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后期剪辑技术研究.docx
纪录片后期剪辑技术研究纪录片以“真实”为核心,向观众展示生活与创作艺术的真实性,以影视艺术形式向人们展现中国环境、人民生活与乡土人情等内容,同时也是当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途径。纪录片的制作离不开后期剪辑,一部纪录片的后期剪辑涉及剪辑素材的选择、稿本梳理、初剪、精剪等环节,要想提高纪录片后期剪辑质量,既要熟练运用各种剪辑技术,也要掌握相关剪辑技巧,为创作高品质纪录片提供保障。而后期剪辑建立在前期拍摄的基础上,通过对画面、声音等的剪辑,增强纪录片的艺术感染力,抓住观众眼球,最终实现突出纪录片核心思想的效果。纪录片后期剪辑的作用及基本要求主要作用从纪录片前期规划到最后呈现在观众眼前,中间经历多个环节,后期剪辑便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对于纪录片而言,进行后期剪辑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可提高纪录片的整体表现力纪录片表现力决定着纪录片的水平。当前纪录片领域竞争激烈,表现力已成为纪录片的竞争资本,通常拥有较强表现力的纪录片更受大众欢迎,吸引的受众人群更广泛1。后期剪辑会对纪录片表现力形成一定影响,当后期剪辑效果较佳时,可以进一步突出纪录片的特色,使观众在短时间内便能了解纪录片的特色,树立第一印象,甚至会令大量观众产生观看欲,激发观看兴趣,这类纪录片在市场中更能站稳脚跟。2 .可增强节奏感对于影视节目而言,节奏的把握十分重要,适当的节奏可以提升节目的整体质量,对于纪录片来说亦是如此。纪录片中涉及的事件、人物具有极强的真实性,这类影视节目虽然自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如果节奏把握得不恰当,也会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如果纪录片节奏过慢,就会使节目过于冗长,很难使观众保持观看的兴致;如果节奏过快,则无法保证所有重点都能够传达给观众,有时甚至连节目的核心思想都难以传达清楚。可见,纪录片节奏的重要性。3 .可鲜明体现纪录片主题思想不同的纪录片有不同的主题思想,这与纪录片内容密切相关,导演或制作团队也会融入个人想法、情感,拍摄纪录片时对纪录片情节、人物等显性内容的表达相对简单,对主题思想等隐性内容的表达则相对困难,而通过后期剪辑则可完美地表达双重内容。剪辑师采用专业技术手段明确与突出纪录片的主题思想,使观众在观看纪录片时能顺利接收有效信息,透过纪录片显性内容引申出隐性内容,了解纪录片本质,这同样也是提高纪录片价值、影响力的有效方法。基本要求第一,纪录片的后期剪辑必须体现生活的真实性。纪录片将现实生活转移到屏幕中,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表达、生活环境等,是现实生活的再现,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选取生活题材。因为,现实生活常常是杂乱无章的,必须要将剪辑意识贯穿到纪录片的制作当中,才能确保成品既真实又完整。生活中的素材丰富多样,对于复杂、热闹的现实生活,摄像机只会将可用于剪辑的素材作为拍摄对象,但毕竟同一事物处于不同时间段、不同季节时所呈现的形态各不相同,观众虽然可以用语言描述事物的各种形态,却无法准确描述其寓意2。第二,需体现艺术创作的真实性。通过艺术创作可赋予纪录片故事化色彩,但故事化必须以真实为前提,即无论如何进行艺术创作或创新,都应秉承真实性原则,符合纪录片的真实要求。故事化的存在可以增强纪录片的观赏性、吸引力,可将纪录片分为新闻、历史、人文地理、政论等类型,虽然不同纪录片的内容、核心思想存在一定差异,但故事性是所有纪录片已达成的共识。纪录片基本上都会涉及具体人物或事件,这是体现故事化的一大条件,是通过对故事人物命运、社会事件等加以描述来提高纪录片的深度。对于后期剪辑来说,要想达到该要求,必须确保叙事结构的流畅性、情节刻画的细致性,以及声画处理的和谐性。纪录片后期剪辑的主要内容选择剪辑素材选择剪辑素材,是正式进行后期剪辑前的准备工作。当团队完成拍摄任务后,团队成员便会观看素材,该过程既会总结相关拍摄经验,也会对拍摄过程进行检验,其中一大任务便是整合采访素材3。在前期拍摄纪录片时,也需要对内容进行收集、保存,并建立素材库,以采访时间、集数等为标准生成文件夹,从而为后期剪辑提供足够素材。梳理剪辑素材当纪录片完成拍摄后,团队会对其中的素材加以挖掘、分析,可将该环节视为剧本的二次创作。该过程可以发现素材中存在的问题,若素材不符合纪录片使用要求,便要重新拍摄或做出其他处理。若纪录片采用情景演绎法进行拍摄,同样需在满足真实性的前提下进行。初剪初剪也被称为粗剪,当纪录片制作团队完成剪辑素材选择与稿本梳理后,便可开始初剪。在剪辑过程中,剪辑人员首先要做的是将全部素材进行排列,随后再完成组合操作。初剪需要完成各集故事结构的安排,并需着重关注镜头间的关系与情景转换。在初剪完成后,还要进行审片,以提出初剪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审片通过后,方可进行精细化剪辑。精剪精剪是指精细化剪辑,是制作一部完整纪录片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纪录片整体质量的重点。即使纪录片初剪、审片通过,也会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比如,在对纪录片进行初剪时只是把所有采访故事加以连接,此时,纪录片中常常缺乏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内容4。为了增强纪录片的市场欢迎度,就必须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剪辑,针对先前剪辑中存在的画面、构图等缺陷进行弥补。在精细化剪辑过程中,剪辑人员应按照相关要求调整之前的剪辑点,把握纪录片节奏,增强故事情节的流畅性。有的纪录片由多个故事组成,不同故事的叙事手法各不相同,对于这类纪录片,在剪辑时除了要关注剪辑要求、效果外,还应考虑观众的情感需要。纪录片后期剪辑技术的运用画面剪辑技术画面剪辑是纪录片后期剪辑的一大重点。剪辑中较常用的技术便是场面转换,可将场面转换分为画面转场与无缝转场。其中,画面转场主要指采用光学印片法在现有画面中进行淡出、淡入、定格等一系列操作。该技术的运用是否合理会影响观众对纪录片的第一印象,在运用该技术进行剪辑时,如若运用恰当,则可提高纪录片整体的流畅度,使观众产生较强的代入感;如若没有合理运用,则会削弱纪录片的感染力。在记录片中,有时会存在画面从最初的全黑状态变为逐渐出现事物的状态,这种画面一般会放在纪录片的首个镜头,比如,有的纪录片前两秒的画面为全黑状态,两秒之后开始缓缓淡入相关画面,这种剪辑技术仿佛在向Il众表示纪录片已经开始。另外,在纪录片中有的画面会从较明亮的状态褪到全黑状态,这种画面通常在纪录片结尾处较为常见,预示着纪录片或其中一个故事的结束,也为下一个故事的出现埋下伏笔。在大部分纪录片中,一般会同时运用淡出、淡入等转场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增强纪录片画面表现力,使镜头间的连接更为顺畅5。无缝转场则是指整部纪录片所有的镜头连接均采用切出与切入手法,这种技术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与画面转场技术相比,该技术的时空性、动作跳跃性更强,比较适用于动作、语言或镜头的转换剪辑中。声音剪辑技术纪录片中的声音,主要包括人声、音乐及环境音等。声音的存在,可以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拉近观众与纪录片的距离,使观众在纪录片情节、描述下代入情绪。其中,人声是指纪录片人物的个人叙述、对话等声音,该种声音既可表达当事人的情绪,也能向观众传达一些有效信息,有的纪录片会同时采用对话、旁白这两种方式。对话,在人物采访中比较常见,其主要作用是向观众交代该纪录片的核心内容;而旁白的运用则相对广泛,其主要是起到解说作用。相对于人声,音乐在记录片中的出现较少,但只要音乐响起便可以渲染整体氛围。在后期剪辑背景音乐时,必须结合纪录片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应确保音乐的风格、旋律与纪录片主题相协调。如果音乐并非纯音乐,还应注重歌词的适宜性。纪录片后期剪辑技巧明确剪辑风格剪辑风格,是指对大量纪录片拍摄素材进行选择、分解、组合后,使其形成主题鲜明的作品,也可将其视为纪录片的整体构思,以体现剪辑人员、制作团队的意图。由于不同纪录片的种类、形式存在差异,这也使其剪辑风格各有特色。而剪辑人员,常因个人的自身素养、特性、阅历和对纪录片理解上的不同等因素,对纪录片的风格产生影响。因此,剪辑人员需要结合纪录片的实际展开剪辑,并在面对纪录片后期剪辑时,明确相关剪辑风格,了解纪录片整体构思后,准确把握纪录片的内容、形式。在正式剪辑前,剪辑人员还需深入了解纪录片的创作意图及相关要求,按照纪录片的具体内容、主题等使用适当的剪辑技术,以此来构建纪录片剪辑风格。值得注意的是,整部纪录片的剪辑风格必须完全一致,一旦确定剪辑风格并展开剪辑,就需确保前后风格一致,使该风格融入剪辑全程。值得注意的是,剪辑风格的存在主要应服务于纪录片内容,因此,在剪辑时必须密切围绕纪录片创作意图、艺术表现力等要求进行,确保剪辑风格符合纪录片制作的需要。在剪辑画面和声音时,应符合客观规律,与当代观众的审美、思维方式趋同,这样制作出的纪录片才能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6。准确把握剪辑节奏节奏关乎着纪录片的放映效果。纪录片节奏与镜头运动速度、长短及场景转换等均有关,可以从节奏中体现纪录片人物情绪的变化,以及事件变化或发展的强度。在拍摄过程中,摄像师需要按照导演需求调整镜头的运动速度,比如,表现欢快的氛围可提高镜头运动速度,若纪录片要表现的氛围较庄重,则可适当放慢镜头的运动速度。后期剪辑时,剪辑人员需根据脚本把相关内容加以连接,在确保与脚本方向相同的基础上,尽量保留较多的精彩内容,提高纪录片的画面清晰度与声音流畅度。同时,剪辑人员还应遵循节奏基调,按照纪录片整体结构安排和内容等准确掌握剪辑节奏,确保剪辑过程有的放矢。值得一提的是,在对纪录片段落进行剪辑时,需要保证不同段落节奏与纪录片总体节奏一致,为提高纪录片的丰富性,剪辑时要对不同段落节奏进行调整。在该过程中,节奏变化过慢、过快都可能影响观看效果。因此,必须考虑观众观看的需要而合理掌握剪辑节奏的变化速度。考虑纪录片整体结构纪录片整体结构主要涵盖段落和总体布局,高质量纪录片的整体结构既完整又流畅。随着当代观众观看要求的不断增多,“新颖”已成为对纪录片整体结构的一大全新要求。对此,后期剪辑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剪辑过程中,需要确保纪录片开头与结尾吻合以及段落之间衔接应饱满、恰当,保持整体和谐统一。后期剪辑需要努力做到最终剪辑完成的纪录片结构过渡自然,令观众看不出任何人工处理痕迹;同时,还需要使纪录片逻辑严谨,条理清晰、明确,可以准确向观众阐述主次关系。此外,纪录片也不能一味地强调严肃,会令观众感到乏味、单调。因此,后期剪辑时,可适当融入新颖素材,以丰富纪录片的整体结构,使片中涉及的事件具有独特表现力,这对于纪录片后期剪辑来说也是一大创新,目的就是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提高后期剪辑的效果及纪录片的收视率。综上所述,纪录片是展现现实生活的影视节目形式,后期剪辑则是增强纪录片节奏、表现力的重要环节,后期剪辑时需要体现生活与艺术创作的真实性。当前,在纪录片画面、声音剪辑中已采用相关剪辑技术,剪辑意识应贯穿于纪录片制作的全程。为提高纪录片后期剪辑质量,满足当代观众的多元需求,剪辑人员需在明确剪辑风格的基础上展开剪辑工作,在剪辑过程中需要考虑纪录片的整体结构,准确把握剪辑节奏,为纪录片传播提供保障。参考文献1杨常鲜,关于电视节目后期编辑的技术探究J.记者观察,2021(05):46-47.2张越.人物纪录片剪辑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9.3顾威.论纪录片前期创作中的后期编辑意识J.传播力研究,2019,3(20):162.4可晓琳.4K纪录片的后期剪辑流程优化C.北京:北京电视台,20123-26.5张志中,浅析专题纪录片后期编辑制作的“视觉效果”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1):200.司鲁冰.纪录片创作中的剪辑艺术研究J,电视指南,20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