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课件.ppt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2015-5-2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2015-5-21 人工髋关节置,1.髋关节的解剖与运动;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4.术后防护措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2,1.髋关节的解剖与运动;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髋关节,一、髋关节的解剖与运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3,一、髋关节的解剖与运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3,髋关节解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4,髋关节解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4,髋关节的神经支配,闭孔神经的关节支,位于关节囊的前下方。股神经及股直肌支的关节支,分布关节囊的前面和上面。坐骨神经,臀上神经及骶丛分布关节囊的后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5,髋关节的神经支配闭孔神经的关节支,位于关节囊的前下方。人工,髋关节的血液供应,旋股内外侧动脉:供应股骨颈和头的血液。闭孔动脉:营养髋臼和股骨头。股骨滋养动脉:营养股骨颈或股骨头。臀上下动脉:分布髋臼及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6,髋关节的血液供应旋股内外侧动脉:供应股骨颈和头的血液。人工,髋关节的运动1、髋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其基本运动方向有: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环转屈曲:髋关节屈曲0125度,伸膝时屈 8090度后伸:030度内收、外展:045度内旋、外旋:045度,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7,髋关节的运动1、髋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其基本运动方向,屈曲:主要为髂腰肌及股直肌,缝匠肌、耻骨肌、臀中肌前部及阔筋膜张肌,收肌中特别是长收肌,当髋关节在完全伸展位开始屈曲时也参与,髋关节运动的肌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8,屈曲:主要为髂腰肌及股直肌,缝匠肌、耻骨肌、臀中肌前部及阔筋,伸展:主要为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长头及腘绳肌,大收肌,髋关节运动的肌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9,伸展:主要为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长头及腘绳肌,大收,外展:主要为臀中肌,辅以臀小肌、阔筋膜张肌及缝匠肌,髋关节运动的肌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0,外展:主要为臀中肌,辅以臀小肌、阔筋膜张肌及缝匠肌髋关节运动,内收:主要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耻骨肌及股薄肌;辅以臀大肌、股方肌、闭孔外肌等,髋关节运动的肌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1,内收:主要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耻骨肌及股薄肌;辅以臀大肌,外旋:主要为闭孔肌、股方肌、梨状肌、孖肌及臀大肌,辅以缝匠肌和股二头肌等,髋关节运动的肌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2,外旋:主要为闭孔肌、股方肌、梨状肌、孖肌及臀大肌,辅以缝匠肌,内旋:主要为臀小肌、阔筋膜张肌;辅以臀中肌前侧纤维、半腱肌、半膜肌等,髋关节运动的肌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3,髋关节运动的肌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3,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4,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4,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分类:1、股骨 头置换 2、全髋置换 3 、髋关节表面 置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5,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1、陈旧性股骨颈骨折;2、股骨头缺血坏死;3、退行性骨关节炎;4、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病变;5、髋关节强直;6、关节成形术失败病例;7、骨肿瘤造成的关节破坏;8、创伤性骨关节病。,髋关节置换手术适应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6,1、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手术适应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1、病人的关节面破坏有明确的X线或CT影像改变;2、有中到重度持续性疼痛;3、长期保守治疗得不到实质性改善;4、病人关节功能受到明显影响。,髋关节置换手术指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7,1、病人的关节面破坏有明确的X线或CT影像改变;髋关节置换手,按材料分类金属材料:不锈钢、钛合金、钻铬钼合金陶瓷材料:碳、三氧化二铝、生物活性玻璃有机高分子材料:超高分子聚乙烯、骨水泥按固定方式分类: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及混合性按制作方式分类:预制型和定制型假体,假体的分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8,按材料分类假体的分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8,19,人工髋关节的外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9,19人工髋关节的外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9,理想的髋臼假体位置是前倾1510,外翻4010,股骨假体前倾510。在这样的“安全”位置内脱位率1.5%,而非安全范围内脱位率可达到6.1%。,假体位置,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20,理想的髋臼假体位置是前倾1510,外翻4010,,21,手术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很多,只要与患者髋部局部情况,能否同时做某些附加手术及术者个人习惯有关。常用的入路有:髋关节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21,21手术入路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很多,,22,髋关节前外侧入路(Smith-Peterson入路),皮肤切口线 显露股外侧皮神经 显露股骨头、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22,22髋关节前外侧入路(Smith-Peterson入路),23,髋关节外侧入路(Watson-Jones入路),皮肤切口线 切断臀中小肌向外上方翻起 显露关节囊前外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23,23髋关节外侧入路(Watson-Jones入路) 皮肤切, 根据入路与臀大肌的关系有改良Gibson入路和Moor入路 改良Gibson入路经臀大肌前缘,即臀大肌(臀下神经支配) 与臀中肌(臀上神经支配)间分离,较符合解剖要求 Moor入路则经臀大肌纤维间进入,显露较为充分,24,髋关节后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24, 根据入路与臀大肌的关系有改良Gibson入路和Moor入,25,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25,25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25,26,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26,26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26,27,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27,27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27,28,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28,28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28,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29,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29,三、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30,三、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30,训练和加强关节周围的肌群,达到重建关节的稳定。改善置换后关节的活动范围,保证重建关节的良好功能。加强对置换关节的保护,延长关节使用寿命。运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治疗的目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31,训练和加强关节周围的肌群,达到重建关节的稳定。改善置换,康复前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患者原发疾病、全身健康状况、精神状态。2、患肢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3、手术情况,包括手术入路,选择假体的类型,术后假体位置,固定方法(骨水泥和非骨水泥),术中截骨、植骨、股骨骨折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32,康复前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32,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70-84,症状性肺栓塞发生率接近15,致命性肺栓塞1-3.4药物:华法令外部充气加压治疗术后尽早进行下肢被动、主动活动,尽早下床训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33,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70,脱位与患者个体因素、患者关节ROM、手术入路,手术种类有关。髋关节脱位多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术后体位的摆放关节不当活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34,脱位与患者个体因素、患者关节ROM、手术入路,手术种类有,假体松动:界面应力的增加;假体本身及骨水泥磨损碎屑的炎性反应;老年性骨结构的衰变;通过获得假体-骨水泥-骨组织界面间的最大结合力,减少作用在界面上的应力强度,可预防松动的发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35,假体松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35,感染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晚期感染;既延缓术后的愈合及康复进程,又增加假体松动脱位的危险;表层感染可在早起彻底引流,感染超过6个月应该去除假体和所有骨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36,感染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晚期感染;既延缓术后的愈合及康,异位骨化:发生率在5-71,常发生于术后1年内;可引起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骨化稳定后,疼痛消失但活动受限加重;发生异位骨化者活动时应循序渐进,掌握力度。,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37,异位骨化:发生率在5-71,常发生于术后1年内;,术后体位摆放:,避免4种危险体位:髋屈曲90度,下肢内收过中线;伸髋外旋;屈髋内旋;后外侧入路:避免屈曲90度,过度旋转和内收;前外侧入路:避免外旋。用枕头使髋关节外展6-12周;术后4-6周,可屈曲80-90度、轻度内旋和外旋20-30度,在疼痛允许范围内被动外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38,术后体位摆放:避免4种危险体位:髋屈曲90度,下肢内收过,术后 第一周,目的:改善ROM(床上),防止肌萎缩。方法:髋关节轻度外展(2030度) 枕头髋关节无旋转(箱型足夹板/钉子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39,术后 第一周目的:改善ROM(床上),防止肌萎缩。人工髋关节,术后第二天,半坐位: 外侧入路切口:床3045度,5分钟 - 15分钟 - 20分钟后侧入路切口者,不宜过早坐起按摩:髌骨、髌周、膝关节后侧及小腿后侧的按摩和挤压。患侧踝关节主动屈伸或抗阻活动(踝关节泵):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40,术后第二天半坐位:,术后第三 五天,目的:加强患侧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的肌力训练。方法: 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术后第三天被动屈髋:外侧路入口:1530度;后侧路入口: 10度方法:a.借助吊带或健肢带动患肢;b.膝下垫枕 30分钟 bid ;c.CPM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41,术后第三 五天目的:加强患侧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的肌力训练,股四头肌肌力训练:膝下垫枕直腿抬高,持续10秒,1020次患膝下垂摆动抬臀动作:术后第五天注意:膝下垫枕,髋屈曲1020度ADL训练:主要为床上转移向侧方移动:注意:他人帮助抬患髋患膝;患髋勿内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42,股四头肌肌力训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42,术后第2周,目的: 加强患侧下肢不负重下的主动运动,改善ROM进一步提高肌力方法:主动屈髋4560度(侧入路切口)或30度(后入路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43,术后第2周目的:,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助力下直腿抬高30度,持续10秒,重复2030次主动直腿抬高小腿床边摆动直立床训练:30分钟60分钟,一天可重复多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44,股四头肌肌力训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44,加强床边体位转移半坐-躺转移练习坐-站的转换练习健腿支撑站立平衡(患肢为不负重触地)步行:平衡杠 四脚助行器 健腿支撑三点式步行 扶双拐行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45,加强床边体位转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45,术后第3周,目的:提高ADL,逐渐恢复患腿负重,加强步态训练 方法:仰卧位下空踩自行车,2030次,每10次为1组,中间休息1分钟注意患髋屈曲90度以内四点支撑半桥运动,保持10秒,1020次/天,要求缓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46,术后第3周目的:提高ADL,逐渐恢复患腿负重,加强步态训练,继续加强患侧股四头肌渐进抗阻训练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利用辅助支具,提高ADL加强步行训练(步行期和摆动期)环境改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47,继续加强患侧股四头肌渐进抗阻训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47,术后4周-3月,进一步提高步行能力,注意患髋3月内完全负重。平衡器内重心的转移,1/3全部体重下肢肌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48,术后4周-3月进一步提高步行能力,注意患髋3月内完全负重。人,四、术后防护措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49,四、术后防护措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49,髋关节的保护,避免不良姿势 低座起立 翘二郎腿或两腿交叉 不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屈曲 避免术侧髋关节伸直、内收、内旋位。经常使患侧髋关节处于轻度外展或中立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50,髋关节的保护避免不良姿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50,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5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51,禁止跑步、跳跃和举重物在跑、跳、快速行走、滑行时由于加速度,髋关节受力可增加数倍。回顾调查发现,术后活动积极者的无菌性松动和翻修率是活动少者的2倍。功能训练中以不引起患侧髋部疼痛或明显不适为度日常生活中,采用能量保存技术,以减少病人过多能量的消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5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52,谢谢大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53,谢谢大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