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汇总.docx

    • 资源ID:1941537       资源大小:206.26KB        全文页数:7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汇总.docx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二一六年七月一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目 录1 地基工程1.1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施工工艺2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3 土方工程3.1人工挖土工艺标准3.2机械挖土工艺标准3.3 人工回填土工艺标准3.4机械回填土工艺标准4 基坑工程4.1 排桩墙施工工艺标准4.2 锚杆及土钉墙施工工艺标准4.3 地下连续墙工程施工工艺5 降水施工工艺标准6 桩基础工程2.1石砌体基础2.2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2.3 人工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21 地基工程1.0.1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短钎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 17638199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 17639199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长丝机织土工布(GBT 17640199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裂膜丝机织土工布(GBT 17641199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非织造复合土工布(GBT 176421998);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聚乙烯土工膜(GBT 17643199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聚氯乙烯土工膜(GBT 176881998);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塑料土工格栅(GBT 1768919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塑料扁丝编制土工布(GBT 176901998)。1.0.2 术 语 1.土工合成材料:岩土工程和土木工程中所应用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总称。 2.土工织物: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按制造方法不同分为织造土工织物和非织造(无纺)土工织物。 3.土工膜:由聚合物或沥青制成的一种相对不透水薄膜。 4.土工格栅:由高密度聚乙烯等聚合物经挤压加工再进行拉伸制成的格栅状、用于加筋的土工合成材料。其开孔可容周围土、石或其他土工材料穿入。 5.土工带:经挤压拉伸或加筋制成的条带抗拉材料。 6.土工格室:由土工格栅、土工织物或土工膜、条带等形成的蜂窝状或网格状三维结构材料。 7.土工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复合而成的土工合成材料。 8.强夯法:用大吨位(1040t)夯锤,反复起吊至高处(630m)使其自由下落,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9.强夯地基:利用重锤自由下落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填土地基,使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土层来承受上部荷载的地基。1.1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施工工艺1.1.1 适用范围 土工合成材料适用于加固软弱地基,使之形成复合地基,可提高土体强度,显著地减少沉降,提高地基的稳定性;用于公路、铁路路基作加强层,防止路基翻浆、下沉;用于堤岸边坡,可使结构坡角加大,又能充分压实;作挡土墙后的加固,可代替砂井。此外,还可用于河道和海港岸坡的防冲;水库、渠道的防渗以及土石坝、灰坝、尾矿坝与闸基的反滤层,可取代砂石级配良好的反滤层,达到节约投资、缩短工期、保证安全使用的目的。1.1.2 基本规定 1.施工前应对土工合成材料的物理性能(单位面积的质量、厚度、相对密度)、强度、延伸率以及土、砂石料等做检验。土工合成材料以100m2为一批,每批应抽查5;产品验收抽样以卷为单位时,每批应抽查5,并不少于一卷。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清基、回填料铺设厚度及平整度、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方向、接缝搭接长度或接缝状况、土工合成材料与结构的连接状况等。 3.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承载力检验。1.1.3 施工准备1.1.3.1 技术准备 1.详细阅读设计文件,准确理解设计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在地基加固中的作用。 2.详细阅读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原地基土层的工程特性、土质及地下水对拟使用的土工合成材料的腐蚀和施工影响。 3.对拟使用的回填土、石做检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4.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工合成材料特性及现场施工条件编制施工方案。 5.对工人进行施工技术交底。1.1.3.2 材料准备 1.根据设计要求及施工现场情况,制定土工合成材料的采购计划; 2.选择回填土、石的来源地; 3.土工合成材料进场时,应检查产品标签、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并取样送检; 4.根据施工方案将土工合成材料提前裁剪拼接成适合的幅片; 5.准备好土工合成材料的存放地点,避免土工合成材料进场后受阳光直接照晒。1.1.3.3 主要机具 1.土工合成材料拼接机具; 2.回填土、石料运输机具; 3.回填层夯实、碾压机具; 4.水准仪、钢尺等。1.1.3.4 作业条件 1.土工合成材料验收合格; 2.回填土、石材料试验合格; 3.向工人的技术交底已经完成; 4.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基层处理合格1.1.4 材料 质量要点1.1.4.1 土工合成材料的分类 土工合成材料目前町分为下列四大类:机织(含编织)织造型针织土工织物 针刺土 非织造型 热粘工 胶粘合 土工膜 有材质、厚薄之分 成材 复合土工膜料 土工复合材 复合土工织物复合防排水材料 排水带、排水管排、防水材料等土工格栅、土工格室、土工带、土工网土工特种材料土工模袋、三维网垫、聚笨乙烯等1.1.4.2 土工合成材料的性能 (1)土工合成材料的性能指标包括其本身特性指标及其与土相互作用指标。后者需模拟实际工作条件由试验确定(该指标主要用于初步设计时参考)。 (2)土工合成材料自身特性指标包括下列内容: 1)产品形态指标:材质、幅度、每卷长度、包装等; 2)物理性能指标:单位面积(长度)、质量、厚度、有效孔径(或开孔尺寸)等; 3)力学性能指标: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握持强度、顶破强度、胀破强度、材料与土相互作用的摩擦强度等; 4)水力学;透水率、导水率、梯度比等; 5)耐久性能:抗老化、化学稳定性、生物稳定性等。1.1.4.3 土工合成材料应按设计指定产品选择,设计没有明确指定时,应选用抗拉强度大,延伸率较小的产品。土工格栅应有较大糙度;土工织物、土工膜应有较高的刺破、顶破、握持强度,其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1.1.4.4 土工合成材料的抽样检验可根据使用功能进行试验项目选择(见表1.1.4.4)。土工合成材料试验项目选择表 表1.1.4.4试验项目使 用 目 的试验项目使 用 目 的加筋排水加筋排水单位面积质量顶 破厚 度刺 破孔 径淤 堵渗透参数直接剪切摩擦拉 伸 注:为必做项,O为选做或不做项。1.1.4.5 土工合成材料自身主要性能的试验方法标准可参照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SLT 2351999)执行。1.1.5 施工工艺1.1.5.1 工艺流程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的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1.5.1。土工合成材料验收基层处理调 整检 查土工合成材料加工土工合成材料铺放调 整检 查压载稳定表面保护回 填验 收图 1.1.5.1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施工工艺流程1.1.5.2 操作工艺1、基层处理(1)铺放土工合成材料的基层应平整,局部高差不大于50mm。清除树根、草根及硬物,避免损伤破坏土工合成材料。(2)对于不宜直接铺放土工合成材料的基层应先设置砂垫层,砂垫层厚度不宜小于300mm,宜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土工合成材料铺放 (1)首先应检查材料有无损伤破坏。 (2)土工合成材料须按其主要受力方向铺放。 (3)铺放时应用人工拉紧,没有皱折,且紧贴下承层。应随铺随及时压固,以免被风掀起。 (4)土工合成材料铺放时,两端须有富余量。富余量每端不少于1000mm,且应按设计要求加以固定。 (5)相邻土工合成材料的连接,对土工格栅可采用密贴排放或重叠搭接,用聚合材料绳或棒或特种连接件连接。对土工织物及土工膜可采用搭接或缝接。 (6)当加筋垫层采用多层土工材料时,上下层土工材料的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 (7)土工织物、土工膜的连接可采用搭接法、缝合法和胶结法。连接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的强度。 1)搭接法: 搭接长度3001000mm,视建筑荷载;铺设地形、基层特性和铺放条件而定。一般情况下采用300500mm。荷载大、地形倾斜、基层极软,不小于500mm,水下铺放不小于1000mm。当土工织物、土工膜上铺有砂垫层时不宜采用搭接法。 2)缝合法: 采用尼龙或涤纶线将土工织物或土工膜双道缝合,两道缝线间距1025mm。缝合形式如图1.1.5.2所示。 3)胶结法: 采用热粘接或胶粘接。粘接时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00mm。 (8)在土工合成材料铺放时,不得有大面积的损伤破坏。对小的裂缝或孔洞,应在其上缝补新材料。新材料面积不小于破坏面积的4倍,边长不小于1000mm。图1.1.5.2 缝合尺寸(尺寸单位mm)(a)平接;(b)对接;(c)J字形接;(d)蝶形接3.回填 (1)土工合成材料垫层地基,无论是使用单层还是多层土工合成加筋材料,作为加筋垫层结构的回填料,材料种类、层间高度、碾压密实度等都应由设计确定。 (2)回填料为中、粗、砾砂或细粒碎石类时,在距土工合成材料(主要指土工织物或土工膜)80mm范围内,最大粒径应小于60mm,当采用黏性土时,填料应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并不含有对土工合成材料有腐蚀作用的成分。 (3)当使用块石做土工合成材料保护层时,块石抛放高度应小于300mm,且土工合成材料上应铺放厚度不小于50mm的砂层。 (4)对于黏性土,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土2以内,密实度不小于最大密实度的95。 (5)回填土应分层进行,每层填土的厚度应随填土的深度及所选压实机械性能确定。一般为100300mm,但筋上第一层填土厚度不小于150mm。 (6)填土顺序对不同的地基有不同要求: 1)极软地基采用后卸式运土车,先从土工合成材料两侧卸土,形成戗台,然后对称往两戗台间填土。施工平面应始终呈“凹”形(凹口朝前进方向)。 2)一般地基采用从中心向外侧对称进行。平面上呈“凸”形(突口朝前进方向)。 (7)回填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及地基沉降情况,控制回填速度。 (8)土工合成材料上第一层填土,填土机械只能沿垂直于土工合成材料的铺放方向运行。应用轻型机械(压力小于55kPa)摊料或碾压。填土高度大于600mm后方可使用重型机械。1.1.6 质量标准 1.土工合成材料地基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 2.土工合成材料地基表面应平整。 3.土工合成材料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1.1.6的规定。质 量 标 准 表1.1.6项序检查项目允许误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土工合成材料强度%5置于夹具上做拉伸试验(结果与设计标准比)2土工合成材料延伸率%3置于夹具上做拉伸试验(结果与设计标准比)3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的方法一般项目1土工合成材料搭接长度mm300用钢尺量2土石料有机质含量%5焙 烧 法3层面平整度mm20用2m靠尺4每层铺设厚度mm±25水 准 仪1.1.7 成品保护 1.铺放土工合成材料,现场施工人员禁止穿硬底或带钉的鞋; 2.土工合成材料铺放后,宜在48h内覆盖,避免曝晒;3.严禁机械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表面行走;4.用黏土做回填时,应采取排水措施雨雪天要加以遮盖。1.1.8 安全环保措施1.土工合成材料存放点和施工现场禁止烟火;2.土工格栅冬季易变硬,应防止施工人员割、碰损伤;3.土工合成废料要及时回收集中处理,以免污染环境。1.1.9 质量记录土工合成材料地基工程验收时应有以下质量记录:1.土工合成材料产品出厂合格证;2.土工合成材料性能(按设计要求项目)实验报告;3.土工合成材料接头抽样试验报告;4.土工合成材料地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5.土工合成材料地基工程隐蔽检查资料;6.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承载力检验报告;7.设计文件资料;8.施工技术交底资料;9.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或规范要求的其他资料。2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2.1.1 适用范围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现场周围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有影响时不得采用,必须采用时应采取防振措施。2.1.2 基本规定 1.强夯施工前,应在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以确定相应的施工参数。试验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2.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设施及被夯地基的土质。 3.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 4.施工结束后,检查被夯地基的强度并进行承载力检验。2.1.3 施工准备2.1.3.1 技术准备 1.应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2.结合场区内的具体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3.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专业工种应进行短期专业技术培训。 4.进行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工作。 5.其他技术准备工作。 2.1.3.2 劳动力准备 起重司机1名、起重工2名、辅助工4名(单机单班考虑)。2.1.3.3 主要机具 1.夯锤:可用钢材制作,或用钢板为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夯锤底面为方形或圆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夯锤的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250300mm。 2.起重机械:宜选用起重能力1S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起重设备,但必须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的要求,并均需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3.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 4.推土机:用T,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作地锚。 5.检测设备:有标准贯人度、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2.1.3.4 作业条件 1.场地已整平,机械设备进出场道路已修好。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2.现场积水已排除,满足机械行走作业。2.1.4 施工工艺2.1.4.1 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布置夯点机械就位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夯锤自由下落按设计要求重复夯击低能量夯实表层松土2.1.4.2 设计 1.有效加固深度:H = a M·h式中 a修正系数,一般黏性土取0.5,砂性土到0.7,黄 土取0.350.5; H有效加固深度(m); M夯锤重(t); h落距(m)。实际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很多,除了锤重和落距外,还有地基土层的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藏顺序、地下水位以及其他强夯的设计参数等都与有效加固深度密切相关。在缺少经验或试验资料时,可按表2.1.4.2预估。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m) 表2.1.4.2单击夯击能(kN·m)碎石、砂土等粗颗粒土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等细颗粒土10005.06.04.05.020006.07.05.06.030007.08.06.07.040008.09.07.08.050009.09.58.08.560009.510.08.59.0800010.010.59.09.5注: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最初起夯面算起。 2.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量小于4000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为40006000kN·m时为l00mm;当单击夯击能量大于6000kN·m时为200mm;(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3.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3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遍,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多次夯击,锤印搭接。 4.两遍夯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5.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 6.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宜小于3m。 7.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应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8.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根据夯后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指标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有关规定确定。 9.强夯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有关规定。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内土层的压缩模量应通过原位测试或土工试验确定。2.1.4.3 操作工艺 1.强夯工艺要点(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识第一遍强夯点位置,并测量原地面高程; (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标高;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夯锤脱落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标高;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重复步骤(5),按设计要求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7)换夯点,重复(3)(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度; (9)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以上步骤逐次完成强夯夯击遍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标高。 2.施工操作要点 (1)强夯施工场地应平整并能承受夯击机械荷载,施工前必须清除所有障碍物及地下管线。 (2)强夯机械必须符合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要求,并设置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起重机臂杆在突然卸重时发生后倾和减少臂杆的振动。安全装置一般采用在臂杆的顶部用两根钢丝绳锚系到起重机前方的推土机上。不进行强夯施工时,推土机可作平整场地用。 (3)强夯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控制。夯击深度应用水准仪测量控制。 (4)每夯击一遍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然后用土将夯坑填平,方可进行下一遍夯实,施工平均下沉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强夯时,首先应检验夯锤是否处于中心,若有偏心时,应采取在锤边焊钢板或增减混凝土等办法使其平衡,防止夯坑倾斜。 (6)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正确。如错位或坑底倾斜度过大,应及时用砂土将坑整平,予以补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7)淤泥及淤泥质土地基强夯,通常采用开挖排水盲沟(盲沟的开挖深度、间距、方向等技术参数应根据现场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或在夯坑内回填粗骨料,进行置换强夯。 (8)强夯时,会对地基及周围建筑物产生一定的振动,夯击点宜距现有建筑物15m以上,如间距不足,可在夯点与建筑物之间开挖隔振沟带,其沟深要超过建筑物的基础深度,并有足够的长度,或把强夯场地包围起来。 3.雨期强夯施工措施 (1)强夯施工宜在于旱季节进行。在雨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场地积水,导致土质变软,以致出现挤出现象,降低强夯效果。 (2)根据总图利用自然地形确定明沟排水方向,按规定坡度挖好明沟,以确保施工质量。 (3)对强夯的区域及时进行表面碾压。 (4)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到事前预防。 (5)履带式起重机在雨后强夯时,严禁在未经夯实的虚土上或低洼处作业,同时应进行试吊,将夯锤吊离地面1m左右往返起落数次,确定稳妥后,方可正式强夯。 (6)使用轮胎式起重机在强夯和移机过程中都应铺设垫板。2.1.5 质量标准 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5的规定。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表2.1.5项 目序号检 查 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地基强度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2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一般项目1夯锤落距mm±300钢索设标志2锤 重kg±100称 重3夯击遍数及顺序设计要求计 数 法4夯点间距mm±500用钢尺量5夯击范围(超过基础范围距离)设计要求用钢尺量6前后两遍间歇时间设计要求2.1.6 成品保护 1.做好现场测量控制桩、控制网的保护工作。 2.做好现场夯击位置布点的保护工作。 3.做好现场排水设施的保护工作。2.1.7 安全环保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保证体系,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学习安全技术规范及施工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2.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应及时整改。 3.进入现场必须带安全帽,特殊工种应持证上岗。 4.吊机起重臂活动范围内严禁站人,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强夯区域。 5.夯机驾驶室前应安装安全防护网,测量仪器应架设在距夯机30m以外的地方,夯锤下落位置与施工人员的安全距离为20m。 6.汽车吊行走时应铺放4m×2m×0.02m钢板。 7.施工时应随时观察机械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8.施工应按计划有序进行,保持现场安全文明施工。9.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定期清理,以免污染环境。2.1.8 质量记录1.强夯施工纪录;2.强夯地基质量检验评定;3.强夯地基承载力检验记录;4.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和记录。3土方工程3.1人工挖土工艺标准 3.1.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坑(槽)和管沟等人工挖土。3.1.2 施工准备3.1.2.1 主要机具: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或20号铅丝等。3.1.2.2 作业条件:1 土方开挖前,应模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2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3 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4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5 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低于开挖底面的50 cm,然后再开挖。.6 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3.1.3 操作工艺3.1.3.1 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层开挖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 清底修整槽边3.1.3.2 坡高的确定:1 在天然湿度地土中,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可不放坡,不加支撑。2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m;3 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4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5m;5 坚硬的粘土 2.0m。6 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超最陡度应符合表3.1.3.2-1的规定。各类土的边坡坡度 3.1.3.2-1项次土的类别边坡坡高(高:宽)坡顶无荷载坡质有静载坡顶有动载1234567中密的砂土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土)硬塑的轻亚粘土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硬塑的亚粘土、粘土老黄土软土(经井点降水点)1:1.001:0.751:0.671:0.501:0.331:0. 101:1.001:1.251:1.001:0.751:0.671:0.501:0.251:1.501:1.251:1.001:0.751:0.671:0.333.1.3.3 根据基础和土质以及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顺序,然后再分段分层平均下挖。1 开挖各种浅基础,如不放坡时,应先沿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2 开挖各种槽坑: 浅条形基础。一般粘性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以60cm为宜,从开挖端部逆向倒退按踏步型挖掘。碎石类土先用镐翻松,正向挖掘,每层深度,视翻土厚度而定,每层应清底和出土,然后逐步挖掘。3 浅管沟。与浅的条形基础开挖基本相同,仅沟帮不切直修平。标高按龙门上平往下返出沟底尺寸,当挖土接近设计标高时,再从端龙门板下面的沟底标高上返50cm为基准点,拉小线用尺检查沟底标高,最后修整沟底。4 开挖放坡的坑(槽)或管沟时,应先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3m左右做出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深管沟挖土时,应在沟帮在间留在宽度80cm左右的倒土台。  5 开挖大面积浅基坑时,沿坑三面同时开挖,挖出的土方装入手推车或翻斗车,由未开挖的一面运至弃土地点。6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开挖后,在挖后,在挖到距槽底50cm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槽底50cm平线;自每条槽端20cm处每隔23m,在槽帮睛钉水平标高小木橛。在小木橛上平,检查距槽迦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据此修整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修底铲平。7 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帮和坡度,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防止塌方,必要时应加以保护。在开挖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的直立帮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抛于槽边的土方(或材料)应距槽(沟)加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 1.5m。在柱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8 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9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段、逐片的分期完成。雨季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提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施工时,应加强对边坡、支撑、土堤等的检查。10 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0.3m。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必须防止基础下的基土遭受冻结。如基坑(槽)开挖完毕后,有较长的停歇时间,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地基不得受冻。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用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3.1.4 质量标准3.1.4.1 保证项目:1 柱基、基坑、基槽和管沟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2 一般项目见表3.1.4.1-1。 基坑、管沟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值 表3.1.4.1-1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23标高长度、宽度边坡偏陡+0 500不允许用不准仪检查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3.1.5 成品保护1 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坐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检查是否正确。2 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路等发生下沉或变形。必要时,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没降和位移观测。3 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立即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损坏管线。3.1.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 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均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2 软土地区桩基挖土应防止桩基位移:在密集群桩上开挖基坑时,应在打桩完成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称挖土;在密集桩附近开挖基坑(槽)时,应事先确定防桩基位移的措施。3 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上留出0.3m厚土层,待做基础时再挖掉。4 施工顺序不合理:土方开挖宜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5 开挖尺寸不足: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除结构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所需的宽度,在开挖前均应考虑。6 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不直不平,基底不平:应加强检查,随挖随修,并要认真验收。3.1.7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3.1.7.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1.7.2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3.2机械挖土工艺标准 3.2.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大型基坑(槽)、管沟以及大面积平整场地等机械挖土。3.2.2 施工准备3.2.2.1 主要机具:1 挖土机械有:挖土机、推土机、铲运机、自卸汽车等。2 一般机具有: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20号铅丝我钢卷尺以及坡度尺等。3.2.2.2 作业条件:1 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2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3 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4 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水位。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 5

    注意事项

    本文(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