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名词解释.docx
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公共物品:公共部门供应用来满意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公共需要:指满意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行分割性。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陷阱,这里我们统称之为“市场失灵二政府干预:虽然市场机制和一体化方式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但是对于大多数外部性,特殊是与环境有关的外部性问题,还需要政府更多的乐观干预。非竞争性:指该产品被供应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削减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即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效益为零。非排他性: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人以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免费搭车:消费者不自愿消费,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受益。公共供应:指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供应产品的经济行为。私人供应:若同一般商品买卖一样,使用者购买使用权的供应方式。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肯定的程序和规章制定供应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财政支出的效益: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和“所得”的对比关系。现收现付式(社会保障制度):指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保险开支,不留或只留很少的储备金。财政补贴: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转变资源配置结构、供机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财政贴息:执政府供应的一种较为隐藏的补贴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是质向企业成本价格供应补贴。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赐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待待遇而形成的税收损失或放弃的收入。税收豁免:在肯定时期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来源不赐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纳税扣除: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肯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优待税率:对合乎规定的企业课以比一般较低的税率。延期纳税:也称“税负延迟缴纳”,是指允许纳税人对那些合乎规定的税收,延迟缴纳或分期缴纳其应负担的税额。加速折旧: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提列较多的折旧。税收的强制性:征税凭借我国政治权利,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背。税收的固定性:征税前就已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税收的无偿性:我国征税以后,税款即为我国全部,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课税标准:指的是我国征税是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起征点和免征额: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头征税的最低界限。免征额是指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税收基础:建立某一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商品课税:包括全部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所得课税:以纳税额人的净所得(纯收益或收入)为课税对象的税种。财产课税:指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直接税与间接税:凡是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归属于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归属于直接税。从量税与从价税:采纳按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体积计算计税方法的税种称为从量税;采纳按课税对象的价格计算计税方法的税种成为从价税。混转:前转与后转并行,即一种商品的税负通过提高销价转移一部分,又通过压低进价转移一部分。前森:又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后转:又称逆转,指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是指中心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我国债务。可转让国债:包括记账式国债和无记名国债。凭证式国债:我国实行不印刷实物券,而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记账式国债:国库券的发行不采纳实物券面,而是通过记账的方式进行交割结算,兑付时凭能证明持有国库券的凭证办理还本付息。国债期限结构:以偿还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和永久国债。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力量,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国债市场:在证券市场中进行的国债交易即为国债市场。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直接债务是指在任何状况下都要担当的债务,不依附于任何大事,是可以依据某些特定的因素来猜测和掌握的债务;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担当。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心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财政联邦主义:指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划分,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预算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分级预算管理体制,上下级预算住一间、同级预算主体间的收支规模是不对称,转移支付制度就是均衡各级预算主体间收支规模不对称的预算调解制度。纵向财政缺口:指由于中心收入占主导地位而地方又担当更多的支出责任所形成的地方财政赤字,这种赤字要靠中心通过转移支付形式予以弥补。横向财政缺口:是指由于法律规范统一的收支划分方法,形成一些地方的收入力量不能满意支出需要的缺口,这种财政缺口也要靠中心财政(或上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形式予以弥补。共享税种:即由中心和地方共同管理和使用的税种。标准收入:所谓“标准财政收入”是指在全国平均收入努力程度下,依据各项地方税收所对应的经济税基估算出的收入力量,它反映的是各地方政府应有而非实有的收入规模。标准支出:所谓“标准财政支出”,是指在全国同等的支出效率前提下,地方政府达到均衡范围内公共支出项目均等化所需的支出,它要求考虑地方政府供应公共服务所存在的客观成本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