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陈振明公共管理学2版考研题.docx
1章习题一、概念题L公共管理(华师2016年研)答: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的过程。公共管理的特征包括: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强调多元价值;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公共管理者则是这一职业的实践者。2公共行政(华师2007年研)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现代公共行政自产生以来,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履行着以下四种功能:管制功能。即协调和处理社会各种关系和利益,以在整体上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服务功能。行政系统承担着向社会提供各种公共产品的任务。维护功能。即维护社会的稳定,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作。扶助功能。行政系统有义务对社会的有关团体和组织提供某种帮助,并对社会的弱势集团和个人提供帮助。3公共部门(中财2014年研;华师2008年研)答:公共部门是指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其职能是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无偿占有社会公共资源,并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除政府机构外,还存在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机构等“准公共部门”组织,又称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但因其具有的鲜明的“公共”特性,也将其归入公共部门之中。4公共物品(华师2013年研;武大2008年研)相关试题:(1)公共产品(福建师大2014年研)拥挤性公共物品(武大2013年研)答: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的上述特征以及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使得私人企业或市场不愿意提供、难以提供或提供难以做到有效益,因而一般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提供。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共物品加以划分,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凡是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都是纯公共物品;凡是不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都是准公共物品。有形的公共物品和无形的公共物品。有形的公共物品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物品,如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主要是指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一类的服务。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全国性的公共物品是指由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地方性的公共物品是指由地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5准公共物品(山东大学2013年研)答准公共物品是指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的产品。相对于纯公共物品而言,它的某些性质发生了变化。准公共物品具体包括以下几类:不一定具有排他性的。这类准公共物品的使用和消费局限在一定的地域中,其受益的范围是有限的,如地方公共物品(并不一定具有排他性)。不具有排他性的。这类准公共物品是公共的或是可以共享的,一个人的使用不能够排斥其他人的使用。然而,出于私益,它在消费上却可能存在着竞争。由于公共的性质,物品使用中可能存在着“拥挤效应”和“过度使用”的问题,这类物品包括地下水流域与水体资源、牧区、森林、灌溉渠道等。具有明显的排他性的。这类准公共物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由于消费“拥挤点”的存在,往往必须通过付费,才能消费,它包括俱乐部物品、有线电视频道和高速公路等。二、简答题1简述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差异。(中财2014年研)答: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政治家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为主体不同公共行政是政府独特的管理活动,是与国家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有了国家才有了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政府在公共管理活动中不再是唯一主体,市场和社会主体也更多地参与到公共管理活动中来。(1)价值导向不同由于公共行政以政府为行为主体,政府基于委托一代理关系执行公权力。因此如何保持公众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及公众利益最大化是政府管理或公共行政必须考虑的问题,于是公共性就成为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导向,公共行政的本质也必然是“公共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满足公众的利益需求,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种社会事务所实施的有效管理。它强调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而弱化了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因此,公共管理的着眼点应该是社会事务的管理,社会性是其核心价值导向。(2)理论基础不同公共行政以政治一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为理论基础,关注过程、程序,强调以规则、制度提升组织的行为效率和维护组织的稳定与团结。公共管理在政治一行政二分法、官僚制理论的基础上,融入新公共管理的思想,强调以管理主义的理念和思维改造传统公共行政,以市场机制、顾客导向、参与机制等新工具提升公共管理的效率。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对外经贸大学2016年研;华师2015年研;湘潭大学2012年研;东财2012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北师2008年研)答: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及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对与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私人管理,即私营部门管理,是指在私营部门中,组织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增加组织弹性所实施的不同于韦伯模式的管理形式。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具体如下:(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公共管理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在本质上是国家的活动。公共管理不可避免地包括政治权威的作用。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政府虽然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但也是政治权威的执行者,所以许多公共管理活动本身就有强制性,当人民违反法令的事情发生时,其便可以在职权范围内依法予以处理,而其他组织不具有这种公权力。私人部门或组织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权威的行使,但这种权威是市场的权威或经济的权威。这种权威并非制度与法律所授予,而是来自经济性的市场力量,它往往不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管理是在民主宪政的框架下进行的,在民主宪政国家,公共管理的权威是割裂的。政府部门虽然较重视层级节制的权威,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仍然处于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因此,公共管理的过程充满了政治气氛,公共管理的自主性受到影响。私人部门的管理固然也受到各种权威以及政治环境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与公共管理不可比拟,因而,私人部门管理有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就公共利益而言,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私人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公共管理应当将公共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当代公共管理的一个核心议题就是如何保证政府及其管理者能够代表并回应公共的利益。私人组织和部门往往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经济利润不仅仅是其管理的底线,而且往往被视为具有积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当然,私人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不能损害社会中其他人的权益。(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部门可以依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行政行为,但是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受到法的支配,这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实管理中政府拥有广大的自由裁量权,并发展有“行政保留权”,但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核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对于私人领域的管理,相比较于公共管理的严格受法支配而言,其更多地遵循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拥有高度的管理裁量权,其内部管理和外部的交易活动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思而为之。<5)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两大控制体系,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差异。与企业组织不同,政府提供的产品以及服务往往面对的不是自由、竞争性的市场。具体而言,这种差异表现在:垄断与市场。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多有竞争者;而公共部门提供的服务往往是只有一家,因此公共部门通常缺乏竞争的压力。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政府部门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些产品和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而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私人产品,是可以分割和排他的,价格也是可以衡量的。自由与依赖。消费者在购买私人产品时,可以自由选择;而对于公共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公民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利润与支持。私人部门大都以利润为导向,而利润的多少取决于顾客的满意,顾客导向很容易成为其经营目标;而政府往往缺乏服务的动机。(1)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部门处在各种社会力量作用的中心,公共管理事实上也承担着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职责。在这个利益和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政府往往需要在多元的、甚至是冲突的利益和价值之间做出平衡和选择。因此,政府治理中的理性往往是多元理性,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私人部门的管理,因为它的组织属性和职能有限,所以造成的社会影响面较小,不易形成整体社会作用,因而其管理大多为工具的经济理性考虑,通常不顾及或较少顾及其他理性的考虑。3试述公共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对外经贸大学2014年研;首都师大2013年研)答:作为一门研究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公共管理学可以被界定为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事务管理,即公共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可以说,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的学问。公共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就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相比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并不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0公共管理学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者来自广泛的不同的学科,他们充分吸收了当代各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更多地依赖于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并日益与工商管理学相融合。它的基础更扎实,并具有更广泛的学科知识框架。0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这使得一些在传统公共行政学中没有的或不受重视的主题成为公共管理学的核心主题。0公共管理学也涉及大量的公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如公共物品、公共选择、集体行动的逻辑、委托一代理、产权、交易成本、交换范式、制度安排与创新、政府失败、准市场、学习型组织、多元组织、认知风格、管理网络、管理工具、成本核算、信息管理系统等。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重视经验研究,从经验中汲取知识),又是规范的(提倡研究“应该不应该”的问题,用以规范公共管理行为)。公共管理学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国家或政府治理变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与传统行政学相比,它更具现实性。4简述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答:公共管理学的兴起,在方法上的突出特征是强调用跨学科研究途径来研究公共管理问题,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产生方法。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1)系统分析就其本质而言,系统分析是一种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结构、结构与功能、整体与环境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求得优化的整体目标的现代科学方法。公共管理学中使用系统分析方法的目的是要帮助人们理解公共管理系统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鼓励对公共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公共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同时的研究;引导人们注重这一系统中的结构、层次与功能;促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开拓新的知识领域。系统分析方法的内容包括整体分析、环境分析、结构分析、层次分析、相关分析等。(2)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法的要点是通过对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情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共同点、本质或规律性的东西。公共管理学中的比较分析要求研究者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公共管理系统及过程加以比较,要求对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共管理系统及过程加以比较,从中既找到公共行政学的一般的或普遍的理论,又发现各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公共管理特色,丰富整个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及方法理论体系。(3)实验分析该方法的本质是通过设计模拟实验,将事物的各个因素、事物的发展过程再现出来,以找到这种事物在真实世界中的各种数据及面貌。这种方法最初来自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中的实验分析可以做到精确;社会科学中的实验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它涉及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在许多情况下是难以真正准确地加以预测的。公共管理学中实验分析更多的是准实验分析,通过选择某些对象或领域,甚至人为地提供某些条件,推行管理实验或政策试验,以取得经验,并全面推广或铺开。(4)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要点是对已经发生的公共管理事件,分析者尽可能从客观公正的观察者立场加以描写或叙述,以脚本等形式说明一个事件有关的情况,力图再现与事件相关的当事人的观点、所处的环境,供读者评判。这种方法的重点是强调人际关系、政治等因素对管理过程的影响,而不是抽象推理或细节的刻画,因而它特别适合公共管理学及工商管理学研究的需要。案例分析既是当代管理科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又是当代管理科学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2章习题一、概念题L公共组织(武大2013年研;华师2013年研;华农2010研;对外经贸大学2009年研)相关试题: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华农2012年研)答: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主要指国家或政府组织(广义的公共组织包含第三部门组织)。广义上的公共组织是所有不以营利为目的,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狭义上的公共组织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具体如下:公共组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强制性;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公共组织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公共组织具有独占性或非竞争性。2管理幅度(华南理工2016年研;原门大学2011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单位或部门的数目。科学合理的管理幅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它取决于管理机构的合理程度以及物质设备和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并与管理层次密切相关。般说来,决定组织管理幅度宽窄的主要因素有三个: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性格、知识、专业、技能、才干、精力、经历、经验、习惯、性别、年龄、动机、作风等;物织的正式规定,如规章、制度、规划、计划、程序、纪律、责任、待遇、惯例以及技术设备、氛围、人际关系、权力的集中程度等;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社会对组织的需求、社会道德风尚及意识形态以及与组织有关的家庭或家族意志等。3强制型公共组织(南京大学2008年研)、非强制型公共组织(南京大学2007年研)答:按照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大小,公共组织可分为三种类型: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和非强制型公共组织。(1)强制型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其主要特点之一是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性管理。强制型公共组织对某一事务做出裁决,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遵从,否则将受到惩罚。(2)半强制型公共组织实施管理更多地依靠市场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其管理行为对当事人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当事人遵守。但这类公共组织的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对抗的,当事人也可拒绝裁决。(3)非强制型公共组织不仅数量多,而且同时担负着重要的公共事务管理任务。它们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其中多数是非营利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主要是各类院校、社区学校、研究所、基金会、医疗保健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团体、各种咨询服务机构等。4直线一职能结构(首都师大2014年研)答:直线一职能结构是在综合直线结构和职能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各级部门间既有垂直领导关系,又有水平领导关系。其优点包括:加强了对水平层次领导部门的协调领导,有助于克加嫩出多门,同时,每个下级部门在只有一个明确上级领导的基础上,接受其他相关上级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有助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其缺点包括:垂直领导有可能排斥水平领导,部门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5层级制与职能制(南京大学2008年研)相关试题:层级制(对外经贸大学2015年研)答: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如全国分为中央、省、县、乡四级,部队有军、师、团、营、连的分级。层级制的优点是:组织系统业务相通,便于沟通领导;权力集中,从上到下辐射开来,有助于统一指挥。缺点是:上级任务繁杂,往往顾此失彼;缺乏专业分工,工作弹性小;各层级行政首长权力集中,要求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容易造成独断专行。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行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如国务院所分的各部委,各省所分的各厅局就属于此。职能制的优点是:分工明确,有助于工作专业化,提高行政效率,行政首长也有精力进行组织的宏观管理。缺点是:分工单位无力进行全局协调,责任不明,过细的分工还促使部门主管过多,政出多门,使下级部门无所适从。现代行政组织大都是将层级制与职能制有机结合起来,以层级制作为基础,在每一层级进行职能分工。在组建行政机关时,一般都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发挥各自的长处。在动态行政过程中,层级制和职能制主要体现为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我国各级政府组织普遍存在着层级过多、管理幅度过大现象,是造成机构臃肿、部门林立、互相扯皮等现象的主要原因。层级制和职能制虽然是行之有效的组织结构方式,但它自身并没有自我控制机制,因此,层级制和职能制改革的基本途径是层级法定和部门法定,即根据行政职能状况和行政业务量,按照层次最少、幅度最小的原则,设置各级政府的行政层次和管理幅度,并用法律或法规加以规范化。I矩阵式组织(人大2014年研)相关试题:矩阵制(华师2013年研)答:矩阵结构是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机构来履行工作任务的结构。其特点为:在矩阵结构中,垂直领导与水平领导并重。其优点包括:矩阵结构既保持了组织成员构成的稳定性,又有助于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综合优势,组织效率相对较高。与其他结构形式相比,矩阵组织更加灵活,适应能力也更强,因此又称适应性组织。2首长制(东财2015年研)相关试题: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四川大学2007年研)答: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归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其优点为: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敏有力,易于保守秘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损耗,能迅速完成任务。其缺点为:由于行政决策大权由首长一人独揽,容易导致滥用权力,独断专行,压制民主,营私舞弊而无人牵制监督;首长个人在精力、体力、知识、智慧、才能方面的局限,也不利于对行政事务的周密考察与恰当处理。3分权制(对外经贸大学2009年研)答:分权制是指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裁量权,上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体制。其优点包括:各级行政组织可以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特长处理事务,行政措施紧贴实际,能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各层级有自己的权力和责任,容易激发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防止上级组织和个人的独断专行。其缺点包括:权力过于分散,上级组织的目标、意图难以实现,上级反受下级牵制;下级组织机关彼此分离,中央无力调控,容易形成地方势力,相互冲突,发生纠纷,造成行政组织的分裂。4公共组织生命周期。(苏州大学2017年研;南京大学2014年研)答:生命周期是探讨组织成长与变化的一个有用的概念,它说明组织的产生、成长和最终衰落的情况。公共组织在其环境中完成每一个生命周期。公共组织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主要有以下四个:产生(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精细阶段。当一个组织进入成熟期后,随之有可能进入一个暂时的衰退期。有些组织通过创新与变革,能够摆脱衰退,继续走向成熟。而有些组织不能处理危机,将逐渐衰退。组织变革是组织发展的必然选择。二、简答题简述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人大2015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研)相关试题:简述公共组织的性质和结构。(苏州大学2013年研)答(1)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主要指国家或政府组织(广义的公共组织包含第三部门组织)。其内涵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广义而言,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2)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公共组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公共组织行政的推行,其主要的目的与动机在于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一切的措施都是在顾及全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来为全体民众服务,并以最好的服务来争取民众的拥护与支持。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公共组织的活动凡预算的编制或执行、人员的晋升、资源的使用等,皆必须在宪法或法律的规范下行动,公共组织一切要依明文规定而行动,缺乏法律的授权则不允许行动。再者,公共组织所制定与执行的法律是带有权威性的,其效力范围及于全国,如不服从将强制制裁。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许多公共组织除了要向其上级行政单位负责外,同时也要考虑其服务对象(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人民团体)的要求。一般说来,政治越民主的国家,越注重政治权威的分立和制衡。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公共组织因为其基本性质是政治性的组织,因此,其一举一动都必须接受来自舆论或人民大众的批评和监督,必须是公开、透明的。目前许多国家设立的“阳光法案”、公务人员的财产申报制度、重大公共工程的公开招标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公众的高度关切和对政府组织活动的严密监督,使公共组织的活动真正以民意为依归。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公共组织中的各单位、各成员彼此是相互依存的,且其运作必须要在各级政府间的网络中折衷协调,因为一个单位的工作必须在其他单位的配合下才能完成。公共组织政治因素的考虑公共组织的行动必定发生在具有政治涵义的环境中,其制定的政策无论是文化的、教育的,还是经济的,皆具有政治的意义,即使行政人员以其专业的标准处理公务问题,其所发生的后果也有政治上的影响。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公共组织的目标是要创造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大多是抽象模糊的,它似乎只是作为行政人员提醒自己负有公共责任以及必须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一种象征符号;公共组织的服务对象不仅差异性大,而且对于行政人员的期望亦很多;公共组织不仅目标模糊、存在分歧、不易测量,而且民众的期望亦很多,因此时常导致许多冲突和矛盾的产生。公共组织的独占性公共组织可以通过政治权威或公共权力的行使生产某些产品或提供服务,形成一种独占市场的局面,不许私人加入竞争。在现代社会,因为公共物品无排他性和无竞争性,很少有私人组织会乐意去提供。此外,有些公共工程规模相当庞大,非私人组织所能担负,只好由政府来负担建设。由于政府几乎是唯一的生产者,自然没有市场竞争的问题。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许多政府的活动具有强制的本质,政府虽然是一个服务的提供者,但也是公共权力的执行者,所以,公共组织的活动本身即具有强制性,凡是在其耿权范围以内的事务,皆有管辖权,如果公民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发生,公共组织便可依法予以处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山东大学2016年研)答(1)管理层次的含义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公共组织划分层次,目的在于区分工作任务和职权的轻重。一般而言,公共组织具有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基层。高层侧重于决策,基层侧重于执行,中层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管理幅度的含义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或部门的数目。管理幅度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一项工作越复杂,管理幅度一般也越宽。管理幅度多宽为宜并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只能因人、因事而定。(3)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呈反比例关系。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大。在组织结构设计过程中,应科学把握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a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的组织结构称为“尖形结构”。尖形结构中管理层次分明,上级对下级控制严格、影响力强。其优点是权力集中,分工明确,便于统一行动。但因其层次多,信息传递途径长,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使高层决策被“走样”执行。此外,上级对下级的严格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阻碍了下级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工作缺乏灵活性,容易走向僵化。b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称为“扁形结构”。扁形结构管理层次少,信息传递迅速,不易失真,决策执行时间短,下级执行人员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决策、执行面广,也较灵活。不过,由于上级对下级的控制不强,扁形结构组织相对比较松散,集体行动难度较大。在组织结构设计上,应把尖形结构与扁形结构的长处结合起来,尽量克服二者的缺点,以求设计出令人满意的结构。简述公共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东财2012年研)答:公共组织部门的设置原则是指在设置公共组织部门时所必须依据的程序上、法制上的原则。公共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具体如下:(1)职能目标原则职能目标是行政组织存在的基础,只有合理地划分职能结构,明确行政目标,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政府职能的变化导致政府组织机构的变化。政府管理权限的转移必然导致政府组织机构的变化。新的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需求必然导致政府组织结构的扩大与分化。临时管理任务要求政府设置新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2)完整统一原则完整统一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的各层级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职能体系。它要求做到以下几点:政府职能要完整统一。要求人负其责,各个部门之间职能完整统一,不能脱节。行政目标要完整统一。政府的行政目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级各类行政组织要在政府管理职能的总目标下,分级分类地分解为子目标。政府机构设置要完整统一。职能部门之间要划分职能目标和管理权限,层级组织之间要明确隶属和制约关系,明确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关系。领导指挥要完整统一。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由上级机关和行政领导统一领导和指挥,形成一个完整的领导和指挥垂直系统。(3)精简原则政府凌驾于一切社会组织之上,由人民提供其资源,因此,它必须讲究成本效益和投入产出,实现高效、廉洁、精干、效益的行政目标。行政机构要精简。行政机构规模的大小,从根本上反映了政府的效率和廉洁程度。行政机关的功能必须齐全,机构必须精简。行政人员要精干。行政机构庞大臃肿,必然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行政工作人员要少而精,不仅能减少行政成本,而且能够实现高效廉洁的目标。办事程序要简化。简化办事程序,减少过多和不必要的行政环节,是实行精简原则的重要方面。(4)法制原则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严格的法律规定,要有统一的法律程序,必须根据宪法和政府组织法以及其他的有关的编制规定予以设置。各级政府行政机构的数量、地位、编制、隶属关系、行政程序和行政行为等都必须依据法律来设置。行政机关因为具有法律地位才有权威,才能行使职权,发挥管理效能。依法设置的行政机构才能杜绝机构设置的随意性,才能避免部门林立、机构臃肿。(5)职、责、权一致的原则任何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都必须贯彻执行这个原则,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职、权、责必须是一致和平衡的。在行政组织中,要做到权责一致;职、权、责一致的原则也要体现到具体的行政人员身上;权责一致要求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奖惩和升降制度;实行权责一致必须对职务和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权责一致要求必须把管人和管事统一起来。(6)人本原则公共行政的核心和动力是人和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根本途径,行政组织的设置必须考虑到人和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调动和发挥。行政管理活动是依靠人来完成的,没有高素质有能力的人,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可能提高工作效率。简述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相关试题:简述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山东大学2013年研)答: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可以从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两个方面来阐述,具体内容如下:(1)纵向结构纵向结构又称层次结构,是指反映行政组织内若干层次中特别是上下层次之间的领导与服从关系的结构形式。纵向结构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上的纵向结构是指各级行政组织间的层级关系,我国的行政组织可分为中央行政组织和地方行政组织两大层次。a.中央行政组织层次。指中央人民政府一级。b.地方行政组织层次。有三种类型:两级制、三级制和四级制。两级制只有一种情况,即直辖市一区。三级制包括四种情况:直辖市一区一乡、镇;直辖市一县一乡、镇;省、自治区一地级市一区;省、自治区一县、县级市一乡、镇。四级制包括四种情况:省、自治区一地级市一县一乡、镇;省、自治区一地级市一区一乡、镇;省、自治区一自治州一县级市一区;省、自治区一自治州一县、县级市一乡、镇。在地方行政组织中,我国设有特别行政区一级,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政府不同于一般地方政府,它享有更高更多的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统一由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可以用“中国香港”的名义进行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等活动。微观上的纵向结构是指行政组织内部的工作层次关系,如国务院各部委下设的司局级、处级和科级层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厅局下设处级、科级等层次。(1)横向结构横向结构又称分部结构,是反映同级行政组织之间和各行政组织构成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来往关系的结构形式。横向结构中的各部门都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和相应的权责划分,各部门之间是一种平行关系。我国的行政管理部门按职能大体可分为业务部门和辅助部门。业务部门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的产业司、投资司、外资司、地区司、基础司、价格司等机构;辅助部门如各级政府内设的负责日常事务保隙的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等机构。行政组织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仅仅按职能方式划分设置部门是不够的,还应结合其他方式来进行划分。主要有:按地区划分、按服务对象划分、按行业与产品类型划分。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并不是相互脱离的,二者相互交织形成行政组织的结构网。在我国,行政组织中的横向结构服从于纵向结构。简述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并论述各自的优缺点。(苏州大学2014年研)答(D首长制与委员制首长制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归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a.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敏有力,易于保守秘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损耗,能迅速完成任务。b.缺点:由于行政决策大权由首长一人独揽,容易导致滥用权力,独断专行,压制民主,营私舞弊而无人牵制监督;首长个人在精力、体力、知识、智慧、才能方面的局限,也不利于对行政事务的周密考察与恰当处理。委员制委员制又称合议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委员通过委员会议集体执掌的组织体制。a.优点:能够集思广益,容纳多方面的意见,处事考察周全;委员互相牵制,有利于权力监督。b.缺点: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争功诿过的弊端;委员间相互协调不易,力量难以集中,决策迟缓,并且容易泄露决策机密。(2)层级制与职能制层级制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a.优点:组织系统业务相通,便于沟通领导;权力集中,从上到下辐射开来,有助于统一指挥。b.缺点:上级任务繁杂,往往顾此失彼;缺乏专业分工,工作弹性小;各层级行政首长权力集中,要求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容易造成独断专行。职能制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是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行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a.优点:分工明确,有助于工作专业化,提高行政效率,行政首长也有精力进行组织的宏观管理。b.缺点:分工单位无力进行全局协调,责任不明,过细的分工还促使部门主管过多,政出多门,使下级部门无所适从。(3)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机关,下级机关仅有有限的裁量权,须依靠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组织体制。a.优点:政令统一,可在行政组织系统内实行一致标准,便于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统筹兼顾。b.缺点:层级节制过严,下级的行为带有被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不能因地制宜,及时处理行政事务,也容易导致机关及个人的独裁和长官意志。分权制分权制是指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裁量权,上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体制。a.优点:各级行政组织可以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特长处理事务,行政措施紧贴实际,能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各层级有自己的权力和责任,容易激发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防止上级组织和个人的独断专行。b.缺点:权力过于分散,上级组织的目标、意图难以实现,上级反受下级牵制;下级组织机关彼此分离,中央无力调控,容易形成地方势力,相互冲突,发生纠纷,造成行政组织的分裂。(4)完整制与分离制完整制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a.优点:权责集中分明,组织结构简单统一,机构之间分工合作好,有利于领导机构的全局统筹和行政命令的贯彻执行,并能人尽其用,发挥专业优势。b.缺点:行政首长权力过分集中,下属单位缺乏自主性,容易造成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分离制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受两个以上的机关或行政首长的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a.优点:行政机关独立性大,措施灵活,通过发挥专业部门优势,对某些局部事务能够采取有力的措施。b.缺点:机构间协调合作有一定难度,个别部门的独自行动可能造成整个行政组织的工作混乱,降低行政效率。简述组织冲突的主要类型。(对外经贸大学2009年研)答:组织冲突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由于在工作方式、利益、性格、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不一致性所导致的彼此相抵触、争执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