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网络化制播环境安全体系研究.docx

    • 资源ID:1959734       资源大小:2.09MB        全文页数:7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网络化制播环境安全体系研究.docx

    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 电视台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研究(2009)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研究报告编写组2009年12月版权声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所有,2009年。本文档是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关于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前言高清是电视发展的主流趋势。当前,在国际上延续了几十年的标准清晰度电视正向高清晰度电视全面跃进。高清电视以高分辨率的图像、16:9的画面、环绕声的音响,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对电视节目欣赏不断增长的需求。1998年,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播出数字高清电视,目前,高清电视在发达国家已逐步成为现实。高清电视在我国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其产业与市场正在快速成长。2005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了我国第一个有线高清频道。随后,上海文广、电影频道等相继开播了有线数字电视付费高清频道。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全程进行高清信号的制作,对我国高清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发展高清电视,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对于拉动内需,带动高清电视机、机顶盒等电子制造业,以及内容制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是广播电视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平板显示器消费市场已充分启动,传输通道具备,许多电视台已具备高清节目制作能力,电视节目生产已向高清迈进,可以说我国发展高清电视的时机与条件已经成熟。为进一步推动高清电视的发展与普及,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广电总局及时制定了我国高清电视发展的基本思路:抓住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的战略机遇期,积极推进现有电视频道节目的标清电视与高清电视同播,逐步实现标清电视向高清电视的过渡。所谓高标清同播,就是把现有的频道节目,以标清和高清同播的方式来同时播出,实现现有节目逐步的高清化,而不是开办新的频道。高标清同播方式可以减少初期投入成本,并解决节目层面的源动力问题,解决高清频道产业化运营问题,是我国推进高清技术发展的新举措,也是广播电视由标清向高清过渡的必由之路。2009年8月6日,总局发了58号文广电总局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正式批准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和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等5个频道(后又增加黑龙江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浙江卫视等4个频道)在9月28日进行高标清同播。该文件的出台,使我国高清电视发展迅速跃上一个新台阶。不仅明确了高清发展的方式和时间表,而且通过新上9个频道(加上原有的央视、电影、北京、上海4个高清频道,共13个高清频道),初步实现了高清电视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高清收看的氛围,进而加快高清市场和产业的发展。随着高清电视的发展,各级电视台将迅速构建高清制播系统,新建的高清制播系统将与原有的标清制播系统共同形成高标清混合制播体系。但是高清电视不仅是技术上的一场革新,而且会给电视节目制作工艺、配套标准、管理政策等方面带来重大变革。由于高清电视在画幅、清晰度、码率等方面与标清有根本的不同,因此在高标清同播方式下,如何处理好标清和高清的关系,兼顾高清和标清的收视效果,实现标清向高清的逐步平滑过渡,显得尤其重要。为了进一步理清思路,做好全国高清电视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统一实施,促进我国高清电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广电总局专门设立了“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研究及试验”项目,项目规定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完成高标清同播试验,撰写项目研究报告,提出科学合理的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以及标清向高清逐步过渡的策略。江苏广电总台承担了该科研项目。作为全国首批开展高标清同播的9家电视台之一,江苏广电总台结合项目研究,对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实施手段等进行了深入思考,积极做好高标清同播技术筹备工作,并在9月28日顺利开播卫视高清频道。同时,项目组通过调研问卷和实地走访等形式,了解第一批高标清同播的其他8个台的详细情况,拿到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了研究、分析。项目组在综合9家电视台高标清同播实践宝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最后形成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研究报告。该报告经过总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杜百川、丁文华、王联、孙苏川、张建平、宋宜纯、陈默、田方、杨勇、盛志凡、范创奇、贾占林、肖亮、徐济众、李迅、黄伟、傅峰春、霍秋林、邓向冬、姚永辉、常健、黄永洪、王亚明、孙奉明、李军、王赋生、鲁泳、韩钢、徐静等同志的讨论、修改和审定,作为广电总局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的系列专题报告发布,希望为正在或将要开展高标清同播的电视台提供规范和指导,为厂家设计高安全、高质量、高效率、高管控的高标清同播网络化系统提供参考。本报告指导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本报告的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本报告的主要起草人:王 联 张建平孙苏川 肖亮盛志凡 顾建国薛 兵 何宁 朱光荣 吴昊 王炯心 李世萍王 珂 张和林马晨阳沈劲松 席鲁江 汪 波李发枝 徐忠强 毛敏明 梁枫 葛加刚 董 璐徐 斌 轩 献在项目研究和报告起草过程中,项目组先后参加了多次高标清同播峰会、论坛和研讨活动,包括10月6日华东电视技术协作体在厦门召开的高峰会议,12月4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在哈尔滨召开的高标清同播专题峰会,12月10日中国影视协会在西双版纳召开的高标清同播论坛,12月22日总局科技司在北京召开的高标清同播技术规范研讨会。通过这些会议和研讨活动,项目组获得了各电视机构及业内厂商在高标清同播方面的素材和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各位专家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实到研究报告中,对研究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目 录1 概述12 节目形态分析22.1 高标清同播比例要求22.2 各台卫视频道节目分析22.3 各台高标清同播情况分析32.4 各种形态节目同播特点分析42.4.1 新闻类节目同播特点42.4.2 综艺类节目同播特点52.4.3 影视剧类节目同播特点62.4.4 专题类节目同播特点72.4.5 广告类节目同播特点83 技术管理策略分析93.1 高标清同播质量要求93.2 高清节目制播码率策略93.3 高标清同播图像制作策略103.4 高标清同播图形字幕策略113.5 高标清同播特技制作策略123.6 高标清同播音频处理策略123.7 高标清同播幅型变换策略133.7.1 幅型变换分析133.7.2 下变换策略143.7.3 上变换策略163.7.4 多次变换策略183.7.5 幅型变换的自动匹配203.8 高标清同播节目播出策略213.9 高标清同播质量控制策略213.10 高清节目磁带录制规范233.11 高标清同播制播流程设计方式243.11.1 高、标清共享播出通道同播243.11.2 高、标清采用独立播出通道分离播出254 前期采集环节同播策略274.1 技术改造策略274.2 技术管理策略274.2.1 构图策略274.2.2 聚焦策略284.2.3 照明、布景策略284.2.4 曝光策略294.2.5 轮廓校正294.2.6 色域设置295 新闻制播环节同播策略315.1 技术改造策略315.1.1 网络化制播方案315.1.2 非网络化制播方案335.2 技术管理策略335.2.1 拍摄构图策略335.2.2 幅型变换策略345.2.3 图形字幕策略345.2.4 代理码率编辑策略356 演播室环节同播策略366.1 技术改造策略366.1.1 总体策略366.1.2 同步策略376.1.3 逐行策略386.1.4 监视策略396.1.5 视音频同步策略396.1.6 网络化策略406.2 技术管理策略416.2.1 拍摄构图策略416.2.2 幅型变换策略416.2.3 图形字幕策略427 制作环节同播策略437.1 技术改造策略437.1.1 非网络化高清制作系统437.1.2 全高清制作网络437.1.3 立足标清制作的高标清混编同播网络457.2 技术管理策略467.2.1 幅型变换策略467.2.2 上、下变换质量控制策略477.2.3 图形字幕策略488 播出环节同播策略508.1 技术改造策略508.1.1 纯高清模式508.1.2 独立同播模式528.1.3 共享同播模式538.2 技术管理策略548.2.1 节目编单策略558.2.2 节目录播策略558.2.3 节目直播策略568.2.4 上下变换策略578.2.5 图文播出策略588.2.6 节目监播策略598.2.7 播出应急策略599 音频制播策略619.1 技术管理策略619.2 高标清同播音频播出策略619.3 支持环绕声的制播系统改造策略629.3.1 采用编码方式传输与交换的环绕声制播系统629.3.2 采用分立多声道方式传输的环绕声制播系统639.3.3 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比较649.4 在播出环节实现高标清同播音频处理策略649.5 在制作环节实现高标清同播音频制作策略659.6 高标清同播声画同步处理策略669.7 高标清同播电视节目响度一致性问题处理策略679.8 音频声道指配67711 概述本报告主要包括:节目形态分析、技术管理策略分析、前期采集环节同播策略、新闻制播环节同播策略、演播室环节同播策略、制作环节同播策略、播出环节同播策略、音频制播策略等八个部分。节目形态分析 通过调研,对9个高标清同播频道的节目形态组成,新闻、综艺、专题、影视剧、广告等不同节目形态的特点、制作难度等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形态节目的高标清同播实施情况进行了介绍。技术管理策略分析 按照兼顾高标清收视效果、推动高清发展的总体要求,对高清制播码率、图像制作、图形字幕、特技制作、音频处理、幅型变换、节目播出、质量控制、磁带录制规范、制播流程设计等高标清同播的技术管理策略进行了分析、总结和规范。前期采集环节同播策略、新闻制播环节同播策略、演播室环节同播策略、制作环节同播策略、播出环节同播策略、音频制播策略 对高标清同播环节的业务需求、流程进行分析,总结各个环节的技术改造策略和管理策略,重点对网络化架构下实现高标清同播的策略进行了阐述。2 节目形态分析2.1 高标清同播比例要求按照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发展高清电视,主要采取现有频道高、标清同播过渡的方式,积极稳妥推进。高、标清同播,是指同一频道内容,同时采取高清和标清方式播出。同播的高清频道第一年度的节目同播率和高清播出率要高于50%,第二年度要高于70%,力争第三年度达到全高清播出。第一、二年度高清频道黄金时段(18:30-23:00)应该全部播出高清节目,高清时段播出的广告、气象等节目,也应做到高清播出。2.2 各台卫视频道节目分析总局对节目同播率和高清播出率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考虑到原有制作体系存在的大量标清制作资源,以及卫视频道已经外购的标清影视剧节目情况,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投资,减少高清发展初期的投入,同时满足总局要求,有必要对各种类型节目的播出量、节目特点、高标清同播实施难度等进行分析。项目组对第一批实现高标清同播卫视频道的版面编排和节目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小时/天影视剧新闻专题综艺其它央视一套9.21 4.37 6.47 1.04 2.91 北京卫视9.06 4.94 7.12 0.70 2.18 上海东方卫视9.97 3.85 2.44 3.55 4.18 江苏卫视11.83 1.46 3.24 0.56 6.91 湖南卫视11.01 1.84 2.14 4.34 4.67 黑龙江卫视9.70 2.10 1.32 1.98 8.90 广东卫视10.88 2.87 2.72 1.32 6.20 深圳卫视11.53 3.11 3.13 0.94 5.30 浙江卫视11.79 1.29 4.42 2.53 3.98 平均10.55 2.87 3.671.89 5.03 所占比例44%12%15%8%21%(数据统计日期:2009年11月16日-11月22日)由表格可见,影视剧占的比例最高,平均达到44%,其次是专题、新闻,最后是综艺。其他类节目包括广告、宣传片、专题广告、信息类节目等,共占全天的21%左右。各个台的情况不尽相同,在几个卫视频道中,江苏卫视播出的影视剧节目最多,北京卫视播出的新闻、专题栏目类节目最多,湖南卫视播出的综艺类节目最多,黑龙江卫视播出的其他类节目最多。2.3 各台高标清同播情况分析第一批实现高标清同播的9个卫视频道,其对应不同类型节目的高清同播率如下表所示:高清同播率影视剧新闻(评论)专题(栏目)综艺(体育)其他央视一套6/97/71/4无2/4北京卫视0/125/51/21/10/4上海东方卫视2/105/5无1/20/7江苏卫视0/161/12/3无0/4湖南卫视0/161/10/22/30/2黑龙江卫视6/142/2无1/40/4广东卫视1/154/4无0/30/2深圳卫视0/125/5无无0/7浙江卫视0/142/21/20/40/2平均0.151.00 0.380.40 0.06(数据统计日期:2009年12月14日)注:1、该表格数据为人工观察统计得到,有一定的误差;2、高清同播率=该类型节目高清同播时间/该类型节目在高清频道的总播出时间,其中高清同播时间指的是既同播、又高清播出的时间。根据上表,各节目类型高清同播比率由高到低分别是:该排序基本反映了各类型节目实施高标清同播的难度。2.4 各种形态节目同播特点分析2.4.1 新闻类节目同播特点虽然新闻类节目高清同播比率较高,但是这是由于我们只对新闻节目提出了演播室高清化的要求,目前首批开播高清频道的9家电视台全部实现了新闻演播室的高清化,但是实现新闻素材高清化的只有北京、湖南、黑龙江三个台。根据调研,新闻类节目无论在技术平台建设还是技术管理策略上,都是实施最困难的一个节目类型。从技术平台来说,既有演播室高清制作、演播室高清服务器播出,又有ENG前期采集、后期制作,还涉及到高清的SNG卫星连线等等,并且必须保证新闻的实效性,兼容不同宽高比画面构图,对技术系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从技术策略来说,新闻类节目特别是时政新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例如有时必须保证高标清画面上出现的领导人数量完全相同,按照这样的要求很难实现画面兼容取景。可以说,对于时政新闻类节目,宽高比变换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成为政治问题。首批开播高清频道的9家电视台相应情况如下:北京、湖南、黑龙江三个台实现了ENG自采新闻高清化,都采用4:3保护框进行取景,在标清播出时采用左右切边的模式进行下变换。包括央视在内其他六家电视台目前采用标清拍摄新闻素材,央视在国庆60周年直播时,采用了4:3画幅的高清(对16:9的宽幅画面进行两边切边,同时用灰底填充)。2.4.2 综艺类节目同播特点综艺类节目(包括体育赛事等)有直播、录播两种形式,直播节目与制作无关,只需要高清转播车、高清演播室和高清播出系统,实现起来较为容易,录播节目一般需要进行后期制作,实现难度要稍大一些。从技术策略来说,综艺节目一般都偏重于娱乐,不涉及政治,因此画幅变换较为自由,可以根据导演的想法选择不同的变换模式。首批开播高清频道的9家电视台相应情况如下:大多数台都采用4:3保护框取景,在标清播出时采用左右切边模式进行下变换,保证在标清电视机上图像撑满电视机画面,但是在高清电视机上观看时构图不是很理想。中央台较多采用16:9构图取景,采用上下加黑边的模式进行下变换在标清频道播出,优点是不损失画面信息,不存在构图上的问题,缺点是标清电视机观看时,上下有两个黑边。2.4.3 影视剧类节目同播特点从实施的角度来说,影视剧类节目与台内制作流程无关,只需外购节目,配置高清播出系统就可以了,是实施难度最小的。但是由于高清节目源稀缺,价格比较高,加上有的台已经签订了较长时间的电视剧购买协议,不容易变更,造成目前高清同播比率并不高。影视剧类节目高标清同播的技术策略包括:购买一个版本还是两个版本?如果只购买高清版本,采用什么样的下变换策略?如果购买两个版本,如何解决在保证同播的情况下,分别进行缩编和广告插入的问题?如果只有标清版本,采用什么样的上变换策略?首批开播高清频道的9家电视台相应情况如下:1. 只购买高清版还是同时购买高标清两个版本除湖南卫视外,其他频道基本上都采用购买两个版本电视剧的方式。购买一个版本的好处是效率较高、成本较低;购买两个版本的好处是高清版本的字幕打在16:9高清画面上,标清版本字幕打在标清画面下方镶黑边的位置上,确保两个版本特别是标清版本的收视效果达到最佳。2. 下变换模式湖南卫视高清电视剧在标清频道播出时,大部分采用左右切边模式下变换播出,部分采用上下黑边的信箱模式下变换播出。其他卫视基本上购买高、标清两个版本的电视剧,不存在下变换问题。标清电视剧制作、播出流程不变,高清电视剧以标清版本为参考进行缩编和插入广告,保证总时长的一致。3. 上变换模式对于只有标清版本的,大多数采用左右加黑边的模式进行上变换在高清频道播出,但黑龙江台对于遮幅式标清电视剧,采用上下切边模式进行上变换在高清频道播出。2.4.4 专题类节目同播特点与影视剧、综艺、文体等类型节目相比,专题类节目实现高标清同播难度较大,既有演播室口播,也有ENG采录,需要高清演播室、高清ENG、高清节目制作系统、高清播出系统的支撑。从技术策略应用来说,专题类节目也比较灵活,在高标清同播的前期阶段,一般采用4:3保护框构图取景拍摄,采用左右切边模式下变换播出,对偏重于专题片性质的节目,则采用16:9构图,采用上下加黑边模式进行下变换。首批开播高清频道的9家电视台相应情况如下:大多数电视台采用全高清的制播体系进行专题类节目的高标清同播,采用左右切边模式下变换在标清频道播出。江苏卫视建设了高标清融合的制播体系,前期拍摄、演播室采用高清系统,制作环节在保留原有标清流程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标清工程文件的上变换,实现高清素材的自动识别、替换和高清节目的自动生成。少数电视台还没有完全实现专题节目的高清化制作,制作的标清节目采用左右黑边模式上变换播出。2.4.5 广告类节目同播特点按照总局的要求,高清时段播出的广告、气象等节目,也应做到高清播出。广告类节目一般有几种播出方式:一是以素材方式直接在播出系统播出,二是串编打包后作为节目在播出系统播出,三是串编打包后插入节目与节目一起播出,四是串编打包后在演播室播出。由于与台内制作流程关系不大,因此实现起来比较容易,目前的问题是高清版的广告还比较少。由于目前主要还是标清电视观众为主,因此广告商更加关注标清播出的收视效果。为此,一般采用高清、标清两个版本的方式进行广告节目的同播,对于暂时没有高清版本的,采用标清版本上变换的方式在高清频道播出。首批开播高清频道的9家电视台相应情况如下:大多数电视台采用两个版本播出的方式,个别电视台采用高清版本左右切边模式在标清频道播出,虽然流程上较为简单,但会造成画面信息的丢失。对于只有标清版本广告节目的,大多数采用左右加黑边的模式上变换,但也有少数电视台采用拉伸变形的方式进行上变换。3 技术管理策略分析3.1 高标清同播质量要求电视的发展是先有黑白后有彩色,在彩色电视诞生之前,黑白电视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彩色电视要想占领市场,必须与黑白电视兼容。因此设计彩色电视制式充分考虑黑白与彩色电视的兼容性,即当电视台播放彩色电视节目时,彩色电视机接收显示彩色图像,黑白电视机接收黑白图像。与黑白、彩色电视的相互兼容不同,标清和高清是两种不兼容的电视制式,电视台播放高清节目时,标清电视机(机顶盒)无法接收,必须下变换后在标清频道播出,才能被标清电视机接收。标清、高清电视在宽高比、清晰度、伴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特别是高清电视采用了与标清不同的16:9画幅,在充分体现电视画面效果的同时,也对高标清同播带来了复杂的宽高比管理问题。在高、标清同播的方式下,必须兼顾高、标清的收视效果,但要完全做到高、标清收视效果的兼顾是不可能的,必须做到有所侧重。根据同一频道标清、高清观众数量的变化,我们把高标清同播分为前期阶段和中、后期阶段。在前期阶段,高清的到达率还不高,频道的收视份额、广告市场主要还在标清,因此在画面构图以及上下变换等策略上必须照顾大多数标清观众的欣赏习惯,确保标清观众的收视效果,同时兼顾高清的收视效果。相反,在中、后期阶段,已经发展了高清观众为主,这时就可以优先考虑高清观众的收视效果,同时兼顾标清观众的收视效果。3.2 高清节目制播码率策略高清节目制播码流的选择必须兼顾质量和效率。码率选择低,会影响节目技术质量,特别是多代转码复制后的技术质量,码率选择高,有利于提高节目质量,但同时也带来成本的增大和生产效率的下降。参考EBU(欧广联)R124建议书,结合我国高清摄录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建议如下:1)主流高清节目的采集和制作推荐采用4:2:2取样(亮度1920x1080像素,色度960x1080像素),在制作流程中不应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亚取样处理;2)主流高清节目至少采用8比特量化,更高质量的节目采用10比特量化;3)主流高清节目采用帧内编码时记录、制作码率推荐采用100Mbps或以上,采用帧间(长GOP结构)编码时码率不应低于50Mbps;4)常规高清节目采用比MPEG2编码效率更高的帧内4:2:0取样(亮度1440x1080像素,色度720x540像素)算法时码率推荐采用50Mbps或以上,采用帧间(长GOP结构)编码4:2:0取样(亮度1440x1080像素,色度720x540像素或亮度1920x1080像素,色度960x540像素)时码率不应低于35Mbps。主流高清节目制作编码格式及码率建议如下:环节压缩编码格式码率高清素材拍摄XDCAM HD(MPEG2 长GOP)DVCPRO HD(DV)P2 HD(H.264 AVC-Intra)HDCAM(基于DCT的压缩编码(帧内)50Mbps100Mbps100Mbps144 Mbps演播室录制HDCAM(基于DCT的压缩编码(帧内)HD D5(基于DCT的压缩编码(场内)P2 HD(H.264 AVC-Intra)MPEG-2 I帧DNxHD144 Mbps196 Mbps100Mbps100/120Mbps120 /185Mbps后期制作网XDCAM HD(MPEG2 长GOP)P2 HD(H.264 AVC-Intra)MPEG-2 I帧DNxHDProRes42250Mbps100Mbps100/120Mbps120 /185Mbps145/220Mbps高清频道播出MPEG-2 IBP50Mbps3.3 高标清同播图像制作策略按照广电总局关于电视台高标清同播节目制作、播出技术要求的若干意见,为最大程度减少幅型变化对高标清同播频道收视效果的影响,高标清同播的图像制作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制作用于同播的高清节目时,在一个节目内或一条新闻内,画面幅型比应当保持统一;二是制作用于同播的标清节目时,原则上不能上下遮幅,如果要制作上下遮幅的标清节目,图形字幕必须位于画面内;三是高清节目制作采用标清素材,在幅型变换时,不应当产生图像变形。不同类型节目的图像制作策略建议如下:1)新闻类节目该类节目(包括外拍素材、高清演播室图像)按照高清格式制作时,建议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并兼顾4:3保护框。2)重大事件转播建议该类节目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3)综艺、电视剧类节目建议该类节目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4)体育类节目建议该类节目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根据节目需要,兼顾4:3保护框。5)专题类节目建议该类节目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根据节目需要,兼顾4:3保护框。6)广告类节目建议该类节目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在制作完成后,也可以提供高、标清两个版本。3.4 高标清同播图形字幕策略图形字幕贯穿于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各个环节,由于高标清画面的宽幅比不一样,如何在同播的高标清节目中将这些信息完整且美观地呈现出来,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在高标清同播的过渡期内,高清制作的节目大部分都要在标清电视频道播出,观众的收视仍以标清为主。在此环境下,高清节目下变换后,图文字幕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高清节目采用切边模式下变换:部分高清画面中的字幕会因切边而丢失,特技、图文元素因切边而不完整;2) 高清节目采用上下黑边(信箱)模式下变换:有效画面变小,字幕缩小像素降低,不符合观众收视习惯; 3) 高清制作经下变换后字幕可能不够清晰。为此,可制定如下基本策略:1) 采用16:9构图的高清节目,字幕的字体字号应兼顾标清收视效果,或另行制作标清版本字幕;2) 采用4:3保护框构图的高清节目,应将所有图形、字幕放在4:3的保护框内,避免因切边下变换造成部分高清画面中的字幕不完整;3) 在台内数字化、网络化成熟的条件下,推荐采用视音频与字幕分离制播方式,使高、标清节目的字幕清晰度、质量、效果都达到最佳。3.5 高标清同播特技制作策略当高清下变换采用切边模式时,部分高清特技过程会因切边而变得不完整或出现时间误差,为此在高清节目特技制作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应避免采用突显画幅比例的特技效果,并谨慎处理从画面的角或边开始的特技。2) 对于在标清同播频道中使用左右切边方式下变换播出的高清节目,在特技制作过程中应兼顾使用4:3模式监看,防止在标清同播中出现问题。3.6 高标清同播音频处理策略各台普遍实行立体声或双声道播出。除黑龙江、广东全部双声道播出外,其他台专题、综艺立体声制播,新闻等节目双声道播出。目前各台高清频道音频播出的情况如下:新闻专题栏目综艺影视剧广告央视一套双声道立体声立体声/ 5.1双声道双声道北京卫视双声道立体声立体声双声道双声道上海东方卫视双声道部分立体声部分立体声双声道双声道江苏卫视双声道部分立体声立体声双声道双声道湖南卫视双声道立体声立体声双声道双声道黑龙江卫视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广东卫视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双声道深圳卫视双声道双声道部分立体声双声道双声道浙江卫视双声道部分立体声部分立体声双声道双声道 各台普遍部署了环绕声制作系统,但是目前环绕声制作还处于探索阶段,除央视、黑龙江台在大型运动会转播中实际播出环绕声节目,其他各台无环绕声节目实际播出。各台音频制播体系现状:上海广东深圳黑龙江浙江中央湖南北京江苏支持5.1制作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支持5.1播出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播出音频格式Dolby AC-3Dolby AC-3Dolby AC-3Dolby AC-3Dolby AC-3Dolby AC-3Dolby AC-3Dolby AC-3MPEG 1 layer II台内音频信号传输/交换方式Dolby E*Dolby EDolby EPCM 2.0Dolby EPCM 8.0Dolby EPCM 2.0*磁带:立体声节目采用AES格式、环绕声节目采用杜比E格式;基带传输方式为分立8声道。高标清同播音频处理策略建议如下:1)在高标清同播过渡期内,高清伴音应采用立体声格式进行制作、播出,有条件的,应加大5.1环绕声制作、播出比例。2)对于制作的5.1或立体声高清节目,在下变换时需要下缩混成单声道音频,用于在标清频道播出。为保证下混至立体声或单声道的使用需求,各声道间应保持正确的相位关系。3)对于单声道的标清节目,在上变换时需要将1声道PGM信号复制到2声道,制作成双声道高清节目。3.7 高标清同播幅型变换策略3.7.1 幅型变换分析高标清的混合编辑及同播问题离不开高标清的幅型变换问题。上变换有加边、切边、拉伸三种模式,下变换有信箱、切边、挤压三种模式。幅型变换对高标清同播有几下影响:1) 对构图的影响高清下变换、标清上变换,都存在对画面的裁剪或加边和画面的缩放。这会造成原始画面信息的缺失或无用画面的填充,影响画面效果。2) 对画面质量的影响上下变换不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标清上变换的节目或者是使用了标清上变换的素材,经过变换,图像质量下降。3) 幅型变换不当可能造成播出事故素材的幅型与成品节目的幅型,节目源的幅型和播出后的幅型都存在多种组合变换的可能,如果匹配不当就可能造成播出事故。采用不合适的上下变换模式会严重影响观众收看的画面效果,为尽可能减少幅型变化对高标清同播频道收视效果的影响,建议遵循以下原则:1)以保持画面不变形、不影响画面主要内容传达为基本原则,尽量避免出现四面黑边的画面;2)制作用于同播的高清节目时,在一个节目内或一条新闻内,画面幅型比应尽可能保持统一;3)无论是高清播出还是标清播出,应尽量减少上下变换次数,上下变换次数不应超过两次。3.7.2 下变换策略高清画面的宽高比为16:9,大部分标清画面的宽高比为4:3,高清制作标清播出最重要的问题是制定恰当的下变换宽高比管理策略,正确的宽高比管理策略可以保护标清观众的利益,不当的上、下变换组合会降低高清制作、标清播出的图像质量。下变换有信箱、切边、挤压三种模式。信箱(Letter box):在画面的上下两侧加黑边,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画面比例正常,但清晰度有损失;切边(Edge crop):画面左右两侧被剪切,清晰度好,画面比例正常,但损失了一部分画面内容;挤压(Squeeze):将画面横向压缩,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清晰度好,但画面产生变形。各台下变换策略如下表所示:新闻专题栏目综艺影视剧广告央视一套切边信箱/切边信箱信箱北京卫视切边切边切边/信箱信箱上海东方卫视切边切边切边信箱江苏卫视切边切边切边信箱湖南卫视切边切边切边切边/信箱切边黑龙江卫视切边切边切边信箱广东卫视切边切边切边信箱深圳卫视切边切边切边信箱浙江卫视切边切边切边信箱所有电视台的新闻类节目采用切边模式进行下变换,大多数电视台专题、综艺栏节目采用切边模式下变换,大多数电视台影视剧节目采用上下黑边的信箱模式下变换(大多由电视剧制作机构完成),大多数电视台广告节目采用两个版本分别播出。在高标清同播的前期阶段,为照顾大多数标清观众的欣赏习惯,建议下变换采用以下原则:1)原始的发送信号不能变形,就是下变换中的挤压变形(squeeze)在最终发送时不能使用。2)尽可能采用保证标清电视机画面满幅的切边模式,减少标清电视受众的不满。为保证下变换后的画面构图正常,高清拍摄时需要在16:9的寻像器中加入4:3标志线,取景时画面以4:3构图为主兼顾14:9或16:9。3)考虑电视观众的观看习惯问题。大部分观众已经接受了影视剧类节目采用信箱模式,虽上下有黑条,但观众基本已经接受,黑条部分也是字幕的最佳位置。对于准备采用信箱模式下变换的影视剧、纪录片、专题片,以及部分文娱、体育等节目,在拍摄时应采用16:9构图进行取景。4)对于制作网打包服务器、播出上载工作站或者播出服务器输出信号的下变换器设置默认的下变换模式,尽可能简化流程,避免出错。当需要与默认模式不同的下变换模式时,再手工配置。高标清同播的中、后期阶段,可直接采用上下黑边模式下变换到标清播出。3.7.3 上变换策略在高标清同播初期,高清播出率达不到100%,因此需要将部分标清节目上变换为高清格式后在高清频道播出。同时,在高清节目编辑过程中,不可避免使用到标清素材,也需要进行上变换调整。上变换有切边、加边、拉伸三种模式。切边(Full width):将画面进行纵向剪切,画面比例正常,但损失了一部分画面内容;加边(Pillar box):在画面的左右两侧加黑边,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画面比例正常;拉伸(Stretch):将画面横向拉伸,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但画面产生变形。各台标清节目的上变换策略如下表所示:新闻专题栏目综艺影视剧广告央视一套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北京卫视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上海东方卫视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江苏卫视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湖南卫视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黑龙江卫视加边加边加边切边拉伸广东卫视加边加边/切边加边加边拉伸深圳卫视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浙江卫视加边加边加边加边加边 除个别案例,基本上所有台所有类型节目都采用加边模式进行上变换,总局在广电总局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关于规范高清同播频道播出的函中均明确要求,过渡期内,高清频道中的标清上变换节目、栏目,应按4:3格式播出。对于标清素材的上变换,总局要求在高清节目、栏目中使用标清节目素材时,必须按16:9的格式调整,但是对于如何调整并未做具体规定。目前九家高标清同播电视台使用的策略不尽相同,大多数采用加边模式,只在在加黑边、加材质或者开窗口上有所区别,少数也有采用切边和拉伸模式进行

    注意事项

    本文(网络化制播环境安全体系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