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洗绿”!.docx
警惕“洗绿”!要点速读:1、从全球范围来看还缺乏权威的对转型活动的界定方法,如果没有比较明确的界定标准和方法,就容易导致“洗绿”,我们有时候也叫“洗转型”,或者假转型。有些金融机构因为担心会被视为洗绿,或者被视为洗绿或者视为参与假转型活动,不愿意给这些没有明确标准的转型活动给予资金的支持。2、许多已经用来支持绿色金融的政策工具,未来我想大部分这些工具都要用到转型金融上。为了避免转型活动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在转型金融当中应该要求转型的企业评估。比如对就业的影响,如果对就业确实有很大负面影响,要求企业制定相应措施,比如说再就业、再培训计划,要披露这些转型活动对就业的影响和企业的应对措施。3、应给予转型企业一定的激励措施,传统用的比较多的担保、贴息、基金等措施,也有一些新的想法,像新能源指标、土地使用的指标,甚至电价的差异化政策,都可以用来支持转型企业。正文:大家过去比较多听到的是绿色金融,但现在转型金融已经变成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我有幸代表中国担任G20的共同主席,今年工作组的重点就是要搞出一套转型金融的框架来。所以在转型金融问题的背景和市场实践方面给大家做一点介绍,同时讲讲在G20层面讨论的转型金融的基本要素,然后讲讲展望:国内正在做什么,下一步我们能看到什么。政策角度来讲,我想至少有两类政策非常重要。一类叫做经济政策,用经济学家的语言来讲,就是通过市场化的机制能够配置资源,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这些政策,其中包括财政、税收、碳市场、金融等政策,在支出方面有补贴。比如我们过去对各种各样绿色产业的补贴,以后也会在一些领域当中延续。政府采购也很重要,最近全年政府在绿色方面采购达到了5万亿,还有很多政府背景的绿色基金也都是通过支出政策的工具来支持绿色低碳的转型。碳税现在只是一个讨论,也有观点认为碳市场覆盖了一些大排放的企业,还有很多中小企业是不是应该用碳税来覆盖。碳市场,有全国在上海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还有七个地区性的市场,我们将要重启的CCER市场,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市场化机制,来鼓励和激励低碳企业,对那些减排不努力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压力和鞭策。金融政策主要讲的是过去七到八年的时间,已经建立起来的一套绿色金融体系当中的内容,比如说有绿色金融的标准,有披露的要求,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其中比较重要的,最近大家都很关注的是碳减排支持工具,就是央行拿出低成本的资金支持绿色低碳的项目。同时央行也要求一些大银行开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让他们对那些高碳产业所面临的未来的风险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在推动金融界进行绿色金融产品方面的创新。这些都是我归纳出来的,属于经济类的,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政策。还有一类是行政性的政策,全国有碳排放的总量目标要分解到地方,地方一层一层的往下分解。这两类政策之间需要有一个协调机制,我想现在还是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刚才非常简单地讲了我们在政策、技术方面的要求,在这个背景之下,从金融角度来看,到底有多大的绿色低碳投融资需求呢?去年12月份,我们以绿金委课题组的名义发了一篇报告,这篇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在碳中和的背景之下,我们国家未来30年累计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要达到487万亿人民币。这个预测比其他机构的预测要大很多。具体我就不展开了,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口径跟他们不一样,我们是金融口径,他们更多是用低碳能源的口径。到底这么多钱要投到什么地方去呢?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主要是能源、交通、建筑、工业这些领域,在能源领域,能源所的张吉良教授认为,到2045年左右,我国电力行业95%就应该是可再生能源,还有一小部分是煤电加上CCUS,表明未来2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对新能源的投资会非常大。交通领域当中新能源汽车肯定是亮点,也是实现低碳和零碳的主要技术路径,这是北京绿金院的绿色科技中心做的预测,未来8到9年,到2030年之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还会大幅度上升。还有绿色建筑,国务院已经要求在2050年新建建筑都要达到绿色标准。这个绿色标准并不意味着减排有很大的幅度,很多达到星级的绿色建筑减排的幅度还是比较有限,未来会有更多符合近零排放要求的建筑。除了刚才讲的几大领域,电力、建筑、交通以外,还有很多在工业、负排放、材料、数字化领域投资的机遇,这方面技术不是很成熟,需要有很多能够容忍风险的投资机构的参与,比如PE/VC。下面进入到今天的主题,转型金融。大概有7年左右的发展,中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已经非常庞大,我们有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到今年3月份,我们绿色信贷的余额已经达到18万亿,绿色债券过去6年累计发行了大约2万亿左右,现在我们的绿债市场是全球第二。绿色基金领域当中,据不完全统计我们也有700支绿色基金,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很多比较创新的绿色金融产品,像ABS.ETF.绿色保险、碳金融产品等等。有人会问绿色金融不是搞挺好吗?成长也很快,尤其是去年的绿色信贷增长了33%,绿色债券的发行量增长了170%,为什么还要搞转型金融?传统的绿色金融注重于支持纯绿,或者接近纯绿的项目。以气候变化领域为例,绿色金融支持的一些典型的项目,像清洁能源、电动车,以及支持这些产业核项目的投入品,比如说电池等。在目前的体系之下,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的经济活动还得不到充分的金融支持,因为绿色金融的目录当中并不完全容纳这些转型的经济活动。我们经过调研发现,不管能不能转型,很多属于两高一升行业的企业都被压降,即使有很好的技术路径能够转型,他也未必拿得到钱。到底什么叫高碳行业呢?我们知道,已经被纳入和将要被纳入碳交易市场的有八大高碳行业,包括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行业碳排放量很高,像老旧建筑、公路交通等,都需要在双碳的背景下逐步减碳。如果高碳行业低碳转型得不到金融支持,会产生几个不良的后果。第一,这些高碳行业需要减碳一定需要钱,没有钱的话就有可能转型失败,或者转型的进程被延迟,这样的话就会影响到30年、60年目标的实现。第二,有些高碳行业的企业如果得不到资金支持,他可能就会破产倒闭,一破产倒闭的话对银行来讲可能就演变成坏账,对股权投资者来讲,可能投资资产的估值会大幅度下降。还有一个影响是对社会的影响,如果这些高碳行业由于得不到金融支持而出现倒闭、裁员的状况,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到底转型的规模有多大呢?我认为目前来讲,绿色经济活动占到全部经济活动的10%左右,这是国内数据做的简化估计。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现在信贷当中有10%左右被贴标为绿色信贷,而银行体系提供的融资又是整个经济提供融资的主体,这是为什么绿色经济活动占全部经济活动10%的简单化理由。其他经济活动都可以叫非绿活动,非绿活动当中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可转型的非绿活动,一种叫不可转型的非绿活动。什么叫可转型呢?就是这些主体有意愿、有能力,也有技术路径,如果能够得到金融和政策的支持,就有可能转型成功。当然也有一些非绿活动的主体,他可能已经没有意愿了,也没有能力,他也不想干了,若干年之后他可能就退出这个市场了,这种情况也不少。对那些可转型的非绿活动,我们就应该通过建立转型金融的框架,尤其是通过明确标准披露和提供政策激励,来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持他们向低碳和零碳的金融。关于金融转型的市场实践,我简要说一下国内外最近做了什么事。最近几年国际上已经出现转型金融产品的例子,一个比较典型的叫做可持续发展挂钩的贷款,Sustainability-LinkedLoans,这些贷款的要求就是借款方必须要有可持续目标,一般来讲是减碳的目标。这些目标能不能实现,跟融资的成本挂钩。募集资金不做具体的用途的规定,当然它需要有比较严格的披露要求,就是你贷后到底能不能实现你所承诺的可持续的目标,尤其是减碳目标,需要让金融机构、让市场知道。另夕卜,还有SUStainabiIity-LinkedBOnd,可持续挂钩的债券。做法还是比较类似,但是债券的影响力更大,参与的主体很多。也有数量不多的转型基金,在欧洲、英国,我们看到有几个主要是用了股权投资的方式来进行参与。国内也开始有转型金融产品,比如从去年开始就有了可持续挂钩的贷款、债券、转型债券,以及低碳转型挂钩的债券,这是发行这些产品的机构。中行和建行已经发了自己的转型债券的框架,也明确表述了哪些领域当中他们会支持什么样的转型活动。交易商协会最近发了一个文件,关于开展转型债券相关创新试点的通知,转型债券跟可持续挂钩债券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转型债券要求募集资金有具体的用途。综述一下国内外的市场实践,虽然发展很快。各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也很高,但是也面临着五个方面的问题:1.从全球范围来看还缺乏权威的对转型活动的界定方法,如果没有比较明确的界定标准和方法的话,就容易导致“洗绿”,我们有时候也叫“洗转型”,或者假转型。2.有些金融机构因为担心会被视为洗绿,或者被视为洗绿或者视为参与假转型活动,不愿意给这些没有明确标准的转型活动给予资金的支持。另外对转型活动进行怎样的披露还没有明确的要求,或者各个主体、各个地方政府,提出这些框架的机构都有不同的要求。3.转型金融工具比较单一,现在主要还是债权类的,像刚才讲的可持续挂钩的债券、贷款,股权的、保险类的工具比较少。4.政策激励机制没有到位,很少有政策激励的机制。5.“公正”转型这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还没有得到市场实践的足够的重视。下面我以G20可持续工作组正在起草的G20转型金融框架作为主题,给大家介绍一下目前在起草过程当中的一些初步的思路。起草过程其实从年初就开始了,今年的时间表大概是到9月份,我们这个工作组就会正式完成G20转型金融框架的起草工作,把它递交给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由他们审阅,他们审阅通过后会递交给G20领导人峰会,希望得到G20领导人的认可,正式成为G20平台上非常重要的纲领性文件。目前考虑,这个金融转型框架包括五大要素,首先是明确如何来界定转型活动,然后要提出对披露的一些原则性要求。此外,要建立一套金融工具箱,不是一个工具,要有多种金融工具。还要鼓励政府拿出一定的激励机制,最后要保证公正转型。我稍微展开讲讲这五大要素当中的具体内容。第一,对转型活动的界定标准。现在国际讨论基本上形成对两大方法的共识,我们把一种方法叫原则法。现在在ICMA、日本、马来西亚的监管部门都倾向于使用原则法。什么叫原则法?就是对转型活动只进行原则性的表述,要求这些转型活动主体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符合巴黎协定的转型计划,并且获得第三方的认证。也就是说,原则法并不告诉你哪些活动是属于认可的转型活动,而是你自己要去想办法证明它是符合巴黎协定的要求,成本相对高一点,对主体来讲需要去花比较多的钱请第三方的专业机构给予认证。第二种方法叫做目录法,目前已经被欧盟用了,因为欧盟的可持续金融目录当中已经包括了转型活动,如果把这些活动单独拿出来的话就是一个转型目录,至少五到六个国家的监管部门正在编制转型目录,有些金融机构已经编了自己的转型目录,像中国银行、建设建行,还有国外的DBS,他们自己拉出一个清单,列出几个主要高碳行业当中的一批转型活动,如果符合这些转型活动要求,我就给你转型的融资。表述一般来讲是清单形式,来列明符合条件的转型活动,其中包括对技术路径和转型效果的要求。G20正在讨论这些转型活动界定的标准,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们想主要是几个目标:首先,这个标准拿出来后要能够降低对转型活动的识别成本,也要降低假转型的风险。此外,这些界定标准必须要有动态调整的机制,因为政策变化很快、技术变化也很快。还有一点,要求转型主体必须要有明确的转型方案,包括有短期、长期的,实现近零的行动计划,必须要基于科学的方法编制。此外还要遵循无重大损害原则,一方面向低碳转型的过程当中能够减碳,符合一个SDG的标准,但如果你损害了其他的SDG目标,那也不行。举个例子,如果是减碳的项目同时增加了污染那也不行,如果减碳项目同时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也不行,这些都叫无重大损害原则,必须要遵循。此外这些标准必须要讲清楚在什么情况下,主体的转型计划应该要获得第三方的认证。第二个要素关于信息披露。现在讨论的初步的共识是披露应该要求如下内容,其中包括转型主体的转型目标计划时间表、转型路径,范围一、范围二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要披露范围三的数据。同时要讲清楚这个企业转型的治理模式,和落实转型计划的具体措施,尤其是碳排放的监测和报告的体系。此外,减排的效果和资金使用的情况,一些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也需要进行披露。第三个要素是政策激励。我们知道绿色金融已经有很多政策激励的措施,像央行有很多碳减排支持工具,还有很多地方政府提供了担保、贴息,还有中央和地方层面的政府背景的基金等等,这些都是已经用来支持绿色金融的政策工具。未来我想大部分这些工具都要用到转型金融上,除了刚才讲的金融类的激励机制之外,还要有行业类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很多企业要用绿电才能够减碳,你必须要给他新能源的指标。如果他自己要自建新能源设施的话,还必须要给他土地,这些都是相应的配套措施作为整个政策激励框架当中的一部分。第四个要素是工具方面。目前已经看到的很多是债务型的融资工具,以后要大力推动股权类的融资工具,包括转型基金、PE/VC基金、并购基金,以及保险盒其他风险缓释的工具,并要求这些工具在使用过程当中要设立KPL要跟减碳等可持续指标能够挂钩。最后一个要素是公正转型。我想所有成员都关注的就是转型活动可能会导致的失业,这个是社会问题。也有不少国家提出,如果转型搞得不恰当的话,可能会导致能源短缺,也可能会发生通胀,这些都是我们目前已经观察到的问题。为了避免转型活动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就应该做一些安排,在转型金融当中要求转型的企业应该要评估,比如说对就业的影响,如果对就业确实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的话,要求企业制定相应的措施,比如说再就业、再培训计划,要披露这些转型活动对就业的影响和企业的应对措施。同时要考虑在转型金融工具的条款当中,把再就业这类对社会影响问题的应对措施纳入到KPI当中去。最后简单说一下国内在研究和推动转型金融框架方面的进展。人民银行正在研究转型金融的界定标准和相关的政策,转型金融界定的标准我认为不是太难,因为发改委还有很多其他的部委以及出台了一系列跟转型路径相关的指导意见,可以作为转型目录重要的依据。另外绿金委年初也设立了一个转型金融工作组,组织业界的力量开展转型金融方面的研究,以支持监管部门的工作。同时,一些金融机构,包括主要的银行,也在内部开展转型金融体系的建设,争取对高碳行业的企业做到有保有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精准支持转型活动,而不是过去经常听到的一刀切,来压降对“两高一升”行业的贷款。地方层面,湖州市出台了我们国家第一份地方版的转型金融目录,也启动了第一批转型的项目,而且对这些项目提供了担保贴息这样的激励政策。发改委等各个部委已经出台了转型相关的文件,这些文件提供了很好的在行业层面的技术路径。作为地方政府,怎么样推动转型金融。这也是我最近做调研的时候给他们提出的建议,我想至少有几个方面:首先,在国家层面的转型金融目录还没有出来的前提下,如果地方政府想提早落地,可以建立自己的转型金融目录,就像湖州已经做的。有了目录以后就有了标准,可以选择一批转型的项目纳入绿色项目库。在很多的地方已经有了绿金平台,有的地方叫绿金通,有的地方叫绿贷通,有的地方叫绿融通,把这些项目纳入到平台当中去就可以对接融资资源。同时,在转型项目当中选择一批高质量的示范项目,几乎可以每一个高碳行业有一个示范项目,能够展示在本行业如何更加有效地低成本的转型。其次,设立地方的低碳转型领导基金,给这些转型企业补充资本金。最后,要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传统用的比较多的担保、贴息、基金等措施,也有一些新的想法,像新能源指标、土地使用的指标,甚至电价的差异化政策,都可以用来支持转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