平的竞技体育资源管理规则和制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提出和探讨促进女性参与的制度和政策建议,对推动中国女性在竞技体育参与的进程和中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1.3 文献综述1.3.1相关概念的界定1.3.1.1“竞技体育”之界定当前我国体育界对竞技体育理解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指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个人或集体在体能、心理、智力等方面潜力的基础上达到提高竞技能力水平,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5。此定义下的竞技体育存在很多分类方法:依照竞争的目的,可分为技巧动作竞技、机率竞技。记忆竞技等;按照参加人数可分为单人的、双人的、成队的三种;按照活动空间可分为陆上、水上、冰上、空中等;按照社会学意义分可分为非正规竞技体育、组织化的竞技体育、商业化竞技体育等;此外,还可以按照运动项目、项群进行分类,等等6。根据本研究的目的,本文着重论述的是社会学意义下的组织化竞技体育,既为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有正规的队伍、团体和成文的章程、规则,以及有关的组织体系,并提供运动设施、管理人员,还为参加者提供训练和比赛的资格和机会,维护参加者的合法权益。我国的优秀运动队(体工队)、运动学校、各级体育局等就属于这一类。这类竞技体育是社会发展高水平竞技体育的主体,也是最需要进行改革和发展的部分。1.3.1.2 “参与”之界定参与是借自政治领域的一个名词,并在发展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参与的概念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政治学认为参与是对弱势群体赋权,是指在特定社会状况下发展的受益群体对资源的控制及对制度的影响,是政治经济权利向有利于社会弱势群体进行调整的过程,这一思想更多地受到自由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对后期形成的治理与发展理论产生了影响;社会学则强调社会变迁中各个角色的互动,认为参与是指在利益相关者之间构建相互平等的伙伴关系。即社会角色的基本愿望和知识系统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民主协商共享资源和决策权力;经济学家以及发展援助的管理者则更多地从干预的效率这个方面来认同参与的概念7。上述各个具体学科对参与的阐发对于从女性视角理解参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认为这三种对参与观点其实是相互交融的,政治学的观点是参与的性质,后两者强调的是参与的特征。因此,本文所指的参与,就是指公民以国家主人的身份,依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介入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并且积极对这些领域进行设计、实施及评价的过程。具体到竞技体育的参与方面,本文主要借鉴卢元镇在体育社会学一书中对妇女体育参与的分类,既主要指女性在竞技体育中的运动参与和女性在竞技体育中的体育参政。因此,依照以上概念和范围的界定,本研究不仅会涉及竞技体育中女性运动参与和竞技体育参政的外在数据的量化研究,而且她们在参与过程中的自决、自立以及自身的最终解放,即怎样被“赋权”的过程更是我们研究关注的重点。1.3.2 参与的研究“参与”的概念大概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这一概念在其后的20世纪5060年代中,逐渐发展到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参与”式的方式。参与式发展研究是在经济学领域萌芽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世界银行在1976年曾经就一些参与效果的经验(如用水系统管理)研究表明,如能使用水户参与决策与管理,用水系统的供应将更加成功。同一时期,国际发展学会的哥伦比亚华盛顿妇女委员会提出了“妇女参与发展”的战略,以推动妇女全面地参与社会发展。由此,参与式得到国际社会的实际支持,参与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真正蓬勃兴旺起来。在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之后,“妇女参政”、“妇女发展”、“妇女健康”、“女童教育”研究领域中,参与式研究在我国已获得了一定的运用。如高莉娟在“近20年中国妇女参政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指出,我国妇女参政研究大致可将其发展分为兴起期、高峰期和延续期。兴起期(80年代初到1993年前)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了妇女参政的内容与实质;妇女参政要不要规定比例;女干部从政过程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女干部成长的特殊规律;何拓宽选拔培养女干部的途径等。高峰期(1993年到1995年世妇会召开后)这一时期的研究不再满足为现实的紧迫问题寻找答案,而是在多方面、多层次、多视角地反思妇女参政问题。主要的内容有设计妇女参政的内涵;妇女参政的状况;妇女从政的优势及制约因素;女干部成才的特殊规律;提高妇女参政水平的对策建议和妇女团体参政等。延续期(1996年到新世纪初)这段时期的研究主要考察了中国妇女参政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制约妇女参政的原因,并集中对女干部的比例指标问题,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政策问题、女干部的能力建设等进行了深入探讨8。在进行“提高华北地区农村妇女对农村发展的参与”项目时,他们以河北省故城县饶店镇的农村妇女为目标群体,立足于当地资源和产业的特点,了解农村妇女的问题和需求,从技术和资金上帮助她们创立了妇女自助性发展的机制。由宁夏教科所牵头的“农村女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1992 1996),提出了“整体优化女童教育环境,有效解决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女童就学难”的试验理论,提高了教育对女童的适应性和内在吸引力9。可见,参与研究在这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体育领域,参与研究在近几年也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其中各类群体的体育参与研究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块,如外来人口的体育参与研究、大学生体育参与研究、职业女性参与研究等。但通过阅读资料发现,这些研究大都停留在表面层次的分析,缺少对实质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理论抽象。参与研究在我国体育界还未引起普遍关注,研究者对参与式研究的运用还不够自觉。1.3.3 女性理论的研究女性研究源于西方,为理解女性主义的整体视野和基调,我们当然要把握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的主线和核心。林卡等人研究认为,西方女性主义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对社会分工和妇女社会地位的研究、关于社会生活和社会规范的研究、对福利服务的研究、关于妇女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家庭政策的研究五个方面10。西方女性研究学者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不仅深入研究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角色规范、生活方式和地位,而且强化了女权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他们的工作对性别研究,并且对社会分析和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贡献。不同于西方女性研究的兴起,中国女性研究出现不是女权运动的结果,而是特别明显地带有变革社会和社会变革的性质11。严格的讲,中国女性理论研究专业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12。经过近30年的发展 我国女性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1)女性史研究方面: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妇女史的兴起既是妇女运动的产物,也是史学革新的结果。它不但拓宽了历史研究的领域,丰富了史学的内容,而且也对英雄史观和男性精英的史学话语权提出了挑战。多少年来,帝王将相和男性精英人物一直在父权制社会的现实中和历史著作中担当主角,而广大妇女则成了历史叙述中的“缺席者”。人类进入20 世纪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增强和西方新史学的崛起,人民大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获得了承认,默默无闻的草根阶级逐渐从历史舞台的边缘走到了中央,原来被历史遗忘的广大妇女开始在历史著作中出现。一系列有关女性的历史著作逐渐出版,如中国妇女运动史、中国妇女历史资料等等,证明了我国女性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不是“缺席者”。2)对中国女性地位的研究方面,女性地位研究是现今我国女性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我国女性长期从属地位根源的探索,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人物是李小江、李银河、王政、杜芳琴等人。还有学者,为公平、客观地评价妇女地位对女性地位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单艺斌博士在他的博士论文妇女社会地位评价方法研究中,从女性政治、经济、教育、婚姻家庭和健康五个方面对女性社会地位进行了评价研究。3)社会性别研究方面:社会性别概念90年代中期被引入了我国,由于此概念可以用来解释上述种种后天的、社会文化养成的、可置换可改变的男女角色和性别关系,为女性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对我国女性问题进行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女性研究学者的一种自觉,她们对我国社会的性别结构、社会性别文化乃至社会性别制度进行了研究,推动了妇女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4)女性边缘问题研究方面:9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法制与民主建设的发展所导致的女性发展空间的拓展,社会特别是女性研究领域,进一步加强了对一些社会边缘问题的研究。主要研究的问题有:女职工下岗问题、农业的女性化问题、生育健康问题、环境与女性问题、女性与大众传媒、婚姻家庭问题以及对侵害女性合法权益问题。有学者指出,此类问题被关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同时,一些学者还认为,边缘问题的研究越深入,说明社会越进步,精神文明的程度越高。1.3.4 女性竞技体育的研究1.3.4.1女性竞技体育研究简述 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冲击下,国外学者对女性竞技体育逐渐关注起来。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该研究关注的问题从对男女差异生物构造归因的探讨、男女差异社会化结果的分析,到男女性别差异的文化研究,经历了从生理上的两性差异到文化上的两性差异研究的发展13,成果无论从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趋于成熟。我国学者对女性的关注在世界大范围的影响下,其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层次不断地深入,其研究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但是,我们对竞技体育中女性的关注却不像其他领域那样引人注目,这曾经是我国妇女研究领域的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在国际比赛中取得的一系列优异成绩,关于竞技体育中女性问题的研究才较多的进入研究视野。到20世纪90年代,受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致力于提高女性在体育中地位改革的影响,同时也受我国“奥运战略”的激励,我们对竞技体育中女性的研究才渐入高潮,相应研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成果不断增多,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总的来看,国外和国内对竞技体育中有关女性问题的研究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1)研究视角日益宽广 国际上,对体育中女性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从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等角度探讨女性特点,解决竞技体育中女性训练问题的相关理论已趋于成熟,这些研究成果为推动世界范围内的女性竞技体育水平快速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关注体育运动中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和女性研究被忽视的问题逐渐成为体育领域、女性领域跨文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女性主义理论境外视角逐步被引入和借鉴。1995年的第4次世界妇女大会上,“社会性别”概念被引入介绍到我国,这是我国大陆女性/社会性别学研究在话语背景和场景上的一个新突破14。在我国体育界引入“社会性别”概念进行相关研究虽然还未形成主流,但一些学者逐渐形成了将我国竞技体育中的女性置于社会背景中进行思考和分析的学术自觉。如董进霞的中国女运动员生存纪实中就认为“身兼女性和运动员双重身份的女运动员在为自己拥有平等的体育竞赛机会而欢呼的同时,又不得不适应或面对与体育竞争相去甚远的社会对女性的期待、要求和限制。她们往往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和做法来应付体育和社会对女性充满矛盾的要求” 15。 2)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国外此领域具体的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表现,既有定量和实验研究,也有质性的研究,更有全面而又深入把握问题本质的“量化+质性”方法研究,如Else Hartmann & Gertrud Pfister的“体育与女性”中采用了“大量调查+文献分析+座谈”的研究方法,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和材料,并结合跨文化比较研究对5大洲16个国家妇女参与体育情况进行了分析。在英国Loughborough University承担的国际奥委会项目“女性、管理层和奥林匹克运动调查报告”中,研究人员采用了“问卷+个案访谈+座谈会”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这样的研究方式不同于以往的仅仅通过大量问卷调查就得出的结论和数据研究,也不是完全的质性的研究,它集中了量化研究和质性两种方式的特点:既可以搜集到总体的概括材料,又可以了解到问题的具体呈现,为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充分的参考依据,因此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国内近几年也出现了“量化+质性”方法研究,如董进霞教授的当代中国妇女、体育和社会一书中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呈现。 1.3.4.2研究涉及到的主要内容1)女性竞技体育发展史大部分西方学者认为女性参与竞技体育的历史就是女性争取解放的历史。对于我国女性竞技体育的发展历史,有学者认为它的初兴和发展是和女性解放、女性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6 ,尤其是在妇女运动初期,女性体育运动的先锋作用、启蒙示范作用,乃至于对中国革命促进作用是非常显著的17。可以看出,与西方一样中国的女性竞技体育发展与妇女解放运动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西方是大相径庭的” 18 。在分析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学者张世春等人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妇女体育发展史是深深地植根于个人主义文化传统之中的,在女性主义理论的启蒙与支撑下,经历了一个在器物、制度、价值三个层面充分展开的历史过程,形成了一种从个体启蒙到群体意识并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体育文化结构。相对而言,由于特殊的历史国情,我国的妇女体育缺失了女性主义文化底层充分展开和演进的历史条件, 形成了妇女体育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结合,妇女体育与群体文化精神相互纽结的发展道路19。2)女性与奥林匹克运动“女性与奥林匹克”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以来大家争论的焦点,大家围绕女性参加奥林匹克的道德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关于顾拜旦的奥林匹克思想,体育史学家马丽-莱格通过研究发现顾拜旦相信“女人的荣耀来自她生孩子的数量和质量,在体育方面,她最大的贡献是鼓励她的儿子创造出佳绩,而不是自己去破记录。” 20 现代奥运会创始人有了这种顽固的性别偏见思想,那么人们对女性为获得公正平等地进入奥运会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奋争就不会感到惊讶了。除此以外,体育领域的家长式作风也是阻碍女性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又一障碍,在女性参加奥运会之初很多人就存在“体育运动使得女性在生理上,或是在心理上失去魅力;可以使参加体育运动的妇女或她们腹中的孩子有可能在生理方面受到损伤” 21的想法,对于这些错误的观点有学者指出“每个人有权决定愿意冒多大的风险,不管男人还是女人,何况实践已经证明了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使女性受损的断言是错误的,这种替一位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决定她能接受什么样的风险,就是家长作风,是不道德的。” 22今天,女性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拼搏,已经获得了平等的参与权,奥运会中女子参赛人数、参赛的女子代表团和女子项目迅速增加,而且还转向对现代奥运会的权力追求。现在,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家或地区奥委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中女性的人数不断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女性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23。在总结这一切成就时,朱小丽指出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有妇女自身价值的取向更新、有妇女文化意识的变化、也有妇女解放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双向需要24。3)中国女子竞技体育成功的原因 我国女子竞技体育运动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广大关注。由德国科隆体育大学社会学学院的教授Else Hartmann和哥本哈根大学体育学院教授Gertrud Pfister编著的“Sports and Women”一书中在第十五章谈到中国女性竞技体育时指出,新中国的成立和共产党所实行的“男女平等”政策是促使新中国女子竞技体育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25。Fan Hong和J.A. ManGan认为除了上述原因外,“中国女性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使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26。目前我国学者在谈到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迅速崛起原因时,主要从社会学、体质人类学和女性人类学视角进行了解释:吕树庭等人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认为中国女性竞技体育所取得的成就是特定国情条件下的产物。董进霞认为我国传统文化性特质对我国女运动员近年来的突出成绩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因素27。也有人认为,国外的女性运动员获得的参与竞技体育的环境和条件不如我们的女性运动员28。所以,在总结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绩的社会学因素时,有学者认为主要有历史、社会文化、精神品质、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5个方面的因素29 30;肖捷明31、陈立农32等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对中国女子竞技体育进行了研究。认为她们在专项中所具有的形态特征优势,是形成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现象的重要基础之一;还有研究从女性人类学视角出发认为是竞技体育本身使我国女性的存在结构发生了惊人变异,特别是新中国的诞生,使中国妇女精神性别的解放和肉体奴役的得到消除,巩固了女性作为人存在的地位,强化了女性的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的主体性,使其蕴藏的潜在能力在竞技体育中得到了表现,从而使中国体坛女性成为在国际竞争中的佼佼者33。可见,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能取得实破性的成功,是在中国现实的社会背景下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整个社会环境和外部条件为众多的女子竞技运动员形成一个群体提供了前提和根本条件。总体上说,世界范围内的女性竞技体育研究方兴未艾,显示出较强的发展势头。对比一下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领域不够宽广,对社会发展随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敏感度不高。在现阶段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竞技体育也是如此,我们在市场化商业化运行中不断摸索前进,但同时也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如女性竞技体育市场的不景气、大众媒体的性别偏见、决策层女性的比例偏低,女性参与体育决策不够等,这些问题都没有引起大家的特别关注,特别是在女性参与竞技体育管理的研究方面,我国相关文献资料更是严重匮乏。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张彩珍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做专题报告时在肯定了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我国体育界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在决策领域的参与程度还是比较差的”。随着我国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如果我们继续忽视这些问题,那么我国女子竞技的发展,甚至整个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都会受到牵连,因此这给我们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2)研究视角窄,缺乏基础理论支撑。近年来,较多体育社会学者虽然以社会学特有的视角和情怀,对竞技体育中的女性取得成功的政治、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进行剖析,探讨中国女性在竞技体育领域取得成功的诸多因素,认识了中国女性体育发展变化与政治、文化、社会的复杂关系,对中国女运动员在运动竞赛中,特别是世界重大比赛中的成功给她们在政治、社会、经济方面带来的收益进行了较深层面的剖析,但是他们在研究问题时较多的关注是竞技体育中女性的运动员身份,很少关注竞技体育中的女性作为社会人的存在与发展,很少关注她们除运动员之外的其他社会身份或背景,从社会性别角度研究我国竞技体育中的女性、关注竞技体育中的女性问题的研究很少。加上我国女性竞技体育研究起步晚,起点低,女性竞技体育相关理论几乎为空白,这从无形中阻碍了我国该领域研究的发展。3)研究方法简单,对象单一。我国对竞技体育中女性的研究主要以文献资料、调查统计方法为主,存在较多量化的材料。访谈和个案分析的研究很少,有的也只是女性传记性和现状描述性材料,缺乏既可以搜集到总体的概括材料,又可以了解到问题的具体呈现的“量化+质化”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也局限为女性运动员,竞技体育的参与还有其他不同层次的女性群体,如女性教练员、女性管理人员、女性官员,她们的平等参与权、发展权和决策权怎样,这些都是我们所要关注的,因为她们为促进我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完善女性参与体育运动和提高全体女性素质亦能产生重要影响。1.4 研究方法本研究趋向于量化的实证与质化的思辨可能的融合,即可以通过确立一种更为精确、科学的社会科学的量化方法来印证质化结论,有助于补充人文科学所缺少的实证色彩,又可以了解到问题的具体呈现。鉴于此,本研究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即采用调查问卷的调查方法,也采用深度访谈的定性方法。1.4.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利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资料、会议报告、研究论文、国内外的统计数据,体育部门和妇联系统的专项调查数据和报告等二手资料;对全国人口普查、国家体育统计年鉴、地方体育统计年鉴、文化统计年鉴,以及各级体育管理部门相关政策和工作报告、地方体育局掌握的相关资料等进行收集与分析。从而较系统地掌握本专题的概貌及最前沿的研究动态与发展状况,使所获得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1.4.2问

    注意事项

    本文(项目类型:青年项目 项目编号:1296SS08114.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