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清末新政时期的监狱改良.docx
简析清末新政时期的监狱改良以新式模范监狱为中心摘要:20世纪初,清政府为国内政治形势所迫,不得不实施一些“新政”措施,其中包括修订与狱政管理有关的法律。随着监狱改良思潮的兴起,以新式模范监狱建设为目标的监狱制度改革也提上了清政府的议事日程。全国各地新式监狱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新式的狱政管理制度,使当时的狱政改革取得了肯定成效,推动中国新式监狱的转型。受传统监狱管理制度以及观念的影响,清末监狱改革仍有其局限性。关键词:清末监狱改良京师模范监狱北京市宣武区有两条闻名的街道:半步桥和自新路,据说这两个地名来源于坐落于此的京师第一监狱。犯人戴着脚镣只能走半步,但是犯人在这里走向了自新。因狱中的五排监舍以中心岗楼为圆心散射开去,状似王八,故俗称“王八楼”。京师模范监狱兴建于1910年,起因是清末迫于国内国际形势,必需抛弃笞、杖、徒、流等刑罚,引入现代监狱管理体制。解放后更名为北京市监狱。一.京师模范监狱的缘起及建筑过程监狱作为执行刑罚的场所,是体现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监狱始终被看作是野蛮和黑暗的象征。鸦片战斗以后,监狱改良思潮快速兴起,毫无疑问,这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清末统治者为解决其政治逆境,不得不打起“预备立宪的旗号,为了响应这一旗号,光绪31年(1905年)诏令载泽、载鸿慈等五大臣分赴各国考查宪政。回国后,奏准将刑部为法部,设典狱司掌管全国狱政,并改“刑部监”为“管守所”。光绪34年(1908年)在京师法律学堂内增设监狱专修科,请日本法学博士小河滋次郎担当教授。并帮助草拟监狱法律。当时许多大臣都极力主见设立新式监狱,法律修订大臣沈家本就是其中之一。清政府也熟悉到了建立新式监狱的必要性,在清政府的督促之下,不仅在京筹建新监狱,还通令各省一律筹建新式监狱,新式模范监狱的建设工作在各省间续绽开。京师模范监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并成为当时新式监狱中的模范。监狱的选址是法部在奏请获准后,清政府实拨地120亩,作新监狱建设用地。这里原是前清八旗(满蒙汉军)校场旧址。监狱的规划设计由日本法学博士小河滋次郎博士负责,设施及制度主要仿自日本。民国五年(1916年)在原设计之幼年监的用地上又增建女监。1916年一1918年又仿照原有监房,增建成北新监。1919年由犯人修筑大门外公路,定名为自新路,又建一职员住宅区名为新安里。后来又改名为“河北第一监狱”、“北平河北第一监狱”、“北京第一监狱”。解放后,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北京监狱”。二.新式模范监狱的建设1909年,清政府一再督促,要求各省新监“统须于宣统三年一律告竣”,并“以此为考核各省成果之据”。在京师以及湖北、奉天、江苏、云南、广西、江西、贵州、广东、安徽、山东、山西等省的省城都筹建了模范监狱。(一)法律规范的监狱管理1 .监狱法规的确立。在监狱改革的过程中,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以改良监狱为内容的谕旨及法规。如1903年刑部议准的各省通设罪犯习艺所章程,要求各省设立罪犯习艺所,支配遣、军、徒、流等犯人所习艺1910又年先后颁布的大清现行刑律和大清爽刑律,对新定的刑法原则、缓刑和假释制度等作了详细规定;1910年,由日本监狱学专家小河滋次郎负责起草的大清监狱律草案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监狱法典。上述一系列法规的颁行,为清末的监狱改良供应了制度上的保障。2 .统一狱制。清政府加强了对全国监狱的管理工作。首先,规定了中心的监狱管理机关。将刑部改为法部,专管全国司法行政。刑部提牢厅改为典狱司,专掌全国监狱事务;民政部下设警政司,管辖全国罪犯习艺所事务。其次,设立模范监狱,确立新式监狱的模范。先在省会及通商大埠设立模范监狱,然后再推广到各州县。模范监狱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从已开办的模范监狱来看,其内部的组织机构以及设施构造等基本相同。(二)监狱管理人才的培育清末监狱管理人才的培育,主要是通过设立特地的教育机构来实现的。许多地方附设监狱学堂或特地设立监狱学堂,并开设监狱学科。各省所设的监狱学堂名称略有不同,但都是为适应新式监狱对狱政管理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以速成教育为主,学制多在一年半以内,有的甚至只有半年。各类监狱学堂对大家的人选与培育也极为重视。一方面,严把招生关。另一方面,法律规范毕业考试制度。大家在人学后,必需考试合格才能毕业。长期以来,狱吏始终被视为低贱的职业。要转变这种状况,就必需培育新式的监狱管理人才。监狱学堂的开办,较好的保证了监狱管理人员的素养,为监狱制度的改革制造条件。三.监狱制度改革的影响及局限(一)监狱制度改革的影响清末,以西方资本主义我国监狱为模式的监狱改革,推动了中国监狱制度的近代转型。从这场改革的详细实践来看,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1 .推动了近代西方监狱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清末,随着监狱改革的绽开,西方监狱管理思想已日益为人们所接受。这种接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西方狱制的确定与传播。为了增进国人对西方狱制的了解,有关西方监狱制度、监狱理论的译著及论著在清政府的支持下间续出版。其二,对监狱功能的重新理解。近代西方监狱管理思想对清末传统监狱理念的最大影响,就是转变了人们对监狱功能的熟悉,开头将其视为感化犯人、改造犯人的场所。2 .为中国监狱的近代转型奠定了基础在改革监狱的过程中,清政府仿照西式监狱的模式,对传统的监狱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1)监狱建筑。新改建的监狱,多仿照西方和日本的监狱构造。(2)拘禁制度。新式监狱实行了西方通行的分房制和阶级制,将犯人分居独处,并按罪行的轻重,分别监禁在不同的监区。此外,还依据性别的不同,特地设置了女监。(3)劳役制度。各地普遍设立了习艺所,新式监狱中也设立了特地的习艺工场。(4)医疗卫生。相比于传统监狱,新监囚犯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监狱内,配备了特地的医师。(5)犯人思想改造。在新式监狱中,都设有特地的教导师,促使其改过自新。对于年幼的囚犯,还教授学校课程,以增进其文化素养。由此看出,清末的新式监狱已基本上采纳了近代西方监狱的管理模式。初步建立了近代监狱的雏形,为传统监狱的近代转型奠定了基础。3 .培育了大批新式监狱的管理人才随着新式监狱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人才的需求也极为迫切。为此,清政府实行了特地的监狱人才培育方案。一方面,在京师及各省法政学堂内增设监狱学专科,另一方面,在模范监狱和高等巡警学堂内附设监狱学堂、看管养成所等教育机构,并且采纳西方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来培育大家。与此相对应,一些相关政策也相继实行,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监狱从业。清末司法改革中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新式监狱管理人才培育方案。对于清末监狱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顺应了当时形势的需要,同时也为民国时期的狱制改良奠定了人才基础。(二)监狱制度改革的局限通过对新式模范监狱的考察,我们看到,新政时期的监狱改革促进了传统监狱的近代转型,也在肯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传统司法理念,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监狱改革的缺乏执行力度为了推动监狱制度改革,清政府曾颁行了一系列监狱方面的法规,但其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中心政府的改革法令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从而制约了改革的进程。其缘由,一是缺乏地方政府的乐观支持。由于严峻的内忧外患,清政府对地方的掌握力大为减弱,地方督抚的权力急剧膨胀,使得我国法令在地方的执行往往取决于督抚的态度。清末的监狱改革也不例外。二是财力匾乏。经费的极度缺乏是清末监狱改革的一个重要难题。缺乏充分的、固定的开办经费,势必会影响到监狱改革的进程。2 .传统监狱观念的影响仍旧根深蒂固在中国封建社会,监狱往往被视为是单纯对罪犯实施惩戒的场所,其监狱管理思想,也是以重刑主义和惩处主义为主。随着监狱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开头渐渐接受西方的监狱管理思想。但是,传统监狱观念在社会上仍旧有很大的影响,不少人对监狱改革还抱着抵触的态度,这严峻制约着监狱改革的效果。参考资料:1 .蔡永明:论清末新政时期的监狱制度改革一以新式模范监狱为中心的考察,厦门高校学报,2022年第4期。2 .姜光中:中国第一座新式监狱一京师模范监狱评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3月第14期。3 .张羽:揭秘百年京师第一监狱,方圆杂志,2022年第18期。4 .北青网:王八楼:清朝的“模范监狱”,o5 .南方周末:我国机器一一监狱从京师第一监狱到“窗口”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